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0748B - 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0748B
CN116030748B CN202310326636.4A CN202310326636A CN116030748B CN 116030748 B CN116030748 B CN 116030748B CN 202310326636 A CN202310326636 A CN 202310326636A CN 116030748 B CN116030748 B CN 1160307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output
amount
total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66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30748A (zh
Inventor
张海越
赖志业
黄志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266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0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0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0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30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0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应用于显示芯片系统中的码片,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码片的输出分辨率;根据第一时钟频率、第二时钟频率、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输出分辨率,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第一时钟频率小于第二时钟频率;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第一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更精细化的控制码片功耗与温漂偏移优化之间的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中的显示芯片系统在使用其内部的晶体振荡器进行视频播放时,随着播放时间的增加,芯片内部发热会导致输入效率大于输出效率,由于芯片内部的缓存空间有限,会出现缓存数据溢出的情况。通过设置较高档位的输出时钟频率调整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参数,可以保证码片中的先入先出(first input first output,FIFO)平衡,但是,较高档位的输出时钟频率会造成芯片功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更精细化的控制码片功耗与温漂偏移优化之间的平衡。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应用于显示芯片系统中的码片,显示芯片系统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码片和显示模组,AP与码片连接通信,码片与显示模组连接通信;该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码片的输出分辨率,其中,第一时长为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时间,第一像素总量为码片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为码片输出当前帧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
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时钟频率、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二时钟频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二时钟频率、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其中,第一时钟频率小于第二时钟频率;
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第一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根据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时长、码片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第一像素总量和码片输出当前帧图像数据的第二像素总量,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通过计算第一时钟频率和第二时钟频率对应的单步长偏移行数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确定第一时钟频率和第二时钟频率都能够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将数值较小的第一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能够更精细化的控制码片功耗与温漂偏移优化之间的平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第二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时钟频率不能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当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第二时钟频率可以实现输入输出平衡,将第二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能够实现码片的温漂偏移优化。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第一时钟频率、第一时长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和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像素总量和第二像素总量,确定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输出分辨率、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通过计算第一时钟频率对应的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以便判断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能否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和/>为默认值。
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能让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与接收来自AP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AP的发送时钟频率,表示第一时钟频率,/>表示第一时长,/>表示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
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用于确定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二像素总量,/>表示第一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
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的动态调整,可以实现码片输出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与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基本平衡。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输出分辨率,确定码片的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根据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和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根据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水平有效像素量、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满足:
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表示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表示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表示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
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通过计算第一时钟频率对应的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用于确定码片是否可以实现输入输出平衡。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第二时钟频率、第一时长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和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像素总量和第二像素总量,确定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输出分辨率、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通过计算第二时钟频率对应的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以便判断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二时钟频率的情况下,能否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四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和/>为默认值。
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二时钟频率的情况下,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能让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与接收来自AP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AP的发送时钟频率,表示第二时钟频率,/>表示第一时长,/>表示第四输出单行像素总量。
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二时钟频率的情况下,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用于确定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四输出单行像素总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四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二像素总量,/>表示第一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
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二时钟频率的情况下,通过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的动态调整,可以实现码片输出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与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基本平衡。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输出分辨率,确定码片的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根据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和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确定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根据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水平有效像素量、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满足:
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表示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表示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表示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
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二时钟频率的情况下,通过计算第二时钟频率对应的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用于确定码片是否可以实现输入输出平衡。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码片的输出分辨率,其中,第一时长为应用处理器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时间,第一像素总量为码片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为码片输出当前帧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
