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5622A - 一种功能触发方法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能触发方法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5622A
CN116055622A CN202210723119.6A CN202210723119A CN116055622A CN 116055622 A CN116055622 A CN 116055622A CN 202210723119 A CN202210723119 A CN 202210723119A CN 116055622 A CN116055622 A CN 116055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terminal
acceleration
signal set
order dif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231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55622B (zh
Inventor
张�成
李丹洪
邸皓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2311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56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5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5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55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56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功能触发方法和终端。在该方法中,终端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acceleration transducer)采集的加速度(ACC)信息来识别针对终端背部的敲击操作,以确定敲击类型,并以触发该敲击类型对应的可触发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功能触发方法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能触发方法和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例如手机)功能逐渐完善,终端中开启或者关闭某一功能的方式逐渐多样化。例如,包括触控或者语音控制等。目前,一些终端支持通过敲击的方式触发开启或者关闭某一功能。例如,在连续敲击终端的背部两次的情况下,终端可以触发截图这一功能。或者,在连续敲击终端的屏幕两次的情况下,终端可以触发截图这一功能。
这样,通过敲击终端即可实现触发某一功能的开启或者关闭,可以极大的方便用户控制终端,实现同一功能的触发方式多样化。当前通过敲击终端实现某一功能的开启或者关闭的方式是基于声音识别或者压力传感器来实现的。一些终端可以识别敲击终端的声音,从而在敲击终端时通过敲击终端产生的声音识别出该敲击操作,然后触发相应的功能。一些终端还可以在敲击终端时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大小满足预设条件,识别出对应的敲击操作并触发相应的功能。为了提高终端识别敲击操作的准确性,还可以结合其他的设备以从更多维度的信息中确定是否存在敲击操作,例如采样陀螺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等。但是,基于声音识别的方式在环境音嘈杂时会影响终端对敲击操作的判断。基于压力传感器对敲击操作的识别也存在大量误判场景,例如,用户手握终端在走路等,由于走路引起的手指对终端的接触也会被识别成为是敲击操作,造成错误的触发某一功能的开启或者关闭。
如何提高终端识别敲击操作的准确性,以提高通过敲击操作触发某一功能的正确性,提升用户体验感是当前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能触发方法和终端,可以提高终端识别敲击(敲击终端背部)操作的准确性,以提高通过敲击操作触发某一功能的正确性,提升用户体验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能触发方法,该方法包括:所述终端获取加速度信息;所述终端基于第一周期内的D帧加速度信息确定在所述终端背部的T次敲击操作;所述T次敲击操作中包括第一敲击操作,所述第一敲击操作是基于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确定的,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包括所述D帧加速度信息中的R帧加速度信息;所述终端确定在所述终端背部的T次敲击操作对应的敲击类型;所述终端触发所述敲击类型对应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加速度信息识别预设时间内存在T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基于该T次敲击操作确定敲击类型,例如T等于2时,可以为双击,T=3时可以为三击,然后出发该敲击类型对应的功能。由于敲击终端背部时采集的加速度信息具有一定规律,与没有敲击终端基于敲击终端侧边以及敲击终端屏幕时涉及的加速度信息不同,则基于加速度识别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以提高通过敲击操作触发某一功能的正确性,提升用户体验感。
结合第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基于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Y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以及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合加速度信号集合;所述终端基于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对应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所述终端基于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以及所述合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所述第一加速度信号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的加速度信号中Z轴加速度信号相比于X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变化更大。因此终端可以忽略X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只基于该Z轴加速度进行分析,节约计算资源以及计算时间。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终端基于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以及所述合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所述第一加速度信号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具体包括:所述终端确定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包括第一波峰,且,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包括的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对应的加速度值为所述第一波峰对应的峰值;所述终端确定所述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中包括第二波峰,所述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前后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呈单调性;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合加速度信号集合与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的相似性大于第二阈值。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加速度信息集合符合一定规律,基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以及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作分析,判断该第一加速度信号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确定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与所述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的相似性大于第三阈值。
上述实施例中,除了前述涉及的第一波峰、第二波峰以及合加速度信号集合与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的相似性。这里新增加了一个判断条件,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与所述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的相似性,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波峰的波峰宽度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阈值。
上述实施例中,除了前述涉及的第一波峰、第二波峰以及合加速度信号集合与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的相似性。这里新增加了一个判断条件,即第一波峰的波峰宽度小于等于一定阈值,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其对应的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其对应的X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X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X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其对应的Y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Y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Y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终端确定所述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中包括的Z轴一阶差分信号中的最大Z轴一阶差分值大于第五阈值;所述终端基于所述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X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X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X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Y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Y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所述Y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进行拼接,得到差分信号集合;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神经网络将所述差分信号集合分为第一类,所述第一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除了使用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以外,还会使用X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集合,进一步体改识别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终端基于敲击次数T确定其对应的敲击类型之后,所述终端触发所述敲击类型对应的功能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功能开关控件的状态为开启。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D为350;所述R为10。
结合第一方面,在所述T=2的情况下,所述敲击类型为双击操作;在所述T=3的情况下,所述敲击类型为在三击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加速度信息识别预设时间内存在T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基于该T次敲击操作确定敲击类型,例如T等于2时,可以为双击,T=3时可以为三击,然后出发该敲击类型对应的功能。由于敲击终端背部时采集的加速度信息具有一定规律,与没有敲击终端基于敲击终端侧边以及敲击终端屏幕时涉及的加速度信息不同,则基于加速度识别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以提高通过敲击操作触发某一功能的正确性,提升用户体验感。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加速度信息识别预设时间内存在T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基于该T次敲击操作确定敲击类型,例如T等于2时,可以为双击,T=3时可以为三击,然后出发该敲击类型对应的功能。由于敲击终端背部时采集的加速度信息具有一定规律,与没有敲击终端基于敲击终端侧边以及敲击终端屏幕时涉及的加速度信息不同,则基于加速度识别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以提高通过敲击操作触发某一功能的正确性,提升用户体验感。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加速度信息识别预设时间内存在T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基于该T次敲击操作确定敲击类型,例如T等于2时,可以为双击,T=3时可以为三击,然后出发该敲击类型对应的功能。由于敲击终端背部时采集的加速度信息具有一定规律,与没有敲击终端基于敲击终端侧边以及敲击终端屏幕时涉及的加速度信息不同,则基于加速度识别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以提高通过敲击操作触发某一功能的正确性,提升用户体验感。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加速度信息识别预设时间内存在T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基于该T次敲击操作确定敲击类型,例如T等于2时,可以为双击,T=3时可以为三击,然后出发该敲击类型对应的功能。由于敲击终端背部时采集的加速度信息具有一定规律,与没有敲击终端基于敲击终端侧边以及敲击终端屏幕时涉及的加速度信息不同,则基于加速度识别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以提高通过敲击操作触发某一功能的正确性,提升用户体验感。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该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加速度信息识别预设时间内存在T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基于该T次敲击操作确定敲击类型,例如T等于2时,可以为双击,T=3时可以为三击,然后出发该敲击类型对应的功能。由于敲击终端背部时采集的加速度信息具有一定规律,与没有敲击终端基于敲击终端侧边以及敲击终端屏幕时涉及的加速度信息不同,则基于加速度识别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以提高通过敲击操作触发某一功能的正确性,提升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A-图1G示出了终端设置不同敲击类型触发对应的功能时的示例性用户界面;
