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6679B - 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6679B
CN116166679B CN202310150582.0A CN202310150582A CN116166679B CN 116166679 B CN116166679 B CN 116166679B CN 202310150582 A CN202310150582 A CN 202310150582A CN 116166679 B CN116166679 B CN 1161666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ter
data
model
slav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505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66679A (zh
Inventor
金震
张京日
张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unway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unway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unway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unway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505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66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66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6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66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6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58Change logging, detection, and not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包括:数据接收和数据分发;数据接收是用于接收主数据信息,获得进行数据交换的主数据信息;数据分发是主数据管理系统针对接收的主数据信息进行数据管理,将接收的主数据信息按照分发要求分发到各个系统。本发明利用主从模型在数据分发过程中针对主数据进行数据交换服务,使得能够针对主模型和从模型中的数据属性都能够进行管理,为主数据交换提供了便捷,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数据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
背景技术
主数据是在进行企业业务架构分析中发现的核心业务对象,是企业已经存在的涉及到价值链核心业务流程的各个IT系统的核心数据,随着企业单位研究业务的变化、经济社会的转型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的更新替换越发频繁,因此对于主数据的交换也会随之频繁。
目前,在针对主数据进行交换时,通常是以主数据模型的视角来实现数据交换,并不能将相关模型配置为一个数据交换服务,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利用主从模型在数据分发过程中针对主数据进行数据交换服务,使得能够针对主模型和从模型中的数据属性都能够进行管理,为主数据交换提供了便捷,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所述主数据交换方法包括:数据接收和数据分发;
所述数据接收是用于接收主数据信息,获得进行数据交换的主数据信息;
所述数据分发是主数据管理系统针对接收的主数据信息进行数据管理,将所述接收的主数据信息按照分发要求分发到各个系统,包括:分析所述接收的主数据信息的属性,根据接收的主数据信息的属性分别确定分发模型,并针对所述分发模型进行主从关系分析,确定分发模型之间的主从关系,按照所述分发模型之间的主从关系构建主从模型,针对系统需求利用所述主从模型触发数据交换服务,将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由所述主从模型分发到对应的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接收在获取进行数据交换的主数据信息的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提供主数据信息的系统将需要进行更新的主信息传输至所述主数据管理系统,一种是直接连接所述主数据管理系统将进行交换的主数据信息导入。
进一步地,所述分发模型是针对主数据信息的属性进行属性信息分发的,分析所述接收的主数据信息的属性时,针对所述接收的主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确定主数据信息的类别,然后针对每一个主数据信息类别中针对主数据信息进行属性分析确定主数据信息的种类,并根据所述主数据信息的种类匹配确定分发模型。
进一步地,针对所述分发模型进行主从关系分析,包括:
针对同一类别中的确定的分发模型进行分析,确定分发模型中相同的属性信息,得到共同属性;
将所述共同属性结合分发模型的类型分析所述共同属性在分发模型中的权值,得到分发模型分析信息;
根据所述分发模型分析信息在所述分发模型中确定主从关系,得到主模型和从模型。
进一步地,按照所述分发模型之间的主从关系构建主从模型时,针对所述主模型和从模型引用所述主从关系,将所述从模型中的共同属性基于所述主从关系引用到所述主模型中的共同上,建立所述从模型与所述主模型之间的桥梁,形成主从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交换服务包括:所述主模型的数据交换服务、所述从模型的数据交换服务和所述主从模型的数据交换服务,在制定数据交换服务时,根据所述主模型的模型属性进行主模型数据交换服务构建,根据所述从模型的模型属性进行从模型数据交换服务构建,根据所述主从关系结合所述主模型数据交换服务和从模型数据交换服务确定主从模型数据交换服务。