处理模块,用于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时钟频率、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二时钟频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二时钟频率、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其中,第一时钟频率小于第二时钟频率;
处理模块,还用于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第一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第二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时钟频率、第一时长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和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像素总量和第二像素总量,确定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输出分辨率、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和/>为默认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AP的发送时钟频率,表示第一时钟频率,/>表示第一时长,/>表示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二像素总量,/>表示第一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输出分辨率,确定码片的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根据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和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根据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水平有效像素量、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满足:
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表示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表示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表示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时钟频率、第一时长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和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像素总量和第二像素总量,确定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输出分辨率、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四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和/>为默认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AP的发送时钟频率,表示第二时钟频率,/>表示第一时长,/>表示第四输出单行像素总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四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二像素总量,/>表示第一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输出分辨率,确定码片的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根据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和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确定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根据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水平有效像素量、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满足:
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表示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表示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表示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
该时钟频率调整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系统,所述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语音分离系统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连接通信。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系统,所述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系统可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系统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该系统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芯片系统中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温漂纠偏算法,通过动态调整码片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从而克服因温漂误差造成码片的输出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与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不同的问题,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芯片内部的缓存空间有限,会出现缓存数据溢出的情况,通过设置较高档位的输出时钟频率调整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参数,可以保证码片中的FIFO平衡,但是,较高档位的输出时钟频率会造成芯片功耗增加,温漂纠偏算法仅调整码片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并不会调整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因此,温漂纠偏算法无法控制码片功耗与温漂偏移优化之间的平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芯片系统包括码片101、应用处理器102和显示模组103。其中,应用处理器102与码片101通信连接,显示模组103与码片101通信连接,应用处理器102所使用的第一晶振与码片101所使用的第二晶振不同。在显示芯片系统中,应用处理器102处理和输出图像数据,通过通信连接向码片101发送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码片101接收应用处理器102发送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再通过通信连接发送给显示模组103进行显示。然而,在显示芯片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随着播放时间的增加,显示芯片系统的温度会升高,导致第二晶振发生频率偏移,码片101的图像数据输出频率会低于图像数据的输入频率,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后,芯片内部缓存缓冲区就会被未及时输出的图像数据填满,导致码片101中的图像控制器模块发出接近满的警告。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本质就是通过动态调整码片101的输出时钟频率,更新码片101的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补偿因第二晶振温漂而造成的时序控制误差,平衡码片101的图像数据的输入输出,实现更精细化的控制码片功耗与温漂偏移优化之间的平衡。
其中,应用处理器102中的第一晶振和码片101中的第二晶振都是晶体振荡器(Oscillator,OSC)。OSC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即将直流电能转换为具有指定频率的交流电能,其构成的电路叫振荡电路。芯片OSC接口功能是指需要外接晶振构成振荡器,其目的是给芯片提供时钟信号。
可选的,显示模组103可以是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Touch and Display DriverIntegration,TDDI)芯片。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芯片系统中码片的结构示意图,码片包括移动产业处理器接收接口201、图像数据预处理模块202、图像控制器模块203、显示控制器模块204和移动产业处理器发送接口205。其中,移动产业处理器接收接口201连接图像数据预处理模块202,图像数据预处理模块202连接图像控制器模块203,图像控制器模块203连接显示控制器模块204,显示控制器模块204连接移动产业处理器发送接口205。此外,移动产业处理器发送接口205还与显示模组通信连接,移动产业处理器接收接口201与应用处理器通信连接。其中,图像控制器模块203用于接收来自应用处理器的图像、视频数据;显示控制器模块204用于数据的处理和信号的控制,例如,从内存中或者FIFO通道中获取图像/视频数据,以一定的方式叠加、混合,将最终的图像通过显示像素接口(displaypixel interface,DPI)送给外部液晶显示器(即显示模组)显示,同时产生必须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控制信号。
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显示芯片系统中的码片101;所述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码片的输出分辨率。
其中,第一时长为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时间,基于第一晶振的时钟时序,AP向码片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时间是固定的,例如,第一时长等于7纳秒(nanosecond,ns);第一像素总量为码片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为码片输出当前帧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码片的输出分辨率由显示芯片系统的分辨率所约束。
具体的,获取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码片的输出分辨率。由于显示芯片系统在持续工作后温度会升高,AP向码片发送单帧图像数据的速度不变,但码片向显示模组输出单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会降低,导致码片的输入和输出无法同步,因此,第一像素总量大于第二像素总量,将第一时长和码片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第一像素总量作为基准,之后再通过这个基准来进行后续的时序控制误差的补偿以及控制码片功耗与温漂偏移优化之间的平衡。
当第一像素总量与第二像素总量的差异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码片输出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与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不平衡,为了克服温度升高而导致的频率偏移,通过调整码片的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可以实现码片输出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与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基本平衡。
其中,预设差值是技术人员通过大量实践得到的一个经验参数。预设差值用于确定实际检测的码片输出当前帧图像数据的第二像素总量与作为基准的第一像素总量之间的偏差。预设差值越小,因输入输出图像数据不对等而造成的图像数据的积压情况越轻;预设差值越大,因输入输出图像数据不对等而造成的图像数据的积压情况越严重。在实际场景中,为了保证码片中的数据缓冲器FIFO的平衡,预设差值应当尽量小。
其中,码片的输出控制时序是针对单行图像数据的多个像素的传输时序,输出控制时序包括水平同步像素量、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水平有效像素量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其中,水平同步像素量是行同步信号的长度,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是行同步信号的后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码片的输出分辨率为1080×2400,水平同步像素量等于固定值2,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等于固定值8,根据码片的输出分辨率,确定水平有效像素量等于1080,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等于2400。
在一种实施例中,码片的输入时钟频率是图2的图像数据预处理模块202的时钟频率,图像数据预处理模块202的时钟频率由第一晶振产生;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是码片的DPI接口的时钟频率,DPI接口的时钟频率由第二晶振产生,DPI接口为图2的显示控制器模块204与移动产业处理器发送接口205之间的接口,图2的移动产业处理器发送接口205与显示模组通信连接。时钟频率表示1秒内能够传输的图像数据的像素数量。
步骤S302: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时钟频率、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根据第一时钟频率、第一时长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和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其中,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满足:
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AP的发送时钟频率,表示第一时钟频率,/>表示第一时长,/>表示码片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时长等于7ns、第一时钟频率等于220MHZ时,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在码片输入输出平衡的情况下,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为450。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时长等于7ns、第一时钟频率等于280MHZ时,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在码片输入输出平衡的情况下,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为870。
根据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像素总量和第二像素总量,确定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其中,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二像素总量,/>表示第一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像素总量等于4991462、第二像素总量等于4981366时,码片输出的当前帧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小于输出的第一帧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确定当前码片传输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低于输入频率,为了使码片的输入输出保持平衡,基于温漂纠偏算法,需要确定出一个适配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对码片的输出控制时序进行更新。
具体的,当第一像素总量等于4991462、第二像素总量等于4981366以及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等于992时,码片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基于温漂纠偏算法,为了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需要将988确定为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
根据输出分辨率、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具体过程包括:根据输出分辨率,确定码片的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根据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和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根据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水平有效像素量、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其中,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满足:
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满足:
;/>
其中,表示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表示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表示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表示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时长等于7ns、第一时钟频率等于200MHZ时,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假设基于温漂纠偏算法计算得到的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等于308,那么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的实际调整步长为2,即单行图像数据需要偏移2个像素,由于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的最小步长为1,因此,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在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为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的情况下,码片输出单帧图像数据所累积的偏移行数大约为1.714行,码片输出单帧图像数据所累积的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约为3702。
步骤S303: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二时钟频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二时钟频率、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其中,第一时钟频率小于第二时钟频率。
根据第二时钟频率、第一时长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和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其中,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满足:
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AP的发送时钟频率,表示第二时钟频率,/>表示第一时长,/>表示码片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四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时长等于7ns、第二时钟频率等于320MHZ时,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在码片输入输出平衡的情况下,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为1150。
根据第四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像素总量和第二像素总量,确定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其中,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
其中,表示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四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二像素总量,/>表示第一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像素总量等于4981360、第二像素总量等于4971670以及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等于994时,码片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基于温漂纠偏算法,为了 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需要将990确定为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
根据输出分辨率、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具体过程包括:根据输出分辨率,确定码片的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根据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和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确定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根据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水平有效像素量、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其中,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满足:
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表示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表示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表示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时长等于7ns、第二时钟频率等于300MHZ时,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假设基于温漂纠偏算法计算得到的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等于1007,那么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的实际调整步长为3,即单行图像数据需要偏移3个像素,由于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的最小步长为1,因此,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在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为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的情况下,码片输出单帧图像数据所累积的偏移行数大约为1.143行,码片输出单帧图像数据所累积的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约为3703。
步骤S304: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为经验参数,第二预设阈值为码片中显示控制器模块的缓存空间。
具体的,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305;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306。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阈值为2行,第二预设阈值为4千字节(kilobyte,KB)。
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码片中的显示控制器模块不会读空,避免显示芯片系统出现显示异常的情况。
步骤S305:将第一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具体的,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码片的输出功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将码片的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调整为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可以实现码片的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入频率与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基本平衡。由于第一时钟频率小于第二时钟频率,数值较小的第一时钟频率确定能够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因此,将第一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能够更精细化的控制码片功耗与温漂偏移优化之间的平衡。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为1.7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为3702时,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2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所占用的缓存小于4KB,此时将第一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可选的,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码片的输出功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将码片的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调整为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可以实现码片的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入频率与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基本平衡;在码片的输出功率为第二时钟频率的情况下,将码片的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调整为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也可以实现码片的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入频率与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基本平衡。将数值较小的第一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能够更精细化的控制码片功耗与温漂偏移优化之间的平衡。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为1.7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为3702、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为1.1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为3703时,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2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所占用的缓存小于4KB、且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2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所占用的缓存小于4KB,此时将数值较小的第一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步骤S306:确定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具体的,当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307;当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308。
