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5534A - 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5534A
CN116095534A CN202211491669.6A CN202211491669A CN116095534A CN 116095534 A CN116095534 A CN 116095534A CN 202211491669 A CN202211491669 A CN 202211491669A CN 116095534 A CN116095534 A CN 116095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ub
ideal
header file
time st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916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起超
杨苒
王清菊
薛胜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far Internation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Kingfar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far International Inc filed Critical Kingfar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to CN2022114916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955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95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55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4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personal data, e.g. biometric data, records or preferenc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30/00IoT infrastructure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20Analytics; Diagno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62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 H04L47/622Queue service or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采集的领域,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配置指令中确定出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待采集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判断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头文件中的数据类型与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且头文件中的通道信息与待采集数据的通道信息相同,若存在,则从局域网中获取头文件,并从头文件中解析出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基于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从局域网中获取待采集数据,并基于传输顺序,确定待采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子数据类型。本申请达到了能够获取全部测试设备的检测数据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采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化载体间的数据有效传输,多终端数据连接与数字化呈现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智能制造及新型装备系统研制过程,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与信息化技术,智能创新系统也正在向新一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演进。人信息物理系统的交互也从传统的人物理系统交互技术向智能化新的技术体系发展,所有的物理对象逐渐将具有嵌入式计算和通信能力,以智能感知实现人机环境多通道数据传输与设备间相互通信,而如何实现不同测试设备有效数据采集非常关键。
由于各测试设备通常来源于不同厂家,各厂家的测试设备接口标准不同,即测试设备的数据需通过测试设备对应的客户端进行获取,或通过得知测试设备的接口标准的客户端获取,因此目前的客户端只能获取特定的测试设备的数据,无法获取全部测试设备的数据。
发明内容
为能够获取全部测试设备的检测数据,本申请提供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所述配置指令中确定出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所述待采集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
判断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所述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所述头文件中的数据类型与所述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且所述头文件中的通道信息与所述待采集数据的通道信息相同;
若存在,则从所述局域网中获取所述头文件,并从所述头文件中解析出所述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
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以及所述通道信息,从所述局域网中获取待采集数据,并基于所述传输顺序,确定所述待采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子数据类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说明用户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可以从配置指令中确定出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其中,待采集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由于存在无法读取测试设备数据的情况,因此可以选择从局域网内获取待采集数据,且由于需要确定出待采集数据中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方能够准确地获取到待采集数据,因此需确定出待采集数据对应的传输顺序。由于头文件中包括传输顺序,因此可以首先从局域网内获取头文件,但局域网可能不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因此可以首先判断出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其中,头文件中的数据类型与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且头文件中的通道信息与待采集数据的通道信息相同。当存在头文件时,从局域网中获取该头文件,并从所述头文件中解析出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以便于后续能够根据传输顺序确定出待采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子数据类型,从而达到能够获取全部测试设备数据的效果。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判断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所述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之后还包括:
若未存在,则每隔预设时间段从所述局域网中查找所述头文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局域网中未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时,说明当前无法从局域网中获取待采集数据。每隔预设时间段从局域网中查找头文件,以便于能及时从局域网中获取到该头文件,从而能够及时从局域网中获取到待采集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每个采样周期中的至少两个子数据按照所述传输顺序进行存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每个采样周期中的至少两个子数据按照传输顺序进行存储,以便于后续能够清楚地对待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减少出现数据紊乱的情况。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所述配置指令中确定出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
确定所述数据类型对应的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
基于所述传输顺序、所述数据类型以及所述通道信息生成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头文件;
若接收到采集数据指令,则将所述头文件以及所述目标数据以广播的形式实时输出在局域网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配置指令中确定出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其中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确定数据类型对应的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以便于根据传输顺序、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生成目标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当接收到采集数据指令时,说明用户需要将采集到目标数据发出,即可以将头文件以及目标数据以广播的形式实时输出在局域网内,以便于后续其他需要对目标数据进行分析的设备能够从局域网内获取到目标数据,并能够根据头文件了解到该目标数据的传输顺序、数据类型以及传输通道等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预设程序集中调用转换文件格式的程序,将所述头文件转换为能够输出的文件格式,得到待输出头文件;