进一步地,针对系统需求利用所述主从模型触发数据交换服务时,各个系统根据自身需求针对所述主从模型进行属性选择,将所述主从模型中的目标属性选中,并且在所述主从模型中针对接收的主数据信息中对应属性的信息触发数据交换服务,将主数据信息分发到对应系统,其中,将所述主从模型中的目标属性选中时,目标属性可以是所述主模型中的属性,也可以是所述从模型中的属性,还可以是所述主模型中的部分属性和所述从模型中的部分属性。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交换服务在制定时还针对数据交换规则进行制定,在所述主从模型中针对接收的主数据信息中对应属性的信息触发数据交换服务时,包括:监测所述主从模型,当所述主从模型中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导致属性发生变化时,启动数据交互服务;根据所述主从模型中发生变化的属性的主数据信息进行属性变化分析,确定数据交换方式;根据所述数据交换方式得到数据交换规则,并执行所述数据交换规则,将所述主从模型中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同步到对应的系统中;其中,所述数据交换方式包括:数据抽取交换和数据整合交换;所述数据抽取是将所述主从模型监测变化信息对应部分抽取与替换,包括:数据源配置、抽取时间配置和抽取方式配置,所述数据源配置,用于保障主数据的连通性,所述抽取时间配置,用于确定进行数据抽取的时间,所述抽取方式配置,用于确定抽取形式是增量还是全量;所述数据整合是将所述主从模型监测变化信息增加至所述主从模型对应部分中,并对所述主从模型监测变化信息进行清洗和整合,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将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由所述主从模型分发到对应的系统时,将待分发主数据信息发送到系统中,其过程包括:
确定待分发主数据信息的发送成功确认码;
针对所述发送成功确认码进行数据配置,根据所述待分发主数据信息确定所述发送成功确认码的显示内容,并针对所述发送成功确认码配置传送时间;
根据所述待分发主数据信息与进行数据配置后的发送成功确认码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将进行数据配置后的发送成功确认码插入到对应的所述待分发主数据信息中,得到分发数据包;
将所述分发数据包分发到对应系统中,并等待确认所述系统接收分发数据包后进行反馈的信息。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的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中主从关系分析的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中主从模型的一种构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所述主数据交换方法包括:数据接收和数据分发;
所述数据接收是用于接收主数据信息,获得进行数据交换的主数据信息;
所述数据分发是主数据管理系统针对接收的主数据信息进行数据管理,将所述接收的主数据信息按照分发要求分发到各个系统,包括:分析所述接收的主数据信息的属性,根据接收的主数据信息的属性分别确定分发模型,并针对所述分发模型进行主从关系分析,确定分发模型之间的主从关系,按照所述分发模型之间的主从关系构建主从模型,针对系统需求利用所述主从模型触发数据交换服务,将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由所述主从模型分发到对应的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在进行数据交换时包括数据接收和数据分发两个大步骤,在进行数据接收时,接收主数据信息,得到进行数据交换的主数据信息,在进行数据分发时,将数据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管理,从而将接收的主数据信息按照分发要求分发到各个系统,其中,在将接收的主数据信息分发到各个系统时,首先分析接收的主数据信息的属性,然后根据接收的主数据信息的属性分别确定分发模型,并针对分发模型进行主从关系分析,确定分发模型之间的主从关系,接着按照分发模型之间的主从关系构建主从模型,再针对系统需求利用主从模型触发数据交换服务,最后将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由主从模型分发到对应的系统。这里的系统是企业各个部门进行工作处理使用的系统,可以是部门单独使用的系统,也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部门共同使用的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数据接收和数据分发实现了对主数据的管理,使得能够针对主数据信息在公司的各个系统中及时按需实现共享,避免造成数据滞后或者影响各个系统的对于主数据的使用,在进行数据分发时,利用主从模型针对主数据进行数据交换服务,使得能够针对主模型和从模型中的数据属性都能够进行管理,为主数据交换提供了便捷,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效率,并且主从模型是在分发模型中按照分发模型之间的关系构建的,不仅能够保留分发模型的作用,还能够降低分发模型的混乱程度,从而降低数据分发的错误以及提高数据分发的效率。
