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4677A -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4677A
CN116134677A CN202180059677.0A CN202180059677A CN116134677A CN 116134677 A CN116134677 A CN 116134677A CN 202180059677 A CN202180059677 A CN 202180059677A CN 116134677 A CN116134677 A CN 116134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ngle
bending
bending surface
secondary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96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技晩
金大洪
姜景元
权亨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101200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034684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134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46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9Processes for forming or storing electrodes in the battery contai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8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ouch or flexible bag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4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plate-like electrode stacks, e.g. electrode pole straps or brid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6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in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其具有多个电极、插设在所述多个电极之间的隔膜以及分别与所述多个电极连接的多个电极接头;电极引线,其与所述多个电极接头联接;以及袋,其用于在所述电极引线的前端被抽到外部的状态下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电极接头包括:与所述多个电极连接的连接部分;在结合成块体的状态下与所述电极引线联接的联接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联接部分之间的弯折部分,所述弯折部分包括:与所述联接部分连接并以第一b角弯折的第一弯折表面;与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并以第二b角弯折的第二弯折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弯折表面和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连接表面,并且所述第一b角的角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二b角。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0年9月1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20-0117212和2021年9月0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21-0120034的优先权的权益,这些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这样一种二次电池,其中电极接头的长度能够增加的余量(即额外长度)得以保证,并且涉及用于制造该二次电池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二次电池是指可充电和可放电的电池,与不可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二次电池正被广泛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和摄像机、电动车辆等。
这种二次电池分类为:罐型二次电池,其中电极组件构建在金属罐中;以及袋型二次电池,其中电极组件构建在袋中。此外,袋型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具有电极和隔膜交替堆叠的结构;电极引线,该电极引线联接到电极组件的电极突片;以及袋,该袋在电极引线的前端被抽出到外部的状态下容纳电极组件。
然而,在根据现有技术的二次电池中,当电极组件中发生膨胀现象时,存在连接在电极组件和电极引线之间的电极接头被拉伸而导致断开的问题。
为了解决此问题,根据现有技术的二次电池显著地保证了电极和电极引线之间的长度以增加电极接头的长度,从而防止电极接头断开。然而,当电极接头的长度如上所述增加时,存在二次电池的尺寸不必要地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用于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中,电极接头的长度能够增加余量,因此即使在电极组件中发生膨胀,电极接头的长度也会增加,以防止电极接头断开,并防止二次电池的长度增加。
