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89257A -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89257A
CN116089257A CN202211164809.9A CN202211164809A CN116089257A CN 116089257 A CN116089257 A CN 116089257A CN 202211164809 A CN202211164809 A CN 202211164809A CN 116089257 A CN116089257 A CN 116089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model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dem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648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峰
闫海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Bei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Bei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Bei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Bei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648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892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89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925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4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design, e.g. generating new test c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8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execution, e.g. scheduling of test sui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10Requirements analysis; Specific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4Graphical or visual program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涉及软件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测试需求模型,在测试需求模型中首先约束定义测试需求建模语言,然后通过测试需求建模语言的定义构造可视化的建模环境,用以对测试需求进行建模以及对测试需求模型语义正确性的自动化验证;同时,设置测试需求描述语言,实现由测试需求模型到测试需求描述脚本的自动转换;再由测试需求模型自动生成抽象测试用例,根据测试用例完成对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本发明为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有着降低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模型驱动测试可以实现从模型到测试脚本的自动转化。

Description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
背景技术
RPA机器人又称流程自动化机器人,RPA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完成在计算机上有规则、重复的操作,用于提高工作效率。RPA是一个新工具,供业务人员使用,就像Excel一样,未来可能人人需要。RPA更是一种新职业,这种职业包含9种角色,形成多种新的工作职位。不用写代码,RPA就让非程序员拥有了使流程自动化的能力,为了确保在RPA机器人软件正常使用,在RPA机器人软件开发完成后,需要在使用前进行安全渗透测试。
CN102402483A提出的一种软件测试方法中通过编写动态加载模块,动态加载模块包括测试用例和对资源指针的定义,资源指针指向测试用例中需要用到的被测试系统的资源;在动态加载模块中增加一些记录指令,并在软件测试初始化时,在动态加载模块中设置一个用于存储测试结果的存储单元;在被测试系统中加入加载测试模块,用于将编译后的测试用例的动态加载模块加载到被测试系统中;动态加载模块从加载测试模块中接受测试指令,执行测试,该专利提出的解决方案只能对一些简单的软件进行测试,在对大型软件,以及需要不断更新的软件进行测试时,该专利提供的解决方案中的测试用例的需要重新编写重新测试,费时费力,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现有的软件测试系统存在测试用例编写质量差、测试投入时间大、测试不彻底的缺点,最终导致测试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首先设置测试需求模型,通过所述测试需求模型约束定义测试需求建模语言,然后通过所述测试需求建模语言的定义构造可视化的建模环境,用以对测试需求进行建模以及对测试需求模型语义正确性的自动化验证;同时,设置测试需求描述语言,实现由测试需求模型到测试需求描述脚本的自动转换;再由测试需求模型自动生成抽象测试用例,根据测试用例完成对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测试需求模型驱动测试使用测试模型表示测试架构和测试行为,使用图形化的方式创建测试模型.图形化的测试模型便于测试人员理解和修改.这样将对基于特定语言的难于理解的测试脚本的维护转化成对通用直观的测试用例模型的维护,从而降低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模型驱动测试可以实现从模型到测试脚本的自动转化,从而保持模型和测试脚本的同步.当应用程序发生变动时,测试人员只需要对测试模型进行修改,并通过测试模型自动生成测试脚本;
所述测试需求模型作为测试需求建模的基础,定义了测试需求模型中的若干核心概念以及若干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与依赖,所述测试需求模型包括测试特征元模块、第一测试需求描述元模块、第二测试需求描述元模块以及测试目标分组及描述元模块.所述测试特征元模块、所述测试需求描述元模块、所述测试需求描述元模块以及所述测试目标分组及描述元模块分别从多个角度对测试需求进行描述;
所述测试特征元模块中通过参考对服务质量特征的定义设置了测试特征的概念,测试特征是一组定量表达的特性,独立于其所度量的具体元素.测试特征是对测试过程中被测系统行为特征的描述,如响应时间等,测试特征也用于描述测试系统自身的特征,如测试系统需模拟并发用户的数目以及测试数据选择策略等.测试需求建模语言的设计使得建模人员可以将测试特征针对领域进行扩展,使得测试特征的核心内容不至于过于庞大,同时也可满足不同领域测试人员的需要.
