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7617A - 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7617A
CN116017617A CN202111226332.8A CN202111226332A CN116017617A CN 116017617 A CN116017617 A CN 116017617A CN 202111226332 A CN202111226332 A CN 202111226332A CN 116017617 A CN116017617 A CN 116017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tellite
message
identification
gateway station
dest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63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刚
李萍
谭勤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263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761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6843 priority patent/WO20230658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017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76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6Airborne or Satellite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降低卫星网络中路由收敛的时间开销,提升卫星网络可用性,从而可以保障卫星网络拓扑更新的动态性和实时性。该方法包括:馈电卫星接收连接的信关站发送的信关站的标识;馈电卫星向关联卫星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含信关站的标识和馈电卫星的标识;馈电卫星接收来自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含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馈电卫星基于自身标识与第二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匹配,根据第二消息中包含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与连接的信关站的标识匹配,将第二消息转发给连接的信关站。

Description

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运行于卫星轨道的卫星通过星间链路构成新型网络体系,且通过星地链路与信关站共同组成卫星网络。卫星网络在空间信息获取、全球无缝通信等领域发挥着地面网络无法比拟的作用。相比于地面网络会受地理条件、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卫星网络凭借覆盖范围广、受环境因素影响小等优势,将为下一代互联网随时随地的全球通信能力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然而,由于卫星具有运动性的特点,卫星与信关站之间的星地链路会发生频繁的切换。并且,随着卫星数量的激增和卫星星座规模的迅速膨胀,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间的连接关系变化愈发频繁。相关技术中,存在采用基于虚拟拓扑的集中式路由机制、基于虚拟节点的分布式路由机制等方式,来实现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进行通信时所采用路由机制的融合。但是由于卫星星座规模的增长,卫星与卫星之间的信息交换愈发频繁,导致卫星网络中的路由刷新频繁,存在路由收敛的时间开销较大,从而导致卫星网络的可用时长较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降低卫星网络中路由收敛的时间开销,提升卫星网络可用性,从而可以保障卫星网络拓扑更新的动态性和实时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馈电卫星接收连接的信关站发送的所述信关站的标识,确定所述连接的信关站;所述馈电卫星向关联卫星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信关站的标识和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指示所述关联卫星在星间网络中进行第一分段路由的目的馈电卫星,所述信关站的标识指示所述关联卫星在星地网络进行第二分段路由的目的信关站;所述馈电卫星接收来自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所述馈电卫星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匹配,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与所述连接的信关站的标识匹配,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给所述连接的信关站。
通过该方法,在卫星网络中存在网络节点与网络节点之间连接关系的变化时(例如信关站与馈电卫星的连接),无需进行全网泛洪,而是基于分段路由和多标识的设计思想,采用点到点方式实现控制路由更新。因此,在连接变化频繁的卫星网络中,可以降低网络中路由收敛的时间开销,提升网络可用性,从而可以保障网络拓扑更新的动态性和实时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馈电卫星接收来自非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非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所述馈电卫星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不匹配,根据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确定下一跳卫星,将所述第三消息传输给所述下一跳卫星。
通过该实施例,基于点到点的传输方式,卫星网络中的卫星根据消息中包含的多标识进行判断,若判断到需要传输的消息与自身无关时,则对该需要传输的消息进行透传,从而,可以降低网络中路由收敛的时间开销,减少带宽资源的占用等。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可以但不限定为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或预先配置的标签。应理解,馈电卫星的标识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用来区分不同卫星的标识类型,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或所述第二消息可以但不限定为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PCEP)消息;所述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所述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承载于所述PCEP消息的扩展字段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包括:信关站检测到连接的馈电卫星,向所述连接的馈电卫星发送所述信关站的标识;所述信关站接收所述馈电卫星转发的来自关联卫星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所述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所述信关站根据所述第二消息更新控制路由,所述控制路由包含所述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与所述信关站之间的控制路由。