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5953A - 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5953A
CN116165953A CN202310206353.6A CN202310206353A CN116165953A CN 116165953 A CN116165953 A CN 116165953A CN 202310206353 A CN202310206353 A CN 202310206353A CN 116165953 A CN116165953 A CN 116165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hread
heat dissipation
controller
wireles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063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65953B (zh
Inventor
刘芳
陈可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dical Pige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dical Pige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dical Pige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dical Pige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063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65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65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5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65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5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1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adsorp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80Water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5Pc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 G05B2219/25257Microcontroll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涉及数据处理相关领域,包括放置箱体,所述放置箱体底部粘黏设置有起到绝缘作用的绝缘垫脚和螺栓安装在放置箱体内底部的数据库以及螺栓安装在放置箱体内顶部的供电电路,通过设置了控制组件和融合组件在放置箱体内部,通过无线信息接收器和采集线口接收多线程数据输出器的分端信息,并在集成总线接头的作用下将单一单元的节点数据传导入校对控制器和对比控制线路板进行数据对比,并将该数据输入单线程计算控制器内部和单线程控制线板进行单节点的数据融合,各个节点数据融合后汇入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内部进行数据总融合。

Description

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相关领域,具体是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指利用相关手段将调查、分析获取到的所有信息全部综合到一起,并对信息进行统一的评价,最后得到统一的信息的技术;该技术研发出来的目的是将各种不同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吸取不同数据源的特点然后从中提取出统一的,比单一数据更好、更丰富的信息。
现有技术在对多源设备数据进行融合时,大多未对融合前的数据进行缓存,从而容易因设备问题而导致数据丢失的现象,同时现有技术的数据融合采用单一式的融合步骤而导致需要融合设备长时间、高强度的进行工作,进而影响融合设备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在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大多采用单一式的线缆传输而导致设备的数据传导效率较差,或者采用局域网等信号传输而又缺少对信息数据的校对,导致设备在风雨天中容易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同时也较难在潮湿环境中对系统设备进行防护,导致其容易出现短路的现象。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该装置包括放置箱体,所述放置箱体底部粘黏设置有起到绝缘作用的绝缘垫脚和螺栓安装在放置箱体内底部的数据库以及螺栓安装在放置箱体内顶部的供电电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放置箱体内部的控制组件、多线程数据输出器和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以及设置在放置箱体顶部开口处的接线夹层;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散热封板,所述放置箱体内后壁螺栓安装在有起到散热作用的散热封板;衔接板,所述散热封板前端顶侧螺栓安装有衔接板;无线信息接收器,所述衔接板前端螺栓安装有起到数据传输作用的无线信息接收器;采集线口,所述衔接板前端通过套环固定安装有起到数据传输作用的采集线口;集成总线接头,所述无线信息接收器和采集线口底部通过线缆分别与集成总线接头顶部左右两端接口固定连接;校对控制器,所述集成总线接头插接设置在校对控制器顶部槽口处;对比控制线路板,所述校对控制器焊接固定在对比控制线路板前端;融合组件,所述散热封板前端设置有融合组件;其中,所述无线信息接收器、校对控制器和对比控制线路板均与供电电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融合组件包括散热合板,所述散热封板前端中侧设有散热合板;导热衔板,所述散热合板后端槽口处焊接固定有起到散热作用的导热衔板;单线程控制总成,所述散热合板前端螺栓安装有起到控制作用的单线程控制总成;传输总线,所述单线程控制总成顶部插接固定有传输总线;单线程计算控制器,所述单线程控制总成前端焊接固定有单线程计算控制器;数据暂存器,所述单线程计算控制器底部通过线缆固定安装有数据暂存器;显示面板,所述数据暂存器前端设置有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单线程控制总成、单线程计算控制器和数据暂存器以及显示面板均与供电电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封板前端底侧螺栓安装有起到控制作用的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该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底部输出端通过线缆分别与多线程数据输出器和数据库固定连接,且数据暂存器底部通过线缆固定安装在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顶部输入端处。
