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5310B - 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5310B
CN116055310B CN202210752791.8A CN202210752791A CN116055310B CN 116055310 B CN116055310 B CN 116055310B CN 202210752791 A CN202210752791 A CN 202210752791A CN 116055310 B CN116055310 B CN 1160553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storage area
user configuration
user
modi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27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55310A (zh
Inventor
张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527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5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5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5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55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5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包括:启动网络设备后,先确定网络设备是否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如果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则擦除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并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标记信息用于标记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启动网络设备后,如果第一存储区挂载正常,则确定第二存储区中是否包含标记信息;如果第二存储区中包含标记信息,则将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第一存储区。这样,当第一存储区中第一配置信息被擦除后,可以将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第一存储区,以使第一存储区存储的用于配置恢复至上一次更新的用户配置,从而保证用户正常使用,无需用户重新设置配置。

Description

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路由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对路由器进行一些配置选择或设置,例如,对WiFi频段、安全模式等配置进行选择;又例如,需要设置路由器的WiFi名称、登录WiFi密码等。以上这些用户配置会形成对应的用户配置信息,并存储在路由器的储存器中。
当用户再次启动路由器时,可以挂载保存上述用户配置信息的储存器,这样,路由器可以按照之前选择和设置的配置运行,无需用户反复对路由器进行配置。
但是,在路由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可能导致用户配置信息发生损坏或部分丢失等不可用的情况。如果出现用户配置信息不可用的情况,则路由器将无法成功挂载保存用户配置信息的储存器。目前出现这种情况,只能将储存器中的用户配置信息擦除,恢复为出厂设置,但是这样,在重新启动路由器后,所有配置都需要重新设置,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如果出现用户配置信息不可用的情况,只能将储存器中的用户配置信息擦除,恢复为出厂设置,导致所有配置都需要重新设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包括:启动网络设备后,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区用于存储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如果所述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则擦除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所述标记信息用于标记所述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区用于储存第二用户配置信息,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从所述第一存储区中备份的用户配置信息;重新启动网络设备。
这样,在重启启动设备后,可以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并通过第二存储区中的标记信息判断出上一次挂载第一存储区是否异常。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果所述第一存储区挂载正常,则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区中是否包含所述标记信息;如果所述第二存储区中包含所述标记信息,则将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所述第一存储区。
这样,当第一存储区中第一配置信息被擦除后,可以将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第一存储区,以使第一存储区存储的用于配置恢复至上一次更新的用户配置,从而保证用户正常使用,无需用户重新设置一遍配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例如:在第二存储区创建标记文件,所述标记文件的命名格式为CONFIG_RESTORE_COPY_FLAG。
这样,这种命名格式的标记文件不会被其他应用使用,从而可以准确识别出标记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每隔预设定时周期,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如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则更新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
这样,在路由器正常启动后,每隔预设周期,都会触发执行确定当前定时周期与前一次定时周期,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的步骤,如果确定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则更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这样,可以及时备份用户最新修改的用户配置信息,并避免不必要的同步备份性能损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的第二用户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是否相同;如果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未修改;如果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中,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中,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与所述第二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一一对应设置,不同分类目录存储的用户配置信息的类别不同;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包括: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与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相同分类目录中的配置信息是否相同;如果第一存储区与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相同分类目录中的配置信息均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未修改;如果所述第一存储区与所述第二存储区中至少一个相同分类目录中的配置信息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
这样,可以确定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中有修改的部分。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更新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目标分类目录,所述第一目标分类目录包含目标配置信息,目标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的有修改的部分;
将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更新到第二目标目录中,所述第二目标分类目录为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的与所述第一目标分类目录对应的分类目录。
这样,可以只更新有修改的分类目录下的用户配置信息,从而减少同步备份的数据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更新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包括:删除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从所述第一存储区备份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到所述第二存储区。
这样,可以保证第二存储区始终存储有一份更新后的用户配置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更新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包括:从所述第一存储区备份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到所述第二存储区,并覆盖第二存储区中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
