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6887A - 一种旋转式扶手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式扶手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6887A
CN116076887A CN202211737938.2A CN202211737938A CN116076887A CN 116076887 A CN116076887 A CN 116076887A CN 202211737938 A CN202211737938 A CN 202211737938A CN 116076887 A CN116076887 A CN 116076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rest
panel
rotating
seat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379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E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E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379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68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6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68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54Supports for the arms
    • A47C7/541Supports for the arms of adjustable type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扶手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其方法如下:当使用者就座于座椅上并处于坐姿状态下,将扶手面板调节至水平支撑位置,使扶手面板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相重合,扶手面板顶端的扶手支撑面处于水平状态;又或者,将扶手面板由水平支撑位置相对支撑主体朝座椅的中心处进行偏转至居中斜向支撑位置;扶手面板向内偏转的同时,扶手面板的扶手支撑面将会相对水平面倾斜使扶手面板外侧端的高度高于扶手面板内侧端的高度;当使用者就坐于座椅上并作用椅背后仰时,相应的,将扶手面板由水平支撑位置相对支撑主体向后旋转180°至后仰使用位置,扶手面板向后位移迎合使用者手臂的同时,扶手面板顶端的扶手支撑面转换为前高后底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式扶手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坐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扶手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座椅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工具。人们可能会长时间坐在座 椅上进行各种事宜,所以座椅的舒适性显得非常重要。座椅扶手作为座椅的一 个组成部分,为提供舒适度担任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传统座椅的扶手为固定结构,无调节功能,无法实现升降,从而不能适应不同身体高度的人;也无法旋转,从而不能适应不同的人的放手习惯,故不能满足人们的舒适度要求。现有的一些座椅为了丰富扶手的功能,相应设计了可旋转、升降及移动的扶手,方便用户进行调节。
如CN201910465997.0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可以多方位调节的椅子扶手”,包括位于顶部的扶手和连接于扶手结构底部的支撑杆,所述扶手包括位于顶部的顶扶板、可拆卸地与所述顶扶板扣接的底连板和设于底连板和支撑杆之间的水平调节组件,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包括可使得顶扶板旋转和/或侧移的旋转侧移结构和设于旋转侧移结构与所述底连板之间的可使得顶扶板前后平移的前后平移结构;本申请设置实现椅子扶手的在左右、前后都能进行移动且还可旋转。本申请的所有部件环环相扣,巧妙配合才能保证整体结构简单、紧凑的前提下实现多方向的稳定和灵活转动。但是这类扶手的旋转及移动调节都是在水平面内进行水平旋转和水平移动调节的;而现有大部分座椅的靠背能够相对座椅座部进行倾仰调节以使用户使用更加舒适,方便用户进行日常使用或者躺下休息;但是靠背与扶手却为两个单独的部件,扶手一般都是设置在座椅座部两侧的;使得用户在正常坐姿下使用时,背部靠在座椅靠背上,双手能够刚好放在扶手上,背部和手肘部能够得到恰当的支撑;但是当用户后仰时,靠背向后转动,用户手臂相应向后远离扶手;由于扶手只能在水平面内进行调节,使得当人调整座椅的仰角时,座椅扶手不能和座椅靠背进行同步的角度调整,以致使舒适度大大的降低;用户的手臂在后仰状态下得不到有效的支撑。
