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6487A - 文件跨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文件跨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6487A
CN116016487A CN202211572264.5A CN202211572264A CN116016487A CN 116016487 A CN116016487 A CN 116016487A CN 202211572264 A CN202211572264 A CN 202211572264A CN 116016487 A CN116016487 A CN 116016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terminal
task
cross
fil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722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迪娅
杨召君
刘可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722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64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16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6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文件跨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基于第一应用发起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生成的任务数据,基于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响应于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Description

文件跨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件跨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可以实现互通互融,文件数据处理将打破不同设备之间的壁垒,拥有不同设备间文件数据访问和编辑的能力。比如用户可通过设备直接访问另一设备上的文件数据进行文件跨端处理,极大了便利了日常生活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跨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跨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基于所述第一应用发起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生成的任务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第二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跨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通过跨端通道发送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所述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后发送的文件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应用发起针对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后生成;
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第三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跨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任务获取模块,用于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基于所述第一应用发起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生成的任务数据;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第四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跨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通过跨端通道发送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所述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后发送的文件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应用发起针对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后生成;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第五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第六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基于第一应用发起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生成的任务数据,第一终端基于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第二终端,以指示第二终端响应于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整个基于跨端任务队列和跨端通道的文件跨端处理过程减少了对文件的拷贝,去除了冗余的文件传输操作,同时对所有应用的跨端访问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监测处理而非采用不同应用对应的不同跨端访问形式进行处理,可避免由于不同应用因其应用跨端访问形式不同导致的文件跨端处理的风险,提高了跨端数据读取性能,降低了用户跨端文件操作的卡顿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跨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涉及的一种跨端通道的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消息数据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消息数据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队列任务写入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队列请求发送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跨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跨端处理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跨端处理系统的场景示意图;
图11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跨端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图1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跨端处理装置的装置示意图;
图1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跨端处理装置的装置示意图;
图14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书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相关技术中,文件跨端处理一种是某一设备上将另一设备上的文件数据直接拷贝过来,然后在本地基于拷贝过来的文件数据进一步进行操作然后将操作后的文件数据重传给另一设备,采用这种方式对于数据量大的文件而言,会面临通信负载过重、处理响应延时造成处理卡顿等情形;
文件跨端处理一种可以是通过在某一设备上通过相关应用对另一设备上的文件数据直接跨端读取,采用这种方式通过打开该文件的应用直接跨端读取,由于不同的文件数据可能需要不同的应用来实现,例如照片文件数据需要相册应用实现、文档文件数据需要文档应用实现、视频文件数据需要视频播放应用实现,不同的应用对应不同的文件跨端读取模式且设备上文件数据类型较多,不同的文件跨端读取模式所对应的通信模型是不同的,如某一模式的通信模型可能需要支持GRPC和TCP作为通信中间件,某一模式的通信模型可能需要支持Fast dds和TCP作为通信中间件,等等,这在实际应用中,设备所支持的通信式难以覆盖全部应用的跨端访问时涉及的通信模型,通过应用实现的跨端读取也存在性能直线下降等风险;
可见,相关技术中的文件跨端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采用本说明书涉及的文件跨端处理方法可以解决上述存在的一种或多种局限。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说明书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特提出了一种文件跨端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实现,可运行于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文件跨端处理装置上。该计算机程序可集成在应用中,也可作为独立的工具类应用运行。所述文件跨端处理装置可以为第一终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网络中终端设备可以叫做不同的名称,例如: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蜂窝电话、无绳电话、5G网络或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具体的,该文件跨端处理方法包括:
S102: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基于所述第一应用发起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生成的任务数据;
所述跨端任务队列中保存有第一终端上应用发起的用于对第二终端进行文件处理的若干个跨端任务;
示意性的,第一终端可以预先设置一个跨端任务队列,基于终端上应用触发的跨端操作请求生成跨端处理任务存入该跨端任务队列中;后续可基于第一终端的一个或多个处理线程从跨端任务对列中读取待处理的文件处理任务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基于第一应用发起的跨端操作请求生成,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第一终端当前从跨端任务队列中所获取的待处理/响应跨端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跨端任务队列非线程任务类型的线程队列,而是基于跨端操作请求所生成的(跨端)文件处理任务所对应的跨端任务队列与线程不存在耦合关系,以避免在线程队列的形式下,常用应用多线程方式读取跨端多个文件内容时,通常(例如Fastdds同步方式所涉及的同步模型)会将这些多线程任务放入同一线程执行队列中,此时会将多线程并发变成了一个执行队列对其他设备进行单线程同步读取,文件跨端处理性能直线下降。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基于线程池可采用多线程读取方式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读取一个或多个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对应的第一应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的,跨端任务队列所存储的文件处理任务可以采用“先入先出”方式进行任务读取以及处理;
S104:基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所述跨端通道用于实现第一终端与不同设备间的通信,可以是基于相关技术中的通信中间对数据封装后实现,可以预先在进行文件跨端处理之间,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直接的跨端通道,跨端通道可以保障跨端文件处理的高效性以及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跨端通道可以是基于相关技术中的至少一种通信中间件建立的,通信中间件包括但不限于Grpc通信中间件或Fast dds通信中间件。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可以维护至少两个队列,可以是包括第一终端的数据发送队列和第一终端的数据接收队列,数据发送队列可结合实际情况包含多个待发送的数据,第一终端将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封装为sendMessage(发送消息数据)后存入数据发送队列即可,后续第一终端基于数据发送队列的预先设置的数据发送规则进行自主发送,实现用于发送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的处理线程的解耦避免在负载情况下的发送等待。
示意性的,如图2所示,图2是本说明书涉及的一种跨端通道的示意图,在图2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维护了两个队列,分别为(数据)发送队列和(数据)接收队列,第一终端在获取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确定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后(如可基于第一文件处理任务进行数据解析自动生成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然后通过(数据)发送队列发送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至第二终端。
示意性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可以是以sendMessage(发送消息数据)的形式进行数据封装,例如,sendMessage(发送消息数据)的结构如图3所示,图3是一种发送消息数据的数据结构示意图,sendMessage可以由发送(请求)类型(sendType)、发送标识(sendID)、sendMessage(发送消息体)组成;
示意性的,如图3中,发送(请求)类型(sendType)可以包括读类型(Read)、写类型(Write)、以及回复类型(Reply),每个sendMessage均包含一个消息ID,通过消息ID可以匹配某一文件处理请求和某一文件处理回复信息,若有多条文件处理请求同时处理时通过消息ID可以进行快速匹配定位和消息回复。
进一步的,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后,第二终端可以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例如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可以是跨端读取请求类型,则第二终端可以基于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可以执行相关文件读取操作;例如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可以是跨端编辑请求类型,则第二终端可以基于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可以执行相关文件编辑操作,等等。
可选的,第二终端在进行文件跨端处理之后,可以生成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然后将文件处理结果数据通过跨端通道发送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此时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然后根据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确定相应的原文件处理请求,基于原文件处理请求发起的目标应用由相应处理线程反馈文件处理结果数据,也即向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文件处理结果数据;例如,假设原文件处理请求为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则发起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的目标应用也即为第一应用,此时可以向第一应用反馈文件处理结果数据。
示意性的,第二终端可以将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通过图2中的跨端通道所维护的(数据)接收队列实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的接收,在(数据)接收队列中文件处理结果数据以一条“receiveMessage”的形式表征通常会存在多条文件处理结果数据,(数据)接收队列负责暂存对端发送的数据,并通知相应线程取出数据进行处理。
示意性的,如图4中,接收(请求)类型(receiveType)可以包括读类型(Read)、写类型(Write)、以及回复类型(Reply),每个sendMessage均包含一个消息ID,通过消息ID可以匹配相应消息ID的文件处理请求和相应消息ID的文件处理回复信息,若有多条文sendMessage同时处理时通过消息ID可以进行快速匹配定位和消息回复。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后,基于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生成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并将所述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写入所述跨端任务队列中;可以理解的,通过将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写入跨端任务队列可以降低设备处理负载,降低设备线程并发处理负荷,提升跨端处理的稳定性。
所述文件处理结果任务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如第一终端通过线程池中的多处理线程采用高并发的多线程读取方式)读取到任务后向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进行文件处理结果反馈;
示意性的,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后,检测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任务类型,若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所述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向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若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不为所述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则可以执行基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的步骤。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基于第一应用发起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生成的任务数据,第一终端基于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第二终端,以指示第二终端响应于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整个基于跨端任务队列的文件跨端处理过程减少了对文件的拷贝,去除了冗余的文件传输操作,同时对所有应用的跨端访问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监测处理,可避免由于不同应用因其应用跨端访问形式不同导致的文件跨端处理的风险,提高了跨端数据读取性能,降低了用户跨端文件操作的卡顿概率。不论发起请求应用采用同步模型还是异步模型,或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并发,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都提供一个高并发的文件跨端处理方式进行跨端访问和编辑,极大地提高了跨端访问性能,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示例性的,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图5涉及一种示例性的队列任务写入过程的流程示意图。可选的,基于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文件处理任务之前,还包括以下方案:
