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5083A - 一种计算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95083A CN116095083A CN202310089750.XA CN202310089750A CN116095083A CN 116095083 A CN116095083 A CN 116095083A CN 202310089750 A CN202310089750 A CN 202310089750A CN 116095083 A CN116095083 A CN 1160950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main
- slave
- load
- service
- slave do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27 by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79 rub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750 rub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计算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执行计算方法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若干从域中的计算节点进行计算,处于同一预设地理范围内的各计算节点属于同一从域。该方法包括:分别监控若干从域的负载指标,当存在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的从域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接收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并新建从域,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以根据该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使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根据被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服务。能够在监控到从域的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时新建从域扩容,并更新负载均衡配置进行网络流量的分流,实现负载均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负载均衡问题是云计算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负载均衡通常与边界有关,边界通常包括以物理机划分的边界、以集群划分的边界、以虚拟机划分的边界等等。
以物理机为例,当当前物理机负载超负荷,则需新增物理机,并将网络流量引流到新增物理机中,以减少当前物理机的负担,实现负载均衡。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流量日渐增长,衍生出以域划分的边界。在以域划分边界进行云计算时,怎样实现计算时的负载均衡是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计算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至少部分的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说明书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应用于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若干从域中的计算节点进行计算;处于同一预设地理范围内的各计算节点属于同一从域;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监控所述若干从域的负载指标,当存在所述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的从域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
接收所述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并新建从域;
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根据所述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使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根据被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服务。
可选地,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具体包括:
针对新建从域后的每个从域,确定该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
根据各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确定为所述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的比例;
根据所述比例,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
可选地,所述负载指标包括域负载指标;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存在所述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时,标记所述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一目标从域;
更新所述负载均衡配置,停止为所述第一目标从域分配网络流量;
将所述第一目标从域移除。
可选地,所述负载指标还包括服务负载指标;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存在所述域负载指标不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且所述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二目标从域;
将所述第二目标从域所提供的所述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服务,作为目标服务;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从域的标识以及所述目标服务的标识,向所述第二目标从域发送缩容指令,使所述第二目标从域根据所述缩容指令,移除运行所述服务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的容器。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计算系统,所述计算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多个从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域以及网关模块;每个所述从域中包含若干计算节点;处于同一预设地理范围内的各计算节点属于同一从域;其中:
所述网关模块,用于监控所述多个从域的负载指标,并在所述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时,向所述主控域发送扩容请求;接收所述主控域发送的从域的新建结果,并更新负载均衡配置,根据所述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所述计算系统中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
所述主控域,用于接收所述扩容请求,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接收所述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以新建从域,并将新建结果发送至所述网关模块;
所述计算系统中各从域,用于根据所述网关模块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服务。
可选地,所述网关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新建从域后的每个从域,确定该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根据各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确定为所述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的比例,并根据所述比例,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
可选地,所述计算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所述网关模块包括流量监控模块以及负载均衡器;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计算系统中各从域的指标数据,并发送至所述流量监控模块;
所述流量监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各从域的指标数据,根据所述指标数据确定所述各从域的负载指标;接收所述主控域发送的从域的新建结果,并根据所述新建结果,向所述负载均衡器发送负载均衡指令;
所述负载均衡器,用于根据所述负载均衡指令,更新负载均衡配置。
可选地,所述主控域包括:服务监控模块以及域管理模块;
所述服务监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扩容请求,并发送至所述域管理模块;接收从域的新建结果并转发至所述网关模块;
所述域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扩容请求,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接收所述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以新建从域,并将新建结果发送至所述服务监控模块。
可选地,所述域管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计算系统中各从域所需提供的服务;