实现了对主数据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采用主从模型对主数据的管理,使得对于接收到的主数据能够结合主从模型的构造确定接收到的主数据的构造,从而有目标的针对相关的模型配置一个数据交换服务实现主数据交换,而且通过按照主从模型的构造进行拆解使得接收到的主数据能够针对对应部分进行数据交换服务,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效率,同时也为主数据交换提供便捷。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接收在获取进行数据交换的主数据信息的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提供主数据信息的系统将需要进行更新的主信息传输至所述主数据管理系统,一种是直接连接所述主数据管理系统将进行交换的主数据信息导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数据接收在获取进行数据交换的主数据信息的方式至少包括两种,一种是提供主数据信息的系统将需要进行更新的主信息传输至主数据管理系统,即由提供主数据信息的系统将进行数据交换的主数据信息传输至主数据管理系统,由主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接收,一种是直接连接主数据管理系统将进行交换的主数据信息导入,即在主数据管理系统中直接进行信息录入从而将进行数据交换的主数据信息导入到主数据管理系统中。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种获取进行数据交换的主数据信息的方式使得在接收主数据信息进行主数据信息交换时能够灵活的得到进行主数据交换的主数据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发模型是针对主数据信息的属性进行属性信息分发的,分析所述接收的主数据信息的属性时,针对所述接收的主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确定主数据信息的类别,然后针对每一个主数据信息类别中针对主数据信息进行属性分析确定主数据信息的种类,并根据所述主数据信息的种类匹配确定分发模型。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分发模型是针对主数据信息的属性进行属性信息分发的,分析接收的主数据信息的属性时,针对接收的主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确定主数据信息的类别,然后针对每一个主数据信息类别中针对主数据信息进行属性分析确定主数据信息的种类,并根据主数据信息的种类匹配确定分发模型。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针对所述分发模型进行主从关系分析,包括:
A1、针对同一类别中的确定的分发模型进行分析,确定分发模型中相同的属性信息,得到共同属性;
A2、将所述共同属性结合分发模型的类型分析所述共同属性在分发模型中的权值,得到分发模型分析信息;
A3、根据所述分发模型分析信息在所述分发模型中确定主从关系,得到主模型和从模型。
上述技术方案在针对分发模型进行主从关系分析,首先,针对同一类别中的确定的分发模型进行分析,确定分发模型中相同的属性信息,得到共同属性;然后,将共同属性结合分发模型的类型分析共同属性在分发模型中的权值,得到分发模型分析信息;接着,根据分发模型分析信息在分发模型中确定主从关系,得到主模型和从模型。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按照所述分发模型之间的主从关系构建主从模型时,针对所述主模型和从模型引用所述主从关系,将所述从模型中的共同属性基于所述主从关系引用到所述主模型中的共同上,建立所述从模型与所述主模型之间的桥梁,形成主从模型。
上述技术方案在按照分发模型之间的主从关系构建主从模型时,针对主模型和从模型引用主从关系,将从模型中的共同属性基于主从关系引用到主模型中的共同上,建立从模型与主模型之间的桥梁,形成主从模型。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共同属性使得主模型和从模型结合在一起形成主从模型,降低模型数量的同时提高一个模型的适用性,同时还不会丧失主模型和从模型本身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交换服务包括:所述主模型的数据交换服务、所述从模型的数据交换服务和所述主从模型的数据交换服务,在制定数据交换服务时,根据所述主模型的模型属性进行主模型数据交换服务构建,根据所述从模型的模型属性进行从模型数据交换服务构建,根据所述主从关系结合所述主模型数据交换服务和从模型数据交换服务确定主从模型数据交换服务。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数据交换服务包括:主模型的数据交换服务、从模型的数据交换服务和主从模型的数据交换服务,在制定数据交换服务时,针对主模型和/或从模型中根据模型属性进行数据交换服务构建和数据交换规则制定,并且在针对主模型构建主模型数据交换服务时,根据主模型的模型属性进行数据交换服务构建和数据交换规则制定,也根据从模型的模型属性进行数据交换服务构建和数据交换规则制定;根据主从关系结合主模型数据交换服务和从模型数据交换服务确定主从模型数据交换服务。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针对主模型和/或从模型中根据模型属性进行数据交换服务构建和数据交换规则制定使得在主模型和从模型中分别具有数据交换服务,将主从模型中的数据交换服务独立到主模型和从模型中,使得能够只针对主模型或只针对从模型进行数据交换服务,有效提升了与第三方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便利性,而且能够保障主从模型发挥作用的同时又不丧失主模型或从模型本身的独立作用,进而有效提高主从模型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针对系统需求利用所述主从模型触发数据交换服务时,各个系统根据自身需求针对所述主从模型进行属性选择,将所述主从模型中的目标属性选中,并且在所述主从模型中针对接收的主数据信息中对应属性的信息触发数据交换服务,将主数据信息分发到对应系统,其中,将所述主从模型中的目标属性选中时,目标属性可以是所述主模型中的属性,也可以是所述从模型中的属性,还可以是所述主模型中的部分属性和所述从模型中的部分属性。