这样,可以保证第二存储区始终存储有一份更新后的用户配置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存储区和所述第二存储区为所述网络设备的一个闪存存储介质中的两个逻辑分区。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第一闪存存储介质和第二闪存存储介质,所述第一存储区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闪存存储介质中,所述第二存储区被配置在所述第二闪存存储介质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为路由器,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包括WiFi频段、安全模式、WiFi名称、WiFi密码、用户登录密码和SSID中一个或多个。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启动网络设备后,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区用于存储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如果所述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则擦除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所述标记信息用于标记所述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区用于储存第二用户配置信息,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从所述第一存储区中备份的用户配置信息;重新启动网络设备。
这样,在重启启动设备后,可以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并通过第二存储区中的标记信息判断出上一次挂载第一存储区是否异常。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启动网络设备后,先确定网络设备是否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如果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则擦除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并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然后,重新启动网络设备。如果第一存储区挂载正常,则确定第二存储区中是否包含标记信息,如果第二存储区中包含标记信息,则将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所述第一存储区。这样,当第一存储区中第一配置信息被擦除后,可以将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第一存储区,以使第一存储区存储的用于配置恢复至上一次更新的用户配置,从而保证用户正常使用,无需用户重新设置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路由器进行用户配置的操作界面;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配置信息存储方式的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户配置信息备份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更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D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更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E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更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F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更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路由器进行用户配置的操作界面。如图1所示,用户在使用路由器时,通常需要对路由器进行一些配置选择或设置,例如,对WiFi频段、安全模式等配置进行选择;又例如,需要设置路由器的WiFi名称、WiFi密码等。以上用户在用户配置界面进行选择或设置的配置,会形成对应的用户配置信息,并存储在路由器的储存器中。
当用户再次启动路由器时,可以挂载保存上述用户配置信息的储存器,这样,路由器可以按照之前选择和设置的配置运行,无需用户反复通过用户配置界面,对路由器进行配置。
但是,在路由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可能导致用户配置信息发生损坏或部分丢失等不可用的情况。如果出现用户配置信息不可用的情况,则路由器将无法成功挂载保存用户配置信息的储存器。目前出现这种情况,只能将储存器中的用户配置信息擦除,恢复为出厂设置,这样,在重新启动路由器后,所有配置都需要重新设置。
在一个示例中,在路由器升级过程中突然断电,向储存器写入用户配置信息的过程被中断,而此时只向存储器中写入了部分用户配置信息,这样就可能会出现乱码、配置文件错误等问题,进而导致重启后用户配置信息不可用。
在另一个示例中,在路由器升级过程中,写入的用户配置信息先保存在缓存中一段时间,当缓存的数据累积到预设容量或者缓存时间达到预设时长后,再将缓存中数据写入路由器的闪存等存储器中。这样,如果在路由器升级过程中突然断电,那么缓存中的用户配置信息就丢失了,进而导致重启后用户配置信息不可用。
在另一个示例中,在用户修改路由器的用户配置过程中,可能感染病毒,导致保存的用户配置信息损坏,这样,在重启后,也会出现用户配置信息不可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由于升级过程中突然断电等特殊情况,造成用户配置信息不可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具体可以是路由器、交换机、网络主机或者服务器等。
以下实施例中以网络设备为路由器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
实施例一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户配置信息备份的方法的流程图。在对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用户配置信息备份的方法进行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路由器的存储配置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路由器被配置为包括第一存储区和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用于存储用户配置信息,其中,用户通过用户配置的操作界面设置的配置可以直接保存到第一存储区。第二存储区用于存储从第一存储区中备份的用户配置信息。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将存储于第一存储区的用户配置信息称为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将存储于第二存储区的用户配置信息称为第二用户配置信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登陆账号和密码、WiFi名称、WiFi密码、SSID、WiFi频段和安全模式中一种或几种。
对于路由器来说,一般的,用户配置信息存储在路由器的闪存存储介质中。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一存储区和第二存储区可以被配置为同一个闪存存储介质中的两个逻辑分区。例如,路由器的一个闪存存储介质中包括两个逻辑分区,分别为闪存Flash分区A和闪存Flash分区B,其中,闪存Flash分区A作为第一存储区,闪存Flash分区B作为第二存储区。
在另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一存储区和第二存储区可以被配置为两个物理分区,该两个物理分区均为嵌入在路由器内的闪存存储介质。例如,路由器包括两个闪存存储介质,分别为第一闪存存储介质和第二闪存存储介质,其中,第一存储区被配置在第一闪存存储介质中,第二存储区被配置在第二闪存存储介质中。
在又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一存储区和第二存储区可以被配置为两个物理分区,其中,一个物理分区为嵌入在路由器内的闪存存储介质,另一个物理分区为通过USB接口串行在路由器上的闪存存储介质,如U盘。其中,第一存储区被配置在嵌入在路由器内的闪存存储介质中,第二存储区被配置在通过USB接口串行在路由器上的闪存存储介质中。
本申请对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在第一存储区,以及,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在第二存储区的存储形式不进行限定。
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不对第一用户配置信息进行分类,将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中的用户登陆账号和密码、WiFi名称、WiFi密码、WiFi频段和安全模式等所有配置信息都存储在第一存储区的一个目录下。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可以采用与第一用户配置信息相同的存储方式。
另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存储在第一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中,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存储在第二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中,其中,第一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与第二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一一对应设置,不同分类目录存储的用户配置信息的类别不同。例如:如图2A所示,第一存储区中设置三个分类目录,分别为分类目录A、分类目录B和分类目录C,其中,分类目录A下对应存储第一配置信息中用户登陆账号和密码,分类目录B下对应存储第一配置信息中WiFi名称和WiFi密码,分类目录C下对应存储第一配置信息中WiFi频段和安全模式等其他信息。同理,第二存储区可以与第一存储区采用相同的配置信息分类存储方法,即第二存储区中也设置三个分类目录,分别为分类目录A、分类目录B和分类目录C,其中,分类目录A下对应存储第二配置信息中用户登陆账号和密码,分类目录B下对应存储第二配置信息中WiFi名称和WiFi密码,分类目录C下对应存储第二配置信息中WiFi频段和安全模式等其他信息。
