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4863A - 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4863A
CN116054863A CN202211398307.2A CN202211398307A CN116054863A CN 116054863 A CN116054863 A CN 116054863A CN 202211398307 A CN202211398307 A CN 202211398307A CN 116054863 A CN116054863 A CN 116054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wifi
antenna
frequency link
comb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83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983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48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4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486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2372 priority patent/WO202409899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所述射频模组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连接,其包括WIFI射频链路、蓝牙射频链路、工作于目标频段上的目标射频链路、第一合路器以及第二合路器;其中,所述WIFI射频链路通过所述第一合路器和所述第二合路器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蓝牙射频链路通过所述第二合路器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目标射频链路通过所述第一合路器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电子设备采用该射频模组能够节省成本以及增大系统隔离度以提升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诸如可穿戴设备等的电子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常见了,其中,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眼镜、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眼镜、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眼镜等就是几种典型的可穿戴设备。如今,电子设备同时需要与多个其他的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场景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电子设备能够具备与多个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
相关技术中,如AR眼镜/VR眼镜/MR眼镜/XR眼镜等电子设备通常部署有三个天线,第一个天线用于传输WIFI2.4G、WIFI5G以及蓝牙信号,第二个天线用于传输WIFI2.4G和WIFI5G信号,第三个天线用于传输低功耗蓝牙信号,由此以实现与不同的其他的电子设备通过不同天线进行通信。然而,较多数量的天线占用空间较大且成本较高。并且,各天线之间隔离度较低,影响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射频模组。该射频模组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连接,该射频模组包括WIFI射频链路、蓝牙射频链路、工作于目标频段上的目标射频链路、第一合路器以及第二合路器;其中,该WIFI射频链路通过该第一合路器和该第二合路器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连接;该蓝牙射频链路通过第二合路器与该第二天线连接;该目标射频链路通过第一合路器与该第一天线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与该第一天线、第二天线连接的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模组。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与该第一天线、第二天线连接的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模组。
对于上述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该射频模组与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连接,其包括WIFI射频链路、蓝牙射频链路、工作于目标频段上的目标射频链路、第一合路器以及第二合路器;其中,该WIFI射频链路通过该第一合路器和该第二合路器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连接;该蓝牙射频链路通过第二合路器与该第二天线连接;该目标射频链路通过第一合路器与该第一天线连接。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仅通过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即可传输WIFI射频链路对应的WIFI信号,且通过第二天线可传输蓝牙射频链路对应的蓝牙信号,同时,通过第一天线可传输目标射频链路对应的目标信号。其中,目标射频链路可以为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这样,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两个天线,即可实现对WIFI信号、蓝牙信号以及低功耗蓝牙信号的传输,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三个天线,其可以节省电子设备中的空间且节省成本。同时,同时,由于射频模组仅需与两个天线连接,因此,可以在电子设备中选择比较合适的天线排布位置,从而可以充分增大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避免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有效提升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另一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另一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另一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另一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另一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另一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另一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另一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另一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当前,诸如可穿戴设备等的电子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常见了,其中,AR眼镜和VR眼镜就是两种典型的可穿戴设备。
AR是Augmented Reality的缩写,意为增强现实,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AR眼镜是一种把AR技术利用在电子眼镜上的产品,可以实现诸多功能,可看作是一台微型的手机,通过跟踪眼球视线轨迹判断用户所处的状态,并且可以开启相应功能。
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意为虚拟现实,VR眼镜也可以称为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设备,简称VR头显,VR眼镜是一种利用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集合的产品,是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一般来讲,可以将AR和VR统称为XR。
通常情况下,XR眼镜需要与手机或者路由器等外部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传输。以VR眼镜为例,高清沉浸式游戏运行时需要将大量的数据从路由端(通常为路由器或者手机)传递到眼镜端,这无疑要求VR眼镜与手机或者路由器进行无线数据传输。而WIFI技术则以其稳定、低延时和较高的传输速率等优势,成为XR眼镜与手机/路由器之间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的首选方案。其中,WIFI技术属于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一种,WLAN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无线局域网本质的特点是不再使用通信电缆将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起来,而是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从而使网络的构建和终端的移动更加灵活。如今,WIFI技术包括WIFI 2.4G以及WIFI 5G等。
同时,由于高清沉浸式游戏运行时也需要眼镜与手柄之间能够实时通信,灵敏响应,而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可以快速/低延时的进行点对点通信且超低功耗,因此,低功耗蓝牙技术可以应用于XR眼镜与手柄的通信过程中,提高手柄的续航时间。
因此,相关技术中,在XR眼镜通用的设计中,需要同时使用WIFI 2.4G和WIFI 5G与其它电子设备进行通信以提升高速体验,以及使用BLE蓝牙以与手柄进行点对点低延迟通信,以降低功耗,同时也可以使用普通蓝牙与其它电子设备进行通信。因此,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需要使用三根天线,其中,第一个天线用于传输WIFI2.4G、WIFI5G以及普通蓝牙信号,第二个天线用于传输WIFI2.4G和WIFI5G信号,第三个天线用于传输低功耗蓝牙信号。其中,普通蓝牙指常规的蓝牙技术Bluetooth(BT),而低功耗蓝牙(BLE)相比于BT蓝牙,其功耗更低。为便于区分,下文均以普通蓝牙信号指代BT蓝牙信号。
然而,对于XR眼镜之类的电子设备而言,三根天线需要占用三块空间用于射频能量辐射与接收,占用电子设备中的空间较大,且成本较高。并且,各天线两两之间的隔离度较小,同时,普通蓝牙、低功耗蓝牙、WIFI2.4G均工作于2.4G频段上,这就导致低功耗蓝牙与普通蓝牙、WIFI 2.4G同时工作时之间会干扰,存在系统共存问题,影响信号传输,降低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能够节省成本和增大系统隔离度以提升通信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射频模组可用于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可穿戴设备,例如,AR眼镜/VR眼镜/XR眼镜/MR眼镜等,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为除可穿戴设备以外的其他类型的设备,例如,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机、智能手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电子设备的类型进行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模组结构示意图。该射频模组包括WIFI射频链路101、蓝牙射频链路102、工作于目标频段上的目标射频链路103、第一合路器104以及第二合路器105。其中,WIFI射频链路101通过第一合路器104和第二合路器105与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天线106和第二天线107连接,蓝牙射频链路102通过第二合路器105与第二天线107连接,目标射频链路103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与第一天线106连接。
