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0846A - 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0846A
CN116090846A CN202310124405.5A CN202310124405A CN116090846A CN 116090846 A CN116090846 A CN 116090846A CN 202310124405 A CN202310124405 A CN 202310124405A CN 116090846 A CN116090846 A CN 116090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nvironment
water
control
quality
discharge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44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熙
徐娟
周亚楠
张勇
龙颖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riority to CN2023101244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908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90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084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7Strategic management or analysis, e.g. setting a goal or target of an organisation; Planning actions based on goals; Analysis or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go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52Water filtr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水环境单元划分规则划分水环境控制单元并获取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确定水环境质量目标;以水环境质量目标为约束,结合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通过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获取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构建水环境准入清单,结合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对水环境管控区域进行划分处理,得到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结果。通过使用本发明,能够通过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核算方法加强水环境污染预防,保障水环境质量。本发明作为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
背景技术
水环境管控分区是基于水环境控制单元的划分,按照水环境质量分阶段改善和实现达标的要求,对水环境质量目标、允许排放量和空间管控提出的明确要求,划定水环境管控分区包括划分水环境控制单元、分析水环境现状、明确水环境质量目标、核定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和划定水环境管控分区五个技术环节,而现有技术对水环境区域的划分较为粗略,存在诸多技术细节不明确之处,可操作性不强,例如在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定部分,仅对划分工具、数据资料、划分尺度提出原则性要求,未明确重点江河湖库流域、工业发达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分技术要求,在水环境质量目标部分仅提出分阶段目标的原则性要求,但各阶段目标的确定方法和依据未明确,在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部分仅提出核算对象、核算方法的原则性要求,未明确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污染物入河量预测方法、不同水质水体允许排放量确定方法等细节内容,因此,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导致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分精度不高,控制水体代表性不强,水环境质量目标与各类考核目标不衔接,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准确性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能够通过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核算方法加强水环境污染预防,保障水环境质量。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水环境单元划分规则划分水环境控制单元并获取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
确定水环境质量目标;
以水环境质量目标为约束,结合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通过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获取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构建水环境准入清单,结合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对水环境管控区域进行划分处理,得到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结果。
进一步,所述根据水环境单元划分规则划分水环境控制单元并获取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确定待划分研究的河流区域;
收集待划分研究的河流区域的划分参数数据,所述划分参数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和水系与水源保护区分布数据;
根据待划分研究的河流区域的划分参数数据构建水环境单元划分规则;
基于水环境划分规则,选取对应划分方式对河流进行初步划分处理,得到水环境控制单元,所述对应划分方式包括针对丘陵山区的河流,通过ArcSWAT模型进行划分,针对平原河网地带和海岛,利用地表径流主要去向、污水主要去向以及行政边界等人机交互方法进行划分;
对水环境控制单元进行水环境现状分析,获取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
进一步,所述水环境单元划分规则其具体包括:
对于重要供水通道及其一级支流和通量贡献占比大于30%的二级支流各划分的水环境控制单元数量需满足大于或等于一个;
对于乡镇街道划分的水环境控制单元数量需满足大于或等于一个;
对于设有工业集聚区的乡镇街道划分的水环境控制单元数量需满足大于或等于两个;
对于饮用水源保护区需单独划分一个水环境控制单元。
