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9563A - 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9563A
CN116169563A CN202310240924.8A CN202310240924A CN116169563A CN 116169563 A CN116169563 A CN 116169563A CN 202310240924 A CN202310240924 A CN 202310240924A CN 116169563 A CN116169563 A CN 116169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lens
plano
cylindrical lens
sha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409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益良
黄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ca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ca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ca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ca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409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695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69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95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40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semiconductor las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S5/02 - H01S5/30
    • H01S5/4012Beam combining, e.g. by the use of fibres, gratings, polarisers, pr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05Optical components external to the laser cavity,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homogenisation or merging of the beams or for manipulating laser pulses, e.g. pulse shaping
    • H01S5/0057Optical components external to the laser cavity,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homogenisation or merging of the beams or for manipulating laser pulses, e.g. pulse shaping for temporal shaping, e.g. pulse compression, frequency chirp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05Optical components external to the laser cavity,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homogenisation or merging of the beams or for manipulating laser pulses, e.g. pulse shaping
    • H01S5/0071Optical components external to the laser cavity,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homogenisation or merging of the beams or for manipulating laser pulses, e.g. pulse shaping for beam steering, e.g. using a mirror outside the cavity to change the beam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2Mountings; Housings
    • H01S5/0225Out-coupling of light
    • H01S5/02253Out-coupling of light usin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 H01S5/06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by vary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electrodes
    • H01S5/06233Controlling other output parameters than intensity or frequency
    • H01S5/06236Controlling other output parameters than intensity or frequency controlling the polarisation, e.g. TM/TE polarisation switch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包括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第三激光器、第四激光器、第一合光镜组、第二合光镜组、第一整形镜组、第二整形镜组、第三合光镜组、镜头、基座和上盖板。镜头设置在基座的前端,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与第三激光器和第四激光器分别远离镜头设置在基座的后端部。第一和第二合光镜组用于将激光器射出的激光光束合束成一束激光光束,第一和第二整形镜组用于将激光光束整形为快慢轴准直的光束。本发明在不改装原装TO封装的激光二极管情况下,实现四个激光二极管的整形和合束,光束特征能达到改装TO的水平,而且由于保持TO的原装状态,大大提高了激光装置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雕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激光在雕刻领域的发展与应用,相对采用传统雕刻工具的传统雕刻模组而言,基于激光的激光雕刻模组有效提升了雕刻效率。目前,现有的激光雕刻模组主要分为两类:其中一类采用单路激光设计,这类激光雕刻模组只具备一个激光器,输出的激光功率存在较大的限制,能够满足的雕刻需求范围较小,通用性较差;另外一类采用激光合束的方式。
