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4817A - 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54817A
CN116154817A CN202310067900.7A CN202310067900A CN116154817A CN 116154817 A CN116154817 A CN 116154817A CN 202310067900 A CN202310067900 A CN 202310067900A CN 116154817 A CN116154817 A CN 116154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early warning
warning
efficiency
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679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春玲
靳君
何志超
屈晶晶
马昊
孙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6790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548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54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48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20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 repair or mainten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5Detection of state of health [SO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则该方法包括:获取储能电站及其集电线路、储能变流器、电池分系统和电池簇组件的运行参数,并对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储能变流器的充放电效率、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以及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这五个维度进行计算,得到储能电站的能效指标,并基于该能效指标判断当前是否满足正常运行条件,在不满足正常运行条件时,及时生成并播放预警或告警信息。本申请的方法,能提早发现储能电站的健康隐患,并基于预警或告警信息对储能电站对应组件进行及时排查和检修,提高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益和运维安全,增加供电可靠性。

Description

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规模化的储能电站在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它能够根据电力交易的峰谷特性来调节电力系统的电网电量,同时又能缓解新能源发电带来的发电量间歇性、不稳定的难题,提升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效益。
基于此,对储能电站的运行状况的判断可以为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视角评价,便于及时预警,现有技术中,主要是根据电网侧的充放电数据来判断储能电站的运行状况,进而对储能电站整站的电气参数进行综合性能的评估,但该方式不能反映储能电站本身的内部状况,尤其是不能及时发现储能电站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运行状况判断方式不能反映储能电站本身的内部状况,尤其是不能及时发现储能电站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所述储能电站包括:集电线路节点、储能变流器、电池分系统、电池簇,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和输出总电量,并根据所述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和输出总电量,获取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以根据所述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和第一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并播放对应的第一预警或者第一告警,其中,所述第一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一预警;
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和正向有功功率,并根据所述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和正向有功功率,获取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二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二预警或者第二告警,其中,所述第二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二预警;
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直流侧功率和充电交流侧功率、储能变流器的放电直流侧功率和放电交流侧功率,并根据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直流侧功率和充电交流侧功率,获取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根据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放电直流侧功率和放电交流侧功率,获取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或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三预警或者第三告警,其中,所述第三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三预警;
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电池分系统的放电量和充电量,并根据所述电池分系统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获取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和第四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四预警或者第四告警,其中,所述第四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四预警;
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并根据所述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获取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五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五预警或者第五告警,其中,所述第五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五预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和第一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并播放对应的第一预警或者第一告警,包括若所述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在所述第一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一预警信息;若所述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一告警信息;
和/或,
所述根据所述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二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二预警或者第二告警,包括若所述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在所述第二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二预警信息,若所述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二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二告警信息;
和/或,
所述根据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或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三预警或者第三告警,包括若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或放电效率在所述第三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三预警信息,若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或放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三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三告警信息;
和/或,
所述根据所述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和第四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四预警或者第四告警,包括若所述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在所述第四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四预预警信息,若所述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小于所述第四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四预告警信息;
和/或,
