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9732A - 控制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9732A
CN116169732A CN202111402354.5A CN202111402354A CN116169732A CN 116169732 A CN116169732 A CN 116169732A CN 202111402354 A CN202111402354 A CN 202111402354A CN 116169732 A CN116169732 A CN 116169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voltage
battery
fe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23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亚洲
李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023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697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69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97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02J7/0019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using switched or multiplexed charg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控制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检测单元、均衡单元和控制单元,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通过均衡单元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电连接。本公开中,控制单元可根据第一电池单元的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二电信息,来控制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从而控制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流,以避免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并联使用时产生尖峰电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大电流的冲击,更好地确保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正常并联使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控制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并联的双电池(简称双并电池)中,并联充电不仅可以减少阻抗,而且还可以增加容量。因此,双并电池越来越受青睐,双并电池在手机等终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即使是同一类型、规格的两个电池,其在内阻、容量等方面的参数值也存在差别,这导致两个电池在并联使用时,往往会有一个电池先充满。而且,为保护电池寿命,系统往往在检测出一个电池充满后便不再充电,此时两个电池便会存在电压差。
存在电压差的双并电池工作时,很容易产生尖峰电流,严重影响其在终端的使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控制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检测单元、均衡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通过所述均衡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第一电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二电信息,并将所述第一电信息和所述第二电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信息和所述第二电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电信息和所述第二电信息,控制所述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流。
可选地,所述均衡单元包括背靠背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的场效应管;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导通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导通状态,来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流。
可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模数转换单元、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和第二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通过所述模数转换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单元通过所述模数转换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可选地,
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差分电压检测单元;和/或,
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差分电压检测单元。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路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控制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周期性地接收检测单元发送的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所述第一电信息为所述检测单元确定的第一电池单元的电信息,所述第二电信息为所述检测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电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电信息和所述第二电信息,控制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流。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信息包括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信息包括第二电压,所述均衡单元包括背靠背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的场效应管;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信息和所述第二电信息,控制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差;
若确定所述电压差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处于全导通状态且控制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处于全导通状态,以使所述均衡单元接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阻处于最小值。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电压差满足设定条件,包括:
若确定所述电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电压,则确定所述电压差满足所述设定条件。
可选地,所述设定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最大承受电流、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最大承受电流以及所述均衡单元处于全导通状态时的电阻确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信息包括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信息包括第二电压,所述均衡单元包括背靠背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的场效应管;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信息和所述第二电信息,控制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差;
若确定所述电压差未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且控制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以使所述均衡单元接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阻不处于最小值。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路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控制电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周期性地接收检测单元发送的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所述第一电信息为所述检测单元确定的第一电池单元的电信息,所述第二电信息为所述检测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电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信息和所述第二电信息,控制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流。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信息包括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信息包括第二电压,所述均衡单元包括背靠背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的场效应管;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差;
