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1364A - 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1364A
CN116131364A CN202310393406.XA CN202310393406A CN116131364A CN 116131364 A CN116131364 A CN 116131364A CN 202310393406 A CN202310393406 A CN 202310393406A CN 116131364 A CN116131364 A CN 116131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neration
container
power
module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934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永祥
张文博
柯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lio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lio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lio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lio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934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13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31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13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6Schedu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s, e.g.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generators to meet a given dema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7/00Enclosed substations, e.g. compact substations
    • H02B7/06Distribution substations, e.g. for urba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10/1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cluding a supplementary source of electric power, e.g. hybrid diesel-PV energy systems
    • H02S10/12Hybrid wind-PV energ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4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wherein a plurality of decentralised, dispersed or local energy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are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供应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并机柜和基于电脑的智能控制器;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分别与并机柜电连接,并通过并机柜提供电力供应;所述智能控制器分别与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和并机柜电连接,根据各个集装箱发电单元所在位置的环境因素和用电负载的功率预测分别控制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和并机柜的执行动作;本发明采用光伏发电和柴油发电机组形成一个互补式的户外场景发电供电系统,采用基于电脑的智能控制器根据环境因素和用电负载的功率预测分别控制供电系统内各个发电单元的执行动作,大大降低碳排放的同时满足用电负载的用电需求,安装布置便捷,运行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供应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发展最快且应用最广的两种新能源,它们具有零污染、低辐射、永不枯竭等诸多不可取代的优点。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对风能和太阳能产业的投入。随着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产业技术的升级以及政府财政与政策的支持,风光互补智能系统作为一种灵活、稳定的能源供给系统,将是新能源利用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目前,我国大量野外工程、临时工程和加工场所都面临电力短缺的问题,野外大规模用电通常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来进行供电,然而存在柴油用量大,成本高,碳排放极高的问题,急需一种可以充分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辅以柴油发电为应急备用,构成一套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满足上述场景的电力供应,这套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必然存在各种供电单元之间的协调控制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野外场景下的互补供电控制问题,本发明提供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及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包括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并机柜和基于电脑的智能控制器;
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分别与并机柜电连接,并通过并机柜提供电力供应;
