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5625B - 屏幕控制方法、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屏幕控制方法、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55625B CN116055625B CN202210865359.XA CN202210865359A CN116055625B CN 116055625 B CN116055625 B CN 116055625B CN 202210865359 A CN202210865359 A CN 202210865359A CN 116055625 B CN116055625 B CN 1160556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vent
- proximity
- screen
- electronic device
- electronic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4 continuous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37 neu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和设备。其中,所述屏幕控制方法包括:按照设定周期检测作用于电子设备的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动作事件包括将电子设备由第一位置抬升至第二位置的事件。检测到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后,分别记录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戳。检测到听筒开启后,在第一标志位不为第一目标值的情况下,根据发生时间戳,确定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位于听筒开启前后预设时间段内。根据电子设备的姿态数据,确定电子设备处于被接听姿态后,将第一标志位置为第一目标值并控制电子设备灭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在各类接听场景中实现电子设备的自动灭屏及灭屏保持,提高灭屏控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通话或接听语音等场景中,出于减少能耗、防止接听误触等原因,电子设备通常会启动自动灭屏。目前的实现方案中,是依靠接近光传感器来实现自动灭屏的,具体原理为,接近光传感器发射红外信号、并接收经过物体反射后回传的红外信号,当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强度达到接近门限时,确定有物体接近,触发自动灭屏。
但是,在实际场景中,接近光传感器发射的红外信号有较大概率会落于用户头发等深色物体上,导致红外信号被深色物体吸收。那么,反射回接近光传感器的红外信号很可能无法总是达到接近门限,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在接听过程中实现灭屏保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和设备,用于在各类接听场景中实现电子设备的自动灭屏及灭屏保持,提高灭屏控制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包括:按照设定周期检测作用于电子设备的接近事件和动作事件,所述动作事件为将所述电子设备由第一位置抬升至第二位置的事件;在检测到所述接近事件和所述动作事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接近事件的发生时间戳以及所述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戳;在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听筒开启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标志位是否为第一目标值,所述第一目标值用于指示将所述接近事件对应的第二标志位强制置为第三目标值,所述第三目标值用于指示所述接近事件为触发状态;在所述第一标志位不为所述第一目标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近事件的发生时间戳和所述动作时间的发生时间戳,确定所述接近事件和所述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否均位于所述听筒开启前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在所述接近事件和所述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均位于所述听筒开启前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数据,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被接听姿态;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被接听姿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标志位置为所述第一目标值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灭屏。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一方面,可在听筒开启前后对作用于电子设备的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进行检测,从而可覆盖各类接听场景,避免目标事件漏检导致灭屏失败。另一方面,可根据一段时间内产生过的至少一次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实现灭屏,从而可避免因无法持续检测到接近事件导致灭屏失败,提高灭屏控制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接近事件为第一接近事件,所述第一接近事件为基于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近事件,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接近光传感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接近事件为第二接近事件,所述第二接近事件为基于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近事件,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触摸传感器。
在本实现方式中,可增加第二接近事件作为第一接近事件的替补,从而可在第一接近事件检测失败时,基于第二接近事件实现自动灭屏,提高灭屏控制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检测到所述第一接近事件,包括:检测到第一传感器接收到的第一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强度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检测到所述第二接近事件,包括:检测到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的第二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强度阈值,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生成于所述电子设备触摸显示屏的目标区域。
在本实现方式中,可利用触摸传感器代替接近光传感器检测接近事件,实现自动灭屏,由于触摸传感器可用于代替接近光传感器实现接近检测,因而可提高灭屏成功率,增强灭屏控制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接近事件包括接触子事件以及接近子事件,所述接触子事件为接触所述电子设备触摸显示屏的目标区域的事件,所述接近子事件为接近所述电子设备触摸显示屏的目标区域的事件;检测到所述第二接近事件,包括:检测到所述接触子事件,或者,检测到所述接近子事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检测到所述接触子事件,包括:检测到所述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接触强度阈值;检测到所述接近子事件,包括:检测到所述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接近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接近强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接触强度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按照设定周期检测作用于电子设备的第二接近事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亮屏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灭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接近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二标志位强制置为所述第三目标值。
