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06575A - 风速测试装置及风速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风速测试装置及风速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06575A
CN116106575A CN202310167041.9A CN202310167041A CN116106575A CN 116106575 A CN116106575 A CN 116106575A CN 202310167041 A CN202310167041 A CN 202310167041A CN 116106575 A CN116106575 A CN 116106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speed
testing device
speed testing
rectifying
current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670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薪羽
雷新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670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065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06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65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5/00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e.g. of air stream;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e.g. of ship, of aircraf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速测试装置及风速测试方法。风速测试装置包括:集流器,具有集流风道;第一整流件,设置在集流风道内;风速检测件,设置在第一整流件的下游且用于检测第一整流件整流后的气流的速度。本发明先将风速测试装置放置在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点处,然后根据预测的气流方向调整集流器的位置,使得集流器的集流风道的入口迎合预测的气流方向,最后控制风速检测件检测第一整流件整流后的气流的速度,进而得到测试点的风速。测试点处的气流经过集流器的集流和第一整流件的整流,可以实现对气流的整流消旋,风速检测件测得整流消旋后的气流的速度,可以确保风速检测件的测试精度,测试装置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风速测试装置及风速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速测试装置及风速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乘用车或商用车中,对于机舱速度场的测试,通常采用叶轮式风速仪或热线式风速仪对散热器上游风速进行测量。现有技术中,散热器风速测量装置通过纵向滑杆和横向滑杆将风速采集器固定在不同位置,可实现不同位置的风速测量。当风向垂直测试面,传统风速仪可获得较为准确的速度场测试结果。但是,发动机舱内散热器的上游气流可能会受到其他部件的干扰,导致其上游速度场方向并非完全垂直散热器。
对于一些工程机械,其机舱结构更加复杂,气流完全靠风扇驱动,大部分气流可能是倾斜流入散热器。对于“有旋”气流或方向并不明确的气流,要测试其速度方向和大小并非易事。五孔或七孔探针可以通过测量多孔的压力来反算速度方向及大小,但是成本昂贵,且需要配合复杂的坐标架使用,测试装置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测量“有旋”气流或方向并不明确的气流的速度时测试装置复杂、成本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风速测试装置及风速测试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速测试装置,包括:集流器,具有集流风道;第一整流件,设置在集流风道内;风速检测件,设置在第一整流件的下游且用于检测第一整流件整流后的气流的速度。
可选的,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二整流件,第二整流件设置在集流风道的出口处,第一整流件靠近集流风道的入口设置,风速检测件用于检测集流风道内位于第一整流件和第二整流件之间的风速。
可选的,第一整流件为第一整流格栅、蜂窝整流器或空气混合器,第二整流件为第二整流格栅、蜂窝整流器或空气混合器。
可选的,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件,温度检测件设置在集流风道的出口处;和/或,集流风道具有喇叭段和直段,喇叭段远离直段的一端的尺寸大于其与直段相连接的一端的尺寸,喇叭段远离直段的一端为集流风道的入口端。
可选的,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固定在集流器的外壁上的压差变送器,风速检测件为风速管,风速管具有采压口,采压口位于集流风道内且位于第一整流件的下游,压差变送器与风速管连通;或者,风速检测件为风速仪。
可选的,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固定座,集流器固定在固定座上。
可选的,固定座可旋转地设置,以调节集流器的进风方向;和/或,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支撑固定座的支撑部,固定座与支撑部连接。
可选的,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支撑部,固定座与支撑部的不同高度位置连接,或者,支撑部为伸缩结构,以调节集流器的高度位置。
本发明一种风速测试方法,风速测试方法使用上述的风速测试装置,风速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风速测试装置的风速检测件检测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点处经过风速测试装置的第一整流件整流后的气流的速度。