所述智能控制器分别与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和并机柜电连接,根据各个集装箱发电单元所在位置的环境因素和用电负载的功率预测分别控制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和并机柜的执行动作,环境因素包括实时光照强度、温度值和海拔值;
所述集装箱发电单元包括集装箱、多个光伏发电板、光伏逆变器、至少一个柴油发电机组和交流母线系统,多个光伏发电板、光伏逆变器、至少一个柴油发电机组和交流母线系统分别集成在集装箱内部,且在使用时多个光伏发电板可展开至集装箱外部,多个光伏发电板分别通过光伏逆变器与交流母线系统电连接,所述柴油发电机组与交流母线系统电连接,所述交流母线系统与并机柜电连接,并通过并机柜为用电负载供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过程中,多个光伏发电板、光伏逆变器、柴油发电机组和交流母线系统可以一并集成在集装箱内,方便运输吊装,需要进行野外作业时,集装箱发电单元可以灵活地在野外进行吊装布置。
布置时,打开集装箱,将多个光伏发电板按照当地的光照条件进行展开、角度调整等,使得多个光伏发电板的发电效率相对更优;
当分别完成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和并机柜的布置和接线后,就可以将用电负载接入并机柜的输出端,整个系统采用基于电脑的智能控制器集中智能控制,控制内容可以包括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中光伏发电板的接入或断开,柴油发电机组的开关及接入。
正常情况下多个光伏发电板组成的光伏阵列为用电负载供电,单个集装箱发电单元的光伏功率可以达到50KW,如果设置5-10个的话,基本可以满足一般的野外作业用电需求,但是随着光照的变化,光伏发电不够稳定,在用电负载过大或者光照条件差的区域,智能控制器就可根据实际环境情况和用电负载的功率需求预测来智能的选择一定数量的柴油发电机组开启工作,并通过集装箱内的交流母线系统接入到并机柜来满足用电负载的用电需求,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的情况下,智能化地满足野外作业场景的用电需求。
可选的,所述集装箱发电单元还包括通信模块和定位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和定位模块设置在集装箱上,并分别与智能控制器无线通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信模块和定位模块的设置可以为智能控制器提供集装箱发电单元的相关运行信息,及定位信息,为整个电力供应系统的控制提供通信和定位数据支持。
可选的,集装箱发电单元还包括环境监测模块,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包括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海拔高度传感器和音视频监控系统,所述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海拔高度传感器和音视频监控系统分别设置在集装箱的顶部,并分别通过通信模块与智能控制器无线通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境监测模块的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海拔高度传感器实时测定集装箱处的光照强度、温度值和海拔高度值,为智能控制器对光伏发电板和柴油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可选的,集装箱发电单元还包括微风发电机组,所述微风发电机组与交流母线系统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风发电机组可以是电力供应系统的电力补充,还可为环境监测模块等内部用电器供电。
可选的,所述微风发电机组包括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和至少一个微风风力发电墙,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集装箱顶部四个角处,所述微风风力发电墙安装在集装箱风力朝向一侧,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和微风风力发电墙分别与交流母线系统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的型号有100W,200W两种型号,输出电压24V直流。安装于集装箱顶部4个角上,用于补充集装箱内部用电的电力,确保任何时候箱内的环境控制电力持续稳定。
微风风力发电墙可以安装在集装箱风力朝向一侧,通过内部结构采用轴承发电,每个轴高2米,上带数个不同方向的风机叶片,每个轴可提供400W的发电功率(8m/s),最高可提供20KW的风力发电。该风力发电主要用于阴雨天气作为光伏的补充。
可选的,还包括电池恒温保温模块,所述电池恒温保温模块分别为通信模块、定位模块和环境监测模块供电。
可选的,所述电池恒温保温模块包括储能电池组和一组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所述储能电池组设置在集装箱内部,集装箱的顶面板和两个侧面板分别采用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代替,所述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与储能电池组电连接,并通过储能电池组分别为通信模块、定位模块和环境监测模块供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装箱顶部和两个侧面全部采用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BIPVT)为箱内设备和储能电池组始终提供一个相对恒温的系统,只要箱子有阳光照射,箱内环境自动保持恒定,以及长期维持通信模块、定位模块和环境监测模块供电,防盗报警,且自动工作。
可选的,还包括充电模块,交流母线系统通过充电模块与储能电池组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装箱发电单元发电量充足,满足用电负载的用电需求后还有富余的,可以通过充电模块为储能电池组充电,进行储能。
可选的,所述并机柜和柴油发电机组分别设置远程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控制器分别通过远程控制模块控制并机柜和柴油发电机组的执行动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远程控制模块,可以满足智能控制器与并机柜和柴油发电机组的通信需求。
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具体步骤是:
