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7411A - 终端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终端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7411A
CN116017411A CN202211622239.3A CN202211622239A CN116017411A CN 116017411 A CN116017411 A CN 116017411A CN 202211622239 A CN202211622239 A CN 202211622239A CN 116017411 A CN116017411 A CN 116017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ed
terminal
terminals
network
equipment id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222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17411B (zh
Inventor
王苏娥
李慧莲
叶勇
李民
唐学军
周达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222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7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17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7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17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7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并根据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接入网类型,包括接入NSA组网和接入SA组网;针对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统计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接入网类型为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根据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待识别终端是否具备支持SA的能力。

Description

终端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5G网络建网初期,5G网络大多是双模组网,即同时存在NSA模式和SA模式,同时支持NSA终端,以及NSA/SA双模终端的接入。随着5G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G网络逐渐向SA模式的单模式演进,使得原先支持NSA网络的终端将无法使用5G网络了。
目前,大部分的5G终端都是NSA/SA双模模式,这类终端硬件上具备是NSA/SA双模模式的能力,但是由于早期SA组网技术不成熟,很多终端的系统中都是默认关闭了支撑SA组网的能力的,后续需要终端厂家进行系统升级到适配SA的软件版本,终端才具备SA能力,才能使用5G网络。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准确识别出终端是否具有支持SA能力的终端识别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能够准确识别出终端是否具有支持SA能力,以提醒相关用户进行升级,尽快使用5G网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并根据所述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
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
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接入网类型,其中所述接入网类型包括接入非独立NSA组网和接入独立SA组网;
针对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统计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接入网类型为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
根据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是否具备支持SA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包括:从所述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中提取终端类型分配码TAC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SVN;根据所述终端类型分配码TAC,确定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是否具备支持SA的能力,包括:响应于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与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具备支持SA的能力;响应于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与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的比值小于预设阈值,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不具备支持SA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响应于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与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具备支持SA的能力之后,还包括:向具备支持SA的能力的所有待识别终端发送SA升级提示信息,以提示具备支持SA的能力的所有待识别终端的用户进行SA升级以使用5G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包括:获取各待识别终端通过基站向网络节点发起附着流程时,或各待识别终端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跟踪区更新时,各待识别终端接收的网络节点上报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包括:获取用户代理信元上报的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接入网类型,包括:获取访问类型信元上报的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接入网类型。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识别装置,包括:
第一信息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并根据所述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
第二信息模块,用于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
第三信息模块,用于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接入网类型,其中所述接入网类型包括接入非独立NSA组网和接入独立SA组网;
统计模块,用于针对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统计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接入网类型为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是否具备支持SA的能力。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待识别终端的软件版本信息、操作系统版本信息和接入网类型的三个特征数据;基于三个特征数据,确定待识别终端中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基于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确定待识别终端是否具有支持SA能力,能够准确识别终端是否具有支持SA能力,提醒相关用户进行升级,尽快使用5G网络,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识别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5G网络技术也逐渐发展成熟。但是由于技术成熟的渐进性,5G3网络部署先后经历了NSA(Non Stand Alone,非独立)组网和SA(Stand Alone,独立)组网。其中,在5G网络建网初期,5G网络大多是双模组网,即同时存在NSA模式和SA模式,同时支持NSA终端,以及NSA/SA双模终端的接入。随着5G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G网络逐渐向单模式(SA模式)演进,使得原先支持NSA网络的终端将无法使用5G网络了。目前,大部分的5G终端都是NSA/SA双模模式,这类终端硬件上具备是NSA/SA双模模式的能力,但是由当时SA组网技术不成熟,很多终端的系统中都是默认关闭了支撑SA组网的能力的,后续需要终端厂家进行系统升级到适配SA的软件版本,终端才具备SA能力,才能使用5G网络。针对这类终端的用户,如果运营商能准确识别出终端类型,就能够及时推送提示以辅助用户进行软件升级,及时接入5G网络,以提升用户体验,节约运营成本。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准确识别出终端是否具有支持SA能力的终端识别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以下技术构思:获取待识别终端的特征数据;基于特征数据,确定待识别终端中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基于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确定待识别终端是否具有支持SA能力。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识别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服务器101、基站节点102、用户代理信元103、访问类型信元104和待识别终端105。