所述计算系统中的从域,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域管理模块确定的所述从域自身所需提供的服务创建容器,并根据所述网关模块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自身所需提供的服务。
可选地,所述网关模块,还用于当存在负载指标低于预设下限的从域时,标记所述负载指标低于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一目标从域,根据除所述第一目标从域外的剩余从域,更新所述负载均衡配置,停止为所述第一目标从域分配网络流量,并向所述主控域发送第一缩容请求;
所述主控域,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缩容请求,并将所述第一目标从域移除。
可选地,所述负载指标包括域负载指标;
所述网关模块,具体用于当存在所述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时,标记所述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一目标从域。
可选地,所述负载指标还包括服务负载指标;
所述网关模块还用于,将存在所述域负载指标不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且所述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二目标从域,将所述第二目标从域所提供的所述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服务作为目标服务,并向所述主控域发送携带所述第二目标从域的标识以及所述目标服务的标识的第二缩容请求;
所述主控域,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缩容请求,根据所述第二缩容请求向所述第二目标从域发送缩容指令;
所述第二目标从域,用于根据所述缩容指令,移除运行所述服务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的容器。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计算装置,应用于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若干从域中的计算节点进行计算;处于同一预设地理范围内的各计算节点属于同一从域;所述装置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分别监控所述若干从域的负载指标,当存在所述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的从域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
扩容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并新建从域;
分配模块,用于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根据所述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使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根据被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服务。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计算方法。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计算方法。
本说明书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上述计算方法中,通过分别监控若干从域的负载指标,当存在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的从域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接收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并新建从域,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以根据该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使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根据被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服务。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本说明书中提供的计算方法,能够在监控到从域的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时新建从域扩容,并更新负载均衡配置进行网络流量的分流,实现负载均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说明书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本说明书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说明书,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不当限定。在附
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一种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一种计算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一种计算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一种计算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说明书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说明书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说明书中一种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计算方法应用于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若干从域中的计算节点进行计算。处于同一预设地理范围内的各计算节点属于同一从域。如图1,该计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0:分别监控所述若干从域的负载指标,当存在所述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的从域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控制系统控制的若干从域用于根据网络流量执行服务。
从域承受的网络流量为可能造成从域负载超负荷的因素。为了在若干从域的负载超负荷时,该控制系统能够及时进行扩容,以分流网络流量,首先,该控制系统可监控若干从域的负载是否超负荷。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控制系统可根据预设的负载指标判断从域是否超负荷。
例如,该负载指标可包括:吞吐量、每秒查询率(Queries-per-second,QPS)、内存利用率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控制系统可分别监控若干从域的负载指标。当存在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的从域时,该控制系统可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即,向云端请求扩容。该云端则可为该控制系统分配新的计算节点(即控制系统控制的计算节点中,新增的计算节点),并将新的计算节点的标识发送至该控制系统。
S102:接收所述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并新建从域。
该控制系统则可接收该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并根据新增的计算节点,新建从域。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新建从域时,该控制系统也可从新增的计算节点中,确定属于预设的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各计算节点,构成一个从域。其中,该地理范围可以是以行政区划划分的地理范围,例如,可根据位于同一省内的各新增的计算节点构建一个从域,或根据位于同一市内的各新增的计算节点构建一个从域。
或者,预设的地理范围也可以是以按照地理大区划分的地理范围,则,位于华东地区的各新增的计算节点可用于新建一个从域,位于华北地区的各新增的计算节点可用于新建一个从域。当然还可以其他依据划分的地理范围,本说明书在此不做限制。
S104: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根据所述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使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根据被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服务。
在新建从域之后,该控制系统则可将网络流量部分分流至新建的从域。则,该控制系统可先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以根据该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以实现将网络流量部分分流至新建的从域。
为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后,则可使得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根据被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服务。
其中,不同从域执行的服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也可部分相同。