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以上目的之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其设置有多个电极、插设在所述多个电极之间的隔膜以及分别与所述多个电极连接的多个电极接头;电极引线,其与所述多个电极接头联接;以及袋,其配置成在所述电极引线的前端被抽到外部的状态下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电极接头包括:与所述多个电极连接的连接部分;在结合成块体的状态下与所述电极引线联接的联接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联接部分之间的弯折部分,并且所述弯折部分包括:与所述联接部分连接并以第一b角弯折的第一弯折表面;与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并以第二b角弯折的第二弯折表面;以及配置成连接所述第一弯折表面和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连接表面,其中,所述第一b角大于所述第二b角。
所述第一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一b角相对于所述联接部分可以为100°至120°。
所述第一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一b角相对于所述联接部分可以为109°至116°。
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二b角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分可以为94°至104°。
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二b角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分可以为98°至100°。
当沿所述电极组件的纵向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弯折表面和所述第二弯折表面中的每一者所连接的所述连接表面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α)可以为0.5mm至2.0mm。
当在所述电极组件的纵向方向上观察时,从所述隔膜的端部到彼此相对的所述联接部分的端部的距离(β)可以为2.0mm至4.5mm。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过程(a):制备设置有电极接头的多个电极并交替布置多个电极和多个隔膜以制造电极组件;过程(b):将所述多个电极接头弯折以结合,其中,弯折的电极接头设置有与每个所述电极连接的连接部分、结合成块体并与电极引线联接的联接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联接部分之间的弯折部分,并且所述弯折部分设置有与所述联接部分联接并以第一a角弯折的第一弯折表面、与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并以第二a角弯折的第二弯折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弯折表面和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连接表面;过程(c):将所述电极引线联接到所述电极接头的所述联接部分;过程(d):在所述电极引线的前端被抽到外部的状态下,将所述电极组件容纳在袋中,然后将电极膜附接到所述电极引线并布置在所述袋的密封部分上;过程(e):在该过程中,当所述引线膜以第一长度被推动到所述袋中时,所述电极引线由于所述引线膜而以所述第一长度插入所述袋中,在由所述电极引线推动所述弯折部分的同时,将所述第一弯折表面的第一a角调整为减少到第一b角,并且将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二a角调整为减少到第二b角;以及过程(f):密封其上布置有所述引线膜的所述袋的所述密封部分(310),其中,所述第一b角大于所述第二b角。
在所述过程(e)中,所述第一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一b角相对于所述联接部分可以为100°至120°。
在所述过程(e)中,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二b角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分可以为94°至104°。
在所述过程(d)中,当所述引线膜附接到所述电极引线时,所述引线膜可以附接成被以所述第一长度进一步抽出到所述袋的外部,并且在所述过程(e)中,所述引线膜可以被以所述第一长度推动到所述袋中,其中,所述第一长度为0.5mm至1.5mm。
在所述过程(e)中,当沿所述电极组件的纵向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弯折表面和所述第二弯折表面中的每一者所连接的所述连接表面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α)可以为0.5mm至2.0mm。
当所述过程(e)完成时,所述隔膜的端部和彼此相对的所述联接部分的端部的距离(β)可以为2.0mm至4.5mm。
在所述过程(e)和所述过程(f)之间可以进一步执行检查所述第一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一b角和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二b角是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过程。
在所述过程(e1)中,当沿所述电极组件的纵向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弯折表面和所述第二弯折表面中的每一者所连接的所述连接表面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α)可以为0.5mm至2.0mm。
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可以包括设置有弯折部分的电极接头,并且弯折部分可以包括连接到联接部分并且以第一b角弯折的第一弯折表面、连接到连接部分并且以第二b角弯折的第二弯折表面以及连接第一弯折表面和第二弯折表面的连接表面。第一b角的角度可以大于第二b角。由于这样的特征,电极接头可以保证能够增加长度的余量(即额外长度)。即,当电极组件发生膨胀时,电极接头的弯折部分可以展开以增加长度,从而防止发生电极接头的断开。特别地,能够防止二次电池的尺寸增加,从而提高生产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第一弯折表面和第二弯折表面可以设置为弯曲表面。由于这样的特征,能够防止第一弯折表面和第二弯折表面折叠。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电极接头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变形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过程(a)的剖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过程(b)的剖面图。