可以理解的,跨端任务队列可对应相应应用在发起文件处理请求后,第一终端基于文件处理请求生成文件处理任务并存储至跨端任务队列的过程,以下对前述过程进行示例性的释义:
S2002:响应于至少一个第二应用发起的至少一个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基于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
所述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中的“第一”“第二”仅是对相应阶段的应用进行区分,在同一文件处理请求下,也即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与第二文件处理请求相同的情况下,第一应用与第二应用相同,反之,则不同。
具体的,第一终端确定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二文件操作数据,基于第二文件操作数据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
例如,用户操作第一终端(如手机)的应用A,意图通过应用A来对第二终端(车辆)上的某个文件进行跨端文件处理(如修改第二终端上的某个文件、编辑第二终端上的某个文件、读取第二终端上的某个文件),此时用户通过操作应用A,第一终端上的应用A响应用户操作,发起了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如可以是修改第二终端上的某个文件的文件编辑请求、文件读取请求等等),然后第一终端基于第二文件处理请求来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
又例如,在日常应用中,用户大多拥有不止一台终端,不同的文件可能存放在不同的终端上,例如工作文件存放在终端-电脑上,素材下载在手机上,拍摄的照片存放在终端3-车辆上,如图6所示,图6是一种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在图6中假设第一终端为手机,第二终端为电脑,用户A可以操作第一终端电脑的三方应用软件请求修改第二终端上的素材文件,此时该三方应用发起了第二文件处理请求(也即对素材文件进行修改的文件修改请求),第一终端电脑基于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可以获取或确定其对应的第二文件操作数据来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然后将第二文件处理任务放入(跨端)任务队列中,跨端任务队列基于实际应用情况保存有若干应用发起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后生成的多个第二文件处理任务,如图6所示,多个第二文件处理任务例如任务1、任务2、...任务n。
示意性的,第二文件操作数据可以包括第二文件操作类型以及第二文件操作信息,第一终端可以确定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二文件操作类型以及第二文件操作信息,然后基于所述第二文件操作类型生成第二任务标识,基于所述第二任务处理标识和所述第二文件操作信息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
可以理解的,文件操作类型可以是跨端的文件读取类型,可以是跨端的文件编辑类型(如文件写入、内容删除、内容格式调整等),可以是跨端的设备响应类型,其中,跨端的设备响应类型数据可以理解为前述第二终端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
所述第二文件操作信息用于指示其他终端进行跨端文件操作的指示信息,例如以文件操作类型为文件读取类型(read类型)为例,文件操作信息包含但不限于读取文件路径,读取偏移以及读取大小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拟合;例如以文件操作类型为文件编辑类型(write类型)为例,文件操作信息包含编辑文件路径、编辑偏移以及写入/删除大小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拟合;例如以文件操作类型为设备响应类型为例,设备响应类型的数据可以理解为接收到跨端设备的响应数据,对于关联的文件读取类型任务而言,文件操作信息data包含三方软件标识、读取的数据内容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拟合。对于关联的文件编辑类型任务而言,文件操作信息data包含但不限于应用标识、写入结果、写入时间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拟合。
可以理解的,基于第二文件操作类型按照标识设置规则生成第二任务标识,第二任务标识可以表征其具体的文件操作类型以及唯一映射某一任务的任务标识(通过可以是通过ID标号来唯一映射某一文件处理任务),如任务标识为文件读取标识说明其文件操作类型为文件读取操作类型,文件处理任务为文件读取处理任务;如任务标识为文件编辑标识说明其文件操作类型为文件编辑操作类型,文件处理任务为文件编辑处理任务;
示意性的,第一终端将第二任务处理标识和第二文件操作信息进行数据组合即可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的数据。
S2004:将所述第二文件处理任务写入跨端任务队列。
可以理解的,在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后,第一终端然后将第二文件处理任务写入跨端任务队列中进行保存。
可以理解的,通过跨端任务队列可以打破多设备之间的跨端文件处理的壁垒,提升了访问其它设备数据的速度,使得用户如同本地访问一样访问乃至操作其它设备的数据文件,且整个过程不需要每次跨端文件处理对相关文件进行文件数据拷贝动作,而是按需生成文件处理任务写入跨端任务队列来传输文件数据,也降低了通信负载。
示例性的,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图7涉及一种示例性的队列请求发送过程的流程示意图。可选的,基于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可以包括以下方案:
S3002:获取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任务标识,基于所述第一任务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
所述第一任务标识可以表征文件处理任务对应的文件跨端处理的处理类型,也可以理解为文件处理任务对应的文件处理请求的文件处理请求类型;
示意性的,若所述第一任务标识为文件读取标识(如read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第一文件读取请求;
示意性的,若所述第一任务标识为文件编辑标识(如write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第一文件编辑请求。
示意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跨端处理任务队列可存储文件处理结果任务,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可视作一种跨端设备响应类型的文件处理任务,文件处理结果任务的任务标识可以是处理结果标识,可以理解的,若第一任务标识为处理结果标识,则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包含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第一终端执行基于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的步骤。
S3004:采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示意性的,如图6所示,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线程池中多处理线程采用高并发的多线程读取方式从任务队列中取出待处理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然后通过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任务标识,确定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
示意性的,若所述第一任务标识为文件读取标识(如read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第一文件读取请求,将第一文件读取请求通过跨端通道发送至第二终端;
示意性的,若所述第一任务标识为文件编辑标识(如write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第一文件编辑请求,将第一文件编辑请求通过跨端通道发送至第二终端。
