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2999A - 基站切换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站切换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2999A
CN116112999A CN202111327079.5A CN202111327079A CN116112999A CN 116112999 A CN116112999 A CN 116112999A CN 202111327079 A CN202111327079 A CN 202111327079A CN 116112999 A CN116112999 A CN 116112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ore network
identity
switching
switching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270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冰心
费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3270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1299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0975 priority patent/WO202308322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2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29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站切换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基站切换方法包括:响应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用户设备UE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身份标识;根据所述UE的身份标识与所述UE建立连接;在与核心网存在连接异常的情况下,不释放所述UE,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本发明实施例中,即使UE切换到的第二基站与核心网连接异常,也能够获取核心网的下行报文,使得UE在切换基站的过程中,不会与核心网产生断链的状态,保证UE移动过程中的的业务连接。

Description

基站切换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站切换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网络连接状态中只要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断链,立即释放所有在网用户。对于垂直行业应用的移动通信网络,核心网控制面和用户面往往是分开的,且控制面可以和公网共用,用户面基本是行业园区本地部署,与公网分离。基站与行业应用的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本地部署,物理距离较近,传输稳定;但基站与公网距离较远,传输链路复杂,光纤故障、光口模块异常、后传链路任何一个结点故障都会引发用户被异常释放,行业应用的业务会被迫中断。
这种异常对于普通的公网用户可能是错过一个电话,无法继续看电影,网页无法下载。但对网络状态连接有较高要求的垂直行业,比如智慧矿井,无人机,智慧医院,智能制造工厂车间等,网络连接情况事关单位安全生产,尤其当终端移动会影响业务连接情况,一旦与核心网之间断链,对行业单位可能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站切换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使得在基站的切换过程中,不会与核心网断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二基站,包括:
响应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用户设备UE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身份标识;根据所述UE的身份标识与所述UE建立连接;在与核心网存在连接异常的情况下,不释放所述UE,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响应模块,用于响应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用户设备UE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身份标识;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UE的身份标识与所述UE建立连接;处理模块,用于在与核心网存在连接异常的情况下,不释放所述UE,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调度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调度方法。
本申请提出的基站切换方法,在接收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后,若第二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异常,保持UE不释放,最初链路异常的源基站可持续将下行报文转发给下一个基站,比如通过第一基站转发到第二基站,也就是UE切换到的第二基站即使与核心网连接异常,也能够获取核心网的下行报文,使得UE在切换基站的过程中,不会与核心网产生断链的状态,保证UE移动过程中的的业务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切换方法的示意图一;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切换方法的示意图二;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切换方法的示意图三;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站切换方法的示意图四;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模块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部件或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部件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部件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部件或单元。