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7678A - 定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定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7678A
CN116017678A CN202111230982.XA CN202111230982A CN116017678A CN 116017678 A CN116017678 A CN 116017678A CN 202111230982 A CN202111230982 A CN 202111230982A CN 116017678 A CN116017678 A CN 116017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target user
base station
acquiring
posi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09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宣
杨占军
李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09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76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17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76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定位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向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模拟信号,根据模拟信号连接用户终端;获取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身份识别参数确定目标用户终端;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根据信号强度确定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本申请的模拟基站通过采用场强定位法逐步确定“猫池”用户的位置,提高了“猫池”用户定位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定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猫池”(Modem POOL)是网络通信的一种硬件设备,能将传统电话信号转化为网络信号,一台“猫池”设备可同时支持多个手机号通话,并支持群发短信、远程控制、卡机分离等功能。“猫池”本是方便单位、公司通讯的一种设备,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用它从事诈骗、骚扰等违法活动,严重影响网络安全。目前可以通过受害用户提供的相关诈骗号码信息,通过话单相关手段定位到在哪个站点拨打出的信号。但是,上述“猫池”定位方法,过于依赖用户提供相关问题号码,且只能定位问题发生的相关小区,无法找到“猫池”的具体位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猫池”定位准确性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定位方法,应用于模拟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向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模拟信号,根据所述模拟信号连接所述用户终端;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调整所述模拟基站的移动时长和/或移动方向得到调整后的信号强度;
当调整后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信号强度获取所述模拟基站与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距离;
根据所述距离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的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所述获取请求时,向所述模拟基站发送包括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的响应信息;
接收所述响应信息,根据所述响应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
在所述身份识别参数与黑名单中的数据匹配时,将所述身份识别参数对应的用户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模拟信号连接所述用户终端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的步骤之间,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运行状态,所述运行状态包括空闲态和连接态;
根据所述运行状态设置所述模拟基站的参数,以使所述用户终端重选或切换至所述模拟基站。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的步骤之间,包括:
获取所述模拟基站的预设参数;
根据所述预设参数控制所述目标用户驻留在所述模拟基站。
可选地,所述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定位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
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所在小区的测试报告数据;
获取所述测试报告数据的采样点,根据所述采样点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在所述小区中的第一位置信息;
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模拟基站,以使所述模拟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用户终端进行定位。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第一发送模块、第二获取模块和第一定位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模拟信号,根据所述模拟信号连接所述用户终端;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
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第四获取模块、第二定位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
所述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所在小区的测试报告数据;