图8是在过程(b)中弯折的电极接头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过程(b)和(d)的剖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过程(e)的剖面图。
图11是在过程(e)中变形的电极接头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过程(f)的剖面图。
图13至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验例的拍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以使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以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执行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局限于本文中阐述的实施方式。在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将省略任何对描述本发明不必要的内容,并且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也表示类似的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包括:电极组件100,其设置有多个电极接头;电极引线200,其与多个电极接头联接;袋300,其在电极引线200的前端被抽出到外部的状态下容纳电极组件100;以及电极膜400,其设置在电极引线200上,该电极膜布置在袋300的密封部分310上。
电极组件
电极组件100包括多个电极110、布置在多个电极110之间的隔膜120以及分别连接到多个电极110的多个电极接头130。
这里,多个电极110可以是正极和负极,并且多个电极接头130可以是连接到正极的正极接头以及连接到负极的负极接头。
具有这样配置的电极组件100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多个电极110竖直堆叠,隔膜120位于其间。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电极接头130在同一方向上连接到多个电极110。例如,多个正极接头布置成面向在图1中观察时的左方向,并且多个负极接头布置成面向图1中观察时的右方向。
多个电极接头130包括:连接部分131,其连接到多个电极110中的每一者;以及联接部分132,其在组合成单块体的状态下被焊接并且联接到电极引线200。
电极引线
电极引线200配置成将电极组件连接到外部装置,并且联接到电极接头130的联接部分132。
袋300配置成在电极引线200的前端被抽出到外部的状态下容纳电极组件。即,袋300包括容纳电极组件100的容纳部分以及密封该容纳部分的密封部分310。
袋300进一步包括用于提高密封部分310和电极引线200之间的密封力的引线膜400。
引线膜
引线膜400具有围绕电极引线200的外周表面并且布置在密封部分310上的结构。即,当密封部分310热熔融时,引线膜400可以结合到密封部分310,以提高电极引线和密封部分之间的密封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即使电极组件膨胀以增加厚度或长度,也可以防止电极接头130断开。
即,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中,电极接头130可以以弯折状态设置以保证余量。因此,当电极组件100膨胀时,弯折的电极接头130可以展开为平坦的,因此,电极接头130的长度可以增加以防止电极接头130断开。
例如,多个电极接头130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连接部分131和联接部分132之间的弯折部分133。
弯折部分133包括:第一弯折表面133a,其与联接部分132连接并且沿电极组件100的厚度方向以第一b角1b°弯折(大致
Figure BDA0004113687950000061
形状);第二弯折表面133b,其与连接部分131连接并且沿平行于电极组件100的纵向方向以第二b角2b°弯折(大致
Figure BDA0004113687950000062
形状);以及连接表面133c,其连接第一弯折表面133a和第二弯折表面133b。
如图3、图8和图11中所示,绘制了边界线(---)以将第一弯折表面133a、第二弯折表面133b和连接表面133c的位置彼此区分开。
这里,当相对于连接部分131观察时,第一b角1b°大于90°。因此,即使当电极接头被按压时,弯折部分133也可以被诱导在弯折部分133不面对电极组件的方向上折叠,因此可以防止电极与极性不同于电极接头的极性的电极接触。
此外,当相对于联接部分132观察时,第二b角2b°大于90°。因此,即使当电极接头130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被压缩时,也可以防止弯折部分133在弯折部分133面对电极组件的方向上折叠,从而防止电极接头与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接触。
第一b角1b°可以大于第二b角2b°。即,第二b角2b°形成为小于第一b角1b°,以将电极接头和电极组件之间的空间最小化,并且第一b角1b°形成为大于第二b角2b°,以允许电极引线和电极组件彼此大幅度地间隔开。此外,第一b角1b°可以形成为大于第二b角2b°,以充分保证电极接头和袋之间的余量。
参照图4,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多个电极接头130中,当电极组件100膨胀时,电极组件100的厚度或长度可能增加,因此,弯折部分133的第一弯折表面133a和第二弯折表面133b可以展开以+防止电极接头130断开。即,由于电极接头130具有弯折的形状,因此可以保证余量以防止电极接头130断开。
特别是,多个电极接头130中的每一者均可以由具有恢复力的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当电极组件100返回到其原始形状时,弯折部分133也可以返回到其原始形状,因此可以提高重复使用的效率。