在本实现方式中,控制电子设备灭屏之前,可通过设置相应的标志位,将接近事件的检测结果强制上报为触发状态。那么,电子设备灭屏之后,不论接近事件的实际检测结果是否仍为触发状态,始终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保持为灭屏状态,从而可避免接听过程中因无法持续检测到接近事件而导致显示屏闪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灭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听筒关闭或所述电子设备不再处于所述被接听姿态,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亮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亮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标志位置为第二目标值,所述第二目标值用于指示根据所述接近事件的实际检测结果设置所述第二标志位的值。
第二方面,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按照设定周期检测作用于电子设备的接近事件和动作事件,所述动作事件为将所述电子设备由第一位置抬升至第二位置的事件;记录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接近事件和所述动作事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接近事件的发生时间戳以及所述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戳;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听筒开启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标志位是否为第一目标值,所述第一目标值用于指示将所述接近事件对应的第二标志位强制置为第三目标值,所述第三目标值用于指示所述接近事件为触发状态;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标志位不为所述第一目标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近事件的发生时间戳和所述动作时间的发生时间戳,确定所述接近事件和所述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否均位于所述听筒开启前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接近事件和所述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均位于所述听筒开启前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数据,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被接听姿态;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被接听姿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标志位置为所述第一目标值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灭屏。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子设备,一方面,可在听筒开启前后对作用于电子设备的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进行检测,从而可覆盖各类接听场景,避免因漏检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导致灭屏失败。另一方面,可根据一段时间内产生过的至少一次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实现灭屏,从而可避免因无法持续检测到接近事件导致灭屏失败,提高灭屏控制的可靠性。
第三方面,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所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和中央处理器,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连接,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实现所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与数据接口,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数据接口读取存储器上存储的指令,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的,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芯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存储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设备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各类接听场景中实现电子设备的自动灭屏及灭屏保持,提升灭屏控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软件结构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的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的一个示意性场景图;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的另一个示意性场景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相关技术进行介绍。
在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通话或接听语音等场景中,出于减少能耗、防止接听误触等原因,电子设备通常会启动自动灭屏。
目前的实现方案中,是依靠接近光传感器来实现自动灭屏的。具体原理为,接近光传感器发射红外信号、并接收经过物体反射后回传的红外信号。可以理解的,物体与接近光传感器的距离越近,反射回接近光传感器的红外信号的强度越强。基于此,当反射回接近光传感器的红外信号的强度达到预设门限时,电子设备可确定有物体接近,触发自动灭屏。
但是,在用户接打电话或接听语音等实际场景中,接近光传感器发射的红外信号有较大概率会落于用户头发、帽子等深色物体上,导致很大部分红外信号被深色物体吸收。那么,在用户举起电子设备并靠近耳朵的过程中,当接近光传感器距离深色物体一定距离时,可能会产生一个达到预设门限的红外信号,从而触发电子设备灭屏。但是,当电子设备继续靠近耳朵,由于深色物体对红外信号的吸收作用进一步加强,因而反射回接近光传感器的红外信号可能再也无法达到预设门限,又触发电子设备亮屏。在这样的场景中,会导致电子设备发生屏幕先灭屏后亮屏的一次闪烁过程,而无法在用户的接听过程中保持灭屏状态。
或者,在另外的场景中,当红外信号被深色物体吸收之后,在用户举起电子设备并靠近耳朵的过程中,反射回接近光传感器的红外信号很可能始终无法达到预设门限,导致无法正常触发自动灭屏。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申请。
