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1498A - 电梯群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群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1498A
CN116161498A CN202310133128.4A CN202310133128A CN116161498A CN 116161498 A CN116161498 A CN 116161498A CN 202310133128 A CN202310133128 A CN 202310133128A CN 116161498 A CN116161498 A CN 116161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elevator
capacity
car
passe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31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331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614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61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14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23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i.e. lay-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46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1Waiting time, i.e. response ti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2Travel ti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群管理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每一位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所述第一乘客是指以第一楼层为出发层、以第一方向为乘梯方向的电梯乘客;步骤S2、确定用于响应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呼梯信号的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所述第二楼层为位于所述第一楼层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前方的任一楼层;步骤S3、确定预留给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的轿厢预留运力;步骤S4、通过调整分配给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的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使得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到达第二楼层时实际的剩余轿厢运力不小于轿厢预留运力或者在兼顾电梯运行效率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剩余轿厢运力尽可能地接近轿厢预留运力。本发明公开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在不浪费电梯运力的情况下避免在大客流时段出现非大客流楼层乘客长时间滞留现象。

Description

电梯群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群管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抑制因电梯满员通过而导致乘客候梯时间过长的电梯群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乘坐电梯时,乘客偶尔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在早晨上班高峰时段,在办公楼的1楼大厅,往往会有很多乘客在等候乘梯。这时,恰好在3楼有2位乘客要上行。由于电梯要应对1楼大厅的大客流,电梯通常都会被派到1楼,大客流往往会使得电梯从1楼离开上行时已经满载,因此即使某台电梯同时还被分派停靠3楼,但电梯往往会满员通过而不停靠3楼,从而导致3楼乘客长时间滞留而无法乘坐电梯到达其目的层。面对这样的结果,部分乘客会在3楼同时登记上下行信号,当电梯下行停靠3楼时即进入轿厢且在电梯轿厢停靠1楼时不离开电梯从而反向乘梯,从而实现乘梯到达其目的层的目标,即采用“倒乘梯”方式。显然,倒乘梯方式会影响电梯的运行效率、扰乱正常的乘梯秩序,应当避免出现。为了消除倒乘梯行为或者3楼乘客的长时间候梯现象,现有的电梯群管理系统通常是在3楼乘梯乘客的候梯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后,专门调配一台电梯在3楼运送3楼候梯乘客(即电梯由上面下来时在到达3楼后反向,不再去往1楼)。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能够解决3楼乘客的长时间候梯问题,但是当3楼乘客数量较少时,这样的处理方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电梯运力浪费。
因此,如何在不浪费电梯运力的情况下避免在大客流时段出现非大客流楼层乘客长时间滞留现象的问题就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浪费电梯运力的情况下避免在大客流时段出现非大客流楼层乘客长时间滞留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群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每一位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所述第一乘客是指以第一楼层为出发层、以第一方向为乘梯方向的电梯乘客;
步骤S2、确定用于响应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呼梯信号的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所述第二楼层为位于所述第一楼层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前方的任一楼层;
步骤S3、确定预留给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的轿厢预留运力;
步骤S4、通过调整分配给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的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使得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到达第二楼层时实际的剩余轿厢运力不小于轿厢预留运力或者在兼顾电梯运行效率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剩余轿厢运力尽可能地接近轿厢预留运力。
优选地,所述步骤S4通过调整分配给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的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使得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从所述第一楼层离开时的剩余轿厢运力不小于所述轿厢预留运力或者在兼顾电梯运行效率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剩余轿厢运力尽可能地接近轿厢预留运力。
优选地,所述呼梯信号包含目的层信息,所述步骤S4将目的层位于所述第一楼层和所述第二楼层之间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使得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到达第二楼层时实际的剩余轿厢运力不小于轿厢预留运力或者在兼顾电梯运行效率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剩余轿厢运力尽可能地接近轿厢预留运力。