步骤1,电池恒温保温模块的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一直处于运行状态,通过储能电池组分别为通信模块、定位模块和环境监测模块供电;
将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运输至工作地点,分别展开多个光伏发电板,分别固定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和微风风力发电墙;将交流母线系统接入并机柜的输入端,并将用电负载接入并机柜的输出端;
步骤2,通过智能控制器输入预估负载功率W1,光伏发电板的数量为n,单个光伏发电板的额定发电功率为W2,设光伏发电系数x,设并网损耗为y,则多个光伏发电板并网后的发电功率预期为W,
步骤3,若W小于W1,则智能控制器控制数量为a的柴油发电机组参与发电,设柴油发电机组的额定发电功率为W3,柴油发电机组的发电系数μ,则
可选的,步骤2中,根据光照传感器测定的光照度选定光伏发电系数x;
步骤3中,根据温度传感器和海拔高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值和海拔高度值选定柴油发电机组的发电系数μ。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般来讲光照强度,也就是光照强度与光伏发电板的光电流成正比,在光照强度由10000-100000Lux范围内,光电流始终随光强的增长而线性增长;而光照强度对电压的影响很小,在温度固定的条件下,当光照强度在10000-100000Lux范围内变化,光伏发电板的开路电压基本保持不变。所以,光伏发电板的功率与光照强度也基本保持成正比,设定光伏发电板额定功率下的光照强度为800000Lux,此时光伏发电系数x=1,每上升10000Lux,光伏发电系数x上升10%,每下降10000Lux,光伏发电系数x下降10%。
柴油发电机组的运行都会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其中海拔和温度对于柴油发电机组的影响尤为明显。海拔高度,柴油发电机组的一般使用海拔高度为不高于1000米。海拔每上升100米,柴油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就会下降5%。因为海拔越高,当地的气压就越低,空气稀薄,含氧分量小,就会导致机组因进气量不足而燃烧条件变差。
环境温度。柴油发电机组正常使用环境温度为零下度到零上40度,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都要对柴油发电机组加装其它防护功能,比如低温时应采取与低温启动相应的辅助起动措施,高于40度时,每上升5℃,柴油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就会下降10%。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能提供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及系统,采用光伏发电和柴油发电机组形成一个互补式的户外场景发电供电系统,采用基于电脑的智能控制器根据环境因素和用电负载的功率预测分别控制供电系统内各个发电单元的执行动作,大大降低碳排放的同时满足用电负载的用电需求,安装布置便捷,运行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的电器件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集装箱发电单元收纳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集装箱发电单元;11、集装箱;12、光伏发电板;13、光伏逆变器;14、柴油发电机组;15、交流母线系统;2、并机柜;3、智能控制器;16、通信模块;17、定位模块;181、光照传感器;182、温度传感器;183、海拔高度传感器;184、音视频监控系统;191、垂直式微风发电机;192、微风风力发电墙;4、储能电池组;111、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5、远程控制模块;6、充电模块;100、用电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及系统。
参照图1-图3,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包括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1、并机柜2和基于电脑的智能控制器3;
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1分别与并机柜2电连接,并通过并机柜2提供电力供应;
智能控制器3分别与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1和并机柜2电连接,根据各个集装箱发电单元1所在位置的环境因素和用电负载100的功率预测分别控制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1和并机柜2的执行动作,环境因素包括实时光照强度、温度值和海拔值;
集装箱发电单元1包括集装箱11、多个光伏发电板12、光伏逆变器13、至少一个柴油发电机组14和交流母线系统15,多个光伏发电板12、光伏逆变器13、至少一个柴油发电机组14和交流母线系统15分别集成在集装箱11内部,且在使用时多个光伏发电板12可展开至集装箱11外部,多个光伏发电板12分别通过光伏逆变器13与交流母线系统15电连接,柴油发电机组14与交流母线系统15电连接,交流母线系统15与并机柜2电连接,并通过并机柜2为用电负载100供电。
在运输过程中,多个光伏发电板12、光伏逆变器13、柴油发电机组14和交流母线系统15可以一并集成在集装箱11内,方便运输吊装,需要进行野外作业时,集装箱发电单元1可以灵活地在野外进行吊装布置。
布置时,打开集装箱11,将多个光伏发电板12按照当地的光照条件进行展开、角度调整等,使得多个光伏发电板12的发电效率相对更优;
当分别完成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1和并机柜2的布置和接线后,就可以将用电负载100接入并机柜2的输出端,整个系统采用基于电脑的智能控制器3集中智能控制,控制内容可以包括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1中光伏发电板12的接入或断开,柴油发电机组14的开关及接入。
正常情况下多个光伏发电板12组成的光伏阵列为用电负载100供电,单个集装箱发电单元1的光伏功率可以达到50KW,如果设置5-10个的话,基本可以满足一般的野外作业用电需求,但是随着光照的变化,光伏发电不够稳定,在用电负载100过大或者光照条件差的区域,智能控制器3就可根据实际环境情况和用电负载100的功率需求预测来智能的选择一定数量的柴油发电机组14开启工作,并通过集装箱11内的交流母线系统15接入到并机柜2来满足用电负载100的用电需求,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的情况下,智能化地满足野外作业场景的用电需求。