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当垂直行业的终端即ToB UE跨站切换时,目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控制面链路异常,比如N4断链,导致核心网控制面网元(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和核心网用户面网元(User Plane Function,UPF)之间无法信息交互的情况;比如N2断链,出现基站和AMF之间无法信息交互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通过对基站与核心网AMF、会话管理网元(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和UPF进行一系列处理,保障终端顺利切换,业务不中断。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基站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二基站。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基站切换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与核心网用户面网元部署在园区内,核心网控制面网元部署在运营商中心机房,与基站远距离传输,中间经过路由器,交换机等,如图2所示,其中Xn为基站间进行信息传输的接口,N2为基站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接口,N3为基站到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接口,N4为核心网网元间接口,N6为核心网到外部企业/互联网的接口,gNB指代基站。在基站和核心网之间的控制面或者核心网网元之间(比如5G基站gNB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AMF间的N2链路,核心网SMF与核心网UPF间的N4链路)传输异常时,基站、核心网各网元如AMF、SMF和UPF保持垂直行业连接态终端即ToB RRC-Connected UE在线不释放。以下终端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都指的是垂直行业连接态终端。通过接入携带的切片信息可识别。
步骤101,响应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用户设备UE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身份标识;
步骤102,根据所述UE的身份标识与所述UE建立连接;
步骤103,在与核心网存在连接异常的情况下,不释放所述UE,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
本实施例中,在接收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后,若第二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异常,保持UE不释放,最初链路异常的源基站可持续将下行报文转发给下一个基站,比如通过第一基站转发到第二基站,也就是UE切换到的第二基站即使与核心网连接异常,也能够获取核心网的下行报文,使得UE在切换基站的过程中,不会与核心网产生断链的状态,保证UE移动过程中的的业务连接。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切换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在步骤101中,响应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用户设备UE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身份标识。即第二基站作为目标基站,接收第一基站作为源基站的切换请求,同时接收第一基站中的身份标识和UE的身份标识,供第二基站建立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UE发起测量报告(Measure Report,MR),触发跨站切换,从第一基站切换到第二基站,该测量报告的发起可能是由于终端的位置移动等。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切换请求信令Handover Request,里面携带了该UE上行报文的发送地址(UL NG-UUP TNL Information at UPF),也就是第二基站收到了上行用户面路径信息。其中,第一基站的身份标识为第一基站的源小区全球标识(gNB1 Source Cell Global ID,gNB1 NCGI)。
在一些例子中,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UE的身份标识,包括: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给所述UE的身份标识;所述响应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包括:保存所述第一基站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给所述UE的身份标识;将所述第二基站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二基站分配给所述UE的身份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即,第二基站根据自身接纳拥塞处理算法,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接纳该UE,第二基站同意该UE接入后会反馈HandoverRequest Acknowledge,用于回复切换请求信令,表示允许接入,里面携带UE接入目标小区时的随机接入资源。第二基站保存第一基站分配的该UE的源UE XnAP ID(Source NG-RANnode UE XnAP ID reference),第一基站保存第二基站分配的该UE的目标UE XnAP ID(Target NG-RAN node UE XnAP ID)和自身生成的源UE XnAP ID(Source NG-RAN node UEXnAP ID)。
在步骤102中,根据所述UE的身份标识与所述UE建立连接;第一基站通过RRC重置指令(RRCReconfiguration)通知UE切换到第二基站(目标基站),此后上下行空口无数据,第一基站开始转发下行报文给第二基站,UE接入到第二基站,此时UE和第二基站进行上下行空口数据传输;第二基站接收并解析上述UE上行报文的发送地址,与UE进行报文传输。
