CN116170489A - 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及控制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及控制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0489A
CN116170489A CN202211730726.1A CN202211730726A CN116170489A CN 116170489 A CN116170489 A CN 116170489A CN 202211730726 A CN202211730726 A CN 202211730726A CN 116170489 A CN116170489 A CN 116170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configuration
capability
layer
switching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307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70489B (zh
Inventor
叶朝阳
张士聪
刘伊莎
詹智勇
顾晨辉
孙中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ew Internet Switching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New Internet Switching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New Internet Switching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New Internet Switching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3072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704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70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0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70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0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287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single intermediate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288Distributed intermediate devices, i.e. intermediate devices for interaction with other intermediate devices on the same lev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及控制方法和应用。软件定义控制器包括:应用层、编排调度层、原子能力层、能力激活层、资源层。其中,应用层,通过API服务网关接收来源运营门户的客户订单审核后的配置工单,加载参数匹配预置的应用模型;编排调度层,通过原子能力建模工具事先预置各类业务场景的应用模型,用于匹配工单关联的业务模型后进行业务实例化执行,使用流程引擎按照流程对软硬件网络资源参数调度分配及网络配置原子能力的下发。本发明可提供快速建网能力和面向交换中心典型业务的一键开通能力,为接入企业提供快捷服务和优质体验的同时,搭配低成本网络架构规划方案,可显著降低交换中心建设和运维成本。

Description

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及控制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SDN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及控制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交换中心( IXP——Internet eXchange Point, IXP)是促进互联网的网间互联和公平竞争而设置的不同网络主体进行数据交换的机构,是促进互联网络主体更高效、优质、经济地进行网络互联、交换流量和资源的重要网间互联基础设施,具备一点接入、多点连通、路径最优、时延最低、部署简单、运维便捷的特殊优势。随着交换中心新型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大规模部署,传统的开发模式无法快速适应新型业务发展的需求,实现快速建网能力和面向交换中心典型业务的一键开通能力是交换中心的立足之本。目前市场主流产品采用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技术解决网络部署与客户要求时间不对等的问题。
软件定义网络—SDN,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SDN的本质定义就是软件定义网络,希望应用软件可以参与对网络的控制管理,满足上层业务需求,通过自动化业务部署简化网络运维。
