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88339A -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88339A
CN116088339A CN202310267667.7A CN202310267667A CN116088339A CN 116088339 A CN116088339 A CN 116088339A CN 202310267667 A CN202310267667 A CN 202310267667A CN 116088339 A CN116088339 A CN 116088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mode
work
rule
targe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676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prank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pran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prank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pran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676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883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88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833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服务器终端信息,基于服务器终端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目标模式;若存在目标模式,则基于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若不存在目标模式,则向客户端发送模式设置请求;判断是否接收到与模式设置请求相对应的应答指令;若接收到应答指令,则基于应答指令设置目标模式,并基于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若未接收到应答指令,则判断是否存在历史使用数据;若存在历史使用数据,则基于历史使用数据生成个性化模式,基于个性化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本申请有助于提高智能家居的智能化程度和用户的智能化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物联网起源于传媒领域,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因此,物联网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定位导航、现代物流管理以及城市管理等领域。
物联网概念的出现为智能家居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来采集住宅内的环境、设备及人员信息,利用无线网络将上述各种信息接入物联网网关,再由网关将这些信息转发至互联网中的服务器,用户通过手机或计算机上的浏览器或客户端软件登录服务器便可以实时查看各个子系统的信息,控制家居设备的运行,从而构建了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
相关技术中,智能家居系统需通过登录手机APP进行相应的操作和控制,通过人工控制终端发送控制信号至中控装置,或者由控制终端定时发送控制信号至中控装置的方式,实现对相应的家电终端的控制,这种半智能的控制方式无法满足用户对智能化家居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有助于提高智能家居的智能化程度和用户的智能化体验感,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服务器终端信息;
基于所述服务器终端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目标模式;
若存在所述目标模式,则基于所述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若不存在所述目标模式,则向客户端发送模式设置请求;
判断是否接收到与所述模式设置请求相对应的应答指令;
若接收到所述应答指令,则基于所述应答指令设置所述目标模式,并基于所述目标模式对所述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若未接收到所述应答指令,则判断是否存在历史使用数据;
若存在所述历史使用数据,则基于所述历史使用数据生成个性化模式;
基于所述个性化模式对所述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判断是否存在目标模式,若存在目标模式,则表明该服务器终端已经被设置过工作模式,因此该服务器终端可以直接根据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若不存在目标模式,则向客户端发送模式设置请求,用户可以通过该请求对智能家居进行目标模式设置,当接收到客户端反馈的应答指令,服务器终端可以直接根据用户设置的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若未接收到应答指令,则判断是否存在历史使用数据,如果存在历史使用数据,则表明该空间内的智能家居已经被使用过,因此服务器可以根据历史使用数据生成个性化模式,并根据该个性化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通过在不同情况下根据不同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无需用户手动或智能终端定时向服务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不仅有助于提高智能家居的智能化程度,也有助于提高目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感,从而提高目标用户生活品质。
可选的,所述若存在所述历史使用数据,则基于所述历史使用数据生成个性化模式的具体步骤包括:
若存在所述历史使用数据,则判断所述历史使用数据是否满足预设评判标准;
若所述历史使用数据满足所述预设评判标准,则基于所述历史使用数据获取不同智能家居的使用时间节点;
基于不同智能家居的所述使用时间节点,获取使用时间表;
基于所述使用时间表,获取个性化模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存在历史数据时,先判断历史使用数据是否满足评判标准,若满足评判标准,则基于历史使用数据获取不同智能家居的使用时间节点,再根据不同智能家居的实时时间节点生成使用时间表,最后再根据使用时间表生成个性化模式;使用时间表根据各种智能家居的使用时间节点生成,因此根据使用时间表来生成个性化模式,更加贴合目标用户的使用规律,进一步满足目标用户的使用需求。
可选的,在所述若存在所述历史使用数据,则判断所述历史使用数据是否满足预设评判标准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历史使用数据不满足所述预设评判标准,则基于所述服务器终端信息,获取目标用户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
基于所述作息时间生成适用性模式,并将所述适用性模式作为所述个性化模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历史使用数据不满足预设评判标准时,则表明该历史使用数据不能作为生成个性化模式的依据,因此根据服务器终端信息获取目标用户信息,再根据目标用户信息获知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最后根基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生成个性化模式;根据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生成个性化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能够更好的与目标用户的生活习惯以及使用需求相贴合,从而有助于提高目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感,从而提高目标用户生活品质。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用户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的具体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
基于所述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属于指定人群;