可选的,风速测试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风速测试装置的温度检测件检测集流风道的出口处的温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测试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点的风速时,先将风速测试装置放置在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点处,然后根据预测的气流方向调整集流器的位置,使得集流器的集流风道的入口迎合预测的气流方向,最后控制风速检测件检测第一整流件整流后的气流的速度,进而得到测试点的风速。测试点处的气流经过集流器的集流和第一整流件的整流,可以实现对气流的整流消旋,风速检测件测得整流消旋后的气流的速度,可以确保风速检测件的测试精度,测试装置简单、成本低。
2、第二整流件的设置可以避免下游设备对集流风道内的流场的影响,使得测得的风速更准确,提高测试精度。
3、温度检测件测得集流风道的出口处的温度可以用于修正空气密度变化的影响。
4、固定座可旋转地设置,使得集流器的位置是可调节的,以调节集流器的进风方向,在机舱中找到对应位置的测试点,根据预测的气流方向调节集流器的位置,进而调节集流器的进风方向,使得集流器的入口大致迎合预测的气流方向即可,进而实现不同位置的测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速测试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风速测试装置的局部剖开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风速测试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风速测试装置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风速测试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整流测速部;11、集流器;111、集流风道;12、第一整流件;13、风速检测件;14、第二整流件;15、固定座;151、第一连接孔;16、温度检测件;17、压差变送器;20、支撑部;21、配重块;22、底座;23、支撑管;231、第二连接孔;24、连接杆;25、调节件;31、压力信号线;32、连接管;33、温度信号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现有技术中,通常而言,大部分测速仪均要求气流垂直测试面,如采用涡轮风速仪或者热线风速仪直接测试“有旋”气流,测得的速度就会偏低,来流方向偏离测试面的角度越大,其测得的速度就会越低,速度场测试结果不准确就无法用于标定速度场仿真结果,进而影响到热平衡仿真结果的精度。采用五孔或七孔探针可以通过测量多孔的压力来反算速度方向及大小,但是成本昂贵,且需要配合复杂的坐标架使用,测试装置复杂,成本高。
为了简化测试装置和提高风速的测试精度,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风速测试装置包括:集流器11、第一整流件12及第一整流件12,集流器11具有集流风道111;第一整流件12设置在集流风道111内;风速检测件13设置在第一整流件12的下游且用于检测第一整流件12整流后的气流的速度。
应用本实施例的风速测试装置,测试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点的风速时,先将风速测试装置放置在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点处,然后根据预测的气流方向调整集流器11的位置,使得集流器11的集流风道的入口迎合预测的气流方向,最后控制风速检测件13检测第一整流件12整流后的气流的速度,进而得到测试点的风速。测试点处的气流经过集流器11的集流和第一整流件12的整流,可以实现对气流的整流消旋,风速检测件13测得整流消旋后的气流的速度,可以确保风速检测件13的测试精度,测试装置简单、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集流器11为双纽线集流器。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集流器11可以为其他样式的集流器。
优选地,集流风道111的截面形状呈矩形。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集流风道11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整流件12为第一整流格栅,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整流件12可以为蜂窝整流器或空气混合器等。
在本实施例中,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固定在集流器11的外壁上的压差变送器17,风速检测件13为风速管,风速管具有采压口、静压接口和总压接口,采压口位于集流风道111内且位于第一整流件12的下游,压差变送器17与风速管连通,具体地,压差变送器17具有静压端口、总压端口及输出端口,静压接口与静压端口连通,总压接口与总压端口连通,输出端口适于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风速管进行风速测量,其截面占比小、阻塞系数低,可尽量减少对“小风洞”内流场的影响。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风速检测件13可以为风速仪,风速仪为叶轮式风速仪或热线式风速仪等。
在本实施例中,风速管也可以称为皮托管,皮托管包括L形管和与L形管垂直连通的横管,L形管的一端为采压口,L形管的另一端、横管的一端分别为静压接口和总压接口,集流器11的外壁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部,L形管固定在凸部上,便于固定皮托管。具体地,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压板、螺栓和螺母,L形管位于压板和凸部之间,压板和凸部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在一起,皮托管的固定方式简便,易于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数据采集卡,压差变送器17通过压力信号线31与数据采集卡连接,数据采集卡将压力信号传输至PC端进行显示和存储。优选地,连接管32为硅胶软管等。
