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1968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51968A
CN116151968A CN202111386069.9A CN202111386069A CN116151968A CN 116151968 A CN116151968 A CN 116151968A CN 202111386069 A CN202111386069 A CN 202111386069A CN 116151968 A CN116151968 A CN 116151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transaction data
resource transaction
link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60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肖
李高
李志颖
吴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60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5196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1943 priority patent/WO202308793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151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19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9024Graphs; Linked lis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9Keeping log of transactions for guaranteeing non-repudiation of a trans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Market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检测对象在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中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数据;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属于应用平台中的资源交易业务;获取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根据资源交易时间与资源交易数据,构建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基于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和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资源转移单向链路是指将与检测对象相关联的虚拟资源输入至应用平台,并将虚拟资源输出至应用平台以外的资源转移链路。采用本申请,可以在资源转移业务中,提高资源转移链路生成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资源转移业务中,在发现某个对象存在资源转移异常行为时,需要对其在资源转移平台中相关的所有资源交易记录进行排查清洗,分析其资源转移链路,以分析总结该对象具体是通过何种资源转移方式来进行异常的资源转移行为的,也就是说,需要对该对象的所有资源交易流水进行全量清洗排查,分析资源转移链路,总结资源转移方式。
目前,在对某个对象的所有资源交易记录进行排查以及进行资源转移链路分析时,主要采用人工逐个对资源交易记录进行排查的方式,这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较高的排查成本;同时,通常情况下,对象在资源转移平台中的资源交易流水是海量的,采用人工的方式十分影响链路分析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在资源转移业务中,提高资源转移链路生成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检测对象在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中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数据;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属于应用平台中的资源交易业务;
获取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根据资源交易时间与资源交易数据,构建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基于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和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资源转移单向链路是指将与检测对象相关联的虚拟资源输入至应用平台,并将虚拟资源输出至应用平台以外的资源转移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交易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检测对象在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中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数据;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属于应用平台中的资源交易业务;
交易时间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
图构建模块,用于根据资源交易时间与资源交易数据,构建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转移链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和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资源转移单向链路是指将与检测对象相关联的虚拟资源输入至应用平台,并将虚拟资源输出至应用平台以外的资源转移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资源交易数据的数量为N个;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由N个资源交易数据分别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组成,N为正整数;
转移链路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链路确定单元,用于当检测到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存在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出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时,将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出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为输出资源交易数据;
第一链路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以及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时间早于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且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入交易类型或资源内部转移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第二链路确定单元,用于当检测到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存在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完整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时,将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完整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为完整资源交易数据,将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的完整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链路确定单元,包括:
子链路获取子单元,用于将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时间早于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且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入交易类型或资源内部转移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为待核销资源交易数据;
子链路获取子单元,还用于在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获取输出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作为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获取待核销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作为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
单向链路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待核销转移有向子链路以及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的数量为一条或多条;
单向链路确定子单元,还具体用于将一条或多条待核销资源交易数据中,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具有轨迹溯源关系,且具有单向链路结构的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为待溯源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
单向链路确定子单元,还具体用于将待溯源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组成的链路,确定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
地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
身份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资源来源地址信息所属的第一身份信息,以及资源流向地址信息所属的第二身份信息;
交易类型确定单元,用于获取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针对应用平台的平台地址属性,根据第一身份信息、第二身份信息、以及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交易类型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类型确定子单元,用于若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均为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则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以及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
第二类型确定子单元,用于若第一身份信息为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且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不同,则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以及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
第三类型确定子单元,用于若第二身份信息为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且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不同,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入交易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确定子单元,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入交易类型;内部地址属性是指属于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之内的地址;外部地址属性是指属于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以外的地址;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中的每个平台覆盖地址基于应用平台所注册;
第一类型确定子单元,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内部流转交易类型;
第一类型确定子单元,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出交易类型;
第一类型确定子单元,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类型确定子单元,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内部地址属性是指属于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之内的地址;外部地址属性是指属于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以外的地址;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中的每个平台覆盖地址基于应用平台所注册;
第二类型确定子单元,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出交易类型;
第二类型确定子单元,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出交易类型;
第二类型确定子单元,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资源交易数据的数量为N个;N为正整数;
图构建模块,包括:
数据排序单元,用于按照N个资源交易时间的时间顺序,对N个资源交易数据进行排序,得到资源交易数据序列;
子链路生成单元,用于获取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的首个资源交易数据,获取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
子链路生成单元,还用于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作为资源来源节点,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流向地址信息作为资源流向节点,在资源来源节点与资源流向节点之间创建第一有向边,得到针对首个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
有向图生成单元,用于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组成的资源转移有向图,作为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有向图生成单元,还用于获取剩余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根据剩余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以及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生成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剩余资源交易数据是指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除首个资源交易数据以外的资源交易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子链路生成单元,包括:
