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22931A - 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 Google Patents

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22931A
CN116022931A CN202310120673.XA CN202310120673A CN116022931A CN 116022931 A CN116022931 A CN 116022931A CN 202310120673 A CN202310120673 A CN 202310120673A CN 116022931 A CN116022931 A CN 116022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lake
biomass
ecological system
phytoplank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06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22931B (zh
Inventor
王琳
郑帅
王芳
刘扬
牛庚
张春玲
赵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to CN2023101206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229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22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22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22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229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该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包括: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从多个湖泊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一目标范围的咸水湖泊作为目标咸水湖泊;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与预设稳定性阈值对应的浮游植物的目标生物量;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目标生物量对应的目标矿化度;根据目标矿化度确定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目标补水量;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以修复生态系统。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咸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咸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背景技术
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较敏感、脆弱的生态带,区域特殊的气候、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背景等多因素、多物源和极端环境,形成了在地貌环境、水化学成分、矿产资源和湖泊生物等方面各具特色的盐碱湖泊和咸水湖泊。该类湖泊是一种无机盐、有机质和生物综合性的宝贵自然资源,对改善地区气候、丰富生物多样性、维持湖滨植被生长、防风固沙以及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鸟类迁徙过程中的栖息地及部分鸟类的繁殖地,其中,咸水湖泊为鸟类提供了重要的食源及栖息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但由于咸水湖泊具有高矿化度,咸水湖泊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单一,对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导致咸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目前缺乏针对咸水湖泊生态系统的有效修复方法,来提高咸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能够对咸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咸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生态系统中包括多个盐碱湖泊和咸水湖泊;
从多个湖泊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一目标范围的咸水湖泊作为目标咸水湖泊;
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与预设稳定性阈值对应的浮游植物的目标生物量;
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目标生物量对应的目标矿化度;
根据目标矿化度确定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目标补水量;
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以修复生态系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态系统修复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生态系统中包括多个盐碱湖泊和咸水湖泊;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从多个湖泊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一目标范围的咸水湖泊作为目标咸水湖泊;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与预设稳定性阈值对应的浮游植物的目标生物量;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目标生物量对应的目标矿化度;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矿化度确定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目标补水量;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以修复生态系统。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的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通过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在从生态系统中的多个湖泊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一目标范围内的目标咸水湖泊后,可以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与预设稳定性阈值对应的浮游植物的目标生物量,以及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目标生物量对应的目标矿化度。根据目标矿化度可以确定出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目标补水量,这样,可以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以此实现对咸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咸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矿化度的高斯回归曲线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的示意图;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态系统营养级物质流动的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态系统营养级物质流动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态系统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由背景技术部分可知,咸水湖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由于咸水湖泊具有高矿化度,其中生物主要以微生物为主,同时包含少数耐咸水度较高的浮游生物,缺少主要的生态系统功能组类型。因此,咸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单一,对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导致咸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低。目前缺乏针对咸水湖泊生态系统的有效修复方法,来提高半咸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0、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生态系统中包括多个盐碱湖泊;
S120、从多个湖泊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一目标范围的咸水湖泊作为目标咸水湖泊;
S130、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与预设稳定性阈值对应的浮游植物的目标生物量;
S140、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目标生物量对应的目标矿化度;
S150、根据目标矿化度确定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目标补水量;