其中,待识别终端105,可以是任何形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所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设备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再例如,无线终端还可以是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or User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待识别终端105,能够与基站节点102、用户代理信元103、访问类型信元104进行信令交互。在信令交互过程中,基站节点102用于获取待识别终端105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用户代理信元103用于获取待识别终端105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访问类型信元104用于获取待识别终端105的接入网类型(非独立NSA组网、接入独立SA组网)。
其中,服务器101,用于获取基站节点102上报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用户代理信元103上报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和访问类型信元104上报的接入网类型,并基于软件版本信息、操作系统版本信息和访问类型信接入网类型分析得到待识别终端是否具备支持SA的能力。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服务器,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是多台服务器组成的集群,对此本实施例此处不做特别限制。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获取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并根据所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
具体地,获取各待识别终端通过基站向网络节点发起附着流程时,或各待识别终端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跟踪区更新时,各待识别终端接收的网络节点上报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为IMEISV(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Software Version)。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待识别终端通过某个基站向网络节点发起附着流程时,各待识别终端接收的网络节点上报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
其中网络节点,可以是移动性管理实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待识别终端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跟踪区更新(TAU,Tracking Area Update)时,各待识别终端接收的网络节点上报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
具体地,根据所述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包括:
从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中提取终端类型分配码TAC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SVN;根据终端类型分配码TAC,确定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
其中,根据终端类型分配码TAC,查询预设对照表,以得到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
在本实施例中,从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中提取字符,将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中前8位字符提取得到终端类型分配码TAC(Type Allocation Code,类型分配码)。
其中,TAC是区分手机品牌和型号的编码,该代码由GSMA及其授权机构分配。其中TAC码前两位又是分配机构标识(Reporting Body Identifier),是授权IMEI码分配机构的代码。
在本实施例中,从将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中后2位字符提取得到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SVN(Software Version Number,软件版本号)。
其中,SVN用于区分同型号手机出厂时使用的不同软件版本。
示例性地,在网络节点上报的包含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的信息令中,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的信息表示为:
IMEISV:86326804xxxxx76。其中,86326804为TAC;76为SVN。
通过86326804为TAC查询预设对照表,得到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为某品牌某型号的手机。
S202: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
具体地,获取用户代理信元上报的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待识别终端是支持VOLTE(Voice over 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语音承载)的,且VOLTE开关都是打开的,待识别终端在IMS(IPMultimediaSubsystem,技术即IP多媒体子系统)域注册或者呼叫时,用户代理信元会上报待识别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
其中,用户代理信元,为User-Agent信元。
其中,操作系统版本信息,为OS(Operating System)版本。
示例性地,某个User-Agent信元上报的OS(Operating System)版本为:User-Agent:xos/13.4.1(17E2xx)xphone。
S203: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接入网类型,其中接入网类型包括接入非独立NSA组网和接入独立SA组网。
具体地,获取访问类型信元上报的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接入网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识别终端在IMS(IPMultimediaSubsystem,技术即IP多媒体子系统)域注册或者呼叫时,访问类型信元会上报待识别终端的操接入网类型。
其中,访问类型信元,为access-type信元。
S204:针对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统计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接入网类型为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例如10000台。
其中,统计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接入网类型为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指定是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三者固定不变的情况,分别统计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中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
S205:根据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确定该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是否具备支持SA的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的占比,选择占比较大者作为此类待识别终端是否具备支持SA的能力的识别结果。
例如,当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的占比较大时,则确定此类待识别终端具备支持SA的能力。
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知,通过获取待识别终端的软件版本信息、操作系统版本信息和接入网类型的三个特征数据;基于三个特征数据,确定待识别终端中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基于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确定待识别终端是否具有支持SA能力,能够准确识别终端是否具有支持SA能力,提醒相关用户进行升级,尽快使用5G网络,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5,据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是否具备支持SA的能力,具体包括:
S2051:响应于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与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确定该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具备支持SA的能力。
S2052:响应于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与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的比值小于预设阈值,确定该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不具备支持SA的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阈值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例如60%。
示例性地,表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统计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接入网类型为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的示例。