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五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五预警或者第五告警,包括若所述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在所述第五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五预警信息,若所述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五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五告警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储能电站还包括储能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单元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储能辅助单元的耗电量;
根据所述储能单元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储能辅助单元的耗电量,得到储能单元的交流综合效率;
若所述储能单元的交流综合效率在第六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六预警信息,若所述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或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小于所述第六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六告警信息,其中,所述第六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六预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时长;
根据所述预设评价周期和非计划停运时长,得到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系数;
若所述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系数在第七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七预警信息,若所述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系数大于所述第七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七告警信息,其中,所述第七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七预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每次在执行预设调度指令功率时的实际输出功率以及响应次数;
根据所述实际输出功率、预设调度指令功率以及响应次数,得到储能电站的平均响应精度;
若所述储能电站的平均响应精度在第八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八预警信息,若所述储能电站的平均响应精度大于所述第八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八告警信息,其中,所述第八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八预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获取预设周期内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
根据所述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分别得到不同电池簇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
若所述不同电池簇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在第九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九预警信息,若所述不同电池簇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大于所述第九预警范围,或所述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预警值,则生成并播放第九告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预警值为所述第九预警范围的最低值,所述第九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九预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获取预设周期内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度差值,分别得到不同电池簇的温差最大值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差最大值;
若所述不同电池簇的温差最大值大于第二预警值,或所述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差最大值大于第三预警值,则生成并播放第十告警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预警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警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电站安全管理设备,包括:
储能电站综合效率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和输出总电量,并根据所述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和输出总电量,获取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以根据所述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和第一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并播放对应的第一预警或者第一告警,其中,所述第一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一预警;
集电线路充放电效率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和正向有功功率,并根据所述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和正向有功功率,获取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二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二预警或者第二告警,其中,所述第二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二预警;
储能变流器充放电效率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直流侧功率和充电交流侧功率、储能变流器的放电直流侧功率和放电交流侧功率,并根据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直流侧功率和充电交流侧功率,获取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根据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放电直流侧功率和放电交流侧功率,获取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或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三预警或者第三告警,其中,所述第三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三预警;
电池分系统充放电效率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电池分系统的放电量和充电量,并根据所述电池分系统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获取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和第四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四预警或者第四告警,其中,所述第四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四预警;
电池簇充放电效率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并根据所述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获取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五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五预警或者第五告警,其中,所述第五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五预警。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储能电站及其集电线路、储能变流器、电池分系统和电池簇组件的运行参数,对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储能变流器的充放电效率、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以及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这五个维度进行计算,得到储能电站的能效指标,并基于该能效指标判断当前是否满足正常运行条件,在不满足正常运行条件时,及时生成并播放预警或告警信息,使用户提早发现储能电站的健康隐患,并基于预警或告警信息对储能电站对应组件进行及时排查和检修,提高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益和运维安全,增加供电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力系统包括储能电站10、发电侧设备20以及电网侧设备30,其中,储能电站10包括:集电线路节点101、储能变流器102、电池分系统103、电池簇104和储能单元105等多种层级的内部组件,这些内部组件是储能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储能电站的安全性能提供主要参考数据。
现有技术主要通过电网侧的数据来衡量储能电站中的各评估指标,并基于评估指标和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确定储能电站的综合得分,进而根据综合得分确定储能电站是否健康运行,即该方法主要是依据电网侧数据对储能电站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是服务于提升电网的安全稳定性与电能质量水平的方法,其出发点是提高储能电站的输变电能力,增加供电的可靠性,缺乏对储能电站自身情况的监测,不能及时发现储能电站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
