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84964A - 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84964A
CN116084964A CN202211074930.2A CN202211074930A CN116084964A CN 116084964 A CN116084964 A CN 116084964A CN 202211074930 A CN202211074930 A CN 202211074930A CN 116084964 A CN116084964 A CN 116084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
tunneling
construction
grouting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749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学鑫
许光耀
高晓刚
崔凯
吕帅
宋汉峰
郭桂喜
谢庆
周志刚
喻兵
杨彦勇
龚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Guangzhou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Guangzhou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Guangzhou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84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49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06Making by using a driving shield, i.e. advanced by pushing means bearing against the already placed lin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06Making by using a driving shield, i.e. advanced by pushing means bearing against the already placed lining
    • E21D9/093Control of the driving shield, e.g. of the hydraulic advancing cylin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涉及盾构施工技术领域,包括S1:技术控制;S2:盾构穿越零沉降控制;S2:盾构穿越零沉降控制:S21、盾构机施工参数控制;S22、盾构掘进姿态控制;S23、盾构管片拼装控制;S24、注浆作业监控;S3:信息化施工控制。本发明中在盾构穿越时,需严格控制掘进速度,避免出现速度的较大波动,因为速度过快易造成土压增大,注浆欠饱满等一系列问题;速度过慢则延长了对地层的扰动时间,因此掘进时需选择适宜的速度,保证在穿越快速路段时把对地层的扰动降至最小。

Description

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盾构施工对周边土层影响程度受控因素较多,主要为土仓压力、推进速度、总推力、出土量、刀盘转速、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等施工参数的影响,因此要针对优化施工参数选择主要施工措施遵循“连续掘进、顺利通过”的原则、选用熟练操作手、动态优化调整主要掘进参数、优化改良碴土、控制出土量、做好壁后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掘进参数如土舱压力、推进速度、刀盘转速和推力等。而盾构下穿快速路高架桥时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有:高架桥沉降超限、高架桥倾斜超限、地面塌陷和管线破坏等。如当盾构旋转刀盘掘进时扰动周围土体,造成地层出现疏松现象而最终传递到地面引起地面沉降塌陷。
中国专利CN102080548A涉及一种盾构隧道穿越机场跑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一、设计优化,包括优化隧道轴线线路、统一沉降控制标准、特殊衬砌环设计、优化衬砌防水;二、优化盾构设备,包括优化同步注浆浆液及注浆设备、优化同步注浆孔、盾构机开孔;三、施工监测,包括人工水准测量、自动监测跑道表面沉降、自动监测路肩沉降;四、盾构穿越机场跑道,包括划分阶段控制区、设定土压力、控制推进出土量、改良土体、控制推进速度、同步注浆、拼装隧道衬砌管片、盾构穿越后的二次注浆;该发明不仅实现了盾构穿越机场跑道的施工,也确保了机场的正常运营。但是该专利在盾构掘进时仍存在造成地层出现疏松现象而最终传递到地面引起地面沉降塌陷的问题。
中国专利CN107060786A公开了一种城市地铁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在岩溶区下穿建筑群的盾构掘进施工方法。该种方法主要施工步骤有:(a)建筑物安全现状调查及监测系统布设;(b)岩溶预探测及预处理;(c)盾构试掘进,确定施工参数和渣土改良工艺参数;(d)正式掘进施工,并予以渣土改良、同步注浆及二次补强注浆;(e)盾构掘进过程中岩溶探测及处理;(f)隧道壁后岩溶探测及处理;(g)先行洞探查及处理后行洞溶洞。本施工方法通过在盾构掘进路段进行地面岩溶探测及预处理,在盾构掘进过程中予以渣土改良、同步注浆、二次补强注浆,并在盾构掘进下穿建筑物段在隧道洞内辅以岩溶探明及处理等措施确保岩溶区隧道盾构掘进顺利下穿建筑群。但是该专利在盾构掘进时仍存在造成地层出现疏松现象而最终传递到地面引起地面沉降塌陷的问题。