基于上述路由器的存储配置,一种可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备份的方法,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现:为了能够及时备份用户最新修改的用户配置信息,可以每隔预设周期,将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备份至第二存储区,其中,从第一存储区备份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覆盖第二存储区中之前的第二用户配置信息。
这种实现方式,虽然能够及时将用户最新修改的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第二存储区,但是,当用户没有修改用户配置信息时,上述将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备份至第二存储区的操作,造成了不必要的同步备份性能损耗。为避免不必要的同步备份性能损耗,以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用户配置信息备份的方法。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用户配置信息备份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B所示,基于上述路由器的存储配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信息备份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每隔预设定时周期,确定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
由上述对路由器的存储配置的说明可知,用户对路由器进行配置后,形成的用户配置信息都会保存到第一存储区。也就是说,每当用户对路由器的配置进行修改后,第一存储区中存储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都会更新为最新修改后的用户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一为了及时备份用户最新修改的用户配置信息,并避免不必要的同步备份性能损耗,每隔预设定时周期,就执行一次步骤S101。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配置一个定时器,然后为定时器设置定时周期,例如,定时周期可以设置为45s。这样,路由器正常启动后,每隔45s,就会触发执行一次步骤S101。其中,定时器可以为通过编程实现一种定时程序。
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现:先获取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以及第二存储区中的第二用户配置信息。然后,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是否相同。如果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未修改;如果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
由于第二用户配置信息是从第一存储区中备份的用户配置信息,也就是说,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用户最新更新的用户配置,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用户前一次定时周期更新的用户配置。因此,如果当前定时周期,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第二存储区中的第二用户配置信息相同,说明用户没有修改用户配置。相反的,如果当前定时周期,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第二存储区中的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不相同,说明用户修改了新的用户配置,而第二存储区保存的还是前一次定时周期用户更新的用户配置信息。
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还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现:先调用配置信息比对命令,然后,利用该配置信息比对命令,判断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
进一步的,利用上述两种判断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的可实现方式,还可以识别出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存在差异的部分。
示例性的:用户配置信息包括路由器的用户登陆账号和密码、WiFi名称、WiFi密码、WiFi频段和安全模式等信息。用户每次修改的用户配置信息可能是上述用户配置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用户在一次用户配置修改过程中,只修改了WiFi密码;又例如,用户在一次用户配置修改过程中,只修改了WiFi名称和WiFi密码;再例如,用户在一次用户配置修改过程中,将用户登陆账号和密码、WiFi名称、WiFi密码、WiFi频段和安全模式均进行了修改。
这样,利用上述两种判断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的可实现方式,可以确定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中修改了哪部分配置,例如上述列举的,修改了WiFi密码,或者,修改了WiFi名称和WiFi密码,或者,修改了用户登陆账号和密码、WiFi名称、WiFi密码、WiFi频段和安全模式等所有的用户配置。
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存储区和第二存储区中配置信息被分类存储到不同的分类目录下,则确定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还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现:分别确定第一存储区和第二存储区中相同分类目录下的配置信息是否相同。例如:分别确定第一存储区中目录A下的配置信息与第二存储区中目录A下的配置信息是否相同,第一存储区中目录B下的配置信息与第二存储区中目录B下的配置信息是否相同,以及第一存储区中目录C下的配置信息与第二存储区中目录C下的配置信息是否相同。
步骤S102,如果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则更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
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更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现:如果确定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则删除当前第二存储区保存的第二配置信息。然后,从第一存储区备份修改后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到第二存储区,这样,第二存储区保存的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最新的用户配置信息。
示例性的,如图2C所示,经过步骤S101可以确定第一存储区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中WiFi密码有修改,则删除当前第二存储区保存的第二配置信息。然后,从第一存储区备份修改后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到第二存储区,这样,第二存储区保存的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最新的用户配置信息,即WiFi密码为修改后的WiFi密码。
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更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还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现:如果确定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则将修改后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备份至第二存储区,其中,修改后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覆盖第二存储区中原来的第二用户配置信息。
示例性的,如图2D所示,经过步骤S101可以确定第一存储区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中WiFi密码有修改,则将修改后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备份至第二存储区,其中,修改后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强制性覆盖第二存储区中原来的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使更新后的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中WiFi密码为“2”。
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更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还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现:如果确定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并识别出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存在的差异部分,则将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中有修改的部分进行替换,其他部分不进行处理。也就是说,这种可实现方式中,只备份有变化的数据。
示例性的,如图2E所示,经过步骤S101可以确定第一存储区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中WiFi密码有修改,则将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中的WiFi密码“3”替换为“2”。
