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2838A -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2838A
CN116032838A CN202111242295.XA CN202111242295A CN116032838A CN 116032838 A CN116032838 A CN 116032838A CN 202111242295 A CN202111242295 A CN 202111242295A CN 116032838 A CN116032838 A CN 116032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trol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terminal equipment
acces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22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萍
生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22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283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4654 priority patent/WO20230717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2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28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输方法。该传输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包括连接控制信息、测量指示信息和业务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控制信息执行对应操作。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可以在多种场景中实现基础服务层与接入层之间信息的标准化传输。

Description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用户对于网络业务的新需求,5G通信技术应运而生。5G通信具有更大的带宽,更高的速率以及更低的时延等特点,能够支持增强型移动带宽、超高可靠性低时延,海量大连接的三大应用场景。而在短距离通信方面,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达到更高的性能,星闪短距离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星闪无线短距通信技术(以下简称星闪技术或星闪)制定新一代无线短距离通信系统。每个星闪节点的协议栈都包含了基础应用层、基础服务层和接入层。其中,在多种场景中,星闪内部基础服务层与接入层之间存在着许多控制信息的交互。但是目前对于星闪技术来说,该部分的传输并没有相应的标准化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传输方法、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为星闪系统中基础服务层与接入层之间的信息交互提供标准化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包括连接控制信息、测量指示信息和业务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控制信息执行对应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程序数据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第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三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数据,程序数据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第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提供星闪技术中基础服务层与接入层之间的信息的传输方法,实现基础服务层与接入层之间的信息的标准化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星闪技术协议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传输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传输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传输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传输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传输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如图1所示,图1为星闪技术协议栈的结构示意图。
每个星闪节点协议栈都包含有基础应用层、基础服务层和接入层。数据从发送端的星闪节点的基础应用层达到基础服务层,经基础服务层的QoS管理实体处理(主要完成应用层数据到QoS数据流的映射等)以及传输处理(主要完成QoS数据流到传输通道TCID的处理等)后,传输至接入层。接入层主要负责从基础服务层传输通道TCID接收数据流,经过链路控制层以及媒体接入层的处理(主要完成传输通道TCID到逻辑LCID的映射、逻辑信道的复用等)、在再次经过接入层物理层的处理后发送给接收端的星闪节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星闪节点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而为了更好的支持端到端的数据业务流传输服务以及有效的资源分配等,星闪节点协议栈的内部的协议层之间需要频繁的数据信息交互。具体来说,星闪内部的基础服务层与接入层之间在不同的场景中有着许多的控制信息的交互。例如,在传输连接建立、物理层测量配置与上报、SLE业务周期信息获取等场景中,普遍存在着基础服务层与接入层之间的控制信息交互。这些控制信息都是星闪进行高效数据传输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星闪节点的基础服务层中包含有通用管理功能单元、QoS管理功能单元以及数据传输与适配功能单元。其中通用管理功能单元又进一步可划分为连接管理功能单元以及测量管理功能单元。这些功能单元与接入层之间进行频繁的控制信息交互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控制信息。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控制信息多种多样。该控制信息包括连接控制信息、测量指示信息和业务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S12: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控制信息执行对应操作。
接入层在接收到基础服务层发送的控制信息后,基于不同的控制信息的种类,进行相应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的操作。其具体的信息处理和操作过程在以下几个实施例中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传输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控制信息包括连接控制信息时的信息传输。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向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控制信息。
当控制信息包括了连接控制信息时,基础服务层将控制信息通过通用管理功能单元中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发送至接入层。该连接控制信息包括基础服务层已建立的传输通道的信息,逻辑信道处理指示以及传输通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基础服务层已建立的传输通道信息包括星闪基础服务层已建立的传输通道列表TCID List、传输通道中包含的QoS流标识SLQI(SparkLink QoS Index)、传输模式、传输帧格式以及最大传输单元MTU等中的至少一种。逻辑信道处理指示包括逻辑信道建立指示、逻辑信道修改指示和逻辑信道删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用以指示接入层对逻辑信道进行相应的更新处理。传输通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TCID与LCID之间的映射关系。
S22: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连接控制信息与对端设备协商对逻辑信道进行处理以更新逻辑信道的信息。
星闪节点接入层接收到基础服务层发送的包含连接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后,根据当前的资源情况在通信的星闪节点之间建立接入层的逻辑信道。