本申请可周期性检测作用于电子设备的目标事件,目标事件可包括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其中,动作事件包括将电子设备由第一位置抬升至第二位置的事件,可通俗理解为用户作用于电子设备的接听动作事件。在检测到目标事件之后,可记录目标事件的发生时间戳。进一步,响应于听筒开启,可根据目标事件的发生时间戳,确定听筒开启前后的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发生过目标事件。在确定预设时间段内发生过目标事件、且当前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姿态的情况下,可控制电子设备灭屏并保持灭屏状态。其中,第一姿态可以是被接听姿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可通过听筒开启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的一次目标事件,触发电子设备灭屏并保持灭屏。从而,在无法持续检测到接近事件的场景中,电子设备也能够高可靠地实现自动灭屏。另一方面,在接近事件的基础上增加动作事件,利用动作事件实现对灭屏条件的辅助判断,增加了灭屏控制的准确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可应用于任意一种具备通话功能、或语音接听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示例性的,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传感器模块180,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可选地,上述麦克风170C的数量为多个。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协处理器(coprocessor,C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I2S接口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S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S总线与音频模块170耦合,实现处理器110与音频模块170之间的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I2S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接听电话的功能。
PCM接口也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和编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与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通过PCM总线接口耦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也可以通过PCM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接听电话的功能。所述I2S接口和所述PCM接口都可以用于音频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屏幕控制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传感器数据,状态数据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接打电话、接听语音数据等。
其中,扬声器170A又称“喇叭”,是一种电声换能器件,能够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并输出。当接听电话或语音数据时,用户可以通过将耳朵靠近扬声器170A,收听到声音信息。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扬声器170A。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两个扬声器170A,两个扬声器170A可分别作为“扬声器”以及“听筒”发声。其中,“扬声器”的发声功率较大,“听筒”的发声功率较小。一些实现场景中,例如接听语音数据的场景,当用户远离电子设备100时,电子设备100可利用“扬声器”发声;当用户将耳朵靠近电子设备100时,电子设备100可切换为利用“听筒”发声。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电子设备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
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电子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电子设备1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
本申请在执行屏幕控制的过程中,陀螺仪传感器180B以及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用于对作用于电子设备100的动作、以及电子设备100本身的姿态的识别。例如,基于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电子设备100的姿态信息,基于加速度传感器180E确定电子设备100的运动信息等。
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均可用于测量距离,具体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接打电话或接听语音数据的场景中,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用于利用红外信号检测用户是否接近电子设备100,从而,可用于本申请的灭屏决策。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是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用于根据容值变化信息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发明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安卓(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一种软件结构框图。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通话,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音乐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例如,在本申请中,用于实现屏幕灭屏控制的函数或者算法可以包括在应用程序框架层。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电话管理器,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例如窗口管理器可以判断是否亮屏或灭屏、锁定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触摸显示屏(Touch panel,TP)驱动,显示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以下实施例将以具有图1和图2所示结构的电子设备为例,结合附图和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的一个示意性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包括:
101,按照设定周期检测作用于电子设备的目标事件,目标事件包括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动作事件包括将电子设备由第一位置抬升至第二位置的事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可应用于至少两种接听场景,包括接打电话场景以及第三方应用中语音数据的接听场景。
对于接打电话场景,用户通常是先执行拨打操作、或接听电话的确认操作,触发电子设备开启听筒。进而,听筒开启之后,用户抬手将电子设备举到耳边进行接听。可见,对于接打电话场景,听筒开启事件先于用户抬手将电子设备举到耳边的事件发生。
对于第三方应用中语音数据的接听场景,当第三方应用的语音播放模式默认为“扬声器”播放时,用户通常是点击播放之后,抬手将电子设备举到耳边进行接听,从而触发将“扬声器”播放模式切换为“听筒”播放模式。可见,对于此种接听场景,用户抬手将电子设备举到耳边的事件先于听筒开启事件发生。当第三方应用的语音播放模式默认为“听筒”播放时,则与前述接打电话场景类似的,听筒开启事件先于用户抬手将电子设备举到耳边的事件发生。
基于上述场景,为了避免因漏检用户的接听动作而导致自动灭屏失效,本申请实施例中,不论听筒是否开启,均按照设定周期检测作用于电子设备的目标事件。目标事件可包括动作事件以及接近事件。其中,设定周期的取值可以自行设置,动作事件以及接近事件的检测周期可以一致,例如可以是50ms。
本申请实施例中,动作事件可以是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接听动作事件。具体可以是,将电子设备由第一位置抬升至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例如可以是正对用户胸前的位置,对应的场景可以是用户编辑短信、浏览网页等电子设备使用场景。此时,电子设备处于显示屏面对用户眼睛的姿态。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此时的姿态表述为第二姿态。第二位置可以是用户耳边的位置,对应的场景可以是用户接听电话、接听语音数据等电子设备使用场景。此时,电子设备处于显示屏面对用户耳朵、侧脸的被接听姿态。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此时的姿态表述为第一姿态。
