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6514A - 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46514A
CN116146514A CN202211179531.2A CN202211179531A CN116146514A CN 116146514 A CN116146514 A CN 116146514A CN 202211179531 A CN202211179531 A CN 202211179531A CN 116146514 A CN116146514 A CN 116146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flow
flow fan
value
wind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795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国辉
唐开胜
李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anghai Shandong Dri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anghai Shandong Dri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anghai Shandong Dri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anghai Shandong Dri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795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465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46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6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2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by varying geometry within the pumps, e.g. by adjusting 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1Testing thereof; Determination or simulation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Stall or surge detection, e.g. condition monito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用于解决现有人工手动调节轴流风机的方式操作不方便,手动调节很难确保轴流风机的流量满足用户的实际降温需求,无法进行精确控制,调节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实时采集安装于屋顶的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所述动力状态参数至少包括室外环境风向和室外环境风速;根据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本发明能够根据外部空气流体的动力状态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确保所述轴流风机的通风状态满足要求,能够实现自动化精确控制,调节效果好。

Description

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轴流风机,用途非常广泛,如电风扇,空调外机风扇就是轴流方式运行风机。之所以称为“轴流式”,是因为气体平行于风机轴流动。轴流式风机通常用在流量要求较高而压力要求较低的场合。普通型轴流风机可用于一般工厂、仓库、办公室、住宅内等场所的通风换气,也可用于冷风机(空气冷却器)、蒸发器、冷凝器、喷雾降、等等。
轴流风机主要由风机叶轮和机壳组成,当叶轮旋转时,气体从进风口轴向进入叶轮,受到叶轮上叶片的推挤而使气体的能量升高,然后流入导叶。导叶将偏转气流变为轴向流动,同时将气体导入扩压管,进一步将气体动能转换为压力能,最后引入工作管路。轴流式风机叶片的工作方式与飞机的机翼类似。但是,后者是将升力向上作用于机翼上并支撑飞机的重量,而轴流式风机则固定位置并使空气移动。改变叶片角度或间距是轴流式风机的主要优势之一,小叶片间距角度产生较低的流量,而增加间距则可产生较高的流量。
目前,在使用轴流风机进行室内外流体对流时,例如用于室内降温时,一般是直接由人工给定轴流风机的输入电压电流,轴流风机根据输入的电压电流工作。若用户觉得降温效果不好,再通过人工手动控制调节轴流风机的输入电压电流,或者,对于叶片间距可调的轴流风机,若用户觉得降温效果不好,则通过人工调节轴流风机的控制器实现对叶片间距的调节(例如通过遥控开关调节风扇的叶片打开间距)以改变其流量。显然,人工手动调节的方式操作不方便,而由于室外流体的动力状态属于不可控状态,手动调节很难确保轴流风机的流量满足用户的实际降温需求,无法进行精确控制,调节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用于解决现有人工手动调节轴流风机的方式操作不方便,手动调节很难确保轴流风机的流量满足用户的实际降温需求,无法进行精确控制,调节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能够根据外部空气流体的动力状态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确保所述轴流风机的通风状态满足要求,能够实现自动化精确控制,调节效果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包括:
实时采集安装于屋顶的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所述动力状态参数至少包括室外环境风向和室外环境风速;
根据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实时采集安装于屋顶的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包括:
通过安装于屋顶上所述轴流风机周围的至少一个电子风向标实时采集风向数据,并通过安装于各电子风向标上的测风器实时测量风速数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风向标和测风器的数量均为4个;所述屋顶上安装的所述4个电子风向标的起始方向均指向同一方向且该方向指向各自的零点位置;
所述通过安装于屋顶上所述轴流风机周围的至少一个电子风向标实时采集风向数据,并通过安装于各电子风向标上的测风器实时测量风速数据,包括:
根据4个电子风向标各自实时采集的风向数据和4个测风器各自实时测得的风速数据,基于以下第一公式(1)确定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风向值和室外环境风速值:
Figure BDA0003865310330000021
其中,α(t)表示t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风向值,所述风向值的取值范围为0°-360°;t表示当前时刻;i=1,2,3,4;θ(i_t)表示t时刻第i个电子风向标采集的风向数据,该风向数据为电子风向标相对于零点位置的转动角度值,若电子风向标顺时针旋转则输出的角度值为正值,若电子风向标逆时针旋转则输出的角度值为负值;k表示整数变量;
Figure BDA0003865310330000031
表示:若θ(i_t)≥0,则将k的数值从0开始依次减1代入{}内的判断公式进行计算判断直至满足所述判断公式的条件为止并输出此时θ(i_t)+k×360°数值作为/>
Figure BDA0003865310330000033
的函数值,若θ(i_t)<0,则将k的数值从0开始依次加1代入{}内的判断公式进行计算判断直至满足所述判断公式的条件为止并输出此时θ(i_t)+k×360°数值作为/>
Figure BDA0003865310330000032
的函数值;V(t)表示t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风速值;v(i_t)表示t时刻第i个电子风向标上安装的测风器测得的风速值。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实时采集安装于屋顶的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还包括:实时采集室内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
在所述根据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之前,还包括:
根据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确定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
所述根据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包括:
根据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以及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包括:
根据第二公式(2)计算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通风速度控制值;