其中,合路器为一分二器件,其可实现两进一出或者一进两出的射频信号传输。换言之,合路器可以用于将两路从不同射频链路发出的射频信号合为一路传送至天线,或者,也可以将从天线发出的一路信号分为两路并分别传送至对应的射频链路,且同时可以避免合路器各个端口的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互影响。
WIFI射频链路指用于传输WIFI信号的链路,其可以包括多个器件,例如,WIFI芯片、射频前端电路以及其他信号传输线路等,其中,射频前端电路可以包括功率放大器等元件。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WIFI射频链路101可传输不同频段的WIFI信号,例如,WIFI射频链路101可传输2.4G频段或者5G频段的WIFI信号。蓝牙射频链路指用于传输蓝牙信号的链路,其可以包括多个器件,例如蓝牙芯片、蓝牙射频前端电路和其它信号传输线路等。可选的,蓝牙射频链路102可以为用于传输普通蓝牙信号的链路。
目标频段指2.4G频段,目标射频链路103指使用2.4G私有频段的协议工作的链路,例如,目标射频链路103可以为传输2.4WIFI信号的WIFI射频链路、传输普通蓝牙信号的蓝牙射频链路或者传输低功耗蓝牙信号的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对应的,该目标射频链路103对应传输的目标信号也位于目标频段。其中,在该目标射频链路103为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的情况下,其可以包括低功耗蓝牙芯片和其它信号传输线路等多个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合路器104可以与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天线106连接,第二合路器105可以与电子设备中的第二天线107连接。可选的,该第一合路器104可以与该第一天线106通过电路线连接,该电路线的两端包括连接座,电路线通过两端的连接座分别与第一合路器104和第一天线106卡接,从而使得第一合路器104可以与第一天线106连接;该第二合路器105可以与第二天线107通过电路线连接,该电路线的两端包括连接座,电路线通过两端的连接座分别与第二合路器105和第二天线107卡接,从而使得第二合路器105可以与第二天线107连接。可选的,第一合路器104也可以与第一天线106直接焊接以实现二者的连接;第二合路器105也可以与第二天线107直接焊接以实现二者的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合路器104与第一天线106的连接方式、第二合路器105与第二天线107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WIFI射频链路101与第一合路器104连接,这样,其就可以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与第一天线106连接,从而可通过第一天线106收发WIFI信号。WIFI射频链路101还与第二合路器105连接,这样,其还可以通过第二合路器105与第二天线107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第二天线107收发WIFI信号。
蓝牙射频链路102与第二合路器105连接,这样,其就可以通过第二合路器105与第二天线107连接,从而可通过第二天线107收发蓝牙信号,可选的,该蓝牙信号可以为普通蓝牙信号。
目标射频链路103与第一合路器104连接,这样,其就可以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与第一天线106连接,从而可通过第一天线106收发目标射频链路103对应的目标信号,可选的,目标射频链路103可以为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对应的,该目标信号可以为低功耗蓝牙信号。
容易理解地,第一天线106的工作频段包括WIFI射频链路101以及目标射频链路103对应的频段,第二天线107的工作频段包括WIFI射频链路101以及蓝牙射频链路102对应的频段。这样,包括该射频模组的电子设备可基于WIFI技术和蓝牙技术等(可选的,该蓝牙技术可以包括普通蓝牙技术和低功耗蓝牙技术),通过第一天线106以及第二天线107,实现同时与多个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功能。
以电子设备为XR眼镜为例,其通过WIFI射频链路101、第一合路器104、第二合路器105、第一天线106和第二天线107,可以与其它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或者路由器等)进行WIFI信号的传输,实现通信;其通过蓝牙射频链路102、第二合路器105和第二天线107,可以与其它电子设备进行蓝牙信号的传输,实现通信;同样,其也通过目标射频链路103、第一合路器104和第一天线106,可以与其它电子设备传输目标频段的目标信号,实现通信。
进一步的,该蓝牙射频链路102可以传输普通蓝牙信号,该目标射频链路103可以传输低功耗蓝牙信号,这样,XR眼镜可以通过蓝牙射频链路102、第二合路器105和第二天线107,与其它电子设备(例如智能音箱、蓝牙耳机、智能电视等)进行普通蓝牙信号的传输;XR眼镜可以通过目标射频链路103、第一合路器104和第一天线106,可以与其它电子设备(例如手柄设备等)进行低功耗蓝牙信号的传输。
可选的,该射频模组中还可以包括滤波器,用于对各射频链路传输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该电子设备工作时各射频链路对应的信号的传输过程可以为:射频链路对应的芯片输出该信号至射频前端电路,射频前端电路对该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等处理后传输至滤波器,滤波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发送至合路器,合路器通过连接座以及电路线将该信号传输至天线以辐射至电子设备外壳以外的空间。
上述射频模组,可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其中,该射频模组包括WIFI射频链路、蓝牙射频链路、工作于目标频段上的目标射频链路、第一合路器以及第二合路器;其中,该WIFI射频链路通过该第一合路器和该第二合路器分别与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连接;该蓝牙射频链路通过第二合路器与第二天线连接;该目标射频链路通过第一合路器与第一天线连接。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仅中,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即可传输WIFI射频链路对应的WIFI信号,且通过第二天线可传输蓝牙射频链路对应的蓝牙信号,同时,通过第一天线可传输目标射频链路对应的目标信号。其中,目标射频链路可以为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这样,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两个天线,即可实现对WIFI信号、蓝牙信号以及低功耗蓝牙信号的传输,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三个天线,其可以节省电子设备中的空间且节省成本。同时,由于射频模组仅需与两个天线连接,因此,可以在电子设备中选择比较合适的天线排布位置,从而可以充分增大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避免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有效提升通信质量。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该WIFI射频链路101可以包括第一WIFI射频链路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其中,第一WIFI射频链路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的工作频段不同,例如,该第一WIFI射频链路可以工作于2.4G频段上,该第二WIFI射频链路工作于5G频段上。
可选的,该第一WIFI射频链路可以为MIMO通信模式,也可以为SISO通信模式;该第二WIFI射频链路可以为MIMO通信模式,也可以为SISO通信模式。换言之,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WIFI射频链路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可以均为MIMO通信模式或SISO通信模式,或者,第一WIFI射频链路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中的一个为MIMO通信模式、另一个为SISO通信模式。
其中,MIMO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缩写,意为多进多出。MIMO是为极大地提高信道容量,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都使用多根天线,在收发之间构成多个信道的天线系统。其中,多进多出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天线分集技术。具体的,在通信领域,多径效应会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因此传统的天线系统都力争消除多径效应。而MIMO正好相反,它利用多径效应来改善通信质量。在MIMO系统中,收发双方使用多副可以同时工作的天线进行通信,其中,发射机采用这些技术同时发送多路射频信号,接收机再从这些信号中将数据恢复出来。并且,MIMO系统通常采用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来显著增强可靠性、传输范围和吞吐量。SISO为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的缩写,意为单入单出,指的是采用单根天线进行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的通信模式。
下面,本申请实施例将以第一WIFI射频链路为MIMO通信模式,第二WIFI射频链路也为MIMO通信模式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射频模组中的WIFI射频链路101包括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
其中,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通过第一合路器104和第二合路器105与第一天线106和第二天线107连接,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通过第一合路器104和第二合路器105与第一天线106和第二天线107连接。
