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7098B - 一种器械用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器械用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7098B
CN116077098B CN202310379161.5A CN202310379161A CN116077098B CN 116077098 B CN116077098 B CN 116077098B CN 202310379161 A CN202310379161 A CN 202310379161A CN 116077098 B CN116077098 B CN 1160770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accommodating cavity
instrument
slider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791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77098A (zh
Inventor
陈文波
单斌
赵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i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i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i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i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791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70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7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7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77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70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12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 body cavities or body tracts, e.g. by us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08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 A61B8/0833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involving detecting or locating foreign bodies or organic structures
    • A61B8/085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involving detecting or locating foreign bodies or organic structures for locating body or organic structures, e.g. tumours, calculi, blood vessels, nod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2Details of probe positioning or probe attachment to the patient
    • A61B8/4209Details of probe positioning or probe attachment to the patient by using holders, e.g. positioning fra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8Diagnostic techniques
    • A61B8/483Diagnostic techniques involving the acquisition of a 3D volume of data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器械用固定装置,所述器械具有纵长形的器械固定部。器械用固定装置包含固定底座、通槽状的容置腔,以及通过抱持转轴与固定底座可转动地连接的抱持部。抱持部具有从其与抱持转轴的连接处向外延伸的抱持臂和抵接臂,抱持部与抱持转轴之间设有抱持弹性部件;将器械固定部装入容置腔时,器械固定部施加给抵接臂以远离容置腔的作用力,进而推动抱持臂朝靠近器械固定部的方向转动,并抱持器械固定部,此时抱持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形变,并对抱持臂施加使其靠近容置腔的作用力。据此,能够更好地防护设备,并便于对器械固定部进行紧固和解脱。

Description

一种器械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能够便于防护设备并降低操作复杂性的器械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生活中,人力操作器械一般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以医疗器械中的腔道超声探头为例,需要精准控制进入人体组织的方位和位移,以便于建立待检对象的三维模型。为此,通常需要给器械设置固定装置,并将固定装置安装于工作台,再通过工作台的推进机构精准控制该固定装置的运动。
传统技术中,腔道超声探头安装到固定装置时,通常采用“环抱”方式将其固定,即在与腔道超声探头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向截面上,固定装置对腔道超声探头构成全包围的样式。
此时,为了避免固定装置、工作台等设备被人体体液等污染,还需要给设备遮盖一层无菌布。由于腔道超声探头已经被固定装置“环抱”,就需要在无菌布上裁切出孔洞,将腔道超声探头从孔洞处伸出,再将无菌布遮盖到设备上,之后再用胶带将孔洞粘紧,这样就导致人体体液等污染物会从孔洞与腔道超声探头之间的缝隙中流入无菌布与设备之间,容易造成设备的污染,并且整个过程操作起来比较繁琐。
而采用固定装置开口、在腔道超声探头的横向截面上对其部分环抱的方案,可以解决无菌布开洞的问题,却又面临如何方便地对腔道超声探头紧固和解脱的问题。
为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何便于防护设备并降低操作复杂性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便于防护设备并降低操作复杂性的器械用固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个方案为,一种器械用固定装置,所述器械具有纵长形的器械固定部,所述器械用固定装置包含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器械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为沿其轴向前后贯通的通槽状,包含作为所述器械固定部的安装口的槽口,并以所述槽口朝向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所述容置腔的分列于所述槽口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用于在所述容置腔中抱持所述器械固定部的抱持部,所述抱持部通过与所述轴向平行的抱持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所述抱持部构成为大致L字状,具有从其与所述抱持转轴的连接处大致朝所述槽口延伸的抱持臂、和大致朝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中央侧延伸的抵接臂;所述抱持部与所述抱持转轴之间设有抱持弹性部件,所述抱持弹性部件对所述抱持臂施加使其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作用力;所述器械用固定装置还包含能沿所述第一方向及其反方向移动的滑块,并且所述抱持部随着所述滑块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及其反方向的移动而转动;所述固定底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位置具有供所述滑块移动的滑动轨道;所述容置腔和所述滑动轨道之间设有限制所述滑块朝靠近所述容置腔方向的位移、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间隔壁;所述滑块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形变允许量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一端越过所述间隔壁上设置的通孔进入所述容置腔;将所述器械固定部装入所述容置腔时,所述器械固定部经由所述弹性组件推动所述滑块朝远离所述槽口的方向移动,并施加给所述抵接臂以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作用力,所述抵接臂带动所述抱持臂朝靠近所述容置腔的方向转动并实现对所述器械固定部的抱持固定;而当施加外力使所述滑块朝靠近所述槽口的方向移动时,在所述抱持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抵接臂随着所述滑块的移动而向靠近所述容置腔的方向转动,并带动所述抱持臂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转动,实现对所述器械固定部的解脱。