中国专利CN113446022A提供了一种盾构掘进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土仓压力控制值确定单元,用于计算目标地层的土仓压力值,并基于所述土仓压力值,确定当前掘进的土仓压力控制值;在线监测单元,用于实时监测目标地层的特征信息值,所述特征信息值是盾构操作手在保持土仓压力控制值的情况下,按照当前掘进控制参数进行掘进操作时监测到的;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值,获得掘进控制参数的调整值;根据掘进控制参数的调整值,调整当前掘进控制参数,直至所述特征信息达到稳定状态。本发明可以实现对盾构掘进的控制,控制精度高。但是该专利在盾构掘进时仍存在造成地层出现疏松现象而最终传递到地面引起地面沉降塌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技术控制;
S10、对前期掘进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盾构施工的适应性作出判断,选择符合施工情况的掘进模式;
S11、通过控制出碴量,加气保压使土仓内的压力值保持恒定;
S12、加强碴土改良;
S13、控制掘进速度;
S14、对盾构掘进进行线形控制和姿态控制;
S15、确保同步注浆质量和数量;
S16、渣样分析;
S17、下穿前盾构开仓检查;
S2:盾构穿越零沉降控制;
S21、盾构机施工参数控制;
S22、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S23、盾构管片拼装控制;
S24、注浆作业监控;
S3:信息化施工控制;
S31、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S32、将分析结果传达至盾构工作面,指导盾构施工参数的设定;
S33、通过地面变形量的监测进行效果的检验,反复循环、验证、完善,从而保证施工过程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S11中的出碴量的控制:
盾构隧道每环理论出碴量(实方)=πR2×L=3.14×3.142×1.5=46.6m3;
其中:R——盾构机刀盘半径
L——每循环掘进距离
根据碴土的松散情况,松散系数取1.3~1.45,故出碴量控制60.58m3/环~67.57m3/环。
进一步地,实际盾构施工掘进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层采用油缸行程控制,确保盾构施工不会引起地层超挖。
进一步地,所述S11中的土仓压力值的选定是根据盾构所在位置的埋深、土层状况及地表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S12中对碴土的改良需调整泡沫和水的用量,其中,泡沫的用量范围为30-50L,水的用量范围为200L-335L。
进一步地,所述S13中盾构掘进速度的控制范围为2.5cm/min。
进一步地,掘进速度及推力的选定以保持土仓压力为目的,根据施工地层的实际情况确定并调整掘进速度及推力。
进一步地,所述S15中同步注浆数量范围为8-9m3,注浆量取环形间隙理论体积的1.3-2.5倍,注浆压力为静止土压力的1.1-1.2倍。
进一步地,所述S21中的盾构机施工参数控制包括:
1、合理确定土仓压力值;
2、监测出土量是否正常;
3、盾构掘进速度与出土速度是否协调;
4、千斤顶推力是否符合盾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S22中的盾构掘进姿态控制包括:
A、盾构姿态测量数据的监控:对盾构自动测量数据和人工测量数据进行复核,综合分析、比较,动态掌握数据变化情况,正确指导盾构按设计轴线正确、安全地推进;
B、盾构纠偏控制:制定纠偏量,及时采取纠偏措施,避免误差累积。
进一步地,所述S23中的盾构管片拼装控制包括:
a、管片进场检查:检查进场管片规格、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管片外观质量、密封垫粘贴位置和粘贴质量;
b、管片成环后检查:检车高程和平面偏差、纵向和环向相邻管片高差、纵向和环向缝隙宽度以及纵向和环向相邻管片螺栓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S24中的注浆作业监控是在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通过分析监测资料、审查拌制和注浆施工记录、对每作业班组拌制的浆液试块数据来综合分析注浆作业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S3中的信息化施工控制包括对托换结构的指标监测以及对桩基托换的频率监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
(1)本发明中在盾构穿越时,需严格控制掘进速度,避免出现速度的较大波动,因为速度过快易造成土压增大,注浆欠饱满等一系列问题;速度过慢则延长了对地层的扰动时间,因此掘进时需选择适宜的速度,保证在穿越快速路段时把对地层的扰动降至最小。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泡沫系统、膨润土装置和土仓压力控制系统的组合结构可以有效改善土体的流塑性和开挖面的稳定性。且加强碴土改良,适当增加泡沫及水的用量避免刀盘结泥饼的现象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技术控制;