由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均为MIMO通信模式,因此,二者均包括两个信号通路。对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来说,其中的一个信号通路可以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与第一天线106连接,以收发WIFI信号;其中的另一个信号通路可以通过第二合路器105与第二天线107连接,以收发WIFI信号;同样的,对于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来说,其中的一个信号通路可以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与第一天线106连接,以收发WIFI信号;其中的另一个信号通路可以通过第二合路器105与第二天线107连接,以收发WIFI信号。例如,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的第一信号通路与第二合路器105连接,以通过第二天线107传输第一信号通路的2.4G WIFI信号;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的第二信号通路与第一合路器104连接以通过第一天线106传输第二信号通路的2.4G WIFI信号。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的第一信号通路与第二合路器105连接,以通过第二天线107传输第一信号通路的5G WIFI信号;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的第二信号通路与第一合路器104连接以通过第一天线106传输第二信号通路的5G WIFI信号。
其中,对于每一信号通路来说,其又可包括接收通路(RX)和发射通路(TX),从而实现信号接收和信号发送。
可选的,该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可以包括WIFI芯片、WIFI射频前端电路以及其它信号传输线路等。同理地,该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可以包括WIFI芯片、WIFI射频前端电路以及其它信号传输线路等。其中,射频前端电路FEM全称为Front-end Modules,即前端模块。硬件电路中的射频前端模块完成射频信号的发送放大以及接收放大,甚至包含功率检测、控制和开关等多个作用。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该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中的WIFI芯片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中的WIFI芯片可以为同一芯片,也可以为独立的两个芯片。可选的,该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中的WIFI射频前端电路和该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中的WIFI射频前端电路可以为同一射频前端电路,也可以为独立的两个射频前端电路,在二者为两个射频前端电路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可以用于对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对应的频段的WIFI信号进行处理,例如对2.4G频段的WIFI信号进行处理,另一个可以用于对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对应的频段的WIFI信号进行处理,例如对5G频段的WIFI信号进行处理。
可选的,该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中可以共用同一组其它信号传输线路,也可以单独的分别采用不同组的其它信号传输线路;可选的,该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中包括的其它信号传输线路可以共用同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单独分别使用对应的元件。
如上文所述,蓝牙射频链路102可以包括蓝牙芯片、蓝牙射频前端电路和其它传输线路等。
其中,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蓝牙芯片可以与上文中的WIFI芯片集成为同一芯片,或者,蓝牙芯片和WIFI芯片可以为两个单独的芯片。可选的,该蓝牙芯片可以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中的WIFI芯片集成为同一芯片,或者,该蓝牙芯片也可以与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中的WIFI芯片集成为同一芯片,或者,在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中的WIFI芯片与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中的WIFI芯片集成为同一芯片的情况下,该蓝牙芯片可以与所集成的芯片集成于一体。
可选的,蓝牙射频链路102中的蓝牙射频前端电路可以为单独的射频前端电路,或者,其也可以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中的WIFI射频前端电路集成于一体,二者共用同一射频前端电路,或者,其也可以与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中的WIFI射频前端电路集成于一体,二者共用同一射频前端电路,或者,在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中的WIFI射频前端电路集成于一体的情况下,蓝牙射频链路102中的蓝牙射频前端电路可以与所集成的WIFI射频前端电路集成于一体,三者共用同一射频前端电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考虑到蓝牙射频链路102用于传输普通蓝牙信号,其工作于2.4G频段,而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也工作于2.4G频段,因此,蓝牙射频链路102可以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共用同一射频前端电路。
可选的,蓝牙射频链路102中的其它传输线路可以为单独的一组传输线路,或者,其也可以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共用同一组传输线路,或者,其也可以与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共用同一组传输线路,或者,蓝牙射频链路102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共用同一组传输线路。
可选的,该蓝牙射频链路102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中包括的其它信号传输线路可以共用同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单独分别使用对应的元件。
如上文所述,目标射频链路103可以为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其可以包括低功耗蓝牙芯片和其它传输线路等,该低功耗蓝牙芯片可以为独立于上文的WIFI芯片和蓝牙芯片的芯片,可选的,该低功耗蓝牙芯片也可以与上文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中的WIFI芯片以及蓝牙射频链路102中的蓝牙芯片集成为同一芯片。
可选的,目标射频链路103中的其它传输线路可以为单独的一组其它传输线路,或者,其也可以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共用同一组其它传输线路,或者,其也可以与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共用同一组其它传输线路,或者,其也可以与蓝牙射频链路102共用同一组传输线路,或者,四者可以任意组合共用同一组传输线路。
在图2所示的射频模组的基础上,也即是,在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均为MIMO模式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另一种射频模组,请参考图3,该射频模组包括与第一合路器104连接的分配器108;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目标射频链路103均与分配器108连接,以通过分配器108连接至第一合路器104。
其中,分配器为可以将输入的两路信号合并成一路输出,或者,也可以将输入的一路信号分为两路并对应输出的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分配器108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合路器104连接,另外一端可以分别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目标射频链路103连接。由于第一合路器104又与第一天线106连接,因此,分配器108可以将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目标射频链路103所传输的信号对应传输至第一天线106以辐射。相应的,第一天线106接收的信号也可以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传输至分配器108,进而通过分配器108将该信号对应传输至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或目标射频链路103。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合路器为上文所说的两进一出或者一进两出的器件,在第一合路器104之前设置与之连接的分配器108,从而可以通过分配器108将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目标射频链路103传输的信号合为一路传输至第一合路器104,在此基础上,由于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又与第一合路器104直接连接,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合路器104将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以及目标射频链路103所传输的信号合为一路并传输至第一天线106,或者,通过第一合路器104将第一天线106接收的信号对应传输至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或者目标射频链路103。
可选的,该分配器108可以为3dB分配器,其中,3dB指分配器的插损。需要说明的是,分配器108还可以为其他插损值的分配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对于第二合路器105,其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以及蓝牙射频链路102,其中,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蓝牙射频链路102共用同一射频前端电路,且同一时刻该射频前端电路仅用于传输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对应的WIFI信号或者仅用于传输蓝牙射频链路102对应的蓝牙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3所示的射频模组中,该目标射频链路103包括第一芯片401,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芯片402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和第一芯片401均与分配器108连接,以通过分配器108连接至第一合路器104。这种结构中,该射频模组的结构可参见如图4所示出的示意图。
