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8475A - 一种智能门禁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门禁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8475A
CN116168475A CN202111410126.2A CN202111410126A CN116168475A CN 116168475 A CN116168475 A CN 116168475A CN 202111410126 A CN202111410126 A CN 202111410126A CN 116168475 A CN116168475 A CN 116168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module
alarm
alarm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01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培友
段吉泉
林奕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rtiv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01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684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68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84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门禁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通行人员的身份认证信息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并获取所述通行人员的角色信息,基于所述角色信息预登陆动环监控模块并显示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操作界面;接收不同设备的故障告警信息,并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以及其对应的所述门禁模块的门禁记录分析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实施本发明的智能门禁方法和系统,通过门禁模块和动环监控模块之间的信息通信,能够减少身份认证次数、共享身份识别硬件,并且能够建立门禁设备和动环监控设备之间的互动,从而关联分析时间行为告警,协调二者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门禁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禁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门禁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当门禁系统,又称出入管理控制系统,是一种管理人员进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动环监控模块是针对通信电源及机房环境的监控系统,其用于对分布在各机房的电源柜、UPS、空调、蓄电池等多种动力设备及门磁、红外、窗破、水浸、温湿度、烟感等机房环境的各种参数进行遥测、遥信、遥调和遥控,实时监测其运行参数,诊断和处理故障,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并对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集中维护的。
对于传统的机房门禁系统,其无法与动环监控模块进行交互,因此存在多次身份验证、重复投资身份识别硬件,对事件行为告警等不能进行关联分析、无法发挥两者协同效应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身份认证次数、共享身份识别硬件,并且能够建立门禁设备和动环监控设备之间的互动,从而关联分析时间行为告警,协调二者功能的智能门禁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智能门禁方法,包括:
S1、基于通行人员的身份认证信息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并获取所述通行人员的角色信息,基于所述角色信息预登陆动环监控模块并显示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操作界面;
S2、接收不同设备的故障告警信息,并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
S3、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以及其对应的所述门禁模块的门禁记录分析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门禁方法中,所述步骤S1进一步包括:
S11、通过所述门禁模块获取所述通行人员的身份认证信息,并判断所述身份认证信息是否合法,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2,否则进行报警或不予处理;
S12、开启所述门禁模块并基于所述身份认证信息和预设的人员角色配置得出所述通行人员的角色信息;
S13、发送预登陆信息到所述动环监控模块;
S14、所述动环监控模块判断当前状态是否为预登陆,如果是则直接显示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操作界面,否则进行预登陆并显示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操作界面。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门禁方法中,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
S21、根据预设规则设置群开门规则;
S22、基于对应不同的所述门禁模块的不同设备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信息和所述群开门规则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门禁方法中,所述步骤S21进一步包括:
S211、根据以往的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中的告警类型、告警产生时间以及所述故障告警信息对应的所述门禁记录中的开门的门禁模块号码设置所述群开门规则;和/或
S212、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中的告警类型和门禁模块号码之间的预设关系设置所述群开门规则。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门禁方法中,所述步骤S3进一步包括:
S31、针对每个告警类型和其对应的告警处理时间建立逻辑回归模型;
S32、基于所述逻辑回归模型判断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是否正常。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门禁方法中,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S321、从所述告警故障信息获取告警类型、告警开始时间、告警结束时间,并从所述门禁记录获取进门时间和出门时间;
