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6170A - 数据流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流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56170A
CN116156170A CN202310448531.6A CN202310448531A CN116156170A CN 116156170 A CN116156170 A CN 116156170A CN 202310448531 A CN202310448531 A CN 202310448531A CN 116156170 A CN116156170 A CN 116156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sidual
unit
column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485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56170B (zh
Inventor
李国新
张博
张韵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Vimicr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i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Vimicr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Vimicr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i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Vimicr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4853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561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56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6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56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6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24Quantisation
    • H04N19/126Details of normalisation or weighting functions, e.g. normalisation matrices or variable uniform quanti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3Selection of coding mode or of prediction mode
    • H04N19/105Selection of the reference unit for prediction within a chosen coding or prediction mode, e.g. adaptive choice of position and number of pixels used for predi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2Selection from among a plurality of transforms or standards, e.g. selection between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 and sub-band transform or selection between H.263 and H.264
    • H04N19/122Selection of transform size, e.g. 8x8 or 2x4x8 DCT; Selection of sub-band transforms of varying structure or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数据流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残差数据矩阵;其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包括多个残差数据;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将所述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划分为多个残差子矩阵;发送针对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流。通过上述技术方法,通过残差数据的位置调整得到目标残差矩阵,并把该目标残差矩阵划分为多个残差子矩阵,分别对多个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残差数据矩阵编码的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流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实施方式关于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流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得到广范应用,通过对实际图像进行运算得到预测图像,预测图像与实际图像的求差值,得到的结果值为残差。编码端产生残差,并经过一些处理(变换和量化)之后保存到码流中,解码端收到残差信息后,根据残差信息恢复出来残差。解码端也会从码流中解析得知预测模式信息,通过对应的预测模式进行预测,得到预测值加上残差,即可以恢复图像的内容。需要对残差数据进行变换,目前,一般对残差数据进行DCT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离散正弦变换或小波变换等。但是,残差可能存在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一般直接对残差进行变换,可能会造成该变换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多个实施方式致力于提供一种数据流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针对残差数据的编码效率。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数据流的发送方法,包括:接收残差数据矩阵;其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包括多个残差数据;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将所述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划分为多个残差子矩阵;发送针对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流。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数据流的发送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残差数据矩阵;其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包括多个残差数据;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划分为多个残差子矩阵;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针对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流。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流的发送方法。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流的发送方法。
本说明书提供的多个实施方式,通过计算残差出接收包括多个残差数据的残差数据矩阵,将该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将所述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划分为多个残差子矩阵,并分别对多个残差进行编码,该编码完成后得到数据流,发送该数据流给下一步处理的单元,从而完成对残差数据的处理。如此,通过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进行位置的变换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并对该目标残差数据划分为多个残差子矩阵,分别对多个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从而提高编码的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说明书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流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流发送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数据流的发送方法。所述数据流的发送方法应用于编码器。所述编码器可以用于按照指定的编码规则针对输入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所述数据流发送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接收残差数据矩阵;其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包括多个残差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残差计算单元发送的由多个残差数据构成的残差数据矩阵。残差数据矩阵是通过残差计算单元对预测图像与实际图像的求差值,得到的结果为残差数据,多个残差数据构成残差数据矩阵。残差计算单元可以是本地的残差计算单元,也可以不是本地的残差计算单元,通过网络接收残差计算单元发送残差数据矩阵。
步骤120: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