基于图1所示的方法,通过分别监控若干从域的负载指标,当存在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的从域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接收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并新建从域,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以根据该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使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根据被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服务。
从上述方法中可以看出,本方法能够在监控到从域的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时新建从域扩容,并更新负载均衡配置进行网络流量的分流,实现负载均衡。能够在不浪费计算资源的前提下实现服务的最优分配与部署,实现计算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说明书提供的计算方法能够提供一种基于多域的应用容器化部署和负载均衡方法,使得对多域模式下部署的服务有效合理使用资源进行了优化调度,并能够对无需使用的资源进行移除释放,避免了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浪费。
另外,由于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可影响从域承载网络流量的能力。
因此,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04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时,具体的,该控制系统可针对新建从域后的每个从域,确定该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并根据各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确定为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的比例,以根据该比例,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
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更新负载均衡配置,例如,比例还可不基于从域中计算节点的数量确定。该控制系统可根据预设的比例,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
或者,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控制系统还可根据发起网络流量的客户端位置、各从域对应的地理范围以及确定出的比例,更新负载均衡配置。使得客户端发起的网络流量能够尽可能被分配至与客户端自身距离更近的从域。
由于还可能存在各从域能够提供的计算资源大于网络流量的情况。
于是,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控制系统还可当存在负载指标低于预设下限的从域时,标记该负载指标低于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一目标从域。
之后,该控制系统可更新该负载均衡配置,停止为该第一目标从域分配网络流量,并将该第一目标从域移除。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负载指标可包括域负载指标。该控制系统可当存在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时,标记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一目标从域。并更新负载均衡配置,停止为第一目标从域分配网络流量。之后,则可将第一目标从域移除。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标记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一目标从域之后,在更新负载均衡配置时,可根据除第一目标从域外其他从域分别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确定为其他从域分配网络流量的比例,以更新负载均衡配置。或者也可采取其他进行负载均衡的策略,本说明书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负载指标还可包括服务负载指标。该控制系统还可将存在域负载指标不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且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二目标从域。
该控制系统可将第二目标从域所提供的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服务,作为目标服务。
并且,该控制系统可根据第二目标从域的标识以及目标服务的标识,向第二目标从域发送缩容指令,使第二目标从域根据缩容指令,移除运行服务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的容器。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图2所示的计算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该计算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多个从域,该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域以及网关模块。每个从域中包含若干计算节点(计算节点在图2未示出)。处于同一预设地理范围内的各计算节点属于同一从域。其中:
该网关模块,用于监控多个从域的负载指标,并在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时,向主控域发送扩容请求。
该主控域,则用于接收扩容请求,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
云端则可确定根据主控域发送的新增计算节点的请求,确定为主控域提供的计算节点,作为新增的计算节点。并向主控域返回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
该主控域,则用于接收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以新建从域,并将新建结果发送至网关模块。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对计算节点的标识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该计算系统能够基于该标识确定新增的计算节点的地理位置、指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等用于新建从域并为新建的从域分配流量使新建从域能够执行服务所需的信息即可。
在新建从域后,则可将网络流量部分分流至新增的从域。而流量如何分发,由网关模块确定。
因此,该网关模块,则还用于接收主控域发送的从域的新建结果,并更新负载均衡配置,根据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计算系统中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
该计算系统中各从域,则用于根据网关模块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服务。
图2中虚线框表示的从域为新建的从域,实线框表示的从域为原有的从域。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主控域可根据新增的计算节点的地理位置以及预设的划分地理范围的方式,新建从域。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网关模块,可具体用于针对新建从域后的每个从域,确定该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并根据各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确定为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的比例,并根据该比例,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
或者,该网关模块还可采取其他方式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可参考上述对计算方法中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的说明,本说明书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计算系统还可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该网关模块包括流量监控模块以及负载均衡器。
该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计算系统中各从域的指标数据,并发送至流量监控模块。
该流量监控模块,用于接收各从域的指标数据,根据接收的指标数据确定各从域的负载指标。
并且流量监控模块还用于接收主控域发送的从域的新建结果,并根据新建结果,向负载均衡器发送负载均衡指令。
该负载均衡器,则用于根据负载均衡指令,更新负载均衡配置。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数据采集模块可包括节点输出(nodeexporter)模块以及容器访问(Container Advisor,cAdvisor)模块。
该节点输出模块用于采集从域中计算节点的指标数据,并发送至流量监控模块。该容器访问模块用于采集从域中计算节点内运行服务的容器的指标数据,并发送至流量监控模块。
或者,该数据采集模块还可仅包括节点输出(node exporter)模块,本说明书在此不做限制。
另外,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主控域可包括:服务监控模块以及域管理模块。
该服务监控模块,用于接收网关模块发送的扩容请求,并发送至域管理模块。
该域管理模块,则用于接收服务监控模块发送的该扩容请求,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
在云端向该域管理模块返回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后,该域管理模块,则可接收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以新建从域,并将新建结果发送至服务监控模块。