所述根据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以及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包括:
根据第三公式(3)计算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改变方向控制值和叶片调整速度;
判断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改变方向控制值是否大于0;
若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改变方向控制值大于0,则按照所述叶片调整速度控制增大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
若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改变方向控制值不大于0,则按照所述叶片调整速度控制减小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
其中,所述第二公式(2)为:
Figure BDA0003865310330000041
所述第二公式(2)中,E(t)表示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通风速度控制值,所述通风速度控制值大于1表示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为需要增大进风速度,所述通风速度控制值大于1表示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为需要减小进风速度;Q0表示室内需要达到的预设稳定温度值;Q(t)表示当前时刻t的室内温度;q(t)表示当前时刻t的室外温度;∧表示逻辑关系与;∨表示逻辑关系或;
所述第三公式(3)为:
Figure BDA0003865310330000042
所述第三公式(3)中,μ(t)表示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改变方向控制值;C(t)表示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的调整速度;CM表示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的最大调整速度;D[]表示非负检验函数,若括号内的数值为非负数则函数值为1,若括号内的数值为负数则函数值为0;v0表示预设单位风速值。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按照所述叶片调整速度控制增大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或按照所述叶片调整速度控制减小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后,还包括:
若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增大到预设的最大叶片间距阈值时,停止对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增大控制,并向用户发送第一超限警示信息;
或者,
若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减小到预设的最小叶片间距阈值时,停止对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减小控制,并向用户发送第二超限警示信息。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停止对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增大控制之后,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是否大于当前时刻的室外温度,若是,则通过变频控制增大所述轴流风机的转速;
或者,
在停止对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减小控制之后,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是否小于当前时刻的室外温度,若是,则通过变频控制减小所述轴流风机的转速。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通过实时采集安装于屋顶的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并根据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能够根据外部空气流体的动力状态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确保所述轴流风机的通风状态满足要求,能够实现自动化精确控制,调节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流程图。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实时采集安装于屋顶的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
其中,所述动力状态参数至少包括室外环境风向和室外环境风速。
优选地,本步骤S101通过安装于屋顶上所述轴流风机周围的至少一个电子风向标实时采集风向数据,并通过安装于各电子风向标上的测风器实时测量风速数据。
S102:根据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根据外部空气流体的动力状态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确保所述轴流风机的通风状态满足要求,能够实现自动化精确控制,调节效果好。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风向标和测风器的数量均为4个;所述屋顶上安装的所述4个电子风向标的起始方向均指向同一方向且该方向指向各自的零点位置;所述通过安装于屋顶上所述轴流风机周围的至少一个电子风向标实时采集风向数据,并通过安装于各电子风向标上的测风器实时测量风速数据,包括:
根据4个电子风向标各自实时采集的风向数据和4个测风器各自实时测得的风速数据,基于以下第一公式(1)确定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风向值和室外环境风速值:
Figure BDA0003865310330000061
其中,α(t)表示t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风向值,所述风向值的取值范围为0°-360°;t表示当前时刻;i=1,2,3,4;θ(i_t)表示t时刻第i个电子风向标采集的风向数据,该风向数据为电子风向标相对于零点位置的转动角度值,若电子风向标顺时针旋转则输出的角度值为正值,若电子风向标逆时针旋转则输出的角度值为负值;k表示整数变量;
Figure BDA0003865310330000062
表示:若θ(i_t)≥0,则将k的数值从0开始依次减1代入{}内的判断公式进行计算判断直至满足所述判断公式的条件为止并输出此时θ(i_t)+k×360°数值作为/>
Figure BDA0003865310330000072
的函数值,若θ(i_t)<0,则将k的数值从0开始依次加1代入{}内的判断公式进行计算判断直至满足所述判断公式的条件为止并输出此时θ(i_t)+k×360°数值作为/>
Figure BDA0003865310330000073
的函数值;V(t)表示t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风速值;v(i_t)表示t时刻第i个电子风向标上安装的测风器测得的风速值。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屋顶周围环境的风速会受到遮挡物因素的影响导致四个方向的风速会存在偏差,因此在屋顶的所述轴流风机周围加装四个电子风向标以及测风器,进行室外风向以及风速的测量,并对四个电子风向标测得的风向以及风速值进行加权整合得到整合风向、风速,使得后续计算更为准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步骤S101还包括:实时采集室内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则在步骤S102之前,还包括步骤A:根据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确定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则S102具体根据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以及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通风的要求包括要将室内的温度保持动态稳定在恒定值附近,则在室内外均安装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室内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值得到通风速度控制值,进而知晓进气通风速度的调整控制情况便于后续的控制。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根据第二公式(2)计算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通风速度控制值。
其中,所述第二公式(2)为:
Figure BDA0003865310330000071