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能够对器械固定部进行部分包围,节省空间并方便安装,并通过抱持部对器械固定部进行方便的紧固和解脱。其中,滑块在器械固定部和抵接臂之间起到了缓冲和力的传递的效果。滑块被间隔壁限制住靠近容置腔方向的位移,但弹性组件的朝向容置腔的一端伸入容置腔内,以便在器械固定部装入容置腔时抵接并压缩该弹性组件。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抱持部具备安装有所述器械固定部时的紧固状态和未安装所述器械固定部时的释放状态。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滑块具有从其远离所述槽口的一端、以越靠近所述槽口越远离所述滑块的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截面中心的方式倾斜延伸的滑块斜面,在所述抱持部的释放状态下,所述滑块斜面与所述抵接臂的远离所述抱持转轴的端部抵接。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抵接臂的远离抱持转轴的一端可以沿滑块斜面移动,从而靠近/远离滑块的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中心。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滑块还具有从所述滑块斜面的靠近所述槽口的端部朝所述槽口方向延伸的滑块延伸壁;所述滑块延伸壁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平行,或以越靠近所述槽口越远离所述滑块的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截面中心的方式设置。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抵接臂的远离抱持转轴的一端可以从滑块斜面滑动至滑块延伸壁,使抱持部进入抱持器械固定部的紧固状态。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滑块斜面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不大于所述抵接臂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能够防止滑块斜面与抵接臂相互干涉。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滑块的靠近所述槽口的一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与所述抵接臂的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抵接的滑块基体;在所述抱持部的释放状态下,所述滑块基体相对于所述抵接臂的远离所述抱持转轴的端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更加靠近所述槽口。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滑块基体抵接于抵接臂的朝向容置腔的一侧,节省结构空间的同时,也能实现对器械固定部的紧固和解脱。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器械固定部向所述容置腔的安装过程包括:第一压缩阶段,随着所述器械固定部沉入所述容置腔,所述弹性组件被压缩,但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尚不足以抵抗所述抱持弹性部件的作用力,由此,所述弹性组件的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抱持部不移动;第二压缩阶段,当随着所述器械固定部进一步沉入所述容置腔而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力足以抵抗所述抱持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时,所述弹性组件朝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抵接臂的远离所述抱持转轴的端部相对于所述滑块沿所述滑块斜面滑动,以使所述抱持部绕所述抱持转轴朝向使所述抱持臂靠近所述器械固定部的方向转动;第三压缩阶段,当随着所述器械固定部进一步沉入所述容置腔而所述抵接臂与所述滑块的抵接部位从所述滑块斜面变化为所述滑块延伸壁时,所述弹性组件继续朝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抵接臂的远离所述抱持转轴的端部相对于所述滑块沿所述滑块延伸壁滑动,直到所述抱持部完全抱持所述器械固定部。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弹性组件的分阶段压缩,可以方便地将器械固定部装入容置腔并实现对器械固定部的抱持紧固。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器械固定部向所述容置腔的安装过程包括:第一压缩阶段,随着所述器械固定部沉入所述容置腔,所述弹性组件被压缩,但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尚不足以抵抗所述抱持弹性部件的作用力,由此,所述弹性组件的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抱持部不移动;第二压缩阶段,当随着所述器械固定部进一步沉入所述容置腔而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力足以抵抗所述抱持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时,所述弹性组件朝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滑块基体相对于所述抱持部沿所述抵接臂的朝向所述槽口的侧面滑动,以使所述抱持部绕所述抱持转轴朝向使所述抱持臂靠近所述器械固定部的方向转动。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滑块基体位于抵接臂的朝向槽口的一侧,并相对于该抵接臂沿其朝向槽口的侧面滑动,在不设置滑块斜面的情况下仍然通过弹性组件的分阶段压缩,方便地实现了对器械固定部的安装和抱持。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滑块基体包含远离所述槽口的基体下端面和从所述基体下端面向所述槽口方向延伸的基体侧壁;在第二压缩阶段,所述基体侧壁与所述基体下端面的连接处抵接于所述抵接臂的朝向所述槽口的侧面;所述器械固定部向所述容置腔的安装过程还包括:第三压缩阶段,当随着所述器械固定部进一步沉入所述容置腔而所述抵接臂与所述滑块基体的抵接部位从所述基体侧壁与所述基体下端面的连接处变化为所述基体侧壁时,所述弹性组件继续朝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抵接臂的远离所述抱持转轴的端部相对于所述滑块基体沿所述基体侧壁滑动,直到所述抱持部完全抱持所述器械固定部。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抵接臂的远离抱持转轴的端部从滑块基体的远离槽口的一侧移动至基体侧壁,实现了对器械固定部的安装和抱持。