控制子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电压差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处于全导通状态且控制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处于全导通状态,以使所述均衡单元接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阻处于最小值。
可选地,所述确定子模块,用于:
若确定所述电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电压,则确定所述电压差满足所述设定条件。
可选地,所述设定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最大承受电流、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最大承受电流以及所述均衡单元处于全导通状态时的电阻确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信息包括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信息包括第二电压,所述均衡单元包括背靠背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的场效应管;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差;
控制子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电压差未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且控制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以使所述均衡单元接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阻不处于最小值。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还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能够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中,控制单元可根据第一电池单元的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二电信息,来控制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从而控制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流,以避免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并联使用时产生尖峰电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大电流的冲击,更好地确保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正常并联使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路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中,控制单元可根据第一电池单元的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二电信息,来控制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从而控制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流,以避免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并联使用时产生尖峰电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大电流的冲击,更好地确保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正常并联使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参考图1所示,控制电路包括两个电池单元,两个电池单元并联设置。也就是,控制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电池单元(参考图1中Battery1所示)和第二电池单元(参考图1中Battery2所示)。其中,每个电池单元可以包括一个电池,也可以包括不止一个电池,在此不作限定。另外,每个电池单元可以是电池,也可以是由多个器件构成的单元,该单元可等效为电池。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控制电路包括均衡单元(参考图1中虚线框JH所示)。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正极通过均衡单元JH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极电连接,均衡单元JH可用于均衡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之间的电压。示例地,均衡单元JH包括背靠背连接两个场效应管,分别记为第一场效应管(参考图1中QP0所示)和第二场效应管(参考图1中QP1所示),也就是,均衡单元JH包括背靠背串联的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其中,两个场效应管的规格一般相同。需要注意的是,该控制电路中的场效应管一般指MOS管,且每个场效应管均可以是N沟道的MOS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场效应管QP0与第二场效应管QP1背靠背串联指的是,第一场效应管QP0的体二极管与第二场效应管QP1的体二极管的方向相反,以确保均衡单元JH的正常使用。另外,均衡单元JH也可以包括其他器件,只要通过控制均衡单元JH的导通状态,可调整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极之间的电流即可。控制电路可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参考图1中MCU所示)。检测单元被配置为,确定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第一电信息以及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第二电信息,并将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传输至控制单元MCU。控制单元MCU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并根据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P0的导通状态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导通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的类型一般相同。例如,第一电信息可以是第一电压,第二电信息可以是第二电压。再例如,第一电信息可以是第一电量,第二电信息可以是第二电量。当然,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也可以是其他电信息,在此不作限定。
检测单元确定了第一电池的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池的第二电信息后,便可将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传输至控制单元MCU。控制单元MCU接收到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后,便可根据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生成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P0的导通状态以及第二场效应管QP1的导通状态。
其中,控制单元MCU可根据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确定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之间的电压差。若控制单元MCU确定电压差会导致产生尖峰电流时,便可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均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以均衡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电压。若控制单元MCU确定电压差不会导致产生尖峰电流时,便可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均处于全导通状态,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便可并联工作。
其中,控制单元MCU可通过驱动单元(参考图1中QD所示)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示例地,均衡单元JH可包括驱动单元QD,控制单元MCU与驱动单元QD电连接,驱动单元QD的驱动电压输出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P0的栅极以及第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栅极分别电连接。
当控制单元MCU确定电压差会导致产生尖峰电流时,控制单元MCU便可向驱动单元QD发送第一子控制信息,驱动单元QD接收到第一子控制信息后,便可根据第一子控制信息向第一场效应管QP0的栅极以及第二场效应管QP1的栅极发送第一子驱动电压,第一子驱动电压一般小于第一场效应管QP0的阈值电压,且小于第二场效应管QP1的阈值电压。此时,该控制电路中,第一场效应管QP0的栅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栅极的电压便为第一子驱动电压,由于第一子驱动电压一般小于第一场效应管QP0的阈值电压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阈值电压,因此,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便不会处于全导通状态,也就是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均处于非全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在均衡单元JH的作用下,电压较高的电池单元向电压较低的电池单元充电,以均衡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之间的电压差,直至使得电压差不会导致产生尖峰电流。