边创建子单元,用于在资源来源节点与资源流向节点之间,创建从资源来源节点指向资源流向节点的第一有向边;
子链路确定子单元,用于获取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编号以及资源交易量,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编号以及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量,作为第一有向边的边属性;
子链路确定子单元,还用于将由资源来源节点、资源流向节点、第一有向边以及第一有向边的边属性所组成的链路,确定为针对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资源交易数据的数量为N个;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由N个资源交易数据分别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构成,N为正整数;一条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由一个资源来源节点、一个资源流向节点、一条从资源来源节点指向资源流向节点的有向边以及有向边的边属性所组成,一条有向边的边属性包括一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资源交易编号以及资源交易量。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到检测对象在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属于应用平台的资源交易业务)中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数据后,可以获取到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根据资源交易时间与资源交易数据,可以构建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而基于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和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即可确定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也就是说,本申请可以通过构建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的方式,高效快速地对资源交易数据进行全量的清晰分析,快速地确定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即,将与检测对象相关联的虚拟资源输入至所述应用平台,并将虚拟资源输出至应用平台以外的资源转移链路),无需人工参与,即可自动生成资源转移链路,可以很好地提高资源转移链路的生成效率。综上,本申请可以在资源转移业务中,提高资源转移链路生成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建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业务服务器1000和终端设备集群,终端设备集群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终端设备,这里将不对终端设备的数量进行限制。如图1所示,多个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0a、终端设备100b、终端设备100c、…、终端设备100n;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00a、终端设备100b、终端设备100c、…、终端设备100n可以分别与业务服务器1000进行网络连接,以便于每个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网络连接与业务服务器1000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每个终端设备可以安装有目标应用,当该目标应用运行于各终端设备中时,可与上述图1所示的业务服务器1000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其中,该目标应用可以包括具有显示文字、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等数据信息功能的应用。如,应用可以为社交类应用,可以用于用户进行即时通信、转账、看视频等等;应用也可以为资源服务应用,可以支持用户进行资源转移、资源充值、资源提现等等。当然,应用还可以为其他具有显示数据信息功能的应用,在此不再一一进行举例。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设备运行某个应用时,业务服务器1000可以为其提供服务,当终端设备处的应用被启动运行时,业务服务器可以通过这些应用获取到业务数据,其中,该业务数据可以是指与业务对象(这里的业务对象可以理解为用户在应用中的绑定账号)相关联的资源交易数据。例如,终端设备100a为用户a所对应的终端设备,当用户a通过在应用中的绑定账号,将虚拟资源(例如,50元)转移至了用户b,那么业务服务器1000可以通过应用,从终端设备100a获取到与用户a的绑定账号相关联的这一个虚拟资源转移记录(即用户a将50元转移至用户b),这一个虚拟资源转移记录即可称之为与用户a的绑定账号相关联的一个资源交易数据(实际上即与用户a相关联的一个资源交易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应用可称之为应用平台,本申请可以通过某个业务对象(可以理解为:某个用户在应用中的绑定账号)在应用平台中的资源交易数据,来检测其是否存在资源交易转移异常行为(可以理解为非法的资源转移行为),以下把被检测的业务对象称之为检测对象,其具体过程可为:业务服务器1000可以获取检测对象在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中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数据;其中,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可以为应用平台所提供的业务功能,用户可基于相应的业务功能完成相应的资源交易,例如,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可以包括资源转移业务(也可称之为转账业务,例如,用户将自身在应用平台的账户中的部分虚拟资源,转移至其他用户在该应用平台内的账户中)、资源充值业务(例如,用户将部分虚拟资源充值至该用户在该应用平台内的账户中)、资源提现业务(例如,用户将自身在应用平台的账户内的部分虚拟资源,提现至用户在该应用平台之外的平台的账户中),而用户可以基于资源充值业务进行虚拟资源的充值,可以基于资源转移业务进行虚拟资源的转移,可以基于资源提现业务进行虚拟资源的提现。
进一步地,业务服务器1000可以获取每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而根据这些资源交易时间以及这些资源交易数据,业务服务器1000可以构建针对该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随后,业务服务器1000可以基于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和这些资源交易数据分别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出针对该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资源转移单向链路可以是指将与检测对象相关联的虚拟资源输入至该应用平台,并将虚拟资源输出至该应用平台以外的资源转移链路)。其中,对于业务服务器1000根据资源交易时间与资源交易数据,构建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以及基于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和这些资源交易数据分别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出针对该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后续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描述。
进一步地,业务服务器1000可以将该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发送至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异常行为审查用户所对应的终端),应当理解的是,异常行为审查用户可以在终端设备处查看到该资源转移单向链路,那么异常行为审查用户可以基于异常行为审查规则,确定该资源转移单向链路是否为异常链路(若链路为异常链路,则针对该链路,该检测对象是存在资源转移异常行为的),并在确定该资源转移单向链路为异常链路时,可以进一步分析总结检测对象具体是通过何种资源转移方式来产生异常的资源转移行为的。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多个终端设备中选择一个终端设备作为目标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桌上型电脑、智能电视、智能音箱、台式计算机、智能手表、车载设备、智能语音交互设备、智能家电等等携带多媒体数据处理功能(例如,视频数据播放功能、音乐数据播放功能)的智能终端,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0a作为该目标终端设备,该目标终端设备中可以集成有上述目标应用,此时,该目标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目标应用与业务服务器1000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由计算机设备执行,计算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终端设备或业务服务器。其中,业务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其中,终端设备以及业务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计算机设备(如上述业务服务器1000、终端设备100a、终端设备100b等等)可以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中的一个节点,其中,该分布式系统可以为区块链系统,该区块链系统可以是由该多个节点通过网络通信的形式连接形成的分布式系统。其中,节点之间可以组成的点对点(P2P,Peer To Peer)网络,P2P协议是一个运行在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在分布式系统中,任意形式的计算机设备,比如业务服务器、终端设备等电子设备都可以通过加入该点对点网络而成为该区块链系统中的一个节点。为便于理解,以下将对区块链的概念进行说明: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以及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主要用于对数据按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并加密成账本,使其不可被篡改和伪造,同时可进行数据的验证、存储和更新。当计算机设备为区块链节点时,由于区块链的不可被篡改特性与防伪造特性,可以使得本申请中的数据(如资源交易数据、资源转移单向链路等等)具备真实性与安全性,从而可以使得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后,得到的结果更为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用户信息(例如,资源交易数据等)或用户数据等相关的数据,需要经过用户授权同意后再进行获取并处理,当本申请实施例运用到具体产品或技术中时,需要获得用户许可或者同意,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进一步地,为便于理解,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例如,上述图1所对应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集群中的任一终端设备,如终端设备100a)执行,也可以由业务服务器(例如,上述图1所对应实施例中的业务服务器)执行,也可以由业务服务器与终端设备共同执行。以下将以本方法由业务服务器执行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该数据处理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步骤S103:
步骤S101,获取检测对象在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中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数据;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属于应用平台中的资源交易业务。
本申请中,应用平台可以是指运行于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应用(可以是指具有资源服务功能的应用,例如,社交类应用、资源服务应用等),当终端设备运行目标应用时,业务服务器可以为其提供服务(如计算服务),而业务服务器可以通过用户在目标应用中的绑定账号,来获取到用户在目标应用中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数据。其中,这里可以将用户在目标应用中的绑定账号称之为业务对象。可以理解的是,某个用户可通过其绑定账号在应用平台所提供的功能服务中进行虚拟资源的交易,其中,应用平台所提供的功能服务即可称之为资源交易业务,而应用平台所提供的功能服务可以包括资源支付功能服务、资源充值功能服务、资源提现功能服务、资源转账功能服务等等。例如,以应用平台提供资源充值功能服务为例,用户可通过该资源充值功能服务进行虚拟资源的充值(例如,将某些虚拟资源充值至用户在应用平台的账户中),那么该资源充值功能服务即可作为一个资源交易业务。可以理解的是,在应用平台中可以对用户所进行的任一针对虚拟资源的交易行为进行记录,那么一个资源交易数据可以理解为一个针对虚拟资源的交易行为的记录,其具体可以包括交易对象的基本信息(例如,交易来源对象的基本信息、交易流向对象的基本信息)、资源交易量(例如,当虚拟资源为资产,那么该资源交易量可以是指资产交易金额)、资源交易时间,等等。
应当理解,本申请可以通过某个业务对象(可以理解为:某个用户在应用中的绑定账号)在应用平台中的资源交易数据,来检测其是否存在资源交易异常行为(可以理解为资源非法交易行为,例如,当虚拟资源为资产时,该资源交易异常行为可以包括资产来源不明行为、破坏资产管理秩序行为等等,在此不在一一进行举例)。而被检测的业务对象可称之为检测对象,本申请可以获取到检测对象在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中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数据,也就是说,可以获取到检测对象在应用平台中的资源交易流水(即资源交易记录,或称之为资源交易明细)。
为便于理解,请一并参见表1,对于某个用户(或业务对象)的资源交易流水的具体表现形式可如表1所示:
表1
用户 交易时间 交易订单号 交易行为 交易金额
用户a 2021-11-18 14:00 10000001 商品支付 1000元
用户a 2021-11-18 15:00 10000002 余额充值 500元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应用平台的资源管理体系下,会存在一个或多个资源存储袋(可理解为将虚拟资源转入应用平台的资源管理体系中时,虚拟资源暂存的地方,以虚拟资源为虚拟资产为例,资源管理体系可以理解为资产管理体系,该资源存储袋可以理解为钱袋子,那么暂存虚拟资产的地方即可称之为钱袋子,比如余额即可称之为一个钱袋子)。而一个用户在应用平台的资源管理体系下,可以具备多个资源存储袋,这些资源存储袋可以用于用户进行资源支付、资源提现、资源转账等等。
以虚拟资源为虚拟资产为例,如表1所示的资源交易流水可以为针对用户a在应用平台中的资产管理体系中,利用资源管理袋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流水。例如,用户a在2021年11月18日14:00时,通过应用平台的资产支付功能服务产生了商品支付的交易行为(如,使用应用平台中的余额支付了1000元购买某个商品),那么在应用平台中可以生成针对这个资源交易行为的交易订单号(也可称之为资源交易编号,该交易订单号可用于唯一标识这笔交易,例如,交易订单号为10000001),而在应用平台中,可以生成包括用户信息(如,用户a在应用平台中的绑定账号)、交易时间(2021-11-18 14:00)、交易订单号(10000001)、交易行为(商品支付)、交易金额(1000元)的资源交易记录,这条资源交易记录即可称之为与用户a相关联的资源交易数据(以用户a在应用平台中的绑定账号为业务对象a为例,该资源交易数据也可称之为与业务对象a相关联的资源交易数据)。
