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5676A - Id生成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 Google Patents

Id生成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5676A
CN116015676A CN202211634255.4A CN202211634255A CN116015676A CN 116015676 A CN116015676 A CN 116015676A CN 202211634255 A CN202211634255 A CN 202211634255A CN 116015676 A CN116015676 A CN 116015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number segment
information
segment
machine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342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吉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etease Cloud Mus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etease Cloud Mus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etease Cloud Mus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etease Cloud Mus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342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56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15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56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ID生成方法。该ID生成方法包括:获取待生成ID的目标数据的业务标识,以及生成目标数据的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响应于存在业务标识对应的第一号段,根据第一号段中的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生成目标数据的ID,第一号段包括多个用于生成ID的号码。通过业务标识对应的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可以生成唯一的ID,因此,保证了ID的唯一性和稳定性,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介质、ID生成装置和计算设备。

Description

ID生成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数据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ID生成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在复杂分布式系统架构或者单体架构中,为区分不同数据,往往需要为数据生成唯一的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简称ID)。
相关技术中,通常是通过雪花算法基于当前时间生成ID,但是在全球化多机房的场景下,不同区域的机房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而服务器进行时间同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若服务器与国际时间不同步,发生时间回拨问题,会导致ID生成的不确定性,产生ID发生重复的情况。因此,亟需一种可以生成全球唯一的ID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ID生成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以实现生成全球唯一的ID的目的。
在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ID生成方法,包括:获取待生成ID的目标数据的业务标识,以及生成目标数据的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响应于存在业务标识对应的第一号段,根据第一号段中的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生成目标数据的ID,第一号段包括多个用于生成ID的号码。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号段中的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生成目标数据的ID,包括:对目标号码进行二进制转换处理,得到第一数值;对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二数值;对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进行二进制拼接处理,得到ID。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对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二数值,包括:对业务标识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一哈希值;对机房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二哈希值;对机器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三哈希值;分别将第三哈希值、第一哈希值和第二哈希值放置在第二数值的高位、中位和低位,得到第二数值。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对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进行二进制拼接处理,得到ID,包括:分别将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放置在ID的高位和低位,得到ID。
在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响应于不存在第一号段,或第一号段中包括的号码的使用率超过预设值,在数据库中获取号码最大值和业务标识对应的步长值;根据号码最大值和步长值,确定第二号段,其中,号码最大值为数据库中当前号码的最大值;存储第二号段。
在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号码最大值和步长值,确定第二号段,包括:获取号码最大值和步长值的和,得到第二号段的号段最大值;根据号码最大值,确定第二号段的号段起始值;根据号段起始值和号段最大值,确定第二号段。