若所述目标用户属于所述指定人群,则判断所述指定人群是否属于目标人群;
若所述指定人群属于所述目标人群,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
基于所述出勤时间和所述出勤地点,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居家时间;
基于所述出勤时间、所述居家时间以及所述使用时间表,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作息时间;
若所述指定人群不属于所述目标人群,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出勤时间和所述使用时间表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作息时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根据目标用户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再根据身份信息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属于指定人群,若目标用户属于指定人群,再判断目标用户是否为目标人群,若目标用户为目标人群,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再根据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获取目标用户的居家时间,最后再根据出勤时间、居家时间以及使用时间表,获取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若指定人群不属于目标人群,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出勤时间、外出时间和使用时间表获取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根据目标用户的不同身份信息,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获取与之对应作息时间,有助于使得服务器终端获取到的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从而有助于提高目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感,从而提高目标用户的生活品质。
可选的,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用户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服务器终端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数量;
判断所述当前数量是否大于1;
若所述当前数量大于1,则基于所述作息时间生成整合规则;
基于所述整合规则,将不同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所述作息时间进行整合后作为新的所述作息时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判断目标用户的当前数量是否大于1,若当前数量大于1,则表明该服务器终端中保存有多个目标用户信息,也有多个与不同目标用户相对应的作息时间,因此需要基于作息时间生成整合规则,最后根据整合规则将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新的作息时间,当服务器终端中存在多个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时,需要将多个作息时间按照整合规则整合形成新的作息时间,从而有助于服务器终端根据新的作息时间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从而有助于更大程度的同时满足多个目标用户的是要需求。
可选的,所述整合规则包括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所述若所述当前数量大于1,则基于所述作息时间生成整合规则的具体步骤包括:
若所述当前数量大于1,则判断不同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所述作息时间是否存在冲突;
若不同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所述作息时间不存在冲突,则基于所述作息时间生成第一规则,并将所述第一规则作为所述整合规则;
若不同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所述作息时间存在冲突,则基于所述作息时间生成第二规则,并将所述第二规则作为所述整合规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数量大于1时,也会存在多个作息时间,因此需要判断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是否存在冲突,若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不存在冲突,则基于作息时间生成第一规则,并将第一规则作为整合规则,若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存在冲突,则基于作息时间生成第二规则,并将第二规则作为所述整合规则;先判断多个作息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冲突,从而有助于根据作息时间来选择更加满足目标用户需求的整合规则,从而有助提高目标用户的生活品质。
可选的,所述若不同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所述作息时间存在冲突,则基于所述作息时间生成第二规则,并将所述第二规则作为所述整合规则的具体步骤包括:
若不同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所述作息时间存在冲突,则获取不同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
判断不同所述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是否一致;
若不同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优先等级不一致,则基于所述优先等级生成第二规则,并将所述第二规则作为所述整合规则;
若不同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优先等级一致,则判断是否存在预设协议;
若存在所述预设协议,则基于所述预设协议生成第二规则,并将所述第二规则作为所述整合规则;
若不存在所述预设协议,则获取冲突作息事件对不同所述目标用户的重要程度;
基于所述重要程度生成第二规则,并将所述第二规则作为所述整合规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存在冲突,则在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时,无法同时满足多个作息时间,因此需要获取不同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再判断不同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是否一致,若不同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不一致,则可以根据优先等级来生成整合规则;若不同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一致,则判断是否存在预设协议,如果存在预设协议则根据预设协议生成整合规则,若不存在预设协议,则需要获取冲突作息事件对不同目标用户的重要程度,根据重要程度生成整合规则;通过设置多种判断条件,从而使得服务器终端在满足不同判断条件时,选择对应的执行步骤,无需用户手动或智能终端定时向服务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不仅有助于提高智能家居的智能化程度,也有助于提高目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感,从而提高目标用户生活品质。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器终端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服务器终端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目标模式;
第一控制模块,若存在所述目标模式,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发送模块,若不存在所述目标模式,则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客户端发送模式设置请求;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与所述模式设置请求相对应的应答指令;
