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3137A - 显示屏的处理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的处理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3137A
CN116033137A CN202211718794.6A CN202211718794A CN116033137A CN 116033137 A CN116033137 A CN 116033137A CN 202211718794 A CN202211718794 A CN 202211718794A CN 116033137 A CN116033137 A CN 116033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termining
virtual
display screen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187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187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31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3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31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屏的处理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显示屏中的虚实融合带,其中,上述虚实融合带为上述显示屏中从上述显示屏的边缘向内延伸预定距离范围的显示区域;将上述虚实融合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确定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其中,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不相同。本发明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用户观看至视差立体显示屏的边缘时,由于虚拟与显示之间的视觉差造成的视觉效果差,用户体验感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屏的处理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虚拟现实及3D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屏的处理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用户在实际物理环境中,透过LED显示屏体验到虚拟场景和三维立体模型(即3D模型),这些虚拟内容与现实场景符合1:1比例关系,随着显示屏像素密度越来越高,空间造型越来越丰富,包围感沉浸感越来越强,这种虚拟现实体验感受越来越真实。在体验时,用户主要的视觉焦点多在虚拟显示内容上,如一个建筑,一辆汽车,一个房间。但是当用户的视觉焦点移动变换位置,例如,到了显示屏空间的边缘,观众视觉会被突然出现的边缘强制从虚拟场景拉出来,焦点切换到这个边缘以及屏幕之外的现实世界,由于虚拟与显示之间的视觉差造成的视觉效果差,用户体验感差。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的处理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由于相关技术中用户观看至视差立体显示屏的边缘时,由于虚拟与显示之间的视觉差造成的视觉效果差,用户体验感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的处理方法,包括:确定显示屏中的虚实融合带,其中,上述虚实融合带为上述显示屏中从上述显示屏的边缘向内延伸预定距离范围的显示区域;将上述虚实融合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确定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其中,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不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的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显示屏中的虚实融合带,其中,上述虚实融合带为上述显示屏中从上述显示屏的边缘向内延伸预定距离范围的显示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将上述虚实融合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其中,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不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上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任意一项上述的显示屏的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任意一项上述的显示屏的处理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确定显示屏中的虚实融合带,其中,上述虚实融合带为上述显示屏中从上述显示屏的边缘向内延伸预定距离范围的显示区域;将上述虚实融合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确定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其中,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不相同,达到了通过显示屏边缘设置虚实融合带,为虚实融合带的不同显示区域设置不同的显示内容,优化视差3D视觉感受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降低视差立体显示屏虚拟与显示之间的视觉差,提升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感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用户观看至视差立体显示屏的边缘时,由于虚拟与显示之间的视觉差造成的视觉效果差,用户体验感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虚拟环境中完整3D模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显示屏中观看图像效果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显示屏边缘观看图像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显示屏观看视觉原理图;
图4b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另一种显示屏观看视觉原理图;
图5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另一种显示屏边缘观看图像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屏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显示屏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显示屏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透明度调节曲线示意图;
图10a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的显示屏成像示意图;
图10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显示屏成像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显示屏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屏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首先,为方便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本发明中所涉及的部分术语或名词进行解释说明:
LED显示屏(LED Displayer),一种平板显示器,由一个个小的LED模块面板组成,用来显示文字、图像、视频等各种信息的设备。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
在虚拟现实行业,使用LED显示屏阵列构成显示载体,用户佩戴主动式立体眼镜观看到三维(即3D)影像,配合实时渲染引擎和实时运动捕捉技术,3D程序内容可随着用户的双目视点位置而做出实时渲染响应,这些图像符合用户视点的透视关系,让虚拟的显示内容仿佛置身周边,达到用户沉浸其中的目的。
在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用户在实际物理环境中,透过LED显示屏体验到虚拟场景和3D模型,这些虚拟内容与现实场景符合1:1比例关系,随着显示屏像素密度越来越高,空间造型越来越丰富,包围感沉浸感越来越强,这种虚拟现实体验感受越来越真实。在体验时,用户主要的视觉焦点多在虚拟显示内容上,如一个建筑,一辆汽车,一个房间。但是当用户的视觉焦点移动变换位置,到了显示屏空间的边缘,用户视觉会被突然出现的边缘强制从虚拟场景拉出来,焦点切换到这个边缘以及屏幕之外的现实世界,由于虚拟与显示之间的视觉差造成的视觉效果差,用户体验感差。
如图1所示为LED显示屏中显示的虚拟环境中的完整的三维立体模型,现实中通过LED视差立体显示屏显示左右眼分别需要看到的图像(如图2所示),再经过主动式3D眼镜与这两种图像对应给左右眼,这样用户就能看到虚拟环境中的3D模型,通过视差立体原理,获得立体感。透过用户视角,显示图像是立体的,现实中的事物也是立体的,但LED显示屏的边缘,会产生高对比度实线,这一实线在用户视线之内时,会强制人眼焦点变换,造成虚实混乱。在图3左侧是对液晶显示器拍摄的一张照片,模拟用户佩戴主动式3D眼镜观看视差式立体LED屏幕的过程。液晶显示器显示的图像可以看作3D虚拟场景,显示器边框和周边办公室环境则是现实场景。显示器内显示的图像被显示器边框包围,如图3中的箭头所指,在明暗交接处产生了一条实线,右侧为局部放大图。用户佩戴主动式立体眼镜,正常观看虚拟环境中的3D模型,视觉视线落在在焦点1上,如果用户自主转动眼球改变焦点位置,或者自己移动位置改变焦点位置,当显示屏边缘的实线进入用户视线范围内时,这条强对比度实线会迫使人眼焦点移动到此处,由焦点1强制转移到焦点2,此时左右眼看到的是同一条实线,而非显示屏给到的左右帧图像(如图4a和图4b所示)。这种非自主变换,给人视觉不舒适感,并且用户视觉会被突然出现的边缘强制从虚拟场景拉出来,如图5所示是在现实黑暗房间中观看视差立体显示屏的情况,虚拟与显示之间存在强烈的视觉差,造成观影效果差,用户体验感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的处理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屏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2,确定显示屏中的虚实融合带。
可以理解,上述显示屏为LED视差立体显示屏。上述虚实融合带为上述显示屏中从上述显示屏的边缘向内延伸预定距离范围的显示区域,即设置在虚拟内容和现实场景的交界处,虚拟内容指人眼观看视差立体显示屏显示的虚拟3D内容,现实场景指LED视差立体显示屏所处的现实场地。大多数情况交界处也就是显示屏边缘,沿着这个边缘向显示屏内部延伸预定距离范围,即为上述虚实融合带。
可选的,上述虚实融合带的带宽(即上述预定距离范围)可以根据具体的虚拟场景进行设定。
可选的,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显示屏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述显示屏包括正面屏、左侧屏、右侧屏和天幕屏,用户位于由正面屏、左侧屏、右侧屏和天幕屏构成的视差立体显示空间内,四块屏幕视觉上无缝拼接,在该显示屏中设置的虚实融合带,用户佩戴主动3D眼镜可以体验虚拟立体场景。
步骤S604,将上述虚实融合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
可选的,将上述虚实融合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包括:确定显示屏虚拟融合带拥有的总像素序列数;基于上述总像素序列数,对上述虚拟融合带进行显示区域划分,得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以及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像素序列数。
可选的,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不相同。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显示屏示意图,如图8所示,例如,将上述虚实融合带划分为三个显示区域,即第一显示区域a、第二显示区域b、第三显示区域c,其中,第一显示区域a最靠近显示屏边缘侧,第二显示区域b次之,第三显示区域c距离显示屏边缘侧最远,三个显示区域对应显示不同的显示内容。
步骤S606,确定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其中,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不相同。
可选的,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程序方式对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以使得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不相同。
通过以上方式,在显示屏中设置有虚实融合带,并将虚实融合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不同的显示区域对应显示不同的显示内容,例如靠近显示屏边缘侧的显示区域显示与显示屏所在的显示场景中的环境参数更接近,中间部分显示区域的显示内容是渐变的过程,距离显示屏边缘侧最远的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内容与显示屏上显示的虚拟场景最为接近,由此弱化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之间的边界,当用户视线观看虚拟内容至显示屏的边缘侧时,不会出现屏幕边缘处的实线强制改变视觉焦点,也不会产生较大的视觉差的问题,由此使得用户感受到的虚拟场景更接近现实,提升用户体验感。
通过上述步骤S602至步骤S606,可以达到通过显示屏边缘设置虚实融合带,为虚实融合带的不同显示区域设置不同的显示内容,优化视差3D视觉感受的目的,从而实现降低视差立体显示屏虚拟与显示之间的视觉差,提升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感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由于相关技术中用户观看至视差立体显示屏的边缘时,由于虚拟与显示之间的视觉差造成的视觉效果差,用户体验感差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以及第三显示区域的情况下,上述确定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包括:确定上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内容,其中,上述第一显示区域为上述虚实融合带中靠近上述显示屏的边缘侧的显示区域;确定上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内容,其中,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为上述虚实融合带中位于上述第一显示区域和上述第三显示区域之间的显示区域;确定上述第三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三显示内容,其中,上述第三显示区域为上述虚实融合带中距离上述显示屏的边缘侧最远的显示区域,上述第一显示内容、上述第二显示内容以及上述第三显示内容不相同。
可选的,仍如图8所示,通过程序方式对划分的三个显示区域的显示内容进行处理。需要说明的是,融合带是从现实环境到虚拟环境的过渡区域,所以分第一显示区域a、第二显示区域b、第三显示区域c三段过渡,不同的显示区域对应于不同的显示内容。其中,第一显示区域a是最靠近现实环境的显示区域,此段对应的第一显示内容按照趋近于屏幕所处的现实环境设定;第三显示区域c为最靠近虚拟内容的显示区域,因此可以设定为显示屏正常显示的虚拟内容;第二显示区域b是由现实环境过渡到虚拟环境的区域,因此可以将第二显示区域b对应的第二显示内容设定为第一显示内容到第三显示内容的过渡,由此弱化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视觉差,防止出现显示屏边缘处的实线强制改变视觉焦点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确定上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内容,包括:确定上述显示屏对应的环境参数,其中,上述环境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述显示屏的边框材质,上述显示屏的边框反光度,上述显示屏所处现实环境中的墙面颜色,以及上述现实环境中的墙面反光度;基于上述环境参数,确定上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上述第一显示内容。