S160、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以修复生态系统。
由此,通过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在从生态系统中的多个湖泊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一目标范围内的目标咸水湖泊后,可以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与预设稳定性阈值对应的浮游植物的目标生物量,以及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目标生物量对应的目标矿化度。根据目标矿化度可以确定出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目标补水量,这样,可以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以此实现对咸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咸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面介绍上述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S110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生态系统可以是任一半干旱区盐碱湖泊生态系统,其中可以包含有多个具有不同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矿化度的盐碱湖泊和咸水湖泊,其中,盐碱湖泊的矿化度可以是35g/L以上,咸水湖泊的矿化度可以是在1g/L-35g/L之间。浮游植物生物量例如可以对采集的湖泊水样分析得到,湖泊的矿化度例如可以通过水体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得到。第一关联关系可以是根据生态系统中多个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进行定量分析确定的,第二关联关系可以是根据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多个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多个稳定性指标确定的。
作为一种示例,上述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与多个湖泊分别对应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
根据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进行高斯回归模拟,得到高斯回归曲线;
从高斯回归曲线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二目标范围内的目标高斯回归曲线;
基于目标高斯回归曲线,确定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其中,高斯回归曲线是根据多个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进行高斯回归模拟,得到的与多个湖泊对应的湖泊矿化度与浮游植物生物量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二目标范围例如可以是矿化度在0g/L至136g/L范围内,可以将第一关联关系确定为第二目标范围内的目标高斯回归曲线。
作为一种示例,在获取到与多个湖泊分别对应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后,可以根据得到的数值进行高斯回归模拟,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矿化度的高斯回归曲线。根据高斯回归曲线,确定湖泊矿化度在0至136g/L范围内,浮游植物生物量随湖泊矿化度的升高而升高,可以得到如下公式(1),以此确定第一关联关系。
Figure BDA0004081429310000061
其中,Y表示浮游植物生物量,单位为mg/L,X表示湖泊矿化度,单位为g/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S120中,第一目标范围可以是与可修复咸水湖泊矿化度对应的,第一目标范围例如可以是湖泊矿化度在1g/L至35g/L范围内。例如可以在多个湖泊中,选择矿化度在第一目标范围内的目标咸水湖泊进行修复,以此对咸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修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130中,预设稳定性阈值可以是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最低提升范围确定的,提升范围例如可以是对目标咸水湖泊修复后,生态系统稳定性至少提高15%至20%,例如在确定第二关联关系后,可以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出针对目标咸水湖泊在达到预设稳定性阈值时,对应的浮游植物的目标生物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140中,在确定目标生物量后,例如可以基于上述公式(1)所表示的第一关联关系,确定出与目标生物量对应的目标矿化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150中,在确定目标咸水湖泊需要经过修复达到的目标矿化度后,根据目标咸水湖泊的蓄水量,以及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时补水源的矿化度,基于如下公式(2)可以得到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目标补水量。其中补水源例如可以是根据目标咸水湖泊周围地理环境确定补水源,例如在目标咸水湖泊周围存在煤矿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将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水作为补水源。
C1×Q1+C2×Q2=C3×Q3 (2)
其中,C1表示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修复前的矿化度,Q1表示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修复前的蓄水量,C2表示补水源的矿化度,Q2表示目标补水量,C3表示目标矿化度,Q3表示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修复后的蓄水量。
作为一种示例,若目标咸水湖泊的总面积为3.25km2,平均水深1m,在进行补水修复前的矿化度为18.4g/L,使用矿化度为1g/L的矿井水作为补水源,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在确定目标矿化度为12.9g/L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公式(2)可以确定目标补水量为129万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160中,在确定目标补水量后,可根据确定的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生态系统修复的可实施性,在上述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将目标咸水湖泊的蓄水量的预设比例,确定为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补水阈值;
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包括:
在目标补水量不超过补水阈值的情况下,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
其中,蓄水量的预设比例例如可以是目标咸水湖泊蓄水量的三分之一,根据目标咸水湖泊的蓄水量和预设比例可以确定出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补水阈值。
由此,可以通过确定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补水阈值,在确定的目标补水量不超过补水阈值的情况下,使用对应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进行补水处理,保证了补水修复的可实施性。
为了确定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还提供了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该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10、获取与生态系统对应的食物网模型。
S320、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生态系统中包括多个盐碱湖泊和咸水湖泊;
S330、从多个湖泊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一目标范围的咸水湖泊作为目标咸水湖泊;
S340、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与预设稳定性阈值对应的浮游植物的目标生物量;
S350、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目标生物量对应的目标矿化度;
S360、根据目标矿化度确定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目标补水量;
S370、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以修复生态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S320-S370与上述S110-S160一致,在此不再详细解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310中,食物网模型例如可以是Ecopath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310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生态系统的物种信息;
对物种信息进行解析处理,得到与生态系统对应的食物链组成、捕食关系和营养级;