示意性的,若第一任务标识为处理结果标识,则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包含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第一终端执行基于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的步骤。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能接收到一个或多个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然后可以将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保存至请求队列中,后续线程池的并发或多发处理线程可以获取待处理的一个或多个文件处理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特提出了一种文件跨端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实现,可运行于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文件跨端处理装置上。该计算机程序可集成在应用中,也可作为独立的工具类应用运行。所述文件跨端处理装置可以为第二终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网络中终端设备可以叫做不同的名称,例如: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蜂窝电话、无绳电话、5G网络或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S401:接收第一终端通过跨端通道发送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所述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后发送的文件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应用发起针对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后生成;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到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后,第一终端会基于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此时第二终端可以接收到通过跨端通道发送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
S402: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可以理解的,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后,第二终端可以响应于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如根据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修改第二终端上的某个文件、根据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编辑第二终端上的某个文件、根据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读取第二终端上的某个文件,等等。
可选的,第二终端执行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之后,还可以包括:
第二终端确定针对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将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
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可以反馈第二终端在执行本次文件跨端处理后的处理结果,如文件跨端处理成功或识别、文件跨端处理过程中的相关处理信息;
示意性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进行跨端文件处理后,所生成的文件操作信息data,文件操作信息data此时包含应用软件标识(也即第一终端发起文件处理请求所对应应用的应用标识)、读取的数据内容、跨端处理结果(如跨端处理执行失败、跨端处理执行成功)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拟合。对于关联的文件编辑类型任务而言,文件操作信息data包含但不限于应用标识、写入结果、写入时间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拟合。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基于第一应用发起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生成的任务数据,第一终端基于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通过响应于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整个基于跨端任务队列的文件跨端处理过程减少了对文件的拷贝,去除了冗余的文件传输操作,同时对所有应用的跨端访问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监测处理,可避免由于不同应用因其应用跨端访问形式不同导致的文件跨端处理的风险,提高了跨端数据读取性能,降低了用户跨端文件操作的卡顿概率。
示例性的,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图9涉及一种示例性的跨端处理过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可以包括如下方法:
S5002: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以及第一文件操作信息;
示意性的,文件处理请求可以携带文件操作类型以及文件操作信息;
示意性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的文件操作类型也即第一文件操作类型,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可以是跨端的文件读取类型(read类型),可以是跨端的文件编辑类型((write类型)如文件写入、内容删除、内容格式调整等),等等。可以理解的,通过文件操作类型可以指示第二终端执行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文件操作处理;
示意性的,文件操作信息用于指示其他终端进行跨端文件操作的指示信息,例如以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为文件读取类型(read类型)为例,第一文件操作信息包含但不限于读取文件路径,读取偏移以及读取大小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拟合;例如以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为文件编辑类型(write类型)为例,第一文件操作信息包含编辑文件路径、编辑偏移以及写入/删除大小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拟合;可以理解的,基于文件操作信息可以指示第二终端具体如何执行文件操作处理。
S5004:基于所述第一文件操作信息采用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第一文件操作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文件跨端处理的处理对象为第二终端上的文件,文件可以是以实现某种功能或某个软件的部分功能为目的而定义的一个单位,可以是指存储在外部存储介质上的数据的集合,可以是以计算机硬盘或存储器为载体存储在计算机或电子设备上的信息集合,可以是视频、音频、文本、文档、图片、程序、音乐、数据等,可以是设备或操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任意数据,进一步的,文件可以处于第二终端的目录(文件夹)中,可以不处于目录中,可以存储于硬盘或存储器中,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示意性的,文件跨端处理具体可以是文件内容删除、文件内容修改、文件内容更新、文件内容添加、文件内容创建等。例如,删除文档、修改文档、创建文档、播放音乐、播放视频、查看图片、删除图片等。
可以理解的,第二终端确定第一文件操作信息以及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之后,可以基于第一文件操作信息采用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第一文件操作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示意性的,若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为文件读取类型,则基于第一文件读取信息采用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文件读取操作进行文件数据跨端读取处理;
示意性的,若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为文件编辑类型,则基于第一文件编辑信息采用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文件编辑操作进行文件数据跨端编辑处理。
请参见图10,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文件跨端处理系统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文件跨端处理系统至少可以包括终端集群。
所述终端集群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用户1对应的终端1、用户2对应的终端2、…、用户n对应的终端n,n为大于0的整数。
终端集群中的各终端可以是具备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可穿戴设备、手持设备、个人电脑、平板电脑、车载设备、智能手机、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网络中电子设备可以叫做不同的名称,例如: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5G网络或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电子设备等。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终端集群中的至少两个终端可建立跨端通道,基于该跨端通道可通过执行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所述文件跨端处理方法以完成文件跨端处理过程中数据的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集群中的至少两个终端通过通信网络建立跨端通道进行交互通信,其中,通信网络可以是无线网络,也可以是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红外网络或蓝牙网络,有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以太网、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或控制器局域网络。在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 Language,XML)等的技术和/或格式来代表通过网络交换的数据(如目标压缩包)。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传输层安全(TransportLayer Security,TLS)、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网际协议安全(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sec)等常规加密技术来加密所有或者一些链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定制和/或专用数据通信技术取代或者补充上述数据通信技术。