S322、基于所述告警开始时间、所述告警结束时间、所述进门时间和所述出门时间过滤异常的所述故障告警信息;
S323、根据所述进门时间和所述出门时间获取实际处理时间;
S324、基于所述逻辑回归模型以及所述实际处理时间判断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是否正常。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门禁方法中,进一步包括:
S4、接收不同设备的危险报警信息,并基于所述危险报警信息控制所述门禁模块开启;
S5、基于门禁模块接收到的入侵信号,控制对应设备进行对应操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模块和动环监控模块,进一步包括:
身份认证模块,用于基于通行人员的身份认证信息控制对应的所述门禁模块开启并获取所述通行人员的角色信息,基于所述角色信息预登陆所述动环监控模块并显示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操作界面;
行为分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动环监控模块的不同设备的故障告警信息,并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控制对应的所述门禁模块开启;
事件分析模块,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以及其对应的所述门禁模块的门禁记录分析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中,所述行为分析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预设规则设置群开门规则,基于对应不同的所述门禁模块的不同设备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信息和所述群开门规则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所述事件分析模块进一步用于针对每个告警类型和其对应的告警处理时间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基于所述逻辑回归模型判断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是否正常。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中,进一步包括:动环联动模块,用于接收不同设备的危险报警信息,并基于所述危险报警信息控制所述门禁模块开启,以及基于所述门禁模块接收到的入侵信号,控制对应设备进行对应操作。
实施本发明的智能门禁方法和系统,通过门禁模块和动环监控模块之间的信息通信,能够减少身份认证次数、共享身份识别硬件,并且能够建立门禁设备和动环监控设备之间的互动,从而关联分析时间行为告警,协调二者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智能门禁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智能门禁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步骤S1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智能门禁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步骤S2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智能门禁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步骤S3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智能门禁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智能门禁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在步骤S1中,基于通行人员的身份认证信息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并获取所述通行人员的角色信息,基于所述角色信息预登陆动环监控模块并显示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操作界面。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当通行人员,例如动环监控系统维护人员,通过刷卡、身份证、指纹、虹膜、密码输入等任何适合的身份验证信息在门禁模块处验证时。如果验证通过,门禁模块将开启供通行人员进入。并且同时可以将通行人员的人员信息发送给动环监控模块,例如任何已知的动环监控系统。如果验证不通过,那么不进行后续处理,也可以产生报警信号。而动环监控模块在接收到该通行人员的人员信息之后,可以通过预设角色设置或者操控台指示,基于所述角色信息预登陆动环监控模块并显示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操作界面。这样可以免去二次登录操作,提高巡检效率,也可以免去动环监控模块设置在本地的人体生物信息识别硬件。因此,可以能够减少身份认证次数、共享身份识别硬件。
在本发明中,所述门禁模块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门禁系统、模块,例如其可以包括门锁、逻辑处理单元、门锁控制单元、识别单元(例如“IC卡读头/二代身份证/指纹/人脸/二维码”识别器)、数据存储单元(存储异常门开关事件、开关门记录)、通信单元(如MQTT、HTTP等接口单元)以接入动环监控模块以及对应的云平台。所述门禁模块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备份FLASH以备份数据。所述门禁模块还可以安装守护进程以看护主进程,一旦主进程异常,守护进程重启主进程,由日志守护程序统一将日志写入FLASH,其他程序不直接写日志到FLASH,延长FLASH使用寿命,防止主程序因文件系统出现只读时写日志卡死。
在本发明中,所述动态监控模块可以包括动环管理单元,动环采集器以及对应的各个智能设备。所述动环采集器可以包括接入装置(例如HDMI/DPI)接入本地显示操控台、门禁模块和动环管理单元,并且可以内置告警计算模块。所述动环采集器通过协议接入各种智能设备。
图2示出了该步骤S1的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在步骤S11中,通过所述门禁模块获取所述通行人员的身份认证信息,并判断所述身份认证信息是否合法,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2,否则执行步骤S15,进行报警或不予处理。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行人员可以是动环监控系统维护人员,通过刷卡、身份证、指纹、虹膜、密码输入等任何适合的身份验证信息在门禁模块处验证。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行人员还可以是巡检机器人,其可以通过ZigBee、蓝牙等无线网络与动环监控模块进行通信,而动环监控模块可以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打开,方便巡检机器人通过。
在步骤S12中,开启所述门禁模块并基于所述动环监控模块中所述身份认证信息和预设的人员角色配置得出所述通行人员的角色信息。在步骤S13中,可以发送预登陆信息到所述动环监控模块。在步骤S14中,所述动环监控模块判断当前状态是否为预登陆,如果是则直接显示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操作界面,否则进行预登陆并显示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操作界面。