在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向数据库发送号段最大值。
在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库包括主数据库和从数据库,在数据库中获取第二号段,包括:响应于主数据库异常,在第一数据库中获取第二号段,第一数据库为在从数据库中选择的切换为主数据库的数据库。
在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待生成ID的目标数据的业务标识,包括:获取来自服务器的ID生成请求中携带的业务标识。
在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介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的ID生成方法。
在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了一种ID生成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生成ID的目标数据的业务标识,以及生成目标数据的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存在业务标识对应的第一号段,根据第一号段中的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生成目标数据的ID,第一号段包括多个用于生成ID的号码。
在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的ID生成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D生成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通过获取目标数据的业务标识,以及生成目标数据的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并获取目标数据的业务标识对应的目标号码,从而可以通过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为目标数据生成ID,由于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中总会存在不同,因此生成的ID是全球唯一性的ID,从而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D生成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D生成方法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D生成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D分段解析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D生成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D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公开,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为一种系统、装置、设备、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完全的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或者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形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ID生成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在本文中,需要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术语解释如下:
机房:本公开中可以表示某一个预设区域。
此外,附图中的任何元素数量均用于示例而非限制,以及任何命名都仅用于区分,而不具有任何限制含义。
另外,本公开所涉及的数据可以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数据,对数据的采集、传播、使用等,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公开实施方式/实施例可以互相组合。
下面参考本公开的若干代表性实施方式,详细阐释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
发明概述
本发明人发现,在复杂分布式系统架构或者单体架构中,为区分不同数据,往往需要为数据生成唯一的ID。唯一ID特点包括:全局唯一,必须保证ID是全局性唯一的;高性能,高可用低延时,ID生成响应要快;高可用,需要满足高可用性,避免单点故障;易接入,易于理解和接入;趋势递增。相关技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种为基于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简称UUID)的方式。UUID使用简单,但UUID是无序的字符串,不具备趋势自增特性,并不适用于实际的业务需求。比如用作订单号的UUID,其字符串没有实际意义,无法看出UUID和订单相关的有用信息。而对于数据库来说,UUID不仅是字符串,且该字符串过长,存储性能差,查询也较耗时,不适用于做业务主键ID。
另一种为基于数据库的自增ID方式。基于数据库的auto_increment自增ID完全可以充当分布式ID,具体实现为:需要一个单独的数据库MySQL实例用来生成ID,当需要一个ID的时候,向表中插入一条记录返回主键ID即可。这种方式虽然实现简单,ID可以单调自增,数值类型查询速度较快,但在访问量激增时,MySQL存在宕机风险,无法抗住高并发场景,因此,不易实现分布式服务。
另一种为基于数据库的号段模式。号段模式可以为从数据库批量获取自增ID,每次从数据库取出一个号段范围,例如(1,1000]代表1000个ID,具体的业务服务将本号段生成1~1000的自增ID并加载到内存。若这批号段中的ID用完,再次向数据库申请新号段。这种方式虽然实现简单,性能也较好,但无法适应全球机房,仅可在单一机房使用。
另一种为基于雪花算法(Snowflake)的方式。Snowflake生成的ID的组成结构为:正数位(占1比特)+时间戳(占41比特)+机器ID(占5比特)+数据中心(占5比特)+自增值(占12比特),总共64比特组成的一个Long类型。这种方式在理想环境下,性能和唯一性上均可满足业务需求,但是在实际生产情况下,多区域机房存在一定的时间误差,服务器时间同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旦发生服务器与国际时间的不同步,发生时间回拨,可能会导致ID生成的不确定性,产生重复ID。
因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ID生成方法,通过使用高位号段与低位分段的组合方式,以划分命名空间来生成ID,可以把ID分别划分成多段,分开表示自增步长、机器信息、机房信息。其中步长用于不同机房的自增模型,机器信息、机房信息等标识位用于区别ID来自于不同的空间,保证唯一性,同时提供按照不同业务模式的拆分方式,提高稳定性和一定的扩展性。从而可以实现高效、高性能、高可用、高扩展性并且支持异地多机房的唯一ID,在多机房因为地域性延迟和时钟不同步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高性能的生成全球唯一性ID。