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为互联网协议IP地址或预先配置的标签。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P消息;所述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所述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承载于所述PCEP消息的扩展字段中。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包括:关联卫星接收来自馈电卫星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与所述馈电卫星连接的信关站的标识和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所述关联卫星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本地路由信息的更新;并且,基于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确定在星间网络中进行第一分段路由的目的馈电卫星;以及,基于所述信关站的标识确定在星地网络进行第二分段路由的目的信关站;所述关联卫星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关联卫星接收来自所述馈电卫星的非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非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所述关联卫星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不匹配,根据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确定下一跳卫星,将所述第三消息传输给所述下一跳卫星。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实施时,通过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的配合,可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或执行如第二方面中任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的方法,如第三方面中任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该装置可以为卫星,也可以为卫星内的芯片。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该装置可以为信关站,也可以为信关站内的芯片。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第二方面任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系统,包括多个如第七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和包括至少一个如第八方面中所述的装置。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如第二方面任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的方法,又或执行如第三方面任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被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的处理器运行时,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或执行如第二方面任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的方法,又或执行如第三方面任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第二方面至第九方面的有益效果请具体参阅第一方面中各可选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适用的场景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适用的卫星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适用的场景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背景技术中的介绍,卫星网络(也可称为“卫星通信网络”等)拓扑的动态性导致传统的路由协议不能直接应用于卫星网络。并且,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卫星数量、卫星星座规模越来越庞大,存在卫星与地面网络间的连接关系变化愈发频繁的特点,例如随着卫星的运动,与信关站连接的馈电卫星会频繁地变化。因此,若在卫星网络中每次存在网络节点(卫星网络中的网络节点例如可以为卫星或信关站等)的路由发生变化时,便对全网路由进行一次更新,且泛洪到全网包含的每个网络节点上,则会导致卫星网络中的路由刷新频繁,存在路由收敛的时间开销较大,从而导致卫星网络的可用时长较短。此外,采用全网泛洪方式进行控制路由的更新还可能导致卫星网络中的带宽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基于分段路由结合多标识的设计思想,在存在卫星的路由需要更新时,根据多标识进行多分段路由(例如,如果为双标识,则可以根据双标识进行第一分段路由和第二分段路由),进而采用点到点方式进行控制路由的更新。因此可以降低网络中路由收敛的时间开销,提升网络可用性,从而可以保障网络拓扑更新的动态性和实时性。以及还可以减轻卫星网络中的带宽资源浪费的问题。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实现卫星网络中的分段路由需要对卫星网络进行分段,例如可以按照星间网络和星地网络将卫星网络分为两段;其中,星间网络可以表示卫星与卫星之间组成的网络,星地网络可以表示信关站与卫星之间组成的网络。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实现卫星网络中的分段路由还可以采用其他划分方式将卫星网络分为更多段,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并且,在卫星网络中的每个分段中确定目的网络节点的标识,例如在星间网络对应的分段中确定目的馈电卫星,在星地网络对应的分段中确定目的信关站。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实施例中以按照星间网络和星地网络将卫星网络分为两段,以及采用双标识的实施方式作为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介绍,按照其他划分方式的实施方式类似,本申请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适用的场景示意图,即一种可能的卫星网络的架构示意图。卫星网络作为空间信息传输网络,借助卫星可以作为转发器进行中继信号的转发来进行数据传输,具有覆盖广、传输可靠性高等特点,在全球通信、导航定位、气象预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通常,卫星网络可以划分为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空间段主要包括多个运行在轨道中的卫星(如图1中示出的卫星1~卫星9),地面段可以包括信关站(如图1中示出的信关站A),用户段可以包括移动终端(如图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手持终端等终端设备。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首先对卫星网络中可能涉及的一些技术术语进行相应的解释。
(1)卫星,也可称为人造卫星。在卫星网络中,卫星可以作为转发器实现数据传输。卫星的运行轨道通常可分为位于距离地球赤道上空约500千米~1500千米的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距离地球赤道上空约5000千米~10000千米的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距离地球赤道上空约357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GEO)或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nclined geosynchronousearth orbit,IGSO)等。根据星上载荷类型的不同,卫星可采用透明中继或星上处理的工作方式。