在一些情况下,残差数据矩阵中残差数据分布一般是不具有分布规律的。具体地,例如,残差数据矩阵中残差数据的数值大小,在分布上存在一定的随机性。通常不是均匀分布的。由于不均匀分布的残差数据矩阵进行编码的效率较低,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将残差数据进行位置调整后,得到符合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指定残差分布规律使得目标残差数据矩阵的编码效率,高于未进行位置调整的残差数据矩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指定规则可以用于指示针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进行位置调整。从而实现目标残差数据矩阵中残差数据分布达到所述指定残差分布规律。指定规则可以包括行位置调整规则和列位置调整规则。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可以用于针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一行中的残差数据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可以用于针对残差数据矩阵中一列中的残差数据的位置进行调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先针对残差数据矩阵执行行位置调整规则,再执行列位置调整规则。当然,也可以先针对残差数据矩阵执行列位置调整规则,再执行行位置调整规则。
在本实施方式中,残差数据矩阵可以被划分为偶数个数据区域。具体的,例如,残差数据矩阵可以被划分为四个数据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该四个数据区域可以均包括相同的数据量。具体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横向并列,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横向并列,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纵向并列,第二区域和第四区域纵向并列。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分别包括一行残差数据中的部分数据。如此,按照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将行数据划分为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中的残差数据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数据单元中的残差数据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可以包括相同数量的残差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分别具有单元残差代表值。单元残差代表值可以是对应数据单元中,最大残差数据与最小残差数据的差值,也可以是对应数据单元中残差数据的平均值。行位置调整规则可以用于将每一行中,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进行比较,并在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交换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的位置。如此,残差数据矩阵经过行位置调整规则之后,每一行残差数据中,属于第一区域的残差数据对应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属于第二区域的残差数据对应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行位置调整规则也可以是在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交换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的位置,使得最终经过行位置调整规则之后,每一行残差数据中,属于第一区域的残差数据对应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二区域的残差数据对应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同理,对于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的残差数据,也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行同样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分别包括一列残差数据中的部分数据。如此,按照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将每列数据划分为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所述第三数据单元中的残差数据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四数据单元中的残差数据位于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可以包括相同数量的残差数据。所述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分别具有列残差代表值。列残差代表值可以是对应数据单元中,最大残差数据与最小残差数据的差值,也可以是对应数据单元中残差数据的平均值,当然,也可以是对应数据单元中残差数据绝对值的平均值。列位置调整规则可以用于将每一列中,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代表值与第四数据单元的列残差代表值进行比较,并在第三数据单元的列残差代表值小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列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交换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的位置。如此,残差数据矩阵经过列位置调整规则之后,每一列残差数据中,属于第一区域的残差数据对应的列残差代表值大于属于第三区域的残差数据对应的列残差代表值。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列位置调整规则也可以是在第三数据单元的列残差代表值大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列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交换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的位置,使得最终经过列位置调整规则之后,每一列残差数据中,属于第一区域的残差数据对应的列残差代表值小于第三区域的残差数据对应的列差代表值。同理,对于第二区域和第四区域的残差数据,也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进行同样的处理。
进一步的,针对残差数据矩阵的每一行设置有一个行标记数据。在行标记数据对应的数据行发生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行标记数据的取值被设置为第一取值。在行标记数据对应的数据行未发生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的位置交互的情况下,行标记数据的取值被设置为第二取值。如此,通过对应每个数据行的行标记数据的取值,记录了进行行位置调整规则处理时,每个数据行发生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位置调整的情况。当然,针对残差数据矩阵的每一列设置有一个列标记数据。在列标记数据对应的数据列发生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列标记数据的取值被设置为第三取值。在列标记数据对应的数据列未发生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的位置交互的情况下,列标记数据的取值被设置为第四取值。如此,通过对应每个数据列的列标记数据的取值,记录了进行列位置调整规则处理时,每个数据列发生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位置调整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变换之后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可以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指定残差分布规律可以包括:区域残差代表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位于残差数据矩阵成对角的数据区域。具体的,区域残差代表值可以为数据区域中,残差数据的最大值与残差数据的最小值之间的差值,或者,区域残差代表值也可以为数据区域中残差数据的均值。具体的,可以将行位置调整规则和列位置调整规则组合使用,实现目标残差数据矩阵符合所述指定残差分布规律。
具体的,例如,指定残差分布规律为,第一区域具有最大的区域残差代表值,第四区域具有最小的区域残差代表值。在本实施方式中,行位置调整规则可以为在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交换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的位置,此时列位置调整规则可以为在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代表值小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列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交换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的位置。如此,便可以将具有较大取值的残差数据调整至第一区域,将第四区域调整为具有较小的残差数据。此时,第一区域可以具有最大的区域残差代表值,第四区域具有最小的区域残差代表值。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指定残差分布规律可以为:第四区域具有最大的区域残差代表值,第一区域具有最小的区域残差代表值。具体的,例如,行位置调整规则为在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交换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的位置,此时列位置调整规则可以为在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代表值大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列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交换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的位置。如此,便可以将具有较大取值的残差数据调整至所述第四区域。此时,第四区域具有最大的区域残差代表值,第一区域具有最小的区域残差代表值。同理,通过改变行位置调整规则和列位置调整规则,使得第二区域具有最大的区域残差代表值,第三区域具有最小的区域残差代表值。或者,使得第三区域具有最大的区域残差代表值,第二区域具有最小的区域残差代表值。