在介绍了本公开的基本原理之后,下面具体介绍本公开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
应用场景总览
首先参考图1,图1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D生成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在图1中,远程服务模式下(也可以称为应用服务模式),服务器11和服务器12均可以向发号器111、发号器112和发号器113发送用于获取ID的请求,发号器111、发号器112和发号器113在接收到请求之后,从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号段信息,其中,发号器111获取到的号段信息可以为1至1000,发号器112从数据库中获取到的号段信息可以为1001至2000,发号器113从数据库中获取到的号段信息可以为2001至3000。发号器在获取到对应的号段信息之后,在号段信息中确定目标号码,并同时获取业务标识、机器信息和机房信息,通过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器信息和机房信息,可以生成全球唯一ID。例如,发号器111可以生成用户ID,记为UID;发号器112可以生成订单ID,记为orderID;发号器113可以生成歌曲ID,记为songID。
在该场景中,应用服务模式下生成ID出现异常时,由于中心化发号器使用分布式部署,具有一定的负载均衡能力,在部分发号器出现异常时,可以负载均衡至其余发号器节点,从而不影响正常使用。
图2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D生成方法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在图2中,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简称SDK)模式下,图1中的发号器可以作为SDK部署在服务器中,也即,服务器21中部署SDK211,服务器22中部署SDK212,服务器23中部署SDK213,SDK通过服务器本地获取用于生成ID的请求,然后从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号段信息,其中,SDK211获取从数据库中获取的号段信息为1至1000,SDK212从数据库中获取到的号段信息为1001至2000,SDK213从数据库中获取到的号段信息为2001至3000。UID、orderID、songID。SDK在获取到对应的号段信息之后,在号段信息中确定目标号码,并同时获取业务标识、机器信息和机房信息,通过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器信息和机房信息,可以生成全球唯一ID。例如,SDK211可以生成用户ID,记为UID;SDK212可以生成订单ID,记为orderID;SDK213可以生成歌曲ID,记为songID。
在该场景中,SDK模式下生成ID出现异常时,由于SDK部署在服务器中,在异常情况下,仅影响单个服务器接口,并不会扩散影响。
示例性方法
下面结合图1和图2的应用场景,参考图3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ID生成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应用场景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公开的精神和原理而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此方面不受任何限制。相反,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适用的任何场景。
参考图3,图3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D生成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ID生成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发号器或如图2所示的SDK,该ID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待生成ID的目标数据的业务标识,以及生成目标数据的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
具体地,业务标识可以为不同业务的标识信息,比如,订单业务和快递业务等,其标识信息不同。机房信息可以为预设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比如,某个国家、某个城市、某个区等。机器信息可以为机器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简称IP地址)信息。
具体地,不同业务对应的业务标识不同,不同机房的地理位置信息不同,不同机器的IP地址不同。
S302:响应于存在业务标识对应的第一号段,根据第一号段中的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生成目标数据的ID。
在该步骤中,第一号段包括多个用于生成ID的号码。
具体地,不同的业务类型对应有不同的号段,因此,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与业务标识对应的号段,也即,是否在本地存储了第一号段。若存在第一号段,则可以在第一号段中确定目标号码,从而根据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生成目标数据的ID。可选地,在确定本地存储了第一号段之后,还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一号段的容量进行扩充,若不需要,则根据第一号段中的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生成目标数据的ID即可。
具体地,由于不同业务标识对应的号段不同,不同业务对应的业务标识不同,不同机房的地理位置信息不同,不同机器的IP地址不同,因此,通过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生成的ID一定是全球唯一的。另外,由于ID中混淆了机房信息,因此,在多国家场景下不会进行数据同步,各个机房各自单独部署,从而在多国家多地方网络中断时,也可以生成唯一ID。
可选地,本地的存储结构可以为ConcurrentHashMap,保证并发安全性,ConcurrentHashMap中包括key和value,其中key可以用于表示业务类型数据,value可以用于存储当前的号段信息、步长等。