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具备用于解脱所述器械固定部的解脱部,所述解脱部通过与所述轴向平行的解脱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所述解脱部具有从其与所述解脱转轴的连接处大致朝所述槽口延伸的手动臂、和大致朝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延伸的顶脱臂;在所述抱持部的紧固状态下,所述顶脱臂与所述滑块的远离所述槽口的一端抵接;所述手动臂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解脱转轴朝远离所述器械固定部的方向转动,带动所述顶脱臂进而推动所述滑块朝靠近所述槽口的方向移动;随着所述弹性组件继续被压缩,在所述抱持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抵接臂随着所述滑块的移动而向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中心的方向转动,并带动所述抱持臂向远离所述器械固定部的方向转动,实现所述器械固定部的解脱。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施加给手动臂的外力,能够方便地实现器械固定部的解脱。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滑块的朝向所述槽口的一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块槽;所述弹性组件部分地位于所述滑块槽内;所述滑块槽具有从其内壁朝内侧延伸的滑块槽凸起,所述弹性组件具有从其外壁朝外侧延伸的弹性组件凸起;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弹性组件凸起位于所述滑块槽凸起的背离所述槽口的一侧,且与所述滑块槽凸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接。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弹性组件包含连接于所述滑块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形变允许量的弹性单元,和连接于所述弹性单元的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的、用于与所述器械固定部抵接的衬垫。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弹性单元、衬垫组成的弹性组件可以方便地装入滑块槽内,并与滑块实现稳定的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容置腔具有位于所述槽口与所述间隔壁之间、分列于所述槽口的两侧的腔壁;所述固定底座具有从所述间隔壁沿两侧的所述腔壁向所述槽口延伸的、贯通所述固定底座的导引槽,该导引槽至少用于容置所述抱持部。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导引槽能够容置抱持部和滑块,使器械用固定装置的结构更紧凑。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的器械用固定装置包含与所述器械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用于夹持所述器械固定部的器械固定夹,所述器械固定夹为沿其延伸方向前后贯通的通槽;在所述器械的固定状态下,所述器械固定部隔着所述器械固定夹被所述固定底座夹持。
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器械固定夹可以重复使用、方便更换,既保护器械固定部避免磨损,又提高了便利性和经济性。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器械用固定装置,能够便于防护设备、降低操作复杂性,并实现较好的紧固和解脱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下面将对本申请的说明书附图进行描述和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说明了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某些方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器械和器械用固定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器械用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释放状态下的横截面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滑动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紧固状态下的横截面图。
图6是实施例二的器械用固定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滑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三的器械用固定装置的横截面图。
附图文字说明:
100 器械用固定装置
200 器械
201 器械固定部
202 器械工作部
203 线缆
300 盖布
1固定底座
11 底座壳体
12 滑动轨道
2容置腔
20 槽口
23 腔底
21 第一腔壁
22 第二腔壁
31 第一抱持部
310 抱持转轴
311 抵接臂
312 抱持臂
313 抱持挂钩
314 扭簧
315 滚轮
32 第二抱持部
33 第一解脱部
34 第二解脱部
340 解脱转轴
341 顶脱臂
342 手动臂
344 弹簧片
345 解脱限位部
4 导引槽
5 器械固定夹
6 滑动组件
61 滑块
610 滑块槽
6101 滑块槽凸起
611 滑块斜面
612 滑块延伸壁
615 滑块基体
6151 基体侧壁
616 滑块突出部
62 弹性单元
63 衬垫
631 衬垫凸起
64 轨道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等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它要素的可能。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本文有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本部分中未详细描述的部件、部件的具体型号等参数、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控制电路,可被认为是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器械和器械用固定装置的装配)
以下参照图1说明本申请的器械200和器械用固定装置100的总体装配情况。图1是器械200和器械用固定装置100的装配示意图。
参看图1,在本实施例中,器械200可以是医疗器械例如直肠的超声探头,包含器械固定部201和用于实现器械功能例如插入人体组织以获取待检对象信息的器械工作部202。在通常的例子中,器械固定部201为纵长形,以便于手持和固定;器械固定部201的两端分别连接器械工作部202和用于供电及信号传输的线缆203。
在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器械200进行固定,以提高操作的精确度。图1示出了器械用固定装置100。通常情况下,先将器械固定部201装入器械用固定装置100,再将器械用固定装置100固定于工作台(图中未示出)。工作台设置有推进器例如步进电机,通过控制推进器运动的方位、速度、时间,来精确调节器械工作部202的位姿。以直肠的超声探头为例,器械工作部202即探头的检测部,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控制器械工作部202在直肠内匀速前进,还可以预先设定每前进规定步长例如1毫米就采集一次直肠的图像信息,最终建立直肠的超声三维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器械用固定装置100对器械固定部201进行固定,以防止其出现位置、角度的不必要的变化和偏差,影响作业效果。传统技术中,通常将器械用固定装置100设置为环抱式结构,例如将器械固定部201从开口处装入器械用固定装置100后,再在开口处扣上盖子,从而在横向上全部包裹住器械固定部201。
上述这种全部环抱的结构,导致在器械固定部201的周向上占用较大的空间。同时,为了避免器械用固定装置100和工作台的设备被污染,通常会遮盖一层盖布300例如无菌布。在上述的传统技术中,由于器械用固定装置100横向上环抱器械固定部201,需要先将盖布300裁剪出一个孔洞,再将器械工作部202从该孔洞中伸出,这样才能在不影响正常作业的情况下,将盖布300遮盖于器械用固定装置100和工作台上。
为了更好地避免污染,通常会在器械工作部202伸出孔洞后,再用胶带缠住孔洞附近的盖布300。但这样并不能达到很好的遮蔽效果,特别是经常出现粘接不可靠或者褶皱贴合不好的情况,此时,作业中产生的污染物例如手术液体仍有可能通过缝隙流入盖布300的内侧,造成设备污染。