步骤S307:将第二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具体的,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码片的输出功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将码片的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调整为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不能实现码片的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入频率与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基本平衡;在码片的输出功率为第二时钟频率的情况下,将码片的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调整为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可以实现码片的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入频率与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基本平衡。将能够实现码片输入输出保持平衡的第二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为2.017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为4356、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为1.1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为3703时,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大于2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所占用的缓存大于4KB、且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2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所占用的缓存小于4KB,将第二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步骤S308: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三时钟频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三时钟频率、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第三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三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其中,第三时钟频率大于第二时钟频率。
其中,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码片的输出功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将码片的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调整为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不能实现码片的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入频率与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基本平衡;在码片的输出功率为第二时钟频率的情况下,将码片的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调整为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也不可以实现码片的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入频率与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基本平衡。因此,第一时钟频率和第二时钟频率都不能作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具体的,根据第三时钟频率、第一时长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五输出单行像素总量和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五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其中,第五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满足:
第五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五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AP的发送时钟频率,表示第三时钟频率,/>表示第一时长,/>表示码片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六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五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
根据第六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像素总量和第二像素总量,确定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六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其中,第六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六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六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二像素总量,/>表示第一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
根据输出分辨率、第五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五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六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三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三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具体过程包括:根据输出分辨率,确定码片的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根据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和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确定第三单步长偏移行数;根据第三单步长偏移行数、水平有效像素量、第五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六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三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其中,第三单步长偏移行数满足:
第三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三单步长偏移行数,/>表示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表示第五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三总偏移有效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表示第五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六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
步骤S309:当第三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三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第三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具体的,当第三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三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码片的输出功率为第三时钟频率的情况下,将码片的输出控制时序中的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调整为第六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可以实现码片的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入频率与当前帧图像数据的输出频率基本平衡。将能够实现码片输入输出保持平衡的第三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时钟频率、第二时钟频率和第三时钟频率,仅作示例说明以及如何调整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之用,没有次序之分。在实际应用中,码片的第二晶振可以调整不同档位的时钟频率,即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可以动态调整多个时钟频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不同档位的时钟频率,将最小档位的时钟频率作为第一时钟频率,然后执行步骤S302和步骤S304,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最小档位的时钟频率的情况下,如果可以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那么将最小档位的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如果不可以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那么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确定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二小档位的时钟频率的情况下,能否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不同档位的时钟频率,将中间档位的时钟频率作为第一时钟频率,然后执行步骤S302和步骤S304,如果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中间档位的时钟频率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那么将中间档位的时钟频率作为符合条件的时钟频率阈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确定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小于中间档位的时钟频率的情况下,能否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将最小的、且能够实现码片输入输出平衡的时钟频率作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不同档位的时钟频率,将中间档位的时钟频率作为第一时钟频率,然后执行步骤S302和步骤S304,如果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中间档位的时钟频率的情况下不可以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那么将中间档位的时钟频率作为不符合条件的时钟频率阈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判断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大于中间档位的时钟频率的情况下,能否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将最小的、且能够实现码片输入输出平衡的时钟频率作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时长、码片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第一像素总量和码片输出当前帧图像数据的第二像素总量,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通过计算第一时钟频率对应的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以及第二时钟频率对应的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确定第一时钟频率和第二时钟频率是否都能够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当第一时钟频率和第二时钟频率都能够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时,将数值较小的第一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能够更精细化的控制码片功耗与温漂偏移优化之间的平衡。
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装置应用于显示芯片系统中的码片,其中,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01和处理模块402。其中,各个单元的详细描述如下。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码片的输出分辨率。