图2示出了终端在检测到双击操作时触发打开相机应用的示例性说明;
图3示出了终端基于加速度信息确定敲击类型以及触发相关功能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终端中三轴的一个示例性示意图;
图5示出了终端持续获取1000帧加速度信息的一个示意图;
图6A-图6C为敲击终端时,三轴加速度信号的示意性原理分析图;
图7A-图7C为敲击终端时,Z轴加速度信号以及合加速信号的示意性原理分析图;
图8A-图8C为终端屏幕朝下放置敲击终端时,Z轴加速度信号以及合加速信号的示意性原理分析图;
图9A-图9C为终端屏幕朝左放置敲击终端时,Z轴加速度信号以及合加速信号的示意性原理分析图;
图10示出了方式1中终端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为方式1中涉及的部分加速度信号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方式2中终端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所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能触发方法,实施本申请中涉及的方法,终端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acceleration transducer)采集的加速度(ACC)信息来识别针对终端背部的敲击操作,以确定敲击类型,并以触发该敲击类型对应的可触发功能。
其中,敲击类型包括双击终端背部或者三击终端背部等多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对于多次敲击终端背部中的任一次敲击背部的操作(后文中可以简称为敲击操作),都会使得终端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的加速度发生改变,在敲击终端背部时终端获取的加速度信息具有一定规律,通过分析该加速度信息可以识别出一次敲击背部的操作,在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加速度信息中识别出Q次敲击背部的操作,则可以看作是多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例如Q为2时,则为双击操作,Q为3时则为三击操作。
其中,在敲击终端背部时终端采集的加速度信息中包括的规律以及终端通过分析该加速度信息识别出敲击操作的过程可以参加下述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设置不同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触发对应的功能。
其中,不同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为在预设时间内敲击终端背部的次数Q不同。
图1A-图1G示出了终端设置不同敲击类型触发对应的功能时的示例性用户界面。
如图1A所示,用户界面10为终端打开设置应用时涉及的一个示例性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10中包括多个设置项,其中包括“敲击背部”设置项101。该“敲击背部”设置项101可以用于提供终端对不同敲击类型进行设置的功能。
响应于针对该“背部敲击”设置项101的操作(例如点击操作),终端可以显示该“背部敲击”设置项对应的设置内容。例如,终端可以显示如下述图1B涉及的用户界面11。
如图1B所示,用户界面11为“背部敲击”设置项涉及的一个设置界面。该用户界面11中可以包括不同敲击类型以及其对应的开关控件。例如,可以包括“双击操作”设置项111及其对应的开关控件111a,还包括“三击操作”设置项112及其对应的开关控件112a。其中双击操作(针对该终端背部的)表示在预设时间内两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三击操作(针对该终端背部的)表示在预设时间内三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
参考用户界面11,该“双击操作”设置项111对应的开关控件111a可以用于控制是否开启该“双击操作”设置项111所指示的功能。在该“双击操作”设置项111对应的开关控件111a的状态为开启(ON)时,终端可以开启该“双击操作”设置项111所指示的功能,该所指示的功能包括在检测到双击终端背部的操作时可以触发第一功能。该第一功能可以被称为双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该第一功能可以由终端默认设置也可以有用户自定义。在该“双击操作”设置项111对应的开关控件111a的状态为关闭(OFF)时,终端可以关闭该“双击操作”设置项111所指示的功能,在终端检测到针对该终端背部的双击操作时,终端可以不响应该双击操作。
参考用户界面11,当前“双击操作”设置项111对应的开关控件112a的状态为关闭(OFF),响应于针对“双击操作”设置项111对应的开关控件112a的操作,终端可以将该开关控件112a的状态从关闭(OFF)更新为开启(ON)并且设置一个默认功能作为第一功能(双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具体可以参考下述图1C中示出的用户界面12。
如图1C所示,用户界面12为“背部敲击”设置项涉及的另一个设置界面。如用户界面12所述,终端设置的双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为功能A1。该用户界面12中还包括更多选项121,该更多选项121可以用于为用户提供自定义双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的入口。
响应于针对该更多选项121的操作(例如点击操作),终端可以显示如下述图1D所示的用户界面13。
如图1D所示,用户界面13为“双击操作”设置项涉及的一个设置界面。该用户界面13中,功能A1对应的设置控件131置灰,表示终端此时设置的双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为功能A1。响应于终端针对功能A2对应的设置控件132的操作(例如点击操作),终端可以将双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从功能A1更新为功能A2。此时,终端可以显示如下述图1E所示的示例性用户界面14。
如图1E示出的用户界面14中,功能A2对应的设置控件131置灰,表示终端此时设置的双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为功能A2。
参考图1F中示出的用户界面15。用户界面15为“背部敲击”设置项涉及的另一个设置界面。此时双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为功能A2。
在其他的实例中,终端在将开关控件112a的状态从关闭(OFF)更新为开启(ON)时,可以不设置默认功能作为第一功能,可以显示前述涉及的图1D中涉及的用户界面13,通过用户自定义设置该双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
参考图1G所示,用户界面16为终端涉及的“背部敲击”设置项涉及的另一个设置界面。此时双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为功能A2。双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为功能B1。
其中,关于“三击操作”设置项112及其对应的开关控件112a与“双击操作”及其对应的开关控件相似,可以参考前述相关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以前述涉及的功能A2为打开相机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图2示出了终端在检测到双击操作时触发打开相机应用的示例性说明。
如图2中的(a)以及如图2中的(b)所示,用户界面20为终端的一个桌面。此时,图2中的(a)为一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示意图。图2中的(b)为在预设时间内第二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示意图。此时,假设在预设时间内没有发生第三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则终端可以检测到一次双击操作,响应于该双击操作,终端可以触发打开相机应用,显示如图2中的(c)所示的用户界面21。用户界面21为终端打开相机应用之后涉及的一个示例性用户界面。
图3示出了终端基于加速度信息确定敲击类型以及触发相关功能的示意性流程图。
其中,敲击类型可以包括前述涉及的双击操作或者三击操作等。相关功能表示不同敲击类型对应的可触发功能。
终端基于加速度信息确定敲击类型以及触发相关功能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101-步骤S111的描述。
S101.终端持续获取加速度信息。
持续获取加速度信息是指终端按照一定的采样频率获取终端的加速度信息。例如,该采样频率可以为400hz,即每25ms获取一帧加速度信息。终端获取加速度信息的采样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终端的处理能力越强,该采样频率可以越大。不应该构成对本申请实施的限定。
终端获取加速度信息的时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时机:
(1)终端在开机之后,即可持续获取加速度信息。
(2)终端在开机之后,在检测到敲击背部设置项中存在敲击类型(包括双击操作或者三击操作等)对应的开关控件都为开启的情况下,即可持续获取加速度信息。
第一时刻,终端获取的一帧(第i帧)加速度信息中包括第一时刻,终端在三轴的加速度。该帧加速度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时刻,终端在X轴的加速度信号、Y轴的加速度信号以及Z轴的加速度信号。X轴的加速度信号可以记为一帧(第i帧)X轴加速度信号;Y轴的加速度信号可以记为一帧(第i帧)Y轴加速度信号;Z轴的加速度信号可以记为一帧(第i帧)Z轴加速度信号;X轴、Y轴以及Z轴可以统称为三轴。
其中,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下,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信息可以包括Z轴加速度,其中,加速度的绝对值表示Z轴加速度的大小以及加速度的正负表示Z轴加速度的方向;在另一些可能的情况下,Z轴加速度信号中可以包括Z轴加速度以及帧数,其中帧数表示该Z轴加速度信号为第几帧Z轴加速度信号。X轴加速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中包括的信息与Z轴加速度信号中包括的内容相同,可以参考该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4以及图5对加速度信息进行详细描述。
图4示出了终端中三轴的一个示例性示意图。
其中,三轴为前述涉及的X轴、Y轴以及Z轴。
参考图4,X轴可以为与终端的第一边(宽侧边)平行的轴,Y轴可以为与终端的第二边(长侧边)平行的轴。Z轴可以为从终端的背部垂直指向屏幕的轴。且三轴相交于O点,O点可以为终端的几何中心。
图5示出了终端持续获取1000帧加速度信息的一个示意图。
如图5所示,可以表示1000帧加速度信息中包括的1000帧X轴加速度信号,Y轴和Z轴的加速度信号与X轴的加速度信号表示方式相同,可以参考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横轴表示时间,可以用帧数表示,帧数越大则表示终端获取该帧X轴加速度信号的时间越靠后。纵轴表示X轴加速度,第i帧X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的绝对值表示终端采集该第i帧X轴加速度信号时终端的加速度大小,第i帧X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的正负表示终端采集该第i帧X轴加速度信号时终端的加速度方向。
后续,终端可以从获取的加速度信息中确定D帧加速度信息以判断敲击类型,对一次敲击类型的该过程的详细描述可以参加下述对步骤S102-步骤S107的描述。
S102.终端将D帧加速度信息置于缓存区中,该D帧加速度信息对应一个敲击类型判断周期。
终端可以设置一个缓存区(buffer),可以将D帧加速度信息置于缓存区(buffer)中。利用该D帧加速度信息确定是否存在一个敲击类型。
D帧加速度信息对应一个敲击类型判断周期是指:敲击类型判断周期可以指示一次敲击类型的判断过程中,终端确定敲击类型时涉及的加速度信息数量(D帧)。敲击类型是指预设时间内的敲击次数,该敲击类型判断周期可以与该预设时间相同。
其中,预设时间与敲击类型判断周期相关联,可以用于确定敲击类型判断周期。预设时间的长短与敲击类型相关,通常来说,产生一次双击操作或者三击操作涉及的时间在875ms左右,这里以875ms为例进行说明,实际时间还可以为其他,例如750ms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应该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在一些实例中,当该预设时间为875ms时,采样频率为400hz的情况下,终端每25ms获取一帧加速度信息,敲击类型判断周期可以为875ms,则一个敲击类型判断周期内可以涉及350帧加速度信息,则此时D=350帧。
应该理解的是,由于终端开机过后,敲击类型的发生时间是不确定的,因此后续终端可以持续从获取的加速度信息中获取D帧加速度信息用于确定敲击类型。因此,该步骤S102是循环执行的,在确定出是否存在一次敲击类型之后,终端可以将该缓存区中的D帧加速度信息清空,将新的D帧加速度信息置于缓存区中。该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107以及步骤S111的相关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后续终端会从缓存区中持续获取加速度信息集合,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R帧加速度信息。然后,终端确定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中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该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为: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中的R帧加速度信息为敲击终端时终端的加速度(三轴的加速度)。
其中,一次敲击操作持续的时间通常为250ms,如果每25ms获取一帧加速度信息,则终端可以设置R为10帧。也可以设置该R为其他的值,例如11帧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采样频率进行调整,下文中以10帧为例进行说明。
终端获取加速度信息集合的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103-步骤S104的示例性描述。
S103.终端设置T的初始值为0,T表示敲击次数,且终端设置N的初始值为1,N用于记录一个敲击类型判断周期内获取一个加速度信息集合的起始帧数。
T用于记录敲击类型判断周期(预设时间)内的敲击次数以确定敲击类型。T的初始值为0,后续在步骤S105中确定一个加速度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时,则该T值加1。
终端可以设置一个滑动窗口,滑动步长可以设置为L帧,每次从缓存区中获取R帧加速度信息作为加速度信息集合,L小于等于R。为了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精准,这里可以设置L等于1。实际情况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终端可以设置参数N,N用于记录一个敲击类型判断周期内获取一个加速度信息集合的起始帧数。设置N的初始值为1,每获取一次加速度信息集合(第i个),则将N值更新为N+1,即N值+1,以获取第i+1个加速度信息集合。
基于N值,终端可以从缓存区中获取加速度信息集合。例如,在一些实例中,一个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第N帧加速度信息至第N+R-1帧加速度信息。
S104.获取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该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R帧加速度信息。