相对而言,本申请的器械用固定装置100采用图1所示的半开放式结构,在横向上部分地包围器械固定部201,而不再是环抱式的全包围。由此,可以先将盖布300置于工作台和器械用固定装置100上,再将器械固定部201隔着盖布300装入器械用固定装置100中,这样盖布300不用开洞,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也简化了操作流程。但这种部分包围的结构,还能节省器械固定部201轴向上占用的空间,但也存在如何对器械固定部201进行固定的问题,即需要通过额外的紧固机构对器械固定部201进行固定。
(固定底座和第一抱持部)
以下参照图1-3说明固定底座1和第一抱持部31的构成。图2是实施例一的器械用固定装置100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释放状态下的横截面图。
首先,对固定底座1进行说明。
参看图2、图3,器械用固定装置100包含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具有底座壳体11,底座壳体11构成用于容置器械固定部201的容置腔2。容置腔2为沿其轴向前后贯通即两端开口的通槽结构,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作为所述器械固定部201的安装口的槽口20。
为了便于说明,这里以与图示的X轴、Y轴平面垂直的方向为容置腔2的轴向,以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其中,以横向中的X轴方向为左右方向、Y轴方向为上下方向。本文如无特别说明,关于方向的表述与此同。
示例性地,这里将容置腔2的槽口20朝上设置,即器械固定部201由上向下从槽口20装入容置腔2,此时第一方向即为从下朝上的方向,其反方向即为从上朝下的方向。可以理解,槽口20也可以朝其他方向设置,第一方向也随之相应地改变。为了简单起见,这里仅以槽口20朝上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在图示的横截面上,固定底座1大致为C形,实际上也可以是U形、矩形、V形或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容纳器械固定部201即可,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当器械固定部201由上向下装入容置腔2后,器械固定部201在其延伸方向即轴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容置腔2内,器械工作部202则从容置腔2的前端开口处伸出以便于进行相关作业,线缆203从容置腔2的后端开口处伸出连接其他设备。这样通槽结构的设计,提高了器械200的固定安装和作业操作的便利性。
优选地,在固定底座1设置有图1所示的导引槽4。具体而言,容置腔2在上下方向远离槽口20的一侧具有图3所示的作为间隔壁的腔底23,以及位于槽口20与腔底23之间、分列于左右两侧的第一腔壁21、第二腔壁22。导引槽4设置为在横向上从腔底23沿两侧的第一腔壁21、第二腔壁22向槽口20的方向延伸,且贯通底座壳体11。导引槽4在轴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容纳后述的第一抱持部31、第二抱持部32。
接下来,对第一抱持部31进行说明。
参看图2、图3,在横向上容置腔2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用于在容置腔2中抱持器械固定部201的抱持部。优选地,在容置腔2的两侧分别相对地设置第一抱持部31、第二抱持部32,第一抱持部31、第二抱持部32结构相同、互为镜像,共同抱持器械固定部201。为了简单起见,这里仅以第一抱持部31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作为一例,第一抱持部31通过与轴向平行的抱持转轴310固定于导引槽4中,能够绕抱持转轴310在导引槽4中相对于固定底座1转动。第一抱持部31构成为大致L字状,具有从其与抱持转轴310的连接处大致朝槽口20的方向延伸的抱持臂312,以及从其与抱持转轴310的连接处朝靠近容置腔2的中央侧即内侧延伸的抵接臂311。优选地,抵接臂311以越靠近容置腔2的横截面中心、越远离槽口20的方式倾斜延伸。进一步地,在抵接臂311的远离抱持转轴310的端部设有滚轮315。
优选地,第一抱持部31与抱持转轴310之间设有作为抱持弹性部件的扭簧314,扭簧314通常套设于抱持转轴310、施力于抱持臂312和抵接臂311。将器械固定部201装入容置腔2时,器械固定部201施加给抵接臂311以远离容置腔2的横截面中心的作用力,进而通过抵接臂311推动抱持臂312绕抱持转轴310朝靠近器械固定部201的方向转动,并抱持器械固定部201。此时,扭簧314发生弹性形变,并对抱持臂312施加使其远离容置腔2的作用力,即扭簧314的弹力作用使抱持臂312具有了与器械固定部201解脱的趋势。
优选地,抱持臂312具有从其远离抱持转轴310的一端朝容置腔2的方向延伸的抱持挂钩313,相应地,器械固定部201的外壁设有与抱持挂钩313适配的卡接位(图中未示出),该卡接位可以是凹槽、台阶面等不同样式。当抱持臂312靠近器械固定部201时,抱持挂钩313与器械固定部201的卡接位卡接,进而实现抱持固定。当然,也可以在抱持臂312的靠近容置腔2的内侧设置卡接位、器械固定部201的外壁设置与该卡接位适配的挂钩或凸起,这里不过多赘述。
(滑动组件)
接下来,结合图3-5对滑动组件6进行具体说明。图4是实施例一的滑动组件6的横截面图,图5是实施例一的紧固状态下的横截面图。
参看图3、图4,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滑动组件6包含滑块61和由弹性单元62、衬垫63组成的弹性组件。弹性单元62通常为弹簧,也可以是能被压缩的弹性臂,只要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能被压缩的形变允许量即可,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滑块61的上端即朝向槽口20的一侧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块槽610,弹性单元62至少部分地位于滑块槽610中并与滑块61连接。弹性单元62的远离滑块61的上端连接有衬垫63,衬垫63用于与器械固定部201抵接。
示例性地,衬垫63套设于弹性单元62的上端,且衬垫63部分地位于滑块槽610中。其中,滑块槽610具有从其内壁朝滑块槽610的内侧延伸的滑块槽凸起6101,而衬垫63具有从其外壁朝外侧延伸的、与滑块槽凸起6101上下对应设置的、作为弹性组件凸起的衬垫凸起631,且在上下方向上衬垫凸起631位于滑块槽凸起6101的更加靠下的位置。
在滑动组件6的初始装配状态下,优选地,弹性单元62处于压缩状态,衬垫63被弹性单元62顶起,使衬垫凸起631和滑块槽凸起6101在上下方向上抵接,从而使弹性单元62、衬垫63和滑块61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
优选地,参看图3,固定底座1在容置腔2的下方、即腔底23的背离槽口20的一侧设有滑动轨道12,滑动轨道12沿上下方向延伸。在装配状态下,滑块61与抵接臂311抵接并沿滑动轨道12上下移动,但如图3所示,作为间隔壁的腔底23限制了滑块61的朝上的位移。
同时,滑块61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抵接臂311的远离抱持转轴310的端部处于更加靠近槽口20即更靠上的位置,且由弹性单元62、衬垫63组成的弹性组件的上端越过腔底23上的通孔进入容置腔2。参看图1,在本实施例中,腔底23设有导引槽4,该弹性组件的上端优选地从下向上穿过导引槽4进入容置腔2。当然,可以是弹性单元62的上端直接伸入容置腔2,也可以是衬垫63的上端伸入容置腔2,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实施例一)
继续参看图3、图4,作为第一种实施例,滑块61具有滑块斜面611和滑块延伸壁612。其中,滑块斜面611从滑块61的下端、以越靠近槽口20就越远离滑块61的横截面中心的方式倾斜延伸,即滑块斜面611如图示地从右下侧向左上侧延伸。滑块延伸壁612从滑块斜面611的上端朝槽口20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滑块延伸壁612与上下方向平行,并与滑动轨道12适配,滑块61通过滑块延伸壁612抵接于滑动轨道12并进行靠近/远离槽口20的移动。滑块延伸壁612还可以以越靠近槽口20、越远离滑块61的横截面中心的方式倾斜延伸,此时滑块61需要额外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与滑动轨道12适配的部件例如后述的轨道直槽64。为了简单起见,这里仅以滑块延伸壁612与上下方向平行为例进行说明。
另外,在第一抱持部31的释放状态下,滑块斜面611与抵接臂311的远离抱持转轴310的端部即滚轮315在垂直于轴向的横向上抵接。