其中,第一时长为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时间,第一像素总量为码片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为码片输出当前帧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
处理模块402:用于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时钟频率、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具体的,根据第一时钟频率、第一时长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和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像素总量和第二像素总量,确定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输出分辨率,确定码片的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根据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和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根据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水平有效像素量、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其中,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满足:
;/>
其中,表示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AP的发送时钟频率,表示第一时钟频率,/>表示第一时长,/>表示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
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和/>为默认值。
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二像素总量,/>表示第一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
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满足:
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表示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表示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表示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
处理模块402:还用于在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二时钟频率的情况下,根据第二时钟频率、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其中,第一时钟频率小于第二时钟频率。
具体的,根据第二时钟频率、第一时长和输出分辨率,在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和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第一像素总量和第二像素总量,确定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输出分辨率,确定码片的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根据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和第四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确定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根据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水平有效像素量、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其中,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AP的发送时钟频率,/>表示第二时钟频率,/>表示第一时长,/>表示第四输出单行像素总量。
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四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和/>为默认值。
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四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二像素总量,/>表示第一像素总量,/>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
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满足:
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满足:
其中,表示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表示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表示第三输出单行像素总量,/>表示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表示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表示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
处理模块402:还用于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第一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可选的,处理模块402,还用于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第一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可选的,处理模块402,还用于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第二时钟频率确定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可选的,处理模块402,还用于当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时钟频率与第二时钟频率都不能实现码片的输入输出平衡,第一时钟频率与第二时钟频率都不能作为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读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c,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描述的对象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符号“/”可以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符号“/”也可以表示除号,即执行除法运算。例如,A/B,可以表示A除以B。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如下三种情况: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凡在本申请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显示芯片系统中的码片,所述显示芯片系统包括应用处理器AP、所述码片和显示模组,所述AP与所述码片连接通信,所述码片与所述显示模组连接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所述码片的输出分辨率,其中,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时间,所述第一像素总量为所述码片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所述第二像素总量为所述码片输出当前帧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
在所述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时钟频率、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输出分辨率,在所述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所述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和所述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所述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所述第一像素总量和所述第二像素总量,确定所述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所述输出分辨率、所述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所述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所述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在所述码片的所述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二时钟频率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时钟频率、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输出分辨率,在所述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所述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和所述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所述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所述第一像素总量和所述第二像素总量,确定所述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所述输出分辨率、所述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所述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所述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当所述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所述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和所述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时钟频率确定为所述码片的所述输出时钟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或所述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若所述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将所述第二时钟频率确定为所述码片的所述输出时钟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所述表示所述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所述/>表示所述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所述/>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所述/>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所述/>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所述/>和所述/>为默认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满足:
其中,所述表示所述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所述/>表示所述AP的发送时钟频率,所述/>表示所述第一时钟频率,所述/>表示所述第一时长,所述/>表示所述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满足:
其中,所述表示所述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所述/>表示所述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所述/>表示所述第二像素总量,所述/>表示所述第一像素总量,所述/>表示水平同步像素量,所述/>表示水平后肩消隐像素量,所述表示水平有效像素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出分辨率、所述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所述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所述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包括:
根据所述输出分辨率,确定所述码片的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
根据所述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和所述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确定所述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
根据所述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水平有效像素量、所述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所述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所述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满足:
所述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满足:
其中,所述表示所述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所述/>表示所述输出垂直有效像素行号,所述/>表示所述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所述/>表示所述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所述/>表示所述水平有效像素量,所述/>表示所述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所述/>表示所述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
8.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长、第一像素总量、第二像素总量和码片的输出分辨率,其中,所述第一时长为应用处理器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时间,所述第一像素总量为所述码片输出第一帧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所述第二像素总量为所述码片输出当前帧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码片的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一时钟频率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时钟频率、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输出分辨率,在所述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所述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和所述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所述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所述第一像素总量和所述第二像素总量,确定所述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所述输出分辨率、所述第一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所述第一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所述第二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码片的所述输出时钟频率为第二时钟频率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时钟频率、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输出分辨率,在所述码片输入的单行图像数据和输出的单行图像数据的像素总量相等的约束条件下,确定所述AP发送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和所述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所述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所述第一像素总量和所述第二像素总量,确定所述码片输出单行图像数据的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根据所述输出分辨率、所述第二输出单行像素总量、所述第三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和所述第四水平前肩消隐像素量,确定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和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所述第一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单步长偏移行数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和所述第二总偏移有效像素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时钟频率确定为所述码片的所述输出时钟频率。
CN202310326636.4A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6030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6636.4A CN116030748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6636.4A CN116030748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0748A CN116030748A (zh) 2023-04-28
CN116030748B true CN116030748B (zh) 2023-08-08

Family

ID=86079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6636.4A Active CN116030748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074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8548A (en) * 1987-09-29 1989-09-19 Brooktree Corporat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system
KR20040048739A (ko) * 2002-12-04 2004-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파 장해를 저감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를 구동하는스케일링 장치
CN102510487A (zh) * 2011-10-18 2012-06-20 北京淳中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信号的传输方法、接收终端和传输系统
JP2012242729A (ja) * 2011-05-23 2012-12-10 Sony Corp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647918A (zh) * 2013-12-20 2014-03-19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同步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40979A (zh) * 2018-08-13 2019-01-18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芯片及led显示系统
CN111398690A (zh) * 2020-04-15 2020-07-10 深圳曦华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检测电路、电容检测系统和电子设备
WO2022083638A1 (zh) * 2020-10-23 2022-04-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芯片时钟频率调整方法、装置、芯片及电子设备
CN115834793A (zh) * 2023-02-16 2023-03-21 深圳曦华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模式下的图像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CN115831032A (zh) * 2023-02-20 2023-03-21 深圳曦华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温漂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25438A (ko) * 2016-08-31 2018-03-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12187225B (zh) * 2020-10-09 2023-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时钟校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8548A (en) * 1987-09-29 1989-09-19 Brooktree Corporat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system
KR20040048739A (ko) * 2002-12-04 2004-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파 장해를 저감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를 구동하는스케일링 장치
JP2012242729A (ja) * 2011-05-23 2012-12-10 Sony Corp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510487A (zh) * 2011-10-18 2012-06-20 北京淳中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信号的传输方法、接收终端和传输系统
CN103647918A (zh) * 2013-12-20 2014-03-19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同步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40979A (zh) * 2018-08-13 2019-01-18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芯片及led显示系统
CN111398690A (zh) * 2020-04-15 2020-07-10 深圳曦华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检测电路、电容检测系统和电子设备
WO2022083638A1 (zh) * 2020-10-23 2022-04-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芯片时钟频率调整方法、装置、芯片及电子设备
CN115834793A (zh) * 2023-02-16 2023-03-21 深圳曦华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模式下的图像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CN115831032A (zh) * 2023-02-20 2023-03-21 深圳曦华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温漂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0748A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1090B (zh) 用于同步显示流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60770B (zh) 时钟同步系统、节点和时钟同步方法
CN115831032B (zh) 芯片温漂处理方法及装置
JP6401716B2 (ja) スプライススクリーンの立体表示の同期信号処理方法及び装置、スプライススクリーン
US8724024B2 (en) Video signal output device and method
EP3664323B1 (en) Embedded clock recovery
EP3340635B1 (en) Data transfer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CN100486304C (zh) 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及方法
EP3799029A1 (en) Video transmission on a serial interface
CN116030748B (zh) 一种码片时钟频率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KR101847366B1 (ko) 시각 동기 장치 및 시각 동기 시스템
US8793410B2 (en) Data rate throttling in an internal packet-based interface
CN107004397B (zh) 使用宿请求的刷新率控制
US20190050963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of display data, apparatus and mobile device
CN103838533A (zh) 计算机集群拼接显示系统中图形信号的同步方法及同步卡
US10986044B2 (en) Low latency data synchronization
CN115756382A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6149591B (zh) 一种命令模式码片数据流传输时序控制方法及装置
EP1674999A1 (en) Fault-tolerant compu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US11659136B2 (en) Data conversion and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receiving device
JP2012083638A (ja) 携帯端末装置
KR20070070760A (ko) 데이터 양에 따라 전송 속도를 세팅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및 그 방법
US10504409B2 (en) Display synchronization
CN112885281B (zh)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芯片和电子设备
JP2010119015A (ja) 画像伝送装置、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画像伝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Dynamic Adjustm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Chip Clock Frequency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808

Pledgee: Bank of Communications Limited Shenzhen Branch

Pledgor: SHENZHEN XIHUA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7173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