本申请提供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通过监测储能电站及其集电线路节点、储能变流器、电池分系统、电池簇等涉及能效指标模块的效率,分析判断对应的储能电站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在能效指标异常时及时预警或告警提示,提早发现储能电站内部组件的健康隐患,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和输出总电量,并根据该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和输出总电量,获取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以根据该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和第一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并播放对应的第一预警或者第一告警,其中,该第一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一预警。
具体来说,预设周期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定义的评价采样时长,例如预设周期为一个月。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为储能电站从发电侧设备处接收的电量总和,输出总电量为储能电站向电网侧设备处输送的电量总和,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储能电站分别与发电侧设备、电网侧设备连接关口处设置的计量表获取。
根据输出总电量与输入总电量的比值,可以得到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由于储能电站的主要目标是将存储的电能输送出去,因此,输出总电量与输入总电量的比值越大,表明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越好,即储能电站的性能越好,因此对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设置下限,即第一预警范围,当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落入第一预警范围时,表明储能电站的性能正在下降,需要给用户发出第一预警信息,提醒用户进一步关注是否有异常组件,当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低于第一预警范围时,表明储能电站此时出现异常,需要及时检修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给用户发出比第一预警更加紧迫的第一告警信息。
S202、获取该预设周期内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和正向有功功率,并根据该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和正向有功功率,获取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该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二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二预警或者第二告警,其中,该第二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二预警。
具体来说,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为充电功率,正向有功功率为放电功率,由于线压的存在以及线路连接处漏电现象的存在,势必会导致放电量会小于充电量,为了确保电网侧设备消耗的电量相对稳定,就需要保证一定的充电功率,而这个充电功率又与放电功率的消耗量相关,因此,反向有功功率与正向有功功率的比值越大,越能保证供电电压的稳定性,该比值即为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
由于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越大越好,因此需要对其设置下限,即第二预警范围,当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落入第二预警范围时,表明储能电站的性能正在下降,需要给用户发出第二预警信息,提醒用户关注集电线路节点是否有异常组件,当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低于第二预警范围时,表明储能电站此时出现异常,需要及时检修集电线路节点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给用户发出比第二预警更加紧迫的第二告警信息。
S203、获取该预设周期内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直流侧功率和充电交流侧功率、储能变流器的放电直流侧功率和放电交流侧功率,并根据该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直流侧功率和充电交流侧功率,获取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根据该储能变流器的放电直流侧功率和放电交流侧功率,获取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以根据该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或该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三预警或者第三告警,其中,该第三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三预警。
具体来说,储能变流器是一种可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的设备。在充电过程中,储能变流器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因此直流侧功率越大,表明储能电站的充电性能越好,由于充电过程是基于交流侧电量进行转换的,因此评价过程还需要引入交流侧功率,即将直流侧功率与交流侧功率的比值,作为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反之,在放电过程中,储能变流器是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使用,因此,交流电功率越大,表明其放电性能越好,即将交流侧功率与直流侧功率的比值,作为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
由于无论是充电过程还是放电过程,对应的都是比值中的分子越大越好,且二者为同一线路和同一设备侧的相对过程,因此两种过程仅需设置同一下限即可,即第三预警范围,当储能变流器的充放电效率落入第三预警范围时,表明储能电站的性能正在下降,需要给用户发出第三预警信息,提醒用户关注储能变流器是否有异常组件,当储能变流器的充放电效率低于第三预警范围时,表明储能电站此时出现异常,需要及时检修储能变流器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给用户发出比第三预警更加紧迫的第三告警信息。
S204、获取该预设周期内电池分系统的放电量和充电量,并根据该电池分系统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获取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该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和第四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四预警或者第四告警,其中,该第四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四预警。
具体来说,为了方便管理和交叉运行,储能电站包含多个电池分系统,使得在某个电池分系统出现问题时,其他电池分系统仍能提供正常的运行需求,避免储能电站停机导致电能供应系统瘫痪,因此,在评估整个储能电站综合效率的同时,还需要评估每一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由于电池的主要功能是放电,因此计算电池分系统在预设周期内放电量与充电量的比值,即为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
由于在充电量一定的前提下,放电量越大,表明该电池分系统运行状况越好,因此对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设置下限,即第四预警范围,当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落入第四预警范围时,表明储能电站的性能正在下降,需要给用户发出第四预警信息,提醒用户关注电池分系统是否有异常组件,当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低于第四预警范围时,表明储能电站此时出现异常,需要及时检修电池分系统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给用户发出比第四预警更加紧迫的第四告警信息。
S205、获取该预设周期内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并根据该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获取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该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五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五预警或者第五告警,其中,该第五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五预警。
具体来说,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的比值越大,表明组成该电池簇的电池单体整体情况越好,而电池单体是具体的储能部件,由于数量众多,通过电池簇来进行整体判断有助于快速监测到异常情况,并且相对于监测电池单体来说还可以同时监测电池单体之间的连接情况有无异常。