优选的,所述多线程数据输出器包括散热壳体,所述放置箱体内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壳体;限位开口,所述散热壳体顶部设有限位开口;多线程控制件,所述散热壳体内部右端螺栓安装有起到控制作用的多线程控制件;总线接口,所述散热壳体右端设有起到数据传输作用的总线接口;磁性安装壳,所述散热壳体顶部设有磁性安装壳;无线信息发射器,所述磁性安装壳内部吸附固定有无线信息发射器;信号体,所述无线信息发射器左端螺栓安装有信号体;其中,所述多线程控制件和无线信息发射器均与供电电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多线程控制件右端设有与总线接口相匹配的数据端口,且多线程控制件顶部设有用于线缆传输的数据端口,该数据端口通过线缆与外部控制终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线夹层包括:密封线盒,所述放置箱体顶部开口处螺栓固定有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线盒;翘起口,所述密封线盒顶部左右两端均设有翘起口;填充胶层,所述密封线盒内侧壁设有起到密封作用的填充胶层;拆卸壳体,所述填充胶层内侧设有起到限位作用的拆卸壳体;油膜层,所述拆卸壳体内槽上下两侧槽口处均粘黏设置有起到隔水作用的油膜层;填充棉层,所述油膜层内部设有起到吸湿作用的填充棉层;弹性胶柱,所述拆卸壳体内槽壁弹性设置有起到复位作用的弹性胶柱;硅胶板,所述弹性胶柱与硅胶板外侧壁弹性连接;其中,所述拆卸壳体内侧共设有四组硅胶板,且四组硅胶板呈直径为0.5mm。
优选的,所述衔接板前端分别设有十七组无线信息接收器和采集线口,且无线信息接收器和采集线口两两合并为单一控制单元。
优选的,所述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多组数据采集器及外部传感设备将采集数据输入数据暂存器或寄存器进行数据缓存;
步骤二:通过多线程数据输出器分别进行线缆和无线传输的分段输出传导;
步骤三:通过无线信息接收器和采集线口进行数据汇总;
步骤四:通过集成总线接头将单一单元的节点数据传导入校对控制器,并通过校对控制器和对比控制线路板进行数据对比,数据传输丢失由数据暂存器或寄存器将缓存数据二次输出;
步骤五:比对各个节点数据后通过输入单线程计算控制器,并通过单线程控制线板进行单节点的数据融合;
步骤六:各个节点数据融合后汇入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内部进行数据总融合;
步骤七: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将融合后数据导入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
步骤八: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提取数据库数据并通过多线程数据输出器分段输出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本发明所述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设置了控制组件和融合组件在放置箱体内部,通过无线信息接收器和采集线口接收多线程数据输出器的分端信息,并在集成总线接头的作用下将单一单元的节点数据传导入校对控制器和对比控制线路板进行数据对比,并将该数据输入单线程计算控制器内部和单线程控制线板进行单节点的数据融合,各个节点数据融合后汇入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内部进行数据总融合,将数据进行分段融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融合设备的负载,进而提高数据融合设备的散热和使用效率,然后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将融合后数据导入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在需要使用到该数据时,通过控制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提取数据库数据并通过多线程数据输出器分段输出。
本发明所述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设置了多线程数据输出器在放置箱体内部,通过总线接口将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传输过来的数据输入多线程控制件内部,并通过该部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然后将转换后的格式通过其顶部端口和无线信息发射器进行分端信息传输,有利于能够在外部复杂情况下利用双端数据传导而减少数据丢失等现象,也可利用无线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本发明所述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设置了接线夹层在放置箱体顶部,通过挤压四组硅胶板从而使其在弹性胶柱的复位作用下先进行形变而后再进行复位,并通过油膜层的隔水性为传输线头和接线夹层顶部提供隔水效果,并在填充棉层的吸湿作用下降低外部水分的侵入现象,有利于提高对控制组件和多线程数据输出器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放置箱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多线程数据输出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多线程数据输出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接线夹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接线夹层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放置箱体-1、绝缘垫