其中,图4中的射频模组中,第二芯片402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组成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第二芯片402和第二射频前端电路404组成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第二芯片402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还组成蓝牙射频链路102,第一芯片401则属于目标射频链路103。换言之,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和蓝牙射频链路102均包括第二芯片402,换言之,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和蓝牙射频链路102共用该第二芯片402。同样的,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蓝牙射频链路102均包括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换言之,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蓝牙射频链路102共用该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可以理解的是,图4示出的射频模组中,该第二芯片402为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中的WIFI芯片与蓝牙射频链路102中的蓝牙芯片集成于一体的芯片,该第一芯片401为目标射频链路103中的芯片,例如为低功耗蓝牙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中,仅通过增加一个分配器即可使得第一WIFI射频链路和目标射频链路共用第一天线收发信号,从而使得射频模组实现双天线方案。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包含三根天线的设计,减少了天线数量。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成本,降低对电子设备内部的占用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减少了一根天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在电子设备中的排布位置的可选余地增大,因而可以选择更好的位置排布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以使得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增大,而隔离度越大,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干扰越小,相应的,电子设备在通信过程中的通信质量越好,从而可以有效提升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同时,搭载该射频模组的电子设备的产品竞争力也相应提升。
在图2所示的射频模组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另一种射频模组,请参考图5,该射频模组还包括与第一合路器104连接的双刀双掷开关109,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以及目标射频链路103均与双刀双掷开关109连接,以通过双刀双掷开关109连接至第一合路器104。
可选的,该射频模组还包括第一电阻电路110。如图5所示,该双刀双掷开关109可以分别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目标射频链路103、第一合路器104以及第一电阻电路110连接。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该目标射频链路103可以包括第一芯片,该目标射频链路103包括第一芯片,第一芯片与双刀双掷开关109连接,用于控制双刀双掷开关109。
其中,可选的,目标射频链路103可以为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那么,相应的,该第一芯片可以为低功耗蓝牙芯片,也即是,该目标射频链路103可以包括低功耗蓝牙芯片以及其它传输线路,目标信号相应的为低功耗蓝牙信号。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该第一芯片可以与双刀双掷开关109连接,用于控制双刀双掷开关109,例如,用于控制双刀双掷开关109导通哪一个固定端接线柱。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芯片除了可以为低功耗蓝牙芯片外,也可以为输出普通蓝牙信号的蓝牙芯片。
其中,双刀双掷开关109包括四个固定端和两个活动端,如上文所述,四个固定端可以分别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目标射频链路103、第一合路器104以及第一电阻电路110连接。
这样,当其中一个活动端活动连接至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一合路器104,另一个活动端活动连接至目标射频链路103和第一电阻电路110时,该双刀双掷开关109可以将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传输的WIFI信号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传输至第一天线106以辐射,此时,第一天线106接收的信号也可以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传输至双刀双掷开关109,进而通过双刀双掷开关109将该信号对应传输至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
当其中一个活动端活动连接至目标射频链路103和第一合路器104,另一个活动端活动连接至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一电阻电路110时,该双刀双掷开关109可以将目标射频链路103传输的目标信号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传输至第一天线106以辐射,此时,第一天线106接收的信号也可以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传输至双刀双掷开关109,进而通过双刀双掷开关109将该信号对应传输至目标射频链路103。
可选的,第一电阻电路110可以包括电阻,该电阻的阻值可以为50欧或其他可以截断信号通路的值,由此以保证双刀双掷开关各固定端均正常连接。
其中,如上文所述,可选的,双刀双掷开关109的上面两种活动端的连接状态是受目标射频链路103中的第一芯片控制的,以该第一芯片为低功耗蓝牙芯片,也即目标射频链路103包括低功耗蓝牙芯片为例,那么,目标射频链路103中的低功耗蓝牙芯片与双刀双掷开关109连接。可选的,该连接可以为通信连接。其中,通信连接指低功耗蓝牙芯片可以向双刀双掷开关109发送控制指令以改变双刀双掷开关109活动端的连接关系,实现对双刀双掷开关109的逻辑控制。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目标射频链路103对双刀双掷开关109有优先使用权。
也即是,当目标射频链路103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芯片优先控制双刀双掷开关109的其中一个活动端连接至该目标射频链路103和第一合路器104,控制另一个活动端连接至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一电阻电路110,使得目标射频链路103的信号可以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传输至第一天线106以辐射。
而当目标射频链路103不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芯片控制双刀双掷开关109的其中一个活动端连接至该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一合路器104,控制另一个活动端连接至目标射频链路103和第一电阻电路110,使得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的信号可以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传输至第一天线106以辐射。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示出的射频模组中关于蓝牙射频链路102的说明可参见上文对图3中射频模组的说明。
由于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目标射频链路103可以为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对于XR眼镜而言,其一般通过低功耗蓝牙技术与手柄进行点对点通信,因此,目标射频链路103对双刀双掷开关109有优先使用权可以保证XR眼镜能够及时响应用户对手柄的操作,保证XR眼镜和手柄之间正常的低功耗蓝牙传输。
为了使读者易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如图6所示的射频模组。
其中,图6中的射频模组中,第二芯片402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组成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第二芯片402和第二射频前端电路404组成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第二芯片402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还组成蓝牙射频链路102,第一芯片401则属于目标射频链路103。换言之,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和蓝牙射频链路102均包括第二芯片402,换言之,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和蓝牙射频链路102共用该第二芯片402。同样的,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蓝牙射频链路102均包括该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换言之,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蓝牙射频链路102共用该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可以理解的是,图6示出的射频模组中,该第二芯片402为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中的WIFI芯片与蓝牙射频链路102中的蓝牙芯片集成于一体的芯片,该第一芯片401为目标射频链路103中的芯片,例如为低功耗蓝牙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模组中通过增加双刀双掷开关即可实现对第一WIFI射频链路和目标射频链路的简单合并,使得二者均可以通过第一天线工作,从而使得射频模组实现双天线方案。同理,这样可以减少天线数量,以节省成本,并降低射频模组整体对电子设备内部的占用空间。同时,在电子设备中可以选择更好的位置排布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以使得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增大,相应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干扰减小,电子设备通信质量提高,有效提升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图2所示的射频模组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另一种射频模组,该射频模组中的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芯片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第一射频前端电路与第一合路器104连接;目标射频链路103包括第一芯片,第一芯片与第一射频前端电路连接,以通过第一射频前端电路连接至第一合路器104。该射频模组还可以包括逻辑门电路,逻辑门电路与第一射频前端电路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目标射频链路103包括的目标信号通路或者导通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包括的WIFI信号通路。