针对上述问题,这就需要座椅扶手能够针对用户在坐姿状态及后仰状态下,能够相应的调节以适配用户不同的使用状态,对用户的手臂及手肘提供有效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旋转式扶手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扶手面板旋转的同时,扶手面板顶端形成的扶手支撑面同时将发生角度变化;使得扶手面板具有水平支撑位置、居中斜向支撑位置及后仰使用位置,能够提供用户不同使用状态下的扶手支撑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旋转式扶手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使用者就座于座椅上并处于坐姿状态下,将扶手面板调节至水平支撑位置,使扶手面板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相重合,扶手面板顶端的扶手支撑面处于水平状态;又或者,将扶手面板由水平支撑位置相对支撑主体朝座椅的中心处进行偏转至居中斜向支撑位置;扶手面板向内偏转的同时,扶手面板的扶手支撑面将会相对水平面倾斜使扶手面板外侧端的高度高于扶手面板内侧端的高度;当使用者就坐于座椅上并作用椅背后仰时,相应的,将扶手面板由水平支撑位置相对支撑主体向后旋转180°至后仰使用位置,扶手面板向后位移迎合使用者手臂的同时,扶手面板顶端的扶手支撑面转换为前高后底状态。
作为优选,扶手面板与支撑主体之间连接有旋转连接件,该旋转连接件与支撑主体之间设有旋转机构,作用旋转连接件相对支撑主体旋转以带动扶手面板旋转;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连接件上的轴接部以及设置在扶手主体上端的转动配合部;轴接部与转动配合部上下对接,且在轴接部的底端设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第一旋转斜面,所述转动配合部的上端面相应斜向设置并形成第二旋转斜面;且由后往前,第二旋转斜面斜向前上方;扶手面板相对支撑主体旋转过程中,第一旋转斜面和第二旋转斜面之间旋转导向使扶手面板顶端的扶手支撑面同时发生角度变化。利用第一旋转斜面和第二旋转斜面配合使扶手面板旋转同时角度能够发生变化。
作为优选,水平支撑位置下,第一旋转斜面与第二旋转斜面相吻合;将扶手面板向后旋转至后仰使用位置过程中,使第一旋转斜面相对第二旋转斜面旋转180°并再次相互吻合。使得后仰使用状态下,扶手面板能够自动转换为前高后底状态。
作为优选,第一旋转斜面和第二旋转斜面为轮廓相同的椭圆形;且所述第二旋转斜面的长轴与前后方向相重合。使得旋转连接件向后旋转180°时,扶手面板将会再次保持在前后方向;且设置为椭圆形,使得在居中斜向支撑位置,扶手支撑面能够自适应的倾斜。
作为优选,扶手面板与旋转连接件之间设有使扶手面板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相对旋转连接件进行滑移的滑动调节机构;后仰使用位置下,将扶手面板相对旋转连接件沿斜向方向进行前后移动调节。从而后仰使用位置下能够进一步的调节扶手面板的前后位置。
作为优选,水平支撑位置下,旋转连接件斜向前上方,且旋转连接件的前端连接在扶手面板的前部,所述轴接部设置在旋转连接件的后端。使得旋转连接件旋转时,扶手面板整体将会向后位移,而不是原地旋转的;能够迎合后仰状态下用户的手臂。
作为优选,旋转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旋转斜面上且向上突出的转轴,以及相应设置在第一旋转斜面处的轴孔,所述转轴转动穿设在轴孔内;且所述轴接部的上端凹设有与轴孔上下贯通的安装槽,在该安装槽内设有与转轴周向卡接固定的调节限位件。从而能够避让旋转斜轴脱离转动配合部,使得旋转斜轴能够相对转动配合部稳定旋转。
作为优选,在转轴的上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卡接凸块,该卡接凸块位于安装槽内;所述的调节限位件的底端相应设有能够与卡接凸块卡接配合的卡接槽,调节限位件嵌入在安装槽内以使卡接凸块卡接在卡接槽内,且进一步的在调节限位件与转轴之间连接有纵向的螺丝。继而使得调节限位件与转轴周向固定,且采用螺丝使得两者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调节限位件与轴接部之间还设有定位机构;调节限位件为凸轮结构,调节限位件具有呈收缩状的收缩端,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凹设在安装槽底壁上若干个定位卡槽以及相应设置在调节限位件收缩端底端的定位凸起;定位卡槽呈弧形排布在安装槽内;且调节限位件配置为使定位凸起与安装槽的底壁挤压配合;旋转扶手面板带动旋转连接件旋转,使定位凸起依次与相应位置的定位卡槽卡接。调节限位件是与支撑主体周向固定的,继而当所述旋转连接件相对支撑主体旋转时,所述的定位凸起将会相对定位卡槽的轨迹进行转动,继而使得调节限位件旋转过程中,能够停留在多个旋转位置,档位感明显。
作为优选,水平支撑位置下,所述扶手面板的后端设有朝后下方倾斜的后斜承托体;后仰使用位置下,该后斜承托体旋转至座椅前端方便人手抓持。后斜承托体在水平支撑位置下方便支撑用户肘部;而在后仰使用位置下,又方便用户手掌抓持,设计更周到。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扶手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只能进行原地旋转调节的扶手,本发明的扶手通过第一旋转斜面和第二旋转斜面的旋转导向作用,使得扶手在旋转过程中,扶手面板顶端形成的扶手支撑面同时发生角度变化,使得扶手能够提供用户不同使用状态下的扶手支撑需求。从而使得扶手面板具有由水平支撑位置相对支撑主体向后旋转180°的后仰使用位置,该后仰使用状态下,第一旋转斜面旋转180°后仍与第二旋转斜面吻合,且扶手面板向后转动的同时,扶手面板上端的扶手支撑面转换至处于前高后底状态;使得此时扶手面板的变化刚好能够迎合后仰状态下用户手臂的位置,使得用户在后仰状态下,用户的手臂和手肘同样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且扶手面板与旋转连接件之间设有滑动调节机构,滑动调节机构配置为使扶手面板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相对旋转连接件进行滑移;继而在该后仰支撑位置下,能够进一步的调节扶手面板沿前后方向进行斜向的滑移以更精准的调节其位置,使用更加方便。