另外,源基站通常具有定时器(TXnRELOCoverall),用于监控源基站在对下行报文,在下行报文进行转发后,没有于预定时间内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释放上下文的指令时,定时器会自行指示源基站进行UE上下文的释放。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长期保持上下文,所以在若基站切换的过程中出现连接异常的情况,则触发关闭该定时器。
在步骤103中,在与核心网存在连接异常的情况下,不释放所述UE,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即,当UE从第一基站跨站切换到第二基站,或者在之后切到第三基站,如果没有完成3GPP协议定义的常规切换流程,下行报文就要通过最初的源站转发,最初的源站就是第一个没有完成常规切换流程的基站。其中,终端每切换到一个小区只要切换执行阶段没有正常完成,都会标记为异常切换终端。
在一些例子中,所述连接异常的情况包括:与核心网的控制面网元连接异常或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变更失败消息。例如,当UE移动到小区边缘触发了MR上报时,如果切换过程的目标基站与核心网间的链路正常,当UE接入到目标小区后,目标小区中的目标基站向核心网发起的路径变更请求可能由于核心网网元间断链(例如N4链路连接异常)导致请求失败,虽然目标基站无法监控到核心网网元之间的连接状态,但会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变更失败消息;如果目标基站与核心网的控制面网元连接异常,例如N2链路连接异常,当UE接入到目标小区后,目标基站不发起路径变更请求流程。也就是目标基站不会因以上两种连接异常的情况而释放用户。
在一些例子中,当出现连接异常的情况,不释放所述UE,下行用户面路径是靠源基站(第一基站)转发下行报文给目标基站(第二基站),也就是第二基站是通过第一基站获取核心网下发的下行报文;并且第一基站保持该终端上下文,直到第二基站通知释放UE的上下文信息,即第一基站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UE Context Release信令时,进行释放。目标基站持续接收源站转发的下行报文通过空口发给UE。上行用户面路径在步骤101中源基站已经发给目标基站,且行业应用的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例如UPF)地址唯一,故上行用户面路径不受断链影响。例如,在第二基站与UE建立连接后,第二基站作为目标基站发起路径变更请求(Path Switch Request)给AMF;若核心网网元之间的N4断链,则AMF、UPF、SMF保持UE会话不释放,但路径变更请求无法送达UPF,第二基站被告知路径变更失败(Path SwitchRequest Failure)。此时第二基站不释放UE,维持UE会话和上下文,下行报文按原路径持续从第一基站转发到第二基站,再空口发给UE,要求第一基站只要没收到UPF发来的EndMarker指令就继续转发下行报文,且维护切出UE的上下文以及本次切换的第一基站分配的源UE XnAP ID(Source NG-RAN node UE XnAP ID reference)和第二基站分配的目标UEXnAP ID(Target NG-RAN node UE XnAP ID)。
在一些例子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之后,包括:向第三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所述向第三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二基站分配给所述UE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身份标识;在将所述UE切换至所述第三基站后,将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所述下行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三基站。即当UE再次移动到小区边缘,触发再次跨站切换时,例如从第二基站切换到第三基站,此时第二基站代表中转基站,第三基站代表最新的目标基站;如果切换执行阶段无法正常进行(可能N2或N4断链),此时下行维持断链时的用户面路径,也就是持续进行下行报文的转发过程,在第二基站向第三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后,由断链切换的源基站(第二基站)转发下行报文到最新的目标基站(第三基站),如图3所示,即由gNB1顺次转发至gNB3。中转基站例如图3中的gNB2,保持该UE的上下文,以及该UE切换入时的源UE XnAP ID和gNB1的gNB1 NCGI,gNB2所在小区作为目标小区分配的目标UE XnAP ID,切换出时gNB3分配的目标UE XnAP ID和gNB3的源小区全球标识(gNB3 Source Cell Global ID,gNB3 NCGI)。以上过程中,如果gNB2的链路恢复正常,但终端已经接入gNB3,此时gNB2继续维持下行报文转发路径,不进行其他变更。
为便于理解,以一次执行过程为例。当UE从gNB2切换到gNB3,即gNB3为最新的目标基站,gNB3与核心网之间的AMF断联的情况下:UE发起MR;gNB2向gNB3发起切换请求;gNB3和AMF之间的N2断链,gNB3、AMF、UPF,SMF保持UE会话不释放。gNB3正常接纳UE,回复HandoverRequest Acknowledge,即允许接入。gNB2保存该切出UE的源UE XnAP ID reference(gNB2分配的)和目标UE XnAP ID(gNB3分配的),gNB3也保存XnAP ID映射关系;gNB2发送RRC重置指令通知UE执行切换,此后gNB2上下行空口无数据,下行数据从UPF经gNB1转发给gNB2,再转发给gNB3。UE接入到目标基站gNB3,此时UE和gNB3进行上下行空口数据传输,因gNB3与AMF的N2断链,gNB3不能发起路径变更流程。下行报文按原路径持续从gNB1转发到gNB2,再从gNB2转发到gNB3,再空口发给UE。转发报文的gNB只要没收到End Marker指令,就继续转发下行报文,且维护UE的上下文。在此过程中如果gNB1与AMF的N2断链了,或者之前的N2断链又恢复了,跨站切换下行报文转发的流程都保持不变。当gNB1切换到gNB2,gNB2切换到gNB3,AMF与UPF之间的N4异常,gNB3与核心网之间的AMF断联时,数据传输过程参考图4。
对于中转基站,要维持UE的上下文、保留切入的上一级基站和切出的下一级基站信息。
另外,在UE切入到与核心网连接正常的基站之前,下行转发路径上每个基站都要维护该UE切换前后的UE XnAP ID和NCGI的映射表。该映射表中包括对于下行报文的转发路径上的每个基站保存各自分配的,和上下游基站分别分配的UE XnAP ID以及上下游基站小区全球标识。以图3中的设备为例,包括gNB1分配的源UE XnAP ID 1;gNB2分配的目标UEXnAP ID 5、gNB2分配的源UE XnAP ID 2;gNB3分配的目标UE XnAP ID 6、gNB3分配的源UEXnAP ID 3;gNB4分配的目标UE XnAP ID 7、gNB4分配的源UE XnAP ID 4。