表1.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的统计表
Figure BDA0004002888050000091
Figure BDA0004002888050000101
通过上表可知,对该款终端的识别结果,可以看到SA占比有明显的分化,SA占比在10%以下的为NSA终端,可以看到IOS为15.0及以上的版本即支持SA。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205之后,还包括:
S206:向具备支持SA的能力的所有待识别终端发送SA升级提示信息,以提示具备支持SA的能力的所有待识别终端的用户进行SA升级以使用5G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短信的形式向具备支持SA的能力的所有待识别终端发送SA升级提示信息,以让用户尽快使用上5G网络。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终端识别装置包括:第一信息模块301、第二信息模块302、第三信息模块303、统计模块304和识别模块305。
其中,第一信息模块301,用于获取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并根据所述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
第二信息模块302,用于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
第三信息模块303,用于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接入网类型,其中所述接入网类型包括接入非独立NSA组网和接入独立SA组网;
统计模块304,用于针对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统计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接入网类型为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
识别模块305,用于根据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是否具备支持SA的能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模块301,具体用于从所述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中提取终端类型分配码TAC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SVN;根据所述终端类型分配码TAC,确定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识别模块305,具体用于响应于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与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具备支持SA的能力;响应于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与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的比值小于预设阈值,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不具备支持SA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206,用于向具备支持SA的能力的所有待识别终端发送SA升级提示信息,以提示具备支持SA的能力的所有待识别终端的用户进行SA升级以使用5G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模块301,具体用于获取各待识别终端通过基站向网络节点发起附着流程时,或各待识别终端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跟踪区更新时,各待识别终端接收的网络节点上报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模块302,具体用于获取用户代理信元上报的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信息模块303,具体用于获取访问类型信元上报的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接入网类型。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服务器包括:处理器401以及存储器402;其中
存储器4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4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401集成在一起。
当存储器402独立设置时,该服务器还包括总线40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402和处理器401。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模块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模块,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模块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服务器(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应理解,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还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电子设备或主控设备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并根据所述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
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
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接入网类型,其中所述接入网类型包括接入非独立NSA组网和接入独立SA组网;
针对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统计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接入网类型为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
根据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是否具备支持SA的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包括:
从所述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中提取终端类型分配码TAC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SVN;根据所述终端类型分配码TAC,确定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是否具备支持SA的能力,包括:
响应于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与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具备支持SA的能力;
响应于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与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的比值小于预设阈值,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不具备支持SA的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与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具备支持SA的能力之后,还包括:
向具备支持SA的能力的所有待识别终端发送SA升级提示信息,以提示具备支持SA的能力的所有待识别终端的用户进行SA升级以使用5G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包括:
获取各待识别终端通过基站向网络节点发起附着流程时,或各待识别终端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跟踪区更新时,各待识别终端接收的网络节点上报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包括:
获取用户代理信元上报的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接入网类型,包括:
获取访问类型信元上报的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接入网类型。
8.一种终端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信息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的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并根据所述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信息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
第二信息模块,用于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操作系统版本信息;
第三信息模块,用于获取每个待识别终端的接入网类型,其中所述接入网类型包括接入非独立NSA组网和接入独立SA组网;
统计模块,用于针对预设数量的待识别终端,统计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接入网类型为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接入N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和接入SA组网的待识别终端数量,确定所述任一终端型号和设备身份识别码的软件版本号、操作系统版本信息的组合下的待识别终端是否具备支持SA的能力。
9.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识别方法。