进一步,所述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包括行政区域COD、氨氮和TP,所述对水环境控制单元进行水环境现状分析,获取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对水环境控制单元进行水环境现状分析,收集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环境统计数据和污染源调查数据;
根据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的现状和近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获取水环境的污染因子、特征污染因子及水质维护关键制约因素;
基于水环境的污染因子、特征污染因子及水质维护关键制约因素,根据环境统计数据和污染源调查数据,构建以工业源、生活源和农业源等为主要组成的全口径污染源排放清单;
基于全口径污染源排放清单分析各水环境控制单元,获取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
进一步,所述确定水环境质量目标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确定第一时间阶段水环境质量目标与第二时间阶段水环境质量目标;
所述第一时间阶段水环境质量目标确定原则为不低于水质现状和“水十条”考核目标的较严值,所述第二时间阶段水环境质量目标为国家或地方确定的水环境功能区目标;
基于目标水质质量高于现水质质量原则,对第一时间阶段水环境质量目标与第二时间阶段水环境质量目标进行插值处理,构建水环境质量目标。
进一步,所述以水环境质量目标为约束,结合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通过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获取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以水环境质量目标为约束,通过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对行政区域COD、氨氮和TP等水环境污染物进行测算,得到水环境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所述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包括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和二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根据水环境控制单元的污水收集处理率、污水处理厂负荷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和排水水质,测算生活源、工业源、农业面源的排放量与入河量;
基于生活源、工业源、农业面源的排放量、入河量和水环境污染物的环境容量,预留8%~10%的安全容量,核算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进一步,所述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的表达式具体如下所示:
上式中,W表示水环境容量,Cs表示水质目标,Qp表示污水排放量,Qh表示河流设计流量,K1表示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x表示纵向距离,u表示流速,Ch表示河流上游来水污染物浓度。
进一步,所述二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用于对有重要保护意义且断面水质横向变化显著的水体进行测算,其表达式具体如下所示:
上式中,Cs(xm,ym)表示混合区边界水质目标,xm表示混合区纵向长度,ym表示混合区横向宽度,H表示河流水深,My表示横向混合系数,B表示河段平均宽度。
进一步,所述构建水环境准入清单的要求为水环境管控区域根据区内水污染源特点和水质改善需求,并衔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提出管控要求。
进一步,所述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结果包括水环境优先保护区、水环境重点管控区和一般管控区,其中:
所述水环境优先保护区为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对应的水环境控制单元;
所述水环境重点管控区为以工业源和工业园区为主的水环境工业污染重点管控区,以城镇生活源为主且存在水质超标的水环境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和以农业源为主且水质超标的水环境农业污染重点管控区对应的水环境控制单元;
所述一般管控区为除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和水环境重点管控区以外的水环境控制单元。
本发明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定方法确定了重点江河湖库流域、工业发达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分技术要求;再通过水环境质量目标确立方法明确了各阶段水质目标的确定方法和具体依据;最后通过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核算方法明确了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污染物入河量预测方法、不同水质水体允许排放量确定方法等技术细节,实现加强水环境污染预防,保障水环境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定技术路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JH市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分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JH市主要水污染物来源构成比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JH市2025年COD允许排放量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JH市2025年氨氮允许排放量分布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JH市2025年总磷允许排放量分布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JH市水环境管控分区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对于以下实施例中的步骤编号,其仅为了便于阐述说明而设置,对步骤之间的顺序不做任何限定,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均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来进行适应性调整。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划分水环境控制单元;
