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2534A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2534A
CN116052534A CN202211527661.0A CN202211527661A CN116052534A CN 116052534 A CN116052534 A CN 116052534A CN 202211527661 A CN202211527661 A CN 202211527661A CN 116052534 A CN116052534 A CN 116052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area
light emitting
display
transparent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276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欣慰
邹富伟
徐燕燕
张伟
李�杰
史大为
郭钟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276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25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2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25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显示基板,包括:基底,基底划分有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周边区,显示区包括透光显示区和位于透光显示区周边的第一显示区,透光显示区内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显示基板还包括:与第一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透明导电走线,透明导电走线的一部分位于透光显示区并与对应的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透明导电走线的另一部分延伸至第一显示区并与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内并与对应的至少一条透明导电走线电连接,第一连接线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周边区。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全面屏是近年来显示面板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全面屏显示面板是通过在设置屏下摄像头实现的,这些显示面板在摄像头区域仅保留发光单元,并通过与这些发光单元同行或同列的驱动电路控制位于摄像头区域的发光单元。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所述基底划分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区,所述显示区包括透光显示区和位于所述透光显示区周边的第一显示区,所述透光显示区内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透明导电走线,所述透明导电走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透光显示区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所述透明导电走线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显示区并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
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并与对应的至少一条所述透明导电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周边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数量为多条,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周边区,所述第二连接线与对应的至少两条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位于所述周边区,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预设的第一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预设的第二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对应的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透光显示区内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组,每一第一发光单元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其中,第一方向为所述透明导电走线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相交;
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透明导电走线,均配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第一发光单元组内的所有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透明导电走线连接同一条第一连接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显示区内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2N个第一发光单元组,其中,
位于第1~N个第一发光单元组中且配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配置的全部所述第一连接线,与同一条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
位于第N+1~2N个第一发光单元组中且配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配置的全部所述第一连接线,与另一条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
其中,N为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数量为两个,其中,
每一所述第一晶体管连接一条所述第二连接线,不同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在所述基底上依次叠置的有源层、栅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其中,
所述有源层包括: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图形和源漏掺杂区图形;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各晶体管的控制极、复位控制信号线、栅线、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和发光控制信号线;
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复位电压传输线和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
所述第三导电层包括: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四导电层包括:数据线、第一工作电压传输线和第二连接部;
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透明导电走线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基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基板上的封装层和触控层。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线的切割位置示意图;
图2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底1、显示区AA、第一显示区AA1、第二显示区AA2、周边区NA、透光显示区AA3;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
第一发光单元组20、第一发光单元2、发光像素单元2’、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透明导电走线4、第一连接线5、第二连接线6、第一晶体管7、第一焊盘81、第二焊盘82;
有源层11、栅绝缘层12、第一导电层13、第一绝缘层14、第二导电层15、第二绝缘层16、第三导电层17、第四导电层18、第一连接部170、第二连接部18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上的附加组件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附件组件为摄像头,然而,摄像头组件限制了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基于此,相关技术中提供一种全面屏显示面板,通过设置屏下摄像头实现的较高的屏占比。这些显示面板在透光显示区仅保留发光单元,并通过与这些发光单元同行或同列的像素驱动电路控制位于透光显示区的发光单元。