指定残差分布规律可以是指目标残差矩阵中多个残差数据分布的规则。具体的,例如,目标残差矩阵中多个残差数据可以按照残差数据值均匀分布,可以将区域残差代表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位于残差数据矩阵成对角的数据区域,也可以第一区域具有最大的区域残差代表值,第四区域具有最小的区域残差代表值。
步骤130:将所述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划分为多个残差子矩阵。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划分为多个残差子矩阵,可以是根据多个残差子矩阵的数据区域的排列方式进行划分。具体的,可以将每个数据区域划分为一个残差子矩阵。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在目标残差数据矩阵中,确定基准划分点数据,再以基准划分点数据的位置将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划分为多个残差子矩阵。具体的,可以先将位于目标残差数据矩阵中心位置的残差数据作为目标残差数据,基于目标残差数据的位置将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划分为第一残差子矩阵,第二残差子矩阵、第三残差子矩阵和第四残差子矩阵。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残差子矩阵与前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区域相对应为例,且所述第一区域具有最大的区域残差代表值。第一残差子矩阵与第二残差子矩阵横向并列,第三残差子矩阵与第四残差子矩阵横向并列,第一残差子矩阵与第三残差子矩阵纵向并列。将目标残差数据所在列的每个属于第一残差子矩阵的残差数据,与第二残差子矩阵的相应数据行中残差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比较,并设置比较标识记录每个第一残差子矩阵中残差数据的比较结果。在第一残差子矩阵的残差数据位于第二残差子矩阵的行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形成的范围内时,相应的比较标识的取值可以是“1”,在第一残差子矩阵的残差数据位于第二残差子矩阵的行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形成的范围之外时,相应的比较标识的取值可以是“0”。计算比较标识取值为“1”占总数的取值比例,在所述取值比例小于指定比例阈值的情况下,可以重新选择目标残差数据,以重新生成第一残差子矩阵、第二残差子矩阵、第三残差子矩阵和第四残差子矩阵,并重复计算所述取值比例的过程。重新选择的目标残差数据的坐标可以与前一次的目标残差数据相邻,且整体上缩小了生成的第一残差子矩阵的数据量。在所述取值比例大于指定比例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残差数据作为所述基准划分点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比例阈值的取值可以为50%以上。具体的,所述指定比例阈值的取值可以包括但不限于50%、60%或70%等。
步骤140:发送针对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分别针对每个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处理,输出数据流。具体的,可以针对每个残差子矩阵进行DCT变换后进行编码输出。也可对每个残差子矩阵进行离散正弦变换,还可以进行小波变换以及其他的变换方式。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计算针对残差子矩阵进行DCT变换后再编码的编码成本,以及不进行DCT变换直接编码的编码成本,可以选择较小的编码成本对应的处理方式。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行标记数据和列标记数据也进行编码后,作为数据流的一部分。如此,在解码器接收到数据流之后,可以依照行标记数据和列标记数据,反向调整残差数据的位置,复原得到残差数据矩阵。
将对多个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流发送给其他处理单元。具体的,其他处理单元可以是本地的处理单元。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服务器的处理单元,需要通过网络将数据流发送给其他服务器的处理单元。其中,所述编码可以是DCT变换,当然,也还可以是其他方式的编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进行位置的变换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并对该目标残差数据划分为多个残差子矩阵,分别对多个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从而提高编码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的步骤,包括:计算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残差波动值;其中,所述残差波动值为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最大的残差数据与最小的残差数据的差值;在所述残差波动值大于指定波动阈值的情况下,才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残差数据矩阵中残差数据位置变化之前,先判断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是否需要进行位置调整,通过计算残差数据矩阵中最大的残差数据与最小的残差数据的差值为残差波动值,比较残差波动值和指定波动阈值的大小,在残差波动值大于指定波动阈值的情况下,才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残差波动值小于等于指定波动阈值时,不需要残差数据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残差波动值可以是指表示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分布情况的值。残差波动值是按照预设计算方法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具体,例如,预设计算方法是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最大值减去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最小值,也可以是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的绝对值最大值和最小的差。残差波动值越大说明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残差数据的波动程度越大。指定波动阈值越小,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的波动分布的均匀程度要求越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指定波动阈值可以是表示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的位置不用变换的最大范围值。残差波动值大于指定波动阈值,需要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进行位置变化,从而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指定波动阈值可以是根据与像素最大标识范围设置的,像素最大标识范围越大,所述指定波动阈值越大。指定波动阈值越小对残差数据矩阵中残差数据分布均匀程度要求越高。具体的,例如,用10bit精度表示图像,像素的表示范围为0到1023。该像素最大标识范围为1024,指定波动阈值为12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规则包括行位置调整规则和列位置调整规则;其中,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用于在属于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之间符合指定关系的情况下,交换所述两个行数据单元中残差数据的位置;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用于在属于同一数据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之间符合指定关系的情况下,交换所述两个列数据单元中残差数据的位置;其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一个数据行被划分为具有相同残差数据数量的两个行数据单元;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一个数据列被划分为具有相同残差数据数量的两个列数据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的位置调整规则的指定规则包括行位置调整规则和列位置调整规则。在残差数据矩阵中的同一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之间符合指定关系的情况下,按照行位置交换规则交换两个行数据单元中的残差数据的位置。具体的,可以是两个行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进行位置整体交换,可以是两个行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进行位置镜像变换,还可以是两行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进行位置平移变换。在残差数据矩阵中的同一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之间符合指定关系的情况下,按照列位置交换规则交换两个列数据单元中的残差数据的位置,从而得到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具体的,可以是两个列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进行位置整体交换,可以是两个列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进行位置镜像变换,还可以是两列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进行位置平移变换。