其次,扶手面板还具有由水平支撑位置朝座椅的中心处进行偏转的居中斜向支撑位置;此时扶手面板能够方便用户在座椅上进行阅读或者进行手游操作。用户的手臂能够直接居中架在扶手面板上,使得支撑舒适性高。且本使用新型的扶手面板在居中斜向支撑位置下与现有的常规可旋转的扶手的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旋转斜面和第二旋转斜面的旋转导向作用下,使得此时,扶手面板的扶手支撑面将会处于倾斜状态,扶手面板外侧端的高度将会高于扶手面板内侧端的高度;从而使得此时扶手支撑面为内侧低,外侧高的倾斜面;更适配用户将双臂居中架在扶手面板上的使用状态,故而舒适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扶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面板组件与支撑主体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扶手另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面板组件与支撑主体连接的爆炸视图;
图5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调节限位件设置在轴接部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扶手面板旋转至居中支撑位置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扶手面板旋转至后仰支撑位置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扶手主体处于后仰支撑位置下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扶手主体处于后仰支撑位置下进一步前后滑移调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扶手主体处于居中支撑位置下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扶手主体处于居中支撑位置扶手支撑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支撑主体1;面板组件2;扶手面板3;旋转连接件4;转动配合部5;轴接部6;连接上盖601;第一旋转斜面7;第二旋转斜面8;转轴9;轴孔10;安装槽11;扶手支撑面12;限位调节件13;卡接凸块14;卡接槽15;定位卡槽16;定位凸起17;后斜承托体18;椅背组件A;椅座组件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施例涉及各部件的参考方位,比如前、后等,是以用户落座在座椅后的正常使用状态下描述的。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式扶手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其中,扶手包括纵向的支撑主体1以及连接于该支撑主体1上端的面板组件2;支撑主体1连接于座椅座部的侧端,面板组件2连接在该支撑主体1的上端,面板组件2包括用于支撑用户肘部的扶手面板3以及连接在面板组件2与支撑主体1之间的旋转连接件4;其中旋转连接件4与扶手主体1之间设有旋转机构使得旋转连接件4能够相对扶手主体1进行周向旋转从而带动扶手面板3相对扶手主体1进行旋转调节。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连接件4上的轴接部6以及设置在扶手主体1上端的转动配合部5;轴接部6与转动配合部5上下对接,且在轴接部6的底端设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第一旋转斜面7,所述转动配合部5的上端面相应斜向设置并形成第二旋转斜面8;且由后往前,第二旋转斜面8朝向前上方;如图1所示,所述扶手面板3具有水平支撑位置,该水平支撑位置下,扶手面板3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相重合,扶手面板3顶端形成的扶手支撑面12趋于水平状态,第一旋转斜面7和第二旋转斜面8吻合,此时扶手能够作为常规扶手使用;且当扶手面板3由水平支撑位置相对支撑主体1进行旋转时,在第一旋转斜面7与第二旋转斜面8之间的旋转导向作用下,使得扶手面板3顶端形成的扶手支撑面12同时发生角度变化,使得扶手具有多种使用形态。
具体而言,如图2-5所示,水平支撑位置下,所述旋转支撑件4朝前上方倾斜;旋转支撑件4的前端连接在扶手面板3的底端,轴接部6设置在旋转支撑件4的后端。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旋转斜面8中心处且向上突出的转轴9,以及相应设置在第一旋转斜面7中心处的轴孔10,所述转轴9转动穿设在轴孔10内;且在轴接部6的上端凹设有与轴孔10上下贯通的安装槽11,且在安装槽11内设有与转轴9固定相连的调节限位件13,具体的说:所述的转轴9的上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卡接凸块14,该卡接凸块14位于安装槽11内;所述的调节限位件13的底端相应设有能够与卡接凸块14卡接配合的卡接槽15,调节限位件13嵌入在安装槽11内以使卡接凸块14卡接在卡接槽15内,继而使得调节限位件13与转轴9周向固定,且进一步的在调节限位件13与转轴9之间连接有纵向的螺丝,从而使得两者连接固定;调节限位件13为凸轮结构,继而连接后能够限制旋转连接件4脱离支撑主体1,使得连接稳固。进一步的在轴接部6的上端还设有连接上盖601,该连接上盖601能够将安装槽11遮盖,美化外观。
如图4、5所示,在所述的调节限位件13与轴接部6之间还设有定位机构,调节限位件13为凸轮结构,调节限位件13具有呈收缩状的收缩端112,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凹设在安装槽11底壁上若干个定位卡槽16以及相应设置在调节限位件13收缩端112底端的定位凸起17;且定位卡槽16呈弧形排布在安装槽11内;调节限位件13是与支撑主体1周向固定的,继而当所述旋转连接件4相对支撑主体1旋转时,所述的定位凸起17将会相对定位卡槽16的轨迹进行转动;且调节限位件13配置为定位凸起17与安装槽11的底壁挤压配合,继而使得调节限位件13旋转过程中,能够停留在多个旋转位置,档位感明显。