同理,用户a在2021年11月18日15:00时,通过应用平台的资产充值功能服务产生了余额充值的交易行为(将500元存储至应用平台的余额中),那么在应用平台中可以生成针对这个资源交易行为的交易订单号(10000002),随后,可以生成包括用户信息、交易时间(2021-11-18 15:00)、交易订单号(10000002)、交易行为(余额充值)、交易金额(500元)的资源交易记录,这条资源交易记录即可称之为与用户a相关联的资源交易数据(以用户a在应用平台中的绑定账号为业务对象a为例,该资源交易数据也可称之为与业务对象a相关联的资源交易数据)。通过上述两个资源交易数据可组成表1所示的针对用户a的资源交易流水。
步骤S102,获取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根据资源交易时间与资源交易数据,构建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本申请中,可以获取到每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可以理解为进行虚拟资源的交易的具体时刻),根据资源交易时间与资源交易数据,可以构建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以资源交易数据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个为例,对于根据资源交易时间与资源交易数据,构建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为:可以按照N个资源交易时间的时间顺序,对N个资源交易数据进行排序,得到资源交易数据序列;随后,可以获取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的首个资源交易数据,并获取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随后,可以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作为资源来源节点,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流向地址信息作为资源流向节点,在资源来源节点与资源流向节点之间创建第一有向边,得到针对首个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可以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组成的资源转移有向图,作为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随后,可以获取剩余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根据剩余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以及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即可生成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剩余资源交易数据是指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除首个资源交易数据以外的资源交易数据。
其中,对于在资源来源节点与资源流向节点之间创建第一有向边,得到针对首个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为:可以获取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编号以及资源交易量,可以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编号以及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量,作为第一有向边的边属性;可以将由资源来源节点、资源流向节点、第一有向边以及第一有向边的边属性所组成的链路,确定为针对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资源交易数据可具备一个资源交易时间,那么当存在N个资源交易数据时,可以存在N个资源交易时间。可以按照N个资源交易时间的时间顺序,对N个资源交易数据进行排序,得到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例如,可以先找N个资源交易时间从早到晚的顺序,对N个资源交易数据进行排序,得到资源交易数据序列。进一步地,可以按序获取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的各个资源交易数据,并根据其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来构建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其中,一个资源交易数据可以是指将某些虚拟资源从账一个账户下转移至另一个账户下(例如,将账户a中的虚拟资源转移至账户b中),那么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即可为资源来源账户的账户地址信息(例如,账户a的账户地址信息),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即可为资源流向账户的账户地址信息(例如,账户b的账户地址信息)。
因为本申请为按序获取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的各个资源交易数据,那么以首个资源交易数据为例,在获取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后,可以获取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随后,可以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作为一个节点(可称之为资源来源节点),同时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流向地址信息作为一个节点(可称之为资源流向节点);随后,可以在这两个节点之间创建一条有向边(可称之为第一有向边,例如,从资源来源节点指向资源流向节点的有向边),并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编号(可以理解为:一条资源交易记录为一个资源交易数据,而每条资源交易记录可以存在一个记录编号用以唯一标识其资源交易)、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量(可以理解为:虚拟资源的总量,例如,以虚拟资源为资产为例,该资源交易量可为资产交易金额)、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来作为这条有向边的边属性。本申请中可以将由该资源来源节点、该资源流向节点、从资源来源节点指向资源流向节点的有向边、以及该有向边的边属性所组成的链路,称之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那么可见,针对首个资源交易数据,采用上述所述方式,可以构建得到包含一个资源来源节点、一个资源流向节点、一条从资源来源节点指向资源流向节点的有向边以及边属性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此时,可以将该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组成的有向图称之为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同理,在确定出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后,紧跟着可以获取到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下一个资源交易数据(可称之为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同样可以获取到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可以将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作为一个节点(可称之为新资源来源节点),同时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流向地址信息作为一个节点(可称之为新资源流向节点)。为便于区别,这里可以将上述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已经存在的资源来源节点称为历史资源来源节点,将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已经存在的资源流向节点称为历史资源流向节点。此时可以遍历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以查询是否存在与新资源来源节点相同的历史资源来源节点(可称之为目标历史资源来源节点)、或是否存在与新资源流向节点相同的历史资源流向节点(可称之为目标历史资源流向节点)。
若存在与新资源来源节点相同的历史资源来源节点,但不存在与新资源流向节点相同的历史资源流向节点,则此时可以将新资源流向节点添加至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并在目标历史资源来源节点与新资源流向节点之间创建一条新的有向边,并将该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编号、资源交易时间、资源交易量作为该有向边的边属性,由此可以得到一条新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即从目标历史资源来源节点指向新资源流向节点,且包括边属性的子链路);可以将包括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的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称之为中间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可以理解的是,若不存在与新资源来源节点相同的历史资源来源节点,但存在与新资源流向节点相同的历史资源流向节点,则此时可以将新资源来源节点添加至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并在新资源来源节点与目标历史资源流向节点之间创建一条新的有向边,并将该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编号、资源交易时间、资源交易量作为该有向边的边属性,由此可以得到一条新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即从新资源来源节点指向目标历史资源流向节点,且包括边属性的子链路);可以将包括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的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称之为中间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可以理解的是,若不存在与新资源来源节点相同的历史资源来源节点,也不存在与新资源流向节点相同的历史资源流向节点,则此时可以将新资源来源节点与新资源流向节点均添加至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并在新资源来源节点与新资源流向节点之间创建一条新的有向边,并将该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编号、资源交易时间、资源交易量作为该有向边的边属性,由此可以得到一条新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即从新资源来源节点指向目标历史资源流向节点,且包括边属性的子链路);可以将包括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的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称之为中间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同理,对于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的剩余资源交易数据,可以采用上述方式,按序生成每个资源交易数据分别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得到其对应的中间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直到生成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最后一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时,可以得到最终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为便于理解,以下将结合表2以及图3,对构建资源转移有向图的方式进行示例说明,其中,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建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的示意图,而针对于检测对象a的资源交易数据可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367152210000161
如表2所示,以虚拟资源为虚拟资产为例,可将应用平台的资源管理体系称之为资产管理体系,该资产管理体系中可以包括钱袋子A、钱袋子B等多个钱袋子(用于暂存用户a的虚拟资产的地方)。其中,检测对象a的资源交易数据可以包括资源交易编号(即交易订单)为“1000001”的资源交易数据1、资源交易编号为“1000002”的资源交易数据2、资源交易编号为“1000003”的资源交易数据3、资源交易编号为“1000004”的资源交易数据4、资源交易编号为“1000005”的资源交易数据5。其中,可以按照各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对表1所示的5个资源交易数据进行排序,得到资源交易数据序列{资源交易数据1,资源交易数据2,资源交易数据3,资源交易数据4,资源交易数据5}。
进一步地,可以获取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即资源交易数据1),可以获取到资源交易数据1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即用户a的银行卡1,这里可以理解为用户a名下的银行卡1的账号)以及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即用户a的钱袋子A),可以将银行卡1作为资源来源节点(如图3所示的节点30a),将钱袋子A作为资源流向节点(如图3所示的节点30b)。随后,可以创建从节点30a指向节点30b的一条有向边,再将资源交易数据1的资源交易时间(2021-09-2114:00)、资源交易编号(1000001)、资源交易量(这里即资产交易金额,5000)作为这条边的边属性,从而可以得到针对于资源交易数据1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如图3所示的节点30a、节点30b、有向边以及边属性构成的链路),可根据该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组成如图3中的标号300所示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可称之为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进一步地,可以按序获取到资源交易数据2,可以获取到资源交易数据2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即用户a的钱袋子A)以及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即用户a的钱袋子B),可以将用户a的钱袋子A作为资源来源节点,将用户a的钱袋子B作为资源流向节点。