将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的比值作为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并对其设置第五预警范围的下限,当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落入第五预警范围时,表明储能电站的性能正在下降,需要给用户发出第五预警信息,提醒用户关注电池簇是否有异常组件,当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低于第五预警范围时,表明储能电站此时出现异常,需要及时检修电池簇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给用户发出比第五预警更加紧迫的第五告警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储能电站及其集电线路、储能变流器、电池分系统和电池簇组件的运行参数,对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储能变流器的充放电效率、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以及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这五个维度进行计算,得到储能电站的能效指标,并基于该能效指标判断当前是否满足正常运行条件,在不满足正常运行条件时,及时生成并播放预警或告警信息,使用户提早发现储能电站的健康隐患,并基于预警或告警信息对储能电站对应组件进行及时排查和检修,提高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益和运维安全,增加供电可靠性。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和输出总电量,并根据该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和输出总电量,获取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若该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在第一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一预警信息;若该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小于第一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一告警信息,其中,该第一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一预警。
具体来说,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即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上网电量与下网电量的比值,其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11
式中,KEη为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Eon为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向电网输送的电量总和,单位千瓦时(kWh);Eoff为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从电网接受的电量总和,单位千瓦时(kWh)。
若第一预警范围为80-85%,则当80%≤KEη≤85%时生成并播放第一预警信息,低于80%时生成并播放第一告警信息,高于85%为正常工作状态。
S302、获取该预设周期内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和正向有功功率,并根据该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和正向有功功率,获取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若该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在第二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二预警信息,若该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小于第二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二告警信息,其中,该第二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二预警。
具体来说,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是指在预设周期内集电线路节点反向有功功率与正向有功功率的比值,其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21
式中,Keline为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PB为反向有功功率,单位千瓦(kW);PA为正向有功功率,单位千瓦(kW)。
若第二预警范围为82-87%,则当82%≤Keline≤87%时生成并播放第二预警信息,低于82%时生成并播放第二告警信息,高于87%为正常工作状态。
S303、获取该预设周期内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直流侧功率和充电交流侧功率、储能变流器的放电直流侧功率和放电交流侧功率,并根据该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直流侧功率和充电交流侧功率,获取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根据该储能变流器的放电直流侧功率和放电交流侧功率,获取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若该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或放电效率在第三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三预警信息,若该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或放电效率小于第三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三告警信息,其中,该第三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三预警。
具体来说,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是指预设周期内储能系统充电状态下,直流侧功率与交流侧功率的比值,其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22
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是指预设周期内储能系统放电状态下,交流侧功率与直流侧功率的比值,其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23
式中,Kpcs-charge为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Kpcs-discharge为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t是预设周期内各时刻点,无量纲;PDC是直流侧功率,单位千瓦(kW);PAC是交流侧功率,单位千瓦(kW)。
若第三预警范围为95-99%,则当95%≤Kpcs-charge≤99%或95%≤Kpcs-discharge≤99%时生成并播放第三预警信息,低于95%时生成并播放第三告警信息,大于99%为正常工作状态。
S304、获取该预设周期内电池分系统的放电量和充电量,并根据该电池分系统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获取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若该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在第四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四预预警信息,若该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小于第四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四预告警信息,其中,该第四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四预警。
具体来说,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是指在预设周期内电池分系统放电量与充电量的比值,其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31
式中,Ksubsys为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ED-subsys为预设周期内储能分系统输出的电量总和,单位千瓦时(kWh);EC-subsys为预设周期内储能分系统接受的电量总和,单位千瓦时(kWh)。
若第四预警范围为92-95%,则当92%≤Ksubsys≤95%时生成并播放第四预警信息,低于92%时生成并播放第四告警信息,高于95%为正常工作状态。
S305、获取该预设周期内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并根据该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获取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若该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在该第五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五预警信息,若该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小于该第五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五告警信息,其中,该第五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五预警。
具体来说,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是指在预设周期内电池簇放电量与充电量的比值,其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32
式中,KBC为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ED-BC为预设周期内储能电池簇输出的电量总和,单位千瓦时(kWh);EC-BC为预设周期内储能电池簇接受的电量总和,单位千瓦时(kWh)。
若第五预警范围为92-95%,则当92%≤KBC≤95%时生成并播放第五预警信息,低于92%时生成并播放第五告警信息,高于95%为正常工作状态。
S306、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单元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储能辅助单元的耗电量,并根据该储能单元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储能辅助单元的耗电量,获取储能单元的交流综合效率,若该储能单元的交流综合效率在该第六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六预警信息,若该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或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小于该第六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六告警信息,其中,该第六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六预警。
具体来说,储能单元的交流综合效率,其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41
/>