具体地,划分水环境控制单元,收集研究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行政区划数据,以及水系和水源保护区分布数据,以国家确定的水环境控制单元为基础,结合水环境功能区划对水环境控制单元进行划定和细化,对国考和省考断面所在流域划分高精度控制单元,重要供水通道及其一级支流和通量贡献大的二级支流至少各划分1个水环境控制单元,水环境控制单元需实现陆域全覆盖,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划分1个控制单元,设有工业集聚区的乡镇街道水环境控制单元不少于2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应单独划分控制单元,对于可以利用DEM生成水体汇水单元的丘陵山区,采用ArcSWAT模型划分控制单元,但在地势平坦、水系复杂、流向多变的平原河网地带和海岛,ArcSWAT模型不适用,利用地表径流主要去向、污水主要去向以及行政边界等人机交互划分控制单元,为便于管理,除水源保护区外其余控制单元需拟合至村级行政边界,且不跨县级行政区域,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水体情况合理设置水质控制断面。
S2、开展水环境现状分析,收集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环境统计和污染源调查数据;
具体地,分析水环境质量现状和近年变化趋势,识别主要污染因子、特征污染因子及水质维护关键制约因素,根据环境统计数据和污染源调查资料,构建以工业源、生活源和农业源等为主要组成的全口径污染源排放清单,分析污染物入河量,基于污染源清单分析各控制单元内相关污染源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确定各控制单元、行政区域COD、氨氮、TP等指标的主要污染来源和贡献率。
S3、确定水环境质量目标;
具体地,确定水环境质量目标,依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并衔接国家、区域、流域及本地区的相关规划、行动计划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要求,确定一套落实到各控制断面、控制单元的分阶段分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可以先设定第一时间阶段目标(2025年阶段)、第二时间阶段目标(2035年阶段)和当前水环境质量目标(2030年阶段),2025年阶段目标应衔接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目标,基于水环境主导功能,以2035年地表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为约束,结合水质现状,按照“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基本原则,合理设定2030、2035年水环境质量目标,对于未纳入现行水(环境)功能区划的重要水体,考虑现状水质、水体功能要求及其上下游水体的水质目标,补充制定水环境质量目标,且应不低于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要求,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各阶段水环境质量目标设定方法
S4、确定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具体地,确定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又可细分为测算水环境容量、预测污染物入河量以及允许排放量核定;
S41、以分阶段水环境质量目标为约束,测算COD、氨氮、TP等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具体地,容量计算采用一维水质模型,但对有重要保护意义且断面水质横向变化显著的水体,可采用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容量计算必须结合污染混合区范围进行。确定入河排污口的混合区范围时,以不影响邻近控制单元和对岸水质达标为原则,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且不得超过河宽的1/3;
所述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的表达式具体如下所示:
上式中,W表示水环境容量,Cs表示水质目标,Qp表示污水排放量,Qh表示河流设计流量,K1表示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x表示纵向距离,u表示流速,Ch表示河流上游来水污染物浓度;
所述二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用于对有重要保护意义且断面水质横向变化显著的水体进行测算,其表达式具体如下所示:
上式中,Cs(xm,ym)表示混合区边界水质目标,xm表示混合区纵向长度,ym表示混合区横向宽度,H表示河流水深,My表示横向混合系数,B表示河段平均宽度。
S42、根据各水环境控制单元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各阶段污水收集处理率、污水处理厂负荷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和排水水质,测算生活源、工业源、农业面源的排放量与入河量;
具体地,生活源入河量测算首先根据单元内人口数量、城镇化情况和人均用排水量估算单元排水量,利用污水集中处理率以及污染物排放浓度可得到该单元生活源排放量,考虑生活源入河系数后得到单元生活源入河量。工业源入河量测算根据单元内工业增加值、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以及废水排放浓度可计算得到工业源排放量,考虑入河系数后得到单元工业源入河量。农业源细分为畜禽养殖污染源、水产养殖污染源和农田径流污染源,各类农业污染源的入河量可通过单元内农业活动水平、农业产污系数、农业污染治理水平和农业污染入河系数计算得到。
S43、基于污染物入河量和环境容量的测算结果,并预留8%~10%的安全容量,核算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并分配至对应控制单元;
具体地,通常水质目标优于或等于Ⅲ类的水体,预留10%安全容量,水质目标为Ⅳ类或Ⅴ类的水体,预留8%安全容量。对水质超标的单元,以水环境容量扣除一定安全余量后折算出污染物排放量,作为该控制单元的允许排放量;对水质达标的单元,以现状污染量结合目标年污染量预测结果,在确保功能不下降、水质类别不降低的前提下,核算作为允许排放量。
S5、确立水环境管控分区。
具体地,确立水环境管控分区,包括划定水环境管控分区和制定水环境准入清单;
S51、水环境管控分区与水环境控制单元一一对应,水环境管控分区分为水环境优先保护区、水环境重点管控区和一般管控区三类;
具体地,其中水环境优先保护区主要是指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在控制单元;重点管控区包括以工业源和工业园区为主的水环境工业污染重点管控区,以城镇生活源为主且存在水质超标的水环境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以农业源为主且水质超标的水环境农业污染重点管控区;除优先和重点外,其余控制单元作为一般管控区。
S52、各管控分区根据区内水污染源特点和水质改善需求,充分衔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提出管控要求,建立水环境准入清单。
具体地,各类型管控分区准入清单制定的原则性要求为: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应突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避免建设排放污染物影响水源地水质的项目,已有不符合水源保护要求的项目应当逐步退出;水环境工业污染重点管控区应合理规划工业布局,规范工业集聚区及其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要强化城镇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推广节水产品,限制发展高耗水服务业;农业污染重点管控区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合理划定畜禽、水产禁养区,严格禁养区环境监管,加强养殖污染防治;水环境一般管控区要按照区域环境承载能力设置环境准入门槛,加强污染预防,保障水环境质量不下降。