优选地,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子步骤S4-1、从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中筛选出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为目的层位于所述第一楼层和所述第二楼层之间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子步骤S4-2、计算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所需的轿厢所需运力;子步骤S4-3、判断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所需的轿厢所需运力是否小于所述轿厢预留运力,若是则转入子步骤S4-5,否则,转入子步骤S4-4;子步骤S4-4、将对应于所需运力不超过所述轿厢预留运力的中间层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转入步骤S4-6;子步骤S4-5、将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子步骤S4-6、计算轿厢预留运力与子步骤S4-2得到的轿厢所需运力的差;子步骤S4-7、从非中间层呼梯信号中选择对应的所需运力不超过子步骤S4-6得到的差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并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子步骤S4-8、将其余未分配的乘客呼梯信号分配给除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外的其余电梯,结束。
优选地,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子步骤S4-1、从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中筛选出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为目的层位于所述第一楼层和所述第二楼层之间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子步骤S4-2、计算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所需的轿厢所需运力;子步骤S4-3、判断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所需的轿厢所需运力是否小于所述轿厢预留运力,若是则转入子步骤S4-5,否则,转入子步骤S4-4;子步骤S4-4、将对应于所需运力不超过所述轿厢预留运力的中间层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转入步骤S4-6;子步骤S4-5、将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子步骤S4-6、计算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位于第一楼层时的轿厢可用运力与轿厢预留运力间的差;子步骤S4-7、从非中间层呼梯信号中选择对应的所需运力不超过子步骤S4-6得到的差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并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子步骤S4-8、将其余未分配的乘客呼梯信号分配给除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外的其余电梯,结束。
优选地,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子步骤S4-1、从未分配的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中筛选出所有的中间层呼梯信号,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为目的层位于所述第一楼层和所述第二楼层之间且未被分配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子步骤S4-2、判断所有累积未分配的中间层呼梯信号的所需运力的和是否达到所述轿厢预留运力,若是则进入步骤S4-3,否则进入子步骤S4-4;子步骤S4-3、将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将其余未分配的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分配给除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之外的其余电梯,返回子步骤S4-1;子步骤S4-4、以所有未分配的非中间层呼梯信号为待分配呼梯信号、以所有电梯为可分配电梯为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分配对象电梯,返回子步骤S4-1。
优选地,当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所需的轿厢所需运力超过所述轿厢预留运力时,所述子步骤S4-4从中间层呼梯信号中选择所需运力不超过所述轿厢预留运力且包含的不同目的层数量最小的中间层呼梯信号并将其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
优选地,所述电梯群管理方法在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步骤S5、在电梯到达首个与需要轿厢预留运力的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相对应的第二楼层前,禁止轿厢内的目的层登记装置的目的层登记功能。
优选地,所述电梯群管理方法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0、判断适用条件是否满足,若满足转入步骤S1,否则采用常规的群管理算法对电梯组实施群管理,结束;所述适用条件至少包括:条件1、所述第一楼层处于以第一方向为出行方向的大客流模式;条件2、所述第二楼层处登记有以第一方向为出行方向的呼梯信号。
优选地,所述适用条件还包括下述任一条件:条件3、所述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候梯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阈值;条件4、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满员通过所述第二楼层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
优选地,当所述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候梯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阈值且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满员通过所述第二楼层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且小于第二次数阈值时,采用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
当所述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候梯时间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满员通过所述第二楼层次数达到第二数阈值时,采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
优选地,当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离开所述第二楼层时电梯轿厢存在剩余轿厢运力且剩余轿厢运力超过阈值时,所述步骤S3减小轿厢预留运力;当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离开所述第二楼层时电梯满载或者停靠所述第二楼层期间出现超载时,所述步骤S3增大轿厢预留运力;除上述两种情况外,轿厢预留运力保持不变。
优选地,所述步骤S3在首次运行时为所述预留运力设置初始值。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从历史数据中发现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乘梯规律,所述乘梯规律包括时刻和运力需求;所述步骤S3进一步根据所述运力需求确定所述预留运力的初始值,且在当前时刻为该时刻时实施运力预留,从而避免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候梯时间过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梯群管理方法,所述电梯群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获取每一位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所述第一乘客是指以第一楼层为出发层、以第一方向为乘梯方向的电梯乘客;