基于N值,终端可以从缓存区中获取加速度信息集合。例如,在一些实例中,一个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第N帧加速度信息至第N+R-1帧加速度信息(共计R帧加速度信息)。
关于加速度信息集合以及R取值的描述可以参考前述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105.终端基于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确定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在一些实例中,一次敲击操作作用在终端上的时间与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的时间关联。其中,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的时间表示为终端获取R帧加速度信息对应的时间,终端获取一帧加速度信息的时间为采样频率的倒数。
例如,在一些实例中,R可以等于10,在采样频率为400hz的情况下,终端每25ms获取一帧加速度信息,则10帧加速度信息(一个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的时间为250ms。而一次敲击操作作用在终端上的时间通常也可以为250ms。
应该理解的是,在敲击终端背部时终端获取的加速度信息具有一定规律,通过分析该加速度信息集合可以识别出一次敲击背部的操作。
在终端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符合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该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然后,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106。
在终端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不符合预设推荐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不对应一次敲击操作。然后,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107。
针对步骤S1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两种方式(即方式1和方式2)用于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其中方式1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201-步骤S208的描述。方式2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301-步骤S308的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S106.终端设置T=T+1。
在终端确定该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将敲击次数T进行更新,使得敲击次数T=T+1,以表示该敲击次数增加了一次。
S107.终端确定一个敲击类型判断周期是否结束。
终端确定一个敲击类型判断周期是否结束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情况1,在终端确定缓存区中的D帧加速度信息都用于确定敲击操作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一个敲击类型判断周期结束。
情况2,在终端确定滑动窗口置于缓存区中的D帧加速度信息中最后R帧加速度信息的情况下,终端确定一个敲击类型判断周期结束。在终端确定滑动窗口未置于缓存区中的D帧加速度信息中最后R帧加速度信息的情况下,终端确定一个敲击类型判断周期未结束。
在终端确定一个敲击类型判断周期结束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108,基于T值判断敲击类型。
在终端确定一个敲击类型判断周期未结束的情况下,表示缓存区中还存在加速度信息没有参与敲击操作的确定,则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109,设置N=N+1,获取缓存区中下一个加速度信息集合,以确定是否还存在敲击操作。
S108.终端基于敲击次数T确定其对应的敲击类型。
这里以终端支持识别双击操作以及三击操作为例进行说明。其他情况可以参考对该示例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终端确定T=2的情况下,可以确定预设时间(敲击类型判断周期)内存在敲击操作,该敲击操作为一次双击操作。该双击操作表示在预设时间内两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
在终端确定T=3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预设时间(敲击类型判断周期)内存在敲击操作,该敲击操作为一次三击操作。三击操作表示在预设时间内三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
则T=2时,对应的敲击类型为双击操作,则T=3时,对应的敲击类型为三击操作。
在终端确定T=其他值(除了2以及3以外的其他值)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预设时间不存在敲击操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例中,终端对一次敲击操作(T=1)不作任何处理,因为实际使用终端的过程中,涉及一次敲击操作的场景较多,也许是用户误触。
在终端执行该步骤S108之后,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110以及下述步骤S111。
在步骤S110中,终端可以基于该敲击类型触发相关功能。
在步骤S111中,终端可以清空缓存器中包括的加速度信息。
应该理解的是,在T次敲击终端背部的过程中,终端可以获取到S帧加速度信息。该S帧加速度信号可以包括于前述涉及的D帧加速度信息中,以使得终端可以基于该D帧加速度信息确定出敲击次数为T。
S109.终端设置N=N+1。
步骤S109在前述步骤S107中确定一个敲击类型判断周期没有结束的情况下执行。
执行步骤S109的作用在于,更新N的取值,使得N=N+1,即N值加1,然后终端继续执行步骤S104,获取第N+1个加速度信息集合以继续确定该敲击类型判断周期内是否存在其他敲击操作。
S110.终端基于敲击类型触发相关功能。
终端基于敲击类型触发相关功能的示例性描述可以参考前述对图2的描述。
在一些实例中,在双击操作对应的开关控件为开启的情况下,在前述步骤S108中,终端确定T对应的敲击类型为双击操作的情况下,则终端可以触发该双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相关功能),例如前述涉及的功能A2。在双击操作对应的开关控件为关闭的情况下,终端确定T对应的敲击类型为双击操作的情况下,则终端可以不触发双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
在另一些示例中,在三击操作对应的开关控件为开启的情况下,在前述步骤S108中,终端确定T对应的敲击类型为三击操作的情况下,则终端可以触发该三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相关功能),例如前述涉及的功能B1。在三击操作对应的开关控件为关闭的情况下,终端确定T对应的敲击类型为三击操作的情况下,则终端可以不触发该三击操作对应的可触发功能。
S111.终端清空缓存区中包括的加速度信息。
终端在执行了步骤S111之后,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102,将新的D帧加速度信息置于缓存区中,基于该缓存区中记录的加速度信息确定敲击类型。
为了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准确,缓存区中前后两次记录的D帧加速度信息可以有重叠部分。例如,前一次的D帧加速度信息中包括的是终端获取的第M帧至M+D帧加速度信息(不包括第M+D帧加速度信息),则后一次的D帧加速度信息中包括的可以是终端获取的第M+U帧至(M+U)+D帧加速度信息(不包括第(M+U)+D帧加速度信息),其中U小于等于D,例如U的取值可以为1。
应该理解的是,前述步骤S101-步骤S111可以循环执行。前述涉及的步骤S110以及步骤S111之间的执行顺序没有前后之分,终端可以先执行步骤S110再执行步骤S111,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111再执行步骤S110,还可以同时执行。
前述步骤S105中终端基于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确定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的方式1涉及的原理为:敲击终端背部时终端获取的加速度信息集合具有第一规律,通过分析加速度信息集合(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符合该第一规律对应的第一预设条件可以识别出一次敲击背部的操作。
下面结合图6A-图6C以及图7A-图7C对该第一规律进行分析。
图6A-图6C为敲击终端时,三轴加速度信号的示意性原理分析图。
图6A中示出了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的多帧加速度信息;图6B示出了敲击终端屏幕时获取的多帧加速度信息;图6C示出了敲击终端侧边时获取的多帧加速度信息。
参考前述图4,终端的背部与终端的屏幕平行,终端的侧边包括两个宽侧边(例如第一边可以为一个宽侧边)以及两个长侧边(例如第二边可以为一个长侧边)。
通常来说,敲击终端背部以及敲击终端屏幕可以看作是沿着Z轴敲击终端的。敲击终端侧边可以看作是沿着X轴或Y轴(非Z轴)敲击终端的。通常来说,沿着Z轴敲击终端时敲击终端的作用力在Z轴的分力最大,沿着非Z轴敲击终端时敲击终端的作用力在Z轴的分力不是最大的。
参考图6A,图6A中的(1)为敲击终端背部时,终端获取的多帧X轴加速度信号;图6A中的(2)为敲击终端背部时,终端获取的多帧Y轴加速度信号,图6A中的(3)为敲击终端背部时,终端获取的多帧Z轴加速度信号。
参考图6B,图6B中的(1)-(3)分别表示敲击终端屏幕时,终端获取的多帧X轴加速度信号、多帧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多帧Z轴加速度信号。
参考图6C,图6C中的(1)-(3)分别表示敲击终端侧边时,终端获取的多帧X轴加速度信号、多帧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多帧Z轴加速度信号。
图6A-图6C中,类似于区域71中所示的加速度信息表示该加速度信息是由于敲击终端时产生的,即此时敲击终端的作用力作用于终端,此时加速度会发生较大变化。其他区域,例如类似于区域72中所示的加速度信息表示终端获取该加速度信息时没有敲击终端,此时加速度变化较小。
基于图6A-图6C,可以确定敲击终端背部、敲击终端屏幕以及敲击终端侧边时三轴的加速度信号存在一些特征,可以将敲击终端背部的加速度信号与敲击终端屏幕以及敲击终端侧边的加速度信号进行区分。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特征:
特征a:敲击终端(包括敲击背部、屏幕以及侧边),终端的三轴的加速度相比于没有敲击终端时,加速度都会变大。其中,沿着Z轴敲击终端(包括敲击背部、屏幕)时终端Z轴的加速度信号变化大于X轴与Y轴的变化,沿着非Z轴敲击终端(包括侧边)时,终端的三轴的加速度信号相比于没有敲击终端时,加速度信号都会变化,但是Z轴变化没有比X轴以及Y轴大。例如,敲击终端背部时,X轴加速度信号大约在-6至6之间变化,Y轴加速度信号大约在-2至6之间变化,则X轴与Y轴的加速度信号变化范围大约在10左右。但是,Z轴加速度信号可以在0至40之间变化,变化范围大约在40左右。相比于X轴与Y轴较大。敲击屏幕时相比于敲击背部,X轴与Y轴的加速度信号变化相似,此处不再赘述。敲击屏幕时,Z轴的加速度信号在0至15之间,变化范围大约在15左右,相比于X轴与Y轴较大。敲击终端侧边时,Z轴的加速度变化通常小于X轴与Y轴的加速度变化。变化范围大约在10以内。
特征b:虽然敲击终端背部与敲击终端屏幕时Z轴的变化都相对于X轴与Y轴较大,但是,敲击终端背部与敲击终端屏幕时Z轴加速度信号变化并不相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区别:
区别a:敲击终端背部时Z轴加速度变化通常大于敲击终端屏幕时Z轴加速度变化。例如,敲击终端背部时Z轴加速度变化范围大约在40左右,而敲击终端屏幕时Z轴加速度变化范围大约在15左右。
区别b:敲击终端背部时,Z轴加速度信号的正向变化比Z轴加速度信号的反向变化大。但是,敲击终端屏幕时,Z轴加速度信号的正向变化与Z轴加速度的反向变化相差不大。其中,正向变化是指加速度信号先变大再变小,反向变化是指加速度信号先变小再变大。例如,参考图6A中涉及的区域73,其中展示了一种正向变化,在该正向变化的过程中,Z轴加速度信号可以在10-40之间变化,变化范围大约在30左右。参考图6A中的区域74,其中展示了一种反向变化,在该反向变化的过程中,Z轴加速度信号可以在0-10之间变化,变化范围大约在10左右。参考图6B中涉及的区域73,其中展示了另一种正向变化,图6B中的区域74,其中展示了另一种反向变化,图6B中,Z轴加速度信号的正向变化与Z轴加速度的反向变化相差不大。
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区别a以及区别b以外,还存在其他区别,关于其他区别的描述可以参考下述对图7A-图7C的相关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基于前述描述可知,敲击终端背部时,Z轴的加速度信号变化比X轴以及Y轴的加速度信号变化更大,且敲击终端背部时Z轴加速度信号与敲击屏幕以及敲击侧边时三轴的加速度信号都存在差异,则可以基于Z轴加速度信号确定敲击终端背部时终端获取的加速度信息集合具有第一规律。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分析Z轴加速度信号以外,还可以结合加速度信号进行对第一规律进行分析。因为合加速度信号为三轴加速度的合加速度,其中包括了Z轴加速度信号的相关信息,还包括了X轴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相关信息,可以提高得到的第一规律的准确性。
图7A-图7C为敲击终端时,Z轴加速度信号以及合加速信号的示意性原理分析图。
图7A中的(1)示出了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的多帧Z轴加速度信号;图7A中的(2)示出了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的多帧合加速度信号。图7B中的(1)示出了敲击终端屏幕时获取的多帧Z轴加速度信号;图7B中的(2)示出了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的多帧合加速度信号。图7C中的(1)示出了敲击终端侧边时获取的多帧Z轴加速度信号;图7C中的(2)示出了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的多帧合加速度信号。
基于图7A-图7C,可以确定敲击终端背部、敲击终端屏幕时Z轴加速度信号与合加速度信号变化相似。变化相似为Z轴加速度信号与合加速度信号增加以及减小,且,方向变化相似。敲击终端侧边时,Z轴加速度信号与合加速度信号变化相似度较敲击终端背部以及敲击终端屏幕时较低但仍然具有相似性。
基于图7A-图7C,还可以确定敲击终端背部、敲击终端屏幕以及敲击终端侧边时Z轴加速度信号以及合加速度信号存在一些区别,该区别可以用于区分是敲击的背部、屏幕还是侧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区别:
区别1:参考图7A的(1)中的区域81可知:敲击终端背部时,Z轴加速度存在正向变化,且该正向变化持续时间(记为时间1)较短,大约有10帧Z轴加速度信号存在正向变化。在发生正向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波峰(记为波峰1),波峰1对应的峰值为Z轴加速度信号中正向最大加速度,这里规定加速度为正则为正向加速度。波峰对应的Z轴加速度信号为产生正向变化的Z轴加速度信号中加速度的绝对值最大的Z轴加速度信号。
然而,参考图7B的(1)中的区域82可知:敲击终端屏幕时,虽然Z轴加速度存在正向变化,但是该正向变化持续时间(记为时间2)较长,较长为时间2相比于时间1较长,大约有30帧Z轴加速度信号存在正向变化,在发生正向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波峰(记为波峰2)。以及,参考图7C的(1)中的区域83可知:在敲击终端侧边时,虽然Z轴加速度存在正向变化,但是该正向变化持续时间(记为时间3)较长,较长为时间3相比于时间1较长,大约有20帧Z轴加速度信号存在正向变化,在发生正向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波峰(记为波峰3)。