脚-2、控制组件-3、数据库-4、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接线夹层-6、供电电路-7、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散热封板-31、衔接板-32、无线信息接收器-33、采集线口-34、集成总线接头-35、校对控制器-36、对比控制线路板-37、融合组件-38、散热合板-381、导热衔板-382、单线程控制总成-383、传输总线-384、单线程计算控制器-385、数据暂存器-386、显示面板-387、散热壳体-51、限位开口-52、多线程控制件-53、总线接口-54、磁性安装壳-55、无线信息发射器-56、信号体-57、密封线盒-61、翘起口-62、填充胶层-63、拆卸壳体-64、油膜层-65、填充棉层-66、弹性胶柱-67、硅胶板-6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的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放置箱体1,放置箱体1底部粘黏设置有起到绝缘作用的绝缘垫脚2和螺栓安装在放置箱体1内底部的数据库4以及螺栓安装在放置箱体1内顶部的供电电路7;
还包括设置在放置箱体1内部的控制组件3、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和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以及设置在放置箱体1顶部开口处的接线夹层6;
控制组件3包括散热封板31,放置箱体1内后壁螺栓安装在有起到散热作用的散热封板31,散热封板31前端顶侧螺栓安装有衔接板32,通过衔接班32对热量进行传导,衔接板32前端螺栓安装有起到数据传输作用的无线信息接收器33,衔接板32前端通过套环固定安装有起到数据传输作用的采集线口34,通过衔接板32对采集线口34提供安装限位效果;
无线信息接收器33和采集线口34底部通过线缆分别与集成总线接头35顶部左右两端接口固定连接,集成总线接头35插接设置在校对控制器36顶部槽口处,通过集成总线接头35为无线信息接收器33和采集线口34传导的数据提供传输效果,校对控制器36焊接固定在对比控制线路板37前端,散热封板31前端设置有融合组件38,无线信息接收器33、校对控制器36和对比控制线路板37均与供电电路7电连接,为无线信息接收器33、校对控制器36和对比控制线路板37提供电能;
衔接板32前端分别设有十七组无线信息接收器33和采集线口34,且无线信息接收器33和采集线口34两两合并为单一控制单元,通过无线信息接收器33和采集线口34在集成总线接头35的配合下进行数据对比。
融合组件38包括散热合板381,散热封板31前端中侧设有散热合板381,散热合板381后端槽口处焊接固定有起到散热作用的导热衔板382,通过导热衔板382进行导热散热,散热合板381前端螺栓安装有起到控制作用的单线程控制总成383,单线程控制总成383顶部插接固定有传输总线384,单线程控制总成383前端焊接固定有单线程计算控制器385,通过单线程控制总成383为单线程计算控制器385提供控制效果,单线程计算控制器385底部通过线缆固定安装有数据暂存器386,数据暂存器386前端设置有显示面板387,单线程控制总成383、单线程计算控制器385和数据暂存器386以及显示面板387均与供电电路7电连接,为单线程控制总成383、单线程计算控制器385和数据暂存器386以及显示面板387提供电能。
散热封板31前端底侧螺栓安装有起到控制作用的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该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底部输出端通过线缆分别与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和数据库4固定连接,且数据暂存器386底部通过线缆固定安装在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顶部输入端处,通过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在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和数据库4的数据传导作用下进行总成控制效果。
基于实施例1的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使用本设备时,首先将本设备放置在工作区域中,然后将装置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即可为本设备提供工作所需的电源。
第二、然后,分布在整体设备上各个位置的数据采集器及外部传感设备(如:风向仪、DGPS、测倾仪等)将采集数据通过数据转接头输入数据暂存器386或寄存器进行数据缓存;
第三、然后通过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对该数据分别进行线缆和无线传输,此时通过接线夹层6进行密封传输,再通过无线信息接收器33和采集线口34分别与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进行线缆连接和无线连接,从而使无线信息接收器33和采集线口34接收数据并在集成总线接头35的作用下将单一单元的节点数据传导入校对控制器36,并通过校对控制器36和对比控制线路板37进行数据对比;
第四、当出现数据传输丢失现象时,此时校对控制器36发出控制电信号给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并由其控制数据暂存器386或寄存器将缓存数据二次输出给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进行二次数据传输动作;
第五、在校对控制器36和对比控制线路板37比对各个节点数据后,此时将该数据输入单线程计算控制器385内部,并通过单线程控制线板383进行单节点的数据融合,各个节点数据融合后汇入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内部进行数据总融合,将数据进行分段融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融合设备的负载,进而提高数据融合设备的散热和使用效率,然后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将融合后数据导入数据库4进行数据存储,在需要使用到该数据时,通过控制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提取数据库4数据并通过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分段输出。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6和图7,本发明的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包括散热壳体51,放置箱体1内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壳体51,通过散热壳体51为多线程控制件53等部件提供散热和防护效果,散热壳体51顶部设有限位开口52,散热壳体51内部右端螺栓安装有起到控制作用的多线程控制件53,散热壳体51右端设有起到数据传输作用的总线接口54,散热壳体51顶部设有磁性安装壳55,磁性安装壳55内部吸附固定有无线信息发射器56,通过磁性安装壳55为无线信息发射器56提供安装限位效果,无线信息发射器56左端螺栓安装有信号体57,多线程控制件53和无线信息发射器56均与供电电路7电连接,为多线程控制件53和无线信息发射器56提供电能。