因此,由于电极组件100包括具有保证余量的电极接头130,即使电极组件膨胀,也可以防止电极接头130断开以提高安全性。
第一弯折表面133a或第二弯折表面133b形成为弯折表面。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弯折表面133a或第二弯折表面133b由于外部冲击而折叠成直角。特别是,当电极组件100中发生膨胀时,电极组件100可以更快地展开以充分防止电极接头130断开。
在电极组件100中,隔膜的端部和彼此相对的联接部分13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β是2.0mm至4.5mm,优选3.5mm。即,当电极接头130弯折时,隔膜120的端部和联接部分13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β接近2.0mm至4.5mm。因此,二次电池可以设计成侧面更紧凑。在此,当隔膜120的端部与联接部分13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2.0mm或更小时,电极接头130可能与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或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引线200接触而导致短路。当隔膜120的端部与联接部分13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4.5mm或更大时,会不必要地增大二次电池的尺寸。
当沿电极组件100的纵向方向观察时,第一弯折表面133a和第二弯折表面133b中的每一者所连接的连接表面133c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α为0.5mm至2.0mm,优选为1.0mm。因此,二次电池的长度可以被最小化,而且,可以稳定地保证电极接头130的余量。在此,如果从连接表面133c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α为0.5mm或更小,则存在电极接头130和电极组件100彼此接触的问题,并且如果距离α为2.0mm或更大,则存在二次电池的长度大幅度增大从而劣化产品质量的问题。
参照图3,第一弯折表面133a的第一b角1b°相对于联接部分132在电极组件100的厚度方向上倾斜成以100°至120°(优选109°至116°)弯折,并且第二弯折表面133b的第二b角2b°相对于连接部分131倾斜成以94°至104°(优选98°至100°)弯折。因此,由于第一弯折表面133a和第二弯折表面133b中的每一者均以预定角度倾斜,弯折部分133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电极接头130的余量而不损坏袋或隔膜。
因此,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包括具有第一弯折表面和第二弯折表面的电极接头130,可以防止电极接头130断开以提高安全性。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如图5至图12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电极组件制造过程(a)、结合过程(b)、联接过程(c)、附接过程(d)、推动过程(e)和密封过程(f)。
(a)电极组件制造过程
在过程(a)中,如图6中所示,提供多个设置有电极接头130的电极110。接着,多个电极110和多个隔膜120交替布置以制造电极组件100。这里,设置多个电极110上的电极接头130布置成面向同一方向。
(b)结合过程
在过程(b)中,如图7中所示,使用一对压缩块10压缩多个电极接头130的侧面,以将电极接头130的前端结合成单块体。
这里,多个电极接头的侧面在电极组件100的厚度方向上以第一a角1a°弯折以形成第一弯折表面133a,并且另一端在电极组件100的厚度方向上以第二a角2a°弯折以形成第二弯折表面133b。这里,在第一弯折表面133a和第二弯折表面133b之间形成连接表面133c。
概况而言,如图8中所示,电极接头130包括:连接到电极的连接部分131;结合成块体并联接到电极引线200的联接部分132;以及设置在连接部分131和联接部分132之间的弯折部分133。而且,弯折部分133包括:第一弯折表面133a,其与联接部分132连接并且以第一a角1a°弯折;第二弯折表面133b,其与连接部分131连接并且以第二a角2a°弯折;以及连接表面133c,其连接第一弯折表面133a和第二弯折表面133b。
这里,一对压缩块10的边缘形成为弯曲表面,因此,由一对压缩块10压缩的第一弯折表面133a形成为弯曲表面。
第一弯折表面133a的第一a角1a°相对于联接部分132在电极组件100的厚度方向上倾斜成以130°至150°(优选148°)弯折,并且第二弯折表面133b的第二a角2a°相对于连接部分131倾斜成以94°至104°(优选99°)弯折。
(c)联接过程
在过程(c)中,如图9中所示,焊接结合成单块体的电极接头130的前端以形成联接部分132,并且将电极引线200联接到联接部分132。
在过程(c)之后,当沿电极组件的纵向方向观察时,连接第一弯折表面133a和第二弯折表面133b中的每一者的连接表面133c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α为2.0mm至3.0mm,优选2.0mm。即,保证从连接表面133c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α,以便弯折部分133被按压。
(d)附接过程
在过程(d)中,在电极引线200的前端被抽到袋300外部的状态下,将电极组件容纳在袋300中,然后,将电极膜400附接到布置在袋300的密封部分310上的电极引线200。在此,引线膜400附接成以第一长度B被进一步地抽出于袋300的密封部分310的外部。
即,参照图9,引线膜400被以长度A抽出于密封部分310的外部,并且在本申请中,引线膜400被以第一长度B进一步抽出于袋300的密封部分310的外部。
这里,第一长度B可以是1mm至2mm,优选1mm。
(e)推动过程
在(e)过程中,如图10中所示,引线膜400被推动成相对于袋300的密封部分310以第一长度B插入袋300中。因此,电极引线200由于引线膜400而以第一长度B插入到袋300中,并且弯折部分133在被电极引线200在电极组件100的方向上按压的同时变形。这里,将第一弯折表面133a的第一a角调整为减少到第一b角,并且将第二弯折表面133b的第二a角调整为减少到第二b角。这里,第一弯折表面133a的第一b角连接到结合成单块体的联接部分,从而大幅度地调整角度,并且第二弯折表面133b的第二b角连接到多个连接部分,从而对角度的调整幅度小或不调整角度。因此,由于第一b角与第一a角相比大幅度地变化,因此第一b角比第二b角大。