第二控制模块,若接收到所述应答指令,则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应答指令设置所述目标模式,并基于所述目标模式对所述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第三判断模块,若未接收到所述应答指令,则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历史使用数据;
生成模块,若存在所述历史使用数据,则所述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历史使用数据生成个性化模式;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个性化模式对所述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判断是否存在目标模式,若存在目标模式,则表明该服务器终端已经被设置过工作模式,因此该服务器终端可以直接根据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若不存在目标模式,则向客户端发送模式设置请求,用户可以通过该请求对智能家居进行目标模式设置,当接收到客户端反馈的应答指令,服务器终端可以直接根据用户设置的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若未接收到应答指令,则判断是否存在历史使用数据,如果存在历史使用数据,则表明该空间内的智能家居已经被使用过,因此服务器可以根据历史使用数据生成个性化模式,并根据该个性化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通过在不同情况下根据不同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无需用户手动或智能终端定时向服务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不仅有助于提高智能家居的智能化程度,也有助于提高目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感,从而提高目标用户生活品质。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加载计算机程序时,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方面的方法生成计算机程序,并存储于存储器中,以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从而,根据存储器及处理器制作智能终端,方便使用者使用。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时,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方面的方法生成计算机程序,并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以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通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便计算机程序的可读及存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在不同情况下根据不同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无需用户手动或智能终端定时向服务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不仅有助于提高智能家居的智能化程度,也有助于提高目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感,从而提高目标用户生活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的主要流程图;
图2是步骤S201至步骤S204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步骤S301至步骤S303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步骤S401至步骤S407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步骤S501至步骤S504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步骤S601至步骤S603的步骤流程图;
图7是步骤S701至步骤S707的步骤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模块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获取模块;2、第一判断模块;3、第一控制模块;4、发送模块;5、第二判断模块;6、第二控制模块;7、第三判断模块;8、生成模块;9、第三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
参照图1,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9:
步骤S101:获取服务器终端信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服务器终端信息包括服务器编号以及与服务器编号相对应的用户信息等,例如编号为001的服务器终端对应的目标用户的姓名为张三等,当用户以管理员身份登录服务器终端时,即可获取到服务器终端信息,目标用户即居住在该服务器终端所处范围内且在服务器终端内进行过登记的用户。
步骤S102:基于服务器终端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目标模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目标模式即目标用户设置的最基础的控制模式,服务器终端根据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步骤S103:若存在目标模式,则基于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当存在目标模式时,即表明该服务器终端已经被设置过,因此服务器终端可以直接根据被设置的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步骤S104:若不存在目标模式,则向客户端发送模式设置请求。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当不存在目标模式时,即表明该服务器终端仍然未被用户设置过任何控制模式,或者已经被用户将之前所设置的目标模式进行过删除,导致该服务器终端内当前不存在目标模式,例如当某个用户新安装的智能家居系统,服务器终端中没有被设置过目标模式,又例如某位租客新租的某个房间,在该租客搬进新租的房间时,将原租户设置过的目标模式进行删除,从而导致该服务器终端内不存在目标模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模式设置请求即当目标用户以管理员身份登录该服务器终端且该服务器终端内没有目标模式时,服务器终端向客户端发送的设置目标模式的请求,当然,若该服务器终端内已经存在目标模式,目标用户也可以通过以管理员的身份登录并手动修改目标模式。
步骤S105:判断是否接收到与模式设置请求相对应的应答指令。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应答指令即目标用户设置好目标模式后反馈给服务器终端的指令,应答指令中包含了如何设置目标模式的方案。
步骤S106:若接收到应答指令,则基于应答指令设置目标模式,并基于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应答指令后,服务器终端按照该应答指令设置目标模式,且服务器终端根据该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步骤S107:若未接收到应答指令,则判断是否存在历史使用数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未接收到应答指令,则表明目标用户未根据模式设置请求对目标模式进行设置,则可以从历史使用数据着手,通过调用数据库,判断该服务器终端内是否存在智能家居的历史使用数据。
步骤S108:若存在历史使用数据,则基于历史使用数据生成个性化模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个性化模式即服务器终端根据历史使用数据生成的与历史使用数据适配程度最高的控制模式;此外,若不存在历史使用数据,则可以根据其他用户使用率最高的模式对智能家具进行控制。