实例性的,以下以终端集群任一终端作为第一终端,以终端集群除第一终端之外的任一终端作为第二终端,示意性结合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文件跨端处理场景进行释义,如图11所示,图11是一种文件跨端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1、第一终端上应用(如第二应用)发起第二文件处理请求,第二文件处理请求是一种跨端文件操作请求,基于第二文件处理请求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并将第二文件处理任务写入跨端任务队列中。
示意性的,该过程可以处理多个应用同时发起请求或任一应用并发多线程的发起请求。
2、第一终端可通过线程池中的处理线程从跨端任务队列中取出待处理的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
3、第一终端可根据第一文件处理任务指示的任务内容触发相应的跨端操作,向对端-第二终端发起请求,具体可以是:第一终端基于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准备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示意性的,若所述第一任务标识为文件读取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第一文件读取请求,将第一文件读取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若所述第一任务标识为文件编辑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第一文件编辑请求,将第一文件编辑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若所述第一任务标识为某一文件处理结果任务的任务标识,则向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此时第一终端可以实现将处理结果数据回复给对应的应用;
4、通过与第二终端的基于通信中间件的跨端通道,如grpc+tcp组合所构建的跨端通道,发送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至第二终端;
5、对端-第二终端通过跨端通道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第二终端可交由线程池处理文件处理请求;
6、第二终端通过线程池的处理线程响应于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也即第二终端基于第一文件操作信息采用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第一文件操作进行文件跨端处理,以本地文件进行相应文件操作,并确定针对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
示意性的,若是文件读取类型的跨端处理请求,则通常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包含读取到的文件内容;若是文件编辑类型的跨端处理请求,则通常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包含执行结果,如跨端处理执行成功,跨端处理执行失败。
7、第二终端可以通过“将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的形式回复请求给发起方;
8、第一终端可以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相当于发起方接收第二终端的回复数据
9、第一终端可以将文件处理结果数据进行封装生成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写入跨端任务队列中;相对于发起方将收到的回复数据进行封装,任务标识可以为data标识,放入跨端任务列表;
10、第一终端可以基于处理情况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到下一第一文件处理任务,若下一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任务标识为文件处理结果任务的任务标识,则向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此时第一终端可以实现将处理结果数据回复给对应的应用;
需要说明的上述步骤仅仅是为了方便更好的理解本说明书设计的文件跨端处理场景,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说明书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说明书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说明书所涵盖的范围。
本说明书所提供的文件跨端处理系统实施例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所述文件跨端处理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在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的所述文件跨端处理方法对应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一种终端,具体基于实际应用环境确定。文件跨端处理系统实施例其体现实现过程可详见前述的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将结合图12,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文件跨端处理装置进行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图12所示的文件跨端处理装置,用于执行本说明书图1~图1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说明书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说明书图1~图11所示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12,其示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文件跨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文件跨端处理装置1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用户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根据一些实施例,该文件跨端处理装置1包括文件跨端处理模块11、文件跨端处理模块12和文件跨端处理模块13,具体用于:
任务获取模块11,用于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基于所述第一应用发起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生成的任务数据;
请求发送模块1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可选的,所述装置1,还用于:
响应于至少一个第二应用发起的至少一个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基于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
将所述第二文件处理任务写入跨端任务队列。
可选的,所述装置1,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二文件操作数据,基于所述第二文件操作数据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
可选的,所述装置1,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二文件操作类型以及第二文件操作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文件操作类型生成第二任务标识,基于所述第二任务处理标识和所述第二文件操作信息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
可选的,所述请求发送模块12,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任务标识,基于所述第一任务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
采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可选的,所述可选的,所述请求发送模块12,用于:
若所述第一任务标识为文件读取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第一文件读取请求;
若所述第一任务标识为文件编辑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第一文件编辑请求。