在此,引线膜400和密封部分310彼此分离而不被密封。
在此,第一弯折表面133a的第一b角1b°在电极组件100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联接部分132倾斜成以100°至120°(优选109°至116°)弯折,并且还倾斜成以111°最佳弯折。第二弯折表面133b的第二b角2b°相对于连接部分131是94°至104°,优选98°至100°,并且最佳的是99°。
过程(e)之后,隔膜120的端部和彼此相对的联接部分13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2.0mm至4.5mm,优选为3.5mm。
即,在过程(e)之前,隔膜120的端部和彼此相对的联接部分13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4.5mm,并且在过程(e)之后,隔膜120的端部和联接部分13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3.5mm。
此外,在过程(e)之后,当在电极组件的纵向方向上观察时,从弯折表面的连接到第一弯折表面的一端到弯折表面的连接到第二弯折表面133b的另一端的距离为0.5mm至2.0mm,优选1.0mm。因此,二次电池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最小化,因此二次电池的尺寸可以增大。
(f)密封过程
在过程(f)中,使用密封块20来密封袋300的密封部分310。因此,将电极组件100容纳在袋300中,以便被密封。
当完成以上过程后,可以制造出成品二次电池1。
在过程(e)和过程(f)之间进一步执行检查第一弯折表面133a的第一b角和第二弯折表面133b的第二b角是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过程。
(e1)检查过程
在过程(e1)中,对二次电池1进行视觉拍摄,从拍摄的图像中输出电极组件的图像,从拍摄的电极组件的输出图像测量第一弯折表面133a的第一b角和第二弯折表面133b的第二b角,并将测得的第一弯折表面133a的第一b角和第二弯折表面133b的第二b角与预设角度进行比较,检查是否出现缺陷。
这里,第一角度的预设角度范围是109°至116°,并且第二角度的预设角度范围是94°至104°。
因此,在过程(e1)中,可以检查电极接头130的弯折状态。
在过程(e1)中,当沿电极组件的纵向方向观察时,进一步检查第一弯折表面133a和第二弯折表面133b中的每一者所连接的连接表面133c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α是否为0.5mm至2.0mm,优选2.0mm。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用于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可以制造保证余量的二次电池1。
[实验例]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制备一直制造到附接过程(d)的四个二次电池。这四个二次电池具有相同的结构,被称为第一至第四实验件。
在实验例1中,对推动过程(e)之前的第一实验件进行拍摄。结果,可以获得如图13中所示的拍摄图像。
在实验例2中,第二实验件的电极引线400在推动过程(e)中被推动0.5mm,然后,对第二实验件进行拍摄。结果,可以获得如图14中所示的拍摄图像。即,确认电极接头130的弯折角度在第二实验件中而不是在第一实验件中被改变,并且不发生电极和隔膜之间出现间隙的现象。
在实验例3中,第三实验件的电极引线400在推动过程(e)中被推动1.0mm,然后,对第三实验件进行拍摄。结果,可以获取如图15中所示的拍摄图像。即,确认电极接头130的弯折角度在第三实验件中而不是在第二实验件中被改变,并且不发生电极和隔膜之间的间隙变宽的现象。
在实验例4中,第四实验件的电极引线400在推动过程(e)中被推动1.2mm,然后,对第四实验件进行拍摄。结果,可以获得如图16中所示的拍摄图像。即,可以看到,电极接头130的弯折角度在第四实验件中比在第三实验件中有明显改变。然而,可以看到出现了电极和隔膜之间的间隙变宽的缺陷。
因此,作为以上实验的结果,为了防止在推动过程(e)中出现缺陷,引线膜400必须被推动0.5mm至1.5mm,优选1.0mm,并且当推动量超过上述值时,出现电极和隔膜之间的间隙变宽的缺陷。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更多地由所附权利要求(相比前文的描述和本文中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限定。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等同的意义内以及在权利要求内所作的各种变型将被视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的描述
1:二次电池
100:电极组件
110:电极
120:隔膜
130:电极接头
131:连接部分
132:联接部分
133:弯折部分
133a:第一弯折表面
133b:第二弯折表面
133c:连接表面
200:电极引线
300:袋
400:引线膜

Claims (15)

1.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其设置有多个电极、插设在所述多个电极之间的隔膜以及分别与所述多个电极连接的多个电极接头;
电极引线,其与所述多个电极接头联接;以及
袋,其配置成在所述电极引线的前端被抽到外部的状态下容纳所述电极组件,
其中,所述多个电极接头包括:与所述多个电极连接的连接部分;在结合成块体的状态下与所述电极引线联接的联接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联接部分之间的弯折部分,并且