目前,运营平台发布的交换中心产品中,主要聚焦于面向企业与企业间的数据交换、企业入云和云间互联。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企业间的数据交换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如何能快速应对企业对网络部署的要求已成为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的立足的核心关键。相比传统交换中心,新型交换中心需具备网络业务的跨层、跨域、跨厂商的自动化能力,可帮助交换中心快速上线业务、自动开通业务、智能运维业务、灵活扩展业务。
交换中心通过多云互联、公网产品、安全防护等产品方案,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更快地在互联网上开放网络和服务。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通过交换中心的产品,构建自己的服务。交换中心的客户类型包括运营商、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商、本地接入商、数据中心、互联网等。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是工信部对我国互联网架构顶层优化的重要举措,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依托自身网络建设、产品开发和日常运维经验,需要研发软件定义控制器提供交换中心快速建网能力和面向交换中心典型业务的一键开通能力,为接入企业提供快捷服务和优质体验的同时,搭配低成本网络架构规划方案,可显著降低交换中心建设和运维成本。
然而目前市场主流SDN控制器对交换中心网络架构及业务配置的支持性不足,定制化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交换中心网络的业务设计、创建、部署及维护等工作面临从“0”到“1”的困难挑战。这就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异厂家异型号设备纳管复杂,异服务商异应用对接难。
交换中心节点部署的网络设备,可来源华为、华三、思科、迪普、锐捷等厂家网络设备,厂家与厂家、型号与型号之间都存在配置指令的差异化,如何能够进行设备与指令集中化纳管是注册原子能力的基础,也是业务成功开通的关键。另外交换中心存在集成第三方服务商的应用。未来随着交换中心业务的拓展,与第三方服务商对接云计算、算力、5G、大数据、分布式数据库等应用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何能够快速、高效的对接异构应用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通用控制器无交换中心业务编排能力。
新型交换中心涉及的业务市场主流SDN控制器对交换中心网络架构及业务配置的支持性不足,业务复杂且灵活的度高,对SDN控制器的要求较高,需要研发一款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
第三,委托厂家开发投入高、产出慢。
考虑新型交换中心如果委托第三方厂家定制化开发,投入成本高,产出的时间和质量无法把控,需要采用自主研发机制会有助于提升控制器的兼容性、安全性、稳定性,也能确保高效的完成研发任务,达成研发的目标。
第四,第三方服务接口多且复杂。
以云网融合服务为例,企业客户将越来越多的应用迁移到云上,传统的Internet上云带来的性能、安全威胁和多云连接的复杂性越来越困扰着企业客户。需要对接各公有云的互联服务的新购、升配、降配、续费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应用,实现极速开通、弹性扩展、简易部署的要求。
第五,逐台设备配置效率低、易出错。
传统人工逐台配置只适用于网络结构简单且组网设备少的情况,但是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了如“双核多星” 等网络架构及全国上云节点,网络运维面临诸多挑战: 1)接入节点和上云节点异厂商,业务开通和维护复杂; 2)超大管理规模,海量数据,无法实现统一调度维护。面对上述情况,人工配置会带来更多的错误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及控制方法和应用,实现交换中心新型网络业务的跨层、跨域、跨厂商的自动化能力,帮助交换中心快速上线业务、自动开通业务、智能运维业务、灵活扩展业务。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包括:应用层、编排调度层、原子能力层、能力激活层以及资源层,其中:
应用层,通过API服务网关接收来源运营门户的客户订单审核后的配置工单,加载参数匹配预置的应用模型;
编排调度层,通过原子能力建模工具事先预置各类业务场景的应用模型,用于匹配工单关联的业务模型后进行业务实例化执行,使用流程引擎按照流程对软硬件网络资源参数调度分配及网络配置原子能力的下发;
原子能力层,基于Netconf/CLI/SNMP/HTTP等协议,通过注册或集成方法形成平台自身原子能力集;
能力激活层,将模型实例化调度过程中关联的资源类与配置类的原子能力进行激活;
资源层,用于部署交换中心网络节点的交换机或路由器进行智能适配对接,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中式管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应用层提供API服务网关的能力,向上提供产品服务的开放API接口,向下提供运营平台传递配置工单信息,其中:
API服务网关:用于接收配置工单的信息与反馈配置工单完成情况;
运营平台,分运营门户与运营后台,运营门户用于是客户的自服务平台,可进行产品业务的下单和管理,负责业务受理,提供客户业务实时下单,并查看业务单信息、状态等,以及各类产品服务套餐和计费功能;运营后台是对客户订单的审核和审核通过后可派发制作工单给控制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编排调度层包括建模工具和流程引擎,其中:
建模工具,用于提供BPMN 2.0的建模工具,实现原子能力的编排成应用模型;
流程引擎,用于流程引擎API和内部流程引擎实现,负责执行BPMN 2.0流程,实现应用模型的实例化;
应用模型,用于匹配运营平台的业务工单处理模型。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原子能力层包括注册的资源分配类和配置激活类的原子能力;
注册能力:预先网络开放的控制、管理能力,均纳入统一管理,并通过注册不同的能力来实现不同的业务目标;
资源分配类:用于软硬件资源查询/预占/实占/删除的自动化操作能力,比如网络设备的聚合组、VALN、IP/MASK、RD/RT、VRF、QoS、ACL NUM等资源的分配;
配置激活类:用于设备网络配置或第三方服务的查询/新增/变更/删除的自动化操作能力,比如带宽、聚合端口、聚合子接口、VSI/BD、VPN、路由、第三方服务等配置的激活。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置激活层包括将对接网络设备或第三方服务进行配置的激活操作;
网络设备:用于部署交换中心网络节点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通过Netconf/CLI等协议进行配置的激活;
第三方服务:用于交换中心的业务制作相关的第三方服务方提供的接口通过HTTP等协议进行服务的激活。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于部署交换中心网络节点的交换机或路由器的硬件资源和其可分配的软件资源管理;
硬件资源:用于搭建交换中心业务节点的网络设备的硬件配置信息管理,比如机房名称、设备名称、槽口、网卡等信息录入,也可配置其连接硬件资源的连接方式,用于对接设备进行配置激活操作。
软件资源:用于硬件资源下的聚合组、Vlan、IP/MASK、RD/RT、VRF等逻辑资源管理,按照分配逻辑进行自动分配给制作设备的配置参数涉及的资源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开通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叙述的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包括:
接收来源运营门户的客户订单审核后的配置工单,加载参数匹配预置的应用模型;
成功匹配工单关联的业务模型后进行业务实例化执行,按照模型流程依次对软硬件网络资源参数调度分配及网络配置下发;
将模型实例化调度过程中关联的资源类与配置类的原子能力进行激活,从资源类原子能力获取分配资源用于配置类原子能力的下发。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及方法,该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包括:应用层、编排调度层、原子能力层、配置激活层以及资源层,其中:应用层,通过API服务网关接收来源运营门户的客户订单审核后的配置工单,加载参数匹配预置的应用模型;编排调度层,通过原子能力建模工具事先预置各类业务场景的应用模型,用于匹配工单关联的业务模型后进行业务实例化执行,使用流程引擎按照流程对软硬件网络资源参数调度分配及网络配置原子能力的下发;原子能力层,基于Netconf/CLI/SNMP/HTTP等协议,通过注册或集成方法形成平台自身原子能力集;能力激活层,将模型实例化调度过程中关联的资源类与配置类的原子能力进行激活;资源层,用于部署交换中心网络节点的交换机或路由器进行智能适配对接,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中式管控;本申请通过设立原子能力层,至少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将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分层设计理念,采用分层设计思路,拉通产品到业务、业务到能力的端到端设计过程,为业务自动化开通提供有力支撑;其二,由原子能力层统一将网络设备资源和网络设备配置能力向编排调度层输出,避免了重复开发,提升代码的复用率,提升了开发效率;其三,通过编排调度层标准化统一对外输出组合的原子能力,供快速建网能力和面向交换中心典型业务的一键开通能力,为接入企业提供快捷服务和优质体验的同时,可显著降低交换中心建设和运维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控制器的架构图与业务开通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工单关联应用模型编排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模型实例化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与外部系统接口交换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及方法,依托自身网络建设、产品开发和日常运维经验,自主研发SDX产品,提供交换中心快速建网能力和面向交换中心典型业务的一键开通能力,为接入企业提供快捷服务和优质体验的同时,搭配低成本网络架构规划方案,可显著降低交换中心建设和运维成本。