步骤A2、确定用于响应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呼梯信号的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所述第二楼层为位于所述第一楼层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前方的任一楼层;
步骤A3、判断是否存在最接近目的层,如存在将目的层为最接近目的层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分配给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所述最接近目的层是指所有第一乘客呼梯信号的目的层中与第二楼层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目的层;
步骤A4、采用如下任一调配方式:
方式1、控制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第二楼层停靠前,告知目的层为最接近目的层的第一乘客在第二楼层下电梯,提供通过其它方式抵达最接近目的层的指导信息,并控制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不停靠最接近目的层;
方式2、控制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不在第二楼层停靠,在最接近目的层停靠;向第二楼层侯梯乘客告知暂无电梯被分配停靠第二楼层,并提供通过步行方式抵达最接近目的层的指导信息。
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适当调整分配给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的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使得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到达第二楼层时实际的剩余轿厢运力不小于轿厢预留运力,从而能够在不浪费电梯运力的情况下避免在大客流时段出现非大客流楼层乘客长时间滞留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和2的电梯群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3的电梯群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每一位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所述第一乘客是指以第一楼层为出发层、以第一方向为乘梯方向的电梯乘客;
步骤S2、确定用于响应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呼梯信号的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所述第二楼层为位于所述第一楼层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前方的任一楼层;
步骤S3、确定预留给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的轿厢预留运力;
步骤S4、通过调整分配给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的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使得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到达第二楼层时实际的剩余轿厢运力不小于轿厢预留运力或者在兼顾电梯运行效率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剩余轿厢运力尽可能地接近轿厢预留运力。
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方法要求每位乘客都各自登记其呼梯信号,即呼梯信号数量与乘客数量相等。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第一楼层设置有闸机,闸机与电梯通信连接,步骤S1通过闸机获取每位乘客的呼梯信号,或者通过设置于层站的目的层登记装置获取每位乘客的呼梯信号,或者通过乘客随身携带的能够体现其身份信息的物品或乘客的生物特征信息获取每位乘客的呼梯信号。
本实施例中,步骤S4通过调整分配给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的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使得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从所述第一楼层离开时的剩余轿厢运力不小于所述轿厢预留运力或者在兼顾电梯运行效率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剩余轿厢运力尽可能地接近轿厢预留运力,这样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就可以利用其剩余轿厢运力及时运送第二楼层的候梯乘客,从而避免其在长时间滞留在第二楼层。
对于轿厢预留运力,步骤S3在首次运行时直接给定一个初始值。这里的首次运行,可以是电梯每次上电后的首次运行,也可以是每天、每周等的某个固定时刻起的首次运行(如写字楼每月1日早晨8点钟,物业管理人员由固定在5楼设备层巡视完毕后上行至另一需巡视楼层,这种情况可能需要根据历史数据进行统计、人工智能学习等发现其乘梯规律——包括时刻和运力需求,然后将根据该乘梯规律中的运力需求确定预留运力的初始值,并当当前时刻为该时刻时实施运力预留以避免巡视的物业管理人员在5楼设备层的候梯时间过长),还可以是电梯识别到客流模式改变后的首次运行——此时根据客流模式预估非大客流出现层站召唤后的运力需求并根据估计结果确定预留运力。
之后在预留运力已有初始值的基础上,按照如下方式调节:
当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离开所述第二楼层时电梯轿厢存在剩余轿厢运力且剩余轿厢运力超过阈值时,所述步骤S3减小轿厢预留运力;
当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离开所述第二楼层时电梯满载或者停靠所述第二楼层期间出现超载时,所述步骤S3增大轿厢预留运力;
除上述两种情况外,轿厢预留运力保持不变。
电梯群管理方法在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
步骤S5、在电梯到达首个与需要轿厢预留运力的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相对应的第二楼层前,禁止轿厢内的目的层登记装置的目的层登记功能。
步骤S5的目的在于个别乘客看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相对较空不拥挤而不按照分配结果乘梯而改乘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从而造成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抵达第二楼层时的剩余轿厢运力不足。通过禁止轿厢内的目的层登记装置的目的层登记功能,使得其他乘客不能通过改乘第二楼层对象电梯而到达其目的层,从而使得这部分乘客放弃改乘,最终保证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抵达第二楼层时的剩余轿厢运力。因此,步骤S5能够取得显著的技术效果,保证了本发明的方案能够解决其技术问题。
在具体实现时,系统会为第二楼层的候梯乘客自动登记分配给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的呼梯信号的目的层信号,并在轿厢内的登记装置上点亮相应的目的层按钮。当前述的改乘乘客试图登记其目的层时,系统在禁止登记的同时,会向改乘乘客告知包含有“本电梯不是您的对象电梯,请您按照分配结果乘坐电梯”的意思。告知方式可以是屏幕上的文字显示,也可以是语音播报,还可以是发送至乘客的个人移动终端上。
优选地,电梯群管理方法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
步骤S0、判断适用条件是否满足,若满足转入步骤S1,否则采用常规的群管理算法对电梯组实施群管理,结束,所述适用条件至少包括:
条件1、所述第一楼层处于以第一方向为出行方向的大客流模式;
条件2、所述第二楼层处登记有以第一方向为出行方向的呼梯信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步骤S4做进一步地说明。
所述呼梯信号包含目的层信息,所述步骤S4将目的层位于所述第一楼层和所述第二楼层之间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使得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到达第二楼层时实际的剩余轿厢运力不小于轿厢预留运力或者在兼顾电梯运行效率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剩余轿厢运力尽可能地接近轿厢预留运力。
方法一、步骤S4进一步包括:
子步骤S4-1、从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中筛选出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为目的层位于所述第一楼层和所述第二楼层之间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
子步骤S4-2、计算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所需的轿厢所需运力;
子步骤S4-3、判断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所需的轿厢所需运力是否小于所述轿厢预留运力,若是则转入子步骤S4-5,否则,转入子步骤S4-4;
子步骤S4-4、将对应于所需运力不超过所述轿厢预留运力的中间层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转入步骤S4-6;
子步骤S4-5、将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
子步骤S4-6、计算轿厢预留运力与子步骤S4-2得到的轿厢所需运力的差;
子步骤S4-7、从非中间层呼梯信号中选择对应的所需运力不超过子步骤S4-6得到的差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并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
子步骤S4-8、将其余未分配的乘客呼梯信号分配给除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外的其余电梯,结束。
方法二、将方法一中的步骤S4-6替换为,计算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位于第一楼层时的轿厢可用运力与轿厢预留运力间的差。
方法三、步骤S4进一步包括:
子步骤S4-1、从未分配的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中筛选出所有的中间层呼梯信号,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为目的层位于所述第一楼层和所述第二楼层之间且未被分配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
子步骤S4-2、判断所有累积未分配的中间层呼梯信号的所需运力的和是否达到所述轿厢预留运力,若是则进入步骤S4-3,否则进入子步骤S4-4;
子步骤S4-3、将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将其余未分配的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分配给除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之外的其余电梯,返回子步骤S4-1;
子步骤S4-4、以所有未分配的非中间层呼梯信号为待分配呼梯信号、以所有电梯为可分配电梯为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分配对象电梯,返回子步骤S4-1。
对应于前述三种步骤S4的具体方法,当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所需的轿厢所需运力超过所述轿厢预留运力时,所述子步骤S4-4从中间层呼梯信号中选择所需运力不超过所述轿厢预留运力且包含的不同目的层数量最小的中间层呼梯信号并将其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
优选地,所述适用条件还包括下述任一条件:
条件3、所述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候梯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阈值;
条件4、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满员通过所述第二楼层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
当所述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候梯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阈值且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满员通过所述第二楼层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且小于第二次数阈值时,步骤S4采用如前述方法一或方法三的具体方法。
当所述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候梯时间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满员通过所述第二楼层次数达到第二数阈值时,步骤S4采用如前述方法二的具体方法。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首先确定现有的所有第一楼层呼梯信号的目的层,然后从中选择目的层与第二楼层最接近的呼梯信号,判断最接近目的层与第二楼层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阈值。当判断结果为是时,将该最接近呼梯信号分配给某一电梯并将其作为第二楼层对象电梯。
更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
电梯群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获取每一位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所述第一乘客是指以第一楼层为出发层、以第一方向为乘梯方向的电梯乘客;
步骤A2、确定用于响应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呼梯信号的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所述第二楼层为位于所述第一楼层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前方的任一楼层;
步骤A3、判断是否存在最接近目的层,如存在将目的层为最接近目的层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分配给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所述最接近目的层是指所有第一乘客呼梯信号的目的层中与第二楼层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目的层;
由于最接近目的层与第二楼层不同,为了使第二楼层对象电梯能够响应第二楼层呼梯信号,需要将最接近目的层与第二楼层进行统一。为此步骤A4、采用如下任一调配方式:
方式1、控制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第二楼层停靠前,告知目的层为最接近目的层的第一乘客在第二楼层下电梯,提供通过其它方式抵达最接近目的层的指导信息,并控制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不停靠最接近目的层;
方式2、控制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不在第二楼层停靠,在最接近目的层停靠;向第二楼层侯梯乘客告知暂无电梯被分配停靠第二楼层,并提供通过步行方式抵达最接近目的层的指导信息。
无论采用方式1还是方式2,优点在于电梯减少了停靠次数,提高了电梯的整体运行效率,但同时因需要(轿厢内或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爬楼梯。
方式1是需要轿厢内的乘客采用其它方式抵达目的层,例如步行爬楼梯。要求轿厢内乘客爬楼梯的优点在于仅要求最接近目的层与第二楼层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即可,并在最接近电梯轿厢抵达第二楼层前在轿厢内进行适当告知即可。
方式2是需要第二楼层候梯乘客采用其它方式抵达目的层,例如步行爬楼梯。要求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爬楼梯时,除了要求最接近目的层与第二楼层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外,还需要考虑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爬楼梯抵达最接近目的层需要花费的爬楼梯时间,如果爬楼梯时间比最接近电梯抵达第二楼层所需花费的时间长时,则不适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比较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由第一楼层移动至第二楼层所需花费的移动时间与爬楼梯时间的长短关系,如果移动时间比爬楼梯时间长,则在最接近电梯离开后对乘客进行告知即可,如果移动时间比爬楼梯时间短,则需要在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离开第一楼层前对第二楼层候梯乘客进行告知。为了延长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离开第一楼层前的时间,可以在确定最接近楼层后,将对应于最接近楼层的第一楼层呼梯信号分配给晚一些抵达第一楼层的电梯并将其作为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并在确定最接近楼层后立即对第二楼层候梯乘客进行告知,这样就确保了第二楼层候梯乘客有足够时间步行至最接近楼层。