所述弯折部分包括:与所述联接部分连接并以第一b角弯折的第一弯折表面;与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并以第二b角弯折的第二弯折表面;以及配置成连接所述第一弯折表面和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连接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b角大于所述第二b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一b角相对于所述联接部分为100°至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一b角相对于所述联接部分为109°至1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二b角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分为94°至1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二b角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分为98°至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当沿所述电极组件的纵向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弯折表面和所述第二弯折表面中的每一者所连接的所述连接表面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α)为0.5mm至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当在所述电极组件的纵向方向上观察时,从所述隔膜的端部到彼此相对的所述联接部分的端部的距离(β)为2.0mm至4.5mm。
8.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过程(a):制备设置有电极接头的多个电极并交替布置多个电极和多个隔膜以制造电极组件;
过程(b):将所述多个电极接头弯折以结合,其中,弯折的电极接头设置有与每个所述电极连接的连接部分、结合成块体并与电极引线联接的联接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联接部分之间的弯折部分,并且所述弯折部分设置有与所述联接部分联接并以第一a角弯折的第一弯折表面、与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并以第二a角弯折的第二弯折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弯折表面和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连接表面;
过程(c):将所述电极引线联接到所述电极接头的所述联接部分;
过程(d):在所述电极引线的前端被抽到外部的状态下,将所述电极组件容纳在袋中,然后将电极膜附接到所述电极引线并布置在所述袋的密封部分上;
过程(e):在该过程中,当所述引线膜以第一长度被推动到所述袋中时,所述电极引线由于所述引线膜而以所述第一长度插入所述袋中,在由所述电极引线推动所述弯折部分的同时,将所述第一弯折表面的第一a角调整为减少到第一b角,并且将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二a角调整为减少到第二b角;以及
过程(f):密封其上布置有所述引线膜的所述袋的所述密封部分(310),
其中,所述第一b角大于所述第二b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过程(e)中,所述第一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一b角相对于所述联接部分为100°至12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过程(e)中,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二b角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分为94°至104°。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过程(d)中,当所述引线膜附接到所述电极引线时,所述引线膜附接成被以所述第一长度进一步抽出到所述袋的外部,并且
在所述过程(e)中,所述引线膜被以所述第一长度推动到所述袋中,
其中,所述第一长度为0.5mm至1.5mm。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过程(e)中,当沿所述电极组件的纵向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弯折表面和所述第二弯折表面中的每一者所连接的所述连接表面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α)为0.5mm至2.0mm。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过程(e)完成时,所述隔膜的端部和彼此相对的所述联接部分的端部的距离(β)为2.0mm至4.5mm。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过程(e)和所述过程(f)之间进一步执行检查所述第一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一b角和所述第二弯折表面的所述第二b角是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过程。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过程(e1)中,当沿所述电极组件的纵向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弯折表面和所述第二弯折表面中的每一者所连接的所述连接表面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α)为0.5mm至2.0mm。
CN202180059677.0A 2020-09-11 2021-09-10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61346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17212 2020-09-11
KR20200117212 2020-09-11
KR10-2021-0120034 2021-09-08
KR1020210120034A KR20220034684A (ko) 2020-09-11 2021-09-08 이차전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PCT/KR2021/012356 WO2022055303A1 (ko) 2020-09-11 2021-09-10 이차전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4677A true CN116134677A (zh) 2023-05-16

Family