S10、对前期掘进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掌握本标段地层特点,对盾构施工的适应性作出合理判断,为穿越施工提供借鉴,选择符合施工情况的掘进模式。
S11、通过控制出碴量,必要时使螺旋输送机回吐碴土,加气保压使土仓内的压力值保持恒定,尽量将其波动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以确保开挖面的稳定,优选的最小范围为2.0bar。
其中,土仓压力值P的选定:根据计算得出合理的上部土压值,具体施工时,根据盾构所在位置的埋深、土层状况及地表监测结果进行调。因该段地表条件较好,为减少盾构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土仓压力值按计算值的上限控制。
而出碴量的控制:盾构隧道每环理论出碴量=πR2×L=3.14×3.142×1.5=46.6m3;其中:R为盾构机刀盘半径;L为每循环掘进距离。根据碴土的松散情况,松散系数取1.3-1.45,故出碴量控制60.58m3/环-67.57m3/环。实际盾构施工掘进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层采用油缸行程控制,确保盾构施工不会引起地层超挖。
S12、加强碴土改良,适当增加泡沫及水的用量避免刀盘结泥饼的现象发生。
具体的碴土改良措施:盾构穿越路段主要在硬塑残积土、强风化砾砂岩、中风化砾砂岩、微风化砾砂岩中掘进,根据此类岩土特性,盾构掘进过程中容易发生结泥饼等现象,为改善土体的流塑性和开挖面的稳定性,有效的开挖面稳定辅助支撑装置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泡沫系统、膨润土装置、土仓压力控制系统。(1)泡沫装置:泡沫装置主要由水泵、空压机、泡沫发生器、管路及阀件等组成,安放在后方台车上。根据前期在相同地层中掘进时施工参数的总结,拟定盾构在穿越快速路时每环泡沫用量30-50L,泡沫原液比例为2%-3%,膨胀率为8-15倍,泡沫流量控制在250L/min~350L/min,保证碴土改良效果。同时关注刀盘扭矩、土仓压力变化以及螺旋机出土口渣土的流动性情况决定决定是否注入膨润土对土仓内及螺旋机内渣土改良。
(2)膨润土装置:膨润土装置主要由注浆泵、储浆箱、管道、自动阀门等组成。安放在后方台车上。膨润土由膨润土泵泵出,经管道通到前面的密封土仓和螺旋输送机内,对碴土进行改良。膨润土的注入可实现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
S13、控制掘进速度;掘进速度及推力的选定以保持土仓压力为目的,根据施工地层的实际情况确定并调整掘进速度及推力。具体的,在盾构穿越时,需严格控制掘进速度,按照盾构掘进参数表控制,优选1-3cm/min,避免出现速度的较大波动,因为速度过快易造成土压增大,注浆欠饱满等一系列问题;速度过慢则延长了对地层的扰动时间。因此掘进时需选择适宜的速度,保证在穿越快速路段时把对地层的扰动降至最小。
S14、对盾构掘进进行线形控制和姿态控制;姿态调整不宜过大、过频,减少纠偏,特别是较大纠偏,避免对土体的超挖和扰动。
S15、确保同步注浆质量和数量;注浆措施主要作用为防止地层变形、提高结构的抗渗性、改善结构受力情况(在不均衡地层中)等,施工时应选用设定合理的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确保管片围岩间隙及时充填密实,基于对地面等的保护,防止较大沉降的发生,注浆量应适当的加大,同时在管片壁后及时进行二次注浆。
S16、渣样分析;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地质祥堪资料设定掘进参数,同时对盾构司机下达掘进指令,相关技术人员对每环掘进的渣样进行分析,如跟祥堪资料有出入技术反映给项目技术负责人,并向监理单位及业主单位上报,并调整掘进参数。
S17、下穿前盾构开仓检查;为确保盾构穿越过程中施工的连续性,减小盾构停机的可能性,盾构在下穿前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常压开仓检查及更换刀具。同时观察刀盘有无结泥饼,刀盘面板有无磨损,泡沫、膨润土管路有无堵塞,刀具磨损情况,如有情况进行刀具的更换、刀盘面板的修复、刀盘泥饼的清理以及管路的疏通。刀具更换标准:滚刀:边缘滚刀磨损量推荐值为>5mm。
S2:盾构穿越零沉降控制;
S21、盾构机施工参数控制;
具体的,在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建筑物监测信息,动态掌握盾构施工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重点控制以下施工参数包括:
1、合理确定土仓压力值;
2、监测出土量是否正常;
3、盾构掘进速度与出土速度是否协调;
4、千斤顶推力是否符合盾构趋势。
施工参数还包括盾构轴线及地面沉降控制和同步注浆的参数控制,具体如下:(1)盾构轴线及地面沉降控制:
具体的,在推进过程中,盾构垂直向趋势保持在宜保持在+3mm,以防盾构机下沉。将施工测量结果不断地与计算的三维坐标相校核,及时调整。根据相关技术人员指令设定盾构推进参数,推进与衬砌外注浆同步进行。不断完善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施工后地表最大变形量。
(2)同步注浆:包括注浆材料、浆液配比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注浆方法、设备配置、注浆量和注浆压力。
具体的,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作为同步注浆材料,该浆材具有结石率高、结石体强度高、耐久性好和能防止地下水浸析的特点。水泥采用P0.42.5,以提高注浆结石体的耐腐蚀性,使管片处在耐腐蚀注浆结石体的包裹内,减弱地下水对管片的腐蚀。