式中,KESU为储能单元的交流综合效率;ED为预设周期内储能单元向电网输出的电量总和,单位千瓦时(kWh);EC为预设周期内储能单元电网接受的电量总和,单位千瓦时(kWh);Esup为预设周期内储能单元辅助系统(如空调等)的用电量,单位千瓦时(kWh)。
若第六预警范围为83-90%,则当83%≤KESU≤90%时生成并播放第六预警信息,低于83%时生成并播放第六告警信息,高于90%为正常工作状态。
S307、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时长,并根据该预设评价周期和非计划停运时长,获取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系数,若该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系数在第七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七预警信息,若该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系数大于该第七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七告警信息,其中,该第七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七预警。
具体来说,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系数是指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非计划停运时间与统计时间的比值,其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42
式中,UOF为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系数;UOH为预设周期内非计划停运小时数,单位小时(h);PH为预设周期内统计时间小时数,单位小时(h)。
若第七预警范围为3-5%,则当3%≤UOF≤5%时生成并播放第七预警信息,高于5%时生成并播放第七告警信息,低于3%为正常工作状态。
S308、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每次在执行预设调度指令功率时的实际输出功率以及响应次数,并根据该实际输出功率、预设调度指令功率以及响应次数,获取储能电站的平均响应精度,若该储能电站的平均响应精度在第八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八预警信息,若该储能电站的平均响应精度大于该第八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八告警信息,其中,该第八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八预警。
具体来说,储能电站的平均响应精度是指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执行电网调度指令时实际输出功率值与指令功率值的比值的平均数,其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51
式中,KP为储能电站的平均响应精度;Pi为储能电站执行电网调度指令时实际输出功率值,单位千瓦(kW);Pr,i为电网调度指令功率值,单位千瓦(kW);Nr为响应次数。
若第八预警范围为1-2%,则当1%≤|KP|≤2%时生成并播放第八预警信息,高于2%时生成并播放第八告警信息,低于1%为正常工作状态。
S309、获取预设周期内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并根据该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分别获取不同电池簇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若该不同电池簇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在第九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九预警信息,若该不同电池簇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大于该第九预警范围,或该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预警值,则生成并播放第九告警信息,其中,该第一预警值为该第九预警范围的最低值,该第九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九预警。
具体来说,不同电池簇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是指预设周期内电池系统不同电池簇的电池剩余电量SOC(State Of Charge,SOC)差值的最大值,其公式为:
Kc=max[ΔSOCmax,1,…,ΔSOCmax,PH]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52
式中,Kc为不同电池簇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ΔSOCmax,t为电池簇在时刻t的SOC差异的最大值;SOC1,t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53
分别为1#电池簇、NBC#电池簇在时刻t的SOC;为预设周期内统计时间小时数,单位小时(h),当预设周期为1个月时,PH取为720h。
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是指预设周期内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SOC差值的最大值,其公式为:
KSOC=max[ΔSOC′max,1,…,ΔSOC′max,PH]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61
式中,KSOC为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ΔSOC′max,t为时刻t电池单体SOC差异的最大值;SOC′1,t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62
分别为1#电池单体、NC#电池单体在时刻t的SOC。
若第九预警范围为3-5%,则第一预警值为3%,当3%<Kc<5%时生成并播放第九预警信息,Kc高于5%或KSOC高于3%时生成并播放第九告警信息,Kc低于3%且KSOC低于3%为正常工作状态。
S310、获取预设周期内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度差值,并根据该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度差值,分别获取不同电池簇的温差最大值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差最大值,若该不同电池簇的温差最大值大于第二预警值,或该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差最大值大于第三预警值,则生成并播放第十告警信息,其中,该第二预警值大于该第三预警值。
具体来说,不同电池簇的温差最大值,其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63
式中,KT为不同电池簇的温差最大值,单位摄氏度(℃);ΔTemp1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64
分别为1#电池簇温差、NBC#电池簇温差,单位摄氏度(℃)。
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差最大值,其公式为: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65
式中,K′T为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差最大值,单位摄氏度(℃);ΔTemp′1
Figure BDA0004073722240000166
分别为1#电池单体温差、NBC#电池单体温差,单位摄氏度(℃)。
若第二预警值为7℃,第三预警值为5℃,则当KT高于7℃或K′T高于5℃时生成并播放第十告警信息,反之为正常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储能单元的交流综合效率、储能变流器的充放电效率、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以及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进行计算,得到储能电站的能效指标是否满足正常运行需求,在不满足正常运行需求时,及时生成并播放预警或告警信息,使用户提早发现储能电站的健康隐患,并基于预警或告警信息对储能电站对应组件进行及时排查和检修,提高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益和运维安全,增加供电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或主控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设备40包括:储能电站综合效率模块401、集电线路充放电效率模块402、储能变流器充放电效率模块403、电池分系统充放电效率模块404和电池簇充放电效率模块405。
具体的,储能电站综合效率模块401,用于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和输出总电量,并根据该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和输出总电量,获取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以根据该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和第一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并播放对应的第一预警或者第一告警,其中,该第一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一预警。
集电线路充放电效率模块402,用于获取该预设周期内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和正向有功功率,并根据该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和正向有功功率,获取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该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二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二预警或者第二告警,其中,该第二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二预警。
储能变流器充放电效率模块403,用于获取该预设周期内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直流侧功率和充电交流侧功率、储能变流器的放电直流侧功率和放电交流侧功率,并根据该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直流侧功率和充电交流侧功率,获取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根据该储能变流器的放电直流侧功率和放电交流侧功率,获取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以根据该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或该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三预警或者第三告警,其中,该第三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三预警。