本公开的ID生成方法,通过获取目标数据的业务标识,以及生成目标数据的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并获取目标数据的业务标识对应的目标号码,从而可以通过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为目标数据生成ID,由于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中总会存在不同,因此生成的ID是全球唯一性的ID,从而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号段中的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生成目标数据的ID,包括:对目标号码进行二进制转换处理,得到第一数值;对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二数值;对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进行二进制拼接处理,得到ID。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号段可以表示号码的取值范围,比如,第一号段为1到100,或301到700等。在第一号段中可以任意取未使用过的号码,或者取第一个未使用过的号码,作为目标号码,然后对目标号码进行二进制转换处理,得到一个二进制数值,也即第一数值。
在该实施例中,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也可以转换为二进制数值,也即第二数值,从而可以将均为二进制数值的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进行拼接处理,以得到目标数据的ID。由于得到的ID中每部分数字均有实际业务意义,且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中总有不同,因此,得到的ID为有实际业务意义的、全球唯一性的ID。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对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二数值,包括:对业务标识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一哈希值;对机房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二哈希值;对机器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三哈希值;分别将第三哈希值、第一哈希值和第二哈希值放置在第二数值的高位、中位和低位,得到第二数值。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数值包括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三种信息,因此,可以对这三种信息分别进行哈希处理,以得到三个哈希值。通过对得到的三个哈希值进行移位处理,可以得到第二数值。从而保证得到的ID具有全球唯一性。
具体地,业务标识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可以放在第二数值的中位,机房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可以放在第二数值的低位,机器信息对应的第三哈希值可以放在第二数值的高位,从而组合得到第二数值。
可选地,第三哈希值可以为通过对机器信息进行哈希处理之后得到的机器标识码,为8位;第一哈希值为业务的自定义标识信息,可以为6位;第二哈希值为全球机房的标识信息,可以为4位,且最多可支持2^4=16个机房。
可选地,为适应不同场景,第二数值中的部分哈希值可以自行配置,例如,在单机房或无机房的场景下,可以将机房信息对应的位数置为0,以节约ID的长度。
可选地,第一哈希值、第二哈希值和第三哈希值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移位。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进行二进制拼接处理,得到ID,包括:分别将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放置在ID的高位和低位,得到ID。
在该实施例中,在得到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之后,由于第一数值是对第一号段中获取的目标号码进行二进制转换得到的,其位数不确定,而第二数值中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的位数确定,因此,可以将第一数值置于ID的高位,将第二数值置于ID的低位,从而提高ID生成的稳定性,并可以使ID的生成具有一定的扩展性。
可选地,ID的分段解析可以如图4所示,图4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D分段解析示意图,在图4中,ID共有40位,其中,高22位为目标号码对应的第一数值,也即自增步长,低18位为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对应的第二数值,在第二数值中,高8位为机器信息对应的第三哈希值,中6位为业务标识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低4位为机房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可选地,可以支持反解ID,以得到机房信息,以及该机房所属的集群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S303,响应于不存在第一号段,或第一号段中包括的号码的使用率超过预设值,在数据库中获取号码最大值和业务标识对应的步长值;根据号码最大值和步长值,确定第二号段,其中,号码最大值为数据库中当前号码的最大值;存储第二号段。
在该实施例中,若不存在业务标识对应的第一号段,也即,本地未存储第一号段,则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取新号段。或者,存在第一号段,但第一号段中号码的使用率超过预设值,也即,本地虽存储了第一号段,但第一号段中号码的使用超过装载因子(默认为0.75),因此,需要进行异步的预加载新号段,例如,本地存储的第一号段是1至1000,但是号码已经获取到751,超过了装载因子0.75,因此,需要对第一号段的容量进行扩充。
具体地,不同业务标识对应的步长值可能不同,比如A业务对应的步长值为100,B业务对应的步长值为400,C业务对应的步长值为1000等。数据库中存储有当前号码的最大值和不同业务标识对应的步长值。当需要获取新号段时,可以在数据库中获取当前业务标识对应的步长值,并获取当前号码的最大值,从而可以得到新号段,也即第二号段。比如,步长值为100,当前号码的最大值为600,则第二号段为601至700。并在得到第二号段之后,对第二号段进行存储,便于后续使用。
可选地,数据库中存储的步长值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修改。
可选地,通过在数据库中获取步长值和当前号码的最大值,可以快速得到新号段,并且,不同业务标识对应的步长值不同,可以保证生成不同业务对应的ID的合理性,避免步长值过长导致占用号码,或步长值过短导致频繁获取号段。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号码最大值和步长值,确定第二号段,包括:获取号码最大值和步长值的和,得到第二号段的号段最大值;根据号码最大值,确定第二号段的号段起始值;根据号段起始值和号段最大值,确定第二号段。