上述技术方案在针对系统需求利用主从模型触发数据交换服务时,各个系统根据自身需求针对主从模型进行属性选择,针对主从模型选择有需求的属性作为目标属性,从而在主从模型中目标属性发生变化时针对目标属性对对应的系统进行分发,实现主数据交换,在这里进行目标属性选中时,目标属性不唯一,而且主从模型中主模型的属性和从模型的属性都是备选选项,各个系统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主从模型中可以选择主模型中的属性作为目标属性,也可以选择从模型中的属性作为目标属性,还可以在主模型中选择部分属性和在从模型中选择部分属性共同作为目标属性。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各个系统根据自身需求针对所述主从模型进行属性选择能够使得主从模型在进行主数据分发时针对各个系统只分发对于系统有用的主数据,避免将接收到的主数据全部分发到各个系统中,不仅能够降低主数据分发的工作量,提高主数据分发的效率,而且还不会对各个系统造成信息过剩的困扰,而且各个系统在进行目标属性选中时,针对主从模型既可以使得主从模型发挥主模型的作用也是发挥从模型的作用,还能够使得主模型和从模型同时发挥作用,从而提高主从模型的适用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交换服务在制定时还针对数据交换规则进行制定,在所述主从模型中针对接收的主数据信息中对应属性的信息触发数据交换服务时,包括:监测所述主从模型,当所述主从模型中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导致属性发生变化时,启动数据交互服务;根据所述主从模型中发生变化的属性的主数据信息进行属性变化分析,确定数据交换方式;根据所述数据交换方式得到数据交换规则,并执行所述数据交换规则,将所述主从模型中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同步到对应的系统中;其中,所述数据交换方式包括:数据抽取交换和数据整合交换;所述数据抽取是将所述主从模型监测变化信息对应部分抽取与替换,包括:数据源配置、抽取时间配置和抽取方式配置,所述数据源配置,用于保障主数据的连通性,所述抽取时间配置,用于确定进行数据抽取的时间,所述抽取方式配置,用于确定抽取形式是增量还是全量;所述数据整合是将所述主从模型监测变化信息增加至所述主从模型对应部分中,并对所述主从模型监测变化信息进行清洗和整合,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中数据交换服务在制定时还针对数据交换规则进行制定,在主从模型中针对接收的主数据信息中对应属性的信息触发数据交换服务时,首先针对主从模型进行监测,监测主从模型对于接收到主数据信息是否发生属性变化以及发生属性变化的主数据信息,当主从模型中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导致属性发生变化时,启动数据交互服务;根据主从模型中发生属性变化的主数据信息进行属性变化分析,确定变化的范围是整体变化还是新增与删减等状况,进而确定数据交换方式;接着根据数据交换方式得到数据交换方式对应的数据交换规则,并执行数据交换规则,按照数据交换规则将主从模型中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同步到对应的系统中;在这里,数据交换方式包括:数据抽取交换和数据整合交换;数据抽取交换是将主从模型监测变化信息对应部分抽取与替换,包括:数据源配置、抽取时间配置和抽取方式配置,数据源配置,用于保障主数据的连通性,抽取时间配置,用于确定进行数据抽取的时间,抽取方式配置,用于确定抽取形式是增量还是全量;数据整合交换是将主从模型监测变化信息增加至主从模型对应部分中,并对主从模型监测变化信息进行清洗和整合,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监测主从模型对于接收到主数据信息是否发生属性变化以及发生属性变化的主数据信息使得主从模型能够在发生变化时才进行数据交换服务,从而避免无效数据交换服务,减少资源浪费;而且通过确定数据交换方式并按照主数据交换方式得到数据交换规则使得在进行主数据交换时都能够按照相同的数据交换规则进行,避免相同属性的主数据信息分发到不同的系统时发生变化或产生差异,提高了主从模型中数据的统一性;此外,通过数据抽取将接收到的主数据与主从模型中原本存在的对应部分抽取出来替换从而实现了主数据交换,通过数据整合将接收到的主数据新增到主从模型中,从而实现主数据的交换,而且在进行数据抽取时配置好数据源、抽取时和抽取方式,使得在进行数据抽取时能够更好更顺利的实现数据交换,在进行数据整合时通过进行清洗和整合避免出现数据异常现象,确保了主从模型的正常。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将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由所述主从模型分发到对应的系统时,将待分发主数据信息发送到系统中,其过程包括:
确定待分发主数据信息的发送成功确认码;
针对所述发送成功确认码进行数据配置,根据所述待分发主数据信息确定所述发送成功确认码的显示内容,并针对所述发送成功确认码配置传送时间;
根据所述待分发主数据信息与进行数据配置后的发送成功确认码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将进行数据配置后的发送成功确认码插入到对应的所述待分发主数据信息中,得到分发数据包;
将所述分发数据包分发到对应系统中,并等待确认所述系统接收分发数据包后进行反馈的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由所述主从模型分发到对应的系统时,将待分发主数据信息发送到系统中,首先,确定待分发主数据信息的发送成功确认码,然后,针对发送成功确认码进行数据配置,根据待分发主数据信息确定发送成功确认码的显示内容,并针对发送成功确认码配置传送时间;接着,根据待分发主数据信息与进行数据配置后的发送成功确认码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将进行数据配置后的发送成功确认码插入到对应的待分发主数据信息中,得到分发数据包;最后,将分发数据包分发到对应系统中,并等待对应系统接收分发数据包后进行反馈的信息。其中,在将分发数据包分发到对应系统前通过如下公式进行传输能量预估:
上述公式中,E为将分发数据包分发到对应系统预计消耗的能量,A为分发数据包的大小,e为分发单位大小的数据包消耗的能量,d为分发距离,k为数分发数据包当前采用的分发信道的放大系数,通常取值为12pj/(bit·m-2),K为无线信道的放大系数,通常取值为0.0012pj/(bit·m-2)。
进而在将分发数据包分发到对应系统时,按照将分发数据包分发到对应系统预计消耗的能量E把对应的分发数据包分发到对应系统中。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发送成功确认码确保了分发过程的有效性,使得接收到的主数据能够有效分发到系统中,避免分发过程中出现主数据丢失现象,确保了接收到的主数据在主从模型中实现交换。而且通过在将分发数据包分发到对应系统前进行传输能量预估能够确保分发数据包分发时能量能够满足分发过程中的消耗,确保了分发数据包分发的有效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第一、第二仅仅指的是不同应用阶段而已。