现有的雕刻类激光器光束整形技术主要有两类:
(1)FAC+SAC方案:两个主轴方向垂直的凸柱镜对激光光束双向整形,准直快轴的凸柱透镜为FAC,准直慢轴的凸柱透镜为SAC,这样能实现两个垂直方向发散的光得到准直。但是FAC需要紧贴激光发光芯片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然而激光二极管的TO封装中,发光芯片被保护窗保护在内部,所以需要将保护窗拆除,才能将FAC紧贴发光芯片的出光口。这种将保护窗拆除的操作有极大的光源失效风险,激光二极管发光芯片对封装环境以及封装措施要求十分严格,导致采用这类整形技术的激光器制备技术门槛极高,生产成本昂贵。
市面上的改装TO是将保护窗拆除,将FAC紧贴激光发光芯片,这种工艺组装的激光装置是可靠性较低的,因为开窗后,发光芯片裸露在空气中,受氧气、温度、尘粒的影响,发光芯片的寿命有可能会骤减。
(2)凸透镜+平凹柱透镜+平凸柱透镜方案:先采用凸透镜将快轴和慢轴的发散角准直至2°以内,这时快轴和慢轴发散角仍然有差异但是差异很小,然后再搭配平凸柱透镜和平凹柱透镜对慢轴方向的发散角进行校正和调整,使其接近快轴的发散角,这样也能实现聚焦后方形光斑。市面上有些TO封装的激光二极管会内置凸透镜,所以光路看上去是激光二极管配合平凹柱透镜和平凸柱透镜。这类光束整形技术是单向整形,缺陷是光束较宽,无法实现两束激光紧密排列从而空间合束,而且宽光束经过聚焦镜汇聚后的景深较短。
目前采用雕刻类激光合束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采用偏振合束:激光光源通常出射的是线偏振光,分为P偏振态和S偏振态,偏振合束技术利用波片和偏振片(或称作偏振合束镜PBS)将两束偏振态相反的激光进行合束。这类采用偏振合束的激光器能够实现光束几乎完全重合,不增加光斑尺寸的情况下,使激光输出能量翻倍。但是偏振合束只能实现激光2合1,不能实现3个光源及以上的合束。另外一类采用多路反射空间设计,这类光路能够实现3个光源及以上的合束,这种方式将多束窄激光紧密排列,使其输出的并列光束近似一束激光,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激光二极管光源数量成正比,但是因为光束并非完全重合,光斑尺寸会偏大,无法达到偏振合束类激光器的雕刻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在不改装原装TO封装的激光二极管情况下,实现四个激光二极管的整形和合束,光束特征能达到改装TO的水平,而且由于保持TO的原装状态,大大提高了激光装置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包括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第三激光器、第四激光器、第一合光镜组、第二合光镜组、第一整形镜组、第二整形镜组、第三合光镜组、镜头和基座;
所述镜头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前端上;
所述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远离所述镜头呈垂直排布关系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后端部;所述第三激光器和第四激光器远离所述镜头呈垂直排布关系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后端部;
所述第一合光镜和第一整形镜组依次沿所述第一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合光镜组和第二整形镜组依次沿所述第三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激光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后端上,所述第二激光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激光器前方且与所述第一激光器呈垂直排布关系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左侧;所述第三激光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后端上,所述第四激光器设置于所述第三激光器前方且与所述第三激光器呈垂直排布关系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右侧。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合光镜组包括第一半波片和第一偏振片,所述第一合光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投射来的两束激光光束合成第一束激光光束;
所述第二合光镜组包括第二半波片和第二偏振片,所述第二合光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三激光器和第四激光器投射来的两束激光光束合成第二束激光光束;
所述第一整形镜组包括第一平凸柱透镜、第一平凹柱透镜、第二平凹柱透镜和第二平凸柱透镜,所述第一整形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一束激光光束整形为快慢轴准直的光束;
所述第二整形镜组包括第三平凸柱透镜、第三平凹柱透镜、第四平凹柱透镜和第四平凸柱透镜,所述第二整形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二束激光光束整形为快慢轴准直的光束;
所述第三合光镜组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三合光镜组用于将整形后的所述第一束激光光束和整形后的所述第二束激光光束合成一束激光光束;
所述第一半波片、第一偏振片、第一平凸柱透镜、第一平凹柱透镜、第二平凹柱透镜、第二平凸柱透镜和第一反射镜依次沿所述第一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第二半波片、第二偏振片、第三平凸柱透镜、第三平凹柱透镜、第四平凹柱透镜、第四平凸柱透镜和第二反射镜依次沿所述第三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半波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激光器的正前方,所述第一偏振片与所述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同时呈4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激光器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所述第一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所述第一半波片使所述第一激光器出射的激光偏振态由S偏振态变为P偏振态或由P偏振态变为S偏振态,所述第一偏振片使所述第一激光器与所述第二激光器出射的两束激光光束重叠合并为一束激光光束以实现对两束激光光束的偏振合光;