如图1-2、8-11所示,所述的第一旋转斜面7和第二旋转斜面8为轮廓相同的椭圆形;且所述第二旋转斜面8的长轴方向与前后方向相重合。继而如图1所示,在水平支撑位置下,第一旋转斜面7与第二旋转斜面8之间吻合,所述扶手面板3沿前后方向布置,且扶手支撑面3趋于水平状态;且在扶手面板3的后端还设有朝后下方倾斜的后斜承托体18,该后斜承托体18方便支撑用户的手肘部,使得体感更加舒适。
如图8-11所示,扶手具体应用在座椅上时:支撑主体1连接在椅座组件B的侧端,椅背组件A能够相对椅座组件B后仰转动。继而通过作用扶手面板3由水平支撑位置进行旋转能够调节扶手面板3上端的扶手支撑面12至不同的角度,以满足用户不同状态下的使用需求;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1-12所示,当使用者就座于座椅上并处于坐姿状态下,能够将扶手面板3有由水平支撑位置朝座椅的中心处进行偏转至居中斜向支撑位置;此时扶手面板3能够方便用户在座椅上进行阅读或者进行手游操作。用户的手臂能够直接居中架在扶手面板3上,使得支撑舒适性高。且如图12所示,扶手面板3在居中斜向支撑位置下与现有的常规可旋转的扶手的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旋转斜面7和第二旋转斜面8的旋转导向作用下,使得此时,扶手面板3的扶手支撑面12将会处于倾斜状态,具体是指,如图12所示:扶手面板3外侧端的高度将会高于扶手面板3内侧端的高度;从而使得此时扶手支撑面12为内侧低,外侧高的倾斜面;更适配用户将双臂居中架在扶手面板3上的使用状态,故而舒适性更高。
如图9-10所示,当使用者就坐于座椅上并作用椅背组件A后仰时,椅背组件A向后转动,使得用户的手臂位置也会同时向后移动;而使用者此时能够将扶手面板3相应有由水平支撑位置相对支撑主体1向后旋转180°至后仰使用位置,该后仰使用位置下,第一旋转斜面7旋转180°后仍与第二旋转斜面8吻合,且扶手面板3向后转动位移的同时,扶手面板3上端的扶手支撑面12转换至处于前高后底状态;使得此时扶手面板3的变化刚好能够迎合后仰状态下用户手臂的位置,使得在后仰状态下,用户的手臂和手肘同样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且如图10所示,所述的扶手面板3与旋转连接件4之间设有滑动调节机构,滑动调节机构配置为使扶手面板3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相对旋转连接件4进行滑移;继而在该后仰支撑位置下,能够进一步的调节扶手面板3沿前后方向进行斜向的滑移以更精准的调节其位置,使用更加方便;且该滑动调节机构为现有的扶手中普遍设有的使扶手面板3能够前后调节的滑动结构,故而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过多赘述。此外,在该后仰使用位置下,所述的后斜承托体18刚好能够旋转至座椅前端方便人手抓持;使得后斜承托体18在水平支撑位置下方便支撑用户肘部;而在后仰使用位置下,又方便用户手掌抓持,设计更周到。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式扶手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使用者就座于座椅上并处于坐姿状态下,将扶手面板调节至水平支撑位置,使扶手面板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相重合,扶手面板顶端的扶手支撑面处于水平状态;又或者,将扶手面板由水平支撑位置相对支撑主体朝座椅的中心处进行偏转至居中斜向支撑位置;扶手面板向内偏转的同时,扶手面板的扶手支撑面将会相对水平面倾斜使扶手面板外侧端的高度高于扶手面板内侧端的高度;
当使用者就坐于座椅上并作用椅背后仰时,相应的,将扶手面板由水平支撑位置相对支撑主体向后旋转180°至后仰使用位置,扶手面板向后位移迎合使用者手臂的同时,扶手面板顶端的扶手支撑面转换为前高后底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灵活使用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扶手面板与支撑主体之间连接有旋转连接件,该旋转连接件与支撑主体之间设有旋转机构,作用旋转连接件相对支撑主体旋转以带动扶手面板旋转;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连接件上的轴接部以及设置在扶手主体上端的转动配合部;轴接部与转动配合部上下对接,且在轴接部的底端设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第一旋转斜面,所述转动配合部的上端面相应斜向设置并形成第二旋转斜面;且由后往前,第二旋转斜面斜向前上方;扶手面板相对支撑主体旋转过程中,第一旋转斜面和第二旋转斜面之间旋转导向使扶手面板顶端的扶手支撑面同时发生角度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灵活使用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水平支撑位置下,第一旋转斜面与第二旋转斜面相吻合;将扶手面板向后旋转至后仰使用位置过程中,使第一旋转斜面相对第二旋转斜面旋转180°并再次相互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灵活使用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旋转斜面和第二旋转斜面为轮廓相同的椭圆形;且所述第二旋转斜面的长轴与前后方向相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灵活使用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扶手面板与旋转连接件之间设有使扶手面板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相对旋转连接件进行滑移的滑动调节机构;后仰使用位置下,将扶手面板相对旋转连接件沿斜向方向进行前后移动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