对于动作事件的检测可在电子设备开机启动之后自动触发。检测到动作事件可以是,基于第三传感器,检测到设定时长内电子设备在z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超过变化量阈值。其中,电子设备的运动方向例如可以根据加速度方向确定。变化量阈值可根据人体胸前位置至头部位置的平均距离确定,那么,当检测到位置变化量超过变化量阈值后,可认为电子设备发生了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移动。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为提高对动作事件检测的准确性,在上述基础上,还可对电子设备位移前后的姿态变化进行检测。具体的,当检测到位移前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且位移后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姿态,可确定检测到动作事件。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传感器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近事件指的是物体(例如用户耳朵、侧颊)与电子设备接近。接近事件具体可以是第一接近事件和/或第二接近事件。
其中,第一接近事件可以是基于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近事件。第一传感器可包括接近光传感器。对于第一接近事件的检测可在电子设备开机启动后自动触发。检测到第一接近事件可以是,检测到接近光传感器接收到的第一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强度阈值。第一检测信号可以是红外信号。
然而,根据前述说明可知,实际场景中,在用户执行接听动作,将电子设备靠近耳朵的过程中,接近光传感器发射的红外信号有较大概率投射在帽子、头发等深色物体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电子设备接近用户耳朵,接近光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也可能无法达到第一强度阈值,导致接近事件检测失败,电子设备无法灭屏。
因此,为应对上述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近事件还可以是第二接近事件。
第二接近事件可以是基于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近事件。其中,第二传感器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具体可以是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等。对于第二接近事件的检测可在检测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后触发。
本申请实施例以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为例进行说明。
基于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当物体接近触摸显示屏时,可引起触摸传感器的容值变化,且距离越近,容值变化幅度越大。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到第二接近事件可以是,检测到触摸传感器接收到的第二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强度阈值。第二检测信号可以是电容信号。
进一步的,考虑到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会广泛涉及到对触摸显示屏的接近、接触操作,因此,为提高本申请利用第二接近事件实现灭屏控制的准确性,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可基于触摸显示屏目标区域的第二检测信号,检测第二接近事件。
其中,目标区域可以是根据接听场景设置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由于实际接听场景中,用户耳朵接近的区域通常为电子设备显示屏的上半部分,因此,如图4A所示,目标区域例如可以是电子设备触摸显示屏的上半区411。或者,更为具体的,用户耳朵接近的区域通常为显示屏上位于听筒周围的区域,因此,如图4B所示,目标区域可以是触摸显示屏上听筒40周围预设区域412。从而,可将第二接近事件约束在接听场景下。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接近光传感器始终无法检测到第一接近事件的场景下,可基于触摸传感器检测第二接近事件,进而触发电子设备灭屏,从而可增强灭屏控制的可靠性。
102,检测到目标事件,记录目标事件的发生时间戳。
具体的,在各个检测周期中,当检测到动作事件后,可记录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戳;当检测到接近事件(包括第一接近事件或第二接近事件)后,可记录接近事件的发生时间戳。
103,响应于听筒开启,确定第一标志位不为第一目标值,第一目标值用于指示将接近事件对应的第二标志位强制置为第三目标值,第三目标值用于指示接近事件为触发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设置第一标志位以及第二标志位。其中,第一标志位可用于表征电子设备手持锁的状态,第二标志位用于表征接近事件的检测结果。
具体的,第一标志位可包括第一目标值以及第二目标值两种取值。当第一标志位被置为第一目标值时,表示电子设备手持锁处于锁定状态,此时,第一目标值可用于指示将第二标志位强制置为第三目标值;当第一标志位被置为第二目标值时,表示电子设备手持锁处于解锁状态,此时,第二目标值可用于指示根据接近事件的实际检测结果设置第二标志位的值。
第二标志位可包括第三目标值以及第四目标值两种取值。第三目标值用于指示接近事件为触发状态,第四目标值用于指示接近事件为未触发状态。第二标志位被强制置为第三目标值指的是,不论接近事件的实际检测结果为何,均将第二标志位置为第三目标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确定满足电子设备的灭屏条件之后,可将第一标志位设置为第一目标值,进而将第二标志位设置为第三目标值。在第二标志位被强制置为第三目标值的情况下,接近事件的检测结果被强制设为触发状态,从而能够指示电子设备灭屏。
基于上述说明,响应于听筒开启,在确定第一标志位已经被置为第一目标值的情况下,说明在更早一次的灭屏决策流程中,电子设备已被判定为满足灭屏条件。此时,可直接将接近事件对应的第二标志位强制置为第三目标值,即,将接近事件的检测结果设为触发状态,以保持电子设备的灭屏状态。
相反的,响应于听筒开启,在确定第一标志位不为第一目标值的情况下,可继续执行下述流程,以确定电子设备是否满足灭屏条件。其中,灭屏条件可包括下述第一灭屏条件以及第二灭屏条件。
104,根据目标事件的发生时间戳,确定是否满足第一灭屏条件。如果是,执行105;否则,执行107。
105,根据电子设备的姿态数据,确定是否满足第二灭屏条件。如果是,执行106;否则,执行107。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满足第一灭屏条件可以是,听筒开启前后预设时间段内发生过动作事件以及第一接近事件。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听筒开启的时间节点进行设置。例如,预设时间段可以包括听筒开启前第一时长、以及听筒开启后至当前的第二时长。
在确定听筒开启前后预设时间段内发生过动作事件以及第一接近事件的情况下,说明听筒开启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用户执行过抬起电子设备的动作、且接近光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曾至少一次达到预设门限。此时,可进一步根据电子设备的姿态数据,确定是否满足第二灭屏条件。当确定满足第二灭屏条件后,不论当前时间节点是否还能够检测到第一接近事件,均可执行106。
基于此种实现方式,对于红外信号投射在深色物体上的场景,只要在电子设备靠近用户的过程中,反射回接近光传感器的红外信号有一次达到预设门限,那么,电子设备就能够依据检测到的一次第一接近事件进行自动灭屏。从而,可避免电子设备发生屏幕先灭屏后亮屏的一次闪烁。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灭屏决策过程在第一接近事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动作事件,从而增强了灭屏决策的准确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满足第一灭屏条件可以是,预设时间段内存在动作事件以及第二接近事件。
在确定听筒开启前后预设时间段内发生过动作事件以及第二接近事件的情况下,说明听筒开启前后预设时间段内用户执行过抬起电子设备的动作、且触摸显示屏目标区域的电容信号曾至少一次达到预设门限。此时,可进一步根据电子设备的姿态数据,确定是否满足第二灭屏条件。当确定满足第二灭屏条件后,不论当前时间节点是否能够检测到第一接近事件,均可执行106。
基于此种实现方式,对于红外信号投射在深色物体上的场景,即使在电子设备靠近用户的过程中,反射回接近光传感器的红外信号始终没有达到预设门限,本申请依然可以以第二接近事件代替第一接近事件,从而触发自动灭屏,避免用户接听过程中电子设备始终无法灭屏。