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测试报告数据的采样点,根据所述采样点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在所述小区中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模拟基站,以使所述模拟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用户终端进行定位。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定位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定位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定位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定位程序,所述定位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定位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出一种定位方法,通过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向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模拟信号,根据模拟信号连接用户终端;获取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身份识别参数确定目标用户终端;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根据信号强度确定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本申请的模拟基站通过采用场强定位法逐步确定“猫池”用户的位置,提高了“猫池”用户定位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定位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定位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步骤S20与步骤S30之间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定位方法第三实施例中步骤S30与步骤S40之间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定位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定位方法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模拟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猫池”用户模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基于MR数据确定目标用户终端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定位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定位装置的另一模块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向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模拟信号,根据所述模拟信号连接所述用户终端;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目前,对“猫池”的定位可以通过受害用户提供的相关诈骗号码信息,通过话单相关手段定位到在哪个站点拨打出的信号。但是,上述“猫池”定位方法,过于依赖用户提供相关问题号码,且只能定位问题发生的相关小区,无法找到“猫池”的具体位置。
而本申请通过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向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模拟信号,根据模拟信号连接用户终端;获取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身份识别参数确定目标用户终端;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根据信号强度确定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本申请的模拟基站通过采用场强定位法逐步确定“猫池”用户的位置,提高了“猫池”用户定位的准确性。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定位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客户端(用户端)进行数据通信;在所述终端为模拟基站时,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定位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向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模拟信号,根据所述模拟信号连接所述用户终端;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在所述终端为基站时,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定位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
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所在小区的测试报告数据;
获取所述测试报告数据的采样点,根据所述采样点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在所述小区中的第一位置信息;
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模拟基站,以使所述模拟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用户终端进行定位。
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定位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应用于模拟基站,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是的,参考图7,图7为本申请的模拟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模拟基站架构主要由Analog_NodeB、Analog_MME、Analog_HSS以及Analog_SGW四个模块组成,其中:
Analog_NodeB(模拟基站),该模块对应为现网eNodeB(基站)的功能,具有信号收发、调度管理等基站功能;
Analog_MME(模拟NME),该模块对应现网核心网的MME的功能,其中,MME(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是3GPP协议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MME负责空闲模式的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的定位,传呼过程以及中继等,可以理解的是,MME负责信令处理部分。接入模拟基站的用户终端需要上报身份信息,按照3GPP协议规定,上报身份信息的需求由网络侧(MME)发起,因此,模拟基站需同时具备MMR的部分功能;
Analog_HSS(模拟HSS),该模块对应现网核心网的HSS功能,其中,HSS(Home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是用于存储用户信息的数据库。“猫池”用户的身份信息存储在该模块,Analog_MME通过与该模块交互实现对“猫池”用户和非“猫池”用户的不同处理;