在步骤S2中,接收不同设备的故障告警信息,并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动环监控模块的不同类型的设备安装在不同房间,一旦出现故障,维护人员需进入相应房间进行故障处理。因此,在本发明中,可以接收位于不同房间中的根据不同设备的故障告警信息,并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故障告警信息创建群开门规则,也可手动创建群开门规则。一旦发生群开门规则中的告警时,触发使用群开门规则,打开规则关联的所有门禁模块。告警结束时,则关闭关联的所有门禁模块。这样使得维护人员等待门禁开门的时间最短,能快节约时间尽快处理故障。
图3示出了该步骤S2的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在步骤S21中,根据预设规则设置群开门规则。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以往的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中的告警类型、告警产生时间以及所述故障告警信息对应的所述门禁记录中的开门的门禁模块号码设置所述群开门规则。比如,在以往记录的故障告警信息,告警类型A发生时,门禁模块1、2和5依次打开,那么将群开门规则设置成,告警类型A对应门禁模块1、2和5。以后,一旦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中的告警类型为A,那么门禁模块1、2和5依次打卡。即,记录的故障告警信息的格式可以是:[告警类型、告警产生时间、告警结束时间],其对应的门禁记录可以是:]第一开启的门禁模块的号码、第一开启的门禁模块的时间、第二开启的门禁模块的号码、第二开启的门禁模块的时间…]。那么对应的群开门规则可以是[告警类型、开启门禁模块号码、开启时间]。当然,也可以同时开启这些门禁模块,那么对应的群开门规则可以是[告警类型、开启门禁模块号码]。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其他设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中的告警类型和门禁模块号码之间的预设关系设置所述群开门规则。即直接定义群开门规则是[告警类型、开启门禁模块号码]。
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其他规则和关系设置所述群开门规则,例如门禁记录和房间进入人员等数据等创建群开门规则,这些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步骤S22中,基于对应不同的所述门禁模块的不同设备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信息和所述群开门规则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此时,优选的,一旦发生群开门规则中的告警时,触发使用群开门规则,打开规则关联的所有门禁模块。进一步优选的,告警结束时,则关闭关联的所有门禁模块。这样可以使得维护人员等待门禁开门的时间最短,能快节约时间尽快处理故障。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门禁模块的关闭时间,由维修人员手动关闭。
在步骤S3中,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以及其对应的所述门禁模块的门禁记录分析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由于动环监控模块中的有些设备告警必须现场及时处理,但维护人员可能采取改变告警阈值、强制结束等措施先将告警结束,而并未实际处理。因此,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以及其对应的所述门禁模块的门禁记录分析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例如可以根据过往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对维护人员是否进行过实际处理进行真实性评价。
图4示出了该步骤S3的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在步骤S31中,针对每个告警类型和其对应的告警处理时间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这里抽取的数据为告警类型、处理人员、告警开始时间、告警结束时间、进门时间、出门时间。并将告警类型、告警处理时间做为特征数据,这里假设维护人员在告警结束后,都会即刻出门。那么,可以为每个处理人员的每个告警类型建立处理时间与“是否正常处理”的如下逻辑回归模型:
Figure BDA0003372961630000071
求取a、b使得当p>0.5时,样本数据x(即实际告警处理时间)的“是否正常处理”都为Y,否则为N。在此,逻辑回归模型的求取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在此就不再累述了。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时间和参数设置逻辑回归模型,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合的逻辑回归模型公式。
在步骤S32中,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对新接收的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实际处理时间进行判断,以评价其处理情况是否正常。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具体判断过程如下。
首先可以从所述告警故障信息获取告警类型、告警开始时间、告警结束时间,并从所述门禁记录获取进门时间和出门时间。然后基于所述告警开始时间、所述告警结束时间、所述进门时间和所述出门时间过滤异常的所述故障告警信息。当进门时间>告警结束时间,进门时间<告警开始时间,或者出门时间<告警结束时间时,这些数据明显不正常,可以直接将其过滤掉,不列入数据统计。对于处理后的数据,根据所述进门时间和所述出门时间获取实际处理时间。然后基于所述逻辑回归模型以及所述实际处理时间判断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是否正常。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不正常的数据直接判定成未正常处理。这样,可以对维修人员是否正常处理告警故障进行评判,可以更好的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动态监控模块接收到不同设备的危险报警信息时,可以并基于所述危险报警信息控制所述门禁模块开启。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例如动态监控模块的对应设备检测到如火警、毒气泄漏可输出信号给全部门禁模块,从而控制全部的门禁模块保持开启,从而保持门打开,逃生节省时间。同时,动态监控模块可以将机房位置GPS等信息通过自动语音拨打119火警电话,发送短信通知本地维护人员等。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基于门禁模块接收到的入侵信号,控制对应设备进行对应操作。例如,在受到非法入侵时,门禁模块可以将入侵信号发送给动态监控模块,其可以控制视频设备进行录像、抓拍并通知相关人员。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行人员还可以是巡检机器人,其可以通过ZigBee、蓝牙等无线网络与动环监控模块进行通信,而动环监控模块可以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打开,方便巡检机器人通过。由此,本发明可以建立两系统的动作联动,提高在火警、机器人巡检、非法入侵等方面处理的效率、质量、智能化程度。