测试特征的维度是对测试特征描述进行量化表达的视角与方法.如当测试特征为某一系统函数的响应时间时,测试人员选择的度量方式可以是函数一次执行的延迟、所有执行的平均延迟或是延迟时间的方差.测试特征需要若干不同维度的量化值,通过测试特征进行测试约束,如被测系统可靠性这一测试特征,需要修复时间、失效时间等度量方式.单一的量化值无法全面地对测试特征进行描述.因此测试特征维度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一个与测试特征密切相关的概念是测试约束.测试约束在测试目标分组与描述模型中用于对相应的测试目标进行约束。
其中,所述第一测试需求描述模块首先基于被测系统构件,其次通过对被测系统相应的构件图进行标注,来描述测试需求中的被测软件实体与测试端口.对测试人员关注的构件进行标注,并表示此构件为被测软件实体,在后续的测试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相应测试;定义测试系统的端口用于标注相应的被测系统接口,并定义允许地输入消息类型与输出消息类型。
其中,所述第二测试需求描述模块首先基于被测系统用例,其次所述测试需求描述模块以被测系统的用例图为基础,根据测试目标分组及描述模型中定义的测试目标对相应的用例进行标注,向测试人员指明对此用例的测试对应于哪一测试目标.通过测试目标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集,然后测试人员便使用此测试用例集对用例进行相应测试。
其中,所述测试目标分组及描述元模块中采用分组的方式对测试目标进行组织,通过区分测试目标为功能性测试还是非功能性测试、测试目标涉及对应功能模块的方式将测试目标进行分组.对测试分组的划分采用不同的粒度,在每个测试分组中设置对应的测试子分组,在测试子分组中标注测试目标,通过设置测试更为细化的测试目标,实现提高测试效果。
其中,对于每一个测试目标,都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描述,测试目标是从执行一个特定的测试场景或者路径,或是验证特定需求的特性角度对测试用例的一个精确目标的描述,测试目标比测试用例更加抽象,更加简洁,更加清晰并独立于被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其中,测试需求描述脚本以简练的形式描述并保存了对测试需求的描述,测试需求建模通过测试需求模型自动生成测试需求描述脚本,测试人员能够基于被测系统模型通过测试需求描述脚本还原测试需求模型,本发明有着测试双向使用,不仅能根据测试需求模型生成测试需求脚本,还能够通过测试需求脚本反向生成测试需求模型,方便对测试需求模型进行纠错。
其中,所述测试需求模型对测试需求进行了直观且无二义性的描述,作为整个测试活动的基础,对后续测试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测试需求模型与被测系统模型生成测试用例,所述测试用例对应于测试需求模型中相应的测试目标,通过此测试目标追溯到作为测试目标设计依据的被测系统需求,完成从系统需求到测试用例的向下追踪与从测试用例向系统需求的向上回溯。
其中,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用例中的内容逐一对RPA机器人软件进行安全渗透测试,保证了RPA机器人软件的正常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测试需求模型,通过所述测试需求模型约束定义测试需求建模语言,然后通过测试需求建模语言的定义构造可视化的建模环境,用以对测试需求进行建模以及对测试需求模型语义正确性的自动化验证;同时,设置测试需求描述语言,实现由测试需求模型到测试需求描述脚本的自动转换;再由测试需求模型自动生成抽象测试用例,根据测试用例完成对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测试需求 模型驱动测试使用测试模型表示测试架构和测试行为,使用图形化的方式创建测试模型.图形化的测试模型便于测试人员理解和修改.这样将对基于特定语言的难于理解的测试脚本的维护转化成对通用直观的测试用例模型的维护,从而降低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模型驱动测试可以实现从模型到测试脚本的自动转化,从而保持模型和测试脚本的同步.当应用程序发生变动时,测试人员只需要对测试模型进行修改,并通过测试模型自动生成测试脚本,大大提高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中的测试需求模型的系统框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中的对应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3所示,本发明为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首先设置测试需求模型,通过测试需求模型约束定义测试需求建模语言,然后通过测试需求建模语言的定义构造可视化的建模环境,用以对测试需求进行建模以及对测试需求模型语义正确性的自动化验证;同时,设置测试需求描述语言,实现由测试需求模型到测试需求描述脚本的自动转换;再由测试需求模型自动生成抽象测试用例,根据测试用例完成对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测试需求 模型驱动测试使用测试模型表示测试架构和测试行为,使用图形化的方式创建测试模型.图形化的测试模型便于测试人员理解和修改.这样将对基于特定语言的难于理解的测试脚本的维护转化成对通用直观的测试用例模型的维护,从而降低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模型驱动测试可以实现从模型到测试脚本的自动转化,从而保持模型和测试脚本的同步.当应用程序发生变动时,测试人员只需要对测试模型进行修改,并通过测试模型自动生成测试脚本;
测试需求模型作为测试需求建模的基础,定义了测试需求模型中的若干核心概念以及若干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与依赖,测试需求模型包括测试特征元模块、第一测试需求描述元模块、第二测试需求描述元模块以及测试目标分组及描述元模块.测试特征元模块、测试需求描述元模块、测试需求描述元模块以及测试目标分组及描述元模块分别从多个角度对测试需求进行描述;
测试特征元模块中通过参考对服务质量特征的定义设置了测试特征的概念,测试特征是一组定量表达的特性,独立于其所度量的具体元素.测试特征是对测试过程中被测系统行为特征的描述,如响应时间等,测试特征也用于描述测试系统自身的特征,如测试系统需模拟并发用户的数目以及测试数据选择策略等.测试需求建模语言的设计使得建模人员可以将测试特征针对领域进行扩展,使得测试特征的核心内容不至于过于庞大,同时也可满足不同领域测试人员的需要.