可选的,仍如图8所示,第一显示区域a是最靠近现实环境的显示区域,此段对应的第一显示内容按照趋近于屏幕所处的环境设定,如显示屏边框材质和反光度,或者显示屏所在房间内的墙面颜色(如白色),由此达到弱化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之间分界线的目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确定上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内容,包括:获取上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原始图像;基于预设的透明度调节曲线,确定第一透明图层,其中,上述透明度调节曲线用于指示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与对应的透明度之间的关系,其中,上述像素序列为上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行像素序列或列像素序列;将上述第一透明图层叠加至上述第一原始图像,得到上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上述第二显示内容。
可选的,第二显示区域是由现实环境过渡到虚拟环境的区域,为弱化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视觉差,将上述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内容设置为虚拟环境中的立体图像与周边现实环境的渐变过渡,即由第一显示内容到第三显示内容的渐变过渡,具体方法可以为在第二显示区域中第一原始图像上叠加一层渐变的透明图层,该透明图层具有透明渐变特性,不同的像素序列(如行像素序列或列像素序列)对应于不同的透明度,具体的像素序列与对应的透明度之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渐变程度由曲线f(x)获得,横轴数值代表第二显示区域b内单位行像素序列或列像素序列,纵轴代表这一序列像素之上叠加的图层透明度,f(x)可以选择线性或者曲线等多种映射关系。即在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透明图层的透明度设置中,像素序列的透明度与距离显示屏边缘侧的距离成正比,即距离显示屏边缘侧越远的像素序列,对应的透明度越大。
需要说明的是,图10a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的显示屏成像示意图,如图10a所示为LED显示屏正常显示左右眼图像,用户佩戴主动立体眼镜观看获得立体感。但在显示屏左侧边缘的实线,影响了用户视觉焦点。图10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显示屏成像示意图,在显示屏的边缘侧设置有具有渐变特性的虚实融合带,虚拟环境中的立体图像与周边现实环境渐变过渡,虚化了之前的实线,不存在影响用户视觉焦点的可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将上述第一透明图层叠加至上述第一原始图像,得到上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上述第二显示内容,包括:将上述第一透明图层叠加至上述第一原始图像,得到上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四显示内容;基于上述第四显示内容,确定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第一三原色数值;基于上述第一原始图像,确定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第二三原色数值;确定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述第一三原色数值与上述第二三原色数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在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述第一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将上述第四显示内容作为上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上述第二显示内容。
通过以上方式,将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对应的第一原始图像对应的第二三原色数值,与经图层叠加后获取到的第四显示内容对应的第一三原色数值之间的第一差值与预设差值阈值进行比较,将满足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对应的第一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的第四显示内容,作为第二显示区域最终的显示内容,由此获取到的第一透明图层更加准确,图层叠加效果更好,使得虚实融合带中由虚拟环境到现实环境的过渡更加真实。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确定上述第三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三显示内容,包括:确定上述第三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原始图像;基于上述第二原始图像,确定上述第三显示区域对应的上述第三显示内容。
可以理解,上述第三显示区域为虚拟融合带中距离显示屏边缘侧最远的显示区域,显示内容应最接近显示屏中的虚拟环境,通过以上方式,将第三显示区域中的显示的内容设置为该第三显示区域对应的原始图像,由此弱化虚拟环境与显示环境之间的视觉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在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中存在一个像素序列对应的上述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上述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调整上述透明度调节曲线,得到调整后的透明度调节曲线;基于上述调整后的透明度调节曲线,确定第二透明图层;将上述第二透明图层叠加至上述第一原始图像,得到上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五显示内容;基于上述第五显示内容,确定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第三三原色数值;确定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述第三三原色数值与上述第二三原色数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在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述第二差值均小于上述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将上述第五显示内容作为上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上述第二显示内容。
可以理解,在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中存在一个像素序列对应的上述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上述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则表明此时获取到的第一透明图层中各像素序列的透明度设置不能很好的满足第二显示区域中显示内容的渐变过渡,此时需要通过对透明度调节曲线进行调整的方式,得到新的第二透明度图层,并进一步判断第五显示内容对应的第三三原色数值是否满足预定要求(即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第三三原色数值与第二三原色数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若满足,则将第五显示内容作为第二显示区域的最终显示内容,由此提高透明图层获取准确性,提升图层叠加效果,进而使得虚实融合带中由虚拟环境到现实环境的过渡更加真实。