Claims (15)

1.一种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群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每一位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所述第一乘客是指以第一楼层为出发层、以第一方向为乘梯方向的电梯乘客;
步骤S2、确定用于响应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呼梯信号的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所述第二楼层为位于所述第一楼层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前方的任一楼层;
步骤S3、确定预留给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的轿厢预留运力;
步骤S4、通过调整分配给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的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使得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到达第二楼层时实际的剩余轿厢运力不小于轿厢预留运力或者在兼顾电梯运行效率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剩余轿厢运力尽可能地接近轿厢预留运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通过调整分配给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的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使得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从所述第一楼层离开时的剩余轿厢运力不小于所述轿厢预留运力或者在兼顾电梯运行效率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剩余轿厢运力尽可能地接近轿厢预留运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梯信号包含目的层信息,所述步骤S4将目的层位于所述第一楼层和所述第二楼层之间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使得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到达第二楼层时实际的剩余轿厢运力不小于轿厢预留运力或者在兼顾电梯运行效率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剩余轿厢运力尽可能地接近轿厢预留运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
子步骤S4-1、从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中筛选出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为目的层位于所述第一楼层和所述第二楼层之间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
子步骤S4-2、计算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所需的轿厢所需运力;
子步骤S4-3、判断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所需的轿厢所需运力是否小于所述轿厢预留运力,若是则转入子步骤S4-5,否则,转入子步骤S4-4;
子步骤S4-4、将对应于所需运力不超过所述轿厢预留运力的中间层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转入步骤S4-6;
子步骤S4-5、将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
子步骤S4-6、计算轿厢预留运力与子步骤S4-2得到的轿厢所需运力的差;
子步骤S4-7、从非中间层呼梯信号中选择对应的所需运力不超过子步骤S4-6得到的差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并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
子步骤S4-8、将其余未分配的乘客呼梯信号分配给除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外的其余电梯,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
子步骤S4-1、从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中筛选出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为目的层位于所述第一楼层和所述第二楼层之间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
子步骤S4-2、计算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所需的轿厢所需运力;
子步骤S4-3、判断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所需的轿厢所需运力是否小于所述轿厢预留运力,若是则转入子步骤S4-5,否则,转入子步骤S4-4;
子步骤S4-4、将对应于所需运力不超过所述轿厢预留运力的中间层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转入步骤S4-6;
子步骤S4-5、将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
子步骤S4-6、计算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位于第一楼层时的轿厢可用运力与轿厢预留运力间的差;
子步骤S4-7、从非中间层呼梯信号中选择对应的所需运力不超过子步骤S4-6得到的差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并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
子步骤S4-8、将其余未分配的乘客呼梯信号分配给除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外的其余电梯,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
子步骤S4-1、从未分配的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中筛选出所有的中间层呼梯信号,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为目的层位于所述第一楼层和所述第二楼层之间且未被分配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
子步骤S4-2、判断所有累积未分配的中间层呼梯信号的所需运力的和是否达到所述轿厢预留运力,若是则进入步骤S4-3,否则进入子步骤S4-4;
子步骤S4-3、将所有中间层呼梯信号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将其余未分配的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分配给除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之外的其余电梯,返回子步骤S4-1;
子步骤S4-4、以所有未分配的非中间层呼梯信号为待分配呼梯信号、以所有电梯为可分配电梯为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分配对象电梯,返回子步骤S4-1。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间层呼梯信号所需的轿厢所需运力超过所述轿厢预留运力时,所述子步骤S4-4从中间层呼梯信号中选择所需运力不超过所述轿厢预留运力且包含的不同目的层数量最小的中间层呼梯信号并将其分配给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群管理方法在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