进一步,以某个城市(JH市)为例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如下所示:
(1)参照图3,实施例中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里格投影,1985国家高程基准。工作基础底图采用法定地理信息数据,1:1万比例尺,底图要素包括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数字高程、河流水系、土地利用和城乡居民点等,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立的15个水生态控制单元基础上,结合水环境功能区划进行水环境控制单元细化,对潭江牛湾国考断面所在区域划分高精度控制单元,潭江及其一级支流和通量贡献大的二级支流至少各划分1个水环境控制单元,非河网区采用ArcSWAT模型划分控制单元,河网区和海岛地带利用地表径流主要去向、污水主要去向以及行政边界等人机交互划分控制单元,饮用水源保护区应单独划分控制单元,除水源保护区外其余控制单元需拟合至村级行政边界,且不跨县级行政区域,JH市共划分94个水环境控制单元,兼顾河流型、水库型和海岛型控制单元。
(2)参照图4,收集JH市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环境统计和污染源调查数据,以各水环境控制单元为对象进行水环境现状分析,结果表明JH市水环境控制单元中约42.6%的单元现状水质超标,超标单元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氨氮、TP,其中COD超标倍数范围0.1~0.7,氨氮超标倍数范围0.1~10.5,TP超标倍数范围0.2~10.8,这三个因子是JH市水质维护的关键制约因子,按照工业源、生活源和农业源建立全口径污染源清单,并逐一分配到各个控制单元。生活源包括城镇生活源和农村生活源,农业源包括农田面源、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JH市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分别为:COD92607.9t/a、氨氮3700.9t/a、TP1766.4t/a,农业源是JH市水污染物COD的最大来源,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源,TP贡献率最高的是农业源。
(3)根据JH市水环境质量现状,同时结合水质改善需求和水(环境)功能区目标,制定各控制单元分阶段水质目标,2025年24.7%的单元要达到Ⅱ类标准,61.3%的单元达到Ⅲ类标准,剩余14.0%的单元要达到Ⅳ类标准,到2035年,Ⅲ类及以上水质目标单元比例达到93.5%。
(4)沙坪河、斗山河、天沙河等河流河面较窄,污染物排放入河后呈平面一维分布,因此采用一维模型计算水环境容量。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为:
螺洲溪、荷麻溪等水体水面较宽,污染物排放入河后呈平面二维分布,因此采用二维模型计算水环境容量,二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为:
采用二维模型时,根据混合区边界处的水质控制目标对上式进行反解,可得到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排污混合区长度应小于等于1km,并且不得超过河宽的1/3,与下游控制断面留有一定安全距离;
水库型控制单元的环境容量以收集资料为主,收集各水体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各控制单元水质目标为达标条件,测算出JH市2025年COD、氨氮和TP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9.05万t/a、0.36万t/a和0.14万t/a。2035年全市COD、氨氮和TP的容量为8.62万t/a、0.34万t/a和0.13万t/a;
预测各目标年水污染物入河量,水污染物入河量=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其中:
生活源=(p·a·b1·c1·r1)+[p·(1-a)·b2·c2·r2]
上式中,p表示单元人口,a表示城镇化率,b1表示城镇人口排水系数,b2表示农村人口排水系数,c1表示城镇污染物排放浓度,c2表示农村污染物排放浓度,r1表示城镇污水入河系数,r2表示农村污水入河系数;
工业源=D·E·(1-f)·c3·r3
上式中,D表示单元内工业增加值,E表示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水量,f表示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c3表示工业废水排放浓度,r3表示工业废水入河系数;
农业源=H·K·c4·r4
上式中,H表示单元内农业活动水平,可细分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田种植,K表示农业活动产污系数,c4表示农业污水排放浓度,r4表示农业污染入河系数;
结合各单元内人口、工业和农业发展规划和估算数据,预测2025年JH全市COD入河量8.85万t/a,氨氮入河量0.36万t/a,TP入河量0.17万t/a;到2035年COD入河量8.34万t/a,氨氮入河量0.34万t/a,TP入河量0.16万t/a;
各控制单元根据水环境质量现状与目标的差距,结合单元污染负荷情况,对允许排放量进行核算。对水质超标的单元,以水环境容量扣除一定安全余量后折算出污染物排放量,作为该控制单元的允许排放量,通常水质目标优于或等于Ⅲ类的水体,预留10%安全容量,水质目标为Ⅳ类或Ⅴ类的水体,预留8%安全容量。对水质达标的单元,以现状污染量结合目标年污染量预测结果,在确保功能不下降、水质类别不降低的前提下取较大值,折算为单元允许排放量,具体如图5、图6和图7所示。
(5)参照图8,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为水环境优先保护区;以工业源和工业园区为主的单元划分为水环境工业污染重点管控区;以城镇生活源为主且存在水质超标的单元划分为水环境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以农业源为主且水质超标的单元划分为水环境农业污染重点管控区;除优先和重点外,其余控制单元作为一般管控区。JH市最终划定水环境管控分区94个,其中优先保护区14个,重点管控区27个,一般管控区53个;
各管控分区根据区内水污染源特点和水质改善需求,充分衔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提出管控要求,建立水环境准入清单。对于重点和一般管控区,应当根据步骤4.3提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控制要求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水环境单元划分规则划分水环境控制单元并获取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
确定水环境质量目标;