S23: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向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发送反馈信息。
完成了逻辑信道的更新后,接入层向基础服务层中通用管理功能单元中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发送反馈消息。该反馈信息包括已更新的逻辑信道信息和已更新的逻辑信道与基础服务层的传输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已更新的逻辑信道信息包括已建立的逻辑信道列表TCID List。已更新的逻辑信道与基础服务层的传输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TCID和LCID之间的映射关系。
S24: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将已更新的逻辑信道与传输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指示给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传输管理功能单元。
星闪节点基础服务层的通用管理功能单元中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在接收到接入层发送的反馈消息后,将该信息指示给基础服务层中的传输与适配管理功能单元。传输与适配管理功能单元将处理好的数据传输至相应的接入层的逻辑信道中,完成数据从基础服务层到接入层的投递。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传输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与对端设备协商建立端到端的传输通道。
通用管理功能单元中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星闪端到端传输通道TCID的维护。具体地,当通用管理功能单元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在收到QoS管理功能单元的QoS数据流后,基于QoS管理功能单元提供的QoS参数以及数据流与传输通道的映射关系,负责与另一星闪节点的通用管理功能单元协商建立端到端的传输通道。建立完成之后,通用管理功能单元将传输通道的信息指示给数据传输与适配功能单元,数据传输与适配功能单元根据该指示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数据发送至下一层的星闪接入层。
S32: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向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控制信息。
当控制信息包括了连接控制信息时,基础服务层将控制信息通过通用管理功能单元中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发送至接入层。该连接控制信息包括基础服务层已建立的传输通道的信息,逻辑信道处理指示以及传输通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基础服务层已建立的传输通道信息包括星闪基础服务层已建立的传输通道列表TCID List、传输通道中包含的QoS流标识SLQI(SparkLink QoS Index)、传输模式、传输帧格式以及最大传输单元MTU等中的至少一种。逻辑信道处理指示包括逻辑信道建立指示、逻辑信道修改指示和逻辑信道删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用以指示接入层对逻辑信道进行相应的更新处理。传输通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TCID与LCID之间的映射关系。
S33: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控制信息与对端设备协商对逻辑信道进行处理以更新逻辑信道的信息。
星闪节点接入层接收到基础服务层发送的包含连接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后,根据当前的资源情况在通信的星闪节点之间建立接入层的逻辑信道。
S34: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向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发送反馈信息。
完成了逻辑信道的更新后,接入层向基础服务层中通用管理功能单元中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发送反馈消息。该反馈信息包括已更新的逻辑信道信息和已更新的逻辑信道与基础服务层的传输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已更新的逻辑信道信息包括已建立的逻辑信道列表TCID List。已更新的逻辑信道与基础服务层的传输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TCID和LCID之间的映射关系。
S35: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将已更新的逻辑信道与传输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指示给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传输管理功能单元。
星闪节点基础服务层的通用管理功能单元中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在接收到接入层发送的反馈消息后,将该信息指示给基础服务层中的传输与适配管理功能单元。传输与适配管理功能单元将处理好的数据传输至相应的接入层的逻辑信道中,完成数据从基础服务层到接入层的投递。
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传输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控制信息包括了测量指示信息时的信息传输。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1: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向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控制信息。
当控制信息包括了测量指示信息时,基础服务层将控制信息通过通用管理功能单元中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发送至接入层。该测量指示信息包括测量参数操作、测量上报配置和测量参数类型。该测量参数类型,即需要测量的物理层测量量,其包括RSRP(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信号干噪比)、速率、丢包率、误包率以及时延等中的至少一种。测量上报配置包括测量的事件,测量的上报周期以及测量的触发机制等。测量参数操作包括测量参数新增指示、测量参数修改指示和测量参数删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用以指示接入层对测量参数进行调整。
S42: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测量指示信息对物理层的测量参数进行测量。
接入层基于控制信息中的测量指示信息对当前物理层的传输信道信号质量(如RSRP、RSRQ、RSSI、SINR等)或空口数据传输情况(如速率、丢包率、误包率、时延等)进行测量。在满足测量上报配置时向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通用管理功能单元中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反馈测量结果。
S43: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将测量结果指示给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服务质量管理功能单元和/或5G融合管理单元。
星闪节点基础服务层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在接收到接入层反馈的物理层的测量结果后,将该测量结果指示给服务质量管理功能单元(QoS管理功能单元)和/或5G融合管理单元。服务质量管理功能单元和/或5G融合管理单元根据接收的底层的物理层数据传输以及信道质量的情况对高层的数据传输进行调整。
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传输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1: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接收来自于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服务质量管理功能单元和/或5G融合管理单元的测量需求。
通用管理功能单元中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星闪节点端到端的测量以完成传输通道数据流监控,以及基础服务层与接入层之间测量信息交互。基础服务层与接入层之间测量信息交互主要是为了在特殊场景中基础服务层或更高层需要了解底层接入层的空口数据信道质量信息,以便合理的控制数据的发送。具体地,在星闪节点与星闪节点之间进行通信时,基础服务层QoS管理功能单元负责维护星闪节点端到端QoS流数据传输监控,当QoS管理功能单元想要了解底层的数据链路质量情况时,QoS管理功能单元会触发测量管理功能单元去向接入层获取相应的底层测量信息。除此之外,在星闪与5G融合的场景中,星闪节点与核心网之间也需要进行QoS流数据的传输监控,星闪基础服务层的5G融合管理单元如果需要了解底层的数据链路情况,这时5G融合管理单元也会触发测量管理单元去向接入层获取相应的底层测量信息。