区别2:敲击终端背部时产生的正向变化相比与敲击终端屏幕以及敲击终端侧边时产生的正向变化较大。对比区域81、区域82以及区域83中的内容可知,敲击终端背部时,Z轴加速度信号的正向变化可以在10-40之间,变化范围大约在30左右。但是敲击终端屏幕时,Z轴加速度信号的正向变化可以在10-15之间,变化范围大约在5左右。敲击终端侧边时,Z轴加速度信号的正向变化可以在10-13之间,变化范围大约在3左右。
区别3:结合前述区别1以及区别2可知,敲击终端背部时的Z轴加速度正向变化频率比敲击终端屏幕以及敲击终端侧边时的Z轴加速度正向变化频率大。其中,正向变化频率为在预设帧数Z轴加速度信号内,正向变化的变化范围大小。例如,该预设帧数为10帧时,敲击终端背部时,Z轴加速度信号的正向变化可以在10-40之间,变化范围大约在30左右。对比区域81、区域82以及区域83中的内容可知,该预设帧数为10帧时,敲击终端屏幕以及侧边时正向变化的变化范围远小于30帧。
应该理解的是,该区别1-区别3是针对Z轴加速度信号进行分析的,由于合加速度信号与Z轴加速度信号变化相似,则可以认为分析合加速度时存在相同的区别,可以参考前述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前述描述可知,可以通过分析Z轴加速度信号以及合加速度信号来识别是否为针对终端背部的敲击操作。通过分析敲击终端时Z轴加速度信号以及合加速度信号可以得第一规律,该第一规律可以用于在前述涉及的方式1中识别一次敲击终端背部的操作,该第一规律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内容1:参考图7A的(1)中区域81示出的多帧(大约10帧)Z轴加速度信号可知:敲击终端背部时,可以引起大约10帧Z轴加速度信号以及大约10帧合加速度信号发生正向变化,该正向变化时间较短,大概对应10帧的时间。在发生正向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波峰(记为波峰1),且该波峰的位置处于产生该正向变化的全部Z轴加速度信号(大约10帧)的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这里标记产生该正向变化的全部Z轴加速度信号为A帧,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下,中间帧表示第[A/2]帧或者该第[A/2]-2帧至第[A/2]+2帧(包括第[A/2]+2帧)范围内的其中一帧。例如,A等于10时,该中间帧可以为第5帧。
内容2:参考图7A的(1)中区域81示出的多帧(大约10帧)Z轴加速度信号,以及图7A的(2)中区域84示出的多帧(大约10帧)合加速度信号可知:敲击终端背部时,产生正向变化的全部(大约10帧)Z轴加速度信号与全部(大约10帧)合加速度信号变化相似。变化相似为Z轴加速度信号与合加速度信号增加以及减小,且,方向变化相似。
应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例中,这里获取图6A-图6C以及图7A-图7C中涉及的加速度信息时,应当使得终端的姿态统一,控制变量,这样才可以使得分析得到的原理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例如,这里图6A-图6C以及图7A-图7C中涉及的加速度信息可以是终端屏幕朝上放置时获取的。其中屏幕朝上包括终端的屏幕面向用户,终端的俯仰角可以在-45°至45°之间。
还应该理解的是,除了终端屏幕朝上放置时获取的Z轴加速度信息以及合加速度信息符合前述涉及的相关描述以外,终端以其他姿态放置时获取的Z轴加速度信息以及合加速度信息仍然符合前述涉及的相关描述。例如,图8A-图8C为终端屏幕朝下放置敲击终端时,Z轴加速度信号以及合加速信号的示意性原理分析图。图9A-图9C为终端屏幕朝左放置敲击终端时,Z轴加速度信号以及合加速信号的示意性原理分析图。可以看出与前述描述相符合,其中,图8A中的(1)示出了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的多帧Z轴加速度信号;图8A中的(2)示出了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的多帧合加速度信号。图8B中的(1)示出了敲击终端屏幕时获取的多帧Z轴加速度信号;图8B中的(2)示出了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的多帧合加速度信号。图8C中的(1)示出了敲击终端侧边时获取的多帧Z轴加速度信号;图8C中的(2)示出了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的多帧合加速度信号。图9A中的(1)示出了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的多帧Z轴加速度信号;图9A中的(2)示出了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的多帧合加速度信号。图9B中的(1)示出了敲击终端屏幕时获取的多帧Z轴加速度信号;图9B中的(2)示出了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的多帧合加速度信号。图9C中的(1)示出了敲击终端侧边时获取的多帧Z轴加速度信号;图9C中的(2)示出了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的多帧合加速度信号。
下面详细描述方式1中终端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的详细过程。
方式1中,敲击终端背部时终端获取的加速度信息集合具有第一规律,终端可以通过分析加速度信息集合(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符合该第一规律对应的第一预设条件识别出一次敲击背部的操作。
下面结合前述涉及的第一规律,描述该第一规律对应的第一预设条件。
在一些实例中,该第一预设条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信息1.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全部Z轴加速度信号中包括第一波峰,且该第一波峰对应的峰值为全部Z轴加速度信号的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绝对值。下文中为了便于叙述,可以将该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全部Z轴加速度信号成为Z轴加速度信息集合。
信息2.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中的Z轴加速度信息集合与该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的合加速度信息集合相似性大于一定阈值。其中,该合加速度信息集合是基于该第N个加速度信号集合中包括的三轴加速度信号确定的,用于表示三轴加速度的合加速度,关于该合加速度信集合的描述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301的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信息3.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对应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中包括第二波峰,该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该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前后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呈单调性。
其中,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为对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的全部Z轴加速度信号作三阶差分运算之后得到的。关于该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202的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在一些实例中,该第一预设条件中除了可以包括前述涉及的信息1-信息3以外,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4:
信息4: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与该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对应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的相似性大于一定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预设条件中可以只包括前述涉及的信息1以及信息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预设条件中可以只包括前述涉及的信息1、信息3以及信息4。
图10示出了方式1中终端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为方式1中涉及的部分加速度信号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10以及图11对方式1进行详细描述,方式1中终端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201-步骤S208的相关描述。
S201.终端基于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X轴加速度信号集合、Y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以及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合加速度信号集合。
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为前述涉及的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基于前述内容可知,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可以包括R帧加速度信息,该R帧加速度信息即为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全部加速度信息。其中,每一帧加速度信息中都包括一帧X轴加速度信号、一帧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一帧Z轴加速度信号。
X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为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全部X轴加速度信号,基于前述描述可知,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R帧X轴加速度信号。
Y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为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全部Y轴加速度信号,基于前述描述可知,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R帧Y轴加速度信号。
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为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全部Z轴加速度信号,基于前述描述可知,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R帧Z轴加速度信号。
合加速度信号集合为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全部三轴加速度的合加速度。合加速度信号集合中包括R帧合加速度信号,其中,一帧合加速度信号中包括合加速度以及帧数,一帧合加速度信号中的合加速度为基于X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的第j帧X轴加速度信号、Y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的第j帧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的第j帧Z轴加速度信号得到,其可以用于记录该第j帧X轴加速度信号、第j帧Y轴加速度信号以及第j帧Z轴加速度信号的信息;一帧合加速度信号中的帧数为低j帧。第j帧合加速度信号中的合加速度可以根据下述公式(1)确定:
Figure BDA0003712366960000151
其中,ajall表示第j帧合加速度信号中的合加速度,ajx表示第j帧X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ajy表示第j帧Y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ajz表示第j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图11的(1)中的区域11中示出的可以为一个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记为加速度信息集合1)的示意图,其中还包括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记为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1)、X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集合。图11的(2)中的区域12中示出的为基于加速度信息集合1确定的合加速度信号集合。
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下,为了便于叙述,该合加速度信号集合可以被称为该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的合加速度信号集合。
S202.终端基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
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中包括R帧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其中第j帧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为第j帧Z轴加速度信号对应的Z轴三阶差分信号取绝对值之后的信号,其中,第j帧Z轴加速度信号对应的Z轴三阶差分信号可以记为第j帧Z轴三阶差分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R帧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为R帧Z轴三阶差分信号取绝对值之后的信号,其中,R帧Z轴三阶差分信号可以被称为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
确定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的作用在于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筛选出敲击终端背部时涉及的全部Z轴加速度信号的信息,滤除其他非敲击终端时产生的Z轴加速度信号的信息。
其中,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为终端利用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处理后得到的。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下,该过程可以为:
首先,终端基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作第一次差分处理,得到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该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中包括R帧Z轴一阶差分信号。该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中的第j帧Z轴一阶差分信号包括加速度一阶差分值以及该加速度一阶差分值对应的帧数。其中,该加速度一阶差分值对应的帧数为第j帧。在j大于等于2的情况下,该加速度一阶差分值为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第j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与第j-1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之差;在j等于1的情况下,该加速度一阶差分值为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第1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