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架构与业务开通方法的关系见图1所示:在图1中,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架构包括应用层、编排调度层、原子能力层、能力激活层、资源层。
应用层,通过API服务网关接收来源运营门户的客户订单审核后的配置工单,加载参数匹配预置的应用模型。
编排调度层,通过原子能力建模工具事先预置各类业务场景的应用模型,用于匹配工单关联的业务模型后进行业务实例化执行,使用流程引擎按照流程对软硬件网络资源参数调度分配及网络配置原子能力的下发。
原子能力层,基于Netconf/CLI/SNMP/HTTP等协议,通过注册或集成方法形成平台自身原子能力集。
能力激活层,将模型实例化调度过程中关联的资源类与配置类的原子能力进行激活。
资源层,用于部署交换中心网络节点的交换机或路由器进行智能适配对接,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中式管控。
该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架构通过应用层、编排调度层、原子能力层、配置激活层、资源层之间分层设计,以API服务网关封装编排原子能力的业务模型进行开放服务,统一向外部调用系统上层共享输出,使得系统内各层之间解耦,最大程度保证单个模块的可靠性,将模块和模块之间的依赖减少到最低,增加了系统架构的灵活性,可以大幅降低系统的维护难度和维护成本。
需说明的是,通过图1中涉及本申请提供的交换中心业务开通方法,应用于图1所叙述的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包括:
接收来源运营门户的客户订单审核后的配置工单,加载参数匹配预置的应用模型。
成功匹配工单关联的业务模型后进行业务实例化执行,按照模型流程依次对软硬件网络资源参数调度分配及网络配置下发。
将模型实例化调度过程中关联的资源类与配置类的原子能力进行激活,从资源类原子能力获取分配资源用于配置类原子能力的下发。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架构分层设计,SDX向下支持不同厂家设备的全面纳管,向上支持典型互联网交换业务的E2E业务配置和API调用,面向交换中心运营者,让交换中心网络更加简单、智能、开放和安全,赋能交换中心面向云网融合、算力调度、大数据中心一体化等领域的演进能力,以及未来交换中心之间组网互联的一体化协作能力。
接下来,通过图2来详细介绍图1中涉及的编排调度层如何通过原子能力的编排成交换中心业务模型的。其编排调度层提供可视化BPMN 2.0的建模工具,提供原子能力、应用模型、产品服务的三层对象设计能力,为业务自动化开通提供有力支撑。提供各类原子能力层的基础属性管理,编排原子能力输入、输出参数管理。采用分层设计思路,拉通产品到业务、业务到原子的端到端设计过程。
业务模型设计模块设计业务流程模板,依据一定的业务逻辑,设计各类原子能力流程及其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对编排过程中的各种业务场景进行定义,最终形成满足特定业务场景的应用模板,满足上层产品服务的各类工单场景。
业务模型和产品服务的关系:一个业务模型可以支撑一个或多个产品,业务模型的动作映射到产品服务的动作,体现为产品支持的受理操作。业务模型可导出为业务流程包,输出至流程引擎运行模块加载并运行。
上述功能可以进一步实现交换中心产品原子化的设计需求,提出“虚拟化交换中心”理念,通过研发交换中心“虚拟路由器Vrouter”、“虚拟交换机Vswitch”和“虚拟端口Vport”等虚拟化网元,与客户网络、云上网络、运营商网络等有机融合,为用户提供自主配置、一键调用的业务使用体验,实现资源可视、安全隔离和秒级响应,是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的创新需求。
需设计业务模型支持交换中心三大虚拟网元和六大业务(物理端口、虚拟端口、开放对等、选择对等、转接互联、多云互联)的一键发放。应用模型设计了Vport对象的创建、升配、降配、删除模型;Vswitch对象的创建、添加端口、移除端口、删除模型;Vrouter对象的创建、添加端口、移除端口、删除模型;XPL策略对象的创建、变更、删除模型;BGP路由对象的创建、变更、删除模型;公有云共享带宽的创建、添加端口、移除端口、删除模型。
其中端口服务是企业接入交换中心的连接边界,包括物理端口、虚拟端口两种类型,供企业按需选择和使用。物理端口是交换中心核心网络设备上的实体端口,供企业接入使用,提供多种端口规格。虚拟端口是基于交换中心网络设备,通过网络虚拟化技术形成的逻辑端口。提供更多小带宽端口规格选择。需提供所有端口服务的开通、升配、降配、删除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应用模型。以客户开通物理端口为例,包含接口分配、物理端口(聚合口)分配、接口与物理端口绑定、配置带宽等能力。
还有各接入企业可基于端口开通互联服务,与多个网络主体进行BGP流量交换称为开放对等,与单个网络主体进行 BGP流量交换称为选择对等,与运营商网络进行静态流量交换成为转接互联-静态,与运营商网络进行BGP流量交换成为转接互联-BGP。需提供所有互联服务的开通、升配、降配、续费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应用模型。以开通客户A、客户B间的选择对等业务为例,包含Vswitch实例开通、Vswitch成员端口开通、Vrouter实例开通、Vrouter成员端口开通、Vrouter选择对等路由开通共5个步骤。