以水环境质量目标为约束,结合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通过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获取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构建水环境准入清单,结合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对水环境管控区域进行划分处理,得到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水环境单元划分规则划分水环境控制单元并获取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确定待划分研究的河流区域;
收集待划分研究的河流区域的划分参数数据,所述划分参数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和水系与水源保护区分布数据;
根据待划分研究的河流区域的划分参数数据构建水环境单元划分规则;
基于水环境划分规则,选取对应划分方式对河流进行初步划分处理,得到水环境控制单元,所述对应划分方式包括针对丘陵山区的河流,通过ArcSWAT模型进行划分,针对平原河网地带和海岛,利用地表径流主要去向、污水主要去向以及行政边界等人机交互方法进行划分;
对水环境控制单元进行水环境现状分析,获取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环境单元划分规则其具体包括:
对于重要供水通道及其一级支流和通量贡献占比大于30%的二级支流各划分的水环境控制单元数量需满足大于或等于一个;
对于乡镇街道划分的水环境控制单元数量需满足大于或等于一个;
对于设有工业集聚区的乡镇街道划分的水环境控制单元数量需满足大于或等于两个;
对于饮用水源保护区需单独划分一个水环境控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包括行政区域COD、氨氮和TP,所述对水环境控制单元进行水环境现状分析,获取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对水环境控制单元进行水环境现状分析,收集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环境统计数据和污染源调查数据;
根据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的现状和近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获取水环境的污染因子、特征污染因子及水质维护关键制约因素;
基于水环境的污染因子、特征污染因子及水质维护关键制约因素,根据环境统计数据和污染源调查数据,构建以工业源、生活源和农业源等为主要组成的全口径污染源排放清单;
基于全口径污染源排放清单分析各水环境控制单元,获取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水环境质量目标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确定第一时间阶段水环境质量目标与第二时间阶段水环境质量目标;
所述第一时间阶段水环境质量目标确定原则为不低于水质现状和“水十条”考核目标的较严值,所述第二时间阶段水环境质量目标为国家或地方确定的水环境功能区目标;
基于目标水质质量高于现水质质量原则,对第一时间阶段水环境质量目标与第二时间阶段水环境质量目标进行插值处理,构建水环境质量目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水环境质量目标为约束,结合水环境现状分析数据,通过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获取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以水环境质量目标为约束,通过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对行政区域COD、氨氮和TP等水环境污染物进行测算,得到水环境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所述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包括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和二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根据水环境控制单元的污水收集处理率、污水处理厂负荷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和排水水质,测算生活源、工业源、农业面源的排放量与入河量;
基于生活源、工业源、农业面源的排放量、入河量和水环境污染物的环境容量,预留8%~10%的安全容量,核算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的表达式具体如下所示:
Figure FDA0004081378980000021
上式中,W表示水环境容量,Cs表示水质目标,Qp表示污水排放量,Qh表示河流设计流量,K1表示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x表示纵向距离,u表示流速,Ch表示河流上游来水污染物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用于对有重要保护意义且断面水质横向变化显著的水体进行测算,其表达式具体如下所示:
Figure FDA0004081378980000031
上式中,Cs(xm,ym)表示混合区边界水质目标,xm表示混合区纵向长度,ym表示混合区横向宽度,H表示河流水深,My表示横向混合系数,B表示河段平均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水环境准入清单的要求为水环境管控区域根据区内水污染源特点和水质改善需求,并衔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提出管控要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结果包括水环境优先保护区、水环境重点管控区和一般管控区,其中:
所述水环境优先保护区为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对应的水环境控制单元;
所述水环境重点管控区为以工业源和工业园区为主的水环境工业污染重点管控区,以城镇生活源为主且存在水质超标的水环境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和以农业源为主且水质超标的水环境农业污染重点管控区对应的水环境控制单元;
所述一般管控区为除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和水环境重点管控区以外的水环境控制单元。
CN202310124405.5A 2023-02-16 2023-02-16 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 Withdrawn CN1160908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4405.5A CN116090846A (zh) 2023-02-16 2023-02-16 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4405.5A CN116090846A (zh) 2023-02-16 2023-02-16 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0846A true CN116090846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08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4405.5A Withdrawn CN116090846A (zh) 2023-02-16 2023-02-16 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9084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0172A (zh) * 2016-10-20 2017-03-2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流域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方法