在一些例子中,将所述UE切换至所述第三基站之后,还包括:响应第四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所述第四基站的切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四基站分配给UE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四基站的身份标识;在根据所述第四基站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四基站分配给所述UE的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第四基站为所述第三基站,所述UE相同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第三基站转发所述下行报文;通知所述第三基站释放所述UE的上下文。假如UE切换到第三基站后,再次切回到第二基站时,第三基站作为本次切回的源基站,第三基站分配的源UE XnAP ID就会等于UE上次切换入第三基站时第三基站作为目标基站为其分配的目标UE XnAP ID。第二基站在接到其他基站的切换请求时,将其标为第四基站来对待,但在收到第四基站的切换请求后,能够通过切换请求中携带的信息识别源UE XnAP ID就是上次切换过程中的目标UE XnAPID,NCGI也相同,就识别出第四基站就是第三基站且UE也是同一个UE。由于上次进行过基站切换,且第三基站为上次的目标基站,也就是第二基站在经历上次的基站切换后正在向第三基站转发下行报文,而在本次的切换过程中,识别到最新的状态是第二基站作为第三基站的目标基站,所以停止第二基站原先向第三基站转发下行报文的行为,减少下行报文冗余的中转路径。
其他场景不允许UE XnAP ID重复。UE XnAP ID在切换过程中会一直被占用,直到基站执行UE Context Release才被回收重用。
以下以一次实际切换过程进行举例说明:参考图3所示的结构,以gNB1代表第一基站,以gNB2代表第二基站,以gNB3代表第三基站。
当UE从gNB1切换到gNB2,再切换到gNB3,由于N4链路异常,或gNB3与AMF间的N2断链,所以下行报文都是通过gNB1逐级转发到gNB3的,UE接入gNB3后,再空口发给UE。此时如果UE切回到gNB2,则:UE发起MR,触发跨站切换;gNB3向gNB2发起切换请求,gNB3通过UE切换路径的UE XnAP ID和对应小区的NCGI,得知该UE从gNB2切出再切入。针对本次切换,gNB3用上次该UE切入时的目标UE XnAP ID 6作为源UE XnAP ID向gNB2发送切换请求。gNB2收到切换请求信令后,解析出里面携带的源UE XnAP ID就是上次切出时目标基站分配的目标UEXnAP ID 6,且发送切换请求的小区NCGI也正是上次切出的目标小区,同时该UE上下文一直在,此时gNB2停止该UE报文下行转发,变更为本地存储。判断切入的UE是gNB2站正在下行转发的UE后,gNB2给gNB3回复切换请求信令。gNB3空口发送RRC重置指令通知UE切换至gNB2,此后上下行空口无数据。UE接入到gNB2,UE和gNB2进行上下行空口数据传输。另外,在这之后还可以包括:gNB2通知gNB3释放UE Context等全部关于该UE的信息。gNB3回收之前分配的UE XnAP ID,删除之前维持的UE XnAP ID和NCGI的映射表。
也就是说,UE反复在两个异常站点切换时,例如图3所示UE从gNB2切换到gNB3后,再次切回到gNB2,例如由于UE发送给gNB3的MR中最强小区是gNB2,gNB3比较后发现gNB2的NCGI正是上次接入的源基站。gNB3此时发起的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源UE XnAP ID就用上次接入时分配的目标UE XnAP ID,这样gNB2比较本次切换请求gNB3 NCGI与异常切换终端上次切出时目标基站的NCGI相同,再比较本次切换请求携带的UE XnAP ID与异常切换终端上次切出时目标基站gNB3分配目标UE XnAP ID相同,即相同NCGI,且相同UE XnAP ID,可识别该UE就是之前那个异常切换终端。此时结束下行报文转发,改为空口直传给终端,并通知本次切换的源站gNB3释放UE上下文。其中,具体数据收发过程可参考图5。
在一些例子中,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之后,包括:在需要断开连接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释放UE的指令。例如,UE正在异常切换后的第二基站做业务,若需要释放UE,则第二基站通知第一基站释放该UE,并清空本地该UE上下文等信息;若UE正在切换后的第三基站做业务,需要释放该UE,第三基站根据切换进出的映射表,先通知第二基站释放该UE,第二基站传递该信令到第一基站后再本地清空该UE上下文等信息,第一基站也执行此操作,直至第一个切换异常的基站收到释放命令为止。也就是需要从最后一个目标基站起,逐级下行报文转发路径上的上一级基站送释放UE的指令,直至第一个源基站收到该释放指令为止,其中,由于跨站切换流程异常可以仅由目标基站引起,此处所述第一个源基站并不限定其状态异常与否。
在一些例子中,所述需要断开连接的情况,包括:所述第二基站检测到与所述UE无线链路失败;或收到所述UE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重建请求。其中,此处的第二基站代表正在与UE正在连接并做业务的基站,也就是切换过程中最后一个目标基站。需要断开的情况可能由正在与UE连接的目标基站自主检测到,例如因无线链路失败等原因;或UE存在其他原因需要断开,则会主动发起RRC重建流程。在目标基站收到RRC重建流程时,先向上级基站发起UE释放流程(UE Context Release),中转基站收到UE Context Release消息后转发给下行报文转发路径上的上一级基站,然后释放该UE的上下文等信息,直到UE ContextRelease消息传递到最初切换失败的源基站。
在一些例子中,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之后,包括:向第三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在收到所述核心网反馈的所述核心网与所述第三基站连接正常的指令的情况下,结束向所述第三基站转发下行报文;其中,所述核心网反馈的指令通过所述第一基站获取。也就是在第三基站与核心网的连接正常的情况下,第一基站会收到核心网反馈的连接正常的指令,不需要沿下行报文转发路径向第三基站转发下行报文,下行报文转发路径可以由前述映射表体现;在下行报文转发路径上,作为第三基站的上级的第二基站,会收到第一基站逐级转发的所述连接正常的指令,即不再向第三基站转发下行报文;由第三基站直接与核心网和UE之间进行上下文数据的交互,不需要保持之前切换过程中建立的下行报文转发过程。其中,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允许存在多个中转基站。
另外,在第三基站与核心网之间连接正常的情况下,作为下行报文转发路径中第三基站的上一级的第二基站,会收到第三基站发送的UE Context Release,从而释放该UE的上下文信息,并将该释放指令逐级转发至第一基站,供第一基站执行UE释放。
为便于进行理解,按照图3所示的执行环境举例如下:在本例中,与核心网连接正常的基站为gNB4(N2,N4链路可用),即gNB4指代为上述与核心网之间连接正常的第三基站,gNB3指代与核心网之间连接正常的第三基站的上一级的第二基站,gNB1指代切换异常的首个基站,即第一基站,gNB2指代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虽未提到但允许存在的其他中转基站。