步骤S5、在电梯到达首个与需要轿厢预留运力的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相对应的第二楼层前,禁止轿厢内的目的层登记装置的目的层登记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群管理方法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
步骤S0、判断适用条件是否满足,若满足转入步骤S1,否则采用常规的群管理算法对电梯组实施群管理,结束;所述适用条件至少包括:
条件1、所述第一楼层处于以第一方向为出行方向的大客流模式;
条件2、所述第二楼层处登记有以第一方向为出行方向的呼梯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条件还包括下述任一条件:
条件3、所述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候梯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阈值;
条件4、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满员通过所述第二楼层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候梯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阈值且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满员通过所述第二楼层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且小于第二次数阈值时,采用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
当所述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候梯时间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满员通过所述第二楼层次数达到第二数阈值时,采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离开所述第二楼层时电梯轿厢存在剩余轿厢运力且剩余轿厢运力超过阈值时,所述步骤S3减小轿厢预留运力;
当所述第二楼层对象电梯离开所述第二楼层时电梯满载或者停靠所述第二楼层期间出现超载时,所述步骤S3增大轿厢预留运力;
除上述两种情况外,轿厢预留运力保持不变。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在首次运行时为所述预留运力设置初始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从历史数据中发现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乘梯规律,所述乘梯规律包括时刻和运力需求;
所述步骤S3进一步根据所述运力需求确定所述预留运力的初始值,且在当前时刻为该时刻时实施运力预留,从而避免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候梯时间过长。
15.一种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群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获取每一位第一乘客的呼梯信号,所述第一乘客是指以第一楼层为出发层、以第一方向为乘梯方向的电梯乘客;
步骤A2、确定用于响应第二楼层候梯乘客的呼梯信号的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所述第二楼层为位于所述第一楼层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前方的任一楼层;
步骤A3、判断是否存在最接近目的层,如存在将目的层为最接近目的层的第一乘客呼梯信号分配给第二楼层对象电梯;所述最接近目的层是指所有第一乘客呼梯信号的目的层中与第二楼层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目的层;
步骤A4、采用如下任一调配方式:
方式1、控制第二楼层对象电梯在第二楼层停靠前,告知目的层为最接近目的层的第一乘客在第二楼层下电梯,提供通过其它方式抵达最接近目的层的指导信息,并控制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不停靠最接近目的层;
方式2、控制第二楼层对象电梯不在第二楼层停靠,在最接近目的层停靠;向第二楼层侯梯乘客告知暂无电梯被分配停靠第二楼层,并提供通过步行方式抵达最接近目的层的指导信息。
CN202310133128.4A 2023-02-20 2023-02-20 电梯群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61614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3128.4A CN116161498A (zh) 2023-02-20 2023-02-20 电梯群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3128.4A CN116161498A (zh) 2023-02-20 2023-02-20 电梯群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1498A true CN116161498A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19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3128.4A Pending CN116161498A (zh) 2023-02-20 2023-02-20 电梯群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6149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46766B1 (en) Elevator system
US838775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on of destination calls in elevator system
US6401874B2 (en) Double-deck elevator group controller for call allocation based on monitored passenger flow and elevator status
US6345697B1 (en) Procedure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group where virtual passenger traffic is generated
US7921968B2 (en) Elevator traffic control including destination grouping
US7258203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elevators in an elevator group
US9580271B2 (en)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ed to decentralize allocation of hall calls
US7549517B2 (en) Elevator car dispatching including passenger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and a fuzzy logic algorithm
US5861587A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ouble deck elevator car
EP0645337B1 (en) Early car announcement
WO2008043877A1 (en) Sign system
CN111201191B (zh) 拥堵避免运转系统和方法
JPH05201628A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をセクタに動的に割当て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6161498A (zh) 电梯群管理方法
US20040154872A1 (en) Elevator group supervisory control device
KR101024799B1 (ko) 승강기 통행 제어
KR100548764B1 (ko) 엘리베이터의군관리제어장치
JPH02144385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
CN115057310A (zh) 电梯群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