电池分系统充放电效率模块404,用于获取该预设周期内电池分系统的放电量和充电量,并根据该电池分系统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获取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该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和第四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四预警或者第四告警,其中,该第四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四预警。
电池簇充放电效率模块405,用于获取该预设周期内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并根据该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获取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该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五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五预警或者第五告警,其中,该第五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五预警。
可选的,该储能电站综合效率模块401具体用于:
该根据该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和第一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并播放对应的第一预警或者第一告警,包括若该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在该第一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一预警信息;若该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小于该第一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一告警信息。
集电线路充放电效率模块402具体用于:
该根据该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二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二预警或者第二告警,包括若该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在该第二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二预警信息,若该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小于该第二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二告警信息。
储能变流器充放电效率模块403具体用于:
该根据该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或该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三预警或者第三告警,包括若该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或放电效率在该第三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三预警信息,若该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或放电效率小于该第三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三告警信息。
电池分系统充放电效率模块404具体用于:
该根据该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和第四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四预警或者第四告警,包括若该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在该第四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四预预警信息,若该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小于该第四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四预告警信息。
电池簇充放电效率模块405具体用于:
该根据该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五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五预警或者第五告警,包括若该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在该第五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五预警信息,若该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小于该第五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五告警信息。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储能电站还可以包括储能单元,该设备还包括储能单元交流综合效率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单元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储能辅助单元的耗电量;根据该储能单元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储能辅助单元的耗电量,得到储能单元的交流综合效率;若该储能单元的交流综合效率在该第六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六预警信息,若该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或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小于该第六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六告警信息。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设备还包括储能电站非计划停运系数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时长;根据该预设评价周期和非计划停运时长,得到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系数;若该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系数在第七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七预警信息,若该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系数大于该第七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七告警信息。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设备还包括储能电站平均响应精度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每次在执行预设调度指令功率时的实际输出功率以及响应次数;根据该实际输出功率、预设调度指令功率以及响应次数,得到储能电站的平均响应精度;若该储能电站的平均响应精度在第八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八预警信息,若该储能电站的平均响应精度大于该第八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八告警信息。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设备还包括剩余电量监测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周期内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根据该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分别得到不同电池簇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若该不同电池簇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在第九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九预警信息,若该不同电池簇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大于该第九预警范围,或该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预警值,则生成并播放第九告警信息,其中,该第一预警值为该第九预警范围的最低值。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设备还包括温差监测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周期内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度差值;根据该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度差值,分别得到不同电池簇的温差最大值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差最大值;若该不同电池簇的温差最大值大于第二预警值,或该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差最大值大于第三预警值,则生成并播放第十告警信息,其中,该第二预警值大于该第三预警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设备,可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前述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设备的具体实现中,各模块可以被实现为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5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该电子设备50还包括通信部件503。其中,处理器501、存储器502以及通信部件503通过总线504连接。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501执行该存储器5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501执行如上电子设备侧所执行的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