最后一个目标基站为gNB4。UE发起MR,触发跨站切换;gNB3向gNB4发起切换请求;gNB4根据自身接纳拥塞处理算法,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接纳该UE,回复允许切换请求信令;gNB3发送RRC重置指令通知UE执行切换,此后上下行空口无数据;UE接入到gNB4,此时UE和gNB4进行上下行空口数据传输;gNB4作为目标基站发起Path Switch Request给AMF;AMF,SMF和UPF交互路径改变流程,UPF发送End Marker通知gNB1下行数据转发结束,gNB1根据之前维持的UE XnAP ID和切出目标小区NCGI,转发End Marker给gNB2,gNB2根据之前维持的UE XnAP ID和切出目标小区NCGI,再转给gNB3,gNB3再转给gNB4,后续下行报文直接从UPF到gNB4,gNB4空口发送到UE。
当gNB4通过N2收到AMF的连接正常反馈(PATH SWITCH REQUEST ACKNOWLEDGE)时;gNB4发送UE Context Release通知gNB3释放该UE上下文信息。gNB3转发此信令给gNB2,同时本地释放UE上下文相关的空口和控制面部分,如有下行数据转发还要继续,如转发完毕,全部清空该UE信息,回收之前分配的UE XnAP ID,删除之前维持的UE XnAP ID和NCGI的映射表。gNB2转发UE Context Release信令给gNB1,同时本地释放UE Context相关的空口和控制面部分,如有下行数据转发还要继续,如转发完毕,全部清空该UE信息,回收之前分配的UE XnAP ID,删除之前维持的UE XnAP ID和NCGI的映射表。gNB1本地释放UE Context相关的空口和控制面部分,如有下行数据转发还要继续,如转发完毕,全部清空该UE信息,回收之前分配的UE XnAP ID,删除之前维持的UE XnAP ID和NCGI的映射表。
即,如果UE移动到与核心网连接链路正常的基站如图3中的gNB4时,该基站发起的路径变更请求Path Switch Request流程成功。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如UPF)会改变下行路径到当前基站(gNB4),并发送End Marker通知最初的源基站,逐级停止下行报文的转发过程。目标基站如图3中的gNB4向上级基站gNB3发起UE Context Release,gNB3作为中转基站传递UE Context Release给上级基站gNB2后,清空本地该UE的上下文。gNB2作为作为中转基站传递UE Context Release给上级基站gNB1后,清空本地该UE的上下文。gNB1作为最初的源基站收到UE Context Release后,如果End Marker发完,释放该UE全部信息。具体数据传送过程可参考图6。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接收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后,若第二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异常,保持UE不释放,最初链路异常的源基站可持续将下行报文转发给下一个基站,比如通过第一基站转发到第二基站,也就是UE切换到的第二基站即使与核心网连接异常,也能够获取核心网的下行报文,使得UE在切换基站的过程中,不会与核心网产生断链的状态,保证UE移动过程中的的业务连接。若切换的过程中,存在目标基站与核心网的连接状态正常的情况,则在切换成功后,之前所建立的下行报文转发路径停止进行下行报文的转发,路径上的基站均释放UE,仅保留该目标基站、核心网、UE之间的信息传输路径;即切入正常基站后,触发之前路径的释放,减少资源占用。另外,在两个连接异常的基站来回切换时识别反复切换,减少下行报文冗余的中转路径。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站,如图7所示,包括:
响应模块201,用于响应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用户设备UE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身份标识;
连接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UE的身份标识与所述UE建立连接;
处理模块203,用于在与核心网存在连接异常的情况下,不释放所述UE,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
对于响应模块201,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用户设备UE的身份标识,例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给所述UE的身份标识;所述响应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例如:保存所述第一基站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给所述UE的身份标识;将所述第二基站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二基站分配给所述UE的身份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
对于处理模块203,所述连接异常的情况,例如:与核心网的控制面网元连接异常;或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变更失败消息。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之后,包括:响应第三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所述第三基站的切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三基站分配给所述UE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三基站的身份标识;在根据所述第三基站的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第三基站为上次异常切换时响应第二基站的切换请求的基站,且所述第三基站为所述UE分配的身份标识为上次异常切换时响应第二基站的切换请求的基站为所述UE分配的身份标识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第三基站转发所述核心网下发的下行报文;通知所述第三基站释放所述UE的上下文。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之后,包括:在需要断开连接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释放UE的指令。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需要断开连接的情况,包括:所述第二基站检测到与所述UE无线链路失败;或收到所述UE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重建请求。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之后,包括:向第三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在收到所述核心网反馈的所述核心网与所述第三基站连接正常的指令的情况下,结束向所述第三基站转发下行报文;其中,所述核心网反馈的指令通过所述第一基站获取。