具体地,位于透光显示区的发光单元中仅包括发光元件,将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通过透明导电走线与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以提供驱动信号至发光单元。透光显示区的每一发光单元均配置有透明导电走线,则多条透明导电走线的设置位置较密集,不同透明导电走线之间容易出现短路现象。
同时,在目前的显示面板检测过程中,只能对显示面板中所有发光单元进行点亮测试,不能逐行或者逐列点亮发光单元,因此无法检测出透光显示区中不同发光单元所对应的不同透明导电走线之间是否存在短路,从而造成漏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通过增设第一连接线,将与位于透光显示区的第一发光单元对应的透明导电走线引伸至周边区,以实现对任意一条透明导电走线的检测,确定其是否与其他透明导电走线之间存在短接,提高显示基板的产品良率。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基板包括:基底1,基底1划分有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周边区NA,显示区包括透光显示区AA3和位于透光显示区AA3周边的第一显示区AA1,透光显示区AA3内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第一显示区AA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
显示基板还包括:多条透明导电走线4和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5。其中,透明导电走线4与第一发光单元2一一对应连接,透明导电走线4的一部分位于透光显示区AA3并与对应的第一发光单元2电连接,透明导电走线4的另一部分延伸至第一显示区AA1并与第一发光单元2所对应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电连接;第一连接线5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内并与对应的至少一条透明导电走线4电连接,第一连接线5的另一部分延伸至周边区NA。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位于透光显示区AA3的第一发光单元2通过透明导电走线4与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电连接,以使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提供驱动信号至第一发光单元2。同时,第一连接线5的部分与透明导电走线4电连接,另一部分延伸至周边区NA,也就是说,透明导电走线4通过第一连接线5延伸至周边区NA。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检测需求,检测任一条透明导电走线4是否与其周边的至少一条透明导电走线4之间发生短路。具体地,通过第一连接线5向其对应的透明导电走线4输出检测信号,通过确定被点亮的第一发光单元2是否只有与该透明导电走线4对应的第一发光单元2,判断该透明导电走线4是否与其他透明导电走线4之间存在短接,从而提高显示基板的产品良率。
可选地,第一显示区AA1可以位于透光显示区AA3周边,也可以环绕透光显示区AA3设置,第一显示区AA1还可以设置于透光显示区AA3的横向边缘处或纵向边缘处,这样,有助于减少透明导电走线4的长度。另外,显示基板的基底1上还划分有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和透光显示区AA3之间。上述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中具体结构,在下面实施例中详细说明,此处暂不赘述。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中透明导电走线4选用透明且可以导电的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这样,既能够实现向第一发光单元2传递电信号,同时不影响透光显示区AA3的透明度,从而保证摄像组件的成像效果。同理,第一连接线5的部分与透明导电走线4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一连接线5的部分位于透光显示区AA3内,因此,为了不对摄像组件的成像效果造成影响,第一连接线5与透明导电走线4采用同一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5的数量为多条,显示基板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6,第二连接线6位于周边区NA,第二连接线6与对应的至少两条第一连接线5电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通常情况下,透光显示区AA3位于显示基板的上方,而为第一连接线5提供检测信号的焊盘位于显示基板的下方,因此需要在周边区NA设置第二连接线6,以连接焊盘和第一连接线5,便于提供检测信号。另外,由于第二连接线6与对应的至少两条第一连接线5电连接,因此可以通过一条第二连接线6为多条第一连接线5同时提供检测信号,方便检测信号的加载与输出。
当第二连接线6连接多条第一连接线5时,每一第一连接线5连接至少一条透明导电走线4,也就是说,与第二连接线6电连接的透明导电走线4有多条,因此,可以同时对多条透明导电走线4进行检测。
具体地,如图1所示,透光显示区AA3内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2N个第一发光单元组20,第一方向X为透明导电走线的延伸方向;其中,位于第1~N个第一发光单元组20中,且配置有第一连接线5的第一发光单元2所配置的全部第一连接线5,与同一条第二连接线6电连接;位于第N+1~2N个第一发光单元组20中,且配置有第一连接线5的第一发光单元2所配置的全部第一连接线5,与另一条第二连接线6电连接,其中N为正整数。即位于透光显示区AA3左右两侧的发光单元组对应不同的第二连接线6,便于第二连接线6在周边区NA布线,避免连接线排布密集以对信号造成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晶体管7的数量为两个,其中,每一第一晶体管7连接一条第二连接线6,不同第一晶体管7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线6不同,两个晶体管可以同时提供检测信号至对应的第二连接线6,以节省检测时间;并且通过分设多个第一晶体管7,可以减小第二连接线6的负载,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7,第一晶体管7位于周边区NA,第一晶体管7的控制极与预设的第一焊盘81电连接,第一晶体管7的第一极与预设的第二焊盘82电连接,第一晶体管7的第二极与对应的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6电连接。上述第一晶体管7配置为提供检测信号至第二连接线6,以对至少一条透明导电走线4进行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区分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将其中一极称为第一极,另一极称为第二极;晶体管的栅极称为控制极。此外按照晶体管的特性区分可以将晶体管分为N型和P型,当采用P型晶体管时,第一极为P型晶体管的漏极,第二极为P型晶体管的源极,N型相反。N型晶体管在其控制极施加有高电平信号时而导通且在其控制极施加有低电平信号时而截止,P型晶体管在其控制极施加有低电平信号时而导通且在其控制极施加有高电平信号时而截止。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以第一晶体管7为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示例性描述。
具体实施时,通过像素驱动电路控制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不显示,或者显示画面为黑色,同时,通过第一焊盘81向第一晶体管7的控制极提供低电平信号,通过第二焊盘82向第一晶体管7的第一极提供高电平信号,则第一晶体管7导通,向第二连接线6提供检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透光显示区AA3内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划分为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组20,每一第一发光单元组20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2;间隔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组20内的第一发光单元2的透明导电走线4,均配置有第一连接线5。上述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例如,第一方向X可以是行方向,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间隔设置是指每间隔一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组20。
在一个示例中,以位于透光显示区AA3内最左侧的一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为第一组第一发光单元组,位于透光显示区AA3内最右侧的一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为最后一组第一发光单元组。则位于奇数位次的第一发光单元组20内的第一发光单元2的透明导电走线4,均配置有第一连接线5。