进一步的,上述流程中,根据电子设备的姿态数据,确定是否满足第二灭屏条件具体可以是,根据电子设备的姿态数据,确定是否正处于第一姿态。第一姿态可以是,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正对、或侧对用户耳朵或侧颊的被接听姿态。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姿态时,对于用户而言,可认为正处于接听姿态,那么,可认为满足第二灭屏条件。否则,不满足第二灭屏条件。
106,将第一标志位置为第一目标值并控制电子设备灭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电子设备满足第一灭屏条件、且满足第二灭屏条件之后,可将第一标志位置为第一目标值并控制电子设备灭屏。
通过将第一标志位置为第一目标值,可实现电子设备手持锁的锁定,并指示将接近事件对应的第二标志位强制置为第三目标值。从而,在接打电话、或接听语音等过程中,由于电子设备手持锁锁定,因而接近事件将始终被强制设为触发状态,那么,不论接近事件的实际检测结果如何,电子设备均可基于第三目标值而始终保持为灭屏状态不变,实现电子设备在接听过程中的防误触以及低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接打电话、或接听语音的实际场景,在电子设备保持灭屏状态的过程中,电子设备应始终满足第二灭屏条件,即电子设备应始终处于被接听姿态,对应用户应处于接听姿态。因此,在控制电子设备保持灭屏状态的过程中,当检测到电子设备不再处于被接听姿态之后,可控制电子设备恢复亮屏。
107,控制电子设备保持亮屏状态。
一种实现方式中,确定预设时间段内未发生过动作事件。此时,说明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执行抬起电子设备的操作,不满足第一灭屏条件。在此种情况下,可保持电子设备亮屏状态不变。以及,可继续按照设定周期检测作用于电子设备的目标事件,并根据对第一接近事件的检测结果,设置上述第二标志位的值。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确定预设时间段内未发生过第一接近事件、且未发生过第二接近事件。此时,可认为电子设备始终没有靠近用户耳朵,不满足第一灭屏条件。此种情况下,同样可保持电子设备亮屏状态不变,并继续检测目标事件,以及,根据对第一接近事件的检测结果,设置上述第二标志位的值。
再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满足第一灭屏条件,但不满足第二灭屏条件。此时,说明用户当前并不处于接听姿态。此种情况下,同样控制电子设备亮屏。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对前述第二接近事件的检测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由位于内核层的触摸显示屏(Touch panel,TP)驱动检测第二接近事件。触发检测第二接近事件的方式可以是基于事件触发,即,在发生TP接近或触摸事件时,触发TP驱动检测第二接近事件。确定检测到第二接近事件之后,TP驱动可将第二接近事件上报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用户空间的第一监控线程。第一监控线程为AP创建的,用于监控第一接近事件的线程。进而,第一监控线程可将第二接近事件的检测结果传递至协处理器(coprocessor,CP)。进而,可由CP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执行后续灭屏决策。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如图5所示,对第二接近事件的检测方法可包括:
201,TP驱动检测显示屏是否处于亮屏状态。如果是,执行202;否则,继续执行201。
202,TP驱动确定是否检测到第二接近事件。如果是,执行203,否则,继续执行201。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接近事件可进一步包括接近子事件以及接触子事件。可以理解,接触子事件指的是用户直接接触电子设备触摸显示屏的目标区域的事件。接近子事件指的是用户接近、但尚未接触电子设备触摸显示屏的目标区域的事件。
一种实现方式中,检测到第二接近事件具体可以是,检测到接近子事件。具体可以是,检测到触摸传感器接收到的第二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接近强度阈值。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检测到第二接近事件具体可以是,检测到接触子事件。具体的,检测到接触子事件可以是,检测到触摸传感器接收到的第二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接触强度阈值。
其中,第二接触强度阈值大于第二接近强度阈值。
203,TP驱动检测第三标志位是否为触发状态,第三标志位用于表征第二接近事件的检测状态。如果是,继续执行201;否则,执行204。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确定检测到第二接近事件之后,TP驱动可先检测第三标志位是否已经置为触发状态。如果第三标志位已经置为触发状态,则不必对第三标志位进行修改,可继续执行201。否则,TP驱动可执行204,根据对第二接近事件的检测结果,将第三标志位设置为第五目标值。
204,TP驱动将第三标志位设置为第五目标值,第五目标值表征第二接近事件为触发状态。
205,TP驱动将触发状态的第三标志位发送给位于AP的第一监控线程。
206,位于AP的第一监控线程将触发状态的第三标志位发送给CP。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AP侧的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HAL)创建一个第一监控线程。第一监控线程可用于监听第二接近事件的状态。
如果第二接近事件的状态不变化,则第一监控线程无法接收到TP驱动发送的触发状态的第三标志位,该第一监控线程将始终处于阻塞挂起状态。
如果第二接近事件被触发,则第一监控线程接收到TP驱动发送的触发状态的第三标志位,并传递给CP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对第二接近事件的检测。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二接近事件进一步细分,增加了检测的准确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二接近事件的检测方法的说明,为方便理解,图6给出了TP驱动、AP以及CP之间的交互时序图。如图6所示,对第二接近事件的检测方法可包括:
301,TP驱动检测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
302,TP驱动确定检测到第二接近事件。
303,TP驱动将第三标志位设置为第五目标值,第五目标值表征第二接近事件为触发状态。
304,TP驱动将触发状态的第三标志位发送给AP。
305,AP将触发状态的第三标志位发送给CP。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如图7所示,控制电子设备灭屏并保持灭屏之后,本申请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401,检测听筒是否仍处于开启状态。如果是,则执行402;否则,执行403。
402,保持电子设备灭屏状态,并继续执行401。
403,控制电子设备亮屏。
接听场景通常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当接听过程结束之后,为避免影响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后续操作,有必要控制电子设备及时亮屏。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在接听过程结束之后及时实现电子设备的亮屏,可在灭屏完成之后持续检测听筒的状态,以确定听筒是否仍处于开启状态。
一种实现方式中,听筒处于开启状态,那么,说明接听过程仍在继续。此时,可保持电子设备灭屏状态不变,并继续对听筒状态进行检测。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听筒处于关闭状态,那么,说明接听过程结束。此时,可控制电子设备亮屏。
进一步的,控制电子设备亮屏之后,一方面,可将第一标志位设置为第二目标值,第二目标值可用于指示根据接近事件的实际检测结果设置第二标志位的值。第二目标值的取值例如可以是0。另一方面,可解除对第二标志位的强制设置,并根据当前时间节点接近事件的实际检测结果,设置第二标志位的值。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在接听过程结束之后,及时控制电子设备亮屏,避免影响后续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正常操作。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的另一个示意性流程图,如图8所示,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包括:
501,按照设定周期检测是否存在作用于电子设备的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如果存在,执行步骤502;否则,继续执行步骤501。