该服务监控模块,还用于接收从域的新建结果并转发至网关模块。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域管理模块,还用于确定计算系统中各从域所需提供的服务。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域管理模块可根据用户预先通过用户界面提交的服务模板,确定计算系统中各从域所需提供的服务。
对于新建的从域而言,该新建的从域所需提供的服务与计算系统中原有从域所需提供的服务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完全相同。当该新建的从域所需提供的服务中,存在与计算系统中原有从域所需提供的服务相同的服务时,该相同的服务以副本的形式存在于该新建的从域中。
即,该域管理模块可为新建的从域分配服务副本,作为新建的从域所需提供的服务。
该计算系统中的从域,具体用于根据域管理模块确定的该从域自身所需提供的服务,创建容器,并根据网关模块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该从域自身所需提供的服务。
该从域在创建的容器中执行该从域自身所需提供的服务。当该网关模块采集的指标数据既包括节点的指标数据,又包括容器的指标数据时,则网关模块采集的该容器中的指标数据即该容器中服务的指标数据。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针对每个从域,该从阈中可部署域管理平台(如Kubernetes)。
从域具体可通过域管理平台创建容器,并根据网关模块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该从域自身所需提供的服务。
另外,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网关模块,还可用于当存在负载指标低于预设下限的从域时,标记负载指标低于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一目标从域,根据除第一目标从域外的剩余从域,更新负载均衡配置,停止为第一目标从域分配网络流量,并向主控域发送第一缩容请求。
该主控域,还用于接收第一缩容请求,并将第一目标从域移除。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负载指标可包括域负载指标。
该网关模块,具体用于当存在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时,标记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一目标从域。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负载指标还可包括服务负载指标。
该网关模块还用于,将存在域负载指标不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且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二目标从域,将第二目标从域所提供的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服务作为目标服务,并向主控域发送携带第二目标从域的标识以及目标服务的标识的第二缩容请求。
该主控域,还用于接收第二缩容请求,根据第二缩容请求向第二目标从域发送缩容指令。
该第二目标从域,用于根据缩容指令,移除运行该服务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的容器。通过移除运行该服务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的容器,能够节约该第二目标从域中,执行该目标服务的计算节点的计算资源,以从节点运行的容器维度实现负载均衡。
因此,具体可由该第二目标从域中运行该服务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的计算节点,根据缩容指令,移除运行该服务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的容器。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主控域还可在确定存在无任何执行中的服务的从域时,移除该无任何执行中的服务的从域。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网关模块,还可用于将负载指标低于预设下限,且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三目标从域,根据除第三目标从域外的剩余从域,更新负载均衡配置,停止为第三目标从域分配网络流量,并向主控域发送第三缩容请求。
该主控域,还用于接收第三缩容请求,并将第三目标从域移除。
另外,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流量监控模块还可包括流量监控器以及数据存储器。
该数据存储器,用于接收各从域的指标数据,并发送至流量监控器。
该流量监控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指标数据,确定各从域的负载指标,并监控各从域的负载指标,在确定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时,向主控域发送扩容请求。
并且,该流量监控器可用于接收主控域发送的从域的新建结果,根据新建结果向负载均衡器发送负载均衡指令。
负载均衡器则可更新负载均衡配置,根据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计算系统中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
图3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计算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该计算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从域以及数据采集模块。该控制系统包括网关模块以及主控域。该网关模块包括流量监控器、数据存储器以及负载均衡器。该主控域包括服务监控模块以及域管理模块。其中,虚线框表示的从域为主控域通过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后新建的从域。实线框表示原有从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该云端指的是相对于该计算系统而言的云端,并非对于客户端而言的云端。该云端可以是其他的为该计算系统提供计算节点的平台。则,该计算系统中的从域可包括该计算系统自身持有的计算节点构成的从域,以及基于与云端的业务关系,从云端请求的计算节点构成的从域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计算系统的域管理模块可以是云原生多云调度器(Karmada)。
针对每个从域,该从域中还可包括与代理程序,用于与域管理模块交互。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域管理模块可在确定计算系统中各从域所需提供的服务后,将各从域所需提供的服务以作业任务的形式分配至各从域各自对应的代理程序。
其中,针对每个从域,该从域的代理程序可部署在该从域的其中一个计算节点中,由该计算节点将接收到的作业任务分配至该从域中其他计算节点。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针对每个从域,该从域中还可部署有容器集群管理平台。
该代理程序可将作业任务发送至该容器集群管理平台。
该容器集群管理平台则用于接收作业任务,并创建容器,执行服务。
或者,针对每个从域,该从域中每个计算节点接口部署代理程序,则该域管理平台可分别与各从域的每个计算节点的代理程序交互,以进行服务的分发。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移除从域或容器后,可由服务监控模块更新各从域的作业任务,并发送至域管理模块。
该域管理模块,则可重新确定计算系统中各从域所需提供的服务。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负载均衡器为Nginx Ingress。
由图2所示的计算系统可见,计算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多个从域,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域以及网关模块,每个从域中包含若干计算节点,处于同一预设地理范围内的各计算节点属于同一从域。网关模块用于监控多个从域的负载指标,并在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时,向主控域发送扩容请求,接收主控域发送的从域的新建结果,并更新负载均衡配置,根据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计算系统中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主控域,用于接收扩容请求,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接收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以新建从域,并将新建结果发送至网关模块。计算系统中各从域,用于根据网关模块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服务。
可见,图2所述的计算系统能够在监控到从域的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时新建从域扩容,并更新负载均衡配置进行网络流量的分流,实现负载均衡。能够在不浪费计算资源的前提下实现服务的最优分配与部署,实现计算资源的充分利用。并能够提供一种基于多域的应用容器化部署和负载均衡方式,使得对多域模式下部署的服务有效合理使用资源进行了优化调度,并能够对无需使用的资源进行移除释放,避免了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浪费。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计算装置的示意图。该控制装置应用于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若干从域中的计算节点进行计算;处于同一预设地理范围内的各计算节点属于同一从域,该控制装置包括:
监控模块200,用于分别监控所述若干从域的负载指标,当存在所述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的从域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
扩容模块201,用于接收所述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并新建从域;