Analog_SGW(模拟SGW),该模块对应现网核心网的SGW功能,其中,SGW(ServingGateWay,服务网关)是移动通信网络EPC中的重要网元。“猫池”用户稳定驻留模拟基站,需要建立默认承载,该模块实现承载的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根据用户终端的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数据定位出目标用户终端在占用小区覆盖范围下的粗略区域,即第一位置信息,并将该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模拟基站,以使模拟基站进一步侦测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目标用户终端是指“猫池”用户终端,而“猫池”是一种网络通信设备,能将传统电话信号转化为网络信号,具有批量通话、群发短信、远程控制、卡机分离等功能。
步骤S20,向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模拟信号,根据所述模拟信号连接所述用户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模拟基站在确定目标用户终端所在的第一位置信息后,向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模拟信号,然后,根据该模拟信号连接用户终端。其中,模拟信号发射是基于3GPP协议制定的一套小型基站信号发射器,手机用户可以接入该模拟信号,如此,用户终端(如手机用户)在接收到该模拟信号后,即可接入模拟基站。
步骤S30,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
对于接入模拟基站的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模拟基站需要获取用户终端的身份信息,以基于该身份信息判断“猫池”用户是否在附近。一实施例中,模拟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身份识别参数的获取请求,其中,用户终端在接收到获取请求时,向模拟基站发送包括身份识别参数的响应信息;模拟基站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响应信息后,根据响应信息获取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当身份识别参数与黑名单中的数据匹配时,将身份识别参数对应的用户终端作为目标用户终端。其中,基于3GPP协议规定,网络侧通过Identification过程(Identification过程是指网络侧对UE的身份进行认证)获取终端的身份信息:
当模拟MME未检测到用户终端(UE)的身份识别参数时,向给UE下发标识请求(identity request),即身份识别参数的获取请求,并启动定时器(如T3470定时器),其中,身份识别参数可以为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以及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UE收到标识请求(identity request)后,向网络侧发送响应信息(identity response),该响应信息中携带identity request指示的身份识别参数,如IMSI或者IMEI。
3GPP规定当UE进入新的TA(Tracking Area,跟踪区)时,其TAI(跟踪区标识)不在UE存储的TAI LIST(跟踪区标识列表)内时,触发TAU(跟踪区更新)流程。由于用户终端接入的模拟基站Analog_NodeB设定的TA与现网TA不同,因此,当UE接入到模拟基站后会触发TAU流程,因此,为确保接入模拟基站的用户终端触发TAU流程,模拟基站的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参数名 设置值
TAC 与现网小区TAC保持不一致,且不在TAI LIST内
模拟基站处理UE发起的TAU流程如下:
用户终端NAS层(非接入层)发送TAU触发RRC层(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发起RRC连接请求与模拟基站Analog_NodeB建立RRC连接;
完成RRC连接后,建立Analog_NodeB给Analog_MME发送initial UE Message(初始UE消息)将TAU转发至Analog_MME,然后,Analog_MME给用户终端下发NAS身份查询请求,要求用户终端上报其IMSI信息,用户终端回复响应信息(identity response),该响应信息携带其IMSI信息;
Analog_MME获取到用户终端的IMSI信息后,将信息通过ULR(Uniform Resource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发送至Analog_HSS,Analog_HSS与其黑名单数据库匹配,若该IMSI信息在黑名单内,则执行CASE1,否则执行CASE2;
CASE1:Analog_HSS给Analog_MME回复ULA携带AVP:Access-Flags=1,Analog_MME收到后给Analog_NodeB下发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建立默认承载;
CASE2:Analog_HSS给Analog_MME回复ULA携带AVP:Access-Flags=0,Analog_MME收到后给用户终端下发NAS TAU reject拒绝终端接入。
基于如上流程确定了“猫池”用户,并实现“猫池”用户保持接入,非“猫池”用户拒绝接入。
步骤S40,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模拟基站在获取待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后,根据信号强度调整模拟基站的移动时长和/或移动方向得到调整后的信号强度,然后,当调整后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再根据调整后的信号强度获取模拟基站与目标用户终端的距离,最后,根据距离确定目标用户终端的位置。一实施例中,模拟基站发射模拟信号锁定了“猫池”用户并保持“猫池”用户稳定驻留后,基于测量信号强度的现场侦测进行环绕式搜索确定大致方位,再精细排查“猫池”用户所在区域。具体定位方式如下:
一、初始化参数,该参数包括:场强R、场强最大值R(MAX)、搜寻方向角Drct、定时器T、定时器T_periodicity,其中:
R:场强(数值越高表示越接近“猫池”用户),R对应为SRS-RSRP检测结果,其中,SRS-RSRP是指SRS接收功率,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是指上行探测参考信号,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是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MAX):场强最大值;
Drct:搜寻方向角;
T:定时器,用于启动SRS-RSRP测量,T启动条件:当R(MAX)值或搜寻方位角Drct变更时启动,T超时后执行:SRS-RSRP测量。
T_periodicity:定时器,周期性开启SRS-RSRP测量,T_periodicity启动条件:当定时器T超时且R(MAX)值未变更且搜寻方位角Drct未变动,T_periodicity超时后执行:SRS-RSRP测量,默认设置1s。
二、初始化参数后,进行SRS-RSRP测量,将检测结果R赋值给R(MAX),朝方位为0°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刚开始进行“猫池”信号监测时,将接收到的“猫池”用户的SRS-RSRP作为初始值,并赋值给R(MAX),由于R(MAX)由空值变为实测值,触发定时器T初始化条件,启动定时器T;同时,由于不确定“猫池”用户的具体方位,因此使用0°方向角作为初始搜寻方向角。
三、定时器T超时后执行SRS-RSRP测量,然后,将检测结果R与R(MAX)比较:
若R–R(MAX)>0,则将R的结果赋值给R(MAX)继续移动,由于R(MAX)值变更触发定时器T启动条件,开启定时器T,可以理解的是,若R-R(MAX)>0,说明当前搜寻方向朝向猫池,此时,需要将最新检测的R值赋值给R(MAX),并保持搜寻方向继续移动;
若-5<R–R(MAX)<0,不赋值,继续移动,由于定时器T超时且R(MAX)值未变更触发定时器T_periodicity启动条件,开启定时器T_periodicity,可以理解的是,若-5<R-R(MAX)<0,说明最新的SRS-RSRP电平出现减弱,此时,保持搜寻方向不变继续移动;
若R–R(MAX)<-5,不赋值,返回R(MAX)所在位置,并将搜索方位角增加预设值(如30°),由于搜寻方位角变更触发定时器T启动条件,开启定时器T,可以理解的是,若R-R(MAX)<-5,说明当前的搜寻方向与“猫池”用户所在方向不同,此时先回退至上一步R(MAX)所在位置,并将当前的搜寻方向角顺时针增加30°。
四、循环执行步骤三,直至R接近预设值,如R=160,侦测结束,其中,当R越接近预设值(如160),说明模拟基站离“猫池”用户所在区域越近,即“猫池”已搜寻到。一实施例中,在调整后的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根据调整后的信号强度值获取模拟基站与目标用户终端的距离,然后,根据距离确定目标用户终端的位置。例如,当R大于或等于160时,基于R值获取模拟基站与“猫池”用户的距离d,如d=10^((abs(RSSI)-A)/(10*n)),其中,d是指计算所得距离;RSSI是指接收信号强度,即R;A是指发射端和接收端相隔1米时的信号强度;n是指环境衰减因子。进一步基于计算得到的距离,即可确定当前“猫池”用户所在的位置,如当前模拟基站在小区的位置P,而计算得到的模拟基站与“猫池”用户的距离d为20米,方向为正前方,则“猫池”用户在位置P正前方的20米。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向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模拟信号,根据模拟信号连接用户终端;获取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身份识别参数确定目标用户终端;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根据信号强度确定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本实施例的模拟基站通过采用场强定位法逐步确定“猫池”用户的位置,提高了“猫池”用户定位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参考图3,提出本申请定位方法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应用于模拟基站,所述定位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模拟信号连接所述用户终端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的步骤之间,包括:
步骤S21,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运行状态,所述运行状态包括空闲态和连接态;
步骤S22,根据所述运行状态设置所述模拟基站的参数,以使所述用户终端重选或切换至所述模拟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模拟基站开启后需要尽可能的抢占现网用户终端,按照3GPP协议,用户终端的移动性分为两个方面:
当用户终端在RRC-IDLE态(空闲态)时,通过小区重选方式触发移动;
当用户终端在RRC-CONNECTED态(连接态)时,通过小区切换或重定向方式触发移动。
一、当用户终端在空闲态时:
用户终端在空闲态通过对服务小区和邻小区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值的监控来触发小区重选,重选分为:同频重选和异频重选,同频重选采用R准则排序;异频重选可分为:高优先级重选、低优先级重选和同优先级重选,其中,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重选采用S准则排序,同优先级重选采用R准则排序。针对不同频点设定相应的优先级(0~7),数字越大优先级越高。用户终端对于高优先级频点总是执行测量,同时,当高优先级小区S值大于门限Xhigh即满足重选条件。即:
Sn=QRXLevmeas-(QRXminLev+QRXLevminoffset)>ThreshX-high
QRXLevmeas:对应为高优先级小区的信号测量值;
QRXminLev:为最小接入电平;
QRXLevminoffset:为最小接入电平偏移值;
ThreshX-high:为高优先级小区重选的门限;
因此,当用户终端接入的现网小区的重选优先级<7时,模拟基站的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参数名 设置值
小区中心频点 现网小区配置异频相邻频点优先级为7的频点
PCI 与现网小区错开配置
模拟基站的小区中心频点设置为现网小区配置的异频相邻频点优先级为7的频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现网小区一直能测量模拟基站所在频点。
PCI(Physical Cell Identifier,物理小区标识)设置与现网小区错开,即假如现网小区PCI为112,模拟基站的PCI不设置为11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避免PCI混淆。
由于S准则的参数QRXminLev、QRXLevminoffset、ThreshX-high由现网小区设置,为达到更快重选至模拟基站的目的,同步修改现网小区的参数设置,如表3所示:
表3
参数名 设置值
QRXminLev 64
ThreshX-high 4
QRXLevminoffset 0
针对模拟基站所在频点,按如上表2和表3的参数设置能达到用户终端测量到模拟基站的电平超过-120dBm时,重选至模拟基站。
二、当用户终端在连接态时
按照3GPP协议,用户终端在连接态时触发移动性流程分为:测量上报;切换判决;切换执行三个过程。当用户终端接收到的电平较好时仅执行同频小区测量,只有当电平差于异频起测门限时,基站才会下发异频测控给用户终端,因此,为实现在连接态快速吸纳用户终端,模拟基站的参数设置如表4所示:
表4
参数名 设置值
小区中心频点 与现网小区同频点
PCI 与现网小区邻区列表中切换次数最少的邻区同PCI
模拟基站的小区中心频点设置与现网小区同频的目的是能第一时间被用户终端测量;
PCI设置为与现网小区邻区列表中切换次数最少的邻区同PCI的目的是利用现网已有邻区的切换判决过程来触发切换判决。
由于现网同频切换主要采用A3事件:
Mn+Ofn+Ocn-Hyst>Ms+Ofs+Ocs+offset,其中,Ocn为邻小区个性偏移,Ocn设置越大切换判决越容易满足,因此,同步修改现网小区的参数,如表5所示:
表5
参数名 设置值
现网小区至与模拟基站同PCI的邻区的CIO 20
将现网小区至与模拟基站同PCI的邻区的CIO(Cell Individual Offset,小区个别偏置)设置为20的目的是实现模拟基站的信号强度低于服务小区时也能满足同频A3切换。
本实施例的模拟基站通过控制重选/切换参数强制吸纳用户终端,以使更好的用户终端接入模拟基站,从而提高搜寻“猫池”用户终端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参考图4,提出本申请定位方法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应用于模拟基站,所述定位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的步骤之间,包括:
步骤S31,获取所述模拟基站的预设参数;
步骤S32,根据所述预设参数控制所述目标用户驻留在所述模拟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在实现“猫池”用户接入模拟基站,非“猫池”用户不能接入模拟基站后,为确保“猫池”用户稳定驻留在模拟基站,需要对模拟基站进行如下设定:
User Inactivity Timer(定时器)设置为infinity,即“猫池”用户保持RRC-Connected连接态;
模拟基站不添加现网任何邻区,即确保“猫池”用户不会发起切换;
模拟基站增加参数:“驻留临界报警门限”,该参数基于模拟基站接收到的“猫池”用户SRS RSRP的信号强度设定报警门限,当基站接收SRS RSRP低于门限时,模拟基站向使用者发送报警提示。
基于如上参数设定,确保“猫池”用户稳定驻留模拟基站。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模拟基站的预设参数,然后,基于该预设参数控制“猫池”用户驻留在所述模拟基站,如此,提高了“猫池”用户的定位准确性。
进一步地,参考图5,提出本申请定位方法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50,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从网安部门获取目标用户终端(即“猫池”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如IMEI或IMSI信息。或者,基于“猫池”用户模型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例如,参考图8,基于用户通话占用小区和呼叫号码数量,建立三种模型,包括用户占用基站集中模型、呼转转移异常模型和设备异常模型,然后,基于这三种模型,输出“猫池”疑似用户的身份识别参数、占用小区ECI以及活跃时间段。
步骤S60,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所在小区的测试报告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目标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占用小区ECI(小区ID)以及业务活跃时间提取对应时间段中小区的MR数据,然后基于MR数据获取MRO数据(MR Original,测量报告样本数据文件),再通过s1-mme(控制平面)中的S1APID和CELLID信息关联MRO的S1APID,将IMSI信息回填到MRO数据中,从而得到含有用户号码的MRO数据。
步骤S70,获取所述测试报告数据的采样点,根据所述采样点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在所述小区中的第一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MR数据获取测量报告样本数据文件MRO,再基于MRO中的S1APID与IMSI映射,匹配出对应MRO中属于“猫池”用户上报的采样点。在筛选出“猫池”用户上报的MRO采样点后,结合基于指纹库的定位方法可实现“猫池”用户所在区域的粗略定位。其中,指纹定位将包含位置信息的采集、数据训练,将“猫池”用户上报的MRO采样点与指纹库进行指纹匹配,生成位置信息。其中,基于MR的位置指纹定位精度能达到50-100米,因此,能找到“猫池”用户所在占用小区覆盖范围下的大致区域,然后,再结合活跃时间,得出“猫池”用户的业务行为及活动区域。例如,参考图9,获取输入工参和三维地图,然后,基于工参和三维地图进行3D传模覆盖预测,再根据预测结果仿真生成指纹。基于SI-U采集实际用户经纬度关系,然后,基于实际用户经纬度关系修正仿真生成的指纹,得到修正后的指纹库。当基站采集到用户终端的MR数据时,将该MR数据与指纹库中的数据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位置,然后基于临界栅格进行室内外区分,从而确定“猫池”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S80,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模拟基站,以使所述模拟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用户终端进行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在确定的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模拟基站,由模拟基站根基该第一位置信息对目标用户进一步定位。
本实施例基于用户终端的MR数据确定“猫池”用户的粗略位置,以使模拟基站基于该粗略位置对“猫池”用户进行进一步定位,从而提高了“猫池”用户定位的准确性。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的定位方法,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定位方法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从网安部门获取“猫池”用户的IMSI信息,或者,基于预先建立的“猫池”用户模型获取“猫池”用户的IMSI信息,然后,基于IMSI信息关联的XDR单据(External Data Representation,外部数据表示)获取“猫池”用户所在小区的ECI(即占用小区的ECI)及活跃时间,其中,ECI是指小区ID;
基站根据用户活跃时间获取“猫池”用户占用小区的MR数据,然后基于MR数据获取测量报告样本数据文件MRO,再基于MRO中的S1APID与IMSI映射,匹配出对应MRO中属于“猫池”用户上报的采样点;
基站根据“猫池”用户对应的MRO采样点,应用MR定位方法-基于指纹定位找到“猫池”用户所在小区下的位置区域,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模拟基站;
模拟基站向该位置的用户终端发射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控制重选/切换参数强制吸纳手机用户,再控制手机用户上报身份信息,与“猫池”用户的IMSI信息比对,然后基于比对结果将非“猫池”用户剔除(释放),并将非“猫池”用户添加至白名单;保留“猫池”用户,并“猫池”用户添加至黑名单;
当“猫池”用户驻留在模拟基站成功后,通过参数控制用户稳定驻留在模拟基站,并告知使用者“猫池”用户已锁定,并基于最大场强定位法逐步确定精确位置。
本实施例基于MR定位,初步确定“猫池”用户的大致位置,再通过模拟基站发射模拟信号,反向接收“猫池”用户,精准排查出“猫池”用户具体位置,从而提高了“猫池”用户的定位准确性。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定位程序,所述装置通过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向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模拟信号,根据模拟信号连接用户终端;获取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身份识别参数确定目标用户终端;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根据信号强度确定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本实施例的模拟基站通过采用场强定位法逐步确定“猫池”用户的位置,提高了“猫池”用户定位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参考图10,所述定位装置1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第一发送模块20、第二获取模块30和第一定位模块40,其中: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0,用于向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模拟信号,根据所述模拟信号连接所述用户终端;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30,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