502,分别记录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戳。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的检测可并行执行。在确定检测到接近事件的情况下,可记录接近事件的发生时间戳;相应的,在确定检测到动作事件的情况下,可记录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戳。
503,检测听筒是否开启。如果是,执行步骤504;否则,继续执行步骤501。
504,查询第一标志位是否已设置为第一目标值。如果是,执行步骤509;否则,执行步骤505。
在检测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并记录时间戳的过程中,还可并行检测听筒状态,以确定听筒是否开启。当确定检测到听筒开启后,可认为产生有语音数据的接听任务。此时,可先查询第一标志位是否已设置为第一目标值。其中,第一标志位用于表征电子设备的手持锁的状态。在确定第一标志位已经设置为第一目标值的情况下,说明电子设备的手持锁已经被锁定,此时,第一目标值可用于指示将接近事件对应的第二标志位强制置为第三目标值。进而,可直接执行509,将接近事件对应的第二标志位强制设置为第三目标值,第三目标值用于指示接近事件为触发状态。相反的,在确定第一标志位尚未设置为第一目标值的情况下,可执行505。
505,根据接近事件的发生时间戳,确定接近事件是否产生于听筒开启前后预设时间段内。如果是,执行步骤506;否则,执行步骤510。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先依据接近事件的发生时间戳,确定听筒开启前后的预设时间段内是否发生过接近事件。如果确定听筒开启前后的预设时间段内未发生过接近事件,此时,可确定不满足灭屏条件。那么,可执行步骤510,根据当前时间节点接近事件的实际检测结果,设置第二标志位的值。相反的,在确定听筒开启前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发生过接近事件的情况下,为进一步提升灭屏决策的准确性,可进一步检测是否还发生过动作事件。
506,根据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戳,确定动作事件是否产生于听筒开启前后预设时间段内。如果是,执行步骤507;否则,执行步骤510。
如果听筒开启前后预设时间段内未发生过动作事件,同样,可确定不满足灭屏条件。那么,可执行步骤510,根据当前时间节点接近事件的实际检测结果,设置第二标志位的值。相反的,在确定听筒开启前后预设时间段内发生过接近事件、且发生过动作事件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执行步骤507,根据电子设备的当前姿态,确定是否将电子设备锁定为灭屏状态。
507,根据电子设备的姿态数据,确定电子设备是否处于被接听姿态。如果是,执行步骤508;否则,执行步骤510。
508,将第一标志位设置为第一目标值,第一目标值用于指示将接近事件对应的第二标志位强制置为第三目标值。
509,将第二标志位设置为第三目标值,第三目标值用于指示接近事件为触发状态。
510,根据当前时间节点接近事件的检测结果,设置第二标志位的值。
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可将触发灭屏的有效事件(包括接近事件以及动作事件)扩展到听筒开启前后的一段时间邻域内,那么,即使听筒开启后无法持续检测到触发灭屏的有效事件,电子设备也能够高可靠地实现灭屏保持;另一方面,在接近事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动作事件、姿态事件作为灭屏决策的辅助条件,从而增强了电子设备灭屏控制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者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施例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600可以包括:检测单元601、记录单元602、第一确定单元603、第二确定单元604、第三确定单元605以及执行单元606,其中:
检测单元601,用于按照设定周期检测作用于电子设备的接近事件和动作事件,动作事件为将电子设备由第一位置抬升至第二位置的事件。
记录单元602,用于在检测到接近事件和动作事件的情况下,记录接近事件的发生时间戳以及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戳。
第一确定单元603,用于在检测到电子设备的听筒开启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标志位是否为第一目标值,第一目标值用于指示将接近事件对应的第二标志位强制置为第三目标值,第三目标值用于指示接近事件为触发状态。
第二确定单元604,用于在第一标志位不为第一目标值的情况下,根据接近事件的发生时间戳和动作时间的发生时间戳,确定接近事件和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否均位于听筒开启前后的预设时间段内。
第三确定单元605,用于在接近事件和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均位于听筒开启前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情况下,根据电子设备的姿态数据,确定电子设备是否处于被接听姿态。
执行单元606,用于在电子设备处于被接听姿态的情况下,将第一标志位置为第一目标值并控制电子设备灭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近事件为第一接近事件,第一接近事件为基于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近事件,第一传感器包括接近光传感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近事件为第二接近事件,第二接近事件为基于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近事件,第二传感器包括触摸传感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单元601具体用于,检测到第一传感器接收到的第一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强度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单元601具体用于,检测到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的第二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强度阈值,第二检测信号生成于触摸显示屏的目标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接近事件包括接触子事件以及接近子事件,接触子事件为接触电子设备触摸显示屏的目标区域的事件,接近子事件为接近电子设备触摸显示屏的目标区域的事件;检测单元601具体用于,检测到接触子事件,或者,检测到接近子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单元601具体用于,检测到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的第二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接触强度阈值;或者,检测到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的第二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接近强度阈值;其中,第二接近强度阈值小于第二接触强度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照设定周期检测作用于电子设备的第二接近事件之前,检测单元601还用于,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亮屏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电子设备灭屏之前,执行单元606还用于:将接近事件对应的第二标志位强制置为第三目标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电子设备灭屏并保持灭屏状态后,执行单元606还用于,响应于听筒关闭或电子设备不再处于所述被接听姿态,控制电子设备亮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电子设备亮屏后,执行单元606还用于:将第一标志位置为第二目标值,第二目标值用于指示根据接近事件的实际检测结果设置第二标志位的值。