在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进行位置调整时,可以对从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行位置调整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后,再按照列位置调整规则对已经进行完行位置调整后的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进行列位置调整,从而得到目标残差数据矩阵。也可以对从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列位置调整规则进列位置调整后,再按照行位置调整规则对已经进行完列位置调整后的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进行行位置调整,从而得到目标残差数据矩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指定关系可以是指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或同一数据列的两个数据单元对应的两个单元残差代表值需要满足一定的大小关系。具体的,例如,同一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为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指定关系为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残差代表值大于第二数据单元的数据残差数据代表值。在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残差代表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单元的数据残差数据代表值的情况下,不进行残差数据的行位置调整。在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残差代表值小于第二数据单元的数据残差数据代表值的情况下,将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进行行位置交换,从而使行位置调整后的该行位置上的残差数据满足指定关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的步骤,包括:对应依照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处理的数据行,设置行标记数据的取值;其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多个数据行的行标记数据形成行标记数据序列;其中,所述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为表示属于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进行位置调整的第一取值,或者,所述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为表示属于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未进行位置调整的第二取值;对应依照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处理的数据列,设置列标记数据的取值;其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多个数据列的列标记数据形成列标记数据序列;其中,所述列标记数据的取值为表示属于同一数据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进行位置调整的第一取值,或者,所述列标记数据的取值为表示属于同一数据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未进行位置调整的第二取值;在发送针对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流的步骤,包括:将所述行标记数据序列和所述列标记数据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表示所述行标记数据序列和所述列标记数据序列的数据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行位置调整规则处理对应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行进行设置行标记数据的取值,在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进行位置调整的情况下,该数据行的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一取值。在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未进行位置调整的情况下,该数据行的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二取值。残差数据矩阵的多个数据行的行标记数据形成行标记数据序列。对列位置调整规则处理对应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列进行设置列标记数据的取值,在同一数据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进行位置调整的情况下,该数据列的列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一取值。在同一数据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未进行位置调整的情况下,该数据行的列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二取值。残差数据矩阵的多个数据列的行标记数据形成列标记数据序列。
对该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对应的行标记数据序列和列标记数据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对应的数据流。进一步,将对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流和表示所述行标记数据序列和所述列标记数据序列的数据流进行合并,得到发送给其他处理单元的数据流。以使后续对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解码时,可以按照行标记数据序列和所述列标记数据序列将目标残差数据矩阵恢复得到残差数据矩阵。
具体的,例如,没有进行位置调整前的残差数据矩阵如下所述:
Figure SMS_1
将该残差数据矩阵中的第一行数据划分为数据量相同的两个数据单元。先对第一行的两个数据单元进行了位置调整后,再对第一列列数据划分为数据量相同的两个数据单元,并对列对应的两个数据单元进行位置调整。位置调整后的残差数据矩阵如下所示:
Figure SMS_2
如果第一取值为“1”,第二取值为“0”,行标记数据序列为1000,列标记数据序列为10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行被划分为具有相同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列被划分为具有相同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行的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列的第三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三数据单元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或者,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行的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列的第三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三数据单元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或者,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行的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列的第三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三数据单元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或者,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行的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列的第三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三数据单元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残差数据矩阵可以被划分为数据行具有相同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残差数据矩阵可以被划分的数据列被划分为数据列具有相同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行的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列的第三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三数据单元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执行位置变。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位置调整可以是先按照行位置调整规则进行行位置调整后,再按照列位置调整规则执行列位置调整。也可以先进行列位置调整后,再进行列位置调整。按照行位置调整规则和列位置调整规则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的位置进行换后,得到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中的第一数据单元与第三数据单元的重合数据区域中残差数据的单元残差代表值最大,第二数据单元和第四残差数据单元的重合数据区域中残差数据的单元残差代表值最小。
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行的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列的第三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三数据单元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位置调整可以是先进行行位置调整后,再执行列位置调整。也可以先按照行位置调整规则进行行位置调整后,再按照列位置调整规则执行列位置调整。按照行位置调整规则和列位置调整规则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的位置进行换后,得到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中的第一数据单元与第三数据单元的重合数据区域中残差数据的单元残差代表值最小,第二数据单元和第四残差数据单元的重合数据区域中残差数据的单元残差代表值最大。