S52: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向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控制信息。
当控制信息包括了测量指示信息时,基础服务层将控制信息通过通用管理功能单元中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发送至接入层。该测量指示信息包括测量参数操作、测量上报配置和测量参数类型。该测量参数类型,即需要测量的物理层测量量,其包括RSRP(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信号干噪比)、速率、丢包率、误包率以及时延等中的至少一种。测量上报配置包括测量的事件,测量的上报周期以及测量的触发机制等。测量参数操作包括测量参数新增指示、测量参数修改指示和测量参数删除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用以指示接入层对测量参数进行调整。
S53: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测量指示信息对物理层的测量参数进行测量。
接入层基于控制信息中的测量指示信息对当前物理层的传输信道信号质量(如RSRP、RSRQ、RSSI、SINR等)或空口数据传输情况(如速率、丢包率、误包率、时延等)进行测量。在满足测量上报配置时向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通用管理功能单元中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反馈测量结果。
S54: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将测量结果指示给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服务质量管理功能单元和/或5G融合管理单元。
星闪节点基础服务层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在接收到接入层反馈的物理层的测量结果后,将该测量结果指示给服务质量管理功能单元(QoS管理功能单元)和/或5G融合管理单元。服务质量管理功能单元和/或5G融合管理单元根据接收的底层的物理层数据传输以及信道质量的情况对高层的数据传输进行调整。
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传输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控制信息包括了业务属性信息时的信息传输。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1: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服务质量管理功能单元或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向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控制信息。
考虑到业务场景对于星闪技术存在着差异化的传输需求,目前星闪接入层为上层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通信接口:SLB和SLE。即星闪接入层可能是SLB制式,也可能是SLE制式。SLB用于支持具有低时延、高可靠、精同步、高并发和高安全等传输需求的业务场景。SLE用于承载具有第功耗诉求的业务场景。基于SLE业务类型的特点,星闪接入层在SLE制式下的类型业务资源的调度多采用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静态调度),即根据业务的传输周期预配制好物理资源以减少资源分配所消耗的时延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物理层(即接入层)需要从高层(基础服务层)获取到业务的传输周期等信息以合理的为其配置半静态资源。
基础业务层向接入层发送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中包括了业务属性信息。该业务属性信息包括业务的服务质量流标识SLQI(SparkLink QoS Index)、业务类型、业务的传输周期、业务的传输通道标识TCID、业务的传输模式和业务的帧格式等中的至少一种。
S62: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业务属性信息为业务的数据分配物理层资源。
在接入层接收到包含了业务属性信息的控制信息后,基于业务属性信息,接入层进行半静态资源的调度及分配,并将随后到达的业务数据使用该预配置的资源进行空口传输。
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0和存储器120。
处理器110控制通信设备的操作,处理器11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1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序列的处理能力。处理器11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序列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120存储处理器110工作所需要的指令和数据。
处理器110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本申请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任一个所描述的方法及可能的组合方法。
如图9所示,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包括存储器210,存储器210存储有程序数据,该程序数据被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传输方法任一实施例及可能的组合所提供的方法。
存储器21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闪存(Flash Memory)、硬盘、光盘等。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提供星闪技术中基础服务层与接入层之间的信息传输方法,实现基础服务层与接入层之间的信息的标准化传输。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连接控制信息、测量指示信息和业务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执行对应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连接控制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控制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控制信息包括基础服务层已建立的传输通道的信息,逻辑信道处理指示,传输通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执行对应操作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所述连接控制信息与对端设备协商对所述逻辑信道进行处理以更新逻辑信道的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已更新的逻辑信道信息和所述已更新的逻辑信道与传输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将所述已更新的逻辑信道与传输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指示给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传输管理功能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逻辑信道处理指示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逻辑信道建立指示、逻辑信道修改指示和逻辑信道删除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测量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控制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指示信息包括测量参数操作、测量上报配置和测量参数类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执行对应操作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所述测量指示信息对物理层的测量参数进行测量,并在满足所述测量上报配置时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反馈测量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将所述测量结果指示给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服务质量管理功能单元和/或5G融合管理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参数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测量参数新增指示、测量参数修改指示和测量参数删除指示。