多线程控制件53右端设有与总线接口54相匹配的数据端口,且多线程控制件53顶部设有用于线缆传输的数据端口,该数据端口通过线缆与外部控制终端连接,通过多线程控制件53将数据传导给外部控制终端。
本实施例中:
第一、在进行通过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进行分端输出时,通过总线接口54插接线缆与控制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底部输出端口连接,从而使总线接口54将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传输过来的数据输入多线程控制件53内部,并通过该部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
第二、然后将转换后的格式先通过无线信息发射器56和信号体57进行信息传输,然后再通过多线程控制件53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并通过多线程控制件53顶部端口进行线缆输出,有利于能够在外部复杂情况下利用双端数据传导而减少数据丢失等现象,也可利用无线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图8和图9,本发明的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接线夹层6,接线夹层6包括密封线盒61,放置箱体1顶部开口处螺栓固定有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线盒61,密封线盒61顶部左右两端均设有翘起口62,通过翘起口62为密封线盒61提供安装便捷性,密封线盒61内侧壁设有起到密封作用的填充胶层63;
填充胶层63内侧设有起到限位作用的拆卸壳体64,拆卸壳体64内槽上下两侧槽口处均粘黏设置有起到隔水作用的油膜层65,通过油膜层65的隔水性提高防水效果,油膜层65内部设有起到吸湿作用的填充棉层66,拆卸壳体64内槽壁弹性设置有起到复位作用的弹性胶柱67,弹性胶柱67与硅胶板68外侧壁弹性连接,通过弹性胶柱67为硅胶板68提供复位效果,拆卸壳体64内侧共设有四组硅胶板68,且四组硅胶板68呈直径为0.5mm。
本实施例中:
在进行密封传输接线时,通过传输线头挤压四组硅胶板68,从而使硅胶板68在弹性胶柱67的复位作用下先进行形变而后再进行复位,传输线头通过硅胶板68进入放置箱体1内部并与采集线口34进行插接,并通过油膜层65的隔水性为传输线头和接线夹层6顶部提供隔水效果,并在填充棉层66的吸湿作用下降低外部水分的侵入现象,有利于提高对控制组件3和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的防护效果。
本发明通过改进提供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无线信息接收器33和采集线口34接收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的分端信息,并在集成总线接头35的作用下将单一单元的节点数据传导入校对控制器36和对比控制线路板37进行数据对比,并将该数据输入单线程计算控制器385内部和单线程控制线板383进行单节点的数据融合,各个节点数据融合后汇入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内部进行数据总融合,将数据进行分段融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融合设备的负载,进而提高数据融合设备的散热和使用效率,然后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将融合后数据导入数据库4进行数据存储,在需要使用到该数据时,通过控制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提取数据库4数据并通过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分段输出,通过总线接口54将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传输过来的数据输入多线程控制件53内部,并通过该部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然后将转换后的格式通过其顶部端口和无线信息发射器56进行分端信息传输,有利于能够在外部复杂情况下利用双端数据传导而减少数据丢失等现象,也可利用无线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通过挤压四组硅胶板68从而使其在弹性胶柱67的复位作用下先进行形变而后再进行复位,并通过油膜层65的隔水性为传输线头和接线夹层6顶部提供隔水效果,并在填充棉层66的吸湿作用下降低外部水分的侵入现象,有利于提高对控制组件3和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的防护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并且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设备,包括放置箱体(1),所述放置箱体(1)底部粘黏设置有起到绝缘作用的绝缘垫脚(2)和螺栓安装在放置箱体(1)内底部的数据库(4)以及螺栓安装在放置箱体(1)内顶部的供电电路(7);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放置箱体(1)内部的控制组件(3)、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和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以及设置在放置箱体(1)顶部开口处的接线夹层(6);
所述控制组件(3)包括:
散热封板(31),所述放置箱体(1)内后壁螺栓安装在有起到散热作用的散热封板(31);
衔接板(32),所述散热封板(31)前端顶侧螺栓安装有衔接板(32);
无线信息接收器(33),所述衔接板(32)前端螺栓安装有起到数据传输作用的无线信息接收器(33);
采集线口(34),所述衔接板(32)前端通过套环固定安装有起到数据传输作用的采集线口(34);
集成总线接头(35),所述无线信息接收器(33)和采集线口(34)底部通过线缆分别与集成总线接头(35)顶部左右两端接口固定连接;