将器械固定部201装入容置腔2的过程中,首先进入第一压缩阶段,器械固定部201先与衬垫63抵接,并通过衬垫63施加给弹性单元62向下的作用力,弹性单元62发生压缩形变。此阶段弹性单元62的弹力尚不足以抵抗扭簧314对滑块61施加的沿第一方向即上下方向的作用力,由此,弹性单元62的上端随衬垫63一起朝向远离容置腔2的下方移动且第一抱持部31不移动;而弹性单元62的下端即靠近滑块61的一端位置不变。
之后进入第二压缩阶段,即当随着器械固定部201进一步沉入容置腔2而弹性单元62的弹力足以抵抗扭簧314对滑块61施加的沿第一方向即上下方向的作用力时,弹性单元62的上端继续朝向远离容置腔2的下方移动,且抵接臂311的远离抱持转轴310的端部即滚轮315相对于滑块61沿滑块斜面611向靠近容置腔2的上侧滑动,以使第一抱持部31绕抱持转轴310朝向使抱持臂312靠近器械固定部201的方向转动。
之后进入第三压缩阶段,当随着器械固定部201进一步沉入容置腔2而抵接臂311与滑块61的抵接部位从滑块斜面611变化为滑块延伸壁612时,弹性单元62继续朝向远离容置腔2的下方移动,且抵接臂311的远离抱持转轴310的端部即滚轮315相对于滑块61沿滑块延伸壁612滑动,直到第一抱持部31完全抱持器械固定部201。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器械固定部201通常为纵长形的结构,其在装入容置腔2时难免会出现前后俯仰的非水平姿态,例如器械工作部202相对于器械固定部201处于更加靠上或者更加靠下的位置。如果没有上述第一压缩阶段,当器械固定部201前后俯仰地歪斜着装入容置腔2时,将直接经由滑块61推动抵接臂311转动,但由于此时器械固定部201姿态不正,其经由弹性单元62传递给滑块61的作用力也会不稳定。换句话说,第一压缩阶段对于器械固定部201的安装具有容错和缓冲的功能,即当器械固定部201歪斜着装入容置腔2时,在第一压缩阶段只有弹性单元62压缩、滑块61位置不动,从而留出了一定的行程给器械固定部201调整姿态,待其姿态调整至水平后,弹性单元62进入第二压缩阶段,开始推动滑块61移动。
此外,在从第一压缩阶段进入第二压缩阶段的过程中,为了简单起见,没有考虑滑块61的自身重力的影响,倘若考虑滑块61的重力影响,则弹性单元62的弹力与滑块61的重力之和足以抵抗扭簧314对滑块61施加的沿第一方向即上下方向的作用力时,弹性单元62进入第二压缩阶段。当然,倘若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时,也可以不用考虑滑块61的重力的影响,这里不过多赘述。
优选地,为了避免在滑块61的下移过程中、滑块斜面611与抵接臂311发生干涉,滑块斜面61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小于抵接臂31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本申请的上述方案,在器械固定部201装入容置腔2的过程中,首先进入第一压缩阶段,弹性单元62被压缩、滑块61不动,当弹性单元62压缩到足以抵抗扭簧314的作用力的程度时,进入第二压缩阶段,弹性单元62开始推动滑块61向下移动,进而推动抵接臂311、抱持臂312绕抱持转轴310转动;当弹性单元62继续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进入第三压缩阶段,滚轮315移动至滑块延伸壁612并最终实现抱持功能。换句话说,通过分阶段压缩,方便地实现了对器械固定部201的安装和紧固,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接下来,结合图5对器械固定部201的解脱过程及第二解脱部34进行具体说明。
参看图5,在第一抱持部31的紧固状态下,当外力推动滑块61朝靠近槽口20的上方移动时,在器械固定部201尚未从容置腔2取出时,弹性单元62的上端随衬垫63一起被器械固定部201限位即位置不变,弹性单元62的下端随滑块61一起向上移动,弹性单元62被压缩。此时,抵接臂311的远离抱持转轴310的端部即滚轮315位置不变,但相对于滑块61则是沿滑块延伸壁612从上向下移动。
之后,随着弹性单元62继续被压缩,当抵接臂311的远离抱持转轴310的端部即滚轮315相对于滑块61从滑块延伸壁612移动至滑块斜面611后,抵接臂311在扭簧314的弹力作用下会推动滚轮315相对于滑块61、沿着滑块斜面611逐渐向下即向靠近滑块61的横截面中心的方向移动,从而,抵接臂311会绕抱持转轴310、向靠近容置腔2的横截面中心的方向转动。抱持臂312则在抵接臂311的带动下绕抱持转轴310、朝远离器械固定部201的方向转动并与器械固定部201解脱,第一抱持部31进入释放状态,器械固定部201可以从容置腔2中取出。
当器械固定部201沿第一方向即朝上被取出时,衬垫63在弹性单元62的弹力作用下,会随器械固定部201向上移动,最终当滑块61上移至作为间隔壁的腔底23处时,滑块61停止移动,弹性单元62恢复至滑动组件6的初始装配状态,衬垫63的上端穿过导引槽4进入容置腔2内。
假设弹性单元62的弹性系数为k、其在滑动组件6的初始装配状态下的弹力为F。在器械固定部201的解脱过程中,设滚轮315相对于滑块61、在滑块延伸壁612上滑动距离L后移至滑块斜面611,则弹性单元62施加给器械固定部201的朝上的弹力为F+k*L。在考虑只有一个抱持部即第一抱持部31且不考虑器械固定部201的重力的情况下,设抱持挂钩313与器械固定部201的卡接位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则抱持挂钩313与器械固定部201的卡接位之间的摩擦力为f=(F+k*L)*μ。
当滚轮315移动至滑块斜面611后,扭簧314的弹力开始起作用,当扭簧314施加给抱持挂钩313的沿水平方向朝向容置腔2的外侧的分力f’大于/等于抱持挂钩313与器械固定部201的卡接位之间的摩擦力f时,抱持挂钩313即可从器械固定部201上脱离。
为此,可以使抱持挂钩313与器械固定部201的卡接位之间的接触面更光滑以减小摩擦系数μ,也可以适当减小弹性单元62的弹性系数k,或者减小弹性单元62在滑动组件6的初始装配状态下的压缩量进而减小弹力F,还可以适当增大扭簧314的弹力,使得器械固定部201更容易解脱。
继续参看图5,优选地,器械用固定装置100具备用于解脱器械固定部201的第一解脱部33、第二解脱部34,第一解脱部33、第二解脱部34在容置腔2的左右两侧相对设置且结构相同、互为镜像。实际上,只设置一个解脱部也能实现对器械固定部201的解脱,这里不过多赘述。为了简单起见,仅以第二解脱部34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优选地,第二解脱部34通过与轴向平行的解脱转轴340设置于导引槽4内,并能绕解脱转轴340相对于固定底座1转动。进一步地,第二解脱部34具有从其与解脱转轴340的连接处大致朝槽口20方向延伸的手动臂342,和从其与解脱转轴340的连接处、朝靠近容置腔2的内侧延伸的顶脱臂341。优选地,顶脱臂341以越靠近容置腔2的横截面中心、越远离槽口20的方式倾斜延伸,即图示的从右上侧向左下侧倾斜延伸。
在第一抱持部31的紧固状态下,滑块61已经移动到了相对靠下的位置,此时顶脱臂341与滑块61的远离槽口20的下端抵接。滑块61由于顶脱臂341的托举而不会继续下落。
需要解脱时,对手动臂342施加远离器械固定部201的外力,手动臂342绕解脱转轴340向外侧转动,并带动顶脱臂341绕解脱转轴340向靠近容置腔2的横截面中心的方向转动。进而,顶脱臂341施加给滑块61以由下向上的作用力。
此时,弹性单元62开始被压缩,即在器械固定部201尚未从容置腔2内取出时,由于衬垫63在上下方向上被限位,弹性单元62的上端位置不变、下端在滑块61的推动下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抱持部31的滚轮315相对于滑块61、沿滑块延伸壁612由上向下移动。
随着弹性单元62继续被压缩,当滑块61向上移动一定距离时,滚轮315相对于滑块61、从滑块延伸壁612移动至滑块斜面611处。之后,随着滑块61继续上移,滚轮315在扭簧314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滑块61、沿着滑块斜面611朝下即朝靠近滑块61的横截面中心的方向移动,从而,抵接臂311会在扭簧314的弹力作用下、绕抱持转轴310朝靠近容置腔2的横截面中心的方向转动,并带动抱持臂312绕抱持转轴310朝远离器械固定部201的方向转动,进而实现对器械固定部201的解脱。
优选地,第二解脱部34包含对手动臂342施加使其朝靠近容置腔2的方向转动的作用力的弹簧片344,当对器械固定部201实现解脱后,松开施加于手动臂342的外力,手动臂342在弹簧片344的弹力作用下带动顶脱臂341恢复至初始位置。当然,弹簧片344也可以是其他弹性部件例如扭簧,或者不在第二解脱部34设置弹性部件,实现解脱功能后通过手动将顶脱臂341、手动臂342恢复至初始位置即可,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优选地,在手动臂342的朝向容置腔2的一侧设有解脱限位部345,在第一抱持部31的释放状态下,弹簧片344仍然发生形变并具有使手动臂342朝靠近容置腔2的方向转动的弹力,手动臂342在弹簧片344的弹力作用下抵接于解脱限位部345,此即手动臂342的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单手施加给手动臂342以朝远离容置腔2的外侧的作用力,就可推动滑块61从下向上移动并实现解脱功能,增加了操作的便利性。可以理解的是,即使不设置第一解脱部33、第二解脱部34,只需从下方施加给滑块61以从下向上的作用力,也能推动滑块61向上移动并实现解脱功能,这里不过多赘述。