CN108549744A (zh) * 2018-03-14 2018-09-18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河流水环境容量分配方法
CN110728035A (zh) * 2019-09-24 2020-01-24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
CN115115485A (zh) * 2022-03-30 2022-09-27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控制单元水质目标分类管理的水环境容量核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0172A (zh) * 2016-10-20 2017-03-2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流域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方法
CN108549744A (zh) * 2018-03-14 2018-09-18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河流水环境容量分配方法
CN110728035A (zh) * 2019-09-24 2020-01-24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
CN115115485A (zh) * 2022-03-30 2022-09-27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控制单元水质目标分类管理的水环境容量核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邓熙 等: "珠三角典型城市水环境质量底线研究", 《环境工程》, pages 5 - 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64647B (zh) 一种集成水环境模型的流域精细化管理系统
CN108287950B (zh) 基于控制单元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的水质模拟方法
US20230054713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ntribution rate of pollution load i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section of annular river network system based on water quantity constitute
Talib et al.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use impacts on hydrologic processes of watershed systems
CN112526100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点面源排污权储备方法和系统
CN103577640A (zh) 城市初期雨水截留量标准的制定方法
CN110458359A (zh) 一种基于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平原河网水量水质优化调控方法
CN106530172A (zh) 一种流域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方法
CN115115485B (zh) 一种基于控制单元水质目标分类管理的水环境容量核定方法
CN114169266A (zh) 一种河流污染源解析和污染物运移计算方法及系统
Li et al. Research on optimal control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 case study from the Danjiang River basin in China
Wise et al. Spatially referenced models of streamflow and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suspended-sediment transport in streams of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
CN110728062A (zh) 一种基于swmm的农村非点源污染模拟方法
CN112942230B (zh) 面向水污染控制的城市人工湖水域面积值域计算方法
Chun et al. Water quality issues in the Nakdong River Basin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Talib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land-us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in urbanizing watersheds
CN105184110A (zh) 一种嫩江流域示范区内入河排污口建设方法
County Comprehensive plan
CN116090846A (zh) 基于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水环境管控分区划分方法
Tuppad et al. Bosque River 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 plan: Phase II BMP modeling report
Kurki-Fox et al. The flood reduction and water quality impacts of watershed-scale natural infrastructure implementation in North Carolina, USA
CN113158591A (zh) 一种确定流域土地开发利用承载力的方法
Finlay et al. Leveraging Minnesota's Stormwater Data for Improved Modeling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Quality in Cities
Haggard et al. Percentile distributions of median nitrite plus nitrate as nitrogen,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in Oklahoma streams, 1973-2001
Rinker Evaluating Nutrient Removal and Hydraulic Efficiency in a Free Water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Stormwater Wetl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