所述第二半波片设置在所述第三激光器的正前方,所述第二偏振片与所述第三激光器和第四激光器同时呈4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四激光器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所述第三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所述第二半波片使所述第三激光器出射的激光偏振态由S偏振态变为P偏振态或由P偏振态变为S偏振态,所述第二偏振片使所述第三激光器与所述第四激光器出射的两束激光光束重叠合并为一束激光光束以实现对两束激光光束的偏振合光。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平凸柱透镜和第二平凹柱透镜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一束激光光束整形为快轴准直的光束;
所述第一平凹柱透镜和第二平凸柱透镜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一束激光光束整形为慢轴准直的光束;
所述第三平凸柱透镜和第四平凹柱透镜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二束激光光束整形为快轴准直的光束;
所述第三平凹柱透镜和第四平凸柱透镜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二束激光光束整形为慢轴准直的光束。
进一步地,
所述镜头与所述基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镜头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所述镜头包括镜筒、透镜座、聚焦镜、保护罩和保护平窗,所述聚焦镜通过第一锁环安装在所述透镜座的内腔中,所述透镜座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镜筒中,所述保护罩设置在所述聚焦镜的前端,所述保护平窗通过第二锁环安装在所述保护罩内。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第三激光器和第四激光器为激光二极管,所述激光二极管通过螺纹压盖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激光二极管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还设有PCB板。
进一步地,
所述激光装置还设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沿所述第三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前端,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一激光器呈4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凸柱透镜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所述第一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所述第二反射镜与所述第三激光器同时呈4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四平凸柱透镜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所述第三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
进一步地,
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沿所述第一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前端,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一激光器呈13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凸柱透镜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所述第一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所述第二反射镜与所述第三激光器同时呈13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四平凸柱透镜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所述第三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市面上的改装TO是将保护窗拆除,将FAC紧贴激光发光芯片,这种工艺组装的激光装置是可靠性较低的,因为开窗后,发光芯片裸露在空气中,受氧气、温度、尘粒的影响,发光芯片的寿命有可能会骤减。本发明在不改装原装TO封装的激光二极管情况下,实现四个LD的整形和合束,光束特征能达到改装TO的水平,而且由于保持TO的原装状态,大大提高了激光装置的可靠性。
2、本发明采用先偏振合束,后空间合束的方法,减少了整形透镜的数量,同时也压缩了激光装置整体的尺寸。
3、本发明采用双向光束整形的技术,对快轴和慢轴的准直度把控更加精准。本发明中柱透镜都是曲率较小的平凸柱透镜和平凹柱透镜,比FAC+SAC方案中曲率非常大的FAC生产难度低很多,能够提高透镜的良率和产能,大大降低了柱透镜的单价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X方向光路整形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Y方向光路整形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元件排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11-第一激光器、12-第二激光器、13-第一合光镜组、14-第一整形镜组、21-第三激光器、22-第四激光器、23-第二合光镜组、24-第二整形镜组、30-第三合光镜组、40-镜头、50-基座、60-密封圈、70-上盖板、80-PCB板、90-螺纹压盖、131-第一半波片、132-第一偏振片、141-第一平凸柱透镜、142-第一平凹柱透镜、143-第二平凹柱透镜、144-第二平凸柱透镜、231-第二半波片、232-第二偏振片、241-第三平凸柱透镜、242-第三平凹柱透镜、243-第四平凹柱透镜、244-第四平凸柱透镜、301-第一反射镜、302-第二反射镜、401-镜筒、402-透镜座、403-聚焦镜、404-保护罩、405-保护平窗、406-第一锁环、407-第二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方向”、“上”、“下”、“水平”、“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5所示: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包括第一激光器11、第二激光器12、第三激光器21、第四激光器22、第一合光镜组13、第二合光镜组23、第一整形镜组14、第二整形镜组24、第三合光镜组30、镜头40、基座50和上盖板70。镜头40设置在基座50的前端上,第一激光器11和第二激光器12远离镜头40呈垂直排布关系设置在基座50的后端部;第三激光器21和第四激光器22远离镜头40呈垂直排布关系设置在基座50的后端部,具体地,第一激光器11设置在基座50的后端上,第二激光器12设置于第一激光器11前方且与第一激光器11呈垂直排布关系设置在基座50的左侧;第三激光器21设置在基座50的后端上,第四激光器22设置于第三激光器21前方且与第三激光器21呈垂直排布关系设置在基座50的右侧。激光装置还设有上盖板70,上盖板70通过螺丝固定在基座50上。