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行的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列的第三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三数据单元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位置调整可以是先进行行位置调整后,再执行列位置调整。也可以先按照行位置调整规则进行行位置调整后,再按照列位置调整规则执行列位置调整。按照行位置调整规则和列位置调整规则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的位置进行换后,得到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中的第一数据单元与第三数据单元的重合数据区域中残差数据的单元残差代表值最小,第一数据单元和第四残差数据单元的重合数据区域中残差数据的单元残差代表值最大。
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行的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列的第三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三数据单元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位置调整可以是先进行行位置调整后,再执行列位置调整。也可以先按照行位置调整规则进行行位置调整后,再按照列位置调整规则执行列位置调整。按照行位置调整规则和列位置调整规则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的位置进行换后,得到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中的第一数据单元与第四数据单元的重合数据区域中残差数据的单元残差代表值最小,第二数据单元和第三残差数据单元的重合数据区域中残差数据的单元残差代表值最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位置调整包括以下之一:位置整体交换、位置镜像变换或位置平移变换;其中,所述位置整体交换包括: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整体互换位置,或者,将所述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整体互换位置;其中,所述位置镜像变换包括: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分别进行位置镜像处理之后,再将第一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第二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互换位置,或者,将所述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分别进行位置镜像处理之后,再将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第四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互换位置;其中,所述位置平移变换包括: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所属于的数据行中指定数量个残差数据移动至所述数据行的指定位置后,再将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第四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互换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行被划分为具有相同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列被划分为具有相同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每次位置调整选用位置整体交换、位置镜像变换或位置平移变换中之一的方法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进行位置调整,可以经过多次残差数据的位置调整得到符合指定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多次残差数据的位置调整可以选用相同的位置调整方法,也可以选用不同的位置调整方法。
位置整体交换可以是指残差数据矩阵的两个数据单元整体互换位置,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整体互换位置,或者,将所述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整体互换位置。按照位置整体交换的方法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整体互换位置,或者,将所述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整体互换位置。具体的,例如:残差数据矩阵如下所示:
Figure SMS_3
对残差数据矩阵对行数据划分为残差数据的数量相同的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按照位置整体交换的方法对残差数据进行位置调整,变换后的残差数据矩阵如下所示:
Figure SMS_4
位置镜像变换可以是指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数量相同的两个数据单元中的残差数据分别进行镜像后,再进行位置转换。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分别进行位置镜像处理之后,再将第一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第二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互换位置,或者,将所述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分别进行位置镜像处理之后,再将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第四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互换位置。按照位置镜像变换的规则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进行位置调整,从而得到符合指定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使用位置镜像变换可以更好的保证图像的相关性,从而避免图像割裂。
位置平移变换可以指先对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所属于的数据行中指定数量个残差数据移动至所述数据行的指定位置后,再将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第四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互换位置。也可以是指先对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诉搜狐的数据行中指定数量个残差数据移动值所述数据行的指定位置后,在将第一数据单元的第二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互换位置。具体的,例如,残差数据矩阵如下所述:
Figure SMS_5
将该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行被划分为具有相同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列被划分为具有相同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先对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所属于的数据行中指定数量个残差数据移动至所述数据行的指定位置后,得到的残差数据矩阵如下所示:
Figure SMS_6
再将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第四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互换位置后,得到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如下所示:
Figure SMS_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残差数据矩阵对应的行标记数据序列和列标记数据序列;其中,所述行标记数据序列包括对应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行的行标记数据,所述列标记数据序列包括对应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列的列标记数据;其中,所述行标记数据序列中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一取值时,表示的指定规则包括属于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需要进行位置调整,或者,所述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二取值时,表示的指定规则包括属于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不需要进行位置调整;所述列标记数据序列中列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一取值时,表示的指定规则包括属于同一数据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需要进行位置调整,或者,所述列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二取值时,表示的指定规则包括属于同一数据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不需要进行位置调整;使用所述行标记数据序列和所述列标记数据序列中行标记数据和列标记数据分别对应的指定规则,对所述残差数据矩阵执行位置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包括对应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行的行标记数据的行标记数据序列和包括对应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列的列标记数据的列标记数据序列。