在该实施例中,在数据库中获取当前号码的最大值,也即号码最大值,并获取到业务标识对应的步长值之后,就可以将号码最大值和步长值的和,作为新号段的号段最大值,也即第二号段的号段最大值,例如,号码最大值为200,步长值为300,则第二号段的号段最大值为200+300=500,也即,第二号段需要从201开始(200已在数据库中,可能已经被使用过,因此,第二号段的起始值需要将号码最大值加1)至500。
可选地,通过在数据库中获取步长值和当前号码的最大值,可以快速得到新号段,并且,不同业务标识对应的步长值不同,可以保证生成不同业务对应的ID的合理性,避免步长值过长导致占用号码,或步长值过短导致频繁获取号段。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S304,向数据库发送号段最大值。
在该实施例中,在确定好第二号段之后,为了便于下次获取新号段,可以将第二号段的号段最大值存储在数据库中,这样下次获取新号段就可以将第二号段的号段最大值加1作为新号段的号段起始值。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库包括主数据库和从数据库,在数据库中获取第二号段,包括:响应于主数据库异常,在第一数据库中获取第二号段,第一数据库为在从数据库中选择的切换为主数据库的数据库。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数据库异常导致无法获取新号段,从而影响ID生成,数据库可以使用分布式部署,并采用一主多从的部署架构,从而在数据库层出现异常时也有一定的容灾容错能力。
具体地,数据库单点异常,因为使用分布式分库分表的部署方式,单个数据库节点出现异常仅部分业务场景受损,因此,可以使用节点切换的方式进行恢复数据库功能,也即,切换正常的从数据库代替异常从数据库。
具体地,主数据库异常,因为采用一主多从的方式,在主数据库出现大面积不可用时,可以进行主从切换,将从数据库切换为主数据库,从而恢复数据库功能。
具体地,当数据库整体不可用,或者数据库网络中断时,由于本地存储有部分号码,因此短时间内仍然可以对外提供服务,直至数据库恢复正常或者网络恢复。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待生成ID的目标数据的业务标识,包括:获取来自服务器的ID生成请求中携带的业务标识。
在该实施例中,服务器(也可以称为应用服务层)可以生成ID生成请求,该请求中携带业务标识。服务器可以根据预设的接口约定,组装如图1所示的远程服务模式下或如图2所示的SDK模式下的接口参数,该接口参数中的主要参数为业务类型参数,该业务类型参数为String字符串类型,用于做ID唯一性判断,同样业务类型参数获取的ID中由于号段中号码不同,因此ID一定不同,不同业务类型参数获取的ID由于业务类型参数本身不同,因此ID也一定不同。业务类型参数由上层业务方决定,服务器确定好业务类型后生成ID生成请求,服务器在SDK模式下请求本地即可,远程服务模式下需发起远程请求来请求发号器。
针对如图3所示的ID生成方法,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流程进行描述。参考图5,图5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D生成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ID生成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发号器或如图2所示的SDK,该ID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1:获取来自服务器的ID生成请求,ID生成请求中携带业务标识。
S502:确定本地是否缓存有业务标识对应的号段。
具体地,若本地未缓存号段,则跳转至步骤S506,若本地缓存号段,则跳转至步骤S503。
S503:确定本地缓存的号段中号码是否用尽。
具体地,若号段中号码用尽,则跳转至步骤S506,若号段中号码未用尽,则跳转至步骤S504。
S504:确定是否需要对号段中的号码进行扩容。
具体地,若需要对号段中的号码进行扩容,则跳转至步骤S55,若不需要对号段中的号码进行扩容,则跳转至步骤S509。
S505:根据装载因子在数据库中异步预支号码。
S506:按照数据库中存储的与业务标识对应的步长值,获取新号段。
S507:向数据库发送新号段的号段最大值。
S508:本地存储新号段。
S509:根据号段中的目标号码,以及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确定唯一性ID。
本公开提供的ID生成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
具有高度伸缩性,提供SDK模式,各个服务器中部署SDK,服务器调用本地服务即可获取唯一ID,无需负载均衡分配流量,也避免中心化服务带来的不稳定;支持较为灵活的发号器部署方式,发号器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进行单独部署,避免相互影响。
具有高性能,理论上每秒事务处理量(Transaction Per Second,简称TPS)的极限在于硬件持久化层,其TPS公式为:步长值*持久化层,例如,步长step配置为1000,持久化层选择单实例mysql,单点TPS为3000,则最高TPS为1000*3000=100w tps;再例如,步长step配置为100,持久化层选择redis,单点TPS为10w,则最高理论tps为100*10w=1000w tps。
可以避免时钟影响,未使用时间戳作为id的一部分,因此在全球范围内,不受时间回拨的影响。
适用于复杂场景,在全球多国家多地区的场景中,多地区由于地址距离存在网络延迟波动,而不能使用单独的中心化持久层,本公开可以进行拆分,单独部署多个机房,各个发号器依赖各自机房的持久层,避免因网络波动产生的性能和稳定性影响。
完备的容灾能力,数据库使用多节点分布式部署,中间某一节点损坏,不影响正常使用;数据库部署一主多从,如果主数据库异常,可以进行主从切换,切换时间在分钟级别,即会出现分钟级别不可用,因此产生的影响较小;如数据库网络异常,或数据库一主多从均无法正常工作,由于发号器本身存在一定数量的号段缓存,仍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服务,直到数据库恢复;跨国家跨机房,不进行网络交互,避免相互影响和数据不一致。
ID的可生成数量较多,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最多可支持2^(64-18)=70368744177664个ID,足以支持业务的长期发展。
使用装载因子,避免实时装载导致的短时抖动。当本地号段的使用超过装载因子时,会提前装载下一序列的号段,避免在号段用尽时的装载抖动。
示例性介质
在介绍了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之后,接下来,参考图6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介质进行说明。
图6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所示,该介质可以为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60中存储着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设备执行本公开所提供的ID生成方法。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