可选地,透光显示区AA3内设置发光单元时,可以将出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元件对应的第一发光单元2,均设置在奇数位次上,即位于透光显示区AA3内奇数列的第一发光单元2的出光颜色为同一颜色。这种情况下,由于位于偶数位次上的第一发光单元组20内的第一发光单元2的出光颜色不同,当对显示基板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第一发光单元2的颜色差异判断是否存在短路现象;同时,对于位于奇数位次的第一发光单元组20内的第一发光单元2的透明导电走线4,均配置有第一连接线5,通过对第一连接线5提供检测信号,以检测与其对应的透明导电走线4是否与其他透明导电走线4之间存在短接。
同理,也可以对位于偶数位次的第一发光单元组内的第一发光单元的透明导电走线,均配置有第一连接线,其与上述实施例属于相同发明构思,在此不再赘述。
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为方便描述,图2a中仅示出透光显示区AA3左右两侧各配置有一条第一连接线5的结构。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a所示,透光显示区AA3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四个第一发光单元组20,其中第一组和第三组内的第一发光单元组20内的第一发光单元2的出光颜色相同。具体地,位于奇数位次的第一组和第三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中的每一发光单元均配置有对应的透明导电走线4。进一步地,第一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中的每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透明导电走线4均与第一连接线5a连接,第三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中的每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透明导电走线4均与第一连接线5b连接。在检测时,向第一连接线5a提供检测信号,如果只有第一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中的第一发光单元2发光显示,则表示不存在短接现象,如果第三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中的任意一个第一发光单元2发光显示,则表示存在短接现象。同理,向第一连接线5b提供检测信号,显示基板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第三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中的第一发光单元2发光显示,否则存在短接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a,同一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中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分别对应的透明导电走线4,可以与同一条第一连接线5连接,即一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对应配置有一条第一连接线5,由于显示基板中出现的短路现象,是相邻奇数位次的第一发光单元组20之间出现的,因此可以对同一第一发光单元组20对应的透明导电走线4,配置同一条第一连接线5,从而可以简化检测步骤。
在其他实施例中,同一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中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分别对应的透明导电走线4,可以与不同的第一连接线5连接,即一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中的每一发光单元均配置有对应的第一连接线5。
参见图2a,第一显示区AA1内包括多个冗余像素单元和多个发光像素单元2’,其中冗余像素单元中设置有为第一发光单元2提供驱动信号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发光像素单元2’中设置有第二发光单元及其对应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也就是说,第一显示区AA1不仅用于实现常规的显示功能,还用于为透光显示区AA3中的第一发光单元2配置对应的驱动功能层。另外,为了保证摄像组件的成像效果,数据线Data和栅线Gate环绕透光显示区AA3设置。
应当理解的是,第二显示区AA2中包括多个发光像素单元2’,其配置为常规的发光显示功能。
图2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线的切割位置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当同一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对应配置有一条第一连接线5时,在显示基板测试阶段完成后,需要将第一连接线5与每一透明导电走线4之间切割断开,具体地,可以在图2b中画“×”位置进行激光切割,从而避免在显示基板进行画面显示时,位于同一组第一发光单元组20中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被第一连接线5串联,只能同时接收相同的驱动信号,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2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c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位于不同第一发光单元组20内的第一发光单元2的透明导电走线4可以连接同一条第一连接线5a。例如,图2c中位于第1个的第一发光单元组20和位于第3个的第一发光单元组20内各第一发光单元2的透明导电走线4连接同一条第一连接线5a。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2个或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可以分别通过对应的透明导电走线4连接至同一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也就是说一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可以用于驱动两个或多个不同第一发光单元2。例如,图2c中,可以是一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驱动位于不同第一发光单元组20内的两个第一发光单元2。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对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与第一发光单元2的对应关系也不作限定。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第二显示区AA2中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的电路结构一致,对其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基板包括:在基底1上依次叠置的有源层11、栅绝缘层12、第一导电层13、第一绝缘层14、第二导电层15、第二绝缘层16、第三导电层17和第四导电层18。
其中,有源层11包括: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中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图形和源漏掺杂区图形;第一导电层13包括: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中各晶体管的控制极、复位控制信号线、栅线、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和发光控制信号线;第二导电层15包括:复位电压传输线和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第三导电层17包括:第一连接部170;第四导电层18包括:数据线、第一工作电压传输线和第二连接部180。
如图3、图4所示,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二极依次通过第一连接部170和第二连接部180与第一发光单元2中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连接,并且第一电极通过透明导电走线4连接第一像素驱动电路3,也就是说,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二极依次通过第一连接部170和第二连接部180与透明导电走线4电连接。
为了简化制作工艺,本公开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线5设置在第三导电层17中,且与第三导电层17中的第一连接部170连接,而第一连接部170通过第二连接部180与透明导电走线4连接,因此,第一连接线5依次通过第一连接部170、第二连接部180与透明导电走线4连接。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基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基板上的封装层和触控层。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上述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所述基底划分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区,所述显示区包括透光显示区和位于所述透光显示区周边的第一显示区,所述透光显示区内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透明导电走线,所述透明导电走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透光显示区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所述透明导电走线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显示区并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