将食物链组成、捕食关系和营养级输入至预设模型,得到与生态系统对应的食物网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态系统的物种信息可以是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的多个湖泊进行采样得到的,物种信息例如可以包括物种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通过对物种信息进行解析处理,得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组成、捕食关系和营养级后,例如可以将信息输入至预设的Ecopath模型,得到食物网模型。
作为一种示例,上述物种信息至少包括物种种类,物种种类至少包括浮游植物,物种种类还包括沉淀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鸟类中的至少一项。
这样,食物链组成例如可以包括沉淀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鸟类。其中,沉淀物可以是基于各种物种产生的碎屑,浮游植物例如具体可以包括小环藻、细小平裂藻、假鱼腥藻、小席藻、小球藻和卵囊藻。浮游动物例如具体可以包括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另外,物种中还可以包括细菌。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4所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通过解析处理,例如可以将鸟类作为顶级捕食者,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可以是轮虫和底栖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底栖动物以及细菌作为二级营养级,小环藻、细小平裂藻、假鱼腥藻、小席藻、小球藻、卵囊藻以及沉淀物作为初级营养级,其中沉淀物的生物量是食物网模型中最高的,以此确定了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模型。
基于此,上述获取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具体可以包括:
将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多个浮游植物生物量输入至食物网模型,得到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多个稳定性指标;
对与多个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多个稳定性指标进行拟合,得到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其中,稳定性指标可以是食物网模型输出的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指标,例如可以是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量,该指标的值越接近1表示生态系统成熟度越高,即生态系统稳定性越高。第二关联关系例如可以是通过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稳定性指标之间的模拟关系得到的。
另外,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向食物网模型中输入目标咸水湖泊修复前的浮游植物生物量1.856mg/L,得到评估指标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量的值为3.75,根据确定的目标生物量1.58mg/L,向食物网模型中输入目标生物量,可以得到目标咸水湖泊的评估指标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量的值为3.2。还可以基于食物网模型进行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调控,如图5(a)所示的生态修复前的营养级物质流动示意图,和图5(b)所示的补水处理生态修复后的营养级物质流动示意图,其中,D和P代表第一营养级,其中D为沉淀物,P为浮游植物,II代表第二营养级为细菌、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III代表第三营养级为鸟类,IV代表第四营养级,基于生态修复前的营养级物质流动和进行补水处理生态修复后的营养级物质流动,可以得到初级生产力下降了15%,进入沉淀物的初级生产力下降了23%,初级生产者的营养传递效率由0.468增加至0.536,沉淀物的营养传递效率由0.553增加至0.608。由此,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后,目标咸水湖泊的稳定性提高。
由此,通过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在从生态系统中的多个湖泊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一目标范围内的目标咸水湖泊后,可以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与预设稳定性阈值对应的浮游植物的目标生物量,以及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目标生物量对应的目标矿化度。根据目标矿化度可以确定出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目标补水量,这样,可以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以此实现对咸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咸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生态系统修复装置。具体结合图6进行详细说明。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态系统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生态系统修复装置600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生态系统中包括多个盐碱湖泊和咸水湖泊;
第一确定模块602,用于从多个湖泊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一目标范围的咸水湖泊作为目标咸水湖泊;
第二确定模块603,用于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与预设稳定性阈值对应的浮游植物的目标生物量;
第三确定模块604,用于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目标生物量对应的目标矿化度;
第四确定模块605,用于根据目标矿化度确定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目标补水量;
处理模块606,用于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以修复生态系统。
下面对上述生态系统修复装置600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如下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获取模块601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与多个湖泊分别对应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
模拟子模块,用于根据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进行高斯回归模拟,得到高斯回归曲线;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从高斯回归曲线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二目标范围内的目标高斯回归曲线;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目标高斯回归曲线,确定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生态系统修复装置600,具体可以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之前,获取与生态系统对应的食物网模型。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获取模块601具体可以包括:
输入子模块,用于将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多个浮游植物生物量输入至食物网模型,得到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多个稳定性指标;
拟合子模块,用于对与多个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多个稳定性指标进行拟合,得到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生态系统的物种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对物种信息进行解析处理,得到与生态系统对应的食物链组成、捕食关系和营养级;
输入单元,用于将食物链组成、捕食关系和营养级输入至预设模型,得到与生态系统对应的食物网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物种信息至少包括物种种类,物种种类至少包括浮游植物,物种种类还包括沉淀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鸟类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生态系统修复装置600,具体可以包括: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在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之前,将目标咸水湖泊的蓄水量的预设比例,确定为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补水阈值。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处理模块606,具体可以包括:
处理子模块,用于在目标补水量不超过补水阈值的情况下,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
由此,通过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在从生态系统中的多个湖泊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一目标范围内的目标咸水湖泊后,可以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与预设稳定性阈值对应的浮游植物的目标生物量,以及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目标生物量对应的目标矿化度。根据目标矿化度可以确定出与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目标补水量,这样,可以基于目标补水量对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以此实现对咸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咸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电子设备700可以包括处理器7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7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7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7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7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7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702可在综合网关容灾设备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7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
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设备,光存储介质设备,闪存设备,电气、光学或其他物理/有形的存储器存储设备。因此,通常,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编码有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软件的有形(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设备),并且当该软件被执行(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时,其可操作来执行参考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的方法所描述的操作。
处理器7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7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在一些示例中,电子设备700还可包括通信接口703和总线710。其中,如图7所示,处理器701、存储器702、通信接口703通过总线7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703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71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在线数据流量计费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710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7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7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
该电子设备700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从而实现结合图1和图6描述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和装置。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等。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上面参考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所述生态系统中包括多个盐碱湖泊和咸水湖泊;
从所述多个湖泊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一目标范围的咸水湖泊作为目标咸水湖泊;
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与预设稳定性阈值对应的浮游植物的目标生物量;
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生物量对应的目标矿化度;
根据所述目标矿化度确定与所述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目标补水量;
基于所述目标补水量对所述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以修复所述生态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包括:
获取与所述多个湖泊分别对应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
根据所述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所述湖泊矿化度进行高斯回归模拟,得到高斯回归曲线;
从所述高斯回归曲线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二目标范围内的目标高斯回归曲线;
基于所述目标高斯回归曲线,确定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生态系统对应的食物网模型;
获取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包括:
将与所述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多个浮游植物生物量输入至所述食物网模型,得到与所述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多个稳定性指标;
对与所述多个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多个稳定性指标进行拟合,得到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生态系统对应的食物网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生态系统的物种信息;
对所述物种信息进行解析处理,得到与所述生态系统对应的食物链组成、捕食关系和营养级;
将所述食物链组成、所述捕食关系和所述营养级输入至预设模型,得到与所述生态系统对应的食物网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种信息至少包括物种种类,所述物种种类至少包括浮游植物,所述物种种类还包括沉淀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鸟类中的至少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补水量对所述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咸水湖泊的蓄水量的预设比例,确定为与所述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补水阈值;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补水量对所述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包括:
在所述目标补水量不超过所述补水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补水量对所述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
7.一种生态系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湖泊矿化度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湖泊稳定性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所述生态系统中包括多个盐碱湖泊和咸水湖泊;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多个湖泊中确定矿化度在第一目标范围的咸水湖泊作为目标咸水湖泊;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与预设稳定性阈值对应的浮游植物的目标生物量;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生物量对应的目标矿化度;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矿化度确定与所述目标咸水湖泊对应的目标补水量;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补水量对所述目标咸水湖泊进行补水处理,以修复所述生态系统。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的步骤。
CN202310120673.XA 2023-02-13 2023-02-13 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Active CN1160229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0673.XA CN116022931B (zh) 2023-02-13 2023-02-13 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0673.XA CN116022931B (zh) 2023-02-13 2023-02-13 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22931A true CN116022931A (zh) 2023-04-28