可选的,该目标射频链路103可以为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与此对应地,目标射频链路103可以包括低功耗蓝牙芯片,目标射频链路103包括的目标信号通路可以为低功耗蓝牙信号通路,这样,低功耗蓝牙芯片与第一射频前端电路连接,以通过第一射频前端电路连接至第一合路器104;
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通过逻辑门电路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以使得第一射频前端电路根据逻辑门电路的控制导通目标射频链路103包括的目标信号通路或者导通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包括的WIFI信号通路。
其中,逻辑门电路与第一芯片连接,该连接例如可以为通信连接。逻辑门电路可用于接收第一芯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目标信号通路或者导通WIFI信号通路。
并且,第一控制信号可以为不同类型,以指示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不同的信号通路。
例如,以该目标射频链路103为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第一芯片为低功耗蓝牙芯片、目标射频链路103包括的目标信号通路为低功耗蓝牙信号通路为例,当目标射频链路103工作时,低功耗蓝牙芯片可向逻辑门电路发送一种类型的第一控制信号,以指示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低功耗蓝牙信号通路,此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可以传输低功耗蓝牙信号。
当目标射频链路103不工作时,低功耗蓝牙芯片可向逻辑门电路发送另一种类型的第一控制信号,以指示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WIFI信号通路,此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可以传输WIFI信号。
具体的,该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第一信号或与该第一信号不同的第二信号,逻辑门电路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后,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目标信号通路,并用于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WIFI信号通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可以是强制导通信号、第二信号可以是默认信号。举例来说,逻辑门电路用于在接收到强制导通信号后,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目标信号通路,并用于在接收到默认信号后,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WIFI信号通路。
可以理解的是,当目标射频链路103处于工作状态,则第一芯片可将强制导通信号作为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逻辑门电路,以使逻辑门电路对应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目标信号通路。当目标射频链路103处于非工作状态,则第二芯片可将默认信号作为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逻辑门电路,以使逻辑门电路对应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WIFI信号通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均具有第一射频前端电路的控制权,但是,第一芯片具有第一射频前端电路的优先控制权。
具体来说,当目标射频链路103处于工作状态,第一芯片可以基于该优先控制权控制逻辑门电路,使得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在逻辑门电路的控制下导通目标信号通路。
当目标射频链路103处于非工作状态,逻辑门电路的控制权归于第二芯片,此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WIFI信号通路,并且,第二芯片可以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不同模式的WIFI信号通路。
换言之,第一芯片发送的强制导通信号是所有控制信号中优先级最高的控制信号,其可以保证逻辑门电路在接收到该强制导通信号之后,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目标蓝牙信号通路。
而第一芯片发送默认信号则意味着逻辑门电路的控制权归于第二芯片,此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WIFI信号通路,并且,第二芯片可以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不同模式的WIFI信号通路。
具体的,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逻辑门电路111与第一芯片401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连接。同时,逻辑门电路111还与第二芯片402连接;逻辑门电路111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根据第二芯片402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确定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的工作模式,并根据该工作模式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工作,也即是,导通不同模式的WIFI信号通路。可选的,如上文所说,该第一芯片可以为低功耗蓝牙芯片,目标信号通路可以为低功耗蓝牙信号通路;可选的,逻辑门电路111与第一芯片401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之间可以通信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7所示的射频模组中,与上文各图所示不同的是,目标射频链路103除了包含第一芯片401之外,还可以包括射频前端电路,进一步地,目标射频链路103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共用同一个射频前端电路,也即是,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
具体来说,该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包括第二芯片402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此外,目标射频链路103包括第一芯片401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其中,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是共用的)。
这种结构中,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同一时刻只能导通WIFI信号(例如,2.4G WIFI信号)对应的信号传输线路或者目标信号对应的信号传输线路,换言之,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同一时刻只能传输WIFI信号或者目标信号。
下面,本申请实施例以上文所说的第一信号为强制导通信号、第二信号为默认信号为例,将对逻辑门电路111基于逻辑运算实现强制导通信号优先级最高,以及在发送默认信号的情况下,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来确定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的工作模式的方式进行说明。
具体的,逻辑门电路111与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的N个控制引脚连接,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均包括M比特值;逻辑门电路111用于对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包括的M比特值进行或运算以及与运算,以得到N比特目标控制信号,并将N比特目标控制信号对应发送至N个控制引脚,以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导通目标信号通路或者导通WIFI信号通路,并在第一控制信号包括默认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所确定的工作模式工作。
其中,逻辑门电路111由与门和或门构成。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N为3为例说明,同时,以逻辑门电路111由1个或门和2个与门构成作为示例。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逻辑门电路111所包括的与门和或门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实现对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包括的M比特值进行或运算以及与运算,以得到N比特目标控制信号即可。
其中,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中的第一个比特值均输入至或门中,经过或运算得到第一目标比特值。
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中的第二个比特值均输入至与门1中,经过与运算得到第二目标比特值。
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中的第三个比特值均输入至与门2中,经过或运算得到第三目标比特值。
根据第一目标比特值、第二目标比特值以及第三目标比特值即可得到3比特目标控制信号。
若该第一控制信号为强制导通信号,则经过上面的与或运算,无论第二控制信号的比特值为何,得到的目标控制信号均是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导通目标信号通路。若第一控制信号为默认信号,则经过上面的与或运算,得到的目标控制信号对应于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的不同工作模式,其可以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根据该工作模式工作,也即是,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导通不同模式的WIFI信号通路。
其中,例如3个控制引脚包括BTEN-x、LNAEN-x以及PAEN-x。逻辑门电路111通过三个控制引脚分别向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输出目标控制信号中的3个比特值。
具体的,如表1所示,目标控制信号包括100对应的导通模式为BLE-bypass,也即是,在该导通模式下,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导通的信号通路为目标信号通路(例如低功耗蓝牙信号通路)。