应理解,这里的电子设备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形式实现,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单元”可以是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程序、硬件电路或二者结合。所述硬件电路可能包括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和中央处理器,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连接,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实现上述屏幕控制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屏幕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或任一至少一种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屏幕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与数据接口,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数据接口读取存储器上存储的指令,以执行本申请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执行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
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与存储器连接,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进一步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该通信接口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接收需要处理的数据和/或信息,处理器从该通信接口获取该数据和/或信息,并对该数据和/或信息进行处理。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还可以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任一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照设定周期检测作用于电子设备的接近事件和动作事件,所述动作事件为将所述电子设备由第一位置抬升至第二位置的事件;
在检测到所述接近事件和所述动作事件的情况下,记录所述接近事件的发生时间戳以及所述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戳;
在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听筒开启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标志位的取值;所述第一标志位的取值包括第一目标值以及第二目标值;所述第一目标值用于指示将所述接近事件对应的第二标志位强制置为第三目标值,所述第三目标值用于指示所述接近事件为触发状态;所述第二目标值用于指示根据所述接近事件的实际检测结果设置所述第二标志位的值;
在所述第一标志位为所述第二目标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近事件的发生时间戳和所述动作时间的发生时间戳,确定所述接近事件和所述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否均位于所述听筒开启前后的预设时间段内;
在所述接近事件和所述动作事件的发生时间均位于所述听筒开启前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数据,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被接听姿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被接听姿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标志位置为所述第一目标值、将所述第二标志位置为所述第三目标值,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灭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事件为第一接近事件,所述第一接近事件为基于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近事件,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接近光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事件为第二接近事件,所述第二接近事件为基于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近事件,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触摸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接近事件,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一传感器接收到的第一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强度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接近事件,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的第二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强度阈值,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生成于所述电子设备触摸显示屏的目标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近事件包括接触子事件以及接近子事件,所述接触子事件为接触所述电子设备触摸显示屏的目标区域的事件,所述接近子事件为接近所述电子设备触摸显示屏的目标区域的事件;
检测到所述第二接近事件,包括:检测到所述接触子事件,或者,检测到所述接近子事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到所述接触子事件,包括:检测到所述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接触强度阈值;
检测到所述接近子事件,包括:检测到所述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接近强度阈值;
其中,所述第二接近强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接触强度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设定周期检测作用于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接近事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亮屏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灭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听筒关闭或所述电子设备不再处于所述被接听姿态,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亮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亮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标志位置为所述第二目标值。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存储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与数据接口,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数据接口读取存储器上存储的指令,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当其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65359.XA CN116055625B (zh) | 2022-07-21 | 2022-07-21 | 屏幕控制方法、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65359.XA CN116055625B (zh) | 2022-07-21 | 2022-07-21 | 屏幕控制方法、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55625A CN116055625A (zh) | 2023-05-02 |