当控制单元MCU确定电压差不会导致产生尖峰电流时,控制单元MCU便可向驱动单元QD发送第二子控制信息,驱动单元QD接收到第二子控制信息后,便可根据第二子控制信息向第一场效应管QP0的栅极以及第二场效应管QP1的栅极发送第二子驱动电压,第二子驱动电压一般大于或等于第一场效应管QP0的阈值电压,且大于或等于第二场效应管QP1的阈值电压。此时,该控制电路中,第一场效应管QP0的栅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栅极的电压便为第二子驱动电压,由于第二子驱动电压一般大于或等于第一场效应管QP0的阈值电压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阈值电压,因此,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便可处于完全导通状态,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便可并联工作。
该控制电路中,当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之间的电压差较大时,控制单元MCU便可控制均衡单元JH的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以均衡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之间的电压,避免产生尖峰电流。只有在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之间的电压差足够小时,控制单元MCU才可控制均衡单元JH的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处于全导通状态。
由此,当并联的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在使用时,便不会产生尖峰电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大电流的冲击,更好地确保并联的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常使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该控制电路中,控制单元MCU可根据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第二电信息,来控制均衡单元JH的导通状态,从而控制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极之间的电流,以避免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使用时产生尖峰电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大电流的冲击,更好地确保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常并联使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中,检测单元一般包括检测子单元和模数转换单元(参考图1中ADC所示)。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电信息,检测子单元检测到的电信息一般为模拟信息。也就是,检测子单元检测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第一模拟电信息以及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第二模拟电信息。
检测子单元检测到第一模拟电信息和第二模拟电信息后,便可将检测到的模拟电信息传输至模数转换单元ADC,由模数转换单元ADC将模拟电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也就是,模数转换单元ADC将接收到的第一模拟电信息转换为第一数字电信息,并将接收到的第二模拟电信息转换为第二数字电信息,其中,第一数字电信息便为检测单元最终确定的第一电信息,第二数字电信息便为检测单元最终确定的第二电信息。
其中,检测子单元可包括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和第二电压检测单元。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可用于检测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电压,记为第一电压。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可用于检测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电压,记为第二电压。此情况下,模拟电信息为模拟电压,数字电信息为数字电压。
其中,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可包括第一差分电压检测单元(参考图1中虚线框CFV1所示),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可包括第二差分电压检测单元(参考图1中虚线框CFV2所示)。差分电压检测单元一般基于虚短虚断检测电压,其差分电压检测单元的电路比较简单,并且电压检测原理比较成熟,既能保证检测子单元的较低成本,又可确保检测的可靠性。
当然,检测子单元也可包括其他的电信息检测单元,在此不作限定。例如,检测子单元可包括第一电量检测单元和第二电量检测单元。第一电量检测单元可用于检测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电量,记为第一电量。第二电量检测单元可用于检测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电量,记为第二电量。此情况下,模拟电信息为模拟电量,数字电信息为数字电量。
示例1,
控制电路包括两个电池单元、检测单元、均衡单元JH和控制单元MCU。其中,两个电池单元的规格相同,可分别记为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
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子单元和模数转换单元ADC。检测子单元包括第一差分电压检测单元CFV1和第二差分电压检测单元CFV2。
第一差分电压检测单元CFV1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与第一差分电阻Rf1的电阻值相同,第一差分电压检测单元CFV1可通过B1端口将检测到的第一模拟电压传输至模数转换单元ADC,其中,第一模拟电压(例如记为V1’)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V1’=VBattery1*Rf1/R1,其中,VBattery1为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实际电压,第一模拟电压V1’为第一差分电压检测单元CFV1采集到的采集电压,由于第一电阻R1和第一差分电阻Rf1的电阻值相同,因此,第一模拟电压V1’与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实际电压相同。
第二差分检测单元中,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与第二差分电阻Rf2的电阻值相同,第二差分电压检测单元CFV2可通过B2端口将检测到的第二模拟电压传输至模数转换单元ADC,其中,第二模拟电压(例如记为V2’)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V2’=VBattery2*Rf2/R4,其中,VBattery2为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实际电压,第二模拟电压V2’为第二差分电压检测单元CFV2采集到的采集电压,由于第四电阻R4和第二差分电阻Rf2的电阻值相同,因此,第二模拟电压V2’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实际电压相同。
模数转换单元ADC接收到第一模拟电压V1’和第二模拟电压V2’后,便可将其分别转换为第一数字电压(例如记为V1)和第二数字电压(例如记为V2)。由此,检测单元便确定了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第二电压,其中,第一电压为第一数字电压,第二电压为第二数字电压。
控制单元MCU可以周期性地从模数转换单元ADC接收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例如,控制单元MCU可设置每隔设定时长从模数转换单元ADC接收一次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设定时长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控制单元MCU接收到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后,便可计算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电压差,并确定电压差的绝对值。其中,绝对值((例如记为ΔV))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ΔV=∣V1-V2∣。
均衡单元JH包括驱动单元QD和两个规格相同的场效应管。两个场效应管分别记为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背靠背连接。驱动单元QD通过端口G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QP0的栅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栅极电连接,以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一场效应管QP0的栅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栅极。
控制单元MCU确定了绝对值ΔV后,便可判断绝对值ΔV与设定电压的大小。设定电压根据实际电路确定。示例地,设定电压根据,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最大承受电流、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最大承受电流以及均衡单元JH处于全导通状态时的电阻确定。也就是,设定电压表征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之间的最大电压差。