除了目标控制信号100以外,其他的控制信号对应的导通模式中,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导通的信号通路均为WIFI信号通路,只不过导通的WIFI信号通路的模式不同。
其中,目标控制信号001对应的WIFI信号通路的模式为增益为Gain1的WIFI发送通路(WIFI TX-Gain1)。目标控制信号101对应的WIFI信号通路的模式为增益为Gain2的WIFI发送通路(WIFI TX-Gain2)。目标控制信号111对应的WIFI信号通路的模式为增益为Gain3的WIFI发送通路(WIFI TX-Gain3)。目标控制信号010对应的WIFI信号通路的模式为增益为Gain的WIFI接收通路(WIFI RX-Gain)。目标控制信号000对应的WIFI信号通路的模式为旁路直通的WIFI发射通路(WIFI RX-bypass)。目标控制信号110,对应的WIFI信号通路的模式为BT蓝牙信号通路(BT-Gain)。
表1
Figure BDA0003934617910000171
下面将对逻辑门电路111对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进行与运算或者或运算得到目标控制信号的方式进行说明。
其中,当第一芯片401输出默认信号时,逻辑门电路111所得到的目标控制信号的各比特值与第二控制信号的各比特值相同。当第一芯片401输出强制导通信号时,逻辑门电路111所得到的目标控制信号的各比特值与强制导通信号的各比特值相同。
具体的,请参见表2中示出的对应关系,对于逻辑门电路中的或门来说,其对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一个比特值以及默认信号中的第一个比特值进行或运算,得到目标控制信号的第一个比特值。
表2
第二控制信号(第一个比特值) 默认信号(第一个比特值) 目标控制信号(第一个比特值)
0 0 0
1 0 1
1 0 1
0 0 0
0 0 0
1 0 1
1 0 1
请参见表3中示出的对应关系,对于逻辑门电路中的与门1来说,其对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个比特值以及默认信号中的第二个比特值进行与运算,得到目标控制信号的第二个比特值。
表3
第二控制信号(第二个比特值) 默认信号(第二个比特值) 目标控制信号(第二个比特值)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0
1 1 1
请参见表4中示出的对应关系,对于逻辑门电路中的与门2来说,其对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三个比特值以及默认信号中的第三个比特值进行与运算,得到目标控制信号的第三个比特值。
表4
第二控制信号(第三个比特值) 默认信号(第三个比特值) 目标控制信号(第三个比特值)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0 1 0
0 1 0
0 1 0
具体的,请参见表5中示出的对应关系,对于逻辑门电路中的或门来说,其对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一个比特值以及强制导通信号中的第一个比特值进行或运算,得到目标控制信号的第一个比特值。
表5
Figure BDA0003934617910000181
Figure BDA0003934617910000191
请参见表6中示出的对应关系,对于逻辑门电路中的与门1来说,其对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个比特值以及强制导通信号中的第二个比特值进行与运算,得到目标控制信号的第二个比特值。
表6
第二控制信号(第二个比特值) 强制导通信号(第二个比特值) 目标控制信号(第二个比特值)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请参见表7中示出的对应关系,对于逻辑门电路中的与门2来说,其对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三个比特值以及强制导通信号中的第三个比特值进行与运算,得到目标控制信号的第三个比特值。
表7
Figure BDA0003934617910000192
Figure BDA0003934617910000201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仅以N为3为例,若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可以通过4个或者其他比特值个数控制其导通不同的信号通路,相应的,逻辑门电路111与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之间连接的控制引脚可以为其他个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比特值个数也对应为其他个数。基于上述或门和与门的应用逻辑,可以得到包括其他个数的与门或或门的逻辑门电路,在此对各种情况并未完全示例。
对于图7所示出的射频模组,由于逻辑门电路的逻辑控制权在第一芯片401和第二芯片402中,而第一芯片401和第二芯片402相互独立,两套控逻辑可能会出现时序不同步的情况。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射频模组。请参考图8,该射频模组还包括单刀双掷开关112,单刀双掷开关112设置于第二芯片402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之间,单刀双掷开关112的固定端接线柱分别与第二芯片402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连接。单刀双掷开关112还与第一芯片401连接,第一芯片401用于在目标信号通路导通的情况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112的活动端不连接至第二芯片402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可选的,单刀双掷开关112与第一芯片401之间可以为通信连接。并且,基于上文的论述,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芯片401可以为低功耗蓝牙芯片,目标信号通路对应可以为低功耗蓝牙信号通路;该第二芯片402可以为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以及蓝牙射频链路102所包括的芯片集成于一体的WIFI&蓝牙芯片。
可选的,该射频模组还包括第二电阻电路113。如图8所示,该单刀双掷开关112的固定端接线柱分别与第二芯片402、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以及该第二电阻电路113连接。
可选的,该第二电阻电路113可以包括电阻,该电阻的阻值可以为50欧或其他可以截断信号通路的值。
其中,单刀双掷开关112的活动端连接状态由第一芯片401控制。在目标信号通路导通的情况下,第一芯片401可以控制单刀双掷开关112的活动端不连接至第二芯片402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换言之,可选的,在目标信号通路导通的情况下,第一芯片401可以控制单刀双掷开关112的活动端连接至第二芯片402和第二电阻电路113。这样,在目标信号通路导通的情况下,第二芯片402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断开,从而避免第二芯片402将WIFI信号传输至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而是使第一芯片401将目标信号传输至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以进一步将目标信号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传输至第一天线106以辐射。这样,就可以解决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处理逻辑不同步的情况,避免第一射频前端电路由于同时接收WIFI信号和目标信号,但只能输出其中一个而存在烧毁风险的问题出现。
可选的,图8中示出的射频模组中,目标射频链路103处于工作状态下时,第一芯片401向逻辑门电路111发送强制导通信号的同时,控制单刀双掷开关112的活动端连接至第二芯片402和第二电阻电路113,这样,目标射频链路103通过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传输目标信号时,第二芯片402无法向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传输WIFI信号,相应的,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也不会烧毁。
目标射频链路103处于非工作状态下时,第一芯片401向逻辑门电路111发送默认信号的同时,控制单刀双掷开关的活动端连接至第二芯片402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这样,第二芯片402正常向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传输WIFI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射频模组中,在单刀双掷开关112的活动端连接至第二芯片402和第二电阻电路113的情况下,可以仅阻断第一WIFI射频链路中通过第一合路器104连接至第一天线106的WIFI信号通路传输WIFI信号,而并不影响蓝牙射频链路102或者第一WIFI射频链路中通过第二合路器105连接至第二天线107的WIFI信号通路通过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传输蓝牙信号或者WIFI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射频模组中通过增加逻辑门电路即可实现对第一WIFI射频链路和目标射频链路的简单合并,使得二者共用第一天线工作,从而使得射频模组实现双天线方案。由此减少天线数量以节省成本,并降低射频模组整体对电子设备内部的占用空间。相应的,在电子设备中可以选择更好的位置排布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以使得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增大,从而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干扰减小,电子设备通信质量提高,有效提升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射频模组中通过增加单刀双掷开关并通过第一芯片控制单刀双掷开关的连接状态,以避免第一射频前端电路烧毁,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通信。
上文对电子设备在WIFI射频链路为MIMO通信模式下包含多个信号通路的情况实现双天线方案进行了说明。如上文所说,WIFI射频链路101也可以处于SISO通信模式。
下面,本申请实施例将以第一WIFI射频链路为SISO通信模式,第二WIFI射频链路为MIMO通信模式进行说明,可选的,第二WIFI射频链路也可以为SISO通信模式。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射频模组中的WIFI射频链路101包括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21的工作频段不同;其中,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通过第二合路器105与第二天线107连接;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通过第一合路器104和第二合路器105分别与第一天线106和第二天线107连接。
由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为SISO通信模式,其包括一个信号通路。那么,对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来说,该信号通路可以通过第二合路器105与第二天线107连接,以收发WIFI信号。例如,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的工作频段为2.4G频段,则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的信号通路与第二合路器105连接,以通过第二天线107传输该信号通路的2.4GWIFI信号。此时,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的工作频段可以为5G频段,其为MIMO通信模式,关于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的工作频段为5G频段且为MIMO通信模式下的说明可参见上文实施例,不再赘述。