ID=80632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9677.0A Pending CN116134677A (zh) 2020-09-11 2021-09-10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5330A1 (zh)
EP (1) EP4175050A1 (zh)
JP (1) JP2023528792A (zh)
CN (1) CN116134677A (zh)
WO (1) WO20220553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4210B (zh) * 2022-03-18 2024-02-20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69003B2 (en) * 2006-04-03 2014-03-11 Lg Chem, Lt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mproved safety and capacity
JP2013171618A (ja) * 2012-02-17 2013-09-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ラミネート外装体電池
WO2014050988A1 (ja) * 2012-09-27 2014-04-03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85642B1 (ko) * 2017-04-28 2021-08-0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리드가 면에 위치한 전지셀
US10673028B2 (en) * 2017-09-28 2020-06-02 Maxwell Holdings, Ltd. Electrochemical el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55303A1 (ko) 2022-03-17
EP4175050A1 (en) 2023-05-03
JP2023528792A (ja) 2023-07-06
US20230275330A1 (en)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99974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condary battery and pouch for secondary battery
CN110462881B (zh) 具有强化接头接合结构和电极引线弯曲结构的柔性电池
EP2528143B1 (en) Power storage element provided with a current coll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urrent collector
CN110495008B (zh) 用于袋形二次电池的防裂缝密封块、利用该防裂缝密封块制造的袋形电池壳体及密封袋形电池壳体的方法
JP2023038347A (ja) バッテリータブの構造
EP1341243B1 (en) Prismatic battery
CN116134677A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37545B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13939936A (zh) 二次电池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KR101925582B1 (ko) 이차 전지 및 전지용 케이스
KR20220034684A (ko) 이차전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2566484B1 (ko) 외장재, 외장재에 패턴을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외장재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를 생성하는 방법
KR20180020716A (ko) 두께가 상이한 단일 전극리드로 결합된 전지셀 어셈블리
US7687196B2 (en) Prismatic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571364B (zh) 袋型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EP4270611A1 (en) Exterior material and battery using exterior material
US20230170559A1 (en) Button-typ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4087029A1 (en)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condary battery
CN116018717A (zh) 二次电池的袋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CN114600303B (zh) 袋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及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
KR20180027844A (ko) 이차전지용 전극 리드
EP4123795A1 (en) Exterior material, method for forming pattern on exterior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including exterior material
EP4167357A1 (en) Exterior material, method for forming pattern there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battery comprising same
EP4120450A1 (en) Button-typ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7949928B (zh) 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