如果确定绝对值大于设定电压,则说明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之间的电压差过大,如果此时将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使用,则很容易产生尖峰电流,导致相关器件收因到大电流的冲击而损坏,影响正常使用。因此,当确定绝对值大于设定电压时,控制单元MCU便可向驱动单元QD发送第一子控制信息,以使得驱动单元QD通过端口G向第一场效应管QP0的栅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栅极施加第一驱动电压,第一驱动电压小于上述场效应管的阈值电压(阈值电压例如为10v),以避免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全导通,也就是,第一驱动电压可使得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均处于非全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极之间的电阻较大,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极之间的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池单元能承受的最大电流,使得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在较小的电流下完成均衡,减小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电压差,直至确定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电压。
如果确定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电压,则说明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之间的电压差足够小(最小为零),如果此时将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使用,则不会产生尖峰电流,不会导致相关器件损坏,可正常使用。因此,当确定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电压时,控制单元MCU便可向驱动单元QD发送第二子控制信息,以使得驱动单元QD通过端口G向第一场效应管QP0的栅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栅极施加第二驱动电压,第二驱动电压大于或等于场效应管的阈值电压(阈值电压例如为10v),以使得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全导通,也就是,第二驱动电压可使得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均处于全导通状态,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可并联使用,为其它器件供电。
由此,当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使用时,便不会产生尖峰电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大电流的冲击,更好地确保并联的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常使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该控制电路中,可根据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电压差来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导通状态,从而避免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使用产生尖峰电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大电流的冲击,更好地确保并联的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常使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以及电动汽车等需要设置电池的设备。
其中,终端可包括上述的控制电路。该终端中,当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之间的电压差较大时,控制单元MCU便可控制均衡单元JH的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以均衡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之间的电压,避免产生尖峰电流。只有在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之间的电压差足够小时,控制单元MCU才可控制均衡单元JH的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处于全导通状态。
由此,当并联的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在使用时,便不会产生尖峰电流,可以很好地避免终端中其电流流过的器件(例如电池单元、场效应管等)受到大电流的冲击,更好地确保终端的正常使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路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控制电路。参考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0、周期性地接收检测单元发送的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
S120、根据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控制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
在步骤S110中,参考图1和2所示,第一电信息为检测单元确定的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电信息,第二电信息为检测单元确定的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电信息。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的类型一般相同。例如,第一电信息可以是第一电量,第二电信息可以是第二电量。当然,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也可以是其他电信息,在此不作限定。
该步骤中“周期性”指,控制单元MCU每隔设定时长,便可从检测单元接收一次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设定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此不做赘述。其中,设定时长可以是控制电路出厂前设置的,也可以是控制电路出厂后设置的,并且,后续可对设定时长进行修改,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另外,当此控制电路应用于手机等终端时,设定时长可以是终端出厂前设置的,也可以是终端出厂后设置的,并且后续可对设定时长进行修改,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步骤S120中,参考图1和2所示,均衡单元JH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控制单元MCU可根据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以及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均处于全导通状态时的电阻等信息,确定在此第一电信息、第二电信息以及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均处于全导通状态下,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极之间电路的电流,此电流可记为全导通电流。若控制单元MCU确定全导通电流大于设定电流,则说明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供电时,很容易导致产生尖峰电流,便可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均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以均衡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电量。若控制单元MCU确定全导通电流小于或等于设定电流,则说明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供电时,不会导致产生尖峰电流,便可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均处于全导通状态,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便可并联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电流指,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最大承受电流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最大承受电流中的较小的电流。另外,一般情况下,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最大承受电流相同,因此,一般情况下,设定电流可以是上述相同的最大承受电流。当然,设定电流也可小于上述最大承受电流,以更好地避免大电流的冲击。
另外,均衡单元JH也可以包括其他器件,只要通过控制均衡单元JH的导通状态,可调整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极之间的电流即可。该控制电路中,可以很好地避免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使用时,产生尖峰电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大电流的冲击,更好地确保并联的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常使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路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电路。该方法中,第一电信息包括第一电压,第二电信息包括第二电压,均衡单元包括背靠背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的场效应管。
根据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控制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可包括:
S210、确定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电压差;
S220、判断电压差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230;否则,执行步骤S240;
S230、控制第一场效应管处于全导通状态且控制第二场效应管处于全导通状态,以使均衡单元接入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阻不处于最小值;