校对控制器(36),所述集成总线接头(35)插接设置在校对控制器(36)顶部槽口处;对比控制线路板(37),所述校对控制器(36)焊接固定在对比控制线路板(37)前端;融合组件(38),所述散热封板(31)前端设置有融合组件(38);其中,所述无线信息接收器(33)、校对控制器(36)和对比控制线路板(37)均与供电电路(7)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组件(38)包括:散热合板(381),所述散热封板(31)前端中侧设有散热合板(381);导热衔板(382),所述散热合板(381)后端槽口处焊接固定有起到散热作用的导热衔板(382);单线程控制总成(383),所述散热合板(381)前端螺栓安装有起到控制作用的单线程控制总成(383);传输总线(384),所述单线程控制总成(383)顶部插接固定有传输总线(384);单线程计算控制器(385),所述单线程控制总成(383)前端焊接固定有单线程计算控制器(38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组件(38)还包括:数据暂存器(386),所述单线程计算控制器(385)底部通过线缆固定安装有数据暂存器(386);显示面板(387),所述数据暂存器(386)前端设置有显示面板(387);其中,所述单线程控制总成(383)、单线程计算控制器(385)和数据暂存器(386)以及显示面板(387)均与供电电路(7)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封板(31)前端底侧螺栓安装有起到控制作用的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该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底部输出端通过线缆分别与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和数据库(4)固定连接,且数据暂存器(386)底部通过线缆固定安装在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顶部输入端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包括:
散热壳体(51),所述放置箱体(1)内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壳体(51);
限位开口(52),所述散热壳体(51)顶部设有限位开口(52);
多线程控制件(53),所述散热壳体(51)内部右端螺栓安装有起到控制作用的多线程控制件(53);
总线接口(54),所述散热壳体(51)右端设有起到数据传输作用的总线接口(54);磁性安装壳(55),所述散热壳体(51)顶部设有磁性安装壳(55);无线信息发射器(56),所述磁性安装壳(55)内部吸附固定有无线信息发射器(56);信号体(57),所述无线信息发射器(56)左端螺栓安装有信号体(57);其中,所述多线程控制件(53)和无线信息发射器(56)均与供电电路(7)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线程控制件(53)右端设有与总线接口(54)相匹配的数据端口,且多线程控制件(53)顶部设有用于线缆传输的数据端口,该数据端口通过线缆与外部控制终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夹层(6)包括:密封线盒(61),所述放置箱体(1)顶部开口处螺栓固定有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线盒(61);翘起口(62),所述密封线盒(61)顶部左右两端均设有翘起口(62);填充胶层(63),所述密封线盒(61)内侧壁设有起到密封作用的填充胶层(63);拆卸壳体(64),所述填充胶层(63)内侧设有起到限位作用的拆卸壳体(64);油膜层(65),所述拆卸壳体(64)内槽上下两侧槽口处均粘黏设置有起到隔水作用的油膜层(6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夹层(6)还包括:填充棉层(66),所述油膜层(65)内部设有起到吸湿作用的填充棉层(66);弹性胶柱(67),所述拆卸壳体(64)内槽壁弹性设置有起到复位作用的弹性胶柱(67);硅胶板(68),所述弹性胶柱(67)与硅胶板(68)外侧壁弹性连接;其中,所述拆卸壳体(64)内侧共设有四组硅胶板(68),且四组硅胶板(68)呈直径为0.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32)前端分别设有十七组无线信息接收器(33)和采集线口(34),且无线信息接收器(33)和采集线口(34)两两合并为单一控制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多组数据采集器及外部传感设备将采集数据输入数据暂存器(386)或寄存器进行数据缓存;
步骤二:通过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分别进行线缆和无线传输的分段输出传导;
步骤三:通过无线信息接收器(33)和采集线口(34)进行数据汇总;
步骤四:通过集成总线接头(35)将单一单元的节点数据传导入校对控制器(36),并通过校对控制器(36)和对比控制线路板(37)进行数据对比,数据传输丢失由数据暂存器(386)或寄存器将缓存数据二次输出;
步骤五:比对各个节点数据后通过输入单线程计算控制器(385),并通过单线程控制线板(383)进行单节点的数据融合;
步骤六:各个节点数据融合后汇入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内部进行数据总融合;
步骤七: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将融合后数据导入数据库(4)进行数据存储;
步骤八:多线程-可编程计算控制器(8)提取数据库(4)数据并通过多线程数据输出器(5)分段输出。
CN202310206353.6A 2023-03-05 2023-03-05 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 Active CN116165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6353.6A CN116165953B (zh) 2023-03-05 2023-03-05 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6353.6A CN116165953B (zh) 2023-03-05 2023-03-05 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5953A true CN116165953A (zh) 2023-05-26
CN116165953B CN116165953B (zh) 2023-12-22

Family