(实施例二)
接下来,结合图6、图7对第二种实施例进行说明。图6是实施例二的器械用固定装置100的横截面图,图7是实施例二的滑动组件6的剖视图。
参看图6,滑动组件6包含滑块61、弹性单元62和衬垫63。其中,滑块61具有连接滑块61的上下两端、以越靠近槽口20越远离滑块61的横截面中心的方式倾斜延伸的滑块斜面611,滑块斜面611与抵接臂311的远离抱持转轴310的端部即滚轮315抵接。
将器械固定部201装入容置腔2内时,在第一压缩阶段中,滑块61位置不变。随着弹性单元62继续被压缩,当进入第二压缩阶段时,滑块61开始向下移动,并推动抵接臂311朝远离容置腔2的横截面中心的方向转动。此时,滚轮315相对于滑块61、沿滑块斜面611从下往上移动,直至第一抱持部31进入紧固状态。
当第一抱持部31进入紧固状态后,滚轮315仍然抵接于滑块斜面611,在扭簧314的弹力作用下,滚轮315具有沿滑块斜面611从上向下朝靠近滑块61的横截面中心的方向移动的趋势,亦即抵接臂311有抬升滑块61的趋势,因此容易使第一抱持部31处于不稳定的紧固状态。为此,需要合理设计滑块斜面611的倾斜角度,使得在第一抱持部31的紧固状态下,抵接臂311施加给滑块61的上下方向的作用力小于或等于弹性单元62的弹力,从而消除抵接臂311抬升滑块61的趋势,以实现更稳定的抱持。
此外,参看图7,为了使滑块61能够沿滑动轨道12移动,滑块61还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与滑动轨道12适配的轨道直槽64,滑块61通过轨道直槽64抵接于滑动轨道12并上下移动,这里不过多赘述。
(实施例三)
接下来,结合图8对实施例三进行具体说明。图8是实施例三的器械用固定装置100的横截面图。
参看图8,滑块61的靠近槽口20的一侧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与抵接臂311的朝向槽口20的侧面抵接的滑块基体615。其中,滑块基体615具有基体侧壁6151,基体侧壁6151优选地与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滑块基体615的横截面优选地为图示的矩形样式,此时,滑块基体615的远离槽口20的下端面与基体侧壁6151的连接处、即基体侧壁6151的下边沿,与抵接臂311的朝向槽口20的侧面抵接。
可以理解,基体侧壁6151也可以是以越靠近槽口20、越远离滑块基体615的横截面中心的方式倾斜延伸,此时滑块基体615是上宽下窄的梯形,倘若基体侧壁6151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抵接臂311相对于水平反向的倾斜角度,则基体侧壁6151的上边沿与抵接臂311抵接。此外,基体侧壁6151也可以是外凸的弧形等不同样式,这里不作具体限定,仅以滑块基体615为矩形、基体侧壁6151与上下方向平行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第一抱持部31的释放状态下,滑块基体615相对于抵接臂311的远离抱持转轴310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更加靠近槽口20即处于更靠上的位置。
此外,滑块61还具有从滑块基体615的下端面朝远离槽口20的下方延伸的滑块突出部616。滑块突出部616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即水平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尺寸,能够容纳弹性单元62即可,以避免在滑块61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与抵接臂311的远离抱持转轴310的端部发生干涉。或者,可以取消滑块突出部616,只保留上方的滑块基体615,弹性单元62固定于滑块基体615,也可以实现技术效果,这里不过多赘述。
器械固定部201向容置腔2的安装过程中,首先进入第一压缩阶段,器械固定部201与衬垫63的上端抵接,并通过衬垫63施加给弹性单元62向下的作用力,弹性单元62发生压缩形变。此阶段弹性单元62的弹力尚不足以抵抗扭簧314对滑块基体615施加的沿第一方向即上下方向的作用力,由此,弹性单元62的上端随衬垫63一起朝向远离容置腔2的下方移动且第一抱持部31不移动;而弹性单元62的下端位置不变。
之后进入第二压缩阶段,当随着器械固定部201进一步沉入容置腔2而弹性单元62的弹力足以抵抗扭簧314对滑块基体615施加的沿第一方向即上下方向的作用力时,弹性单元62的上端继续朝向远离容置腔2的下方移动,且滑块基体615相对于第一抱持部31沿抵接臂311的朝向槽口20的侧面滑动,以使第一抱持部31绕抱持转轴310朝向使抱持臂312靠近器械固定部201的方向转动。
优选地,器械固定部201向容置腔2的安装过程还包含第三压缩阶段,当随着器械固定部201进一步沉入容置腔2而抵接臂311与滑块基体615的抵接部位从基体侧壁6151的下边沿变化为基体侧壁6151时,弹性单元62继续朝向远离容置腔2的下方移动,且抵接臂311的远离抱持转轴310的端部相对于滑块基体615沿基体侧壁6151向上侧滑动,直到第一抱持部31完全抱持器械固定部201。
此种情况下,解脱时滑块基体615在外力作用下朝靠近槽口20的上方移动,使抵接臂311的远离抱持转轴310的端部相对于滑块基体615沿基体侧壁6151向下滑动,并重新移动至滑块基体615的下方,进而使抵接臂311在扭簧314的弹力作用下朝靠近容置腔2的横截面中心的方向转动并最终实现解脱。
此外,在第一抱持部31的紧固状态下,滑块基体615的下端面也可以仍然位于抵接臂311的远离抱持转轴310的端部的上方,即基体侧壁6151的下边沿仍然与抵接臂311的朝向容置腔2的侧面抵接。此时,在第二压缩阶段,滑块基体615仅相对于抵接臂311移动很小的距离,就通过抵接臂311推动第一抱持部31进入紧固状态,这里就不会再进入第三压缩阶段。
此种情况下,解脱时滑块基体615在外力作用下朝靠近槽口20的上方移动,并沿抵接臂311逐渐远离该抵接臂311的远离抱持转轴310的端部,进而,抵接臂311在扭簧314的弹力作用下朝靠近容置腔2的横截面中心的方向转动,使滑块基体615始终与抵接臂311的朝向容置腔2的侧面抵接,直至第一抱持部31进入释放状态。
(器械固定夹)
优选地,如图1所示,还设置有用于夹持器械固定部201、与器械固定部201可拆卸地连接的器械固定夹5。在通常的例子中,器械固定夹5为前后贯通即两端开口的通槽结构,横截面可以为C形、U形等不同形状,具体根据器械固定部201的形状而定。
装配过程中,可以将器械固定部201先装入器械固定夹5,再和器械固定夹5一起装入容置腔2内。即在器械固定部201的固定状态下,器械固定部201隔着器械固定夹5被固定底座1夹持。
相应地,在器械固定夹5的外壁设置与抱持挂钩313适配的卡接位(图中未示出),在第一抱持部31的紧固状态下,抱持挂钩313与器械固定夹5的卡接位卡接,再通过器械固定夹5实现对器械固定部201的抱持紧固。此外,在装入容置腔2的过程中,器械固定夹5的背离器械固定部201的底部与衬垫63抵接并压缩弹性单元62,这里不过多赘述。
通过设置器械固定夹5,可以适用更多不同形状样式的器械固定部201,也可以避免器械用固定装置100对器械固定部201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器械固定夹5可以采用有韧性的塑料例如聚丙烯(PP)制成,作为耗材可以重复使用、提高性价比,必要时还可单独用酒精擦拭或者用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便于更换新的器械固定夹5,以保证不会因为多次灭菌造成材料变质或者开裂而影响对器械固定部201的固定。此外,器械固定夹5与盖布300也可以做成一体的形式,用完后即可抛弃,这样可以更方便有效地为设备提供防护,但是成本也相应地有所增加。
应当理解,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变更、置换、结合,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器械用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器械,所述器械具有纵长形的器械固定部,所述器械用固定装置的特征在于:
包含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器械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为沿其轴向前后贯通的通槽状,包含作为所述器械固定部的安装口的槽口,并以所述槽口朝向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在所述容置腔的分列于所述槽口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用于在所述容置腔中抱持所述器械固定部的抱持部,所述抱持部通过与所述轴向平行的抱持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
所述抱持部构成为大致L字状,具有从其与所述抱持转轴的连接处大致朝所述槽口延伸的抱持臂、和大致朝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中央侧延伸的抵接臂;所述抱持部与所述抱持转轴之间设有抱持弹性部件,所述抱持弹性部件对所述抱持臂施加使其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作用力;
所述器械用固定装置还包含能沿所述第一方向及其反方向移动的滑块,并且所述抱持部随着所述滑块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及其反方向的移动而转动;所述固定底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位置具有供所述滑块移动的滑动轨道;
所述容置腔和所述滑动轨道之间设有限制所述滑块朝靠近所述容置腔方向的位移、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间隔壁;所述滑块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形变允许量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一端越过所述间隔壁上设置的通孔进入所述容置腔;
将所述器械固定部装入所述容置腔时,所述器械固定部经由所述弹性组件推动所述滑块朝远离所述槽口的方向移动,并施加给所述抵接臂以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作用力,所述抵接臂带动所述抱持臂朝靠近所述容置腔的方向转动并实现对所述器械固定部的抱持固定;
而当施加外力使所述滑块朝靠近所述槽口的方向移动时,在所述抱持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抵接臂随着所述滑块的移动而向靠近所述容置腔的方向转动,并带动所述抱持臂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转动,实现对所述器械固定部的解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抱持部具备安装有所述器械固定部时的紧固状态和未安装所述器械固定部时的释放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械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具有从其远离所述槽口的一端、以越靠近所述槽口越远离所述滑块的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截面中心的方式倾斜延伸的滑块斜面,在所述抱持部的释放状态下,所述滑块斜面与所述抵接臂的远离所述抱持转轴的端部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械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还具有从所述滑块斜面的靠近所述槽口的端部朝所述槽口方向延伸的滑块延伸壁;
所述滑块延伸壁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平行,或以越靠近所述槽口越远离所述滑块的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截面中心的方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械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斜面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不大于所述抵接臂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械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的靠近所述槽口的一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与所述抵接臂的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抵接的滑块基体;
在所述抱持部的释放状态下,所述滑块基体相对于所述抵接臂的远离所述抱持转轴的端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更加靠近所述槽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械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器械固定部向所述容置腔的安装过程包括:
第一压缩阶段,随着所述器械固定部沉入所述容置腔,所述弹性组件被压缩,但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尚不足以抵抗所述抱持弹性部件的作用力,由此,所述弹性组件的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抱持部不移动;
第二压缩阶段,当随着所述器械固定部进一步沉入所述容置腔而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力足以抵抗所述抱持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时,所述弹性组件朝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抵接臂的远离所述抱持转轴的端部相对于所述滑块沿所述滑块斜面滑动,以使所述抱持部绕所述抱持转轴朝向使所述抱持臂靠近所述器械固定部的方向转动;
第三压缩阶段,当随着所述器械固定部进一步沉入所述容置腔而所述抵接臂与所述滑块的抵接部位从所述滑块斜面变化为所述滑块延伸壁时,所述弹性组件继续朝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抵接臂的远离所述抱持转轴的端部相对于所述滑块沿所述滑块延伸壁滑动,直到所述抱持部完全抱持所述器械固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器械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器械固定部向所述容置腔的安装过程包括:
第一压缩阶段,随着所述器械固定部沉入所述容置腔,所述弹性组件被压缩,但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尚不足以抵抗所述抱持弹性部件的作用力,由此,所述弹性组件的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抱持部不移动;
第二压缩阶段,当随着所述器械固定部进一步沉入所述容置腔而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力足以抵抗所述抱持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时,所述弹性组件朝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滑块基体相对于所述抱持部沿所述抵接臂的朝向所述槽口的侧面滑动,以使所述抱持部绕所述抱持转轴朝向使所述抱持臂靠近所述器械固定部的方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器械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基体包含远离所述槽口的基体下端面和从所述基体下端面向所述槽口方向延伸的基体侧壁;
在第二压缩阶段,所述基体侧壁与所述基体下端面的连接处抵接于所述抵接臂的朝向所述槽口的侧面;
所述器械固定部向所述容置腔的安装过程还包括:
第三压缩阶段,当随着所述器械固定部进一步沉入所述容置腔而所述抵接臂与所述滑块基体的抵接部位从所述基体侧壁与所述基体下端面的连接处变化为所述基体侧壁时,所述弹性组件继续朝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抵接臂的远离所述抱持转轴的端部相对于所述滑块基体沿所述基体侧壁滑动,直到所述抱持部完全抱持所述器械固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械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于解脱所述器械固定部的解脱部,所述解脱部通过与所述轴向平行的解脱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