本公开的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执行指令。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公开操作的计算机执行指令,该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执行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
示例性装置
在介绍了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介质之后,接下来,参考图7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ID生成装置进行说明,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7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ID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ID生成装置700包括: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待生成ID的目标数据的业务标识,以及生成目标数据的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
生成模块702,用于响应于存在业务标识对应的第一号段,根据第一号段中的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生成目标数据的ID,第一号段包括多个用于生成ID的号码。
可选地,生成模块702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根据第一号段中的目标号码、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生成目标数据的ID:对目标号码进行二进制转换处理,得到第一数值;对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二数值;对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进行二进制拼接处理,得到ID。
可选地,生成模块702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对业务标识、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二数值:对业务标识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一哈希值;对机房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二哈希值;对机器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三哈希值;分别将第三哈希值、第一哈希值和第二哈希值放置在第二数值的高位、中位和低位,得到第二数值。
可选地,生成模块702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对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进行二进制拼接处理,得到ID:分别将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放置在ID的高位和低位,得到ID。
可选地,该ID生成装置700还包括:处理模块703,用于响应于不存在第一号段,或第一号段中包括的号码的使用率超过预设值,在数据库中获取号码最大值和业务标识对应的步长值;根据号码最大值和步长值,确定第二号段,其中,号码最大值为数据库中当前号码的最大值;存储第二号段。
可选地,处理模块703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根据号码最大值和步长值,确定第二号段:获取号码最大值和步长值的和,得到第二号段的号段最大值;根据号码最大值,确定第二号段的号段起始值;根据号段起始值和号段最大值,确定第二号段。
可选地,该ID生成装置700还包括:发送模块704,用于向数据库发送号段最大值。
可选地,数据库包括主数据库和从数据库,处理模块703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在数据库中获取第二号段:响应于主数据库异常,在第一数据库中获取第二号段,第一数据库为在从数据库中选择的切换为主数据库的数据库。
可选地,获取模块701通过以下步骤实现获取待生成ID的目标数据的业务标识:获取来自服务器的ID生成请求中携带的业务标识。
示例性计算设备
在介绍了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介质和装置之后,接下来,参考图8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计算设备进行说明。
图8显示的计算设备8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图8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计算设备8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设备8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801、至少一个存储单元80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处理单元801和存储单元802)的总线803。其中,至少一个存储单元802中包括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的存储器;至少一个处理单元801包括处理器,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文描述的方法。
总线803包括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地址总线。
存储单元8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80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8022,可以进一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8023。