当待测试设备为乘用车、商用车等车辆时,测试点为机舱内的测试点,机舱内的气流方向往往并不明确,直接测量气流方向与大小难度较大,采用上述风速测试装置的集流器11配合第一整流格栅的方式对局部位置的气流进行“整流消旋”,对于消除旋流部分后的气流,通过皮托管即可准确测得相应风速,虽然局部位置的气流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并不影响仿真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标,可以提高了机舱速度场仿真的试验对标精度,风速测试装置巧妙地利用集流器和第一整流格栅,结构简单,原理可靠,易于实现。需要说明是的,机舱内设置发动机、散热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加入风速测试装置的机舱(以下简称:机舱B)与未加入风速测试装置的机舱(以下简称:机舱A)的差异非常之小,且分别会对机舱A和机舱B采用相同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理论上如果对机舱B的速度场仿真进行试验验证和标定后,亦能证明机舱A速度场仿真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二整流件14,第二整流件14设置在集流风道111的出口处,第一整流件12靠近集流风道111的入口设置,风速检测件13用于检测集流风道111内位于第一整流件12和第二整流件14之间的风速。第二整流件14的设置可以避免下游设备对集流风道111内的流场的影响,使得测得的风速更准确,提高测试精度。具体地,第二整流件14为第二整流格栅,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二整流件14可以为蜂窝整流器或空气混合器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固定座15,集流器11固定在固定座15上,固定座15的设置方便将集流器11固定在待测试设备上。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不设置固定座15,直接将集流器11固定在待测试设备上,例如,将集流器11直接固定在机舱的进气格栅或排气格栅上,集流器11的入口处开设有安装孔,紧固件穿过安装孔与进气格栅或排气格栅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5可旋转地设置,使得集流器11的位置是可调节的,以调节集流器的进风方向,在机舱中找到对应位置的测试点,根据预测的气流方向调节集流器11的位置,进而调节集流器11的进风方向,使得集流器11的入口大致迎合预测的气流方向即可,进而实现不同位置的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支撑固定座15的支撑部20,固定座15与支撑部20连接,支撑部20可以布置在地面或待测试设备上,当支撑部20布置在待测试设备上时,支撑部20直接布置于机舱的底面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风速测试装置的布置位置,布置更灵活方便。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不设置支撑部20,将固定座15直接固定在待测试设备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5与支撑部20的不同高度位置连接,使得固定座15在支撑部20上的高度位置是可调节的,以调节集流器11的高度位置。根据测试点的高度位置不同,调节集流器11在竖直方向的上高度,实现不同高度的测量,也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车辆的测试,测试范围广。具体地,固定座15的同一位置与支撑部20的不同位置连接。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支撑部20为伸缩结构,此时固定座15固定在支撑部20的同一位置,通过伸缩结构伸缩来调节支撑部20本身的长度,进而调节固定座15的高度位置,从而调节集流器11的高度位置。例如,伸缩结构采用伸缩管等。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5的不同位置与支撑部20的同一位置连接,以调节集流器11的进风方向。通过手动调节固定座15的不同位置与支撑部20的同一位置连接,调节方式简便,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固定座15为法兰盘,法兰盘设有沿其圆周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连接孔151,支撑部20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231,多个第一连接孔151中的对称的两个与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接孔231通过紧固部件连接,多个第一连接孔151的中心所形成的圆的直径为相邻两个第二连接孔23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的整数倍,可实现连续、多个高度的调节。当法兰盘上的对称的两个第一连接孔151与支撑部20上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接孔231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时,集流器11的进风方向和高度均固定,当需要改变集流器11的进风方向和高度时,需要旋转和升降法兰盘,当集流器11的位置调节到位后,将法兰盘上的对称的两个第一连接孔151与支撑部20上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接孔231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连接孔151与多个第二连接孔231可实现集流器11的不同进风方向和不同高度的固定,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优选地,第一连接孔151和第二连接孔231均为螺纹孔。
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法兰盘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51,此时支撑部20上仅设置两个第二连接孔231,法兰盘固定在支撑部20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支撑部20为可伸缩结构,例如,可伸缩结构为伸缩杆或气缸或油缸等,或者,法兰盘上不设有第一连接孔151,支撑部20上不设置第二连接孔231,在支撑部20上设置电机或旋转气缸等旋转驱动件来驱动固定座15旋转,也可以实现调节集流器11的进风方向,此时支撑部20为可伸缩结构。