随后,可以遍历标号300所示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由于有向图中已经存在用户a的钱袋子A所对应的节点(即节点30b),但不存在用户a的钱袋子B所对应的节点,那么可以将用户a的钱袋子B所对应的节点(例如,节点30c)添加至标号300所示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随后,可以创建从节点30b指向节点30c的一条有向边,再将资源交易数据2的资源交易时间(2021-09-21 15:00)、资源交易编号(1000002)、资源交易量(这里即资产交易金额,3000)作为这条边的边属性,从而可以得到针对于资源交易数据2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如图3所示的节点30b、节点30c、有向边以及边属性构成的链路),可根据该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组成如图3中的标号301所示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可称之为资源交易数据2对应的中间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进一步地,同理,可以按序获取到资源交易数据3,并获取到其对应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在标号301所示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已经存在用户a的钱袋子B所对应的节点30c,那么可以在标号301所示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添加节点30d(即用户a的银行卡2所对应的节点),可以创建节点30c指向节点30d的一条有向边,并将资源交易数据3的资源交易时间(2021-09-21 16:00)、资源交易编号(1000003)、资源交易量(这里即资产交易金额,2000)作为这条边的边属性,从而可以得到针对于资源交易数据3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可根据该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组成如图3中的标号302所示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可称之为资源交易数据3对应的中间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进一步地,同理,可以按序获取到资源交易数据4,由于当前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已经存在用户a的钱袋子A对应的节点(即节点30b),也存在用户a的银行卡2对应的节点(即节点30d),那么可以直接创建从节点30b指向节点30d的一条有向边,并将资源交易数据4的资源交易时间(2021-09-21 16:30)、资源交易编号(1000004)、资源交易量(这里即资产交易金额,2000)作为这条边的边属性,从而可以得到针对于资源交易数据4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可根据该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组成如图3中的标号303所示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可称之为资源交易数据4对应的中间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进一步地,同理,可以按序获取到资源交易数据4,由于当前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已经存在用户a的钱袋子B对应的节点(即节点30c),但不存在用户b的钱袋子B所对应的节点,那么可以将用户b的钱袋子B所对应的节点(例如,节点30e)添加至标号303所示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随后,可以创建从节点30c指向节点30e的一条有向边,再将资源交易数据2的资源交易时间(2021-09-21 16:40)、资源交易编号(1000005)、资源交易量(这里即资产交易金额,1000)作为这条边的边属性,从而可以得到针对于资源交易数据2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可根据该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组成如图3中的标号304所示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可作为最终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步骤S103,基于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和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资源转移单向链路是指将与检测对象相关联的虚拟资源输入至应用平台,并将虚拟资源输出至应用平台以外的资源转移链路。
本申请中,可以根据每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资源流向地址信息、资源来源地址信息所属的身份信息(可称之为第一身份信息)、资源流向地址信息所属的身份信息(可称之为第二身份信息),来确定该资源交易数据所属的资源交易类型(也就是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对于确定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类型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后续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可知,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包括有每个资源交易数据分别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组成,那么本申请可以基于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的各个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和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也就是说,可以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进行自动清洗)。以资源交易数据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个、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由N个资源交易数据分别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组成为例,对于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可为:当检测到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存在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出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时,可以将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出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为输出资源交易数据,根据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以及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时间早于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且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入交易类型或资源内部转移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即可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而当检测到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存在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完整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时,可以将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完整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为完整资源交易数据,可以直接将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的完整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其中,对于当检测到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存在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出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时,根据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以及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时间早于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且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入交易类型或资源内部转移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可为:可以将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时间早于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且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入交易类型或资源内部转移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为待核销资源交易数据;随后,可以在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获取输出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作为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可以获取待核销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作为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可以根据待核销转移有向子链路以及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其中,以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的数量为一条或多条为例,对于根据待核销转移有向子链路以及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可为:可以将一条或多条待核销资源交易数据中,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具有轨迹溯源关系,且具有单向链路结构的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为待溯源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随后,可以将待溯源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组成的链路,确定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为便于理解,以下将结合表3与附图4,对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的具体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的示意图,而针对于检测对象a的资源交易数据以及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可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3367152210000201
Figure BDA0003367152210000211
如表3所示,以虚拟资源为虚拟资产为例,可将应用平台的资源管理体系称之为资产管理体系,该资产管理体系中可以包括钱袋子A、钱袋子B等多个钱袋子(用于暂存用户a的虚拟资产的地方)。其中,检测对象a的资源交易数据可以包括资源交易编号(即交易订单)为“1000001”的资源交易数据1、资源交易编号为“1000002”的资源交易数据2、资源交易编号为“1000003”的资源交易数据3、资源交易编号为“1000004”的资源交易数据4、资源交易编号为“1000005”的资源交易数据5。其中,根据每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资源流向地址信息、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所属的身份信息,可以确定资源交易数据1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为资源输入交易类型、资源交易数据2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为资源输入交易类型、资源交易数据3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资源交易数据4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为资源内部转移交易类型、资源交易数据5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为资源输出交易类型。其中,可以按照各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对表3所示的5个资源交易数据进行排序,得到资源交易数据序列{资源交易数据1,资源交易数据2,资源交易数据3,资源交易数据4,资源交易数据5}。根据该资源交易数据序列{资源交易数据1,资源交易数据2,资源交易数据3,资源交易数据4,资源交易数据5}可以构建得到如图4且如标号400所示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进一步地,可以遍历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各个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通过遍历可以确定资源交易数据3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完整交易类型,那么可以从如图4的标号400所示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获取到该资源交易数据3所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即从节点40d指向节点40e的子链路,该子链路中的有向边的边属性为该资源交易数据3的资源交易时间、资源交易量、资源交易编号),而该资源交易数据3所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即可作为一条检测对象a所对应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如图4所示的单向链路4003)。
进一步地,通过按序遍历,可以检测到资源交易数据5的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出交易类型,那么此时,可以在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获取到资源交易时间早于资源交易数据5、且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入交易类型(或资源内部转移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即可以获取到资源交易数据1、资源交易数据2、资源交易数据4,所获取到的资源交易数据1、资源交易数据2、资源交易数据4均可以称之为待核销资源交易数据。随后,可以从如图4的标号400所示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获取到资源交易数据1、资源交易数据2、资源交易数据4、资源交易数据5分别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从节点40a指向节点40b的一条子链路、从节点40c指向节点40b的一条子链路、从节点40b指向节点40f的一条子链路)。其中,资源交易数据5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可称之为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资源交易数据1、资源交易数据2、资源交易数据4分别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称之为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