其中,在卫星网络中,与终端设备连接的卫星还可称为“接入卫星”或“卫星接入点”等,例如图1中与终端设备连接的卫星1。与信关站连接的卫星还可称为“馈电卫星”,例如图1中与信关站A连接的卫星9。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卫星网络中包含的卫星数量和卫星类型。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接入卫星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数量和类型、以及信关站的数量和类型。
(2)信关站,也可称为关口站。信关站一方面可以与卫星连接,通常可以负责卫星通信业务数据的分发与收集,进行卫星网络中内部数据的交换和对外网络的数据路由。
(3)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是移动用户与网络交互的入口,能够提供基本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向用户显示业务窗口,接受用户的操作输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或数据网络或卫星网络进行通信,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示例性地,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可通过(无线)接入网与卫星网络建立信号连接和数据连接,从而传输控制信号和业务数据到卫星网络。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设备到设备(deviceto device,D2D)终端设备、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终端设备、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又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或者V2X中的车辆设备、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sequipment,CPE)等。再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例如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
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设备形态、应用场景以及名称不作限定。
(4)卫星链路,在卫星网络中的一条数据传输链路通常可以包括:发送端地球站、上行(馈电)链路、卫星转发器、下行(馈电)链路、接收端地球站。
按照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星地链路和星间链路,例如星地网络中的链路为星地链路,星间网络中。星地链路也可称为“馈电链路”(可包含上行馈电链路和下行馈电链路),表示卫星与信关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例如图1中的卫星9和信关站A之间的通信链路。星间链路也可称为“星际链路”或“交叉链路”,表示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链路,可实现卫星与卫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例如图1中的卫星1与卫星2之间的通信链路、卫星2与卫星3之间的通信链路等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链路。
其中,影响卫星链路通信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发射端的发射功率与天线增益、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传输过程中所引入的噪声与干扰、接收系统的天线增益和噪声等。
相关技术中,卫星网络主要通过“快照技术”来实现星上的路由转发,也即基于虚拟拓扑的集中式路由机制。然而,由于卫星数量的激增,星座规模的迅速膨胀,使卫星网络内及其与地面网络间的连接关系变化愈发频繁。基于虚拟拓扑的集中式路由机制在链路连接关系更加高动态变化场景中,寻求静态离散场景难度加大。并且,基于虚拟拓扑切分得到的时间片数目正比于链路切换次数,这直接导致星上需要存储和维护的路由表数目增长正比于链路切换次数增长,从而对星上资源有限的卫星网络造成极大冲击。与此同时,基于虚拟拓扑的集中式路由机制在与地面路由机制融合时的难度较大。因为前者是利用卫星标识和星间连接关系生成路由信息,在与基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路由的地面网络融合时,需要两种路由机制配合,且需要前者能根据当前地面用户连接情况及时更新星上路由的存储信息,这会产生相当大的星上维护开销,加剧星上资源压力。
目前,考虑到卫星网络内部的星间相对位置通常相对固定,一部分工作提出基于虚拟节点的分布式路由机制。基于已知的星间相对位置信息,根据星上存储的预先计算生成的映射表选择转发接口,或者邻居之间交换位置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比较邻居距目的地址绝对距离得到下一跳路由。这样,可以避免基于虚拟拓扑的集中式路由机制存在的路由表存储开销巨大的问题。然而,相关路由算法假设落地卫星标识已知,由于卫星高速运动,卫星与用户之间切换频繁,获取落地卫星标识会产生大量的位置更新开销。此外,由于卫星位置具有时变性,部分解决方案需要邻居间定期交换状态信息。随着卫星星座规模的增长,邻居间消息交换愈加频繁,导致卫星网络中带宽资源浪费严重。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适用于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参阅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适用的卫星通信系统示意图。该卫星通信系统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卫星201、信关站202、卫星控制中心203、集中控制单元204、终端设备205以及核心网206。其中,卫星201并非特指某一卫星,表示卫星的统称。信关站202可以实现与卫星201之间的微波馈电的协同,以及与卫星控制中心203交互,实现对卫星201的配置管理,实现卫星控制面上的管理能力。卫星控制中心203主要负责提供卫星管理、配置及运维等能力。换言之,卫星控制中心203为指挥卫星工作的枢纽,用于监视和指挥卫星的运行,负责向卫星发出各种指令,控制卫星的运行姿态、信息传输等。
集中控制单元204,例如可以为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控制器,主要负责提供卫星网络中的拓扑管理、路由计算、业务发放等能力,从而可以优化卫星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链路。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为了便于实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通过集中控制单元204为每个卫星配置对应的卫星标签,并且可以通过例如内部网络协议(internal gateway protocol,IGP)等路由协议发布到其他卫星上,以及基于例如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PCEP)等路由计算协议进行卫星网络资源信息的实时自动监测。例如,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适用的另一场景示意图,集中控制单元204可以为卫星1配置对应的卫星标签为1001、为卫星2配置对应的卫星标签为1002、……、为卫星9配置对应的卫星标签为1009。应理解,集中控制单元204可以为不同卫星配置不同的卫星标签,也即每个卫星标签具有唯一标识的卫星。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出的为卫星配置的卫星标签仅作为卫星的标识的一种可能的示例,并不用来限定本申请的实施,具体实现时可采用其他的标签形式,例如卫星网络中的标识还可以为卫星的IP地址。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实现链路和拓扑发现的实现过程可施为,卫星201可基于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协议,并通过发送Hello报文来发现和建立邻居,从而得到本地链路状态信息。然后,卫星201可以将本地链路状态信息通过链路状态通告(link state advertisement,LSA)报文泛洪到星间网络中的其他卫星上,从而使得星间网络中的所有卫星均可以得到全网链路状态信息。并且,在网络收敛之后,卫星201可进行全网路由计算,得到路由表,从而可以通过查询路由表进行数据报文的传输。