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固定座15包括固定盘和旋转盘,旋转盘固定在集流器上,旋转盘的不同位置与固定盘的同一位置连接,通过转动旋转盘来调节集流器的进风方向,旋转盘和固定盘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实现集流器11的高度调节和进风方向调节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只要能够实现集流器11的高度调节和进风方向调节的结构均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件16,温度检测件16设置在集流风道111的出口处。温度检测件16测得集流风道111的出口处的温度可以用于修正空气密度变化的影响。具体地,温度检测件16与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件16通过温度信号线33与数据采集卡连接,数据采集卡将温度信号传输至PC端进行显示和存储,其中,PC端包括控制器。具体地,温度检测件16为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具有温误差小、价格低、响应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耗等优点。优选地,温度传感器为PT100温度传感器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支撑部20包括:底座22、若干支撑管23及若干连接杆24,最下方的支撑管23固定在底座22上,任意上下相邻的两个支撑管23通过一个连接杆24连接。支撑部20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降低成本。
具体地,支撑管23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孔231,支撑部20还包括调节件25,调节件25旋入一个第二连接孔231中且与连接杆24配合,通过调节件25来调节支撑部20的长度,进而便于将固定座15固定在支撑部20在竖直方向的不同位置上。优选地,第二连接孔231为螺纹孔,调节件25为螺栓,螺栓抵靠在连接杆24上,螺栓可以固定支撑管23与连接杆24的相对位置,当需要调节支撑部20的长度时,将螺栓旋松,调节支撑部20的长度,然后将螺栓旋紧,通过旋松或旋紧螺栓来调节支撑部的长度,调节简便省力。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连接杆24上设有沿其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插孔,调节件25穿过一个第二连接孔231后插入多个插孔中的一个中,通过调节件25与连接杆24上不同的插孔配合可以实现调节支撑部20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0还包括配重块21,底座22固定在配重块21上,配重块21支撑在地面上或机舱的底面上。配重块21的设置可以保证风速测试装置的稳定性,避免风速测试装置发生倾倒的情况。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支撑部20也可以采用立式风扇中支撑风扇头的支撑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集流风道111具有喇叭段和直段,喇叭段远离直段的一端的尺寸大于其与直段相连接的一端的尺寸,喇叭段远离直段的一端为集流风道111的入口端,喇叭段起到整流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整流格栅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的长度最小为0.5d,d=2a*b/(a+b),第二整流格栅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的长度最小为0.2d,其中,d为直段的当量直径,a和b分别为直段的截面形状的宽度和高度。第一整流格栅和第二整流格栅中的格栅间距不超过5.0mm。下面举例说明第一整流格栅、第二整流格栅的尺寸等,例如,第一整流格栅和第二整流格栅的厚度为1mm,集流风道111的当量直径为50-80mm,法兰盘的多个第一连接孔151的中心所形成的圆的直径L1为80-120mm,支撑部20上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孔231之间的孔距L2为40-60mm,第一整流格栅、第二整流格栅的格栅间距为3-5mm,第一整流格栅的长度为40-60mm,第二整流格栅的长度为10-30mm。
需要说明的是,集流器11、第一整流件12、风速检测件13、第二整流件14、固定座15、温度检测件16及压差变送器17形成整流测速部10。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风速测试装置的整流测速过程进行说明:
气流进入集流器11的集流风道111中,先经过第一整流格栅进行“整流消旋”,位于第一整流格栅下游的皮托管会测得对应测试点的全压和静压,压差变送器17会输出全压与静压的差值,即动压ΔP。皮托管下游的第二整流格栅可消除风速测试装置的下游设备对其风道内的流场产生的影响。在第二整流格栅的附近还布置有PT100温度传感器,PT100温度传感器监测风道内的温度变化。温度传感器和压差变送器的信号均会被传送至数据采集卡,最后通过PC端显示和存储。
在获得皮托管的压差ΔP以及气流的温度后,可计算流体中对应测试点的流速V:
Figure BDA0004096254030000131
其中,V为测试点对应的风速,单位为m/s,ρ为气流的密度,单位为Kg/m3,K为皮托管的校准系数,ΔP为压差变送器输出的压差值,单位为Pa。
需要说明的是,气流的密度可通过监测的气流温度查询空气密度-温度对照表得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速测试方法,风速测试方法使用上述的风速测试装置,风速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风速测试装置的风速检测件13检测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点处经过风速测试装置的第一整流件12整流后的气流的速度。测试点处的气流经过集流器11的集流和第一整流件12的整流,可以消除气流的旋流,使气流方向明确,风速检测件13测得整流消旋后的气流的速度,可以确保风速检测件13的测试精度,测试装置简单、成本低;获得更加准确的风速测试结果后将该测试结果用于机舱速度场仿真的对标,提高了机舱速度场仿真的试验对标精度。