处理器5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针对电子设备以及主控设备所实现的功能,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或主控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电子设备或主控设备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站包括:集电线路节点、储能变流器、电池分系统、电池簇,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和输出总电量,并根据所述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和输出总电量,获取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以根据所述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和第一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并播放对应的第一预警或者第一告警,其中,所述第一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一预警;
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和正向有功功率,并根据所述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和正向有功功率,获取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二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二预警或者第二告警,其中,所述第二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二预警;
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直流侧功率和充电交流侧功率、储能变流器的放电直流侧功率和放电交流侧功率,并根据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直流侧功率和充电交流侧功率,获取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根据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放电直流侧功率和放电交流侧功率,获取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或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三预警或者第三告警,其中,所述第三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三预警;
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电池分系统的放电量和充电量,并根据所述电池分系统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获取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和第四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四预警或者第四告警,其中,所述第四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四预警;
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并根据所述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获取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五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五预警或者第五告警,其中,所述第五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五预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和第一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并播放对应的第一预警或者第一告警,包括:若所述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在所述第一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一预警信息;若所述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一告警信息;
和/或,
所述根据所述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二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二预警或者第二告警,包括:若所述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在所述第二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二预警信息,若所述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二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二告警信息;
和/或,
所述根据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或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三预警或者第三告警,包括:若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或放电效率在所述第三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三预警信息,若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或放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三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三告警信息;
和/或,
所述根据所述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和第四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四预警或者第四告警,包括:若所述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在所述第四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四预预警信息,若所述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小于所述第四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四预告警信息;
和/或,
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五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五预警或者第五告警,包括:若所述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在所述第五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五预警信息,若所述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五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五告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站还包括储能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单元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储能辅助单元的耗电量;
根据所述储能单元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储能辅助单元的耗电量,得到储能单元的交流综合效率;
若所述储能单元的交流综合效率在第六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六预警信息,若所述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或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小于所述第六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六告警信息,其中,所述第六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六预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时长;
根据所述预设评价周期和非计划停运时长,得到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系数;
若所述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系数在第七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七预警信息,若所述储能电站的非计划停运系数大于所述第七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七告警信息,其中,所述第七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七预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每次在执行预设调度指令功率时的实际输出功率以及响应次数;
根据所述实际输出功率、预设调度指令功率以及响应次数,得到储能电站的平均响应精度;
若所述储能电站的平均响应精度在第八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八预警信息,若所述储能电站的平均响应精度大于所述第八预警范围,则生成并播放第八告警信息,其中,所述第八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八预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预设周期内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