然后,终端基于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作第二次差分处理,得到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该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中包括R帧Z轴二阶差分信号。该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中的第j帧Z轴二阶差分信号包括加速度二阶差分值以及该加速度二阶差分值对应的帧数。其中,该加速度二阶差分值对应的帧数为第j帧。在j大于等于2的情况下,该加速度二阶差分值为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中第j帧Z轴一阶差分信号中的加速度一阶差分值与第j-1帧Z轴一阶差分信号中的加速度一阶差分值之差;在j等于1的情况下,该加速度二阶差分值为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中第1帧Z轴一阶差分信号中的加速度一阶差分值。
最后,终端基于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作第三次差分处理,得到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该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中包括R帧Z轴三阶差分信号。该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中的第j帧Z轴三阶差分信号包括加速度三阶差分值以及该加速度三阶差分值对应的帧数。其中,该加速度三阶差分值对应的帧数为第j帧。在j大于等于2的情况下,该加速度三阶差分值为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中第j帧Z轴二阶差分信号中的加速度二阶差分值与第j-1帧Z轴二阶差分信号中的加速度二阶差分值之差;在j等于1的情况下,该加速度三阶差分值为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中第1帧Z轴二阶差分信号中的加速度二阶差分值。
在确定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之后,终端可以将该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中包括的Z轴三阶差分信号中的加速度三阶差分值取绝对值,将为负数的全部加速度三阶差分值变更成为正数,以得到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其中,任一帧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中包括加速度三阶差分绝对值以及帧数,其中,加速度三阶差分绝对值为第j帧Z轴三阶差分信号加速度三阶差分值的绝对值,帧数为第j帧。
应该理解的是,终端基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作三次差分处理之后再取绝对值(前述涉及的第一次差分处理、第二次差分处理以及第三次差分处理)即可得到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该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中包括敲击终端背部时涉及的全部Z轴加速度信号的信息,滤除了其他非敲击终端时产生的Z轴加速度信号的信息。因为敲击终端背部时涉及的Z轴加速度信号变化较大且变化频率大,作差分处理之后仍然可以保留。其他非敲击终端时产生的Z轴加速度信号,由于加速度变化较小,在作差分的过程中被滤除了。这里的滤除是指,在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中,其他非敲击终端时产生的Z轴加速度信号作差分处理之后,对应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中的加速度三阶差分绝对值很小,接近于0。例如,可以如图11的(4)中的区域15所示,加速度三阶差分绝对值接近0,则该加速度三阶差分绝对值是基于不符合第一规律的加速度信息确定的。
例如,参考图11的(3)所示,区域13中示出的为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前述涉及的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1)对应的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如图11的(4)中示出的为基于该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确定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
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下,为了便于叙述,该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可以被称为该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对应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该Z轴二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可以被称为该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对应的Z轴二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该Z轴一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可以被称为该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对应的Z轴一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
然后终端可以基于该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以及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对应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确定该第N个加速度信息结合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203-步骤S205的描述。
其中,步骤S203描述了第N个加速度信息结合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中的信息1;步骤S204描述了第N个加速度信息结合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中的信息3;步骤S205描述了第N个加速度信息结合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中的信息2;步骤S206描述了第N个加速度信息结合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中的信息4。具体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203-步骤S205的相关描述。
S203.终端确定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是否包括第一波峰,且,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包括的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值为该第一波峰对应的峰值。
该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包括R帧Z轴加速度信号,则该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可以为除去该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第一帧以及最后一帧以外的其他帧Z轴加速度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可以为第[R/2]帧Z轴加速度信号。例如,在R等于10的情况下,该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可以为该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的第5帧Z轴加速度信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可以为第[R/2]-2帧至第[R/2]+2帧(包括第[R/2]+2帧)范围内的其中一帧。例如,在R等于10的情况下,该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可以为该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的第3帧Z轴加速度信号、第4帧Z轴加速度信号、第5帧Z轴加速度信号、第6帧Z轴加速度信号以及第7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一个。
在终端确定基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第一判断条件都成立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包括第一波峰,且,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包括的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值为该第一波峰对应的峰值。然后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204。
在终端确定基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第一判断条件中至少一个不成立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不包括第一波峰,且,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包括的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值为该第一波峰对应的峰值。然后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208。
其中,第一判断条件包括以下判断条件:
第一判断条件1: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值为该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全部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值中的最大。
第一判断条件2:存在至少两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值小于该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值,该两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其中一帧Z轴加速度信号的帧数小于该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的帧数,另一帧Z轴加速度信号的帧数大于该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的帧数。
例如,前述图11的(1)中的区域11中包括的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1)中包括第一波峰,且,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值为该第一波峰对应的峰值。
S204.终端确定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中是否包括第二波峰,该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该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前后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呈单调性。
该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60-85之间的取值,例如80,其可以用于描述敲击终端背部时的具体普适性的力度大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不应该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在终端基于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确定一下第二判断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中包括第二波峰,该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该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前后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呈单调性。然后执行下述步骤S205。
在终端基于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确定第二判断条件中至少一个不成立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中不包括第二波峰,该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该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前后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呈单调性。然后执行下述步骤S208。
其中,第二判断条件包括以下判断条件:
第二判断条件1: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中加速度三阶差分绝对值最大的一帧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记为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1)之前的全部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中,第j帧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中的加速度三阶差分绝对值大于第j-1帧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中的加速度三阶差分绝对值。
第二判断条件2: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中加速度三阶差分绝对值最大的一帧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记为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1)之后的全部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中,第j帧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中的加速度三阶差分绝对值小于第j-1帧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中的加速度三阶差分绝对值。
其中,该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1中的加速度三阶差分绝对值记为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
例如,前述图11的(4)中的区域14中包括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1对应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中包括第二波峰,该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该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前后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呈单调性。