具体地,将风速测试装置放置在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点处;根据预测的气流方向调整集流器11的位置,以使集流器11的集流风道的入口迎合预测的气流方向;控制风速检测件13检测第一整流件12整流后的气流的速度。根据预测的气流方向调整集流器11的位置的步骤包括,通过旋转固定座15来调节集流器的进风方向,通过调节固定座15的高度位置来调节集流器11的高度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风速测试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风速测试装置的温度检测件16检测集流风道111的出口处的温度。温度检测件16测得集流风道111的出口处的温度可以用于修正空气密度变化的影响。
在乘用车、商用车的机舱的热管理仿真中,速度场的仿真至关重要,其不仅用于分析机舱内部气流的流动状态,如判断是否有热回流等现象;还可以将计算得到的散热器流量作为热平衡分析的输入参数,机舱的速度场仿真的精度直接影响到热平衡仿真精度。为了准确获得机舱速度场仿真结果,必须通过精准有效的速度场测试结果进行对标验证。
将机舱的速度场仿真与风速测试装置进行结合,对机舱的速度场仿真进行对标的主要步骤如下:
(1)对机舱进行流场仿真,通过速度矢量图进行分析,在散热器上、下游各选择一定数量的测试点,记录各测试点的位置、高度和仿真预测的气流方向;
(2)在机舱中找到对应位置的测试点,依据预测的气流方向,调整整流测速部10的摆放角度,使集流器11的入口大致迎合预测的气流方向即可,记录整流测速部10的实际位置、高度与旋转角度,待温度传感器和压差变送器的采集信号稳定后,开始数据采集。
(3)根据整流测速部10的实际摆放的位置等信息,在机舱的仿真模型中将整个风速测试装置按实物建模并仿真求解,提取集流风道内对应测试点的仿真风速。
(4)对比各测试点的实测风速与仿真风速,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完成仿真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标。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引入风速测试装置对机舱内局部位置的气流形态进行“整流消旋”与风速测试,确保风速管或风速仪的测试精度,提高了试验对标精度,避免了对复杂流场的直接测量,解决了风速仪测试倾斜气流精度不高的问题;
2、风速测试装置包括整流测速部10和支撑部20,整流测速部10主要包括:双纽线集流器、第一整流格栅、第二整流格栅、法兰盘、PT100温度传感器、皮托管和压差变送器17,“有旋”气流进入双纽线集流器倾斜的小型风道后,风道入口的第一整流格栅会消除其旋流部分,下游的皮托管可准确测得风道内对应的动压与静压,经过换算即可得到对应的风速,风道出口处设置的第二整流格栅可排除下游设备对风道内流场的影响,风道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用以修正空气密度变化的影响。风速测试装置巧妙地利用双纽线集流器和整流格栅,原理可靠;气流经过整流测速部10后可消除非旋流部分,并获得准确的风速测试结果,提高了机舱速度场仿真的试验对标精度;
3、整个整流测速部10的固定方式灵活,可测试多个位置的速度场,既可独立固定于不同位置如机舱的进、排气格栅上或某设备上,也可配合支撑部20布置于地面或机舱的底面;
4、支撑部20主要包括:支撑管23、连接杆24、底座22、配重块21等,法兰盘与支撑管23固定连接时,将法兰盘上的多个螺纹孔中心所形成的圆的直径设计为整数倍的支撑管23上的螺纹孔的孔距,可实现整流测速部10不同角度和不同高度的固定,可进行不同高度和不同旋转角度的摆放,旋转角度值可通过固定的螺纹孔位置快捷确认,法兰盘的设计不仅可用于固定,还能便捷地实现整流测速部10的不同旋转角度的摆放与测量;
5、为了便于整个测试装置的移动与布置,采用总长可调式设计,通过支撑管23的“拼接”来实现,各段支撑管23通过其内部的连接杆24衔接,再辅以螺栓固定,支撑管23可多段“拼接”扩宽了应用场景,使整个测试装置可长可短,在紧凑的空间环境中亦可使用;
6、支撑管23的最下端通过螺栓与底座22固定,底座22上放置有配重块21,用于保持整个测试装置的稳定,配重块21视支撑管23的长度增减数量或重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风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流器(11),具有集流风道(111);
第一整流件(12),设置在所述集流风道(111)内;
风速检测件(13),设置在所述第一整流件(12)的下游且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整流件(12)整流后的气流的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二整流件(14),所述第二整流件(14)设置在所述集流风道(111)的出口处,所述第一整流件(12)靠近所述集流风道(111)的入口设置,所述风速检测件(13)用于检测所述集流风道(111)内位于所述第一整流件(12)和所述第二整流件(14)之间的风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件(12)为第一整流格栅、蜂窝整流器或空气混合器,所述第二整流件(14)为第二整流格栅、蜂窝整流器或空气混合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件(16),所述温度检测件(16)设置在所述集流风道(111)的出口处;
和/或,所述集流风道(111)具有喇叭段和直段,所述喇叭段远离所述直段的一端的尺寸大于其与所述直段相连接的一端的尺寸,所述喇叭段远离所述直段的一端为所述集流风道(111)的入口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集流器(11)的外壁上的压差变送器(17),所述风速检测件(13)为风速管,所述风速管具有采压口,所述采压口位于所述集流风道(11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整流件(12)的下游,所述压差变送器(17)与所述风速管连通;
或者,所述风速检测件(13)为风速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固定座(15),所述集流器(11)固定在所述固定座(15)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座(15)可旋转地设置,以调节所述集流器(11)的进风方向;
和/或,所述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支撑所述固定座(15)的支撑部(20),所述固定座(15)与所述支撑部(2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测试装置还包括所述支撑部(20),所述固定座(15)与所述支撑部(20)的不同高度位置连接,或者,所述支撑部(20)为伸缩结构,以调节所述集流器(11)的高度位置。