步骤S109:基于个性化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服务器终端根据生成的个性化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先判断是否存在目标模式,若存在目标模式,则表明该服务器终端已经被设置过工作模式,因此该服务器终端可以直接根据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若不存在目标模式,则向客户端发送模式设置请求,用户可以通过该请求对智能家居进行目标模式设置并反馈应答指令,服务器终端获取应答指令后,根据其对应的由用户设置的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若未接收到应答指令,则判断是否存在历史使用数据,如果存在历史使用数据,则表明该空间内的智能家居已经被使用过,因此服务器可以根据历史使用数据生成个性化模式,并根据该个性化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通过在不同情况下根据不同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无需用户手动或智能终端定时向服务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不仅有助于提高智能家居的智能化程度,也有助于提高目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感,从而提高目标用户生活品质。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08若存在历史使用数据,则基于历史使用数据生成个性化模式的具体步骤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4:
步骤S201:若存在历史使用数据,则判断历史使用数据是否满足预设评判标准。
具体的,预设评判标准即用于评判历史使用数据是否能够被作为设置个性化模式的依据标准,本实施例中预设评判标准可以是历史使用数据所包括的时间长度,以及最近一次使用时间和当前时间的时间差距以及历史使用数据是否构成某种规律等等。
步骤S202:若历史使用数据满足预设评判标准,则基于历史使用数据获取不同智能家居的使用时间节点。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当历史使用数据满足预设评判标准时,则表明该历史使用数据可以作为设置个性化模式的依据,则可以根据历史使用数据,获取不同智能家居的使用时间节点,使用时间节点即不同智能家居的使用时间段,例如空调在2023年1月1日的20点开启以及在2023年1月1日的22点关闭,则空调的使用时间节点即2023年1月1日的20点至22点。
步骤S203:基于不同智能家居的使用时间节点,获取使用时间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间表即在预设某段时间内(例如一个月或一年)根据不同智能家居的使用时间节点生成的表格,其中包含各个智能家居被操作的类型,例如启动、关闭以及调节等。
步骤S204:基于使用时间表,获取个性化模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根据该使用时间表,选择不同智能家居使用频率最高的时间点以及使用时间最集中的时间段生成个性化模式,例如在过去一个月内,使用时间表中,20点开启空调的次数最高,那么在未对开启空调时间做出重新设置之前,服务器终端均在20点对智能空调进行启动控制。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在存在历史数据时,先判断历史使用数据是否满足评判标准,若满足评判标准,则基于历史使用数据获取不同智能家居的使用时间节点,再根据不同智能家居的实时时间节点生成使用时间表,最后再根据使用时间表生成个性化模式;使用时间表根据各种智能家居的使用时间节点生成,因此根据使用时间表来生成个性化模式,更加贴合目标用户的使用规律,进一步满足目标用户的使用需求。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01若存在历史使用数据,则判断历史使用数据是否满足预设评判标准之后还包括步骤S301至步骤S303:
步骤S301:若历史使用数据不满足预设评判标准,则基于服务器终端信息,获取目标用户信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当历史使用数据不满足预设评判标准时,则表示该历史使用数据不能当做设置目标模式的依据;目标用户信息即该服务器终端所对应的用户的信息,包括目标用户的年龄、职业性质以及生活习惯等等,该目标用户信息预先存储于服务器终端内。
步骤S302:基于目标用户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作息时间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等,可以根据目标用户信息推测出该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例如某目标用户年龄30岁,工作时间为8点30至18点,而其从公司到家的交通时长为30分钟,该目标用户可以在19点开始做饭,20点开始在家运动休闲,22点开始阅读,22点30开始洗漱,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保持每天8小时睡眠, 23点之前睡觉,第二天早上7点起床等。
步骤S303:基于作息时间生成适用性模式,并将适用性模式作为个性化模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服务器终端根据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生成与其作息时间相贴合的个性化模式,并根据该个性化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当历史使用数据不满足预设评判标准时,则表明该历史使用数据不能作为生成个性化模式的依据,因此根据服务器终端信息获取目标用户信息,再根据目标用户信息获知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最后根基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生成个性化模式;根据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生成个性化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能够更好的与目标用户的生活习惯以及使用需求相贴合,从而有助于提高目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感,进而提高目标用户生活品质。
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302基于目标用户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的具体步骤包括步骤S401至步骤S407:
步骤S401:基于目标用户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包括从业人员、学生和待业人员等,其中待业人员包括退休老人和未上学的婴幼儿等。
步骤S402:基于身份信息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属于指定人群。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指定人群即有固定职业,例如学生和工人等。
步骤S403:若目标用户属于指定人群,则判断指定人群是否属于目标人群。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目标人群即需要按照特殊规律出行的人,例如在校学习的学生以及在公司上班的工人。
步骤S404:若指定人群属于目标人群,则获取目标用户的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出勤时间根据目标人群的职业性质可以包括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等,工作时间即从上班到下班的时间,学习时间即从上学到放学的时间,出勤地点即工作或上学的地点,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均可以在目标用户登录服务器终端时存储于服务器终端内,若目标用户属于指定人群,则该目标用户则需要按照特定的规律外出出勤。
步骤S405:基于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获取目标用户的居家时间。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居家时间即目标用户在家的时间,根据出勤地点可以估算出交通时间,根据出勤时间和交通时间,即可测算出回家时间和离家时间,从而得出居家时间。
步骤S406:基于出勤时间、居家时间以及使用时间表,获取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用户的出勤时间、居家时间以及各种智能家居的历史使用时间,则可以获知目标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作业内容,从而推测出该目标人员的作息时间。