S205.终端确定合加速度信号集合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的相似性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该步骤S205是可选的。
第二预设阈值可以取值为0.8,或者其他值,例如0.81或者0.82等,实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不应该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终端可以基于合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合加速度信号向量;以及基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Z轴加速度信号向量。其中,该合加速度信号向量中包括R个元素,其中第k个元素对应的值为合加速度信号集合中第k帧合加速度信号中的合加速度绝对值。该Z轴加速度信号向量中包括R个元素,其中第k个元素对应的值为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第k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Z轴加速度绝对值。
终端可以确定该合加速度信号向量以及Z轴加速度信号向量之间的第一余弦值,第一余弦值越大则表示该合加速度信号集合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的相似性越大。
其中,终端基于合加速度信号向量以及Z轴加速度信号向量确定第一余弦值的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公式(2)。
Figure BDA0003712366960000181
该公式(2)中,cos(α)表示第一余弦值,xk表示合加速度信号向量中第k个元素,yk表示Z轴加速度信号向量中第k个元素。
在终端确定合加速度信号集合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的相似性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206。
在终端确定合加速度信号集合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的相似性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208。
在终端确定合加速度信号集合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的相似性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既可以执行步骤S206,也可以执行步骤S208。
S206.终端确定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与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的相似性是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该步骤S206是可选的。
第三预设阈值可以取值为0.85,或者其他值,例如0.86或者0.87等,实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不应该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终端可以基于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确定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向量;其中,该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向量中包括R个元素,其中第k个元素对应的值为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中第k帧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中的加速度三阶差分绝对值。
终端可以确定该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向量以及Z轴加速度信号向量之间的第二余弦值,第二余弦值越大则表示该合加速度信号集合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的相似性越大。
其中,关于Z轴加速度信号向量的描述可以参考前述步骤S205中对该Z轴加速度信号向量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关于第二余弦值的确定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步骤S205中确定第一余弦值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在终端确定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与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的相似性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207。
在终端确定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与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的相似性小于于第三预设阈值,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208。
在终端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与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的相似性等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既可以执行步骤S207,也可以执行步骤S208。
应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涉及的步骤S203-步骤S206可以不用全部执行,例如,可以只执行步骤S203以及步骤S204。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前述涉及的步骤S203以及步骤S204之外,还可以执行其他的步骤,例如步骤S205以及步骤S206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在另一些示例中,除了前述涉及的步骤S203以及步骤S204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步骤以确定该加速度信息集合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该其他步骤可以为第一波峰的波峰宽度是否小于或者等于一定阈值(也可以被称为第四阈值),该第一阈值可以为10帧,由于在步骤S203-步骤S206中已经以R=10为例进行描述,因此这里没有将该其他操作用于叙述,当R大于10时,可以将该其他步骤作为一个判断条件。
S207.终端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是指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中的R帧加速度信息为敲击终端时终端的加速度(三轴的加速度)。
在终端确定该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S208.终端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不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在终端确定该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不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前述涉及的内容中,终端执行步骤S202的时机与执行步骤S201的时机没有先后之分,终端执行步骤S203的顺序与执行步骤S201以及步骤S202的顺序没有先后之分。
除了前述涉及的方式1,终端还可以通过方式2确定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前述步骤S105中终端基于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确定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的方式2涉及的原理为:敲击终端背部时终端获取的加速度信息集合具有第二规律,通过分析加速度信息集合(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符合该第二规律对应的第二预设条件可以识别出一次敲击背部的操作。
该第二规律中可以包括前述涉及的第一规律中的内容,除了前述第一规律中的内容还可以包括其他内容。
该其他内容包括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其他两轴加速度信号的相关信息,即还包括X轴加速度信号的相关信息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的相关信息。
参考前述涉及的图6A-图6C可以知道,在敲击终端背部时,终端的X轴加速度信号以及Y轴加速度信号与敲击终端屏幕以及敲击终端侧边时仍然存在区别,对于该区别这里不展开描述,其描述思路与前述对敲击终端时Z轴加速度信号的区别描述相似,可以参考前述内容。
在方式2中,终端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时涉及的数据包括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的Z轴多阶差分信号数据,X轴多阶差分信号数据以及Y轴多阶差分信号数据。其中,Z轴多阶差分信号数据中包括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的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X轴多阶差分信号数据中包括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的X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X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X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Y轴多阶差分信号数据中包括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的Y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Y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Y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
其中,关于Z轴多阶差分信号数据中包括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的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的描述可以参考前述步骤S202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关于X轴多阶差分信号数据以及Y轴多阶差分信号数据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前述对Z轴多阶差分信号数据的描述,将其中的Z轴更换成X轴或者Y轴即可得出,此处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这里用到差分信号的目的在于,差分信号中不仅保留了加速度信息集合中的相关信息,能体现敲击终端背部前后三轴加速度的变化趋势,还除去了三轴加速度信号起始值不同带来的影响,关注过程变话,不关注起始值。其中,起始值是指加速度信号集合中,第一帧加速度信号中的加速度值,其中包括第一帧Z轴加速度信号中的Z轴加速度,第一帧X轴加速度信号中的X轴加速度以及第一帧Y轴加速度信号中的Y轴加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规律对应的第二预设条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信息1: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中包括的Z轴一阶差分信号中的最大Z轴一阶差分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阈值。
信息2:终端利用第一神经网络对该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的Z轴多阶差分信号数据,X轴多阶差分信号数据以及Y轴多阶差分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确定该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图12示出了方式2中终端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的示意性流程图。
下面结合图12对方式2进行详细描述,方式2中终端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步骤S301-步骤S308的相关描述。
S301.终端基于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其对应的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
该步骤S301中终端基于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其对应的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的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202中终端基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作第一次差分处理,得到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基于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作第二次差分处理,得到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基于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作第三次差分处理,得到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这部分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2.终端基于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X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其对应的X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X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X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