接下来,通过图3来阐述在图2编排的业务模型如何开通产品服务工单,需要涉及应用模型匹配、应用模板解析、任务分解、策略执行、任务调度、任务调度以及整个实例化过程的执行监控。
应用模型匹配:从运营平台接收后依据产品和相关规格进行应用模型匹配。
应用模板解析:加载应用模型并对选定的应用模型解析,识别应用模型、原子能力。
流程执行:整个过程可根据流程引擎自动执行应用的BPMN流程。
任务分解:应用模型中存在多个子任务,可以按既定的业务逻辑进行拆分。
任务调度:自动化控制相关任务节点流转和原子能力调用。
执行监控:监控流程各节点调用的任务、参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执行结果、异常信息。支持对流程实例异常调度的情况检查,包括没有正确调用应用实例,自动环节处理失败等情况。
具体地,需要通过图4展示整个交换中心业务开通的流程图。
运营平台:分运营门户与运营后台,运营门户用于是客户的自服务平台,可进行产品业务的下单和管理,负责业务受理,提供客户业务实时下单,并查看业务单信息、状态等,以及各类产品服务套餐和计费功能;运营后台是对客户订单的审核和审核通过后可派发制作工单给控制器。
软件定义控制器:支持网络资源的vlan、互联地址、设备IP及端口等信息预占、实占和释放操作,合理规划资源使用。快速建立业务单的流转调度模型,实现配置下发和激活分本端网络、对端网络、第三方服务。本端网络负责上行客户生成接入PE的配置参数自动下发。对端网络主要实现下行客户生成接入PE的配置参数自动下发;第三方服务激活发放,支持云上业务信息的开通、变更、删除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架构与开通方法可实现交换中心新型网络业务的跨层、跨域、跨厂商的自动化能力,帮助交换中心快速上线业务、自动开通业务、智能运维业务、灵活扩展业务。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丰富的异构原子能力
面将交换网络、云网、运营商网络等生态资源开放的控制能力统纳管,并注册了丰富多样的异构网络原子能力以实现业务应用目标。当支持交换中心三大虚拟网元(vPort、vSwitch、vRouter)和六大业务(物理端口、虚拟端口、开放对等、选择对等、转接互联、多云互联)的上百个原子能力,并将随着业务发展持续开发及优化。同时,还提供便捷的在线原子能力注册工具,可快速按需构建原子能力。通过原子能力库及自主创建注册的原子能力,业务人员只需关注能力间的逻辑关系,即可进行能力编排组装,从而快速实现应用层百花齐放的需求。
2、易用的业务编排能力
“应用编排”是专业人员基于图形化、可视化、拖拽式 实现不同业务应用的设计与开发的平台。应用发布到市场之后,即可用于应用实例的执行下发运行。用户可以对应用进行一系列操作,包括编辑、复制、发布、版本管理、取消发布、导入、导出、删除等。
3、轻量的安装部署能力
轻量化分布式部署,构建稳定可靠的交换中心大脑架构,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软件定义控制器。通用、轻便是软件架构设计的理念,平台采用B/S软件架构,基于微服务架构构建,架构具备稳定性、扩展性、安全性、容错性等,并且基于主流RestFul接口协议,前端页面兼容主流浏览器,展现层和数据层完全分离。支持本地服务器、容器化部署模式部署,助力交换中心SDX平台快速部署,简单易用、省时省力。同时支持高可用高并发集群部署,避免单个节点(如虚机、容器等)的故障导致功能失败,可靠性达到99.999%。
4、智能的运维管理能力
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了“双核多星” 网络架构及全国上云节点,网络运维面临诸多挑战:接入节点和上云节点异厂商,业务开通和维护复杂;超大管理规模,海量数据,无法实现统一调度维护。 SDX系统基于异构厂商设备的快速纳管能力及采集分析能力,可助力交换中心快速完成网络运维原子能力的上线,发布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实例,从而解决复杂的网络运维难题。
5、开放的北向接口能力
提供北向服务API接口,可满足各种上层OSS的集成 和OTT的应用需求。SDX将基于第三方控制器、纳管网络、资源模型高度抽象为业务模型,降低了北向接口参数的复杂度和开发难度,与设备厂商解耦。
未来它是整个交换中心的“智慧大脑”,面向业务及业务组网的端到端配置流程的设计与编排能力,目标是实现对PE、RS、P、FW等设备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以及对业务关联设备间的网络服务进行配置管理,集成第三方服务能力以实现应用快速交付,提供基于业务/资源的独立的应用设计、创建和生命周期管理能力。为跨设备和厂家的动态应用建立一套统一的生产系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应用层、编排调度层、原子能力层、能力激活层、资源层,其中:
所述应用层,通过API服务网关用于接收来源运营门户的客户订单审核后的配置工单,加载参数匹配预置的应用模型;
所述编排调度层,通过原子能力建模工具事先预置各类业务场景的应用模型,用于匹配工单关联的业务模型后进行业务实例化执行,使用流程引擎按照流程对软硬件网络资源参数调度分配及网络配置原子能力的下发;
所述原子能力层,基于Netconf/CLI/SNMP/HTTP协议,通过注册或集成方法形成平台自身原子能力集;
所述能力激活层,将模型实例化调度过程中关联的资源类与配置类的原子能力进行激活;
所述资源层,用于部署交换中心网络节点的交换机或路由器进行智能适配对接,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中式管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层提供API服务网关的能力,向上提供产品服务的开放API接口,向下提供运营平台传递配置工单信息,其中:
API服务网关:用于接收配置工单的信息与反馈配置工单完成情况;
运营平台,分运营门户与运营后台,运营门户是客户的自服务平台,进行产品业务的下单和管理,负责业务受理,提供客户业务实时下单,并查看业务单信息、状态,以及各类产品服务套餐和计费功能;运营后台是对客户订单的审核和审核通过后派发制作工单给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排调度层包括建模工具和流程引擎,其中:
建模工具,用于提供BPMN 2.0的建模工具,实现原子能力的编排成应用模型;
流程引擎,用于流程引擎API和内部流程引擎实现,负责执行BPMN 2.0流程,实现应用模型的实例化;
应用模型,用于匹配运营平台的业务工单处理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子能力层包括注册的资源分配类和配置激活类的原子能力;
注册能力:预先网络开放的控制、管理能力,均纳入统一管理,并通过注册不同的能力来实现不同的业务目标;
资源分配类:用于软硬件资源查询/预占/实占/删除的自动化操作能力,包括网络设备的聚合组、VALN、IP/MASK、RD/RT、VRF、QoS、ACL NUM资源的分配;
配置激活类:用于设备网络配置或第三方服务的查询/新增/变更/删除的自动化操作能力包括带宽、聚合端口、聚合子接口、VSI/BD、VPN、路由、第三方服务配置的激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力激活层包括将对接网络设备或第三方服务进行配置的激活操作;
网络设备:用于部署交换中心网络节点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通过Netconf/CLI协议进行配置的激活;
第三方服务:用于交换中心的业务制作相关的第三方服务方提供的接口通过HTTP协议进行服务的激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用于部署交换中心网络节点的交换机或路由器的硬件资源和其可分配的软件资源管理;
硬件资源:用于搭建交换中心业务节点的网络设备的硬件配置信息管理,包括机房名称、设备名称、槽口、网卡信息录入,配置其连接硬件资源的连接方式,用于对接设备进行配置激活操作;
软件资源:用于硬件资源下的聚合组、Vlan、IP/MASK、RD/RT、VRF逻辑资源管理,按照分配逻辑进行自动分配给制作设备的配置参数涉及的资源信息。
7.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立包括应用层、编排调度层、原子能力层、能力激活层、资源层,其中:
所述应用层,通过API服务网关用于接收来源运营门户的客户订单审核后的配置工单,加载参数匹配预置的应用模型;
所述编排调度层,通过原子能力建模工具事先预置各类业务场景的应用模型,用于匹配工单关联的业务模型后进行业务实例化执行,使用流程引擎按照流程对软硬件网络资源参数调度分配及网络配置原子能力的下发;
所述原子能力层,基于Netconf/CLI/SNMP/HTTP协议,通过注册或集成方法形成平台自身原子能力集;
所述能力激活层,将模型实例化调度过程中关联的资源类与配置类的原子能力进行激活;
所述资源层,用于部署交换中心网络节点的交换机或路由器进行智能适配对接,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中式管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层提供API服务网关的能力,向上提供产品服务的开放API接口,向下提供运营平台传递配置工单信息,其中:
API服务网关:用于接收配置工单的信息与反馈配置工单完成情况;
运营平台,分运营门户与运营后台,运营门户是客户的自服务平台,进行产品业务的下单和管理,负责业务受理,提供客户业务实时下单,并查看业务单信息、状态,以及各类产品服务套餐和计费功能;运营后台是对客户订单的审核和审核通过后派发制作工单给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编排调度层包括建模工具和流程引擎,其中:
建模工具,用于提供BPMN 2.0的建模工具,实现原子能力的编排成应用模型;
流程引擎,用于流程引擎API和内部流程引擎实现,负责执行BPMN 2.0流程,实现应用模型的实例化;
应用模型,用于匹配运营平台的业务工单处理模型;
所述的原子能力层包括注册的资源分配类和配置激活类的原子能力;
注册能力:预先网络开放的控制、管理能力,均纳入统一管理,并通过注册不同的能力来实现不同的业务目标;
资源分配类:用于软硬件资源查询/预占/实占/删除的自动化操作能力,包括网络设备的聚合组、VALN、IP/MASK、RD/RT、VRF、QoS、ACL NUM资源的分配;
配置激活类:用于设备网络配置或第三方服务的查询/新增/变更/删除的自动化操作能力包括带宽、聚合端口、聚合子接口、VSI/BD、VPN、路由、第三方服务配置的激活;
所述的能力激活层包括将对接网络设备或第三方服务进行配置的激活操作;
网络设备:用于部署交换中心网络节点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通过Netconf/CLI协议进行配置的激活;
第三方服务:用于交换中心的业务制作相关的第三方服务方提供的接口通过HTTP协议进行服务的激活;
用于部署交换中心网络节点的交换机或路由器的硬件资源和其可分配的软件资源管理;
硬件资源:用于搭建交换中心业务节点的网络设备的硬件配置信息管理,包括机房名称、设备名称、槽口、网卡信息录入,配置其连接硬件资源的连接方式,用于对接设备进行配置激活操作;
软件资源:用于硬件资源下的聚合组、Vlan、IP/MASK、RD/RT、VRF逻辑资源管理,按照分配逻辑进行自动分配给制作设备的配置参数涉及的资源信息。