浆液配比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同步注浆拟采用下表所示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根据地层条件、地下水情况及周边条件等,通过现场试验优化确定最合理的配合比。拟定同步注浆浆液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下列指标,如下表1所示的同步注浆配比表(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表1
水泥(kg) 粉煤灰 砂(kg) 膨润土(kg) 水(kg)
120 381 779 54 465
其中,(a)胶凝时间:凝结时间为5~7h,根据地层条件和掘进速度,通过现场试验变更配比来调整胶凝时间。对于强透水地层和需要注浆提供较高的早期强度的地段,可通过现场试验进一步调整配比,进一步缩短胶凝时间。
(b)固结体强度:3天不小于0.75MPa,7天不小于1.95MPa,28天不小于6.5MPa。
(C)同步注浆普通砂浆性能,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830147550000071
注浆方法和工艺:同步注浆通过同步注浆系统及盾尾的内置注浆管,在盾构向前推进盾尾空隙形成的同时进行,采用双泵4管路对称同时注浆设备配置:
搅拌站:自行设计建造的砂浆搅拌站一座,采用JS750搅拌机。
同步注浆系统:配备柱塞泵泵2个,注浆能力2×10m3/h,4套注浆管路。
运输系统:8m3砂浆罐车,带有自搅拌功能和砂浆输送泵。
注浆量:
根据盾构法隧道施工规范要求和我单位盾构施工的经验,注浆量取环形间隙理论体积的1.3~2.5倍,并通过监测情况来调节。注浆量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Q=V×λ
式中:λ——注浆率(取1.3-2.5,曲线地段及砂性地层段取较大值,其它地段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V——盾尾建筑空隙(m3)
V=π(6.282-62)÷4×1.5=4.05m3
则:Q=5.26-10.125m3/环;
根据设计勘察地层情况、环境条件及以往相同地层的施工经验注浆率平均值取1.5-2.0,故每环管片壁后实际同步注浆量为6-8m3左右。
注浆压力:通常同步注浆压力一般为1.1-1.2倍的静止土压力,同步注浆控制在0.25-0.4Mpa,二次注浆压力为0.3-0.4Mpa。
(3)二次注浆
考虑到同时盾构机穿越后环境保护和隧道稳定因素,在穿越快速路段通过管片吊装孔进行二次补注浆每五环进行一次二次注浆,左右交替交叉注,补充同步注浆未填充部分和体积减少部分,从而减少盾构机通过后土体的后期沉降,减轻隧道的防水压力,增强止水效果,提高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在穿越段为下坡以及地层多处在复合地层中的情况,为避免盾构后方来水汇集土仓内造成喷涌,以致影响地层的稳定性,穿越快速路段通过管片吊装孔进行二次补注浆每十环进行一次止水环注浆,连续选取两环,注浆点位布置四周均匀不少于4个点位。
二次注浆的注浆方式:二次注浆是通过在管片吊装孔开孔,主要在管片的中上部管片吊装孔注浆,通过专用的注浆逆止阀安装在吊装孔内,利用铁钎和手锤将吊装孔外的保护层打穿,注浆孔打开安装专用二次注浆头,连接管路进行管片背后二次注浆,二次注浆完成后拆除注浆头,将管片吊装孔利用专用堵头上紧。
注浆浆液的配比:二次注浆材料可根据地质地层、隧道埋深及地下水情况先采用水泥浆液进行二次注浆,最后采用水玻璃-水泥浆液封堵注浆孔。
①水泥浆液(单液浆):宜用42.5级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水灰比根据漏水情况、沉降情况而定。一般采用1.5:1、1:1、0.75:1、0.5:1等几种。注浆过程中应经常搅拌,为提高浆液的早期强度,可掺入早强剂或者其他惨合料。
②双液浆(水玻璃-水泥浆液):在双液浆中水玻璃波美度应根据地质地层控制在20~38°Be左右。其比例为1:1.5、1:1、1:0.8等。
③拌制后浆液比满足工程使用要求,要求如下:
a注浆作业的全过程中不易产生离析。
b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易于施工。
c注浆后浆液固化的体积变化小,即凝固收缩率小。
d有较好的不透水性。
e注浆后能很快超过土层强度。、
注浆量及注浆压力:二次注浆的注浆量及注浆压力应根据环境条件和沉降监测结果等确定,可采用少量勤注的方法,减少错台的产生。二次注浆的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3Mp-0.4Mp,浆液流量:10-15L/Min,使浆液能沿管片外壁较均匀的渗流,而不致劈裂土体,形成团状加固区,影响注浆效果;
拟定掘进参数如下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3830147550000091
S22、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具体的,S22中的盾构掘进姿态控制包括:
A、盾构姿态测量数据的监控:对盾构自动测量数据和人工测量数据进行复核,综合分析、比较,动态掌握数据变化情况,正确指导盾构按设计轴线正确、安全地推进;
B、盾构纠偏控制:合理制定纠偏量,及时采取纠偏措施,避免误差累积。
S23、盾构管片拼装控制;
具体的,S23中的盾构管片拼装控制包括:
a、管片进场检查:检查进场管片规格、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管片外观质量、密封垫粘贴位置和粘贴质量;