12.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控制信息之前进一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测量管理功能单元接收来自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服务质量管理功能单元和/或5G融合管理单元的测量需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包括业务属性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控制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的服务质量管理功能单元或连接管理功能单元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数:业务的服务质量流标识、业务类型、业务的传输周期、业务的传输通道标识、业务的传输模式和业务的帧格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执行对应操作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所述业务属性信息为业务的数据分配物理层资源。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242295.XA 2021-10-25 2021-10-25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0328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2295.XA CN116032838A (zh) 2021-10-25 2021-10-25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124654 WO2023071782A1 (zh) 2021-10-25 2022-10-11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2295.XA CN116032838A (zh) 2021-10-25 2021-10-25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2838A true CN116032838A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79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2295.XA Pending CN116032838A (zh) 2021-10-25 2021-10-25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2838A (zh)
WO (1) WO202307178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2666B (zh) * 2012-07-06 2015-04-22 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cs流媒体平台系统
CN109963320B (zh) * 2012-10-26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接入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4200334B (zh) * 2014-09-16 2017-07-21 张文铸 一种基于SaaS模式的众包项目管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US20160269493A1 (en) * 2015-03-10 2016-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devices to establish services between service and connectivity strata
CN109639790A (zh) * 2018-12-06 2019-04-16 上海美亦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的物联网软件架构
CN113259970B (zh) * 2021-05-08 2022-07-08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1782A1 (zh)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2352B (zh) 管理网络切片实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77857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burst arrival time reference clock based on time-sensitive communica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9302372A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40829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network analysis information for rfsp index selec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8702660A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5642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fully-distributed 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24496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upf事件开放服务的装置和方法
KR20210143563A (ko) 이동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단말에 Deterministic Communication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55881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twork auto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480610B1 (ko) 주소 송신 방법, 장치 및 저장매체
KR20200127841A (ko) 무선 통신망에서 시간 민감 통신 보조 정보에 기초한 버스트 도착 시간 기준 클럭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CN113079527A (zh) 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切片数据速率的设备和方法
KR102371921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간에 민감한 통신 지원 정보 갱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3784392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2047803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962468B2 (en)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6032838A (zh)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48123A (zh) 一种无线回传处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6797321A (zh) 一种背景流量下载方法、设备及系统
KR2023006580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분할 컴퓨팅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031912A (ko) 단말 디바이스, 인프라스트럭처 장비 및 방법들
KR20210089108A (ko) 네트워크 데이터 수집 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040134A (ko) 트래픽 사이즈 산출 방법
US11659536B1 (en) Controlling carrier load based on 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UE connections
US11343717B1 (en) Dynamic control of uplink communication from a dual-connected device, based on uplink backhaul congestion per conn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