所述第二公式(2)中,E(t)表示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通风速度控制值,所述通风速度控制值大于1表示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为需要增大进风速度,所述通风速度控制值大于1表示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为需要减小进风速度;Q0表示室内需要达到的预设稳定温度值;Q(t)表示当前时刻t的室内温度;q(t)表示当前时刻t的室外温度;∧表示逻辑关系与;∨表示逻辑关系或;
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以及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021-S1024:
S1021:根据第三公式(3)计算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改变方向控制值和叶片调整速度。
所述第三公式(3)为:
Figure BDA0003865310330000081
所述第三公式(3)中,μ(t)表示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改变方向控制值;C(t)表示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的调整速度;CM表示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的最大调整速度;D[]表示非负检验函数,若括号内的数值为非负数则函数值为1,若括号内的数值为负数则函数值为0;v0表示预设单位风速值。
S1022:判断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改变方向控制值是否大于0;若是,则执行S1023,否则,执行S1024。
S1023:按照所述叶片调整速度控制增大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
S1024:按照所述叶片调整速度控制减小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根据通风速度控制值以及室外风速和风向的整合值控制所述轴流风机的当前叶片间距的改变方向和叶片调整速度,从而在室外流速大温度低时可以自动实时调整叶片间距确保室内温度可以保持动态平衡至恒定温度,当外部温度高时,及时的关闭所述轴流风机并且将叶片间距减小到最小,以确保高热量气体不进入室内。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按照所述叶片调整速度控制增大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或按照所述叶片调整速度控制减小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后,还包括:
若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增大到预设的最大叶片间距阈值时,停止对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增大控制,并向用户发送第一超限警示信息;
或者,
若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减小到预设的最小叶片间距阈值时,停止对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减小控制,并向用户发送第二超限警示信息。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在按照所述叶片调整速度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后,若叶片间距已经调整到预设的间距上限或下限,则立即停止对叶片的调整控制,以避免由于继续调整导致叶片受力过大产生变形或损坏的情况发生,此外,在调节超限时,向用户客户端发送警示信息或者以警报等方式提示用户,以便用户及时进行检查和人工干涉,进一步提高了自动控制的安全性。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停止对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增大控制之后,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是否大于当前时刻的室外温度,若是,则通过变频控制增大所述轴流风机的转速;
或者,
在停止对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减小控制之后,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是否小于当前时刻的室外温度,若是,则通过变频控制减小所述轴流风机的转速。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在按照所述叶片调整速度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后,若叶片间距已经调整到预设的间距上限或下限,则可进一步综合变频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转速,以进一步调节轴流风机的风量,实现对叶片调节所不能达到的用户需求的进一步弥补,提高轴流风机的调节效率。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实时采集安装于屋顶的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所述动力状态参数至少包括室外环境风向和室外环境风速;
根据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采集安装于屋顶的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包括:
通过安装于屋顶上所述轴流风机周围的至少一个电子风向标实时采集风向数据,并通过安装于各电子风向标上的测风器实时测量风速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风向标和测风器的数量均为4个;所述屋顶上安装的所述4个电子风向标的起始方向均指向同一方向且该方向指向各自的零点位置;
所述通过安装于屋顶上所述轴流风机周围的至少一个电子风向标实时采集风向数据,并通过安装于各电子风向标上的测风器实时测量风速数据,包括:
根据4个电子风向标各自实时采集的风向数据和4个测风器各自实时测得的风速数据,基于以下第一公式(1)确定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风向值和室外环境风速值:
Figure FDA0003865310320000011
其中,α(t)表示t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风向值,所述风向值的取值范围为0°-360°;t表示当前时刻;i=1,2,3,4;θ(i_t)表示t时刻第i个电子风向标采集的风向数据,该风向数据为电子风向标相对于零点位置的转动角度值,若电子风向标顺时针旋转则输出的角度值为正值,若电子风向标逆时针旋转则输出的角度值为负值;k表示整数变量;
Figure FDA0003865310320000012
表示:若θ(i_t)≥0,则将k的数值从0开始依次减1代入{}内的判断公式进行计算判断直至满足所述判断公式的条件为止并输出此时θ(i_t)+k×360°数值作为/>
Figure FDA0003865310320000013
的函数值,若θ(i_t)<0,则将k的数值从0开始依次加1代入{}内的判断公式进行计算判断直至满足所述判断公式的条件为止并输出此时θ(i_t)+k×360°数值作为/>
Figure FDA0003865310320000021
的函数值;V(t)表示t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风速值;v(i_t)表示t时刻第i个电子风向标上安装的测风器测得的风速值。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采集安装于屋顶的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还包括:实时采集室内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
在所述根据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之前,还包括:
根据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确定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
所述根据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包括:
根据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以及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包括:
根据第二公式(2)计算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通风速度控制值;
所述根据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室外环境的动力状态参数以及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实时调节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包括:
根据第三公式(3)计算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改变方向控制值和叶片调整速度;
判断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改变方向控制值是否大于0;
若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改变方向控制值大于0,则按照所述叶片调整速度控制增大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
若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改变方向控制值不大于0,则按照所述叶片调整速度控制减小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
其中,所述第二公式(2)为:
Figure FDA0003865310320000031
所述第二公式(2)中,E(t)表示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通风速度控制值,所述通风速度控制值大于1表示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为需要增大进风速度,所述通风速度控制值大于1表示所述轴流风机的风速控制需求为需要减小进风速度;Q0表示室内需要达到的预设稳定温度值;Q(t)表示当前时刻t的室内温度;q(t)表示当前时刻t的室外温度;∧表示逻辑关系与;∨表示逻辑关系或;
所述第三公式(3)为:
Figure FDA0003865310320000032
所述第三公式(3)中,μ(t)表示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改变方向控制值;C(t)表示当前时刻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的调整速度;CM表示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的最大调整速度;D[]表示非负检验函数,若括号内的数值为非负数则函数值为1,若括号内的数值为负数则函数值为0;v0表示预设单位风速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按照所述叶片调整速度控制增大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或按照所述叶片调整速度控制减小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后,还包括:
若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增大到预设的最大叶片间距阈值时,停止对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增大控制,并向用户发送第一超限警示信息;
或者,
若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减小到预设的最小叶片间距阈值时,停止对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减小控制,并向用户发送第二超限警示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停止对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增大控制之后,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是否大于当前时刻的室外温度,若是,则通过变频控制增大所述轴流风机的转速;
或者,
在停止对所述轴流风机的叶片间距的减小控制之后,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的室内温度是否小于当前时刻的室外温度,若是,则通过变频控制减小所述轴流风机的转速。
CN202211179531.2A 2022-09-27 2022-09-27 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 Pending CN1161465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9531.2A CN116146514A (zh) 2022-09-27 2022-09-27 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9531.2A CN116146514A (zh) 2022-09-27 2022-09-27 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6514A true CN116146514A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57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79531.2A Pending CN116146514A (zh) 2022-09-27 2022-09-27 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465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8127A (zh) * 2023-06-16 2023-08-04 湖州越球电机有限公司 轴流风机及其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8127A (zh) * 2023-06-16 2023-08-04 湖州越球电机有限公司 轴流风机及其控制系统
CN116538127B (zh) * 2023-06-16 2023-09-29 湖州越球电机有限公司 轴流风机及其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9782B (zh) 用于控制动态系统的系统及方法
CN201302256Y (zh) 纺织空调恒温恒湿变风量控制系统
US20150152847A1 (en) Methods of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and wind turbines
CN109059217B (zh) 一种基于运行曲线的变风量空调系统总风量控制方法
KR20120085685A (ko) 피치각 오프셋 신호를 결정하기 위한, 그리고 속력 방지 제어를 위해 풍력 터빈의 회전자의 회전자 주파수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시스템들
CN104713197A (zh) 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中央空调系统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3153794B (zh) 基于云计算的风机在线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030522A1 (zh) 一种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诊断方法及装置
CN104121666A (zh) 用于中央空调风系统的逐时变频供风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839288A (zh) 一种计算机房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4747369B (zh) 一种变空气密度下最佳叶尖速比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146514A (zh) 基于轴流风机的流体动力状态调整方法
CN105572422A (zh) 高性能风速检测系统
CN204269680U (zh) 高性能风速检测系统
CN117091241B (zh) 一种冷温水温差控制寻优节能方法
EP339443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farm
CN211526662U (zh) 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地铁车站通风空调节能系统
CN106091234B (zh) 自然风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
CN208687874U (zh) 风冷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CN105240993A (zh) 一种中央空调的精细化节能控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5478993A (zh)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失速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8444038A (zh) 用于空调器的自清洁控制方法
CN114934874A (zh) 风电机组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设备以及风电机组
CN113915513A (zh) 一种自动精确控制的油路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Ren et al. The study of wind resistance testing equipment for unmanned helicop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