CN202211622239.3A 2022-12-16 2022-12-16 终端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017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2239.3A CN116017411B (zh) 2022-12-16 2022-12-16 终端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2239.3A CN116017411B (zh) 2022-12-16 2022-12-16 终端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7411A true CN116017411A (zh) 2023-04-25
CN116017411B CN116017411B (zh) 2024-03-01

Family

ID=86018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22239.3A Active CN116017411B (zh) 2022-12-16 2022-12-16 终端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17411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3345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1615098A (zh) * 2019-02-25 2020-09-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2400343A (zh) * 2018-07-13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nsa和sa组网方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566101A (zh) * 2020-12-08 2021-03-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的5g终端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2637799A (zh) * 2020-12-16 2021-04-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5g终端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3691970A (zh) * 2021-08-26 2021-11-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WO2021242247A1 (en) * 2020-05-28 2021-12-02 Google Llc Adjusting radio access network connections based on communication failures
CN114222284A (zh) * 2021-11-19 2022-03-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识别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77159A1 (en) * 2020-10-12 2022-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dding new radio cell for multi-subscription user equipment
CN114422998A (zh) * 2021-12-27 2022-04-2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非独立组网登网用户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KR102419453B1 (ko) * 2021-11-26 2022-07-11 한국인터넷진흥원 사용자 단말 식별시스템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0343A (zh) * 2018-07-13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nsa和sa组网方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263345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1615098A (zh) * 2019-02-25 2020-09-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1242247A1 (en) * 2020-05-28 2021-12-02 Google Llc Adjusting radio access network connections based on communication failures
WO2022077159A1 (en) * 2020-10-12 2022-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dding new radio cell for multi-subscription user equipment
CN112566101A (zh) * 2020-12-08 2021-03-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的5g终端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2637799A (zh) * 2020-12-16 2021-04-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5g终端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3691970A (zh) * 2021-08-26 2021-11-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4222284A (zh) * 2021-11-19 2022-03-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识别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2419453B1 (ko) * 2021-11-26 2022-07-11 한국인터넷진흥원 사용자 단말 식별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4422998A (zh) * 2021-12-27 2022-04-2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非独立组网登网用户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HUONG BICH DUONG;ET AL: "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Assisted Hybrid Positioning Based on GNSS and 5G", 《IEE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POSITIONING AND INDOOR NAVIGATION (IPIN)》, 8 September 2022 (2022-09-08) *
吴聪;等: "通过接入信号监测获取5G-SA终端设备身份信息",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15 July 2022 (2022-07-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7411B (zh) 2024-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00854B2 (en) Smart card driven device configuration changes
CN101095366B (zh) 移动通信设备能力的选择性禁用
EP1865744A1 (en) Device detection in mobile networks
CN105338515B (zh) 数据业务传输方法和移动通信设备
CN106488427A (zh) 执行网络注册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3192358A2 (en)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activation during active data call
US20070076760A1 (en) Method and network for detection of device information of mobile stations
US10862881B2 (en) Method of managing shared files and device for authenticating subscriber by using same
US10224972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tracking updates and loading data
WO2010124579A1 (zh) 终端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7332578A (zh) 多sim卡移动终端锁网的方法
CN109660979A (zh) 物联网空中开卡方法及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03220B (zh) Imei所属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EP3020217B1 (en) Automatic detection of a network operator for a mobile network device
WO2012065492A1 (zh) 一种发送imsi的方法及终端
CN116017411B (zh) 终端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KR100882938B1 (ko) 무선 자동 등록을 이용한 wcdma 단말기 서비스 개통방법
CN112188591B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246311B (zh) 一种开关选择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09088975B (zh) 更换手机卡的方法和设备
US1007583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316093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065965B (zh) 信息显示方法、存储方法、装置及用户识别卡和设备
CN102186161A (zh) 鉴别sim卡合法性的方法
CN114422972B (zh) 数据交互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