第一激光器11、第二激光器12、第三激光器21和第四激光器22为激光二极管,基座50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安装螺纹压盖90,激光二极管通过螺纹压盖90安装在基座50上。激光二极管与基座50的连接处还设有PCB板80,PCB板80内含线路,通电点亮激光二极管。在具体应用中,安装孔上设有限位结构,配合激光二极管TO封装外壳的特点设计的限位槽,使得激光二极管以指定的方向安装进基座50。基座50的材料可选用铝或者铜,或是其他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兼具散热和安装元件的作用。将激光二极管和光学元件安装在指定的位置中。激光二极管在工作时,释放的大量热量会传导到基座50中,基座50再与外部散热装置连接,采用风冷或者水冷系统实现热能量排出。
镜头40与基座50通过螺纹连接,镜头40与基座50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60。镜头40包括镜筒401、透镜座402、聚焦镜403、保护罩404、保护平窗405、第一锁环406和第二锁环407。透镜座402通过螺纹连接在镜筒401中,通过螺纹旋进,将聚焦镜403通过第一锁环406安装在在镜筒401中,同时调节聚焦镜403在镜筒401中的相对位置,聚焦镜403将整形好的光束准直激光汇聚成一个细小的光斑。保护罩404设置在聚焦镜403的前端,保护平窗405通过第二锁环407安装在保护罩404内,实现密封防尘。
第一合光镜组13包括第一半波片131和第一偏振片132,第一合光镜组13用于将第一激光器11和第二激光器12投射来的两束激光光束合成第一束激光光束。
半波片旋光作用,将激光由P偏振态转换成S偏振态,或者由S偏振态转换成P偏振态。
第一半波片131设置在第一激光器11的正前方,第一半波片131使第一激光器11出射的激光偏振态由S偏振态变为P偏振态,使其与第二激光器12出射的激光光束在第一偏振片132处实现合束,第一偏振片132还可以透过P偏振态,反射S偏振态,实现同一波长不同偏振态的激光合束。
第一偏振片132与第一激光器11和第二激光器12同时呈4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第二激光器12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第一激光器11的光路传播方向,第一偏振片132用于将第二激光器12发出的激光光束的偏振方向旋转90°,使得第一激光器11和第二激光器12出射的两束激光光束重叠合并为一束激光光束以实现对两束激光光束的偏振合光,形成第一束激光光束,实现光斑尺寸不变,激光能量翻倍。
第一整形镜组14包括第一平凸柱透镜141、第一平凹柱透镜142、第二平凹柱透镜143和第二平凸柱透镜144,第一整形镜组14用于将第一束激光光束整形为发散角快慢轴相同的光斑。第一平凸柱透镜141和第二平凹柱透镜143配合用于将第一束激光光束整形为快轴准直的光束,具体为,对快轴方向(即光束X方向)进行整形,将宽光束收窄成细准直光束;第一平凹柱透镜142和第二平凸柱透镜144配合用于将第一束激光光束整形为慢轴准直的光束,具体为,对慢轴方向(即光束Y方向)进行整形,将发散光束整形成准直光束。
第二合光镜组23包括第二半波片231和第二偏振片232,第二合光镜组23用于将第三激光器21和第四激光器22投射来的两束激光光束合成第二束激光光束。
第二半波片231设置在第三激光器21的正前方,第二半波片231使第三激光器21出射的激光偏振态由S偏振态变为P偏振态,使其与第四激光器22出射的激光光束在第二偏振片232处实现合束,第二偏振片232还可以透过P偏振态,反射S偏振态,实现同一波长不同偏振态的激光合束。
第二偏振片232与第三激光器21和第四激光器22同时呈4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第四激光器22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第三激光器21的光路传播方向,第二偏振片232用于将第四激光器22发出的激光光束的偏振方向旋转90°,使得第三激光器21和第四激光器22出射的两束激光光束重叠合并为一束激光光束以实现对两束激光光束的偏振合光,形成第二束激光光束,实现光斑尺寸不变,激光能量翻倍。
第二整形镜组24包括第三平凸柱透镜241、第三平凹柱透镜242、第四平凹柱透镜243和第四平凸柱透镜244,第二整形镜组24用于将第二束激光光束整形为发散角快慢轴相同的光斑。第三平凸柱透镜241和第四平凹柱透镜243配合用于将第二束激光光束整形为快轴准直的光束,具体为,对快轴方向(即光束X方向)进行整形,将宽光束收窄成细准直光束;第三平凹柱透镜242和第四平凸柱透镜244配合用于将第二束激光光束整形为慢轴准直的光束,具体为,对慢轴方向(即光束Y方向)进行整形,将发散光束整形成准直光束。
第三合光镜组30包括第一反射镜301和第二反射镜302,第一反射镜301与第一激光器11呈4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第二平凸柱透镜144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第一激光器11的光路传播方向;第二反射镜302与第三激光器21同时呈4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第四平凸柱透镜244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第三激光器21的光路传播方向。
第三合光镜组30用于将整形后的第一束激光光束和整形后的第二束激光光束合成一束激光光束;其中:第一反射镜301进行一次反射,将整形后的第一激光光束水平偏转90度,第二反射镜302进行二次反射,让两束激光光束排列成接近0间距的合成光束,使得激光能量密度达到最大值。
本实施例中,第一半波片131、第一偏振片132、第一平凸柱透镜141、第一平凹柱透镜142、第二平凹柱透镜143、第二平凸柱透镜144和第一反射镜301依次沿第一激光器11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基座50上,通过专用的光学胶水粘接在基座50上。
本实施例中,第二半波片231、第二偏振片232、第三平凸柱透镜241、第三平凹柱透镜242、第四平凹柱透镜243、第四平凸柱透镜244、第二反射镜302和镜头40依次沿第三激光器21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基座50上,通过专用的光学胶水粘接在基座50上。
参照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镜头40沿第一激光器11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基座50的前端,第一反射镜301与第一激光器11呈13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第二平凸柱透镜144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第一激光器11的光路传播方向;第二反射镜302与第三激光器21同时呈13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第四平凸柱透镜244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第三激光器21的光路传播方向。第三合光镜组30用于将整形后的第一束激光光束和整形后的第二束激光光束合成一束激光光束;其中:第二反射镜302进行一次反射,将整形后的第二束激光光束水平偏转90度,第一反射镜301进行二次反射,让两束激光光束排列成接近0间距的合成光束,使得激光能量密度达到最大值。