进一步地,可以从三条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中,获取到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具有轨迹溯源关系的子链路,其中,这里的轨迹溯源关系可以是指某条子链路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具有直接连接关系(或称之为直接索引关系)或具有间接连接关系(或称之为间接索引关系),其中,这里的直接连接关系可以是指某条子链路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具有重复节点,而间接连接关系可以是指某条子链路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之间存在中间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而该条子链路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分别与中间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之间均存在重复节点。例如,如图4所示,在上述三条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中,资源交易数据4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中,存在相同的节点40f,那么资源交易数据4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之间可为直接连接关系,那么资源交易数据4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是具有时间溯源关系的。而在上述三条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中,资源交易数据1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中,虽然不存在相同的重复节点,但是资源交易数据1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与资源交易数据4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中,存在相同的节点40b,它们为直接连接关系,同时资源交易数据4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中存在相同的节点40f,它们为直接连接关系,那么由此可知,资源交易数据4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可作为中间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其可以将两条子链路相连接,可见,资源交易数据1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为间接连接关系,即存在轨迹溯源关系。同理,可以确定资源交易数据2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之间也为间接连接关系,即也存在轨迹溯源关系。
随后,进一步地,可以在具有轨迹溯源关系的三条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中,确定出具有单向链路结构的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其中,单向链路结构即未发生方向变化、处于同一指向方向的链路结构。例如,资源交易数据1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资源交易数据2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之间具有单向链路结构,那么可以根据资源交易数据1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资源交易数据4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以及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连接组成一条针对检测对象a的一条资源转移单向链路(即,如图4所示的单向链路4001)。同理,资源交易数据2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资源交易数据4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之间具有单向链路结构,那么可以根据资源交易数据1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资源交易数据4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以及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连接组成一条针对检测对象a的一条资源转移单向链路(即,如图4所示的单向链路4002)。
综上,可基于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以及各个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出针对检测对象a的三条资源转移单向链路(单向链路4001、单向链路4002以及单向链路4003)。
应当理解,本申请可将虚拟资产(如电子票据)称为虚拟资源;本申请也可将游戏虚拟资产统称为虚拟资源,例如,可将游戏场景中的游戏金币、游戏经验值、游戏积分以及游戏钻石等称为虚拟资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到检测对象在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属于应用平台的资源交易业务)中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数据后,可以获取到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根据资源交易时间与资源交易数据,可以构建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而基于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和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即可自动快速确定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也就是说,本申请可以通过构建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的方式,高效快速地对资源交易数据进行全量的清晰分析,快速地确定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即,将与检测对象相关联的虚拟资源输入至所述应用平台,并将虚拟资源输出至应用平台以外的资源转移链路),无需人工参与,即可自动生成资源转移链路,可以很好地提高资源转移链路的生成效率。综上,本申请可以在资源转移业务中,提高资源转移链路生成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流程可以对应于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对于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的流程,如图5所示,该流程可以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501-步骤S503:
步骤S501,获取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
具体的,对于每个资源交易数据,可以理解为将部分虚拟资源从一个账户地址转移至另一个账户地址,每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转移虚拟资源的账户地址可称之为资源来源地址信息、接收虚拟资源的账户地址可称之为资源流向地址信息。
步骤S502,获取资源来源地址信息所属的第一身份信息,以及资源流向地址信息所属的第二身份信息。
具体的,对于每个账户地址均会对应一个用户的身份信息,例如,对于资源交易数据U(从张三的银行卡“张1”处转移5000元至李四的银行卡“李1”处),那么银行卡“张1”所属的身份信息实际为张三的身份信息,而银行卡“李1”所属的身份信息实际为李四的身份信息。
步骤S503,获取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针对应用平台的平台地址属性,根据第一身份信息、第二身份信息、以及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
具体的,根据平台地址属性可以包括外部地址属性与内部地址属性,内部地址属性可以是指属于平台覆盖地址集合(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中的每个平台覆盖地址基于应用平台所注册)之内的地址;外部地址属性可以是指属于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以外的地址;可以理解的是,应用平台可以存在一个资源管理体系,在该资源管理体系中,可以包括有多个资源存储袋(或称之为资源存储池),假如用户在应用平台中授权并注册使用了某个资源存储袋,该用户在该应用平台中就可拥有一个资源存储袋的账户地址(可称之为平台覆盖地址),而该用户针对一个资源存储袋的账户地址可称之为平台内部地址,其具有内部地址属性;而用户若具备其他账户地址(属于应用平台以外的注册地址),那么该账户地址并不属于应用平台之内,其具有外部地址属性。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第一身份信息、第二身份信息、以及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可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其具体方法可为:
若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均为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则可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以及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而若第一身份信息为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且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不同,则可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以及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而若第二身份信息为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且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不同,则可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入交易类型。
其中,对于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以及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为: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可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入交易类型;其中,内部地址属性是指属于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之内的地址;外部地址属性是指属于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以外的地址;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中的每个平台覆盖地址基于应用平台所注册;而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可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内部流转交易类型;而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可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出交易类型;而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可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
其中,本申请中的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可以是指当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均为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时,所制定的一种类型对应关系(或称之为类型对应规则),在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满足第一类型识别规则中的某个类型对应关系时,即可将其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该类型对应关系中所指示的交易类型。
为便于理解,请参见表4,表4可为第一类型识别规则的一种示例性规则形式:
表4
交易类型 来源的平台地址属性 流向的平台地址属性
输入 外部地址属性 内部地址属性
内部流转 内部地址属性 内部地址属性
输出 内部地址属性 外部地址属性
完整 外部地址属性 外部地址属性
为便于理解,以检测对象为用户1为例,以资源交易数据为从用户1的银行卡1处,转移5000元至用户1在应用平台中的资源存储袋A为例,那么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用户1的银行卡1)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用户1的资源存储袋A)分别所属的身份信息均为用户1,而由于用户1的银行卡1并不属于应用平台的资源管理体系,其平台地址属性属于外部地址属性,而用户1的资源存储袋A属于应用平台的资源管理体系,其平台地址属性属于内部地址属性,其符合表4所示的规则中的输入类型的关系,则可将该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入交易类型。同理,以资源交易数据为从用户1的资源存储袋A处,转移5000元至用户1在应用平台中的资源存储袋B为例,来源地址与流向地址的平台地址属性均属于内部地址属性,符合表4所示的规则中的内部转移类型的关系,则可将该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内部转移交易类型。以资源交易数据为从用户1的资源存储袋A处,转移5000元至用户1的银行卡1为例,来源地址属于内部地址属性、流向地址属于外部地址属性,符合表4所示的规则中的输出类型的关系,则可将该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出交易类型。以资源交易数据为从用户1通过应用平台,从银行卡1转移5000元至银行卡2为例,来源地址与流向地址均属于外部地址属性,符合表4所示的规则中的完整类型的关系,则可将该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身份信息为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且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不同,则可直接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入交易类型。例如,以检测对象为用户1为例,若资源交易数据为从用户2通过应用平台从用户2的银行卡处(或从用户b的任一资源存储袋处),转移了3000元至用户1的资源存储袋中,那么可以直接将该资源交易数据的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入交易类型。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以及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为: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可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可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出交易类型;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可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出交易类型;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可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
其中,本申请中的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可以是指当第一身份信息为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且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不同时,所制定的一种类型对应关系(或称之为类型对应规则),在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满足第二类型识别规则中的某个类型对应关系时,即可将其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该类型对应关系中所指示的交易类型。
为便于理解,请参见表5,表5可为第一类型识别规则的一种示例性规则形式:
表5
交易类型 来源的平台地址属性 流向的平台地址属性
完整 外部地址属性 内部地址属性
输出 内部地址属性 内部地址属性
输出 内部地址属性 外部地址属性
完整 外部地址属性 外部地址属性