终端设备205可以通过卫星通信系统,也即卫星201实现通信。并且,卫星网络还可与核心网206融合,实现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可选的,融合之后的核心网中的网元在满足部署条件下,可以部署到卫星201上,进而可以扩展通信网络的覆盖能力、提升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在图2和图3示出的内容的基础上,参阅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信关站A检测到连接的馈电卫星;并向所述馈电卫星发送所述信关站的标识;其中,信关站的标识可以但不限于为信关站的IP地址。例如,图3中的信关站A可以检测到与卫星9连接,则卫星9作为信关站A的馈电卫星。信关站A将IP地址(10.1.1.100)发送给卫星9,使得卫星9可以获知连接的信关站。可以理解,与信关站A连接的馈电卫星随着卫星的运动而发生变化,例如,图3中的信关站A之前连接的馈电卫星可以为卫星9,由于卫星的运动,卫星6运动出可以与信关站A连接的区域,因此信关站A断开与卫星6的连接;而卫星9移动至可以与信关站A连接的区域,则信关站A与卫星9建立连接。这样,在信关站与一个新的卫星建立连接关系之后,可以主动进行路由发现,即信关站检测连接到的馈电卫星,并告知馈电卫星所述信关站的标识,以实现馈电卫星可以获知连接的信关站。
步骤402、馈电卫星向关联卫星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信关站的标识和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其中,馈电卫星的标识可以为预先为卫星配置的卫星标签,也可以为卫星的IP地址,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形式,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示例但非限定,关联卫星可以根据未来一段时间内卫星网络计划处理的业务进行确定,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实。示例但非限定,第一消息可以为PCEP消息,这样,信关站的标识和信关站连接的馈电卫星的标识可以承载于所述PCEP消息的扩展字段中。应理解,第一消息也可以采用其他消息类型。
示例性的,馈电卫星可通过点到点方式刷新至少一个关联卫星(图4中仅以一个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作为示例,本申请不限定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业务传输需求确定)的本地路由信息。例如,图3中的卫星9作为信关站A的馈电卫星,假设卫星9的关联卫星包括卫星1和卫星3,卫星的标识采用预先配置的卫星标签形式,则卫星9将包含信关站A的IP地址(10.1.1.100)和卫星9的卫星标签(1009)通过点到点方式发送给卫星1和卫星3。本申请实施例中,馈电卫星通过点到点方式对关联卫星的路由进行刷新,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在信关站与馈电卫星的连接关系存在变化时基于IGP进行全网泛洪的实现方式,本申请通过点到点方式可以实现卫星网络中的局部传输,进行卫星网络中的局部路由刷新,从而可以避免全网路由振荡,降低路由收敛的时间开销,提升卫星网络可用性,以及可以减少带宽资源的浪费问题。
步骤403、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本地路由信息的更新。示例性的,图3中的卫星1和卫星3作为卫星9的关联卫星,在接收到第一消息之后,分别根据卫星9的卫星标签和与卫星9连接的信关站A的IP地址对本地路由信息进行更新。此外,卫星1和卫星3还可以确定在星间网络中可以将卫星9作为第一分段路由的目的馈电卫星,并且将卫星9连接的信关站A作为第二分段路由的目的信关站,基于分段路由和双标识的方式实现卫星1到信关站A之间的控制路由、卫星3到信关站A之间的控制路由。这样,可以实现对卫星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更具动态性和实时性的更新,从而可以基于更新后的卫星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来保障后续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
以及,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除了可以进行本地路由信息的刷新,还可以执行信关站A对应的控制路由的刷新流程,以实现信关站A可以对卫星网络的网络拓扑变化后的控制路由进行刷新,具体实现流程请详见以下步骤404至步骤409介绍的内容。
步骤404、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例如,图3中的卫星1发送的第二消息包括信关站A的标识(10.1.1.100)和卫星9的标识(1009)。示例但非限定,第二消息可以为PCEP消息,这样,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可以承载于所述PCEP消息的扩展字段中。应理解,第二消息也可以采用其他消息类型。
本申请实施时,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可以基于分段路由的设计思想发送第二消息。以按照星间网络和星地网络进行分段作为示例,可以将卫星网络划分为星间网络对应的第一分段和星地网络对应的第二分段;并且,在第一分段中选取目的馈电卫星,以实现对第二消息的第一分段路由(或可以理解为星间路由)、及在第二分段中选取目的信关站,以实现对第二消息的第二分段路由(或可以理解为星地路由)。其中,第一分段路由中的目的馈电卫星可以实现将第二消息转发给目的信关站。最后可以由目的信关站实现控制路由的刷新。
为便于理解,以图3中的卫星1作为示例,卫星9为目的馈电卫星,信关站A为目的信关站。卫星1对本地路由信息进行更新之后,可以发送IP数据包(也即第二消息),在IP数据包中可以包含卫星9的卫星标签1009,用于实现第一分段路由,也即卫星9接收到第二消息并将第二消息转发给信关站A,还可以包含信关站A的IP地址10.1.1.100,用于实现第二分段路由,也即信关站A接收卫星9发送的第二消息,进行控制路由的刷新。这样,信关站A可以确定通过卫星9与卫星1的数据传输链路可以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以下步骤405至409为卫星网络中的各个卫星(卫星例如可以为(馈电)卫星9、信关站A以及其他卫星)对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二消息的不同处理。具体实施如下:
步骤405、卫星X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二消息中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不匹配,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确定下一跳卫星。其中,卫星X可以表示非目的馈电卫星的中间卫星,本申请实施例中并非特指某一卫星,例如卫星X可以为卫星2、卫星3和卫星6。可选的,卫星2的卫星标签为1002,卫星2接收到来自卫星1的第二消息后,确定第二消息中携带的卫星标签为1009,执行步骤406。