分配模块202,用于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根据所述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使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根据被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服务。
可选地,所述分配模块202,具体用于针对新建从域后的每个从域,确定该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根据各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确定为所述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的比例;根据所述比例,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
可选地,所述负载指标包括域负载指标;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缩容模块203,用于当存在所述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时,标记所述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一目标从域;更新所述负载均衡配置,停止为所述第一目标从域分配网络流量;将所述第一目标从域移除。
可选地,所述负载指标还包括服务负载指标;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缩容模块204,用于将存在所述域负载指标不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且所述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二目标从域;将所述第二目标从域所提供的所述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服务,作为目标服务;根据所述第二目标从域的标识以及所述目标服务的标识,向所述第二目标从域发送缩容指令,使所述第二目标从域根据所述缩容指令,移除运行所述服务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的容器。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用于执行上述计算方法。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如图5所述,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内部总线、网络接口、内存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中然后运行,以实现上述计算方法。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若干从域中的计算节点进行计算;处于同一预设地理范围内的各计算节点属于同一从域;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监控所述若干从域的负载指标,当存在所述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的从域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
接收所述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并新建从域;
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根据所述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使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根据被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服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具体包括:
针对新建从域后的每个从域,确定该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
根据各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确定为所述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的比例;
根据所述比例,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指标包括域负载指标;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存在所述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时,标记所述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一目标从域;
更新所述负载均衡配置,停止为所述第一目标从域分配网络流量;
将所述第一目标从域移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指标还包括服务负载指标;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存在所述域负载指标不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且所述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二目标从域;
将所述第二目标从域所提供的所述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服务,作为目标服务;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从域的标识以及所述目标服务的标识,向所述第二目标从域发送缩容指令,使所述第二目标从域根据所述缩容指令,移除运行所述服务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的容器。
5.一种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多个从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域以及网关模块;每个所述从域中包含若干计算节点;处于同一预设地理范围内的各计算节点属于同一从域;其中:
所述网关模块,用于监控所述多个从域的负载指标,并在所述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时,向所述主控域发送扩容请求;接收所述主控域发送的从域的新建结果,并更新负载均衡配置,根据所述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所述计算系统中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
所述主控域,用于接收所述扩容请求,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接收所述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以新建从域,并将新建结果发送至所述网关模块;
所述计算系统中各从域,用于根据所述网关模块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服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新建从域后的每个从域,确定该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根据各从域包含的计算节点的数量,确定为所述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的比例,并根据所述比例,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所述网关模块包括流量监控模块以及负载均衡器;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计算系统中各从域的指标数据,并发送至所述流量监控模块;
所述流量监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各从域的指标数据,根据所述指标数据确定所述各从域的负载指标;接收所述主控域发送的从域的新建结果,并根据所述新建结果,向所述负载均衡器发送负载均衡指令;
所述负载均衡器,用于根据所述负载均衡指令,更新负载均衡配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域包括:服务监控模块以及域管理模块;
所述服务监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扩容请求,并发送至所述域管理模块;接收从域的新建结果并转发至所述网关模块;
所述域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扩容请求,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接收所述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以新建从域,并将新建结果发送至所述服务监控模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域管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计算系统中各从域所需提供的服务;
所述计算系统中的从域,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域管理模块确定的所述从域自身所需提供的服务创建容器,并根据所述网关模块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自身所需提供的服务。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模块,还用于当存在负载指标低于预设下限的从域时,标记所述负载指标低于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一目标从域,根据除所述第一目标从域外的剩余从域,更新所述负载均衡配置,停止为所述第一目标从域分配网络流量,并向所述主控域发送第一缩容请求;
所述主控域,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缩容请求,并将所述第一目标从域移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指标包括域负载指标;