集装箱发电单元1还包括通信模块16和定位模块17,通信模块16和定位模块17设置在集装箱11上,并分别与智能控制器3无线通信连接。
通信模块16和定位模块17的设置可以为智能控制器3提供集装箱发电单元1的相关运行信息,及定位信息,为整个电力供应系统的控制提供通信和定位数据支持。
集装箱发电单元1还包括环境监测模块,环境监测模块包括光照传感器181、温度传感器182、海拔高度传感器183和音视频监控系统184,光照传感器181、温度传感器182、海拔高度传感器183和音视频监控系统184分别设置在集装箱11的顶部,并分别通过通信模块16与智能控制器3无线通信连接。
环境监测模块的光照传感器181、温度传感器182和海拔高度传感器183实时测定集装箱11处的光照强度、温度值和海拔高度值,为智能控制器3对光伏发电板12和柴油发电机组14的发电效率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集装箱发电单元1还包括微风发电机组,微风发电机组与交流母线系统15电连接。
微风发电机组可以是电力供应系统的电力补充,还可为环境监测模块等内部用电器供电。
微风发电机组包括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191和至少一个微风风力发电墙192,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191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集装箱11顶部四个角处,微风风力发电墙192安装在集装箱11风力朝向一侧,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191和微风风力发电墙192分别与交流母线系统15电连接。
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191的型号有100W,200W两种型号,输出电压24V直流。安装于集装箱顶部4个角上,用于补充集装箱内部用电的电力,确保任何时候箱内的环境控制电力持续稳定。
微风风力发电墙192可以安装在集装箱11风力朝向一侧,通过内部结构采用轴承发电,每个轴高2米,上带数个不同方向的风机叶片,每个轴可提供400W的发电功率(8m/s),最高可提供20KW的风力发电。该风力发电主要用于阴雨天气作为光伏的补充。
还包括电池恒温保温模块,电池恒温保温模块分别为通信模块16、定位模块17和环境监测模块供电。
电池恒温保温模块包括储能电池组4和一组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111,储能电池组4设置在集装箱11内部,集装箱11的顶面板和两个侧面板分别采用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111代替,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111与储能电池组4电连接,并通过储能电池组4分别为通信模块16、定位模块17和环境监测模块供电;
集装箱11顶部和两个侧面全部采用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111(BIPVT)为箱内设备和储能电池组4始终提供一个相对恒温的系统,只要箱子有阳光照射,箱内环境自动保持恒定,以及长期维持通信模块16、定位模块17和环境监测模块供电,防盗报警,且自动工作。
还包括充电模块6,交流母线系统15通过充电模块6与储能电池组4电连接。
集装箱发电单元1发电量充足,满足用电负载100的用电需求后还有富余的,可以通过充电模块6为储能电池组4充电,进行储能。
并机柜2和柴油发电机组14分别设置远程控制模块5,智能控制器3分别通过远程控制模块5控制并机柜2和柴油发电机组14的执行动作。
设置远程控制模块5,可以满足智能控制器3与并机柜2和柴油发电机组14的通信需求。
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具体步骤是:
步骤1,电池恒温保温模块的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111一直处于运行状态,通过储能电池组4分别为通信模块16、定位模块17和环境监测模块供电;
将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1运输至工作地点,分别展开多个光伏发电板12,分别固定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191和微风风力发电墙192;将交流母线系统15接入并机柜2的输入端,并将用电负载100接入并机柜2的输出端;
步骤2,通过智能控制器3输入预估负载功率W1,光伏发电板12的数量为n,单个光伏发电板12的额定发电功率为W2,设光伏发电系数x,设并网损耗为y,则多个光伏发电板12并网后的发电功率预期为W,
步骤3,若W小于W1,则智能控制器3控制数量为a的柴油发电机组14参与发电,设柴油发电机组14的额定发电功率为W3,柴油发电机组14的发电系数μ,则
步骤2中,根据光照传感器181测定的光照度选定光伏发电系数x;
步骤3中,根据温度传感器182和海拔高度传感器183测定的温度值和海拔高度值选定柴油发电机组14的发电系数μ。
一般来讲光照强度,也就是光照强度与光伏发电板12的光电流成正比,在光照强度由10000-100000Lux范围内,光电流始终随光强的增长而线性增长;而光照强度对电压的影响很小,在温度固定的条件下,当光照强度在10000-100000Lux范围内变化,光伏发电板12的开路电压基本保持不变。所以,光伏发电板12的功率与光照强度也基本保持成正比,设定光伏发电板12额定功率下的光照强度为800000Lux,此时光伏发电系数x=1,每上升10000Lux,光伏发电系数x上升10%,每下降10000Lux,光伏发电系数x下降10%。
柴油发电机组14的运行都会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其中海拔和温度对于柴油发电机组的影响尤为明显。海拔高度,柴油发电机组的一般使用海拔高度为不高于1000米。海拔每上升100米,柴油发电机组14的输出功率就会下降5%。因为海拔越高,当地的气压就越低,空气稀薄,含氧分量小,就会导致机组因进气量不足而燃烧条件变差。
环境温度。柴油发电机组14正常使用环境温度为零下15摄氏度到零上40摄氏度,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都要对柴油发电机组加装其它防护功能,比如低温时应采取与低温启动相应的辅助起动措施,高于40度时,每上升5℃,柴油发电机组14的输出功率就会下降10%。
本发明实施例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及系统的实施原理为:
在一个具体的野外基建工程用电场景下,工程位置并没有市电接入口,因此需要进行野外供电;
步骤1,电池恒温保温模块的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111一直处于运行状态,通过储能电池组4分别为通信模块16、定位模块17和环境监测模块供电;