步骤406、卫星X发送所述第二消息给所述下一跳卫星。示例性的,卫星X可以基于第二消息中携带的卫星标签进行寻址,确定将第二消息转发给下一跳卫星的转发接口。例如,卫星2基于卫星标签1009查询本地路由信息,可以确定下一跳卫星为卫星3,则卫星2可以通过与卫星3进行通信的接口3进行第二消息的转发。进一步的,卫星3可以通过与卫星6进行通信的接口继续进行第二消息的转发,直到(馈电)卫星9接收到第二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实施时可以不包含步骤405和步骤406;例如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可能与馈电卫星为邻居关系,此时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可以直接将第二消息发送给馈电卫星,也即步骤404可以将第二消息发送到馈电卫星,然后执行步骤407。
步骤407、目的馈电卫星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匹配,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与所述连接的信关站的标识匹配,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给所述连接的信关站。例如,图3中的卫星9接收到卫星1发送的IP数据包,并从IP数据包中确定携带的卫星标签为1009,也即卫星9对应的卫星标签,执行步骤408。
另一可能的场景中,馈电卫星还可能接收到来自非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非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例如,图3中的与信关站A连接的(馈电)卫星9还可以接收到来自卫星8的第三消息,卫星8不是卫星9的关联卫星,而是其他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例如可以存在与信关站B连接的(馈电)卫星2,图3中未示出)。此时来自卫星8的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为卫星2的标识,目标信关站的标识为信关站B的标识。这样,与信关站A连接的(馈电)卫星9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卫星2的标识不匹配,根据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卫星2的标识确定下一跳卫星,将所述第三消息传输给所述下一跳卫星,假设下一跳卫星为卫星6,则(馈电)卫星9将来自(非关联)卫星8的第三消息传输给卫星6。示例但非限定,第三消息可以为PCEP消息,这样,非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可以承载于所述PCEP消息的扩展字段中。应理解,第三消息也可以采用其他消息类型。
步骤408、目的馈电卫星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给连接的信关站,也即目的信关站。例如,图3中的卫星9根据卫星1发送的IP数据包中携带的信关站A的IP地址10.1.1.100,将IP数据包转发给信关站A。
步骤409、目的馈电卫星根据所述第二消息更新卫星网络的控制路由。例如,图3中的信关站A根据第二消息进行控制路由的刷新。可以理解,信关站A还可以接收到馈电卫星的其他关联卫星(如卫星3)发送的IP数据包。
应理解,信关站A刷新的控制路由并非整个卫星网络对应的对应路由,为信关站连接的馈电卫星所关联的卫星对应的局部控制路由,从而通过点到点方式进行局部控制路由的刷新,可以减少网络收敛的时间开销,还可以降低带宽资源的浪费。
并且,在信关站A上的控制路由进行更新之后,若接收到来自卫星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或来自地面网络的待传输业务数据,则信关站A可以基于更新之后的控制路由实现对待传输数据的转发。
这样,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卫星网络中存在连接关系的变化时(例如信关站与馈电卫星的连接),无需进行全网泛洪,而是通过第一消息将变化后的连接关系告知到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上。然后关联卫星基于变化后的连接关系进行本地路由信息的刷新;以及基于分段路由和多标识的设计思想,通过多分段路由可以实现将第二消息发送到目的信关站上,最后由目的信关站进行控制路由的更新。因此,在连接变化频繁的卫星网络中,可以降低网络中路由收敛的时间开销,提升网络可用性,从而可以保障网络拓扑更新的动态性和实时性。
以上结合图1至图4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基于与上述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的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500,一种场景中,该装置500可以应用于馈电卫星,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馈电卫星所能实现的功能。如图5所示,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500包括:收发模块501和处理模块502。可选的,收发模块501还可以由独立的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构成,也可以为集成在一起的功能单元,对此不进行限定。同理,可选的,处理模块502也可以是由独立的多个子处理模块构成,也可以为集成在一起的功能单元,对此不进行限定。
收发模块501,用于接收连接的信关站发送的所述信关站的标识,确定所述连接的信关站;所述收发模块501,还用于向关联卫星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信关站的标识和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指示所述关联卫星在星间网络中进行第一分段路由的目的馈电卫星,所述信关站的标识指示所述关联卫星在星地网络进行第二分段路由的目的信关站;所述收发模块501,还用于接收来自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处理模块502,用于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匹配,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与所述连接的信关站的标识匹配,确定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给所述连接的信关站;所述收发模块501,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给所述连接的信关站。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收发模块501,还用于接收来自非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非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所述处理模块502,还用于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不匹配,根据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确定下一跳卫星;所述收发模块501,还用于将所述第三消息传输给所述下一跳卫星。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为互联网协议IP地址或预先配置的标签。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或所述第二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P消息;所述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所述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承载于所述PCEP消息的扩展字段中。
另一场景中,图5示出的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500还可以应用于信关站,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信关站所能实现的功能。如图5所示,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500包括:收发模块501和处理模块502。可选的,收发模块501还可以由独立的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构成,也可以为集成在一起的功能单元,对此不进行限定。同理,可选的,处理模块502也可以是由独立的多个子处理模块构成,也可以为集成在一起的功能单元,对此不进行限定。