所述网关模块,具体用于当存在所述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时,标记所述域负载指标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一目标从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指标还包括服务负载指标;
所述网关模块还用于,将存在所述域负载指标不低于域对应的预设下限,且所述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从域作为第二目标从域,将所述第二目标从域所提供的所述服务负载指标低于服务对应的预设下限的服务作为目标服务,并向所述主控域发送携带所述第二目标从域的标识以及所述目标服务的标识的第二缩容请求;
所述主控域,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缩容请求,根据所述第二缩容请求向所述第二目标从域发送缩容指令;
所述第二目标从域,用于根据所述缩容指令,移除运行所述服务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的容器。
13.一种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若干从域中的计算节点进行计算;处于同一预设地理范围内的各计算节点属于同一从域;所述装置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分别监控所述若干从域的负载指标,当存在所述负载指标达到预设上限的从域时,向云端请求新增计算节点;
扩容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云端返回的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标识,并新建从域;
分配模块,用于更新从域的负载均衡配置,根据所述负载均衡配置,为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分配网络流量,使新建从域后的各从域根据被分配的网络流量,执行服务。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89750.XA CN116095083B (zh) | 2023-01-16 | 2023-01-16 | 一种计算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89750.XA CN116095083B (zh) | 2023-01-16 | 2023-01-16 | 一种计算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95083A true CN116095083A (zh) | 2023-05-09 |
CN116095083B CN116095083B (zh) | 2023-12-26 |
Family
ID=86213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89750.XA Active CN116095083B (zh) | 2023-01-16 | 2023-01-16 | 一种计算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095083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215394A1 (en) * | 2012-08-10 | 2015-07-30 | Hitachi, Ltd. | Load distribution method taking into account each node in multi-level hierarchy |
US20170339196A1 (en) * | 2016-05-17 | 2017-11-23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Versatile autoscaling |
CN108965381A (zh) * | 2018-05-31 | 2018-12-07 | 康键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基于Nginx的负载均衡实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
CN112235383A (zh) * | 2020-10-09 | 2021-01-1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容器服务集群节点调度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
CN113296882A (zh) * | 2021-02-10 | 2021-08-24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容器编排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
2023
- 2023-01-16 CN CN202310089750.XA patent/CN1160950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215394A1 (en) * | 2012-08-10 | 2015-07-30 | Hitachi, Ltd. | Load distribution method taking into account each node in multi-level hierarchy |
US20170339196A1 (en) * | 2016-05-17 | 2017-11-23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Versatile autoscaling |
CN108965381A (zh) * | 2018-05-31 | 2018-12-07 | 康键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基于Nginx的负载均衡实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
CN112235383A (zh) * | 2020-10-09 | 2021-01-1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容器服务集群节点调度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
CN113296882A (zh) * | 2021-02-10 | 2021-08-24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容器编排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95083B (zh) | 2023-1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04144B2 (en) | Creating virtual machine groups based on request | |
US11575748B2 (en) | Data storag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different data distribution policies | |
CN107547596B (zh) | 一种基于Docker的云平台控制方法及装置 | |
US20220329651A1 (en) | Apparatus for container orchestration in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multi-cloud environment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 |
US11805075B2 (en) | Lifecycle management for NSI and CSI | |
CN107066319B (zh) | 一种面向异构资源的多维调度系统 | |
KR101593463B1 (ko) | 네트워크 분할을 통한 네이티브 클라우드 컴퓨팅 | |
KR102674017B1 (ko) | 네트워크 자원 관리 방법, 시스템,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및 판독 가능한 저장 매체 | |
KR20210096259A (ko) | 컴퓨팅 리소스 할당 | |
JP2013513174A (ja) | 仮想マシンのストレージスペースおよび物理ホストを管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CN110955720B (zh) | 一种数据加载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6185629A (zh) | 一种任务执行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4468759A (zh) | PaaS平台中实现应用迁移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900435A (zh) | 一种业务部署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5964181A (zh) |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6095083A (zh) | 一种计算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US20240176677A1 (en) | Energy efficient scaling of multi-zone container clusters | |
CN114866544B (zh) | 云边环境中面向cpu异构集群的容器化微服务负载均衡方法 | |
WO2022142515A1 (zh) | 管理实例的方法、装置以及云应用引擎 | |
CN116304212A (zh) |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1263130B2 (en) | Data processing for allocating memory to application containers | |
CN115328608A (zh) | 一种Kubernetes容器垂直伸缩调节方法和装置 | |
US20240231898A1 (en) | Serverless Computing with Latency Reduction | |
US11683374B2 (en) | Containerized gateways and exports f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s | |
CN117081931B (zh) | 一种异构分布式存储系统在线扩容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