例如,为便于理解,以检测对象为用户1为例,以资源交易数据为从用户1通过应用品台,将5000元从银行卡1处转移至用户2的银行卡处为例,两个身份信息不同,且来源地址的身份信息为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同时,来源地址与流向地址的平台地址属性均属于外部地址属性,其符合如表5所示的完整交易类型的对应关系,那么可以将该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
应当理解,针对检测对象的每一个资源交易数据,如果交易为将虚拟资源流入至检测对象在应用平台的资源管理体系中(例如,流入至检测对象的任一资源存储袋中),那么就可以将该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入类型;而若交易为将虚拟资源在检测对象的资源管理体系中进行内部流转(例如,将虚拟资源从一个资源存储袋转移至另一个资源存储袋),那么就可以将该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内部转移类型;而若交易为将虚拟资源从自身的资源管理体系内流出至自身的资源管理体系以外(例如,从自身的资源存储袋转移至自身的银行卡中,或从自身的资源存储袋转移至别人的资源存储袋中),那么就可以将该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出类型;而若该交易为将虚拟资源通过应用平台从外部资源管理体系,转移至外部资源管理体系(例如,从自身银行卡1转移至自身银行卡2;或从自身银行卡转移至别人的银行卡),那么就可以将该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
在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定义类型识别规则,基于类型识别规则,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以及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可以为检测对象的每一个资源交易数据进行资源交易类型的定义;随后,即可根据该资源交易类型以及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逐条确定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即流入至检测对象在应用平台的资源管理体系中,又从资源管理体系流出的资源转移链路)。无需人工参与,可以很好地提高链路清洗效率。
可选的,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在对资源交易数据按照资源交易时间进行排序,得到资源交易数据序列后,可以在构建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的同时,确定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例如,针对资源交易数据序列{资源交易数据1,资源交易数据2,资源交易数据3,资源交易数据4},在构建资源交易数据3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时,检测到资源交易数据3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为资源输出类型,那么此时可以将该资源交易数据3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为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此时可以按照前文所述的方式,确定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随后,可以继续构建资源交易数据4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若检测到资源交易数据4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为资源完整类型,那么此时可以将该资源交易数据4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为检测对象的一条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运行于计算机设备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数据处理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方法。如图6所示,该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包括:交易数据获取模块11、交易时间获取模块12、图构建模块13以及转移链路确定模块14。
交易数据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检测对象在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中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数据;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属于应用平台中的资源交易业务;
交易时间获取模块12,用于获取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
图构建模块13,用于根据资源交易时间与资源交易数据,构建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转移链路确定模块14,用于基于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和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资源转移单向链路是指将与检测对象相关联的虚拟资源输入至应用平台,并将虚拟资源输出至应用平台以外的资源转移链路。
其中,交易数据获取模块11、交易时间获取模块12、图构建模块13以及转移链路确定模块1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101-步骤S103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资源交易数据的数量为N个;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由N个资源交易数据分别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组成,N为正整数;
转移链路确定模块14可以包括:第一链路确定单元141以及第二链路确定单元142。
第一链路确定单元141,用于当检测到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存在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出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时,将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出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为输出资源交易数据;
第一链路确定单元141,还用于根据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以及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时间早于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且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入交易类型或资源内部转移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第二链路确定单元142,用于当检测到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存在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完整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时,将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完整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为完整资源交易数据,将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的完整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其中,第一链路确定单元141以及第二链路确定单元14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103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链路确定单元141可以包括:子链路获取子单元1411以及单向链路确定子单元1412。
子链路获取子单元1411,用于将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时间早于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且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入交易类型或资源内部转移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为待核销资源交易数据;
子链路获取子单元1411,还用于在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获取输出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作为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获取待核销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作为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
单向链路确定子单元1412,用于根据待核销转移有向子链路以及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其中,子链路获取子单元1411以及单向链路确定子单元141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103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的数量为一条或多条;
单向链路确定子单元1412,还具体用于将一条或多条待核销资源交易数据中,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具有轨迹溯源关系,且具有单向链路结构的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为待溯源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
单向链路确定子单元1412,还具体用于将待溯源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与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组成的链路,确定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移链路确定模块14还可以包括:地址获取单元143、身份信息获取单元144以及交易类型确定单元145。
地址获取单元143,用于获取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
身份信息获取单元144,用于获取资源来源地址信息所属的第一身份信息,以及资源流向地址信息所属的第二身份信息;
交易类型确定单元145,用于获取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针对应用平台的平台地址属性,根据第一身份信息、第二身份信息、以及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
其中,地址获取单元143、身份信息获取单元144以及交易类型确定单元145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501-步骤S503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交易类型确定单元145可以包括:第一类型确定子单元1451、第二类型确定子单元1452以及第三类型确定子单元1453。
第一类型确定子单元1451,用于若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均为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则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以及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
第二类型确定子单元1452,用于若第一身份信息为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且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不同,则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以及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
第三类型确定子单元1453,用于若第二身份信息为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且第一身份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不同,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入交易类型。
其中,第一类型确定子单元1451、第二类型确定子单元1452以及第三类型确定子单元145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503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确定子单元1451,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入交易类型;内部地址属性是指属于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之内的地址;外部地址属性是指属于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以外的地址;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中的每个平台覆盖地址基于应用平台所注册;
第一类型确定子单元1451,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内部流转交易类型;
第一类型确定子单元1451,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出交易类型;
第一类型确定子单元1451,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类型确定子单元1452,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内部地址属性是指属于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之内的地址;外部地址属性是指属于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以外的地址;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中的每个平台覆盖地址基于应用平台所注册;
第二类型确定子单元1452,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出交易类型;
第二类型确定子单元1452,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出交易类型;
第二类型确定子单元1452,还具体用于若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资源交易数据的数量为N个;N为正整数;
图构建模块13可以包括:数据排序单元131、子链路生成单元132以及有向图生成单元133。
数据排序单元131,用于按照N个资源交易时间的时间顺序,对N个资源交易数据进行排序,得到资源交易数据序列;
子链路生成单元132,用于获取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的首个资源交易数据,获取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
子链路生成单元132,还用于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作为资源来源节点,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流向地址信息作为资源流向节点,在资源来源节点与资源流向节点之间创建第一有向边,得到针对首个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