将五个集装箱发电单元1运输至工作地点,分别展开多个光伏发电板12,分别固定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191和微风风力发电墙192;将交流母线系统15接入并机柜2的输入端,并将用电负载100的总线接入并机柜2的输出端;
预计用电负载100的预估负载功率为Kw,通过智能控制器3输入预估负载功率W1=500Kw,光伏发电板12的数量为5,单个光伏发电板12的额定发电功率为W2=50Kw,设光伏发电系数x,某时刻光照强度为90000Lux,则x选择1.1,设并网损耗为y=0.9,则该时刻5个光伏发电板12并网后的发电功率预期为W,1.1
W小于W1,则智能控制器3控制数量为a的柴油发电机组14参与发电,设柴油发电机组14的额定发电功率为W3=150Kw,柴油发电机组14的发电系数μ,该时刻温度传感器182测得的温度值为30℃,海拔高度为1300米,则μ=10.950.950.95=0.857,则=2,则智能控制器3控制五个集装箱发电单元1其中的两台柴油发电机组14开启,并入并机柜2为用电负载100供电。
以上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1)、并机柜(2)和基于电脑的智能控制器(3);
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1)分别与并机柜(2)电连接,并通过并机柜(2)提供电力供应;
所述智能控制器(3)分别与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1)和并机柜(2)电连接,根据各个集装箱发电单元(1)所在位置的环境因素和用电负载(100)的功率预测分别控制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1)和并机柜(2)的执行动作,环境因素包括实时光照强度、温度值和海拔值;
所述集装箱发电单元(1)包括集装箱(11)、多个光伏发电板(12)、光伏逆变器(13)、至少一个柴油发电机组(14)和交流母线系统(15),多个光伏发电板(12)、光伏逆变器(13)、至少一个柴油发电机组(14)和交流母线系统(15)分别集成在集装箱(11)内部,且在使用时多个光伏发电板(12)可展开至集装箱(11)外部,多个光伏发电板(12)分别通过光伏逆变器(13)与交流母线系统(15)电连接,所述柴油发电机组(14)与交流母线系统(15)电连接,所述交流母线系统(15)与并机柜(2)电连接,并通过并机柜(2)为用电负载(100)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发电单元(1)还包括通信模块(16)和定位模块(17),所述通信模块(16)和定位模块(17)设置在集装箱(11)上,并分别与智能控制器(3)无线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集装箱发电单元(1)还包括环境监测模块,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包括光照传感器(181)、温度传感器(182)、海拔高度传感器(183)和音视频监控系统(184),所述光照传感器(181)、温度传感器(182)、海拔高度传感器(183)和音视频监控系统(184)分别设置在集装箱(11)的顶部,并分别通过通信模块(16)与智能控制器(3)无线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集装箱发电单元(1)还包括微风发电机组,所述微风发电机组与交流母线系统(15)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风发电机组包括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191)和至少一个微风风力发电墙(192),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191)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集装箱(11)顶部四个角处,所述微风风力发电墙(192)安装在集装箱(11)风力朝向一侧,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191)和微风风力发电墙(192)分别与交流母线系统(15)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恒温保温模块,所述电池恒温保温模块分别为通信模块(16)、定位模块(17)和环境监测模块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恒温保温模块包括储能电池组(4)和一组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111),所述储能电池组(4)设置在集装箱(11)内部,集装箱(11)的顶面板和两个侧面板分别采用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111)代替,所述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111)与储能电池组(4)电连接,并通过储能电池组(4)分别为通信模块(16)、定位模块(17)和环境监测模块供电;
还包括充电模块(6),交流母线系统(15)通过充电模块(6)与储能电池组(4)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机柜(2)和柴油发电机组(14)分别设置远程控制模块(5),所述智能控制器(3)分别通过远程控制模块(5)控制并机柜(2)和柴油发电机组(14)的执行动作。
9.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智能互补电力供应系统提供电力供应,具体步骤是:
步骤1,电池恒温保温模块的保温发电空气能一体板(111)一直处于运行状态,通过储能电池组(4)分别为通信模块(16)、定位模块(17)和环境监测模块供电;
将一组集装箱发电单元(1)运输至工作地点,分别展开多个光伏发电板(12),分别固定四个垂直式微风发电机(191)和微风风力发电墙(192);将交流母线系统(15)接入并机柜(2)的输入端,并将用电负载(100)接入并机柜(2)的输出端;
步骤2,通过智能控制器(3)输入预估负载功率W1,光伏发电板(12)的数量为n,单个光伏发电板(12)的额定发电功率为W2,设光伏发电系数x,设并网损耗为y,则多个光伏发电板(12)并网后的发电功率预期为W,
步骤3,若W小于W1,则智能控制器(3)控制数量为a的柴油发电机组(14)参与发电,设柴油发电机组(14)的额定发电功率为W3,柴油发电机组(14)的发电系数μ,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根据光照传感器(181)测定的光照度选定光伏发电系数x;
步骤3中,根据温度传感器(182)和海拔高度传感器(183)测定的温度值和海拔高度值选定柴油发电机组(14)的发电系数μ。