该步骤S302中,终端基于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X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其对应的X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X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X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的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202中终端基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作第一次差分处理,得到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基于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作第二次差分处理,得到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基于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作第三次差分处理,得到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这部分内容的描述,将Z轴替换成X轴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S303.终端基于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Y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其对应的Y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Y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Y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
该步骤S302中,终端基于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Y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其对应的Y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Y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Y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的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202中终端基于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作第一次差分处理,得到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基于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作第二次差分处理,得到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基于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作第三次差分处理,得到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这部分内容的描述,将Z轴替换成Y轴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S304.终端确定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中包括的Z轴一阶差分信号中的最大Z轴一阶差分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阈值。
该第四预设阈值可以为60,也可以为其他的值,例如65、70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不应该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限定。
该最大Z轴一阶差分值为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中全部Z轴一阶差分信号中Z轴一阶差分值的最大值。其可以用于描述前述涉及的第一波峰。
在终端确定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中包括的Z轴一阶差分信号中的最大Z轴一阶差分值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305。
在终端确定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中包括的Z轴一阶差分信号中的最大Z轴一阶差分值小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可以确定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执行下述步骤S308。
S305.终端基于X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X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X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Y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Y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Y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得到差分信号集合。
终端将X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X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X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Y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Y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Y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进行拼接,即可得到差分信号集合。该差分信号集合可以表示为:[X1、X2、X3、Y1、Y2、Y3、Z1、Z2、Z3]。其中,X1、X2以及X3分别表示为X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X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X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Y1、Y2以及Y3分别表示为Y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Y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Y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Z1、Z2以及Z3分别表示为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
S306.终端基于第一神经网络对该差分信号集合进行分类,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确定是否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该第一神经网络为一维卷积网络模型,例如可以为时序神经网络(gatedrecurrent unit,GRU)以及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关于该第一神经网络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下述表1所述。
Figure BDA0003712366960000221
表1
基于表1可知,不同的参数量以及不同结构对第一神经网络的正向灵敏度以及逆向误触率影响不同。例如,对于GRU,在参数量为4226以及GRU隐含层为32时,其正向灵敏度相比于表1中其他情况较高,逆向误触率相比于表1中其他情况较低。在例如,对于CNN,其CNN卷积核数目为4,2以及pooling为3时,其正向灵敏度相比于表1中其他情况较高,逆向误触率相比于表1中其他情况较低。
该第一神经网络可以作为一个分类器,基于该差分信号集合进行分类。
在该加速度信息集合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基于该加速度信息集合生成的差分信号集合也应该符合该第二预设条件,则此时该第一神经网络对该差分信号集合进行分类时,可以将其分为第一类,该第一类用于指示加速度信息集合确定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在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基于该加速度信息集合生成的差分信号集合也不符合该第二预设条件,则此时该第一神经网络对该差分信号集合进行分类时,可以将其分为第二类,该第二类用于指示加速度信息集合确定不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下面描述终端得到该第一神经网络的过程,终端可以在敲击终端背部时获取大量的加速度信息集合(可以称为训练加速度信息集合),获取加速度信息集合的方式可以参考前述描述,全部训练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的分类结果都为第一类,然后,终端将该全部的训练加速度信息集合以及其对应的分类结果输入到待训练神经网络中,不断调整该待训练神经网络中的各项参考,得到准确率较高的待训练神经网络作为第一神经网络。
其中,终端在获取大量的训练加速度信息集合时,用户的姿态以及终端的姿态可以参考下述表2。
用户的姿态 终端的姿态
静止 竖屏、横屏、屏幕朝上、屏幕朝下等
慢走 竖屏、横屏、屏幕朝上、屏幕朝下等
侧卧 竖屏、横屏、屏幕朝上、屏幕朝下等
平躺 竖屏、横屏、屏幕朝上、屏幕朝下等
表2
其中,竖屏是指终端的第一边(宽侧边)与水平面平行,此时,终端的俯仰角可以在-20°至20°之间。横屏是指终端的第一边(宽侧边)与水平面垂直,此时,终端的俯仰角可以在-20°至20°之间。其中屏幕朝上包括终端的屏幕面向用户,终端的俯仰角可以在-45°至45°之间。其中屏幕朝下包括终端的背部面向用户,终端的俯仰角可以在-45°至45°之间。除了上述终端的姿态,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的姿态,例如,垂握终端横屏以及捶握终端竖屏等。其中垂握终端横屏是指,用户手持终端且手臂下垂,此时终端的第二边(长侧边)基本与手臂垂直。垂握终端竖屏是指,用户手持终端且手臂下垂,此时终端的第二边(长侧边)基本与手臂平行。静止是指用户的加速度接近0,慢走是指用户的加速度大于0小于一定阈值。
这里应该理解的是,通过敲击终端背部获取训练加速度信息集合时,可以敲击终端背部的任一位置,例如上部、中部以及下部。敲击力度应当适中,不应过大或者过小,敲击终端可以采用左手或者右手等进行敲击,敲击类型可以为双击操作或者三击操作,这样可以使得获取的训练加速信息更具有普适性。
应该理解的是,不同用户的姿态以及终端的姿态对一个训练加速度信息集合中三轴加速度信号起始值影响不同,但是这里无法在全部姿态下进行采集,因此这里采取差分信号对该待训练模型进行训练,排除了不同姿态(用户的姿态以及终端的姿态)的干扰。
在终端基于第一神经网络对该差分信号集合进行分类,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确定对应一次敲击操作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307。
在终端基于第一神经网络对该差分信号集合进行分类,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确定不对应一次敲击操作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308。
S307.终端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是指该加速度信息集合中的R帧加速度信息为敲击终端时终端的加速度(三轴的加速度)。
在终端确定该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S308.终端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不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在终端确定该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加速度信息集合不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应该理解的是,前述内容中是以敲击终端背部为例进行说明的。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加速度信息确定敲击终端屏幕或者终端侧边的相关规律,基于相关规律结合加速度信息识别敲击终端屏幕或者终端侧边的敲击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敲击类型判断周期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周期;第N个加速度信息集合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第一预设阈值也可以被称为第一阈值;第二预设阈值也可以被称为第二阈值;第三预设阈值也可以被称为第三阈值;第四预设阈值也可以被称为第五阈值。
下面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终端。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以终端为例对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的是,终端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终端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终端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
终端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终端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等。
终端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显示面板还可以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制造。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终端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终端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终端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和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
随机存取存储器可以包括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磁盘存储器件、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
快闪存储器按照运作原理划分可以包括NOR FLASH、NAND FLASH、3D NAND FLASH等,按照存储单元电位阶数划分可以包括单阶存储单元(single-level cell,SLC)、多阶存储单元(multi-level cell,MLC)等。
随机存取存储器可以由处理器110直接进行读写,可以用于存储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可执行程序(例如机器指令),还可以用于存储用户及应用程序的数据等。
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存储可执行程序和存储用户及应用程序的数据等,可以提前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中,用于处理器110直接进行读写。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实现扩展终端的存储能力。外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终端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终端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