有向图生成单元133,用于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组成的资源转移有向图,作为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有向图生成单元133,还用于获取剩余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根据剩余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以及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生成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剩余资源交易数据是指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除首个资源交易数据以外的资源交易数据。
其中,数据排序单元131、子链路生成单元132以及有向图生成单元13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102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子链路生成单元132可以包括:边创建子单元1321以及子链路确定子单元1322。
边创建子单元1321,用于在资源来源节点与资源流向节点之间,创建从资源来源节点指向资源流向节点的第一有向边;
子链路确定子单元1322,用于获取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编号以及资源交易量,将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编号以及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量,作为第一有向边的边属性;
子链路确定子单元1322,还用于将由资源来源节点、资源流向节点、第一有向边以及第一有向边的边属性所组成的链路,确定为针对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
其中,边创建子单元1321以及子链路确定子单元132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102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资源交易数据的数量为N个;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由N个资源交易数据分别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构成,N为正整数;一条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由一个资源来源节点、一个资源流向节点、一条从资源来源节点指向资源流向节点的有向边以及有向边的边属性所组成,一条有向边的边属性包括一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资源交易编号以及资源交易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到检测对象在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属于应用平台的资源交易业务)中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数据后,可以获取到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根据资源交易时间与资源交易数据,可以构建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而基于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和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即可确定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也就是说,本申请可以通过构建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的方式,高效快速地对资源交易数据进行全量的清晰分析,快速地确定出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即,将与检测对象相关联的虚拟资源输入至所述应用平台,并将虚拟资源输出至应用平台以外的资源转移链路),无需人工参与,即可自动生成资源转移链路,可以很好地提高资源转移链路的生成效率。综上,本申请可以在资源转移业务中,提高资源转移链路生成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述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应用于上述计算机设备8000,上述计算机设备8000可以包括:处理器8001,网络接口8004和存储器8005,此外,上述计算机设备8000还包括:用户接口8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8002。其中,通信总线8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8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8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8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8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8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8001的存储装置。如图7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8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图7所示的计算机设备8000中,网络接口8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8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8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8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获取检测对象在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中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数据;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属于应用平台中的资源交易业务;
获取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根据资源交易时间与资源交易数据,构建针对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基于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和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资源转移单向链路是指将与检测对象相关联的虚拟资源输入至应用平台,并将虚拟资源输出至应用平台以外的资源转移链路。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计算机设备8000可执行前文图3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数据处理方法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数据处理装置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数据处理的计算机设备1000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图3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对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或者上述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计算机设备的硬盘或内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该计算机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该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该计算机程序以及该计算机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单元。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相关装置是参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和/或结构示意图来描述的,具体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方法流程图和/或结构示意图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提供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结构示意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结构示意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结构示意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检测对象在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中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数据;所述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属于应用平台中的资源交易业务;
获取所述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根据所述资源交易时间与所述资源交易数据,构建针对所述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基于所述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和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所述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所述资源转移单向链路是指将与所述检测对象相关联的虚拟资源输入至所述应用平台,并将所述虚拟资源输出至所述应用平台以外的资源转移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交易数据的数量为N个;所述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由N个资源交易数据分别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组成,N为正整数;
所述基于所述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和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所述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存在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出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时,将所述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出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为输出资源交易数据,根据所述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以及所述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时间早于所述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且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入交易类型或资源内部转移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所述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当检测到所述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存在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完整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时,将所述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完整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为完整资源交易数据,将所述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的所述完整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为所述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以及所述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时间早于所述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且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入交易类型或资源内部转移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所述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包括:
将所述N个资源交易数据中资源交易时间早于所述输出资源交易数据,且资源交易类型属于资源输入交易类型或资源内部转移交易类型的资源交易数据,确定为待核销资源交易数据;
在所述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中,获取所述输出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作为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获取所述待核销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作为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
根据所述待核销转移有向子链路以及所述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所述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的数量为一条或多条;
根据所述待核销转移有向子链路以及所述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所述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包括:
将所述一条或多条待核销资源交易数据中,与所述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具有轨迹溯源关系,且具有单向链路结构的待核销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确定为待溯源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
将所述待溯源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与所述输出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组成的链路,确定为所述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
获取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所属的第一身份信息,以及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所属的第二身份信息;