测试特征的维度是对测试特征描述进行量化表达的视角与方法.如当测试特征为某一系统函数的响应时间时,测试人员选择的度量方式可以是函数一次执行的延迟、所有执行的平均延迟或是延迟时间的方差.测试特征需要若干不同维度的量化值,通过测试特征进行测试约束,如被测系统可靠性这一测试特征,需要修复时间、失效时间等度量方式.单一的量化值无法全面地对测试特征进行描述.因此测试特征维度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一个与测试特征密切相关的概念是测试约束.测试约束在测试目标分组与描述模型中用于对相应的测试目标进行约束。
其中,第一测试需求描述模块首先基于被测系统构件,其次通过对被测系统相应的构件图进行标注,来描述测试需求中的被测软件实体与测试端口.对测试人员关注的构件进行标注,并表示此构件为被测软件实体,在后续的测试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相应测试;定义测试系统的端口用于标注相应的被测系统接口,并定义允许地输入消息类型与输出消息类型。
其中,第二测试需求描述模块首先基于被测系统用例,其次测试需求描述模块以被测系统的用例图为基础,根据测试目标分组及描述模型中定义的测试目标对相应的用例进行标注,向测试人员指明对此用例的测试对应于哪一测试目标.通过测试目标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集,然后测试人员便使用此测试用例集对用例进行相应测试。
其中,测试目标分组及描述元模块中采用分组的方式对测试目标进行组织,通过区分测试目标为功能性测试还是非功能性测试、测试目标涉及对应功能模块的方式将测试目标进行分组.对测试分组的划分采用不同的粒度,在每个测试分组中设置对应的测试子分组,在测试子分组中标注测试目标,通过设置测试更为细化的测试目标,实现提高测试效果。
其中,对于每一个测试目标,都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描述,测试目标是从执行一个特定的测试场景或者路径,或是验证特定需求的特性角度对测试用例的一个精确目标的描述,测试目标比测试用例更加抽象,更加简洁,更加清晰并独立于被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其中,测试需求描述脚本以简练的形式描述并保存了对测试需求的描述,测试需求建模通过测试需求模型自动生成测试需求描述脚本,测试人员能够基于被测系统模型通过测试需求描述脚本还原测试需求模型,本发明有着测试双向使用,不仅能根据测试需求模型生成测试需求脚本,还能够通过测试需求脚本反向生成测试需求模型,方便对测试需求模型进行纠错。
其中,测试需求模型对测试需求进行了直观且无二义性的描述,作为整个测试活动的基础,对后续测试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测试需求模型与被测系统模型生成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对应于测试需求模型中相应的测试目标,通过此测试目标追溯到作为测试目标设计依据的被测系统需求,完成从系统需求到测试用例的向下追踪与从测试用例向系统需求的向上回溯。
其中,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用例中的内容逐一对RPA机器人软件进行安全渗透测试,保证了RPA机器人软件的正常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其特征在于:首先设置测试需求模型,通过所述测试需求模型约束定义测试需求建模语言,然后通过所述测试需求建模语言的定义构造建模环境,用以对测试需求进行建模以及对测试需求模型语义正确性的自动化验证;同时,设置测试需求描述语言,实现由测试需求模型到测试需求描述脚本的自动转换;再由测试需求模型自动生成抽象测试用例,根据测试用例完成对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
所述测试需求模型作为测试需求建模的基础,定义了测试需求模型中的若干核心概念以及若干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与依赖,所述测试需求模型包括测试特征元模块、第一测试需求描述元模块、第二测试需求描述元模块以及测试目标分组及描述元模块.所述测试特征元模块、所述测试需求描述元模块、所述测试需求描述元模块以及所述测试目标分组及描述元模块分别从多个角度对测试需求进行描述;
所述测试特征元模块中通过参考对服务质量特征的定义设置了测试特征的概念,测试特征是一组定量表达的特性,测试特征是对测试过程中被测系统行为特征的描述,测试特征也用于描述测试系统自身的特征;
测试特征的维度是对测试特征描述进行量化表达的视角与方法,测试特征需要若干不同维度的量化值,通过测试特征进行测试约束,测试约束在测试目标分组与描述模型中用于对相应的测试目标进行约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需求描述模块首先基于被测系统构件,其次通过对被测系统相应的构件图进行标注,来描述测试需求中的被测软件实体与测试端口.对测试人员关注的构件进行标注,并表示此构件为被测软件实体,在后续的测试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相应测试;定义测试系统的端口用于标注相应的被测系统接口,并定义允许地输入消息类型与输出消息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试需求描述模块首先基于被测系统用例,其次所述测试需求描述模块以被测系统的用例图为基础,根据测试目标分组及描述模型中定义的测试目标对相应的用例进行标注,向测试人员指明对此用例的测试对应于哪一测试目标.通过测试目标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集,然后测试人员便使用此测试用例集对用例进行相应测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目标分组及描述元模块中采用分组的方式对测试目标进行组织,通过区分测试目标为功能性测试还是非功能性测试、测试目标涉及对应功能模块的方式将测试目标进行分组.对测试分组的划分采用不同的粒度,在每个测试分组中设置对应的测试子分组,在测试子分组中标注测试目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个测试目标,都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描述,测试目标是从执行一个特定的测试场景或者路径,或是验证特定需求的特性角度对测试用例的一个精确目标的描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其特征在于:测试需求描述脚本以简练的形式描述并保存了对测试需求的描述,测试需求建模通过测试需求模型自动生成测试需求描述脚本,测试人员能够基于被测系统模型通过测试需求描述脚本还原测试需求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需求模型对测试需求进行描述,作为整个测试活动的基础,对后续测试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测试需求模型与被测系统模型生成测试用例,所述测试用例对应于测试需求模型中相应的测试目标,通过此测试目标追溯到作为测试目标设计依据的被测系统需求,完成从系统需求到测试用例的向下追踪与从测试用例向系统需求的向上回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其特征在于: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用例中的内容逐一对RPA机器人软件进行安全渗透测试。