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终端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终端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终端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10可以调用内部存储器121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使得终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功能触发方法。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上述实施例中所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当…时”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如果…”或“在…后”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在确定…时”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如果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3)

1.一种功能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加速度信息;
所述终端基于第一周期内的D帧加速度信息确定在所述终端背部的T次敲击操作;所述T次敲击操作中包括第一敲击操作,所述第一敲击操作是基于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确定的,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包括所述D帧加速度信息中的R帧加速度信息;
所述终端确定在所述终端背部的T次敲击操作对应的敲击类型;
所述终端触发所述敲击类型对应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基于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Y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以及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合加速度信号集合;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对应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以及所述合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所述第一加速度信号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基于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以及所述合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所述第一加速度信号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包括第一波峰,且,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中包括的中间帧Z轴加速度信号对应的加速度值为所述第一波峰对应的峰值;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中包括第二波峰,所述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波峰对应的峰值前后的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呈单调性;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合加速度信号集合与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的相似性大于第二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与所述Z轴三阶差分绝对值信号集合的相似性大于第三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波峰的波峰宽度小于或者等于第四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其对应的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其对应的X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X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X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中包括的Z轴加速度信号集合确定其对应的Y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Y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Y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中包括的Z轴一阶差分信号中的最大Z轴一阶差分值大于第五阈值;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Z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Z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Z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X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X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X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Y轴一阶差分信号集合、所述Y轴二阶差分信号集合以及所述Y轴三阶差分信号集合进行拼接,得到差分信号集合;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神经网络将所述差分信号集合分为第一类,所述第一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集合对应一次敲击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基于敲击次数T确定其对应的敲击类型之后,所述终端触发所述敲击类型对应的功能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功能开关控件的状态为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D为350;
所述R为10。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T=2的情况下,所述敲击类型为双击操作;
在所述T=3的情况下,所述敲击类型为在三击操作。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应用于终端,所述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723119.6A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功能触发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 Active CN1160556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3119.6A CN116055622B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功能触发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3119.6A CN116055622B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功能触发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5622A true CN116055622A (zh) 2023-05-02
CN116055622B CN116055622B (zh) 2023-10-20

Family

ID=86127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23119.6A Active CN116055622B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功能触发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562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57284A1 (en) * 2009-03-30 2010-10-07 Kionix, Inc. Directional tap detection algorithm using an accelerometer
CN103645845A (zh) * 2013-11-22 2014-03-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敲击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5549744A (zh) * 2016-01-20 2016-05-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383597A (zh) * 2016-09-07 2017-02-0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与智能终端、与vr设备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44686A (zh) * 2016-06-28 2018-01-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操作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09508728A (zh) * 2018-08-31 2019-03-22 深圳大学 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新型身份验证方法
WO2022048573A1 (zh) * 2020-09-02 2022-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挥杆动作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57284A1 (en) * 2009-03-30 2010-10-07 Kionix, Inc. Directional tap detection algorithm using an accelerometer
CN103645845A (zh) * 2013-11-22 2014-03-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敲击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5549744A (zh) * 2016-01-20 2016-05-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7544686A (zh) * 2016-06-28 2018-01-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操作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06383597A (zh) * 2016-09-07 2017-02-0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与智能终端、与vr设备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08728A (zh) * 2018-08-31 2019-03-22 深圳大学 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新型身份验证方法
WO2022048573A1 (zh) * 2020-09-02 2022-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挥杆动作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5622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07725A (zh) 图像生成、图像处理模型的训练、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233689B (zh) 音频降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20408164A1 (en) Method for editing image on basis of gesture recogni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same
CN110955373A (zh) 一种显示要素的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5718913A (zh)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448482A (zh) 触控屏的滑动响应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WO2022042274A1 (zh) 一种语音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233688B (zh) 音频降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055622B (zh) 一种功能触发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15641867B (zh) 语音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721827B (zh) 悬浮键盘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06566B (zh) 声音检测模型训练方法、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WO2022095983A1 (zh) 一种防止手势误识别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333821A (zh) 电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
CN115731923A (zh) 命令词响应方法、控制设备及装置
CN114779920A (zh)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全车窗手势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96707B (zh) 生成自然语言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46248A (zh) 事件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744736A (zh) 命令词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00847A (zh) 绘本阅读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821129A (zh) 一种显示窗口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26285B (zh) 一种调节压力阈值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160802B (zh) 语音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61630B (zh) 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584652B (zh) 一种用户图形界面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