所述第一定位模块40,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模块40包括调整单元、获取单元和确定单元:
所述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调整所述模拟基站的移动时长和/或移动方向得到调整后的信号强度;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当调整后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信号强度获取所述模拟基站与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距离;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距离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30包括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判断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的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所述获取请求时,向所述模拟基站发送包括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的响应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响应信息,根据所述响应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身份识别参数与黑名单中的数据匹配时,将所述身份识别参数对应的用户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和设置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运行状态,所述运行状态包括空闲态和连接态;
所述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运行状态设置所述模拟基站的参数,以使所述用户终端重选或切换至所述模拟基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30包括第二获取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模拟基站的预设参数;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参数控制所述目标用户驻留在所述模拟基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10包括第一接收单元;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参考图11,所述定位装置100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50、第四获取模块60、第二定位模块70和第二发送模块80,其中:
所述第三获取模块50,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
所述第四获取模块60,用于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所在小区的测试报告数据;
所述第二定位模块70,用于获取所述测试报告数据的采样点,根据所述采样点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在所述小区中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80,用于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模拟基站,以使所述模拟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用户终端进行定位。
上述的定位装置各个模块功能的实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定位方法程序,定位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定位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模拟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向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模拟信号,根据所述模拟信号连接所述用户终端;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调整所述模拟基站的移动时长和/或移动方向得到调整后的信号强度;
当调整后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根据所述调整后的信号强度获取所述模拟基站与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距离;
根据所述距离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的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所述获取请求时,向所述模拟基站发送包括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的响应信息;
接收所述响应信息,根据所述响应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
在所述身份识别参数与黑名单中的数据匹配时,将所述身份识别参数对应的用户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模拟信号连接所述用户终端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的步骤之间,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运行状态,所述运行状态包括空闲态和连接态;
根据所述运行状态设置所述模拟基站的参数,以使所述用户终端重选或切换至所述模拟基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的步骤之间,包括:
获取所述模拟基站的预设参数;
根据所述预设参数控制所述目标用户驻留在所述模拟基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7.一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
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所在小区的测试报告数据;
获取所述测试报告数据的采样点,根据所述采样点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在所述小区中的第一位置信息;
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模拟基站,以使所述模拟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用户终端进行定位。
8.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第一发送模块、第二获取模块和第一定位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模拟信号,根据所述模拟信号连接所述用户终端;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