CN202211164809.9A 2022-09-23 2022-09-23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 Withdrawn CN1160892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4809.9A CN116089257A (zh) 2022-09-23 2022-09-23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4809.9A CN116089257A (zh) 2022-09-23 2022-09-23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9257A true CN116089257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05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4809.9A Withdrawn CN116089257A (zh) 2022-09-23 2022-09-23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892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1911A (zh) * 2023-06-15 2023-10-24 明物数智科技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gc的智能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及开发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1911A (zh) * 2023-06-15 2023-10-24 明物数智科技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gc的智能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及开发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0249B (zh) 一种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和系统
CN107844424A (zh) 基于模型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656820B (zh) 基于cbtc的智能自动化测试系统
CN110716870B (zh) 服务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3602526B (zh) 飞机机电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的验证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9933521A (zh) 基于bdd的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76984A (zh) 一种面向信号的自动测试实现方法
CN111858372A (zh) 对tsrs系统的自动化测试体系与方式
CN116089257A (zh)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rpa机器人软件安全渗透测试技术
CN112181854A (zh) 一种生成流程自动化脚本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21217A (zh) 一种软件功能自动测试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02135939B (zh) 一种测试用例执行调度装置及方法
CN103226503B (zh) 一种模块建模与模型检测一体化自动检测方法
CN110554956B (zh) 一种bdms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15794639B (zh) 基于流程的可视化测试及可视化仿真模拟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12214912B (zh) 一种外部自动测试系统及机载设备测试方法
CN113986753A (zh) 接口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ikiforova et al. Towards a Business Process Model-based Testing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unctionality.
Georgieva Conducting FMEA over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CN112817863A (zh) 一种基于ai深度学习的ai辅助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2304653A (zh) 一种用于卫星测试的通用综合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2612702A (zh) 一种基于web的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399296A (zh) 测试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交互接口的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09800155B (zh) 一种基于Probe的QTE联锁应用软件测试方法及装置
EP428702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test cases for an engineering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