行标记数据序列中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一取值时,表示的指定规则包括属于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需要进行位置调整。列标记数据序列中列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一取值时,表示的指定规则包括属于同一数据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需要进行位置调整。行标记数据序列中行标记数据或列标记数据序列中列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二取值时,表示指定规则包括属于同一数据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或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不需要进行位置调整。使用所述行标记数据序列和所述列标记数据序列中行标记数据和列标记数据分别对应的指定规则,对所述残差数据矩阵执行位置调整,从而得到目标残差数据矩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获取所述残差数据矩阵对应的行标记数据序列和列标记数据序列的步骤包括:使用指定采样规则对所述残差数据矩阵进行采样处理,得到采样矩阵;其中,所述采样矩阵包括多个采样残差数据;其中,所述采样残差数据对应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多个残差数据;所述采样矩阵的数据行被划分为具有相同采样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一采样数据单元和第二采样数据单元;所述采样矩阵的数据列被划分为具有相同采样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三采样数据单元和第四采样数据单元;分别使用行位置调整规则和列位置调整规则,针对所述采样矩阵执行位置调整,并对应多个数据行设置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以及对应多个数据列设置列标记数据的取值;其中,所述采样矩阵的多个数据行的行标记数据形成行标记数据序列,所述采样矩阵的多个数据列的列标记数据形成列标记数据序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指定采样规则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多个残差数据进行采样处理,得到包括多个采样残差数据的采样矩阵,所述采样矩阵的数据行被划分为具有相同采样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一采样数据单元和第二采样数据单元,所述采样矩阵的数据列被划分为具有相同采样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三采样数据单元和第四采样数据单元,分别使用行位置调整规则和列位置调整规则,针对所述采样矩阵执行位置调整,可以是先进行对第一采样数据单元和第二采样数据单元按照行位置调整规则执行行位置调整,再对第三采样数据单元和第四采样单元进行列位置调整规则。也可以先对第三采样数据单元和第四采样单元进行列位置调整,再对第一采样数据单元和第二采样数据单元进行行位置调整。
在采样数据进行行位置调整或列位置调整后,并对应多个数据行设置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以及对应多个数据列设置列标记数据的取值,可以是通过采样矩阵中的列标记数据或行标记数据的取值,确定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数据行或数据列进行位置调整的行标记数据或列标记数据的取值。具体的,可以将采样矩阵中行标记数据或列标记数据的取值直接用于采样矩阵中的采样数据对应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对应的行标记数据或列标记数据的取值,即一个行标记数据或列标记数据对应残差数据矩阵中的对应多个数据行或多个数据列。还可以通过将可以将采样矩阵中行标记数据或列标记数据的取值复制后用于采样矩阵中的采样数据对应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对应的行标记数据或列标记数据的取值,即采样数据对应的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数据行或数据列对应的行标记数据或列标记数据的取值是复制于对应于的采样矩阵中的采样数据对应的行标记数据或列标记数据的取值。
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行数据进行位置调整的数据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一值,未进行行位置调整的行数据进行行位置调整的数据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二值。对残差数据矩阵中的列数据进列位置调整的数据列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一值,未进行列位置调整的行数据进行列位置调整的数据列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二值。所述采样矩阵的多个数据行标记数据形成行标记数据序列,所述采样矩阵的多个数据列的列标记数据形成列标记数据序列。进一步,按照行标记数据序列和列标记数据序列对应的指定位置调整规则对残差数据矩阵中残差数据进行位置调整,可以节约比特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指定采样规则可以用于指示针对残差数据矩阵中执行采样。具体的,例如,指定采样规则为下采样,在包括多个残差数据的残差数据矩阵中对按照相邻的数量相同的残差数据进行一定运算后,得到采样残差数据,残差数据矩阵对应的采样残差数据构成了采样矩阵。一定运算可以是指求和运算、绝对值求和运算,求平均值运算等。
请参阅图3,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数据流的发送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残差数据矩阵;其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包括多个残差数据。
位置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
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划分为多个残差子矩阵。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针对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流。
请参阅图3,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流的发送方法。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流的发送方法。
可以理解,本文中的具体的例子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实施方式,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可以理解,在本说明书中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可以理解,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既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组合实施,本说明书实施方式对此并不限定。
除非另有说明,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说明书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说明书的范围。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在本说明书实施方式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上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可以理解,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说明书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所述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说明书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所述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所述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说明书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说明书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数据流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残差数据矩阵;其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包括多个残差数据;
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
将所述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划分为多个残差子矩阵;
发送针对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残差波动值;其中,所述残差波动值为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最大的残差数据与最小的残差数据的差值;
在所述残差波动值大于指定波动阈值的情况下,才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规则包括行位置调整规则和列位置调整规则;其中,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用于在属于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之间符合指定关系的情况下,交换所述两个行数据单元中残差数据的位置;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用于在属于同一数据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之间符合指定关系的情况下,交换所述两个列数据单元中残差数据的位置;其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一个数据行被划分为具有相同残差数据数量的两个行数据单元;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一个数据列被划分为具有相同残差数据数量的两个列数据单元。