b、管片成环后检查:检车高程和平面偏差、纵向和环向相邻管片高差、纵向和环向缝隙宽度以及纵向和环向相邻管片螺栓的连接。
S24、注浆作业监控;
具体的,在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分析监测资料(以控制地面和隧道结构变形为原则)、审查拌制和注浆施工记录、对每作业班组拌制的浆液试块数据来综合分析注浆作业的效果,判断注浆作业是否达到控制变形的成效,并重点监控浆液配合比、注浆量、注浆压力等主要技术指标。
S3:信息化施工控制;
S31、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S32、将分析结果传达至盾构工作面,指导盾构施工参数的设定;
S33、通过地面变形量的监测进行效果的检验,反复循环、验证、完善,从而保证施工过程安全。
具体的,建立联动机制,邀请参建各方进入机制内,包含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业主、第三方监测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等。每环掘进参数地面巡视及施工情况安排专人在机制内汇报。穿越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跟踪监测、巡视。跟踪监测时,现场监测人员和中央控制室值班人员通过对讲机进行及时联系,值班人员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及时通过电话传达给盾构工作面,指导盾构施工参数的设定,然后通过地面变形量的监测进行效果的检验,从而反复循环、验证、完善,保证施工过程安全。信息交流流程为:现场监测人员和现场值班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等方式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现场值班人员和盾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内线电话等方式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每天的施工监测信息由监测单位定时向监理、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进行通报;若发现有监测值达到预警或报警值时按照应急报警机制进行上报,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其中,S3中的信息化施工控制包括对托换结构的指标监测以及对桩基托换的频率监测,具体如下表4所示的托换结构各项监测指标以及表5所示的桩基托换监测频率表:
表4
Figure BDA0003830147550000111
表5
监测项目 预警值(mm) 控制值(mm) 速率控制指标(mm/d)
序号 监测时段 监测频率 监测项目
1 托换结构施工期间 1-2天/次 被托换桩沉降、地面沉降
2 千斤顶预压时间 实时监测 托换桩沉降
3 盾构穿过时间 实时监测 全部监测内容
4 立柱沉降调整 实时监测 全部监测内容
5 盾构穿过后 1-2天/次 沉降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技术控制;
S10、对前期掘进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盾构施工的适应性作出判断,选择符合施工情况的掘进模式;
S11、通过控制出碴量,加气保压使土仓内的压力值保持恒定;
S12、加强碴土改良;
S13、控制掘进速度;
S14、对盾构掘进进行线形控制和姿态控制;
S15、确保同步注浆质量和数量;
S16、渣样分析;
S17、下穿前盾构开仓检查;
S2:盾构穿越零沉降控制;
S21、盾构机施工参数控制;
S22、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S23、盾构管片拼装控制;
S24、注浆作业监控;
S3:信息化施工控制;
S31、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S32、将分析结果传达至盾构工作面,指导盾构施工参数的设定;
S33、通过地面变形量的监测进行效果的检验,反复循环、验证、完善,从而保证施工过程安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的出碴量的控制在60.58m3/环-67.57m3/环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的土仓压力值的选定是根据盾构所在位置的埋深、土层状况及地表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2中对碴土的改良需调整泡沫和水的用量,其中,泡沫的用量范围为30L-50L,水的用量范围为200L-335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3中盾构掘进速度的控制范围为2.5cm/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5中同步注浆数量范围为8m3-9m3,注浆量取环形间隙理论体积的1.3-2.5倍,注浆压力为静止土压力的1.1-1.2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1中的盾构机施工参数控制包括:
1、合理确定土仓压力值;
2、监测出土量是否正常;
3、盾构掘进速度与出土速度是否协调;
4、千斤顶推力是否符合盾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2中的盾构掘进姿态控制包括:
A、盾构姿态测量数据的监控:对盾构自动测量数据和人工测量数据进行复核,综合分析、比较,动态掌握数据变化情况,正确指导盾构按设计轴线正确、安全地推进;
B、盾构纠偏控制:制定纠偏量,及时采取纠偏措施,避免误差累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3中的盾构管片拼装控制包括:
a、管片进场检查:检查进场管片规格、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管片外观质量、密封垫粘贴位置和粘贴质量;
b、管片成环后检查:检车高程和平面偏差、纵向和环向相邻管片高差、纵向和环向缝隙宽度以及纵向和环向相邻管片螺栓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4中的注浆作业监控是在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通过分析监测资料、审查拌制和注浆施工记录、对每作业班组拌制的浆液试块数据来综合分析注浆作业的效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信息化施工控制包括对托换结构的指标监测以及对桩基托换的频率监测。
CN202211074930.2A 2022-04-12 2022-09-02 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60849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22356 2022-04-12
CN202210382235.6A CN114737980A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4964A true CN116084964A (zh) 2023-05-09

Family

ID=822807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2235.6A Pending CN114737980A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
CN202211074930.2A Pending CN116084964A (zh) 2022-04-12 2022-09-02 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2235.6A Pending CN114737980A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473798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7980A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0548B (zh) 盾构隧道穿越机场跑道的施工方法
CN109296378B (zh) 潜孔钻配合破碎锤掘进开挖施工方法
CN103161470A (zh) 盾构长距离穿越大口径管线的施工方法
CN112855188B (zh) 一种地铁工程软土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方法
CN110130936B (zh) 一种盾构掘进过程中突遇未处理溶洞或裂隙的施工方法
CN111810180B (zh) 一种超大口径土压平衡顶管穿越高速公路施工方法
CN114233385B (zh) 一种斜井井筒突泥涌水的治理方法
CN106122589A (zh) 一种土压平衡法
CN109386293A (zh) 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密封式接收施工方法
CN112664221A (zh) 一种用于复杂地质层的顶管施工方法
CN112012757B (zh) 一种泥水平衡式顶管机及其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工艺
CN110645005A (zh) 一种高富水圆砾地层土压平衡盾构快速掘进施工方法
CN115961960A (zh) 一种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CN113323680B (zh) 掘进隧道中盾构机长时间停机的处置方法
CN109812271B (zh) 一种盾构过侵限箱涵的施工方法
CN112682055B (zh) 一种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掘进施工方法
CN108222954B (zh) 盾构穿越砂石料回填区的施工方法
Xie et 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Shield Machine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
CN110284893A (zh) 一种水下盾构隧道超高水压条件掘进换刀方法
CN116084964A (zh) 一种盾构下穿立体交通掘进控制沉降的施工方法
CN115681613A (zh) 用于淤泥质粉质黏土层施工中的顶管施工方法
Hamberger Case history: Blowout at an LPG storage cavern in Sweden
CN114607833A (zh) 一种矩形顶管遇障碍物的竖曲线下穿施工方法
CN113931236A (zh) 一种垃圾山体整形防渗的施工工艺
CN113006808A (zh) 一种黏性地质盾构始发段下穿浅覆土河道施工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