ID=86418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6353.6A Active CN116165953B (zh) 2023-03-05 2023-03-05 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65953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56196Y (zh) * 2006-07-06 2007-10-03 毛建良 工程数据信息采集设备
CN208190670U (zh) * 2018-05-21 2018-12-04 西安因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总线式多传感器融合设备
CN110073301A (zh) * 2017-08-02 2019-07-30 强力物联网投资组合2016有限公司 工业物联网中具有大数据集的数据收集环境下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KR20190116034A (ko) * 2018-04-04 2019-10-14 주식회사 해시블록 네트워크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그 네트워크 인터페이스 장치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CN211478930U (zh) * 2020-04-09 2020-09-11 吉立(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数据采集器
CN112192250A (zh) * 2020-10-20 2021-01-08 衢州学院 一种基于主轴系统热设计的信息采集融合装置及其方法
CN112332243A (zh) * 2020-11-11 2021-02-05 广东浩城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高低压配电柜智能散热系统
CN112367366A (zh) * 2020-10-26 2021-02-12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变电站物联网关数据融合系统和方法
CN114565602A (zh) * 2022-03-10 2022-05-31 河南省人民医院 基于多通道融合的图像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466B (zh) * 2009-10-15 2011-01-05 上海交通大学 多信息融合的智能视频监控前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56196Y (zh) * 2006-07-06 2007-10-03 毛建良 工程数据信息采集设备
CN110073301A (zh) * 2017-08-02 2019-07-30 强力物联网投资组合2016有限公司 工业物联网中具有大数据集的数据收集环境下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KR20190116034A (ko) * 2018-04-04 2019-10-14 주식회사 해시블록 네트워크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그 네트워크 인터페이스 장치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CN208190670U (zh) * 2018-05-21 2018-12-04 西安因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总线式多传感器融合设备
CN211478930U (zh) * 2020-04-09 2020-09-11 吉立(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数据采集器
CN112192250A (zh) * 2020-10-20 2021-01-08 衢州学院 一种基于主轴系统热设计的信息采集融合装置及其方法
CN112367366A (zh) * 2020-10-26 2021-02-12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变电站物联网关数据融合系统和方法
CN112332243A (zh) * 2020-11-11 2021-02-05 广东浩城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高低压配电柜智能散热系统
CN114565602A (zh) * 2022-03-10 2022-05-31 河南省人民医院 基于多通道融合的图像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5953B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7726B (zh) 电力线路故障在线监测系统
CN206583402U (zh) 一种形变检测装置
CN214201876U (zh) 一种电力光缆状态智能监测装置
CN116165953B (zh) 基于多源数据数据融合的智能控制系统
CN203760538U (zh) 一种具有故障诊断接口的锂电池模组用电池盒
CN212931493U (zh) 一种电力系统传感器检测装置
CN201919257U (zh) 一种用于三防环境中的中小型普通电子设备装置
CN107945447A (zh) 一种森林防火监测预警装置
CN216448816U (zh) 一种多源数据融合的gis母线舱位移形变监测与预警平台
CN201682050U (zh) 一种一体化天线子系统
CN114614425A (zh) 一种应用于多头型电缆终端紧固装置
CN108225394B (zh) 一种用于环境监测的防水传感器节点封装盒
CN204104069U (zh) 摄像头故障检测装置
CN109936094B (zh) 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电缆保护管设备
CN204007707U (zh) 一种电控柜用温湿度检测器
CN203630899U (zh) 一种森林防火巡查系统
CN203607597U (zh) 一种用于双芯检波器与四芯插座和两芯插座转换连接装置
CN205566344U (zh) 一种太阳能无线路由器
CN216401397U (zh) 一种盲区紧急制动保护机制5g车载录像机
CN220288603U (zh) 一种自动化铁塔体态监测及危险信号预警的物联网设备
CN204900493U (zh) 一种绝缘盖帽螺栓装置
CN210089778U (zh) 一种液体流量在线检测仪
CN220155866U (zh) 一种可稳定连接的信号连接模块
CN216116153U (zh) 基于nb的低功耗温压采集终端
CN214042569U (zh) 室外消火栓智慧型数据采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