步骤S407:若指定人群不属于目标人群,则获取目标用户的出勤时间和使用时间表获取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若指定人群不属于目标人群,则表明该目标用户无需按照特定规律外出出勤,例如目标用户在家工作或在家学习等,因此可以通过出勤时间和各种智能家居的不同使用时间来推测该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先根据目标用户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再根据身份信息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属于指定人群,若目标用户属于指定人群,再判断目标用户是否为目标人群,若目标用户为目标人群,则获取目标用户的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再根据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获取目标用户的居家时间,最后再根据出勤时间、居家时间以及使用时间表,获取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若指定人群不属于目标人群,则获取目标用户的出勤时间、外出时间和使用时间表获取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
根据目标用户的不同身份信息,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获取与之对应作息时间,有助于使得服务器终端获取到的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从而有助于提高目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感,从而提高目标用户的生活品质。
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01基于目标用户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后还包括步骤S501至步骤S504:
步骤S501:基于服务器终端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当前数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当前数量即服务器终端内当前存储的目标用户数量。
步骤S502:判断当前数量是否大于1。
步骤S503:若当前数量大于1,则基于作息时间生成整合规则。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整合规则为将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进行整合,并形成一个总的作息时间的规则。
步骤S504:基于整合规则,将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进行整合后作为新的作息时间。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先判断目标用户的当前数量是否大于1,若当前数量大于1,则表明该服务器终端中保存有多个目标用户信息,也有多个与不同目标用户相对应的作息时间,因此需要基于作息时间生成整合规则,最后根据整合规则将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新的作息时间,当服务器终端中存在多个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时,需要将多个作息时间按照整合规则整合形成新的作息时间,从而有助于服务器终端根据新的作息时间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从而有助于更大程度的同时满足多个目标用户的是要需求。
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503若当前数量大于1,则基于作息时间生成整合规则的具体步骤包括步骤S601至步骤S603:
步骤S601:若当前数量大于1,则判断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是否存在冲突。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作息时间是否存在冲突即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存在相互对立的因素,例如张三白天工作晚上休息,而赵四晚上工作白天休息,因此他两所对应的作息时间存在冲突。
步骤S602:若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不存在冲突,则基于作息时间生成第一规则,并将第一规则作为整合规则。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整合规则包括第一规则,第一规则即直接将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直接进行叠加,形成新的作息时间。
步骤S603:若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存在冲突,则基于作息时间生成第二规则,并将第二规则作为整合规则。
具体的,整合规则包括第二规则,第二规则即按照特定的标准将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进行组合,形成新的作息时间,本实施例中,特定的标准可以是目标用户优先等级以及预设协议等。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当前数量大于1时,也会存在多个作息时间,因此需要判断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是否存在冲突,若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不存在冲突,则基于作息时间生成第一规则,并将第一规则作为整合规则,若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存在冲突,则基于作息时间生成第二规则,并将第二规则作为整合规则;先判断多个作息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冲突,从而有助于根据作息时间来选择更加满足目标用户需求的整合规则,从而有助提高目标用户的生活品质。
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603若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存在冲突,则基于作息时间生成第二规则,并将第二规则作为整合规则的具体步骤包括步骤S701至步骤S707:
步骤S701:若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存在冲突,则获取不同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每个目标用户以管理员身份对服务器终端进行登录时,都会被赋予一个相对应的优先等级,例如一级、二级和三级等,其中一级大于二级大于三级,值得注意的是优先等级可以进行调整。
步骤S702:判断不同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是否一致。
步骤S703:若不同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不一致,则基于优先等级生成第二规则,并将第二规则作为整合规则。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按照优先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生成第二规则,即当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存在冲突时,优先考虑优先等级较高的目标用户。
步骤S704:若不同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一致,则判断是否存在预设协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预设协议即预先设置并存储于服务器终端内的关于如何进行作息时间整合的协议。
步骤S705:若存在预设协议,则基于预设协议生成第二规则,并将第二规则作为整合规则。
步骤S706:若不存在预设协议,则获取冲突作息事件对不同目标用户的重要程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冲突作息事件即不同作息时间中发生冲突的作息时间,例如张三22点唱歌,李四22点睡觉,因此张三唱歌会影响李四睡觉,所以在22点时唱歌和睡觉是冲突作息时间,在服务器终端内预先存储有不同冲突作息时间的重要程度,例如在22点睡觉的重要程度为3,在22点唱歌的重要程度为2等等。
此外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张三的职业为歌手,需要每天练歌,而李四属于自由职业,稍微晚睡不影响其第二天工作和生活,则可以适当调整冲突作息事件的重要程度。