4.根据所述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的步骤,包括:
对应依照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处理的数据行,设置行标记数据的取值;其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多个数据行的行标记数据形成行标记数据序列;其中,所述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为表示属于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进行位置调整的第一取值,或者,所述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为表示属于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未进行位置调整的第二取值;
对应依照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处理的数据列,设置列标记数据的取值;其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多个数据列的列标记数据形成列标记数据序列;其中,所述列标记数据的取值为表示属于同一数据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进行位置调整的第一取值,或者,所述列标记数据的取值为表示属于同一数据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未进行位置调整的第二取值;
在发送针对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流的步骤,包括:将所述行标记数据序列和所述列标记数据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得到表示所述行标记数据序列和所述列标记数据序列的数据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行被划分为具有相同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一数据单元和第二数据单元,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列被划分为具有相同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三数据单元和第四数据单元;
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行的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列的第三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三数据单元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
或者,
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行的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列的第三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三数据单元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
或者,
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行的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列的第三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三数据单元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
或者,
所述行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行的第一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大于第二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所述列位置调整规则包括在同一个数据列的第三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小于第四数据单元的单元残差代表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三数据单元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执行位置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包括以下之一:位置整体交换、位置镜像变换或位置平移变换;
其中,所述位置整体交换包括: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整体互换位置,或者,将所述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整体互换位置;
其中,所述位置镜像变换包括: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分别进行位置镜像处理之后,再将第一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第二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互换位置,或者,将所述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所述第四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分别进行位置镜像处理之后,再将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第四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互换位置;
其中,所述位置平移变换包括: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所属于的数据行中指定数量个残差数据移动至所述数据行的指定位置后,再将第三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和第四数据单元的残差数据互换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残差数据矩阵对应的行标记数据序列和列标记数据序列;其中,所述行标记数据序列包括对应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行的行标记数据,所述列标记数据序列包括对应所述残差数据矩阵的数据列的列标记数据;其中,所述行标记数据序列中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一取值时,表示的指定规则包括属于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需要进行位置调整,或者,所述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二取值时,表示的指定规则包括属于同一数据行的两个行数据单元不需要进行位置调整;所述列标记数据序列中列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一取值时,表示的指定规则包括属于同一数据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需要进行位置调整,或者,所述列标记数据的取值为第二取值时,表示的指定规则包括属于同一数据列的两个列数据单元不需要进行位置调整;
使用所述行标记数据序列和所述列标记数据序列中行标记数据和列标记数据分别对应的指定规则,对所述残差数据矩阵执行位置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残差数据矩阵对应的行标记数据序列和列标记数据序列的步骤包括:
使用指定采样规则对所述残差数据矩阵进行采样处理,得到采样矩阵;其中,所述采样矩阵包括多个采样残差数据;其中,所述采样残差数据对应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多个残差数据;所述采样矩阵的数据行被划分为具有相同采样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一采样数据单元和第二采样数据单元;所述采样矩阵的数据列被划分为具有相同采样残差数据数量的第三采样数据单元和第四采样数据单元;
分别使用行位置调整规则和列位置调整规则,针对所述采样矩阵执行位置调整,并对应多个数据行设置行标记数据的取值,以及对应多个数据列设置列标记数据的取值;其中,所述采样矩阵的多个数据行的行标记数据形成行标记数据序列,所述采样矩阵的多个数据列的列标记数据形成列标记数据序列。
9.一种数据流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残差数据矩阵;其中,所述残差数据矩阵包括多个残差数据;
位置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残差数据矩阵中的残差数据按照指定规则进行位置调整,得到具有指定残差分布规律的目标残差数据矩阵;
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残差数据矩阵划分为多个残差子矩阵;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针对残差子矩阵进行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流。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流的发送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流的发送方法。
CN202310448531.6A 2023-04-24 2023-04-24 数据流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156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8531.6A CN116156170B (zh) 2023-04-24 2023-04-24 数据流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8531.6A CN116156170B (zh) 2023-04-24 2023-04-24 数据流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6170A true CN116156170A (zh) 2023-05-23
CN116156170B CN116156170B (zh) 2024-04-16

Family