实施本发明的智能门禁方法,通过门禁模块和动环监控模块之间的信息通信,能够减少身份认证次数、共享身份识别硬件,并且能够建立门禁设备和动环监控设备之间的互动,从而关联分析时间行为告警,协调二者功能。
图5是本发明的智能门禁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智能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模块100、动环监控模块200、身份认证模块300、行为分析模块400、事件分析模块500和动环联动模块600。如前所述,门禁模块100和动环监控模块200可以分别参照任何已知的门禁模块和动环监控模块构造,在此就不再累述了。
所述身份认证模块300用于基于通行人员的身份认证信息控制对应的所述门禁模块开启并获取所述通行人员的角色信息,基于所述角色信息预登陆所述动环监控模块并显示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操作界面。所述行为分析模块400用于接收所述动环监控模块的不同设备的故障告警信息,并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控制对应的所述门禁模块开启;所述事件分析模块500用于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以及其对应的所述门禁模块的门禁记录分析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所述动环联动模块600用于接收不同设备的危险报警信息,并基于所述危险报警信息控制所述门禁模块开启,以及基于所述门禁模块接收到的入侵信号,控制对应设备进行对应操作。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行为分析模块400进一步用于根据预设规则设置群开门规则,基于对应不同的所述门禁模块的不同设备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信息和所述群开门规则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所述事件分析模块500进一步用于针对每个告警类型和其对应的告警处理时间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基于所述逻辑回归模型判断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是否正常。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所述身份认证模块300、行为分析模块400、事件分析模块500和动环联动模块600可以参照图1-4所示的优选实施例构造,在此就不再累述了。
实施本发明的智能门禁系统,通过门禁模块和动环监控模块之间的信息通信,能够减少身份认证次数、共享身份识别硬件,并且能够建立门禁设备和动环监控设备之间的互动,从而关联分析时间行为告警,协调二者功能。
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软、硬件结合来实现。本发明可以在至少一个计算机系统中以集中方式实现,或者由分布在几个互连的计算机系统中的不同部分以分散方式实现。任何可以实现本发明方法的计算机系统或其它设备都是可适用的。常用软硬件的结合可以是安装有计算机程序的通用计算机系统,通过安装和执行程序控制计算机系统,使其按本发明方法运行。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产品进行实施,程序包含能够实现本发明方法的全部特征,当其安装到计算机系统中时,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本文件中的计算机程序所指的是:可以采用任何程序语言、代码或符号编写的一组指令的任何表达式,该指令组使系统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以直接实现特定功能,或在进行下述一个或两个步骤之后实现特定功能:a)转换成其它语言、编码或符号;b)以不同的格式再现。
虽然本发明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门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基于通行人员的身份认证信息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并获取所述通行人员的角色信息,基于所述角色信息预登陆动环监控模块并显示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操作界面;
S2、接收不同设备的故障告警信息,并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
S3、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以及其对应的所述门禁模块的门禁记录分析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进一步包括:
S11、通过所述门禁模块获取所述通行人员的身份认证信息,并判断所述身份认证信息是否合法,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2,否则进行报警或不予处理;
S12、开启所述门禁模块并基于所述身份认证信息和预设的人员角色配置得出所述通行人员的角色信息;
S13、发送预登陆信息到所述动环监控模块;
S14、所述动环监控模块判断当前状态是否为预登陆,如果是则直接显示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操作界面,否则进行预登陆并显示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操作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
S21、根据预设规则设置群开门规则;
S22、基于对应不同的所述门禁模块的不同设备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信息和所述群开门规则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门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进一步包括:
S211、根据以往的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中的告警类型、告警产生时间以及所述故障告警信息对应的所述门禁记录中的开门的门禁模块号码设置所述群开门规则;和/或
S212、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中的告警类型和门禁模块号码之间的预设关系设置所述群开门规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进一步包括:
S31、针对每个告警类型和其对应的告警处理时间建立逻辑回归模型;
S32、基于所述逻辑回归模型判断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是否正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门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进一步包括:
S321、从所述告警故障信息获取告警类型、告警开始时间、告警结束时间,并从所述门禁记录获取进门时间和出门时间;
S322、基于所述告警开始时间、所述告警结束时间、所述进门时间和所述出门时间过滤异常的所述故障告警信息;