CN116022931B CN116022931B (zh) 2023-09-15

Family

ID=86091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0673.XA Active CN116022931B (zh) 2023-02-13 2023-02-13 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2293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1944A (zh) * 2006-10-12 2008-04-16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滨海盐碱地景观水体水生植物系统的构建技术
US20100096324A1 (en) * 2008-10-20 2010-04-22 Absolute A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ollution in a body of water
CN103530530A (zh) * 2013-11-01 2014-01-2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干旱区湖泊湿地生态需水的定量计算方法
CN109269987A (zh) * 2018-10-11 2019-01-25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基于spot5遥感数据的盐湖水体矿化度定性估测方法
CN115291229A (zh) * 2022-07-28 2022-11-04 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湖泊中挺水植被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1944A (zh) * 2006-10-12 2008-04-16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滨海盐碱地景观水体水生植物系统的构建技术
US20100096324A1 (en) * 2008-10-20 2010-04-22 Absolute A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ollution in a body of water
CN103530530A (zh) * 2013-11-01 2014-01-2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干旱区湖泊湿地生态需水的定量计算方法
CN109269987A (zh) * 2018-10-11 2019-01-25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基于spot5遥感数据的盐湖水体矿化度定性估测方法
CN115291229A (zh) * 2022-07-28 2022-11-04 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湖泊中挺水植被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22931B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hagowati et al. A review on lake eutrophication dynamic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lake modeling
Munn et al. Response of benthic algae to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in an agriculturally dominated landscape
Fehling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toplankton distribution and water column characteristics in North West European shelf sea waters
Gazonato Neto et al.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as eutrophication bioindicators in tropical reservoirs
Ahn et al. Evaluation of fish biodiversity in estuaries using 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
You et al. Effects of land use, topography, climat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on geographical variation pattern of inland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China
de Melo et al. Linking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omposition and bacteri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an Amazon floodplain system
Taljaard et al. Extension of a qualitative model on nutrient cycling and transformation to include microtidal estuaries on wave-dominated coasts: Southern hemisphere perspective
Mohammadpour et 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for water quality in free-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
Bull et al. Water quality impact from shrimp farming effluents in a tropical estuary
Brandini et al. Carbon flow for plankton metabolism of Saco do Mamanguá Ría, bay of Ilha Grande, a subtropical coastal environment in the South Brazil Bight
Carneiro et al. Trophic state index for heavily impacted watersheds: modeling the influence of diffuse pollution in water bodies
CN116022931B (zh) 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Fetahi et al. Dietary map of Nile tilapia using stable isotopes in three tropical lakes, Ethiopia
Bertoli et al. Biology and distribution of Danube barbel (Barbus balcanicus)(Osteichthyes: Cyprinidae) at the Northwestern limit of its range
Bijoy Nandan et al.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primary production in a tropical coastal Wetland (Kodungallur-Azhikode Estuary), South West Coast of India
Beusen et al. Future projections of river nutrient export to the global coastal ocean show persist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istortion
Adamczuk et al. Allochthonous subsidies as driving forces for development of plankton in an autotrophic, temperate, and small lake
Ngodhe et al.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small water bodies within Lake Victoria basin, Kenya
Masrofah et al. Clustering of the 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rata reservoir using the k-means clustering method
CN109460869B (zh) 水环境预警方法和装置
Wisnu et al. The impact of fish feed on water quality in Lake Cilala, Bogor Regency, West Java
Moritsch Associations among plankton abundance, water quality and sediment quality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ançois et al. Acidification impacts and acclimation potential of Caribbean benthic foraminifera assemblages in naturally discharging low-pH water
Paredes et al. Two mathematical approaches to study the phosphorus eutrophication of a wetland in Puerto Ric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