CN202310393406.XA 2023-04-13 2023-04-13 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61313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3406.XA CN116131364A (zh) 2023-04-13 2023-04-13 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3406.XA CN116131364A (zh) 2023-04-13 2023-04-13 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1364A true CN116131364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04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93406.XA Pending CN116131364A (zh) 2023-04-13 2023-04-13 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3136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0595A (zh) * 2023-10-12 2023-11-14 江西恒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电站节能控制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35289A1 (en) * 2011-04-04 2014-02-06 Woodward Kempen Gmbh Switchgear Cabinet Arrangement of a Device for Producing Electric Energy
CN104499733A (zh) * 2014-12-03 2015-04-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一种采用风光油互补发电装置的集装箱房
CN109724269A (zh) * 2019-02-20 2019-05-07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太阳能全光谱热电联供系统及储能配置方法
CN115717726A (zh) * 2022-11-04 2023-02-28 中山大学 一种能源桩-建筑光伏光热耦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35289A1 (en) * 2011-04-04 2014-02-06 Woodward Kempen Gmbh Switchgear Cabinet Arrangement of a Device for Producing Electric Energy
CN104499733A (zh) * 2014-12-03 2015-04-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一种采用风光油互补发电装置的集装箱房
CN109724269A (zh) * 2019-02-20 2019-05-07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太阳能全光谱热电联供系统及储能配置方法
CN115717726A (zh) * 2022-11-04 2023-02-28 中山大学 一种能源桩-建筑光伏光热耦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贞花 等: "不同气候条件下BIPVT建筑功能系统节能特性分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vol. 48, no. 03, pages 209 - 219 *
王长贵 等: "《最新供配电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与质量验收标准实用手册 下》", 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pages: 1466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0595A (zh) * 2023-10-12 2023-11-14 江西恒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电站节能控制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
CN117060595B (zh) * 2023-10-12 2024-01-26 江西恒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电站节能控制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chmitt The green base station
CN201667545U (zh) 利用太阳能风能作为抽油机驱动能源的供电装置
CN103166259A (zh) 太阳能风机综合供电系统
CN102624288A (zh) 交流太阳能模块及电能调度方法
CN116131364A (zh) 智能互补电力供应方法及系统
CN103996727A (zh) 一种网格式六边形太阳能电池板
CN202602352U (zh) 一种基于薄膜太阳能电池野战便携式多功能应急电源
CN203014421U (zh) 太阳能绿色手术室供电系统
CN204928295U (zh) 一种模块化可移动快装式充电站
CN210201755U (zh)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CN117039978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传统发电厂中的应用系统及方法
CN206164431U (zh) 离网型风光柴互补复合发电系统
CN115498687A (zh) 半潜式海洋平台风光水储多能互补供电系统和运行方法
CN209545169U (zh) 一种基于光储互补微电网自供电的仓式储能系统
CN215817552U (zh) 一种变电站站用风光储微电网系统
CN220382969U (zh) 一种储能箱、柜用光伏发电系统
CN215300243U (zh) 一种户外独立电源模组
CN204741437U (zh) 一种光伏发电屋顶
CN219514041U (zh) 一种分布式户用储能装置
CN216904316U (zh) 一种天然气压缩站供能系统
CN211925586U (zh) 一种太阳能风电照明装置
CN220009476U (zh) 一种基于风电光伏发电的电气接线结构及移动式储能车
CN204886395U (zh) 燃料电池系统用作车库应急电源
CN202248592U (zh) 太阳能瓦片电池
CN215010106U (zh) 一种可替代ups的能量储存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5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