输出所述待输出头文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设程序集为提前设定的程序集,从预设程序集中调用转换文件格式的程序,可以将生成的头文件转换成能够输出的文件格式,得到待输出头文件,并输出待输出头文件,以便于用户通过输出的头文件查看数据类型、数据通道以及传输顺序等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若接收到采集数据指令,则将所述头文件以及所述目标数据以广播的形式实时输出在局域网内,之后还包括:当检测到分析设备的验证信息时,将所述验证信息在预设身份信息库内进行匹配,所述分析设备为需对所述待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的设备,所述验证信息包括所述分析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及预设待采集数据;
若所述预设身份信息库中存在所述验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则基于所述预设待采集数据,确定待输出数据类型;
若所述预设身份信息库中未存在所述验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则输出表征所述分析设备不合法的提示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析设备为需对待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的设备,验证信息包括分析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及预设待采集数据,当检测到分析设备的验证信息时,说明分析设备存在实时获取数据的需求,将验证信息在预设身份信息库内进行匹配。当预设身份信息库中存在验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时,说明该分析设备属于合法的分析设备,进而可以继续根据验证信息中的预设待采集数据,确定出该分析设备需要进行分析的待采集数据。当预设身份信息库中未存在验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时,说明该分析设备为不合法的设备,输出表征该分析设备为不合法设备的提示信息,以使得用户能够重新选择是否继续将目标数据输出,从而避免了数据被不合法的分析设备进行分析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安全性。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头文件包括预设采样率,所述若接收到采集数据指令,则将所述头文件以及所述目标数据以广播的形式实施输出在局域网内,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数据中至少两个子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
基于首个子数据对应的起始时间戳、末尾子数据对应的终止时间戳以及预设采样率,得到所述至少两个子数据对应的目标数量;
若所述目标数量达到所述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数量,则基于所述起始时间戳以及预设采样率,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子数据分别对应的理想时间戳;
基于所述目标数量以及所述理想时间戳,生成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矫正数组,且所述矫正数组内每个理想时间戳对应有预设填充值;
计算第二个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第二个理想时间戳的第一差值,以及首个子数据与第二个理想时间戳的第二差值;
基于所述第一差值确定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所述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为所述首个子数据对应的理想时间戳之后的理想时间戳;
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差值,则将所述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首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所述第二个子数据;
若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所述第二差值,则将所述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最后一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所述第二个子数据;
当使用所述第二个子数据进行替换后,执行循环步骤,直至完成对所述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替换,得到矫正后的理想数组;
所述循环步骤包括:
计算当前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目标理想时间戳的第三差值,以及计算所述当前子数据的上一子数据的时间戳与所述目标理想时间戳的第四差值,所述目标理想时间戳为所述当前子数据的上一子数据对应的理想时间戳的下一理想时间戳;
基于所述第三差值确定当前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所述当前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为包括所述目标理想时间戳在内的至少一个理想时间戳;
若所述第三差值小于所述第四差值,则将所述目标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所述当前子数据;
若所述第三差值大于所述第四差值,则将所述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最后一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所述当前子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目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由于设备以及网速等原因,使得采集到的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时间戳与实际生成至少两个子数据时对应的时间存在偏差,因此可以对至少两个子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进行矫正,以使得能够得到至少两个子数据在实际生成时的真实的时间点,即理想时间戳。
通过获取目标数据中至少两个子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以便于后续能够根据首个子数据对应的起始时间戳、末尾子数据对应的终止时间戳以及预设采样率,得到目标数据对应的目标数量,从而便于判断是否能够建立该目标数据的矫正数组,当目标数量达到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数量时,说明按照目标数量建立矫正数组时,矫正数据能够包括目标数据中的全部子数据,即能够建立该目标数据的矫正数据,并根据起始时间戳以及预设采样率,确定目标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理想状态下的理想时间戳,以便于后续根据目标数量以及理想时间戳,生成目标数据对应的矫正数组,且矫正数组中每个理想时间戳对应有预设填充值。计算第二个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第二个理想时间戳的第一差值,以及首个子数据与第二个理想时间戳的第二差值,并根据第一差值确定出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其中,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为首个子数据对应的理想时间戳之后的理想时间戳,以便于后续根据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第一差值以及第二差值,对矫正数组进行矫正。当第一差值小于第二差值时,说明当前第二个子数据对应的时间戳更加接近第二个理想时间戳,即可以将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首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第二个子数据,当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差值时,说明当前第二个子数据对应的时间戳与第二理想时间戳的时间差值较大,即可以将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最后一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第二个子数据,从而达到使用第二个子数据进行替换的效果,当使用第二个子数据进行替换后,可以通过执行循环步骤的方式,对至少两个子数据进行替换,从而达到对矫正数组进行矫正的效果,进而能够得到矫正后的理想数组,其中,循环步骤包括:计算当前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目标理想时间戳的第三差值,以及计算当前子数据的上一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目标理想时间戳的第四差值,其中,目标理想时间戳为当前子数据的上一子数据对应的理想时间戳的下一理想时间戳,并根据第三差值确定出当前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当第三差值小于第四差值时,说明当前子数据对应的时间戳更加接近于目标理想时间戳,即可以将目标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当前子数据,当第三差值大于第四差值时,说明当前子数据对应的时间戳与目标理想时间戳的时间差值较大,即可以将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最后一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当前子数据,从而达到对当前子数据进行替换的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所述配置指令中确定出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所述待采集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所述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所述头文件中的数据类型与所述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且所述头文件中的通道信息与所述待采集数据的通道信息相同;