ID=86354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48531.6A Active CN116156170B (zh) 2023-04-24 2023-04-24 数据流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561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00123A (zh) * 2023-07-17 2023-08-15 北京中星微人工智能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编码方法及装置、视频解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625A (zh) * 2009-07-23 2012-05-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图像的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04224A (zh) * 2012-09-04 2015-05-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缩放视频译码中的变换基底调整
CN106488236A (zh) * 2015-09-01 2017-03-08 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编码中绝对变换误差和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1971970A (zh) * 2018-03-30 2020-11-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视频编译码的多变换调整阶段
CN113873252A (zh) * 2021-09-27 2021-12-31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38952A (zh) * 2021-10-20 2022-01-14 澳门大学 信道状态信息压缩方法、重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4009027A (zh) * 2019-03-20 2022-02-01 威诺瓦国际有限公司 视频译码中的残差的量化
CN114097223A (zh) * 2019-06-25 2022-02-25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解码器、编码器和包括对帧内子分区进行编码的方法
WO2022189806A1 (en) * 2021-03-12 2022-09-15 V-Nova International Ltd Processing of residuals in video coding
CN115118976A (zh) * 2022-06-22 2022-09-27 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编码方法、可读介质及其电子设备
US20220400270A1 (en) * 2019-03-20 2022-12-15 V-Nova International Limited Low complexity enhancement video coding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625A (zh) * 2009-07-23 2012-05-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图像的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04224A (zh) * 2012-09-04 2015-05-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缩放视频译码中的变换基底调整
CN106488236A (zh) * 2015-09-01 2017-03-08 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编码中绝对变换误差和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1971970A (zh) * 2018-03-30 2020-11-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视频编译码的多变换调整阶段
CN114009027A (zh) * 2019-03-20 2022-02-01 威诺瓦国际有限公司 视频译码中的残差的量化
US20220400270A1 (en) * 2019-03-20 2022-12-15 V-Nova International Limited Low complexity enhancement video coding
CN114097223A (zh) * 2019-06-25 2022-02-25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解码器、编码器和包括对帧内子分区进行编码的方法
WO2022189806A1 (en) * 2021-03-12 2022-09-15 V-Nova International Ltd Processing of residuals in video coding
CN113873252A (zh) * 2021-09-27 2021-12-31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38952A (zh) * 2021-10-20 2022-01-14 澳门大学 信道状态信息压缩方法、重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5118976A (zh) * 2022-06-22 2022-09-27 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编码方法、可读介质及其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佘成龙;段苓丽;汪辉;: "基于BWDSPHEVC的向量SIMD哈达玛变换并行设计", 电脑知识与技术, no. 20 *
侯正信, 郭旭静, 杨喜: "基于全相位IDCT滤波器的内插重采样分层编码技术", 电子与信息学报, no. 06, 20 June 2005 (2005-06-20) *
周巍;周欣;段哲民;: "基于H.264/AVC的帧内4×4预测模式快速选择算法",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no. 03 *
段然;陈丹;: "以运动矢量残差为载体的视频隐写算法",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no. 02, 16 February 2018 (2018-02-16) *
赵春亮;王树昆;朱传德;: "一种高效的H.264反变换反量化结构设计", 计算机系统应用, no. 01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00123A (zh) * 2023-07-17 2023-08-15 北京中星微人工智能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编码方法及装置、视频解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6600123B (zh) * 2023-07-17 2023-11-07 北京中星微人工智能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编码方法及装置、视频解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6170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8346B (zh) 图像编码方法和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和装置
CN111988629B (zh) 图像编码装置和图像解码装置
CN107809642B (zh) 用于视频图像编码和解码的方法、编码设备和解码设备
CN107046645B (zh) 图像编解码方法及装置
US9510010B2 (en) Method for decoding images based upon partition information determinations and apparatus for decoding using same
CN116156170B (zh) 数据流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394418B (zh) 一种视频数据编码、解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922890B (zh) 分段可逆视频编码、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10636313B (zh) 变换、二次变换矩阵训练方法、编码器及相关装置
CN102187656A (zh) 像素预测值生成顺序自动生成方法、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其装置、其程序和记录了这些程序的记录介质
JP2010154264A (ja) 画像復号装置及び画像符号化装置
CN110881125B (zh) 帧内预测方法、视频编码、解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2547260B (zh) 基于上下文自适应的可变长编码的解码方法及系统
CN103843346A (zh) 用于对比特流形式的图片进行解码的方法
CN112449191B (zh) 压缩多个图像的方法、解压缩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84703A (zh) 一种高效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无损压缩的方法
JP6765355B2 (ja) デコーダ、エンコーダおよび符号化値を復号化する方法
CN110808739A (zh) 一种信源符号概率分布未知的二元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11836051B (zh) 一种桌面图像编码、解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652789A (zh) 一种彩色图像的嵌入方法和提取方法
CN108093259B (zh) 图像运动估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08276A (zh) 一种完整实体关系抽取方法及装置
CN113473154B (zh) 视频编码、视频解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521871B (zh) 编码方法、解码方法以及编码装置和解码装置
CN112243125B (zh) 视频编码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存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