处理模块502,用于检测到连接的馈电卫星;收发模块501,用于向所述连接的馈电卫星发送所述信关站的标识;所述收发模块501,还用于接收所述馈电卫星转发的来自关联卫星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所述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处理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消息更新控制路由,所述控制路由包含所述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与所述信关站之间的控制路由。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为互联网协议IP地址或预先配置的标签。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P消息;所述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所述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承载于所述PCEP消息的扩展字段中。
又一场景中,图5示出的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500还可以应用于关联卫星,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联卫星所能实现的功能。如图5所示,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500包括:收发模块501和处理模块502。可选的,收发模块501还可以由独立的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构成,也可以为集成在一起的功能单元,对此不进行限定。同理,可选的,处理模块502也可以是由独立的多个子处理模块构成,也可以为集成在一起的功能单元,对此不进行限定。
收发模块501,用于接收来自馈电卫星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与所述馈电卫星连接的信关站的标识和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处理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本地路由信息的更新;并且,基于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确定在星间网络中进行第一分段路由的目的馈电卫星;以及,基于所述信关站的标识确定在星地网络进行第二分段路由的目的信关站;所述收发模块501,还用于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收发模块5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馈电卫星的非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非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所述处理模块502,还用于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不匹配,根据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确定下一跳卫星;所述收发模块501,还用于将所述第三消息传输给所述下一跳卫星。
基于与上述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相同的构思,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600的结构示意图。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6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馈电卫星的方法,或信关站的方法,又或关联卫星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6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01。处理器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第一网络节点(如,基站、终端、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600可以包括收发器,用以实现信号的输入(接收)和输出(发送)。
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6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01,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01可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
可选的,处理器601除了实现上述所示的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实现其他功能。
可选的,一种设计中,处理器601可以执行指令,使得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6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指令可以全部或部分存储在处理器内,如指令603,也可以全部或部分存储在与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602中,如指令604,也可以通过指令603和604共同使得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6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600也可以包括电路,电路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6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602,其上存有指令604,指令可在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6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存储器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可选的处理器中也可以存储指令和/或数据。例如,一个或多个存储器602可以存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对应关系,或者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的参数或表格等。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05以及天线606。处理器601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对装置(卫星或信关站)进行控制。收发器605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用于通过天线606实现装置的收发功能。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申请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馈电卫星接收连接的信关站发送的所述信关站的标识,确定所述连接的信关站;
所述馈电卫星向关联卫星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信关站的标识和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指示所述关联卫星在星间网络中进行第一分段路由的目的馈电卫星,所述信关站的标识指示所述关联卫星在星地网络进行第二分段路由的目的信关站;
所述馈电卫星接收来自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