CN116055625B true CN116055625B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6112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65359.XA Active CN116055625B (zh) | 2022-07-21 | 2022-07-21 | 屏幕控制方法、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05562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714593B (zh) * | 2023-08-23 | 2024-09-2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屏幕状态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35557A1 (en) * | 2012-08-30 | 2014-03-06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daptive proximity sensor threshold |
CN106101453A (zh) * | 2016-08-19 | 2016-11-09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屏幕的方法和终端 |
CN106375606A (zh) * | 2016-11-14 | 2017-02-01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通讯设备通话状态下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521480A (zh) * | 2018-03-28 | 2018-09-1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设备 |
CN108848259A (zh) * | 2018-06-06 | 2018-11-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
CN110798568A (zh) * | 2019-09-30 | 2020-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折叠屏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3965643A (zh) * | 2021-10-26 | 2022-01-2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介质 |
-
2022
- 2022-07-21 CN CN202210865359.XA patent/CN1160556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35557A1 (en) * | 2012-08-30 | 2014-03-06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daptive proximity sensor threshold |
CN106101453A (zh) * | 2016-08-19 | 2016-11-09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屏幕的方法和终端 |
CN106375606A (zh) * | 2016-11-14 | 2017-02-01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通讯设备通话状态下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521480A (zh) * | 2018-03-28 | 2018-09-1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设备 |
CN108848259A (zh) * | 2018-06-06 | 2018-11-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
CN110798568A (zh) * | 2019-09-30 | 2020-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折叠屏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3965643A (zh) * | 2021-10-26 | 2022-01-2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55625A (zh) | 2023-05-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228815A1 (zh) | 一种语音唤醒方法及设备 | |
EP3974970A1 (en) | Full-screen display method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apparatus | |
EP3926576A1 (en) | Frequency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ed to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1907526B2 (en) | Touch region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grasping gesture of a user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19072178A1 (zh) | 一种通知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1543042A (zh) | 通知消息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6055625B (zh) | 屏幕控制方法、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 |
US20200252502A1 (en) | Method for responding to incoming call by means of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torage medium, and mobile terminal | |
EP4080862B1 (en) | Intelligent reminding method and device | |
EP4152782B1 (en) | Message pus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JP2022501739A (ja) | スタイラスペン検出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関連装置 | |
EP4120266A1 (en) | Voice wake-up method and device | |
EP4209906A1 (en) | Memory management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WO2022161026A1 (zh) | 动作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292052A (zh) | 内存回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775625B2 (en) | Alert task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CN113448482A (zh) | 触控屏的滑动响应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
CN107908492B (zh) | 黑屏检测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872367B (zh) | 黑屏检测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104209B (zh) | 一种处理任务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5113751A (zh) | 调整触摸手势的识别参数的数值范围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399780B (zh) | 一种人脸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016921B (zh) |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4661515B (zh) | 告警信息收敛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1815990B2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aulty computing core in multi-core proces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