解析模块,用于当存在时,从所述局域网中获取所述头文件,并从所述头文件中解析出所述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以及所述通道信息,从所述局域网中获取待采集数据,并基于所述传输顺序,确定所述待采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子数据类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说明用户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可以通过第一确定模块从配置指令中确定出带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其中,待采集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由于存在无法读取测试设备数据的情况,因此可以选择从局域网内获取待采集数据,且由于需要确定出待采集数据中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方能够准确地获取到待采集数据,因此需确定出待采集数据对应的传输顺序。由于头文件中包括传输顺序,因此可以首先从局域网内获取头文件,但局域网可能不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因此可以首先通过判断模块判断出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其中,头文件中的数据类型与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且头文件中的通道信息与待采集数据的通道信息相同。当存在头文件时,从局域网中获取该头文件,并通过解析模块从所述头文件中解析出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以便于后续第二确定模块能够根据传输顺序确定出待采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子数据类型,从而达到能够获取全部测试设备数据的效果。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查找模块,用于当未存在时,每隔预设时间段从所述局域网中查找所述头文件。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将每个采样周期中的至少两个子数据按照所述传输顺序进行存储。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所述配置指令中确定出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数据类型对应的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传输顺序、所述数据类型以及所述通道信息生成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头文件;
第一输出模块,用于当接收到采集数据指令时,将所述头文件以及所述目标数据以广播的形式实时输出在局域网内。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转换模块,用于从预设程序集中调用转换文件格式的程序,将所述头文件转换为能够输出的文件格式,得到待输出头文件;
第二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待输出头文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匹配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分析设备的验证信息时,将所述验证信息在预设身份信息库内进行匹配,所述分析设备为需对所述待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的设备,所述验证信息包括所述分析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及预设待采集数据;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预设身份信息库中存在所述验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时,基于所述预设待采集数据,确定待输出数据类型;
第三输出模块,用于当所述预设身份信息库中未存在所述验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时,输出表征所述分析设备不合法的提示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头文件包括预设采样率,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数据中至少两个子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
数量得到模块,用于基于首个子数据对应的起始时间戳、末尾子数据对应的终止时间戳以及预设采样率,得到所述至少两个子数据对应的目标数量;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数量达到所述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数量时,基于所述起始时间戳以及预设采样率,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子数据分别对应的理想时间戳;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数量以及所述理想时间戳,生成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矫正数组,且所述矫正数组内每个理想时间戳对应有预设填充值;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二个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第二个理想时间戳的第一差值,以及首个子数据与第二个理想时间戳的第二差值;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差值确定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所述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为所述首个子数据对应的理想时间戳之后的理想时间戳;
第一替换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差值时,将所述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首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所述第二个子数据;
第二替换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所述第二差值时,将所述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最后一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所述第二个子数据;
数组得到模块,用于当使用所述第二个子数据进行替换后,执行循环步骤,直至完成对所述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替换,得到矫正后的理想数组;
数组得到模块中执行循环步骤时,具体用于:
计算当前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目标理想时间戳的第三差值,以及计算所述当前子数据的上一子数据的时间戳与所述目标理想时间戳的第四差值,所述目标理想时间戳为所述当前子数据的上一子数据对应的理想时间戳的下一理想时间戳;
基于所述第三差值确定当前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所述当前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为包括所述目标理想时间戳在内的至少一个理想时间戳;
若所述第三差值小于所述第四差值,则将所述目标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所述当前子数据;
若所述第三差值大于所述第四差值,则将所述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最后一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所述当前子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根据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 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说明用户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可以从配置指令中确定出带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其中,待采集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由于存在无法读取测试设备数据的情况,因此可以选择从局域网内获取待采集数据,且由于需要确定出待采集数据中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方能够准确地获取到待采集数据,因此需确定出待采集数据对应的传输顺序。由于头文件中包括传输顺序,因此可以首先从局域网内获取头文件,但局域网可能不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因此可以首先判断出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其中,头文件中的数据类型与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且头文件中的通道信息与待采集数据的通道信息相同。当存在头文件时,从局域网中获取该头文件,并从所述头文件中解析出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以便于后续能够根据传输顺序确定出待采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子数据类型,从而达到能够获取全部测试设备数据的效果;
2. 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配置指令中确定出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其中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确定数据类型对应的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以便于根据传输顺序、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生成目标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当接收到采集数据指令时,说明用户需要将采集到目标数据发出,即可以将头文件以及目标数据以广播的形式实时输出在局域网内,以便于后续其他需要对目标数据进行分析的设备能够从局域网内获取到目标数据,并能够根据头文件了解到该目标数据的传输顺序、数据类型以及传输通道等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示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其中,该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但并不局限于此,该终端设备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步骤S102、步骤S103以及步骤S104,其中,