可选的,在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中存在一个像素序列对应的上述第二差值大于或等于上述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循环执行以下操作,直至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新的第二差值均小于上述预设差值阈值:重新对上述调整后的透明度调节曲线进行调整,得到新的调整后的透明度调节曲线;基于上述新的调整后的透明度调节曲线,确定新的第二透明图层;将上述新的第二透明图层叠加至上述第一原始图像,得到上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新的第五显示内容;基于上述新的第五显示内容,确定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新的第三三原色数值;确定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述新的第三三原色数值与上述第二三原色数值之间的上述新的第二差值;将上述新的调整后的透明度调节曲线作为上述调整后的透明度调节曲线。在上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述新的第二差值均小于上述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将上述新的第五显示内容作为上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上述第二显示内容。
基于实施例和可选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显示屏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确定显示屏中的虚实融合带,以及显示屏虚拟融合带拥有的总像素序列数N;基于总像素序列数,对虚拟融合带进行显示区域划分,得到三个显示区域(即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第三显示区域),以及三个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像素序列数。其中,第一显示区域是最靠近现实环境的显示区域,此段对应的第一显示内容按照趋近于屏幕所处的环境设定,如显示屏包边框材质和反光度,或者显示屏所在房间内的墙面颜色。第三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三显示内容设定为显示屏正常显示的内容(即第三显示区域对应的原始显示图像)。第二显示区域是由现实环境过渡到虚拟环境的区域,此处对应的第二显示内容依据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三显示区域采样并做出相应变换来确定。
步骤S2,设置虚实融合带中第二显示区域b的对应的像素序列数为p_b。
步骤S3,确定透明度调节曲线f(x),其中,x表示第二显示区域b中第x个像素序列。
步骤S4,确定第二显示区域b对应的第一原始图像的单位像素序列RGB三基色值(即第二三原色数值)为T0(x,k)=RGB(r,g,b),其中,RGB(r,g,b)中的R和r对应于光学三原色中的红色,G和g对应于光学三原色中的绿色,B和b对应于光学三原色中的蓝色。
步骤S5,将第一透明图层叠加至上述第一原始图像,得到第四显示内容,对应得到经变换后的单位像素序列RGB三基色值(即第一三原色数值)为T(x,k)=T0(x,k)+f(x)。
步骤S6,计算经变换后的单位像素序列RGB三基色值T(x,k)与第一原始图像对应的单位像素序列RGB三基色值T0(x,k)之间的第一差值△T=T(x,k)-T0(x,k),并将第一差差值与对应的预设差值阈值r进行比较,若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上述第一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则将第一透明图层与第一原始图像叠加得到的第四显示内容作为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最终显示内容。
步骤S7,若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中存在一个像素序列对应的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阈值,则表明此时获取到的第一透明图层中各像素序列的透明度设置不能很好的满足第二显示区域中显示内容的渐变过渡,此时需要通过对透明度调节曲线进行调整,并重新执行步骤S3至步骤S6,直至根据新的透明度调节曲线f(x)获取到的新的透明图层叠加至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一原始图像后,获取到的新的显示内容对应的三原色数值满足预定要求(即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新的三原色数值与第二三原色数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
步骤S8,将新的显示内容作为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最终显示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1)在显示屏边缘设置虚实融合带,弱化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之间的边界,当用户视线观看虚拟内容至显示屏的边缘侧时,不出现屏幕边缘处的实线强制改变视觉焦点,产生较大的视觉差,优化视差3D视觉感受,由此使得用户感受到的虚拟场景更接近现实,提升用户体验感。(2)通过轮循的方式确定第二显示区域中的透明渐变图层,提高透明图层获取准确性,提升图层叠加效果,进而使得虚实融合带中由虚拟环境到现实环境的过渡更加真实。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的处理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装置”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显示屏的处理方法的装置实施例,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屏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上述显示屏的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200、划分模块1202、第二确定模块1204,其中:
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200,用于确定显示屏中的虚实融合带,其中,上述虚实融合带为上述显示屏中从上述显示屏的边缘向内延伸预定距离范围的显示区域;
上述划分模块1202,连接于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200,用于将上述虚实融合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
上述第二确定模块1204,连接于上述划分模块1202,用于确定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其中,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不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200,用于确定显示屏中的虚实融合带,其中,上述虚实融合带为上述显示屏中从上述显示屏的边缘向内延伸预定距离范围的显示区域;上述划分模块1202,连接于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200,用于将上述虚实融合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上述第二确定模块1204,连接于上述划分模块1202,用于确定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其中,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不相同,达到了通过显示屏边缘设置虚实融合带,为虚实融合带的不同显示区域设置不同的显示内容,优化视差3D视觉感受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降低视差立体显示屏虚拟与显示之间的视觉差,提升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