获取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针对所述应用平台的平台地址属性,根据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以及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以及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包括:
若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均为所述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则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以及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
若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为所述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且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不同,则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以及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
若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为所述检测对象的身份信息,且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二身份信息不同,则将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入交易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类型识别规则、以及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包括:
若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根据所述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入交易类型;所述内部地址属性是指属于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之内的地址;所述外部地址属性是指属于所述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以外的地址;所述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中的每个平台覆盖地址基于所述应用平台所注册;
若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根据所述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内部流转交易类型;
若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根据所述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出交易类型;
若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根据所述第一类型识别规则,将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类型识别规则、以及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分别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确定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包括:
若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根据所述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所述内部地址属性是指属于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之内的地址;所述外部地址属性是指属于所述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以外的地址;所述平台覆盖地址集合中的每个平台覆盖地址基于所述应用平台所注册;
若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则根据所述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出交易类型;
若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内部地址属性,且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根据所述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输出交易类型;
若所述资源来源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且所述资源流向地址信息对应的平台地址属性为外部地址属性,则根据所述第二类型识别规则,将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为资源完整交易类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交易数据的数量为N个;N为正整数;
所述根据所述资源交易时间与所述资源交易数据,构建针对所述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包括:
按照N个资源交易时间的时间顺序,对N个资源交易数据进行排序,得到资源交易数据序列;
获取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的首个资源交易数据,获取所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与资源流向地址信息;
将所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来源地址信息作为资源来源节点,将所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流向地址信息作为资源流向节点,在所述资源来源节点与所述资源流向节点之间创建第一有向边,得到针对所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
将所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组成的资源转移有向图,作为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获取剩余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根据所述剩余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以及所述初始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生成针对所述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所述剩余资源交易数据是指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序列中除所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以外的资源交易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资源来源节点与所述资源流向节点之间创建第一有向边,得到针对所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包括:
在所述资源来源节点与所述资源流向节点之间,创建从所述资源来源节点指向所述资源流向节点的第一有向边;
获取所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编号以及资源交易量,将所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所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编号以及所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量,作为所述第一有向边的边属性;
将由所述资源来源节点、所述资源流向节点、所述第一有向边以及所述第一有向边的边属性所组成的链路,确定为针对所述首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交易数据的数量为N个;所述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由N个资源交易数据分别对应的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所构成,N为正整数;一条资源转移有向子链路由一个资源来源节点、一个资源流向节点、一条从所述资源来源节点指向所述资源流向节点的有向边以及所述有向边的边属性所组成,一条有向边的边属性包括一个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资源交易编号以及资源交易量。
12.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易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检测对象在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中所产生的资源交易数据;所述一个或多个资源交易业务属于应用平台中的资源交易业务;
交易时间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资源交易数据的资源交易时间;
图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资源交易时间与所述资源交易数据,构建针对所述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
转移链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资源转移轨迹有向图和所述资源交易数据对应的资源交易类型,确定所述检测对象的资源转移单向链路;所述资源转移单向链路是指将与所述检测对象相关联的虚拟资源输入至所述应用平台,并将所述虚拟资源输出至所述应用平台以外的资源转移链路。
13.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网络接口;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所述网络接口相连,其中,所述网络接口用于提供网络通信功能,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以使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指令适于由处理器读取并执行,以使得具有所述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386069.9A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1519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6069.9A CN116151968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121943 WO2023087931A1 (zh) 2021-11-22 2022-09-28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6069.9A CN116151968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1968A true CN116151968A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54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6069.9A Pending CN116151968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51968A (zh)
WO (1) WO202308793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9228B (zh) * 2018-11-29 2021-06-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91900B (zh) * 2020-11-30 2023-04-18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异常节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144624B (zh) * 2021-05-17 2022-11-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37960A (zh) * 2021-07-19 2021-10-22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资源转移链路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7931A1 (zh)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8709A (zh) 联邦学习、资料风险评估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90138803A (ko) 블록체인을 사용해서 데이터 레코드를 분산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Isacenkova et al. Inside the scam jungle: A closer look at 419 scam email operations
CN104579909B (zh) 一种用户信息的分类、用户分组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设备
CN108876538B (zh) 一种订单信息处理方法
CN106097019A (zh) 虚拟物品包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102340A (zh) 基于区块链的服务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613877B (zh) 应用于区块链网络的智能合约触发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5511501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600243A (zh) 一种基于混合模式的移动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10517145A (zh) 基于多区块链间的数据交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163739A (zh) 支付申诉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82550A (zh) 一种获取全量业务场景故障集合的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1951052A (zh) 基于知识图谱的获取潜在客户方法及装置
CN109729303A (zh) 会议提供装置及所述装置中的连接终端变更方法
CN113726890A (zh) 面向区块链数据服务的联邦预言方法及系统
Pouwelse et al. Laws for creating trust in the blockchain age
Garcia Bringas et al. BlockChain platforms in financial services: current perspective
US202103499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utputting information
CN111159464A (zh) 一种音频片段的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636627B (zh) 基于区块链的保险产品管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639916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及深度学习的在线审计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6151968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01626A (zh) 一种黑客攻击分级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188487B (zh) 一种提高用户鉴权准确性的方法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872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