本领域技术客户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

1.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数据交换方法包括:数据接收和数据分发;
所述数据接收是用于接收主数据信息,获得进行数据交换的主数据信息;
所述数据分发是主数据管理系统针对接收的主数据信息进行数据管理,将所述接收的主数据信息按照分发要求分发到各个系统,包括:分析所述接收的主数据信息的属性,根据接收的主数据信息的属性分别确定分发模型,并针对所述分发模型进行主从关系分析,确定分发模型之间的主从关系,按照所述分发模型之间的主从关系构建主从模型,针对系统需求利用所述主从模型触发数据交换服务,将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由所述主从模型分发到对应的系统;
所述数据接收在获取进行数据交换的主数据信息的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提供主数据信息的系统将需要进行更新的主信息传输至所述主数据管理系统,一种是直接连接所述主数据管理系统将进行交换的主数据信息导入;
所述分发模型是针对主数据信息的属性进行属性信息分发的,分析所述接收的主数据信息的属性时,针对所述接收的主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确定主数据信息的类别,然后针对每一个主数据信息类别中针对主数据信息进行属性分析确定主数据信息的种类,并根据所述主数据信息的种类匹配确定分发模型;
针对所述分发模型进行主从关系分析,包括:
针对同一类别中的确定的分发模型进行分析,确定分发模型中相同的属性信息,得到共同属性;
将所述共同属性结合分发模型的类型分析所述共同属性在分发模型中的权值,得到分发模型分析信息;
根据所述分发模型分析信息在所述分发模型中确定主从关系,得到主模型和从模型;
按照所述分发模型之间的主从关系构建主从模型时,针对所述主模型和从模型引用所述主从关系,将所述从模型中的共同属性基于所述主从关系引用到所述主模型中的共同上,建立所述从模型与所述主模型之间的桥梁,形成主从模型;
所述数据交换服务包括:所述主模型的数据交换服务、所述从模型的数据交换服务和所述主从模型的数据交换服务;
在制定数据交换服务时,分别针对主模型、从模型和主从模型进行数据交换服务构建,包括:根据所述主模型的模型属性进行主模型数据交换服务构建,根据所述从模型的模型属性进行从模型数据交换服务构建,根据所述主从关系结合所述主模型数据交换服务和从模型数据交换服务确定主从模型数据交换服务;
针对系统需求利用所述主从模型触发数据交换服务时,各个系统根据自身需求针对所述主从模型进行属性选择,将所述主从模型中的目标属性选中,并且在所述主从模型中针对接收的主数据信息中对应属性的信息触发数据交换服务,将主数据信息分发到对应系统,其中,将所述主从模型中的目标属性选中时,目标属性可以是所述主模型中的属性,也可以是所述从模型中的属性,还可以是所述主模型中的部分属性和所述从模型中的部分属性;
所述数据交换服务在制定时还针对数据交换规则进行制定,在所述主从模型中针对接收的主数据信息中对应属性的信息触发数据交换服务时,包括:监测所述主从模型,当所述主从模型中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导致属性发生变化时,启动数据交互服务;根据所述主从模型中发生变化的属性的主数据信息进行属性变化分析,确定数据交换方式;根据所述数据交换方式得到数据交换规则,并执行所述数据交换规则,将所述主从模型中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同步到对应的系统中;其中,所述数据交换方式包括:数据抽取交换和数据整合交换;所述数据抽取是将所述主从模型监测变化信息对应部分抽取与替换,包括:数据源配置、抽取时间配置和抽取方式配置,所述数据源配置,用于保障主数据的连通性,所述抽取时间配置,用于确定进行数据抽取的时间,所述抽取方式配置,用于确定抽取形式是增量还是全量;所述数据整合是将所述主从模型监测变化信息增加至所述主从模型对应部分中,并对所述主从模型监测变化信息进行清洗和整合,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接收到的主数据信息由所述主从模型分发到对应的系统时,将待分发主数据信息发送到系统中,其过程包括:
确定待分发主数据信息的发送成功确认码;
针对所述发送成功确认码进行数据配置,根据所述待分发主数据信息确定所述发送成功确认码的显示内容,并针对所述发送成功确认码配置传送时间;
根据所述待分发主数据信息与进行数据配置后的发送成功确认码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将进行数据配置后的发送成功确认码插入到对应的所述待分发主数据信息中,得到分发数据包;
将所述分发数据包分发到对应系统中,并等待确认所述系统接收分发数据包后进行反馈的信息。
CN202310150582.0A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 Active CN116166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50582.0A CN116166679B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50582.0A CN116166679B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6679A CN116166679A (zh) 2023-05-26
CN116166679B true CN116166679B (zh) 2023-10-20

Family

ID=86411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50582.0A Active CN116166679B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6667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1424A (zh) * 2014-10-11 2015-02-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主数据系统集成方法