感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用户观看至视差立体显示屏的边缘时,由于虚拟与显示之间的视觉差造成的视觉效果差,用户体验感差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例如,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上述各个模块可以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方式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200、划分模块1202、第二确定模块1204对应于实施例中的步骤S602至步骤S606,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实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计算机终端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可选或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的显示屏的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200、划分模块1202、第二确定模块1204等均作为程序模块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模块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模块,上述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实施例。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上述程序运行时控制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任意一种显示屏的处理方法。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中,或者位于移动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中,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
可选的,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确定显示屏中的虚实融合带,其中,上述虚实融合带为上述显示屏中从上述显示屏的边缘向内延伸预定距离范围的显示区域;将上述虚实融合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确定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其中,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不相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的实施例。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种显示屏的处理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实施例,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上述任意一种的显示屏的处理方法步骤的程序。
可选的,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确定显示屏中的虚实融合带,其中,上述虚实融合带为上述显示屏中从上述显示屏的边缘向内延伸预定距离范围的显示区域;将上述虚实融合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确定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其中,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不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确定显示屏中的虚实融合带,其中,上述虚实融合带为上述显示屏中从上述显示屏的边缘向内延伸预定距离范围的显示区域;将上述虚实融合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确定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其中,上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不相同。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模块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屏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显示屏中的虚实融合带,其中,所述虚实融合带为所述显示屏中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向内延伸预定距离范围的显示区域;
将所述虚实融合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
确定所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其中,所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以及第三显示区域的情况下,所述确定所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内容,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为所述虚实融合带中靠近所述显示屏的边缘侧的显示区域;
确定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内容,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为所述虚实融合带中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之间的显示区域;
确定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三显示内容,其中,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为所述虚实融合带中距离所述显示屏的边缘侧最远的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内容、所述第二显示内容以及所述第三显示内容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内容,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屏对应的环境参数,其中,所述环境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显示屏的边框材质,所述显示屏的边框反光度,所述显示屏所处现实环境中的墙面颜色,以及所述现实环境中的墙面反光度;
基于所述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显示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内容,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原始图像;
基于预设的透明度调节曲线,确定第一透明图层,其中,所述透明度调节曲线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与对应的透明度之间的关系,其中,所述像素序列为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行像素序列或列像素序列;
将所述第一透明图层叠加至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得到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二显示内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透明图层叠加至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得到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二显示内容,包括:
将所述第一透明图层叠加至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得到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四显示内容;
基于所述第四显示内容,确定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第一三原色数值;
基于所述第一原始图像,确定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第二三原色数值;
确定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一三原色数值与所述第二三原色数值之间的第一差值;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一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四显示内容作为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二显示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中存在一个像素序列对应的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透明度调节曲线,得到调整后的透明度调节曲线;
基于所述调整后的透明度调节曲线,确定第二透明图层;
将所述第二透明图层叠加至所述第一原始图像,得到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五显示内容;
基于所述第五显示内容,确定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第三三原色数值;
确定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三三原色数值与所述第二三原色数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的像素序列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二差值均小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五显示内容作为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二显示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三显示内容,包括:
确定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二原始图像;
基于所述第二原始图像,确定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三显示内容。
8.一种显示屏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显示屏中的虚实融合带,其中,所述虚实融合带为所述显示屏中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向内延伸预定距离范围的显示区域;
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虚实融合带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其中,所述多个不同的显示区域分别对应的显示内容不相同。
9.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的处理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的处理方法。
CN202211718794.6A 2022-12-29 2022-12-29 显示屏的处理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0331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8794.6A CN116033137A (zh) 2022-12-29 2022-12-29 显示屏的处理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8794.6A CN116033137A (zh) 2022-12-29 2022-12-29 显示屏的处理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3137A true CN116033137A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78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18794.6A Pending CN116033137A (zh) 2022-12-29 2022-12-29 显示屏的处理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31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00521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gen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4787905B1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8791989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RU2692432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трехмерного изображения
US9684946B2 (en) Image making
EP0862767B1 (en) Three-dimensional draw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4112275B (zh) 一种生成视点的方法及装置
JP2010531102A (ja) 色フィルタで立体画像を生成し表示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30293531A1 (en) User perception of visual effects
JP2010154422A (ja) 画像処理装置
KR20120075829A (ko) 적응적 부화소 렌더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09510975B (zh) 一种视频图像的提取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3004493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difying binocular images
US11659158B1 (en) Frustum change in projection stereo rendering
US10809532B2 (en) Display method and display system
WO2002027667A1 (en) Method for automated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conversion
CN104702929A (zh) 修正图像交叠区的失真的方法、记录介质和执行装置
KR100345591B1 (ko) 깊이정보처리를위한영상처리시스템
US8849012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having a program for proces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N111264057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记录介质
US20150116202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US2022002013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images
CN116033137A (zh) 显示屏的处理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2017163373A (ja) 装置、投影装置、表示装置、画像生成装置、それらの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構造
Wei et al. Color anaglyphs for panorama visualiz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