可选的,所述装置1,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向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或,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基于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生成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并将所述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写入所述跨端任务队列中;所述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之后,还包括:若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所述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向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文件跨端处理装置在执行文件跨端处理方法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文件跨端处理装置与文件跨端处理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体现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说明书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基于第一应用发起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生成的任务数据,第一终端基于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通过响应于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整个基于跨端任务队列的文件跨端处理过程减少了对文件的拷贝,去除了冗余的文件传输操作,同时对所有应用的跨端访问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监测处理,可避免由于不同应用因其应用跨端访问形式不同导致的文件跨端处理的风险,提高了跨端数据读取性能,降低了用户跨端文件操作的卡顿概率。
请参见图13,其示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文件跨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文件跨端处理装置2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用户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根据一些实施例,该文件跨端处理装置2包括请求接收模块21以及数据处理模块22,具体用于:
请求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通过跨端通道发送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所述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后发送的文件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应用发起针对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后生成;
数据处理模块22,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可选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2,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以及第一文件操作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文件操作信息采用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第一文件操作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可选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2,用于:
若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为文件读取类型,则基于第一文件读取信息采用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文件读取操作进行文件数据跨端读取处理;
若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为文件编辑类型,则基于第一文件编辑信息采用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文件编辑操作进行文件数据跨端编辑处理。
可选的,所述装置2,还用于: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将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文件跨端处理装置在执行文件跨端处理方法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文件跨端处理装置与文件跨端处理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体现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说明书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基于第一应用发起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生成的任务数据,第一终端基于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通过响应于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整个基于跨端任务队列的文件跨端处理过程减少了对文件的拷贝,去除了冗余的文件传输操作,同时对所有应用的跨端访问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监测处理,可避免由于不同应用因其应用跨端访问形式不同导致的文件跨端处理的风险,提高了跨端数据读取性能,降低了用户跨端文件操作的卡顿概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图1~图11所示实施例的所述文件跨端处理方法,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图1~图11所示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图1~图11所示实施例的所述文件跨端处理方法,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图1~图11所示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在此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
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处理器10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001利用各种借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服务器10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05内的数据,执行服务器10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10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00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0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10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100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0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0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应用程序。
在图14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中,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基于所述第一应用发起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生成的任务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文件处理任务之前,还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于至少一个第二应用发起的至少一个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基于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
将所述第二文件处理任务写入跨端任务队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二文件操作数据,基于所述第二文件操作数据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确定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二文件操作数据,基于所述第二文件操作数据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二文件操作类型以及第二文件操作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文件操作类型生成第二任务标识,基于所述第二任务处理标识和所述第二文件操作信息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任务标识,基于所述第一任务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
采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任务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执行以下步骤:
若所述第一任务标识为文件读取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第一文件读取请求;
若所述第一任务标识为文件编辑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第一文件编辑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文件跨端处理方法时,还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向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或,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基于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生成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并将所述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写入所述跨端任务队列中;所述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之后,还包括:若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所述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向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基于第一应用发起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生成的任务数据,第一终端基于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通过响应于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整个基于跨端任务队列的文件跨端处理过程减少了对文件的拷贝,去除了冗余的文件传输操作,同时对所有应用的跨端访问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监测处理,可避免由于不同应用因其应用跨端访问形式不同导致的文件跨端处理的风险,提高了跨端数据读取性能,降低了用户跨端文件操作的卡顿概率。
请参见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2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0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2004,用户接口2003,存储器20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2002。
其中,通信总线2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2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用户接口2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2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处理器20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2001利用各种借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服务器20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005内的数据,执行服务器20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20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200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200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20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200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20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20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2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2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2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应用程序。
在图15所示的电子设备2000中,用户接口2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2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2005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一终端通过跨端通道发送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所述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后发送的文件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应用发起针对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后生成;
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01在执行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以及第一文件操作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文件操作信息采用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第一文件操作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01在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文件操作信息采用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第一文件操作进行文件跨端处理,执行以下步骤:
若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为文件读取类型,则基于第一文件读取信息采用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文件读取操作进行文件数据跨端读取处理;
若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为文件编辑类型,则基于第一文件编辑信息采用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文件编辑操作进行文件数据跨端编辑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01在执行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之后,还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将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基于第一应用发起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生成的任务数据,第一终端基于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通过响应于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整个基于跨端任务队列的文件跨端处理过程减少了对文件的拷贝,去除了冗余的文件传输操作,同时对所有应用的跨端访问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监测处理,可避免由于不同应用因其应用跨端访问形式不同导致的文件跨端处理的风险,提高了跨端数据读取性能,降低了用户跨端文件操作的卡顿概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或随机存储记忆体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说明书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说明书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说明书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说明书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文件跨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基于所述第一应用发起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生成的任务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文件处理任务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至少一个第二应用发起的至少一个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基于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
将所述第二文件处理任务写入跨端任务队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二文件操作数据,基于所述第二文件操作数据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二文件操作数据,基于所述第二文件操作数据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二文件操作类型以及第二文件操作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文件操作类型生成第二任务标识,基于所述第二任务处理标识和所述第二文件操作信息生成第二文件处理任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采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任务标识,基于所述第一任务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