S323、根据所述进门时间和所述出门时间获取实际处理时间;
S324、基于所述逻辑回归模型以及所述实际处理时间判断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是否正常。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门禁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S4、接收不同设备的危险报警信息,并基于所述危险报警信息控制所述门禁模块开启;
S5、基于门禁模块接收到的入侵信号,控制对应设备进行对应操作。
8.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模块和动环监控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身份认证模块,用于基于通行人员的身份认证信息控制对应的所述门禁模块开启并获取所述通行人员的角色信息,基于所述角色信息预登陆所述动环监控模块并显示所述角色信息对应的操作界面;
行为分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动环监控模块的不同设备的故障告警信息,并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控制对应的所述门禁模块开启;
事件分析模块,基于所述故障告警信息以及其对应的所述门禁模块的门禁记录分析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为分析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预设规则设置群开门规则,基于对应不同的所述门禁模块的不同设备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信息和所述群开门规则控制对应的门禁模块开启;
所述事件分析模块进一步用于针对每个告警类型和其对应的告警处理时间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基于所述逻辑回归模型判断所述故障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是否正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动环联动模块,用于接收不同设备的危险报警信息,并基于所述危险报警信息控制所述门禁模块开启,以及基于所述门禁模块接收到的入侵信号,控制对应设备进行对应操作。
CN202111410126.2A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智能门禁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161684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0126.2A CN116168475A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智能门禁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0126.2A CN116168475A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智能门禁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8475A true CN116168475A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11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0126.2A Pending CN116168475A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智能门禁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684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3241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服务的智慧安防系统
US20110001812A1 (en) Context-Aware Alarm System
US20070182540A1 (en) Local verif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ity monitoring
CN212208379U (zh) 一种自动考勤测温系统
US894148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nomaly detection
CN109729167A (zh) 一种监控分站及其数据上传方法
CN111652185A (zh) 一种基于违章行为识别的安全施工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542690A (zh) 一种建筑施工安全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3537009A (zh) 一种居家隔离监管系统
CN112800910A (zh) 一种通讯机房维护作业效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WO2020167155A1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выявления тревожных событий при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и с устройством само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CN112381435A (zh) 水电站作业过程动态风险的网格化定向推送管理方法
US20210264137A1 (en) Combined person detection and face recognition for physical access control
CN116168475A (zh) 一种智能门禁方法和系统
EP310983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mart incident analysis in control system using floor maps
CN212137832U (zh) 一种智能化审讯督察监控系统
CN112542021A (zh) 一种常闭式防火门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13092396U (zh) 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多节点多维度智慧楼宇安防监测系统
CN112065209A (zh) 一种智能门窗用智能化户主位置分析自动开门系统
CN110689652A (zh) 安全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689653A (zh) 一种智能安全门禁系统
CN213279930U (zh) 一种动物园兽舍安防系统
CN114613032B (zh) 线路阀室安全状态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07424366A (zh) 大棚安全监控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6311714A (zh) 一种防止智能门锁误报警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