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存储区和第二存储区中配置信息被分类存储到不同的目录下,则更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还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现:先确定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目标分类目录,第一目标分类目录包含目标配置信息,目标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中的有修改的部分;然后,将目标配置信息更新到第二目标目录中,第二目标分类目录为第二存储区中的与第一目标分类目录对应的分类目录。
示例性的,如图2F所示,,在上述步骤S101确定了第一存储区中分类目录A下配置信息有修改,第一存储区中分类目录B和分类目录C下配置信息没有修改,则在步骤S102中,将第一存储区中分类目录A下修改后的配置信息备份到第二存储区中分类目录A下,其中,第二存储区中分类目录A下原来的配置信息被覆盖掉,第二存储区中分类目录B和分类目录C不做更新处理。这样,可以减少同步备份的数据量。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用户配置信息备份的方法,在路由器正常启动后,每隔预设周期,都会触发执行确定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的步骤,如果确定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则更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这样,可以及时备份用户最新修改的用户配置信息,并避免不必要的同步备份性能损耗。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用户配置信息备份的方法实现。
以下实施例二依然以网络设备为路由器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启动路由器后,确定路由器是否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
本申请实施例中,路由器启动后,可以自动尝试挂载第一存储区,以使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可供路由器的文件系统访问。尝试挂载第一存储区的结果要么是正常挂载(即挂载成功),要么是挂载异常(即挂载失败)。
一般的,如果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配置信息没有损坏或者第一存储区没有任何数据,都会正常挂载;如果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配置信息发生损坏,则会挂载异常。
如果挂载第一存储区异常,则执行以下步骤S202至步骤S204;如果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则执行以下步骤S205至步骤S206。
步骤S202,如果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则擦除第一用户配置信息。
例如,上述步骤S201启动路由器的原因是在路由器升级过程中,突然断电。这样就很可能造成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损坏或部分丢失,导致第一配置信息不可用。如果由于在路由器升级过程中,突然断电,造成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不可用,则在来电并重新启动路由器后,会导致挂载第一存储区异常,一般的,会在用户操作界面提示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的报错信息。
又例如,上述步骤S201启动路由器的原因是在用户修改路由器的用户配置过程中感染病毒,使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损坏或部分丢失,造成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不可用,则在修改完用户配置并重新启动路由器后,也会导致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
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出现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后,擦除第一存储区中第一用户配置信息,这样,重新启动路由器后,可以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不会出现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的报错信息。
步骤S203,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不仅要擦除第一用户配置信息,还要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该标记信息用于标记此次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
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现:在第二存储区创建特殊命名的标记文件,将该标记文件作为标记信息,例如,标记文件的命名格式为CONFIG_RESTORE_COPY_FLAG,这种命名格式的标记文件不会被其他应用使用。
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现:在第二存储区中的第二用户配置文件中,写入标志字段,以该标志字段作为标志信息。例如,标志字段为EXCEPTION=FALSE。
步骤S204,重新启动路由器。
由于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因此需要重新启动路由器。当重新启动路由器后,重新执行步骤S201,确定路由器是否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此时,由于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文件已经被擦除,因此,可以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
这样,如果确定第一存储区挂载正常,则可以继续执行以下步骤S205至步骤S206。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先擦除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再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并不表示对上述步骤S202和步骤S203执行顺序的限定。例如,如果挂载第一存储区异常,也可以先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然后再擦除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又例如,如果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还可以同时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以及擦除第一用户配置信息。
步骤S205,如果第一存储区挂载正常,则确定第二存储区中是否包含标记信息。
步骤S206,如果第二存储区中包含标记信息,则将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所述第一存储区。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存储区中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没有损坏或者第一存储区中没有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在启动路由器后,都会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
由上述步骤S202至步骤S203说明可知,如果上一次启动路由器后挂载第一存储区异常,则此次启动路由器后,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配置文件已被擦除,并且第二存储区中包含了标记信息。
还应理解,如果上一次启动路由器后,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则第一存储区中第一用户配置文件不会被擦除,也不会在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
这样,如果重新启动路由器,并确定第一存储区挂载正常后,先确定第二存储区中是否包含标记信息。如果第二存储区中不包含标记信息,则说明上一次启动路由器后,第一存储区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也正常可用,这样,就无需将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第一存储区,正常运行就可以了。
如果第二存储区中包含标记信息,则说明上一次启动路由器后,第一存储区的第一用户配置文件不可用,并已被擦除。这样,本申请会将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第一存储区,以使第一存储区存储的用于配置恢复至上一次更新的用户配置,从而保证用户正常使用,无需用户重新设置一遍配置。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启动路由器后,先确定路由器是否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如果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则擦除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并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然后,重新启动路由器。如果第一存储区挂载正常,则确定第二存储区中是否包含标记信息,如果第二存储区中包含标记信息,则将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所述第一存储区。这样,当第一存储区中第一配置信息被擦除后,可以将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第一存储区,以使第一存储区存储的用于配置恢复至上一次更新的用户配置,从而保证用户正常使用,无需用户重新设置一遍配置。