10.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开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包括:
接收来源运营门户的客户订单审核后的配置工单,加载参数匹配预置的应用模型;
成功匹配工单关联的业务模型后进行业务实例化执行,按照模型流程依次对软硬件网络资源参数调度分配及网络配置下发;
将模型实例化调度过程中关联的资源类与配置类的原子能力进行激活,从资源类原子能力获取分配资源用于配置类原子能力的下发。
CN202211730726.1A 2022-12-31 2022-12-31 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及控制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61704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0726.1A CN116170489B (zh) 2022-12-31 2022-12-31 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及控制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0726.1A CN116170489B (zh) 2022-12-31 2022-12-31 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及控制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0489A true CN116170489A (zh) 2023-05-26
CN116170489B CN116170489B (zh) 2023-09-19

Family

ID=86415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30726.1A Active CN116170489B (zh) 2022-12-31 2022-12-31 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及控制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7048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44611A1 (en) * 2014-06-26 2017-08-24 Zte Corporation Service Orchest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809694A (zh) * 2018-04-27 2018-11-13 广州西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编排方法、系统、装置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20459A (zh) * 2018-09-27 2019-01-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编排器的城域网业务处理方法
CN109257222A (zh) * 2018-09-27 2019-01-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编排器的城域网网络架构
CN109379217A (zh) * 2018-09-27 2019-02-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种城域网异厂家业务编排器
CN110740053A (zh) * 2018-07-20 2020-01-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业务编排方法及装置
CN112492003A (zh) * 2020-11-18 2021-03-12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编排器的云网融合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923785A (zh) * 2021-10-20 2022-01-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云网协同的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44611A1 (en) * 2014-06-26 2017-08-24 Zte Corporation Service Orchest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809694A (zh) * 2018-04-27 2018-11-13 广州西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编排方法、系统、装置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40053A (zh) * 2018-07-20 2020-01-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业务编排方法及装置