步骤S707:基于重要程度,生成第二规则,并将第二规则作为整合规则。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按照重要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生成第二规则,即当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存在冲突时,优先考虑重要程度较高的冲突作息事件。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若不同目标用户所对应的作息时间存在冲突,则在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时,无法同时满足多个作息时间,因此需要获取不同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再判断不同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是否一致,若不同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不一致,则可以根据优先等级来生成整合规则;若不同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一致,则判断是否存在预设协议,如果存在预设协议则根据预设协议生成整合规则,若不存在预设协议,则需要获取冲突作息事件对不同目标用户的重要程度,根据重要程度生成整合规则;
通过设置多种判断条件,从而使得服务器终端在满足不同判断条件时,选择对应的执行步骤,无需用户手动或智能终端定时向服务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不仅有助于提高智能家居的智能化程度,也有助于提高目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感,从而提高目标用户生活品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的实施原理为:获取服务器终端信息,基于服务器终端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目标模式;若存在目标模式,则基于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若不存在目标模式,则向客户端发送模式设置请求;判断是否接收到与模式设置请求相对应的应答指令;若接收到应答指令,则基于应答指令设置目标模式,并基于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若未接收到应答指令,则判断是否存在历史使用数据;若存在历史使用数据,则基于历史使用数据生成个性化模式,基于个性化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参照图8,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服务器终端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2,用于基于服务器终端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目标模式;
第一控制模块3,若存在目标模式,则第一控制模块3用于基于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发送模块4,若不存在目标模式,则发送模块4用于向客户端发送模式设置请求;
第二判断模块5,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与模式设置请求相对应的应答指令;
第二控制模块6,若接收到应答指令,则第二控制模块6用于基于应答指令设置目标模式,并基于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第三判断模块7,若未接收到应答指令,则第三判断模块7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历史使用数据;
生成模块8,若存在历史使用数据,则生成模块8用于基于历史使用数据生成个性化模式;
第三控制模块9,用于基于个性化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中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加载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并且,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服务器终端信息;
基于所述服务器终端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目标模式;
若存在所述目标模式,则基于所述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若不存在所述目标模式,则向客户端发送模式设置请求;
判断是否接收到与所述模式设置请求相对应的应答指令;
若接收到所述应答指令,则基于所述应答指令设置所述目标模式,并基于所述目标模式对所述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若未接收到所述应答指令,则判断是否存在历史使用数据;
若存在所述历史使用数据,则基于所述历史使用数据生成个性化模式;
基于所述个性化模式对所述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存在所述历史使用数据,则基于所述历史使用数据生成个性化模式的具体步骤包括:
若存在所述历史使用数据,则判断所述历史使用数据是否满足预设评判标准;
若所述历史使用数据满足所述预设评判标准,则基于所述历史使用数据获取不同智能家居的使用时间节点;
基于不同智能家居的所述使用时间节点,获取使用时间表;
基于所述使用时间表,获取个性化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存在所述历史使用数据,则判断所述历史使用数据是否满足预设评判标准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历史使用数据不满足所述预设评判标准,则基于所述服务器终端信息,获取目标用户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
基于所述作息时间生成适用性模式,并将所述适用性模式作为所述个性化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用户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的具体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
基于所述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属于指定人群;
若所述目标用户属于所述指定人群,则判断所述指定人群是否属于目标人群;
若所述指定人群属于所述目标人群,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
基于所述出勤时间和所述出勤地点,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居家时间;
基于所述出勤时间、所述居家时间以及所述使用时间表,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作息时间;
若所述指定人群不属于所述目标人群,则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出勤时间和所述使用时间表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作息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用户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服务器终端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数量;
判断所述当前数量是否大于1;
若所述当前数量大于1,则基于所述作息时间生成整合规则;
基于所述整合规则,将不同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所述作息时间进行整合后作为新的所述作息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合规则包括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所述若所述当前数量大于1,则基于所述作息时间生成整合规则的具体步骤包括:
若所述当前数量大于1,则判断不同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所述作息时间是否存在冲突;
若不同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所述作息时间不存在冲突,则基于所述作息时间生成第一规则,并将所述第一规则作为所述整合规则;
若不同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所述作息时间存在冲突,则基于所述作息时间生成第二规则,并将所述第二规则作为所述整合规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不同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所述作息时间存在冲突,则基于所述作息时间生成第二规则,并将所述第二规则作为所述整合规则的具体步骤包括:
若不同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所述作息时间存在冲突,则获取不同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
判断不同所述目标用户的优先等级是否一致;
若不同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优先等级不一致,则基于所述优先等级生成第二规则,并将所述第二规则作为所述整合规则;
若不同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优先等级一致,则判断是否存在预设协议;
若存在所述预设协议,则基于所述预设协议生成第二规则,并将所述第二规则作为所述整合规则;
若不存在所述预设协议,则获取冲突作息事件对不同所述目标用户的重要程度;
基于所述重要程度生成第二规则,并将所述第二规则作为所述整合规则。
8.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服务器终端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2),用于基于所述服务器终端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目标模式;
第一控制模块(3),若存在所述目标模式,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3)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模式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发送模块(4),若不存在所述目标模式,则所述发送模块(4)用于向客户端发送模式设置请求;
第二判断模块(5),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与所述模式设置请求相对应的应答指令;
第二控制模块(6),若接收到所述应答指令,则所述第二控制模块(6)用于基于所述应答指令设置所述目标模式,并基于所述目标模式对所述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第三判断模块(7),若未接收到所述应答指令,则所述第三判断模块(7)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历史使用数据;
生成模块(8),若存在所述历史使用数据,则所述生成模块(8)用于基于所述历史使用数据生成个性化模式;
第三控制模块(9),用于基于所述个性化模式对所述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9.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加载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267667.7A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60883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7667.7A CN116088339A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7667.7A CN116088339A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8339A true CN116088339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88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67667.7A Withdrawn CN116088339A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883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66376A (zh) * 2024-01-31 2024-03-08 天津市品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权限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66376A (zh) * 2024-01-31 2024-03-08 天津市品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权限控制系统
CN117666376B (zh) * 2024-01-31 2024-04-23 天津市品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权限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365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household energy management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and location information
CN106465060B (zh) 确定重要用户位置以用于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
US20160196494A1 (en) Location analysis for analytics
CN107273437B (zh) 提供与用户可能访问的地点相关的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US7519437B2 (e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955450B2 (ja)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調制御方法
US858875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11215376B2 (en)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control for shared locations
CN110035383A (zh) 对显著位置进行建模
US11118802B2 (en) Indoor environmental weighted preference management
CN116088339A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EP2309469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on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certain information thereof
WO2019018622A1 (en) INTERFACE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S MANAGEMENT
JP2012178022A (ja) 在席確認システム
CN110807546A (zh) 社区网格人口变化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8112031A (zh) 网络类型确定方法及装置
KR20160016355A (ko) 공간 관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289622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annotating an electronic map relating to location of a mobile device
CN114519554A (zh) 一种日程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7045901B2 (ja) 予測制御装置、予測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予測制御方法
CN1765149A (zh) 音量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6970959B (zh) 一种基于集中监控系统的经纬度获取方法
JP4115182B2 (ja) 行動把握方法、行動把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990644A (zh) 在线量房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ásztor et al. Selective code dissemination in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