对于第二合路器105,其与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以及蓝牙射频链路102连接,其中,可选的,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和蓝牙射频链路102共用同一射频前端电路,且同一时刻该射频前端电路仅用于传输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对应的WIFI信号或者仅用于传输蓝牙射频链路102对应的蓝牙信号,从而基于第二合路器105的两进一出和一进两出原则实现对蓝牙射频链路102、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以及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的信号传输。而第一合路器104则可以用于传输目标射频链路103对应的目标信号以及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对应的WIFI信号至第一天线106。
在图9所示的射频模组的基础上,也即是,在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为SISO通信模式以及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为MIMO模式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另一种射频模组,请继续参考图9,其中,目标射频链路103包括第一芯片,第一芯片与第一合路器104连接。
这样,目标射频链路103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与第一天线106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天线106传输目标信号。
对于第一合路器104而言,其可以将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和目标射频链路103传输的信号合为一路输出至第一天线106。相应的,第一天线106接收的信号也可以通过第一合路器104对应传输至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或目标射频链路103。
例如,该目标射频链路103可以为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对应的。该第一芯片可以为低功耗蓝牙芯片,目标射频链路103包括的目标信号通路为低功耗蓝牙信号通路。那么,第一合路器104可以将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和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传输的信号合为一路输出至第一天线106。相应的,第一天线106接收的信号也可以通过第一合路器104对应传输至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或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
同时,第二合路器105可将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与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或者蓝牙射频链路102)传输的信号合为一路输出至第二天线107。相应的,第二天线107接收的信号也可以通过第二合路器105对应传输至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与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或者蓝牙射频链路102),实现双天线方案。
在图9所示的射频模组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另一种射频模组,请参考图10,该射频模组中的目标射频链路103包括第一芯片401,该射频模组中的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芯片402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与第一合路器104连接,第一芯片401与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连接,以通过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连接至第一合路器104。
其中,可选的,第一芯片401与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电路连接的同时,第一芯片401与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还可以进一步通信连接,这样,在目标射频链路103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芯片401逻辑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导通可以用于传输目标信号的目标信号通路,以将目标信号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传输至第一天线106以辐射。相应的,第一天线106接收的信号也可以通过第一合路器104对应传输至目标射频链路。可选的,该目标射频链路103可以为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对应的。该第一芯片401可以为低功耗蓝牙芯片,目标射频链路103包括的目标信号通路可以为低功耗蓝牙信号通路。
那么,对于第一芯片为低功耗蓝牙芯片的情况来说,低功耗蓝牙芯片可以与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通信连接,从而在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逻辑控制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导通可以用于传输低功耗蓝牙信号的低功耗蓝牙信号通路,以将低功耗蓝牙信号通过第一合路器104传输至第一天线106以辐射。相应的,第一天线106接收的信号也可以通过第一合路器104对应传输至低功耗蓝牙射频链路。
同时,第二合路器105可将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或者蓝牙射频链路102)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传输的信号合为一路输出至第二天线107。相应的,第二天线107接收的信号也可以通过第二合路器105对应传输至第一WIFI射频链路1011(或者蓝牙射频链路102)以及第二WIFI射频链路1012,实现双天线方案。另外,蓝牙射频链路102也通过第二合路器105与第二天线107连接。
其中,第一射频前端电路403在传输过程中可以对低功耗蓝牙信号进行功率增强放大处理,进一步提升低功耗蓝牙通信的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WIFI射频链路为SISO模式,目标射频链路与第二WIFI射频链路共用第一天线;第一WIFI射频链路、第二WIFI射频链路以及蓝牙射频链路共用第二天线,实现双天线方案,提升射频模组整体的隔离度,从而提升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与该第一天线、第二天线连接的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模组。该可穿戴设备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射频模组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射频模组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与该第一天线、第二天线连接的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模组。该电子设备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射频模组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对于该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射频模组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1)

1.一种射频模组,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包括WIFI射频链路、蓝牙射频链路、工作于目标频段上的目标射频链路、第一合路器以及第二合路器;
其中,所述WIFI射频链路通过所述第一合路器和所述第二合路器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蓝牙射频链路通过所述第二合路器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目标射频链路通过所述第一合路器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射频链路包括第一WIFI射频链路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所述第一WIFI射频链路和所述第二WIFI射频链路的工作频段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WIFI射频链路通过所述第一合路器和所述第二合路器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连接;
所述第二WIFI射频链路通过所述第一合路器和所述第二合路器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合路器连接的分配器;
所述第一WIFI射频链路和所述目标射频链路均与所述分配器连接,以通过所述分配器连接至所述第一合路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射频链路包括第一芯片,所述第一WIFI射频链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芯片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
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和所述第一芯片均与所述分配器连接,以通过所述分配器连接至所述第一合路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合路器连接的双刀双掷开关;