采用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跨端通道将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任务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包括:
若所述第一任务标识为文件读取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第一文件读取请求;
若所述第一任务标识为文件编辑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第一文件编辑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向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或,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基于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生成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并将所述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写入所述跨端任务队列中;所述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之后,还包括:若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所述文件处理结果任务,向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
8.一种文件跨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通过跨端通道发送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为所述第一终端从跨端任务队列中获取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后发送的文件处理请求,所述第一文件处理任务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应用发起针对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后生成;
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以及第一文件操作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文件操作信息采用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第一文件操作进行文件跨端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文件操作信息采用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第一文件操作进行文件跨端处理,包括:
若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为文件读取类型,则基于第一文件读取信息采用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文件读取操作进行文件数据跨端读取处理;
若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为文件编辑类型,则基于第一文件编辑信息采用所述第一文件操作类型对应的文件编辑操作进行文件数据跨端编辑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进行文件跨端处理之后,还包括: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文件处理请求的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将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对应的目标应用发送所述文件处理结果数据。
12.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7或8~11任意一项的方法步骤。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7或8~11任意一项的方法步骤。
CN202211572264.5A 2022-12-08 2022-12-08 文件跨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0164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2264.5A CN116016487A (zh) 2022-12-08 2022-12-08 文件跨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2264.5A CN116016487A (zh) 2022-12-08 2022-12-08 文件跨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6487A true CN116016487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23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72264.5A Pending CN116016487A (zh) 2022-12-08 2022-12-08 文件跨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1648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7032A (zh) * 2023-07-05 2023-10-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跨端图像数据采集系统、方法、客户端、服务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7032A (zh) * 2023-07-05 2023-10-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跨端图像数据采集系统、方法、客户端、服务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24952A1 (en) Data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5991682B (zh) 一种数据分享方法及装置
WO2021147406A1 (zh) 一种音频输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321228B (zh) 原生方法的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4210053A1 (en) Application program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KR20140137238A (ko) 전자기기 원격제어 시스템 및 이의 운용방법
CN110413822B (zh) 离线图像结构化分析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WO2022033342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5065955A1 (en) Bandwidth re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3360807B (zh) 混合模式移动应用的页面显示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KR20150032152A (ko) 전자 장치 간의 편집 동작을 실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3109452A1 (zh)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5176352A1 (zh) 一种基于安卓系统的应用间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WO2018032699A1 (zh) 一种数据提取、粘贴处理的方法、装置及其系统
CN115525453B (zh) 多屏协同中断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EP4113985A1 (en) Multimedia conferenc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016487A (zh) 文件跨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EP4206864A1 (en) Process schedul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9889468B (zh) 网络数据的传输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614900B1 (en) Multi-process architecture for a split browser
CN106455128B (zh) 一种wifi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12835632A (zh) 一种端能力的调用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2116996B1 (ko) 전자기기 원격제어 시스템 및 이의 운용방법
CN112685104A (zh) 应用程序启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06460A (zh) 屏幕控制权限共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