S240、控制第一场效应管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且控制第二场效应管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以使均衡单元接入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阻不处于最小值。
其中,参考图1所示,第一电压检测单元(例如第一差分电压检测单元CFV1)检测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电压得到第一模拟电压,然后传输至模数转换单元ADC,模数转换单元ADC将第一模拟电压转换为第一数字电压,将第一数字电压即为第一电压,传输至控制单元MCU,以使得控制单元MCU接收到第一电压。控制单元MCU接收到第二电压的方式,与上述第一电压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在步骤S210中,参考图1所示,控制单元MCU可将,第一电压减去第二电压得到的差值,确定为电压差。也可将,第二电压减去第一电压得到的差值,确定为电压差。对此不作限定。
在步骤S220中,参考图1所示,判断电压差是否满足设定条件实际上是,判断电压差是否会导致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供电时,是否会产生尖峰电流。对于具体的判断方法不作限定,只要能够确保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供电时,不会产生尖峰电流,便可认为电压差满足设定条件。否则认为电压差未满足设定条件。
其中,可通过判断确定电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电压,来确定电压差是否满足设定条件。也就是,若确定电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电压,则确定电压差满足设定条件。若确定电压差的绝对值大于设定电压,则确定电压差未满足设定条件。
其中,将会导致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供电时产生尖峰电流的电压记为最大电压,设定电压一般小于或等于最大电压。如此,当电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电压时,便不会导致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供电时产生尖峰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最大电压一般根据,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最大承受电流、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最大承受电流以及均衡单元JH处于全导通状态时的电阻等参数确定。而设定电压一般小于或等于最大电压,因此,也可认为设定电压根据,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最大承受电流、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最大承受电流以及均衡单元JH处于全导通状态时的电阻等参数确定。
在步骤S230中,参考图1所示,由于电压差满足设定条件,说明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工作时不会产生尖峰电流,因此,便可直接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P0处于全导通状态,并控制第二场效应管QP1处于全导通状态,以使均衡单元接入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阻处于最小值,使得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工作,为其它器件提供电源。由于均衡单元JH接入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极之间的电阻处于最小值,可以降低均衡单元JH能耗。
其中,控制单元MCU可通过驱动单元QD驱动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均处于全导通状态。示例地,当控制单元MCU确定电压差满足设定条件时,控制单元MCU便可向驱动单元QD发送第二子控制信息,驱动单元QD接收到第二子控制信息后,便可根据第二子控制信息向第一场效应管QP0的栅极以及第二场效应管QP1的栅极发送第二子驱动电压,第二子驱动电压一般大于或等于第一场效应管QP0的阈值电压,且大于或等于第二场效应管QP1的阈值电压。此时,该控制电路中,第一场效应管QP0的栅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栅极的电压便为第二子驱动电压,由于第二子驱动电压一般大于或等于第一场效应管QP0的阈值电压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阈值电压,因此,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便可处于完全导通状态,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便可并联工作。
在步骤S240中,参考图1所示,由于电压差未满足设定条件,说明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工作时会产生尖峰电流,因此,便可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P0处于非全导通状态,并控制第二场效应管QP1处于非全导通状态,此状态,均衡单元JH接入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极之间的电阻不处于最小值,而且,一般情况下,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电阻很大,也就是,均衡但愿JH接入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极之间的电阻很大,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极之间便不会产生大电流,使得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在较小的电流下进行电压的均衡,直至电压差满足设定条件。
其中,控制单元MCU可通过驱动单元QD驱动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均处于非全导通状态。示例地,当控制单元MCU确定电压差未满足设定条件时,控制单元MCU便可向驱动单元QD发送第一子控制信息,驱动单元QD接收到第一子控制信息后,便可根据第一子控制信息向第一场效应管QP0的栅极以及第二场效应管QP1的栅极发送第一子驱动电压,第一子驱动电压一般小于第一场效应管QP0的阈值电压,且小于第二场效应管QP1的阈值电压。此时,该控制电路中,第一场效应管QP0的栅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栅极的电压便为第一子驱动电压,由于第一子驱动电压一般小于第一场效应管QP0的阈值电压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阈值电压,因此,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便不会处于全导通状态,也就是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均处于非全导通状态,此时,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在均衡单元JH的作用下,电压较高的电池单元向电压较低的电池单元充电,以均衡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之间的电压,直至使得电压差不会导致产生尖峰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该控制电路中,无论电压差是否满足设定条件,以及无论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处于何种导通状态,检测单元均实时地检测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的第一模拟电信息以及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第二模拟电信息,并确定第一模拟电信息对应的第一电信息(即第一数字电信息),以及第二模拟电信息对应的第二电信息(即第二数字电信息),控制单元MCU也一直在周期性地接收检测单元发送来的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如此,便可及时根据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状态,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P0和第二场效应管QP1的导通状态,以更好地避免大电流的冲击。
该控制电路中,可以很好地避免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并联使用时,产生尖峰电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大电流的冲击,更好地确保并联的第一电池单元Battery1和第二电池单元Battery2的正常使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路控制装置,该装置应用于上述的控制电路,该装置用于实施上述的电路控制方法。示例地,参考图3所示,该装置可包括接收模块101和控制模块102,其中,在实施上述方法的过程中,
接收模块101,用于周期性地接收检测单元发送的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第一电信息为检测单元确定的第一电池单元的电信息,第二电信息为检测单元确定的第二电池单元的电信息;
控制模块102,用于根据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控制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路控制装置,该装置应用于上述的控制电路,该装置中,第一电信息包括第一电压,第二电信息包括第二电压,均衡单元包括背靠背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的场效应管。参考图3所示,控制模块102,可包括:
确定子模块102a,用于确定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电压差;
控制子模块102b,用于若确定电压差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第一场效应管处于全导通状态且控制第二场效应管处于全导通状态,以使均衡单元接入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阻处于最小值。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路控制装置,该装置应用于上述的控制电路,参考图3所示,该装置中,确定子模块102a,可用于:
若确定电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电压,则确定电压差满足设定条件。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路控制装置,该装置应用于上述的控制电路,该装置中,设定电压根据,第一电池单元的最大承受电流、第二电池单元的最大承受电流以及均衡单元处于全导通状态时的电阻确定。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路控制装置,该装置应用于上述的控制电路,该装置中,第一电信息包括第一电压,第二电信息包括第二电压,均衡单元包括背靠背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的场效应管。
参考图3所示,控制模块102,可包括:
确定子模块102a,用于确定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电压差;
控制子模块102b,用于若确定电压差未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第一场效应管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且控制第二场效应管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以使均衡单元接入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阻不处于最小值。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终端例如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以及电动汽车等需要设置电池单元的设备。该终端可包括上述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的第一电池单元(参考图1中Battery1所示)和第二电池单元(参考图1中Battery2所示)构成此终端的电源组件。
参考图4所示,终端4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402,存储器404,电源组件406,多媒体组件408,音频组件410,发送/输出(I/O)的接口412,传感器组件414,以及通信组件416。
处理组件402通常控制终端4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摄像头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其中,控制电路中的控制单元(参考图1中MCU所示)可以包括其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20。此外,处理组件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4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4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408和处理组件4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4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终端4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4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4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终端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406为终端4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4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终端4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408包括在终端4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发送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4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模组和/或后置摄像头模组。当终端4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模组和/或后置摄像头模组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模组和后置摄像头模组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4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发送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4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终端4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404或经由通信组件4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4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412为处理组件4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4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4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414可以检测到终端4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终端4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414还可以检测终端400或终端4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4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4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4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4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4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4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4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400和其他终端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4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3G、4G、5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4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号。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4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4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终端(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404,上述指令可由终端400的处理器4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终端等。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7)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检测单元、均衡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通过所述均衡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第一电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二电信息,并将所述第一电信息和所述第二电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信息和所述第二电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电信息和所述第二电信息,控制所述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单元包括背靠背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的场效应管;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导通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导通状态,来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模数转换单元、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和第二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通过所述模数转换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单元通过所述模数转换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差分电压检测单元;和/或,
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差分电压检测单元。
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