本发明在不改装原装TO封装的激光二极管情况下,实现4个LD的整形和合束,光束特征能达到改装TO的水平,而且由于保持TO的原装状态,大大提高了激光装置的可靠性。采用先偏振合束,后空间合束的方法,减少了整形透镜的数量,同时也压缩了激光装置整体的尺寸。采用双向光束整形的技术,对快轴和慢轴的准直度把控更加精准。本发明中柱透镜都是曲率较小的平凸柱透镜和平凹柱透镜,比FAC+SAC方案中曲率非常大的FAC生产难度低很多,能够提高透镜的良率和产能,大大降低了柱透镜的单价成本。
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第三激光器、第四激光器、第一合光镜组、第二合光镜组、第一整形镜组、第二整形镜组、第三合光镜组、镜头和基座;
所述镜头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前端上;
所述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远离所述镜头呈垂直排布关系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后端部;所述第三激光器和第四激光器远离所述镜头呈垂直排布关系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后端部;
所述第一合光镜和第一整形镜组依次沿所述第一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合光镜组和第二整形镜组依次沿所述第三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后端上,所述第二激光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激光器前方且与所述第一激光器呈垂直排布关系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左侧;
所述第三激光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后端上,所述第四激光器设置于所述第三激光器前方且与所述第三激光器呈垂直排布关系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合光镜组包括第一半波片和第一偏振片,所述第一合光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投射来的两束激光光束合成第一束激光光束;
所述第二合光镜组包括第二半波片和第二偏振片,所述第二合光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三激光器和第四激光器投射来的两束激光光束合成第二束激光光束;
所述第一整形镜组包括第一平凸柱透镜、第一平凹柱透镜、第二平凹柱透镜和第二平凸柱透镜,所述第一整形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一束激光光束整形为快慢轴准直的光束;
所述第二整形镜组包括第三平凸柱透镜、第三平凹柱透镜、第四平凹柱透镜和第四平凸柱透镜,所述第二整形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二束激光光束整形为快慢轴准直的光束;
所述第三合光镜组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三合光镜组用于将整形后的所述第一束激光光束和整形后的所述第二束激光光束合成一束激光光束;
所述第一半波片、第一偏振片、第一平凸柱透镜、第一平凹柱透镜、第二平凹柱透镜、第二平凸柱透镜和第一反射镜依次沿所述第一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第二半波片、第二偏振片、第三平凸柱透镜、第三平凹柱透镜、第四平凹柱透镜、第四平凸柱透镜和第二反射镜依次沿所述第三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波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激光器的正前方,所述第一偏振片与所述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同时呈4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激光器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所述第一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所述第一半波片使所述第一激光器出射的激光偏振态由S偏振态变为P偏振态或由P偏振态变为S偏振态,所述第一偏振片使所述第一激光器与所述第二激光器出射的两束激光光束重叠合并为一束激光光束以实现对两束激光光束的偏振合光;
所述第二半波片设置在所述第三激光器的正前方,所述第二偏振片与所述第三激光器和第四激光器同时呈4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四激光器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所述第三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所述第二半波片使所述第三激光器出射的激光偏振态由S偏振态变为P偏振态或由P偏振态变为S偏振态,所述第二偏振片使所述第三激光器与所述第四激光器出射的两束激光光束重叠合并为一束激光光束以实现对两束激光光束的偏振合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凸柱透镜和第二平凹柱透镜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一束激光光束整形为快轴准直的光束;
所述第一平凹柱透镜和第二平凸柱透镜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一束激光光束整形为慢轴准直的光束;
所述第三平凸柱透镜和第四平凹柱透镜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二束激光光束整形为快轴准直的光束;