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第二位置信息;
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第四获取模块、第二定位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终端的身份识别参数;
所述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参数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终端所在小区的测试报告数据;
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测试报告数据的采样点,根据所述采样点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在所述小区中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发送至模拟基站,以使所述模拟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用户终端进行定位。
9.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定位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定位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定位程序,所述定位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1230982.XA 2021-10-21 2021-10-21 定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0176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0982.XA CN116017678A (zh) 2021-10-21 2021-10-21 定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0982.XA CN116017678A (zh) 2021-10-21 2021-10-21 定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7678A true CN116017678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21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0982.XA Pending CN116017678A (zh) 2021-10-21 2021-10-21 定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176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66231B1 (en) Selectively using beacon radio node location to determine user equipment location based on sensed movement of the beacon radio node
CN107333293B (zh) 测量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RU2640815C2 (ru) Улучшенная оценка покрытия сетей сотовой связи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измерений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ue) в режиме ожидания
US8457637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base station
EP2117238A1 (en) A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 terminal device measuring the restricted network
CN107333311B (zh) 一种防止lte终端在空闲态反复发起跟踪区更新流程的方法
WO2017173839A1 (zh) 开启小区测量的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0015677B2 (en) Coverage estimation of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by user equipment (UE) idle mode measurements
CN105704734A (zh) 一种指定类型小区的检测方法、装置和通信终端
US20120157085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N111083641A (zh) 电子围栏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1615136A (zh) 一种确定电子围栏设备信号覆盖范围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6792934B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6017678A (zh) 定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70884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network selection and network switching
US20230071942A1 (en) Cellular network indoor traffic auto-detection
CN114786133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445327B2 (en) Cell selection techniques for femtocell measurements
CN104756595B (zh) 无线局域网发现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345012B1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deciding a probability that a first user equipment is located in a building
CN106535317B (zh) 移动终端及其定位方法
CN106664309B (zh) 一种移动网络安全的处理方法、警示方法及用户终端
US9560577B2 (en) Phased search for femtocells
CN111818600B (zh) 一种终端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U2669591C1 (ru) Улучшенная оценка покрытия сетей сотовой связи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измерений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ue) в режиме ожида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