所述馈电卫星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匹配,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与所述连接的信关站的标识匹配,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给所述连接的信关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馈电卫星接收来自非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非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
所述馈电卫星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不匹配,根据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确定下一跳卫星,将所述第三消息传输给所述下一跳卫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为互联网协议IP地址或预先配置的标签。
4.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关站检测到连接的馈电卫星,向所述连接的馈电卫星发送所述信关站的标识;
所述信关站接收所述馈电卫星转发的来自关联卫星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所述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
所述信关站根据所述第二消息更新控制路由,所述控制路由包含所述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与所述信关站之间的控制路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为互联网协议IP地址或预先配置的标签。
6.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关联卫星接收来自馈电卫星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与所述馈电卫星连接的信关站的标识和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
所述关联卫星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本地路由信息的更新;并且,基于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确定在星间网络中进行第一分段路由的目的馈电卫星;以及,基于所述信关站的标识确定在星地网络进行第二分段路由的目的信关站;
所述关联卫星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关联卫星接收来自所述馈电卫星的非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非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
所述关联卫星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不匹配,根据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确定下一跳卫星,将所述第三消息传输给所述下一跳卫星。
8.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连接的信关站发送的所述信关站的标识,确定所述连接的信关站;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关联卫星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信关站的标识和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指示所述关联卫星在星间网络中进行第一分段路由的目的馈电卫星,所述信关站的标识指示所述关联卫星在星地网络进行第二分段路由的目的信关站;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匹配,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与所述连接的信关站的标识匹配,确定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给所述连接的信关站;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给所述连接的信关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非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非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不匹配,根据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确定下一跳卫星;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三消息传输给所述下一跳卫星。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为互联网协议IP地址或预先配置的标签。
11.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检测到连接的馈电卫星;
收发模块,用于向所述连接的馈电卫星发送所述信关站的标识;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馈电卫星转发的来自关联卫星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所述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消息更新控制路由,所述控制路由包含所述馈电卫星的关联卫星与所述信关站之间的控制路由。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为互联网协议IP地址或预先配置的标签。
13.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馈电卫星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与所述馈电卫星连接的信关站的标识和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行本地路由信息的更新;并且,基于所述馈电卫星的标识确定在星间网络中进行第一分段路由的目的馈电卫星;以及,基于所述信关站的标识确定在星地网络进行第二分段路由的目的信关站;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馈电卫星的非关联卫星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非关联卫星的目的信关站的标识和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自身标识与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不匹配,根据所述第三消息中包含的目的馈电卫星的标识确定下一跳卫星;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三消息传输给所述下一跳卫星。
15.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卫星,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
16.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信关站,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