所述第三平凹柱透镜和第四平凸柱透镜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二束激光光束整形为慢轴准直的光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与所述基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镜头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所述镜头包括镜筒、透镜座、聚焦镜、保护罩和保护平窗,所述透镜座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镜筒中,所述聚焦镜通过第一锁环安装在所述透镜座的内腔中,所述保护罩设置在所述聚焦镜的前端,所述保护平窗通过第二锁环安装在所述保护罩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第三激光器和第四激光器为激光二极管,所述激光二极管通过螺纹压盖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激光二极管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还设有PCB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装置还设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沿所述第三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前端,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一激光器呈4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凸柱透镜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所述第一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所述第二反射镜与所述第三激光器同时呈4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四平凸柱透镜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所述第三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沿所述第一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前端,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一激光器呈13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凸柱透镜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所述第一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所述第二反射镜与所述第三激光器同时呈135°斜角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四平凸柱透镜的出光侧前方且对应所述第三激光器的光路传播方向。
CN202310240924.8A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 Pending CN1161695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40924.8A CN116169563A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40924.8A CN116169563A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9563A true CN116169563A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21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40924.8A Pending CN116169563A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6956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81212A (zh) * 2023-11-23 2024-01-12 江阴创可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激光器出光的激光加工装置
CN118023716A (zh) * 2024-04-11 2024-05-14 深圳市镭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合束方式的激光雕刻模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81212A (zh) * 2023-11-23 2024-01-12 江阴创可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激光器出光的激光加工装置
CN117381212B (zh) * 2023-11-23 2024-05-10 江阴创可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激光器出光的激光加工装置
CN118023716A (zh) * 2024-04-11 2024-05-14 深圳市镭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合束方式的激光雕刻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69563A (zh) 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
US9455552B1 (en) Laser diode apparatus utilizing out of plane combination
WO2021129501A1 (zh) 一种用于改善光斑形状的封装结构
CN109586163B (zh) 多单管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及激光器
CN215316376U (zh) 一种基于偏振合光的激光雕刻模组
CN221080626U (zh) 一种结合偏振合束和双向整形的激光装置
CN221080627U (zh) 一种基于双向光束整形的激光合束装置
CN112636158A (zh) 一种具备双层光路的半导体激光器
CN211786401U (zh) 一种用于改善光斑形状的封装结构
CN112886382A (zh) 一种单组大功率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与应用
CN217545225U (zh) 一种多芯片封装的半导体激光器
CN218549069U (zh) 泵浦源封装结构及激光器
CN220820380U (zh) 大功率激光偏振合束装置
CN214069084U (zh) 一种高性能一字线激光器
CN112103768B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
CN210838439U (zh) 面发射激光芯片的半导体激光器及半导体激光器耦合装置
CN114006269A (zh) 一种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直接输出系统及其偏振合束结构
CN111916991A (zh) 偏振式大功率激光器
CN115693382A (zh) 一种用于多管芯耦合装置的光纤合束元件及其使用方法
TWI528064B (zh) 透鏡及使用該透鏡的光學模組
CN110703450A (zh) 光束整形组件、模块及激光模块
CN220019980U (zh) 一种大功率激光模组垂直出光光路系统
CN220107189U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系统
CN111293586A (zh) 一种用于激光照明的半导体激光偏振合束装置
CN212230775U (zh) 偏振式大功率激光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