步骤S101,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配置指令中确定出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
其中,待采集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配置指令中可以包括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在配置面板上对需要进行采集的采集数据进行配置,点击生成配置信息的按钮,从而触发配置指令,也可以通过语音输入的方式触发配置指令。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可以从配置指令中确定出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假设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可以为EEG(脑电数据),通道信息可以为1。
步骤S102,判断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
其中,头文件中的数据类型与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且头文件中的通道信息与待采集数据的通道信息相同。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头文件中的数据类型与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且头文件中的通道信息与采集数据的通道信息相同,判断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以便于判断是否能够从局域网中获取到待采集数据,接上例,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包括:数据类型为EEG,通道信息为1。
步骤S103,若存在,则从局域网中获取头文件,并从头文件中解析出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局域网中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时,可以从局域网中获取该头文件,具体获取该头文件时,可以通过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进行获取,以确保能准确地获取到待采集数据的头文件。头文件中存在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对头文件进行解析,以便于得到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从而便于后续能够根据传输顺序明确地了解到待采集数据中每个数据具体的子数据类型。
步骤S104,基于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从局域网中获取待采集数据,并基于传输顺序,确定待采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子数据类型。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由于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由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中获取的,且配置指令通过用户触发,待采集数据为用户当前需获取的数据,因此能够根据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从局域网中获取待采集数据,并根据传输顺序,确定待采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子数据类型。
假设数据类型为Gaze(眼动数据),通道信息为1,局域网中可能存在多个头文件,例如局域网中存在数据类型为Gaze,通道信息为2的头文件、数据类型为EEG,通道信息为1的头文件以及数据类型为Gaze,通道信息为1的头文件。因此可以根据数据类型Gaze,通道信息为1两个条件,准确地从局域网中获取到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即数据类型为Gaze,通道信息为1的头文件。
假设数据类型为Gaze,通道信息为1的头文件对应的传输顺序为左眼瞳孔直径以及右眼瞳孔直径。而待采集数据为2.5mm(毫米)以及2.6mm,根据传输顺序左眼瞳孔直径以及右眼瞳孔直径,确定出待采集数据中,2.5mm表示左眼瞳孔直径,2.6mm表示右眼瞳孔直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的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示例图,其中20表示局域网,30包括数据类型为Gaze,通道信息为1的头文件以及待采集数据,电子设备40从局域网20中获取所需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对应的头文件,以及待采集数据,具体的获取顺序为优先获取头文件进行解析,确定待采集数据中数据的传输顺序,图2中所示的左瞳孔直径1以及右瞳孔直径2表示,Gaze眼动数据中每个子数据的传输顺序为左瞳孔直径以及右瞳孔直径。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S102之后还包括步骤S105(图中未示出),其中,
步骤S105,若未存在,则每隔预设时间段从局域网中查找头文件。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预设时间段为提前设定的时间段,假设预设时间段为0.5S(秒),当在局域网中未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时,说明当前无法从局域网中获取待采集数据,可以每隔0.5S在局域网中查找头文件,以便于能够及时从局域网中获取到头文件,从而能够及时从局域网中获取到待采集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在局域网内未查找到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时,也可以输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存在将数据类型和/或传输通道输入错误的情况,具体的提示信息可以为“局域网中无指定数据类型以及指定传输通道的头文件,请确保输入的数据类型以及传输通道正确”。进一步的在进行提示后,可自行进行更新,以便于将再次查找的结果反馈给用户,便于用户了解当前查找的情况。
更进一步的,在每隔预设时间在局域网内查找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之前,可以输出用于供用户选择的提示信息,例如“是否实时监测数据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是/否”,当用户回答为“是”时,则开始自动检查,即每个预设时间内在局域网内查找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当用户回答为“否”时,则不开启自动检查,其中,每隔预设时间在局域网内查找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可通过Timer定时器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包括步骤S106(图中未示出),其中本步骤S106可在步骤S105之后执行,其中,
步骤S106,将每个采样周期中的至少两个子数据按照传输顺序进行存储。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将每个采样周期中的至少两个子数据按照传输顺序进行存储,以便于后续能够清楚地对待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减少出现数据紊乱等情况。其中,存储的方式可以是将每个采样周期内的数据按传输顺序存储在一个组中,将得到的全部的组存储在一个集合中。
例如,待采集数据为眼动数据,且眼动数据的采样周期为一秒,共接收了3组数据,其中数据的保存顺序为左瞳孔直径数据、右瞳孔直径数据,则将第一秒时的数据3mm、3mm保存在1组中,第二秒时的数据3mm、3.1mm保存在2组中,第三秒时的数据3.1mm、3.2mm保存在3组中,进一步的将1组、2组以及3组的数据保存在眼动数据集合中,以便于后续能够对待采集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其中集合命名可以根据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进行命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输出在用户对应的显示装置上,并进行分析回访,以便于用户能够清楚观察到数据的变化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步骤S107(图中未示出)、步骤S108(图中未示出)、步骤S109(图中未示出)以及步骤S110(图中未示出),其中,步骤S107可在步骤S101之前执行,也可在步骤S101之后执行,还可与步骤S101同时执行,其中,
步骤S107,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配置指令中确定出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
其中,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配置指令中确定出目标数据的目标类型以及通道信息,以便于后续能够根据目标数据的目标类型以及通道信息生成目标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其中,用户可以通过键盘以及触摸屏等输入装置触发配置指令,也可通过语音指令触发,在此不做限定。
目标数据中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假设目标数据为Gaze1,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为左瞳孔直径以及右瞳孔直径,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为Gaze,通道信息为1。
步骤S108,确定数据类型对应的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确定数据类型对应的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以便于后续基于传输顺序生成目标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假设Gaze对应的传输顺序为左瞳孔直径以及右瞳孔直径。