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并与对应的至少一条所述透明导电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周边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数量为多条,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周边区,所述第二连接线与对应的至少两条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位于所述周边区,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预设的第一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预设的第二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对应的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透光显示区内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组,每一第一发光单元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其中,第一方向为所述透明导电走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组内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对应的透明导电走线,均配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第一发光单元组内的所有第一发光单元所对应的透明导电走线连接同一条第一连接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显示区内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2N个第一发光单元组,其中,
位于第1~N个第一发光单元组中且配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配置的全部所述第一连接线,与同一条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
位于第N+1~2N个第一发光单元组中且配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配置的全部所述第一连接线,与另一条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
其中,N为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数量为两个,其中,
每一所述第一晶体管连接一条所述第二连接线,不同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在所述基底上依次叠置的有源层、栅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其中,
所述有源层包括: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图形和源漏掺杂区图形;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中各晶体管的控制极、复位控制信号线、栅线、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和发光控制信号线;
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复位电压传输线和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
所述第三导电层包括: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四导电层包括:数据线、第一工作电压传输线和第二连接部;
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透明导电走线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显示基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基板上的封装层和触控层。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1527661.0A 2022-12-01 2022-12-01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0525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7661.0A CN116052534A (zh) 2022-12-01 2022-12-01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7661.0A CN116052534A (zh) 2022-12-01 2022-12-01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2534A true CN116052534A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18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27661.0A Pending CN116052534A (zh) 2022-12-01 2022-12-01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25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8576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5159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49059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124460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OLED display panel thereof
CN1101901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877493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display regions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9637417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1514845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1152492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1648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9029429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short-circuit 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66827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84320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9817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764462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3932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02893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02114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534648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30147741A (ko)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CN11376450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5266306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02538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658992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74689A (zh) 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