所述第一WIFI射频链路以及所述目标射频链路均与所述双刀双掷开关连接,以通过所述双刀双掷开关连接至所述第一合路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还包括第一电阻电路,所述双刀双掷开关与所述第一WIFI射频链路、所述目标射频链路、所述第一合路器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电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射频链路包括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与所述双刀双掷开关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WIFI射频链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芯片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与所述第一合路器连接;所述目标射频链路包括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与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合路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还包括逻辑门电路,所述逻辑门电路与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所述目标射频链路包括的目标信号通路或者导通所述第一WIFI射频链路包括的WIFI信号通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门电路与所述第一芯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芯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以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所述目标信号通路或者导通所述WIFI信号通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第一信号或与所述第一信号不同的第二信号;
所述逻辑门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所述目标信号通路,并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所述WIFI信号通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门电路还与所述第二芯片连接;
所述逻辑门电路,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后,根据所述第二芯片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的工作模式,并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工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门电路与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的N个控制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均包括M比特值;
所述逻辑门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包括的M比特值进行或运算以及与运算,以得到N比特目标控制信号,并将所述N比特目标控制信号对应发送至所述N个控制引脚,以控制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导通所述目标信号通路或者导通所述WIFI信号通路,并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包括所述第二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确定的工作模式工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还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单刀双掷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芯片和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之间,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固定端接线柱分别与所述第二芯片和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连接;
所述单刀双掷开关与所述第一芯片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用于在所述目标信号通路导通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活动端不连接至所述第二芯片和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还包括第二电阻电路,所述单刀双掷开关与所述第二芯片、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电路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射频链路包括第一WIFI射频链路和第二WIFI射频链路,所述第一WIFI射频链路和所述第二WIFI射频链路的工作频段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WIFI射频链路通过所述第二合路器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
所述第二WIFI射频链路通过所述第一合路器和所述第二合路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射频链路包括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与所述第一合路器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射频链路包括第一芯片;所述第一WIFI射频链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芯片和第一射频前端电路;
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与所述第一合路器连接,所述第一芯片与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射频前端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合路器。
19.根据权利要求2至18任一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射频链路包括蓝牙射频前端电路,所述蓝牙射频前端电路与所述第一WIFI射频链路中的第一射频前端电路为不同的电路;或者,
所述蓝牙射频前端电路与所述第一WIFI射频链路中的第一射频前端电路为共用的同一电路。
2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与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所述的射频模组。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与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所述的射频模组。
CN202211398307.2A 2022-11-09 2022-11-09 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0548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8307.2A CN116054863A (zh) 2022-11-09 2022-11-09 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
PCT/CN2023/122372 WO2024098998A1 (zh) 2022-11-09 2023-09-28 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8307.2A CN116054863A (zh) 2022-11-09 2022-11-09 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4863A true CN116054863A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19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8307.2A Pending CN116054863A (zh) 2022-11-09 2022-11-09 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4863A (zh)
WO (1) WO20240989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8998A1 (zh) * 2022-11-09 2024-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7984A1 (zh) * 2016-08-12 2018-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及切换方法
CN109831223B (zh) * 2019-03-21 2021-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复用射频装置及终端
CN213425202U (zh) * 2020-12-16 2021-06-11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穿戴设备
CN115021774B (zh) * 2022-05-17 2024-05-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天线选择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6054863A (zh) * 2022-11-09 2023-05-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8998A1 (zh) * 2022-11-09 2024-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98998A1 (zh) 2024-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5779B (zh)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861734B (zh)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87297B (zh) 射频收发系统和通信设备
JP7038214B2 (ja) マルチウェイスイッチ、無線周波数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KR101608023B1 (ko) 공유 저잡음 증폭기를 구비한 블루투스 및 wlan 공존 구조
WO2022001746A1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8900201B (zh) 多路选择开关、射频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12909519U (zh) 射频前端电路及电子设备
WO2022028303A1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7749235A (zh) 接收模组、射频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4098998A1 (zh) 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13472385B (zh) 射频电路、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062586A1 (zh) 射频drx器件、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214315261U (zh) 射频模组、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5378444B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4759963B (zh) Srs轮询方法、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7318751B (zh) 通信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