步骤S109,基于传输顺序、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生成目标数据对应的头文件。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根据传输顺序、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生成目标数据对应的头文件,以便于后续用于分析数据的分析设备能够根据头文件,了解到后续接收的每个子数据具体的子数据类型,进而便于分析设备能够根据子数据类型对子数据进行分析。
步骤S110,若接收到采集数据指令,则将头文件以及目标数据以广播的形式实时输出在局域网内。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接收到采集数据指令时,说明用户可能需要将采集到的目标数据发出,即可以将头文件以及目标数据以广播形式实施输出在局域网内,以便于后续其他需要对目标数据进行分析的设备能够从局域网内获取到目标数据,并能够根据头文件了解到该目标数据的传输顺序、数据类型以及传输通道等信息。其中,采集数据指令,可以为用户通过键盘、鼠标以及触摸屏输入装置触发,也可以通过语音输入触发,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目标数据以广播的形式实时输出在局域网内时,具体可以通过使用的LSL协议实现,其中,可以通过Push_sample将目标数据输出。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中,可以同时将多个数据类型的目标数据以及对应的头文件实时输出,当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目标数据时,可以根据通道信息对目标数据进行区分,以使得能够同时对多个同类型的目标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输出。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包括步骤S111(图中未示出)以及步骤S112(图中未示出),其中,步骤S111可在步骤S109之后执行,其中,
步骤S111,从预设程序集中调用转换文件格式的程序,将头文件转换为能够输出的文件格式,得到待输出头文件。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预设程序集为提前设定的程序集,可以为LSL..DLL程序集,从预设程序集中确定出的转换文件格式的程序,通过调用转换文件格式的程序将创建头文件程序的创建结果转换为XML格式,得到XML格式的文件即为待输出头文件。其中转换文件格式的程序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文件格式转换的程序,转换文件格式的相关程序和操作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将文件格式转换为XML格式,以便于用户更加直观地看到头文件中每个节点的信息。
步骤S112,输出待输出头文件。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本申请实施例,输出待输出头文件,可以是将待输出头文件以XML的格式存储在终端设备中,以便于后续用户对数据传输顺序等参数进行修改。也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对待输出头文件进行显示,从而使得用户查看更加直观。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包括步骤S113(图中未示出)、步骤S114(图中未示出)以及步骤S115(图中未示出),其中,步骤S113可在步骤S110之后执行,其中,
步骤S113,当检测到分析设备的验证信息时,将验证信息在预设身份信息库内进行匹配。
其中,分析设备为需对待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的设备,验证信息包括分析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及预设待采集数据。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分析设备为需对待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的设备,验证信息包括分析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及预设待采集数据,当检测到分析设备的验证信息时,说明分析设备存在实时获取数据的需求,由于当前将目标数据以及目标数据对应的头文件以广播的形式输出在局域网中,即存在其他不合法的分析设备获取目标数据的情况,即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可以将验证信息在预设身份信息库内进行匹配,以便于判断出该分析设备是否为合法的分析设备。
步骤S114,若预设身份信息库中存在验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则基于预设待采集数据,确定待输出数据类型。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预设身份信息库中存在验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时,说明该分析设备具有分析目标数据的权限,即该分析设备为合法的分析设备,进而可以根据验证信息中的预设待采集数据,确定出该分析设备需要进行分析的数据类型,即带输出数据类型。
步骤S115,若预设身份信息库中未存在验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则输出表征分析设备不合法的提示信息。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预设身份信息库中未存在验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时,说明该分析设备不具有分析目标数据的权限,即该分析设备为不合法的分析设备,输出表征分析设备不合法的提示信息,以便于用户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当前需要对目标数据进行分析的分析设备是否为合法的分析设备,从而便于用户选择是否继续将目标数据输出,从而避免了目标数据被不合法的分析设备进行分析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些不合法的分析设备了解到电子设备存在身份识别的功能时,可能存在逃避身份检测的情况,即可以在分析设备与电子设备产生连接后,电子设备在预设时间内并未接收到验证信息,则也属于未匹配到对应的验证信息的情况,也将认定为该分析设备为不合法的分析设备,同样输出用于提示用户该分析设备不合法的提示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步骤S116(图中未示出)、步骤S117(图中未示出)、步骤S118(图中未示出)、步骤S119(图中未示出)、步骤S120(图中未示出)、步骤S121(图中未示出)、步骤S122(图中未示出)、步骤S123(图中未示出)、步骤S124(图中未示出)以及步骤S125(图中未示出),其中,步骤S116可在步骤S110之后执行,其中,
步骤S116,获取目标数据中至少两个子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获取目标数据中至少两个子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以便于确定出当前目标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实际采集的时间。假设当前目标数据中存在A数据、B数据、C数据以及D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为1S(秒)、2.1S、3.2S以及5.3S。
步骤S117,基于首个子数据对应的起始时间戳、末尾子数据对应的终止时间戳以及预设采样率,得到至少两个子数据对应的目标数量。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接上例,首个子数据为A数据,起始时间戳为1s,末尾子数据为D数据,终止时间戳为5.3S,预设采样率为提前设定的采样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采集的数据的个数,假设预设采样率为1HZ(赫兹),表示一秒内采集一个数据,可以通过将起始时间戳1S与终止时间戳5.3S作差,得到差值4.3S,并将差值4.3S与预设采样率1HZ相乘,得到乘积4.3个,由于数据的个数为整数,且包括起始时间戳或终止时间戳对应的子数据,因此需将乘积4.3+1得到5.3个数据,并保留整数位为5个数据,即当前至少两个子数据对应的目标数量为5个。其中子数据的目标数量表示在没有网速以及丢失数据等意外情况下,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正常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目标数量判断当前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丢失数据的情况的,例如目标数量为5个,当前目标数据中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数量为4个,则说明当前目标数据中存在一个丢失的子数据。
步骤S118,若目标数量达到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数量,则基于起始时间戳以及预设采样率,确定至少两个子数据分别对应的理想时间戳。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正常状态下由于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数量为实际采集到的子数据的数量,而目标数量为根据预设采样率计算出的理想状态下的数量,且由于在实际情况中存在数据丢失的情况,即目标数量需达到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数量,当目标数量达到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数量时,说明该目标数量能够作为建立改目标数据的矫正数组的参数。接上例,根据起始时间戳1S以及预设采样率1HZ,确定出理想时间戳分别为1S、2S、3S、4S以及5S。
步骤S119,基于目标数量以及理想时间戳,生成目标数据对应的矫正数组,且矫正数组内每个理想时间戳对应有预设填充值。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目标数量以及理想时间戳,生成目标数据对应的矫正数组,并且矫正数组内每个理想时间戳对应有预设填充值,其中预设填充值为提前设定的填充值,可以作为判断理想时间戳是否具有对应的子数据的条件,假设预设填充值为-1。生成矫正数组以便于后续能够在矫正数组内执行循环,从而达到对至少两个子数据进行替换的效果。
步骤S120,计算第二个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第二个理想时间戳的第一差值,以及首个子数据与第二个理想时间戳的第二差值;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以步骤S116以及步骤S118为例,第二个子数据为B数据,对应的时间戳为2.1S,第二个理想时间戳为2S,首个子数据为A数据,对应的时间戳为1S,得到的第一差值为0.1S,第二差值为1S。以便于后续能够根据第一差值以及第二差值,确定出能够进行替换的子数据。