CN104699861A (zh) * 2015-04-09 2015-06-10 成都卡莱博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11324597A (zh) * 2020-03-19 2020-06-23 北京三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数据管理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7197A1 (en) * 2004-05-11 2005-11-17 Klaus Herter Role-based object models
US11544288B2 (en) * 2010-12-23 2023-01-03 Mongodb,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distributed database deploymen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1424A (zh) * 2014-10-11 2015-02-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主数据系统集成方法
CN104699861A (zh) * 2015-04-09 2015-06-10 成都卡莱博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11324597A (zh) * 2020-03-19 2020-06-23 北京三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数据管理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威等.ROCKETMQ技术内幕 ROCKETMQ架构设计与实现原理 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43-347页. *
姜维等.分布式网络系统与Multi-Agent系统编程框架.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第150-153页. *
曾凯等.大数据治理及数据仓库模型设计.2017,第18-3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6679A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9949B2 (en) Hierarchical configuration of network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0169709B2 (en) Avoiding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data and computing processes to enhance computer performance
Kalyvianaki et al. SQPR: Stream query planning with reuse
KR20200042006A (ko) 사물 인터넷 리소스 구독 방법, 디바이스, 및 시스템
CN104756098A (zh) 用于自组织网络的开放架构
CN201886473U (zh) 配置文件更新系统、配置服务器及应用服务器
CN101378403A (zh) 一种基于集合的资源通知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4272280A (zh) 服务器装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02441A (zh) 一种对多台计算机进行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02664758A (zh) 一种网络配置绑定与自动恢复的方法
CN109189431A (zh) 一种客户端升级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77188A (zh) 一种环保数据并发采集及多网络发布方法和装置
CN113242317B (zh) 一种面向联盟链监管系统的寻址路由同步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0417876A (zh) 会话方法、分布式系统中的节点服务器及主控设备
Safa'a et al. iFogRep: An intelligent consistent approach for replication and placement of IoT based on fog computing
US803716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arrangement for managing a user application/device management server/client device environment
CN116166679B (zh) 一种基于主从模型关系的主数据交换方法
CN102904739A (zh) 一种实现事件转发的方法及通用信息模型cim服务器
CN115052041A (zh) 渠道标识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577424A (zh) 分布式数据库视图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EP3709173B1 (en)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memory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90272190A1 (en) Dynamically configurable operati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CN112241299B (zh) 电子设备的运营管理方法、系统、介质及服务器
CN109491689A (zh) 客户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866438B (zh) 一种跨集群任务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