9.一种风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测试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速测试装置,所述风速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风速测试装置的风速检测件(13)检测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点处经过所述风速测试装置的第一整流件(12)整流后的气流的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测试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风速测试装置的温度检测件(16)检测所述集流风道(111)的出口处的温度。
CN202310167041.9A 2023-02-09 2023-02-09 风速测试装置及风速测试方法 Pending CN1161065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7041.9A CN116106575A (zh) 2023-02-09 2023-02-09 风速测试装置及风速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7041.9A CN116106575A (zh) 2023-02-09 2023-02-09 风速测试装置及风速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6575A true CN116106575A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59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67041.9A Pending CN116106575A (zh) 2023-02-09 2023-02-09 风速测试装置及风速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065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rusic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wall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large-eddy simulation
US73476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etermine the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experienced by a wind turbine
CN104048808B (zh) 一种动态熵探针
US6957586B2 (en) System to measure density, specific gravity, and flow rate of fluids, meter,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6147882B (zh) 一种低速风洞流场参数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08534819U (zh) 用于风扇气动性能测试的装置
US618939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gas velocity or other flow characteristic
CN109098995A (zh) 一种牵引电机冷却系统风道及风机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6106575A (zh) 风速测试装置及风速测试方法
CN212082825U (zh) 一种测量高亚音三维稳态流场的全参数探针
CN109238738B (zh) 基于可测试性格栅的特种车辆冷却风量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5435929B (zh) 一种高频总温、总压探针
Chew et al. A time-resolved hot-wire shear stress probe for turbulent flow: use of laminar flow calibration
CN213067758U (zh) 一种便于气体整流的超声波流量计
JP2869054B1 (ja) 挿入形渦流量計及びそのプローブ管路の長さ決定方法
Nader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low turbulence wind tunnel
Tsakanian et al. Integral Thermo-Anemometers for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Airflow Measurement in Ducts, at Anemostat Outlets and in Ventilation Grilles
Shinder et al. NIST’s new 3D airspeed calibration rig, addresses turbulent flow measurement challenges
Цаканян et al. Choosing a Universal Air Collector Design for a Cylindrical-Shaped Hot-Wire Anemometer
CN209027762U (zh) 热线垂向多点同步测量装置
Otakane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thermal flow meter
CN114814286B (zh) 一种在线低气压系统流速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17466958U (zh) 测速装置
CN111141522A (zh) 一种测量高亚音三维稳态流场的全参数探针
RU86751U1 (ru) Измерительная аэ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ая установк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