6.一种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控制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周期性地接收检测单元发送的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所述第一电信息为所述检测单元确定的第一电池单元的电信息,所述第二电信息为所述检测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电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电信息和所述第二电信息,控制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信息包括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信息包括第二电压,所述均衡单元包括背靠背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的场效应管;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信息和所述第二电信息,控制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差;
若确定所述电压差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处于全导通状态且控制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处于全导通状态,以使所述均衡单元接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阻处于最小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电压差满足设定条件,包括:
若确定所述电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电压,则确定所述电压差满足所述设定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最大承受电流、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最大承受电流以及所述均衡单元处于全导通状态时的电阻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信息包括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信息包括第二电压,所述均衡单元包括背靠背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的场效应管;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信息和所述第二电信息,控制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差;
若确定所述电压差未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且控制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以使所述均衡单元接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阻不处于最小值。
11.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控制电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周期性地接收检测单元发送的第一电信息和第二电信息,所述第一电信息为所述检测单元确定的第一电池单元的电信息,所述第二电信息为所述检测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电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信息和所述第二电信息,控制均衡单元的导通状态,以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信息包括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信息包括第二电压,所述均衡单元包括背靠背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的场效应管;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差;
控制子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电压差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处于全导通状态且控制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处于全导通状态,以使所述均衡单元接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阻处于最小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子模块,用于:
若确定所述电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电压,则确定所述电压差满足所述设定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最大承受电流、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最大承受电流以及所述均衡单元处于全导通状态时的电阻确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信息包括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信息包括第二电压,所述均衡单元包括背靠背连接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N沟道的场效应管;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差;
控制子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电压差未满足设定条件,则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且控制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处于非全导通状态,以使所述均衡单元接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之间的电阻不处于最小值。
1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402354.5A 2021-11-24 2021-11-24 控制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1697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2354.5A CN116169732A (zh) 2021-11-24 2021-11-24 控制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2354.5A CN116169732A (zh) 2021-11-24 2021-11-24 控制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9732A true CN116169732A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20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2354.5A Pending CN116169732A (zh) 2021-11-24 2021-11-24 控制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697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8050B (zh)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方法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装置
CN110783652B (zh) 电池充电方法、电池充电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451070B2 (en) Charging circuit, electronic device, charging method and charging device
US11881737B2 (en) Battery module,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224822B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3078696A (zh)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6169732A (zh) 控制电路、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821475B (zh) 充电电路、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566745A (zh) 充放电的保护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560335B (zh) 电池及其充放电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N113675902A (zh) 电池充电方法、电池充电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142543A (zh) 电池充放电回路、充电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2838626A (zh)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24803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17508311U (zh) 一种放电保护电路及电池组件
CN112448039A (zh) 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9181210U (zh) 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2421702A (zh) 锂电池充电方法及装置
CN216904279U (zh) 一种放电保护电路及电池组件
CN214479747U (zh)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组件和终端设备
CN219181211U (zh) 电子设备
CN218997720U (zh) 充电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6014822A (zh) 工作电路、工作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701737B (zh) 电池电路、充电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WO2023240533A1 (zh) 一种电池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