所述解脱部具有从其与所述解脱转轴的连接处大致朝所述槽口延伸的手动臂、和大致朝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延伸的顶脱臂;
在所述抱持部的紧固状态下,所述顶脱臂与所述滑块的远离所述槽口的一端抵接;所述手动臂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解脱转轴朝远离所述器械固定部的方向转动,带动所述顶脱臂进而推动所述滑块朝靠近所述槽口的方向移动;
随着所述弹性组件继续被压缩,在所述抱持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抵接臂随着所述滑块的移动而向靠近所述容置腔的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中心的方向转动,并带动所述抱持臂向远离所述器械固定部的方向转动,实现所述器械固定部的解脱。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的朝向所述槽口的一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块槽;所述弹性组件部分地位于所述滑块槽内;
所述滑块槽具有从其内壁朝内侧延伸的滑块槽凸起,所述弹性组件具有从其外壁朝外侧延伸的弹性组件凸起;
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弹性组件凸起位于所述滑块槽凸起的背离所述槽口的一侧,且与所述滑块槽凸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器械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组件包含连接于所述滑块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形变允许量的弹性单元,和连接于所述弹性单元的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的、用于与所述器械固定部抵接的衬垫。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容置腔具有位于所述槽口与所述间隔壁之间、分列于所述槽口的两侧的腔壁;
所述固定底座具有从所述间隔壁沿两侧的所述腔壁向所述槽口延伸的、贯通所述固定底座的导引槽,该导引槽至少用于容置所述抱持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含与所述器械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用于夹持所述器械固定部的器械固定夹,所述器械固定夹为沿其延伸方向前后贯通的通槽;
在所述器械的固定状态下,所述器械固定部隔着所述器械固定夹被所述固定底座夹持。
CN202310379161.5A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器械用固定装置 Active CN116077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9161.5A CN116077098B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器械用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9161.5A CN116077098B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器械用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7098A CN116077098A (zh) 2023-05-09
CN116077098B true CN116077098B (zh) 2023-06-16

Family

ID=86202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79161.5A Active CN116077098B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器械用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70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61412B (zh) * 2023-11-29 2024-04-12 江苏绿阳温室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大棚起垄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868541U (zh) * 2019-03-05 2019-12-31 温州上运制版有限公司 一种版辊固定装置
CN114378789A (zh) * 2021-12-01 2022-04-22 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肢体抱紧装置及外骨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9178Y2 (ja) * 1989-12-08 1996-08-28 東洋化学株式会社 軒樋継手
CN102657538B (zh) * 2012-04-01 2013-12-11 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调温装置及其超声系统
CN204300059U (zh) * 2014-10-21 2015-04-29 东莞威信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圆管固定组件
CN211841718U (zh) * 2020-04-09 2020-11-03 兰州广成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拧接机用接箍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868541U (zh) * 2019-03-05 2019-12-31 温州上运制版有限公司 一种版辊固定装置
CN114378789A (zh) * 2021-12-01 2022-04-22 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肢体抱紧装置及外骨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7098A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77098B (zh) 一种器械用固定装置
KR102466680B1 (ko) 멸균 차단 조립체, 장착 시스템, 및 수술용 구성 요소들을 결합하기 위한 방법
US20180266151A1 (en) Reciprocating device
CN219331913U (zh) 一种夹持机构及手术导航系统
CN103119670A (zh) 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的装置
CN115518264A (zh) 一种介入手术辅助夹持装置
CA2636616A1 (en) Drive unit
CN116098651B (zh) 器械用固定装置和使用该器械用固定装置的器械工作台
JP2019113724A (ja) 蓋開閉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CN209734145U (zh) 一种手术机器人
CN209734142U (zh) 一种手术机器人
CN209734141U (zh) 一种手术机器人
CN216702631U (zh) 一种无菌适配器与手术器械后端的导向定位结构
CN114209415A (zh) 注射器夹持装置
CN111012497A (zh) 一种手术机器人
CN209895086U (zh) 一种载玻片夹持装置及显微镜系统
CN111096793A (zh) 一种手术机器人
CN209821492U (zh) 一种载玻片夹持装置及显微镜系统
CN209734140U (zh) 一种手术机器人
CN209734144U (zh) 一种手术机器人
CN209734137U (zh) 一种手术机器人
US6336819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connector removal preventing device
JP2004203326A (ja) 巻取装置取付構造
CN113796706B (zh) 货架
JP4456133B2 (ja) 巻取装置のハウジン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