本文中描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可以为独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内在逻辑进行组合,这些方案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每一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每一个功能划分每一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以上,结合图2A至图2F以及图3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下,结合图4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1000包括处理器1001、第一存储区1002和第二存储区1003。处理器1001用于:启动网络设备后,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区用于存储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如果所述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则擦除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所述标记信息用于标记所述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区用于储存第二用户配置信息,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从所述第一存储区中备份的用户配置信息;重新启动网络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001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存储区挂载正常,则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区中是否包含所述标记信息;如果所述第二存储区中包含所述标记信息,则将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所述第一存储区。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001还用于:在第二存储区创建标记文件,所述标记文件的命名格式为CONFIG_RESTORE_COPY_FLAG。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001还用于:每隔预设定时周期,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如果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则更新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001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的第二用户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是否相同;如果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未修改;如果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中,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中,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与所述第二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一一对应设置,不同分类目录存储的用户配置信息的类别不同;处理器1001,还用于: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与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相同分类目录中的配置信息是否相同;如果第一存储区与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相同分类目录中的配置信息均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未修改;如果所述第一存储区与所述第二存储区中至少一个相同分类目录中的配置信息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001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目标分类目录,所述第一目标分类目录包含目标配置信息,目标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的有修改的部分;将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更新到第二目标目录中,所述第二目标分类目录为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的与所述第一目标分类目录对应的分类目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001还用于:删除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从所述第一存储区备份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到所述第二存储区。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001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存储区备份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到所述第二存储区,并覆盖第二存储区中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装置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方法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方法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方法对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各步骤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不对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限定。
本说明书的各个部分均采用递进的方式进行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介绍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启动网络设备后,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区用于存储第一用户配置信息;
如果所述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则擦除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并重新启动所述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标记信息用于标记所述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所述第二存储区用于储存第二用户配置信息,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从所述第一存储区中备份的用户配置信息;
如果所述第一存储区挂载正常,则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区中是否包含所述标记信息;如果所述第二存储区中包含所述标记信息,则将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所述第一存储区;
其中,所述网络设备为路由器,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包括WiFi频段、安全模式、WiFi名称、WiFi密码、用户登录密码和SSID中一个或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包括:
在第二存储区创建标记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每隔预设定时周期,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则更新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的第二用户配置信息;
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是否相同;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未修改;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中,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中,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与所述第二存储区的多个分类目录一一对应设置,不同分类目录存储的用户配置信息的类别不同;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是否有修改,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与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相同分类目录中的配置信息是否相同;
如果第一存储区与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相同分类目录中的配置信息均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未修改;
如果所述第一存储区与所述第二存储区中至少一个相同分类目录中的配置信息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有修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区中的第一目标分类目录,所述第一目标分类目录包含目标配置信息,目标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中的有修改的部分;
将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更新到第二目标分类目录中,所述第二目标分类目录为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的与所述第一目标分类目录对应的分类目录。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包括:
删除所述第二存储区中的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