CN109120459A (zh) * 2018-09-27 2019-01-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编排器的城域网业务处理方法
CN109257222A (zh) * 2018-09-27 2019-01-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编排器的城域网网络架构
CN109379217A (zh) * 2018-09-27 2019-02-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种城域网异厂家业务编排器
CN112492003A (zh) * 2020-11-18 2021-03-12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编排器的云网融合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923785A (zh) * 2021-10-20 2022-01-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云网协同的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0489B (zh) 202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7222B (zh) 一种基于业务编排器的城域网网络架构
CN107147509B (zh) 虚拟专用网业务实现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9120459B (zh) 一种基于业务编排器的城域网业务处理方法
Mijumbi et al.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challenges in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CN109765866A (zh) 一种基于opc ua的工业网络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11371669B (zh) 用于基于云的服务交换的可编程网络平台
Tang et al. A reconfigurable method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based on industrial cloud and edge intelligence
CN103763367A (zh) 一种云计算数据中心分布式虚拟网络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07819742B (zh) 一种动态部署网络安全服务的系统架构及其方法
CN109218099A (zh) 一种基于sdn/nfv的云交换网络平台
CN109379217B (zh) 一种城域网异厂家业务编排器
CN113923785A (zh) 基于云网协同的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16183253A1 (en) Programmable network platform for a cloud-based services exchange
TWI713384B (zh) 虛擬公眾WiFi電路指配系統
CN113055232B (zh) 一种网络配置部署方法、装置与设备
CN107995045A (zh) 网络功能虚拟化的可适性服务功能链路径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8600028A (zh) 适用于异构工业网络的功能型sdn北向接口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7924332A (zh) Ict服务供应的方法和系统
WO2021098824A1 (zh) 网络切片创建方法、基础网络控制器、系统和存储介质
TWI651667B (zh) 一種虛實網路資源拓樸之介面系統
CN116170489B (zh) 基于交换中心业务的软件定义控制器及控制方法和应用
CN112486666A (zh) 一种模型驱动的参考架构方法及平台
Freeman et al.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CN114363164A (zh) 云网络服务编排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Filiposka et al. Transforming silos to next-generation ser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Shicong

Inventor after: Ye Chaoyang

Inventor after: Liu Yisha

Inventor after: Zhan Zhiyong

Inventor after: Gu Chenhui

Inventor after: Sun Zhongliang

Inventor before: Ye Chaoy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Shicong

Inventor before: Liu Yisha

Inventor before: Zhan Zhiyong

Inventor before: Gu Chenhui

Inventor before: Sun Zhonglia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