根据所述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分别得到不同电池簇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
若所述不同电池簇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在第九预警范围内,则生成并播放第九预警信息,若所述不同电池簇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大于所述第九预警范围,或所述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差异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预警值,则生成并播放第九告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预警值为所述第九预警范围的最低值,所述第九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九预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预设周期内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不同电池簇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度差值,分别得到不同电池簇的温差最大值以及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差最大值;
若所述不同电池簇的温差最大值大于第二预警值,或所述电池簇内不同电池单体的温差最大值大于第三预警值,则生成并播放第十告警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预警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警值。
8.一种储能电站安全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能电站综合效率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周期内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和输出总电量,并根据所述储能电站的输入总电量和输出总电量,获取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以根据所述储能电站的综合效率和第一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并播放对应的第一预警或者第一告警,其中,所述第一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一预警;
集电线路充放电效率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和正向有功功率,并根据所述集电线路节点的反向有功功率和正向有功功率,获取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集电线路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二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二预警或者第二告警,其中,所述第二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二预警;
储能变流器充放电效率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直流侧功率和充电交流侧功率、储能变流器的放电直流侧功率和放电交流侧功率,并根据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电直流侧功率和充电交流侧功率,获取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根据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放电直流侧功率和放电交流侧功率,获取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充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或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放电效率和第三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三预警或者第三告警,其中,所述第三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三预警;
电池分系统充放电效率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电池分系统的放电量和充电量,并根据所述电池分系统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获取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电池分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和第四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四预警或者第四告警,其中,所述第四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四预警;
电池簇充放电效率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周期内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并根据所述电池簇的放电量和充电量,获取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以根据所述电池簇的充放电效率和第五预警范围,确定是否生成播放对应的第五预警或者第五告警,其中,所述第五告警的危害优先级大于第五预警。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067900.7A 2023-01-12 2023-01-12 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1548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7900.7A CN116154817A (zh) 2023-01-12 2023-01-12 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7900.7A CN116154817A (zh) 2023-01-12 2023-01-12 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4817A true CN116154817A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0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67900.7A Pending CN116154817A (zh) 2023-01-12 2023-01-12 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548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2762A (zh) * 2023-11-27 2023-12-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的管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2762A (zh) * 2023-11-27 2023-12-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的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6031B (zh) 储能并网充放电量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WO2012060190A1 (ja) 電池異常予見システム
CN103267950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soh值评估方法
CN116154817A (zh) 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447275A (zh) 蓄电池控制系统
JP2017163780A (ja) 自己託送支援装置及び自己託送システム
CN106505267A (zh) 一种大型汽车燃料电池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8171407B (zh) 一种储能需求评估方法、系统、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6063351A1 (ja) 充放電管理装置
CN113608130B (zh) 电池簇荷电状态在线估算方法
Yang et al. Research on solving method of security constrained unit commitment based on improved stochastic constrained ordinal optimization
JP2020150759A (ja) 電力制御装置
CN109980697A (zh) 考虑配额制的可再生能源分配消纳方法
Ma et al. A fuzzy random scheduling model of islanded microgrid considering dual uncertainty of EV
CN203688779U (zh) 一种电池交通工具的显示仪表
WO2023223856A1 (ja) 情報出力装置、情報出力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6754980B (zh) 确定电池soh值的方法、装置、用电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613893B (zh) 发电企业的区域电能智慧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6207844B (zh) 基于电力通信设备的故障预防方法及装置
JP7382007B2 (ja) 蓄電システム
Shen et al. Dynamic Programming for Optimal Battery Energy Control in e-CNY Vehicle-to-Grid Implementation
CN116014851A (zh) 储能系统的功率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9728142U (zh) 一种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
Chen et al. The Influence of FDIAs on Integrated Power Flow of the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KR20160131408A (ko) Ups 계통연계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