本实施方式中,在接收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后,若第二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异常,保持UE不释放,最初链路异常的源基站可持续将下行报文转发给下一个基站,比如通过第一基站转发到第二基站,也就是UE切换到的第二基站即使与核心网连接异常,也能够获取核心网的下行报文,使得UE在切换基站的过程中,不会与核心网产生断链的状态,保证UE移动过程中的的业务连接。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上述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站,如图8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302;其中,所述存储器3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基站切换方法。
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基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基站,包括:
响应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用户设备UE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身份标识;
根据所述UE的身份标识与所述UE建立连接;
在与核心网存在连接异常的情况下,不释放所述UE,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异常的情况包括:
与核心网的控制面网元连接异常;
或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变更失败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用户设备UE的身份标识,包括:
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给所述UE的身份标识;
所述响应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包括:
保存所述第一基站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给所述UE的身份标识;
将所述第二基站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二基站分配给所述UE的身份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之后,包括:
向第三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所述向第三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二基站分配给所述UE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身份标识;
在将所述UE切换至所述第三基站后,将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所述下行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三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UE切换至所述第三基站之后,还包括:
响应第四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所述第四基站的切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四基站分配给UE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四基站的身份标识;
在根据所述第四基站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四基站分配给所述UE的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第四基站为所述第三基站,所述UE相同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第三基站转发所述下行报文;
通知所述第三基站释放所述UE的上下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之后,包括:
在需要断开连接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释放UE的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要断开连接的情况,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检测到与所述UE无线链路失败;
或收到所述UE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重建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之后,包括:
向第三基站发送切换请求;
在收到所述核心网反馈的所述核心网与所述第三基站连接正常的指令的情况下,结束向所述第三基站转发下行报文;其中,所述核心网反馈的指令通过所述第一基站获取。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第一基站的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用户设备UE的身份标识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身份标识;
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UE的身份标识与所述UE建立连接;
处理模块,用于在与核心网存在连接异常的情况下,不释放所述UE,接收所述第一基站转发的来自核心网的所述UE的下行报文。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切换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切换方法。