步骤S121,基于第一差值确定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
其中,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为首个子数据对应的理想时间戳之后的理想时间戳。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接上例,第一差值为0.1S,将0.1S与预设采样率1HZ相乘,得到0.1个数据,即0个数据,由于需包括当前第二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即需将0+1,得到当前的待确定理想时间戳的个数为1个,假设第一差值为1.3S时,相同方式得到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的个数为2个,其中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为首个子数据对应的理想时间戳之后的理想时间戳,比如,第二个子数据对应的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为2S。
步骤S122,若第一差值小于第二差值,则将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首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第二个子数据。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第一差值小于第二差值时,说明第二个子数据对应的时间戳更接近于第二理想时间戳,可以将第二理想时间戳即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首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第二个子数据。以步骤S116以及步骤S119为例,可以将矫正数组中的第二理想时间戳2S对应的预设填充值-1替换为B数据。从而达到对子数据进行替换的效果。
步骤S123,若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差值,则将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最后一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第二个子数据。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差值时,说明第二个子数据对应的时间戳与第二理想时间戳的差值较大,即不能将第二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第二个子数据,由于每个子数据在矫正数组中均有对应的位置,即对应有进行替换的预设填充值,且由于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根据第一差值确定,因此可以将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的最后一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第二个子数据。
假设,有目标数据:E数据、F数据以及G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为1S、3.1S以及4.2S,预设采样率为1HZ,则能够得到目标数据的理想时间戳为1S、2S、3S以及4S,对应得到第一差值为1.1S,第二差值为1S,并根据第一差值计算出确定理想时间戳为2S以及3S,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差值,可以将3S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3.1S对应的F数据。从而达到对子数据进行替换的效果。
步骤S124,当使用第二个子数据进行替换后,执行循环步骤,直至完成对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替换,得到矫正后的理想数组。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当使用第二个子数据进行替换后,执行循环步骤,直至完成对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替换,以使得能够得到矫正后的理想数组,以步骤S116、步骤S118以及步骤S122为例,对第二个子数据进行替换后的矫正数组包括:A数据、B数据、-1、-1以及-1,分别对应的理想时间戳为1S、2S、3S、4S以及5S。
其中,循环步骤包括:计算当前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目标理想时间戳的第三差值,以及计算上一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目标理想时间戳的第四差值,其中,目标理想时间戳为当前子数据的上一子数据对应的理想时间戳的下一理想时间戳,由于B数据已进行替换,此时的当前子数据为C数据,对应的时间戳为3.2S,目标理想时间戳为3S,上一子数据的时间戳为2.1S,即得到第三差值为0.2S,第四差值为0.9S,根据第三差值0.2S,计算出待确定理想时间戳只有1个,且为3S,且第三差值小于第四差值,因此能更改将3S对应的预设填充值-1替换为C数据。而当第三差值大于第四差值时,对应的说明第三差值较大,即待确定理想时间戳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由于待确定理想时间戳的数量根据第三插值计算得到,因此能够将至少一个的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最后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当前子数据。从而达到替换当前子数据的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得到矫正后的理想数组后,可以再次遍历理想数组,其中当理想数组中的理想时间戳对应的数据仍为预设填充值时,说明并未存在符合该理想时间戳的子数据,即在该理想时间戳处可能存在丢失的子数据,可以将预设填充值设为默认值,也可以不修改。
上述实施例从方法流程的角度介绍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下述实施例从虚拟模块或者虚拟单元的角度介绍了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装置50,具体详见下述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装置50,如图3所示,该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装置50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501,用于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配置指令中确定出待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待采集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
判断模块502,用于判断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头文件中的数据类型与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且头文件中的通道信息与待采集数据的通道信息相同;
解析模块503,用于当存在时,从局域网中获取头文件,并从头文件中解析出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
第二确定模块504,用于基于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从局域网中获取待采集数据,并基于传输顺序,确定待采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子数据类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说明用户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可以通过第一确定模块501从配置指令中确定出带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其中,待采集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由于存在无法读取测试设备数据的情况,因此可以选择从局域网内获取待采集数据,且由于需要确定出待采集数据中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方能够准确地获取到待采集数据,因此需确定出待采集数据对应的传输顺序。由于头文件中包括传输顺序,因此可以首先从局域网内获取头文件,但局域网可能不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因此可以首先通过判断模块502判断出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其中,头文件中的数据类型与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且头文件中的通道信息与待采集数据的通道信息相同。当存在头文件时,从局域网中获取该头文件,并通过解析模块503从头文件中解析出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以便于后续第二确定模块504能够根据传输顺序确定出待采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子数据类型,从而达到能够获取全部测试设备数据的效果。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50还包括:
查找模块,用于当未存在时,每隔预设时间段从局域网中查找头文件。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装置50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将每个采样周期中的至少两个子数据按照传输顺序进行存储。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装置50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配置指令中确定出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数据类型对应的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传输顺序、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生成目标数据对应的头文件;
第一输出模块,用于当接收到采集数据指令时,将头文件以及目标数据以广播的形式实时输出在局域网内。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装置50还包括:
转换模块,用于从预设程序集中调用转换文件格式的程序,将头文件转换为能够输出的文件格式,得到待输出头文件;
第二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待输出头文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50还包括:
匹配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分析设备的验证信息时,将验证信息在预设身份信息库内进行匹配,分析设备为需对待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的设备,验证信息包括分析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及预设待采集数据;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当预设身份信息库中存在验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时,基于预设待采集数据,确定待输出数据类型;
第三输出模块,用于当预设身份信息库中未存在验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时,输出表征分析设备不合法的提示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50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数据中至少两个子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
数量得到模块,用于基于首个子数据对应的起始时间戳、末尾子数据对应的终止时间戳以及预设采样率,得到至少两个子数据对应的目标数量;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当目标数量达到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数量时,基于起始时间戳以及预设采样率,确定至少两个子数据分别对应的理想时间戳;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目标数量以及理想时间戳,生成目标数据对应的矫正数组,且矫正数组内每个理想时间戳对应有预设填充值;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二个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第二个理想时间戳的第一差值,以及首个子数据与第二个理想时间戳的第二差值;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一差值确定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为首个子数据对应的理想时间戳之后的理想时间戳;
第一替换模块,用于当第一差值小于第二差值时,将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首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第二个子数据;
第二替换模块,用于当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差值时,将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最后一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第二个子数据;
数组得到模块,用于当使用第二个子数据进行替换后,执行循环步骤,直至完成对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替换,得到矫正后的理想数组;
数组得到模块中执行循环步骤时,具体用于:
计算当前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目标理想时间戳的第三差值,以及计算当前子数据的上一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目标理想时间戳的第四差值,目标理想时间戳为当前子数据的上一子数据对应的理想时间戳的下一理想时间戳;
基于第三差值确定当前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当前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为包括目标理想时间戳在内的至少一个理想时间戳;
若第三差值小于第四差值,则将目标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当前子数据;
若第三差值大于第四差值,则将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最后一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当前子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第一客户端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40包括: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3。其中,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3相连,如通过总线4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4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4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404不限于一个,该终端设备4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401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4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4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402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4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型的总线。
存储器403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4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4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图4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与相关技术相比,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说明用户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可以从配置指令中确定出带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其中,待采集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由于存在无法读取测试设备数据的情况,因此可以选择从局域网内获取待采集数据,且由于需要确定出待采集数据中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方能够准确地获取到待采集数据,因此需确定出待采集数据对应的传输顺序。由于头文件中包括传输顺序,因此可以首先从局域网内获取头文件,但局域网可能不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因此可以首先判断出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其中,头文件中的数据类型与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且头文件中的通道信息与待采集数据的通道信息相同。当存在头文件时,从局域网中获取该头文件,并从头文件中解析出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以便于后续能够根据传输顺序确定出待采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子数据类型,从而达到能够获取全部测试设备数据的效果。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所述配置指令中确定出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所述待采集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
判断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所述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所述头文件中的数据类型与所述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且所述头文件中的通道信息与所述待采集数据的通道信息相同;
若存在,则从所述局域网中获取所述头文件,并从所述头文件中解析出所述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
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以及所述通道信息,从所述局域网中获取待采集数据,并基于所述传输顺序,确定所述待采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子数据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所述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之后还包括:
若未存在,则每隔预设时间段从所述局域网中查找所述头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预设程序集中调用转换文件格式的程序,将所述头文件转换为能够输出的文件格式,得到待输出头文件;
输出所述待输出头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每个采样周期中的至少两个子数据按照所述传输顺序进行存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所述配置指令中确定出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
确定所述数据类型对应的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
基于所述传输顺序、所述数据类型以及所述通道信息生成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头文件;
若接收到采集数据指令,则将所述头文件以及所述目标数据以广播的形式实时输出在局域网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接收到采集数据指令,则将所述头文件以及所述目标数据以广播的形式实时输出在局域网内,之后还包括:
当检测到分析设备的验证信息时,将所述验证信息在预设身份信息库中进行匹配,所述分析设备为需对所述待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的设备,所述验证信息包括所述分析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及预设待采集数据;
若所述预设身份信息库中存在所述验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则基于所述预设待采集数据,确定待输出数据类型;
若所述预设身份信息库中未存在所述验证信息中的身份信息,则输出表征所述分析设备不合法的提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文件包括预设采样率,所述若接收到采集数据指令,则将所述头文件以及所述目标数据以广播的形式实时输出在局域网内,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数据中至少两个子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
基于首个子数据对应的起始时间戳、末尾子数据对应的终止时间戳以及预设采样率,得到所述至少两个子数据对应的目标数量;
若所述目标数量达到所述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数量,则基于所述起始时间戳以及预设采样率,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子数据分别对应的理想时间戳;
基于所述目标数量以及所述理想时间戳,生成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矫正数组,且所述矫正数组内每个理想时间戳对应有预设填充值;
计算第二个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第二个理想时间戳的第一差值,以及首个子数据与第二个理想时间戳的第二差值;
基于所述第一差值确定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所述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为所述首个子数据对应的理想时间戳之后的理想时间戳;
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差值,则将所述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首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所述第二个子数据;
若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所述第二差值,则将所述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最后一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所述第二个子数据;
当使用所述第二个子数据进行替换后,执行循环步骤,直至完成对所述至少两个子数据的替换,得到矫正后的理想数组;
所述循环步骤包括:
计算当前子数据的时间戳与目标理想时间戳的第三差值,以及计算所述当前子数据的上一子数据的时间戳与所述目标理想时间戳的第四差值,所述目标理想时间戳为所述当前子数据的上一子数据对应的理想时间戳的下一理想时间戳;
基于所述第三差值确定当前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所述当前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为包括所述目标理想时间戳在内的至少一个理想时间戳;
若所述第三差值小于所述第四差值,则将所述目标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所述当前子数据;
若所述第三差值大于所述第四差值,则将所述至少一个待确定理想时间戳中的最后一个理想时间戳对应的预设填充值替换为所述当前子数据。
8.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配置指令时,从所述配置指令中确定出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及通道信息,所述待采集数据包括至少两种子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局域网中是否存在所述待采集数据对应的头文件,所述头文件中的数据类型与所述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且所述头文件中的通道信息与所述待采集数据的通道信息相同;
解析模块,用于当存在时,从所述局域网中获取所述头文件,并从所述头文件中解析出所述至少两种子数据的传输顺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类型以及所述通道信息,从所述局域网中获取待采集数据,并基于所述传输顺序,确定所述待采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子数据类型。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
CN202211491669.6A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0955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1669.6A CN116095534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1669.6A CN116095534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5534A true CN116095534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1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1669.6A Pending CN116095534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9553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1049A (zh) * 2023-09-26 2023-12-12 石家庄常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数据智能采集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1049A (zh) * 2023-09-26 2023-12-12 石家庄常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数据智能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17221049B (zh) * 2023-09-26 2024-04-09 石家庄常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数据智能采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20159A1 (en) Page display metho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erver,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026645B (zh) 用户界面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EP331613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valuating system fluency, and ue
JP6906540B2 (ja) ウェブページデータ処理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EP3676709B1 (en) Controlling the triggering of function calls from content items
CN106095413B (zh) 一种蓝牙驱动程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150026244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lient terminal, and server device
WO201417691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playing recommended pages by terminal device
CN106713011B (zh) 一种获取测试数据的方法与系统
CN116095534A (zh) 一种采集测试设备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3902543A (zh) 数据库查询方法和装置及数据库系统
CN108964822B (zh) 一种多方案并行获取网络时间的方法及系统
CN111552666B (zh) 一种资源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482742B (zh) 计步数据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0275785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客户端和服务器
CN110380902B (zh) 拓扑关系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75639B (zh) 触摸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254315B (zh) 埋点信息的上报方法、埋点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
CN107590044B (zh) 一种分布式存储集群的测试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262829B (zh) 地理位置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11123744B (zh) 菜谱的录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1143650B (zh) 获取页面数据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756393B (zh)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介质和计算设备
CN114172978A (zh) 多协议设备接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741046B (zh) 数据上报方法、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