从所述第一存储区备份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到所述第二存储区。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包括:
从所述第一存储区备份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到所述第二存储区,并覆盖第二存储区中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区和所述第二存储区为所述网络设备的一个闪存存储介质中的两个逻辑分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第一闪存存储介质和第二闪存存储介质,所述第一存储区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闪存存储介质中,所述第二存储区被配置在所述第二闪存存储介质中。
11.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 启动网络设备后,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是否正常挂载第一存储区,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区用于存储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如果所述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则擦除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在第二存储区添加标记信息,并重新启动所述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标记信息用于标记所述第一存储区挂载异常,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区用于储存第二用户配置信息,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为从所述第一存储区中备份的用户配置信息;如果所述第一存储区挂载正常,则确定所述第二存储区中是否包含所述标记信息;如果所述第二存储区中包含所述标记信息,则将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备份到所述第一存储区;
其中,所述网络设备为路由器,所述第一用户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用户配置信息包括WiFi频段、安全模式、WiFi名称、WiFi密码、用户登录密码和SSID中一个或多个。
12.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752791.8A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16055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2791.8A CN116055310B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2791.8A CN116055310B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5310A CN116055310A (zh) 2023-05-02
CN116055310B true CN116055310B (zh) 2023-10-20

Family

ID=86126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2791.8A Active CN116055310B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531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4267A (zh) * 2018-12-06 2019-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开机异常问题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1143181A (zh) * 2019-12-26 2020-05-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维护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52487A (zh) * 2020-06-18 2020-10-09 深圳大普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恢复方法、装置及固态硬盘
CN112579179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合肥杰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系统的分区挂载方法
WO2022033120A1 (zh) * 2020-08-14 2022-02-1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存储的管理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CN114064358A (zh) * 2021-11-12 2022-02-18 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37171A1 (zh) * 2020-08-20 2022-02-2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请求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4267A (zh) * 2018-12-06 2019-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开机异常问题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579179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合肥杰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系统的分区挂载方法
CN111143181A (zh) * 2019-12-26 2020-05-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维护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52487A (zh) * 2020-06-18 2020-10-09 深圳大普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恢复方法、装置及固态硬盘
WO2022033120A1 (zh) * 2020-08-14 2022-02-1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存储的管理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WO2022037171A1 (zh) * 2020-08-20 2022-02-2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请求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CN114064358A (zh) * 2021-11-12 2022-02-18 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5310A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62625B2 (en) Vehicle control storage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9032632B (zh) 一种fota升级方法、无线通信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3455354B (zh) 一种防止固件升级失败的方法和设备
US2007005596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firmware
US10437485B2 (en) Managing storage array configuration
US20050055595A1 (en) Software update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6155915B (zh) 数据存储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170495B (zh) 一种bios升级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47333A (zh) 固件升级方法及配置成对其中的固件进行升级的设备
CN104915226A (zh) 一种网络设备软件启动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WO2014120205A1 (en) Replacement of a corrupt driver variable record
JP2018025925A (ja) 電子回路システム及び制御装置の起動方法
CN112667422A (zh) 内存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设备、存储介质
US9864651B2 (en) Receiving an update code prior to completion of a boot procedure
CN106775874B (zh) 终端设备的系统升级方法
CN113190256B (zh) 一种升级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055310B (zh) 一种恢复用户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2860291A (zh) 固件升级方法及装置
US10809930B2 (en) Configuring an embedded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N112433739A (zh) 一种固件升级方法
CN108595292B (zh) 一种系统的优化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072202A (zh) 一种存储设备的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840362A (zh) 一种云主机恢复方法、装置、介质
CN115480835A (zh) 程序启动方法和设备、存储介质
CN105938417B (zh) 更新配置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