CN202111327079.5A 2021-11-10 2021-11-10 基站切换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1129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7079.5A CN116112999A (zh) 2021-11-10 2021-11-10 基站切换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130975 WO2023083228A1 (zh) 2021-11-10 2022-11-09 基站切换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7079.5A CN116112999A (zh) 2021-11-10 2021-11-10 基站切换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2999A true CN116112999A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56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27079.5A Pending CN116112999A (zh) 2021-11-10 2021-11-10 基站切换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2999A (zh)
WO (1) WO202308322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2220B (zh) * 2011-05-25 2016-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和基站
EP2645754B1 (en) * 2012-03-29 2015-02-25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Trust bas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from a source base station to a target base station
WO2015135215A1 (zh) * 2014-03-14 2015-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CN107666693B (zh) * 2016-07-29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终端路径转移、控制终端状态转换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0167082B (zh) * 2018-02-14 202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切换确定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3228A1 (zh) 2023-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5208B (zh)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242460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US917324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00213926A1 (en) Terminal and Processing Method After Access Failure of Terminal
CN113923697B (zh) 链路失败的处理方法、装置、中继终端及通信设备
KR20210141696A (ko) 링크상태 통지 방법 및 장치, 링크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저장매체, 전자장치
CN111565424B (zh) 双连接系统中处理连接失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96592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62940A (zh) 一种基于池技术的轨道交通通信网络系统
EP3703462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A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20026707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KR101460330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연결 재설정 방법
WO2016184157A1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程序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EP342910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6112999A (zh) 基站切换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22685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terminal policy,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822791B (zh) 信息上报、处理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及核心网设备
US20220286934A1 (en)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an Ongoing Communication Even After Site Outage
CN112889306A (zh) 用于网络接入管理的网络实体和基站
CN113079484B (zh) 一种直通链路无线承载的传输配置方法及终端
KR20200103030A (ko) 단말 컨텍스트를 릴리스하는 통지 방법,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WO2024073888A1 (en) Cell change handling by relay ue in an idle or inactive protocol state
WO2012142875A1 (zh) 一种确定设备类型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1356188B (zh) 一种终端的越区方法、通信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572837B (zh) 一种多跳中继配置方法、设备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