17.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装置。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226332.8A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60176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6332.8A CN116017617A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22/116843 WO2023065855A1 (zh) 2021-10-21 2022-09-02 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6332.8A CN116017617A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7617A true CN116017617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21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6332.8A Pending CN116017617A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17617A (zh)
WO (1) WO20230658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8110B (zh) * 2023-11-20 2024-02-02 上海卫星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网络的孤岛卫星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75936A (ja) * 2013-03-11 2014-09-22 Tohoku Univ 衛星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03687081B (zh) * 2013-11-29 2017-01-11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小卫星集群的自适应组网方法
CN104661276B (zh) * 2014-12-19 2018-04-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基于ip的多波束卫星移动通信路由选择方法
US10264509B2 (en) * 2016-09-29 2019-04-16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Mobile network node routing
US10200922B2 (en) * 2017-06-09 2019-02-05 Space Systems/Loral, Llc Satellite network switching
CN109039434B (zh) * 2018-09-13 2021-02-09 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安全卫星通信的方法
CN109768824A (zh) * 2019-01-17 2019-05-1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低轨卫星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13961B (zh) * 2020-02-25 2021-08-3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适合天地双平面网络架构的路由控制方法
CN111526090B (zh) * 2020-07-06 2020-12-25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路由方法
CN113259250B (zh) * 2021-05-12 2022-05-20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星历的卫星链路状态数据库的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13328789B (zh) * 2021-06-09 2022-04-19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通信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5855A1 (zh)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5373B2 (en) Distributed core architecture for implemen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528466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信号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信号を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11937314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dge computing system
CN112448875B (zh) 通信处理方法、通信处理装置以及系统
US80729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mobile station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
US20230094062A1 (en) Communication associated with edge computing
CN103339988A (zh) 网络系统
US20230275834A1 (en) Service Traffic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222084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CN114844550A (zh) 卫星网络路由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93351B (zh) 移动自组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3065855A1 (zh) 一种卫星网络中的控制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041078A (zh) 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884553B (zh) 卫星通信系统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及管理波位参数集的方法
RU2378801C2 (ru)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локальной сети с группой, состоящей из ретрансляторов и узлов радиодоступа
Sinha et al. Wireless networks and mobile computing
US10368388B2 (en) Method for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7402353B2 (ja) 航空宇宙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用の縮小された転送ルール
US11910224B2 (en) Receiver-centric communication by combined network technologies for enhanced reliability
JP2001177463A (ja) 周回衛星を利用した衛星通信システム
CN102769676A (zh) Ip网络移动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566166B (zh) 一种简化终端配置操作的一体化可扩展通信装置及方法
Loskot Mobile Networks: 5G and Beyond
CN116033486B (zh) 一种iab宿主节点的切换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3078402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