灵活使用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水平支撑位置下,旋转连接件斜向前上方,且旋转连接件的前端连接在扶手面板的前部,所述轴接部设置在旋转连接件的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灵活使用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旋转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旋转斜面上且向上突出的转轴,以及相应设置在第一旋转斜面处的轴孔,所述转轴转动穿设在轴孔内;且所述轴接部的上端凹设有与轴孔上下贯通的安装槽,在该安装槽内设有与转轴周向卡接固定的调节限位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灵活使用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轴的上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卡接凸块,该卡接凸块位于安装槽内;所述的调节限位件的底端相应设有能够与卡接凸块卡接配合的卡接槽,调节限位件嵌入在安装槽内以使卡接凸块卡接在卡接槽内,且进一步的在调节限位件与转轴之间连接有纵向的螺丝。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灵活使用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限位件与轴接部之间还设有定位机构;调节限位件为凸轮结构,调节限位件具有呈收缩状的收缩端,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凹设在安装槽底壁上若干个定位卡槽以及相应设置在调节限位件收缩端底端的定位凸起;定位卡槽呈弧形排布在安装槽内;且调节限位件配置为使定位凸起与安装槽的底壁挤压配合;旋转扶手面板带动旋转连接件旋转,使定位凸起依次与相应位置的定位卡槽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灵活使用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水平支撑位置下,所述扶手面板的后端设有朝后下方倾斜的后斜承托体;后仰使用位置下,该后斜承托体旋转至座椅前端方便人手抓持。
CN202211737938.2A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旋转式扶手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60768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7938.2A CN116076887A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旋转式扶手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7938.2A CN116076887A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旋转式扶手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6887A true CN116076887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07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37938.2A Pending CN116076887A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旋转式扶手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68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09058B1 (en) Ergonomic chair
EP1410738B1 (en) Chair with movable seat and backrest
US6431649B1 (en) Working chair with synchronous seat and back adjustment
CA2394954C (en) Ergonomic chair
EP0614633B1 (en) Adjustbale backrest for a chair
US20060103221A1 (en) Ergonomic chair
CN219782052U (zh) 一种扶手及座椅
CN116076887A (zh) 一种旋转式扶手在座椅上的使用方法
CN111616541A (zh) 一种椅架
CN113229664A (zh) 一种扶手及座椅
KR100400428B1 (ko) 이미용 의자의 시트 지지대 및 그 시트 지지대 부착 세발기
CN100455234C (zh) 多功能折叠椅
CN111012094A (zh) 一种椅子及其可用于安装靠背的椅子扶手
CN220212474U (zh) 一种调节椅背深度的线控安装结构
CN218044400U (zh) 一种坐具
CN220824099U (zh) 一种座背联动椅椅座的转动式限位调节机构
CN219661263U (zh) 一种新型办公座椅
CN220001301U (zh) 一种可滑动调节的椅背装置及座椅
CN210902231U (zh) 扶手可前后旋转调节的办公室座椅
CN213464432U (zh) 椅架
CN212325921U (zh) 一种椅背的转动装置
CN217039422U (zh) 一种升降型组合椅
CN217065800U (zh) 一种椅子
CN220069255U (zh) 一种用于椅背的滑动变轨机构
CN219109062U (zh) 一种扶手及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