存储单元80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8024的程序/实用工具8025,这样的程序模块80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计算设备8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80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805进行。并且,计算设备8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80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8所示,网络适配器806通过总线803与计算设备8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理解,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设备8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ID生成装置的若干单元/模块或子单元/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模块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虽然已经参考若干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的精神和原理,但是应该理解,本公开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各方面的划分也不意味着这些方面中的特征不能组合以进行受益,这种划分仅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本公开旨在涵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Claims (10)

1.一种ID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生成ID的目标数据的业务标识,以及生成所述目标数据的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
响应于存在所述业务标识对应的第一号段,根据所述第一号段中的目标号码、所述业务标识、所述机房信息和所述机器信息,生成所述目标数据的ID,所述第一号段包括多个用于生成ID的号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D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号段中的目标号码、所述业务标识、所述机房信息和所述机器信息,生成所述目标数据的ID,包括:
对所述目标号码进行二进制转换处理,得到第一数值;
对所述业务标识、所述机房信息和所述机器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二数值;
对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进行二进制拼接处理,得到所述I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D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业务标识、所述机房信息和所述机器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二数值,包括:
对所述业务标识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一哈希值;
对所述机房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二哈希值;
对所述机器信息进行哈希处理,得到第三哈希值;
分别将所述第三哈希值、所述第一哈希值和所述第二哈希值放置在所述第二数值的高位、中位和低位,得到所述第二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D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进行二进制拼接处理,得到所述ID,包括:
分别将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放置在所述ID的高位和低位,得到所述ID。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ID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不存在所述第一号段,或所述第一号段中包括的号码的使用率超过预设值,在数据库中获取号码最大值和所述业务标识对应的步长值;
根据所述号码最大值和所述步长值,确定第二号段,其中,所述号码最大值为所述数据库中当前号码的最大值;
存储所述第二号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ID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号码最大值和所述步长值,确定第二号段,包括:
获取所述号码最大值和所述步长值的和,得到所述第二号段的号段最大值;
根据所述号码最大值,确定所述第二号段的号段起始值;
根据所述号段起始值和所述号段最大值,确定所述第二号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ID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数据库发送所述号段最大值。
8.一种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ID生成方法。
9.一种ID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生成ID的目标数据的业务标识,以及生成所述目标数据的机房信息和机器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存在所述业务标识对应的第一号段,根据所述第一号段中的目标号码、所述业务标识、所述机房信息和所述机器信息,生成所述目标数据的ID,所述第一号段包括多个用于生成ID的号码。
10.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ID生成方法。
CN202211634255.4A 2022-12-19 2022-12-19 Id生成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Pending CN1160156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4255.4A CN116015676A (zh) 2022-12-19 2022-12-19 Id生成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4255.4A CN116015676A (zh) 2022-12-19 2022-12-19 Id生成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5676A true CN116015676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20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34255.4A Pending CN116015676A (zh) 2022-12-19 2022-12-19 Id生成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156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9224B2 (en) Method,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resource acquisition
CN103095687B (zh) 元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454203A (zh) 在分布式系统中生成唯一id的方法
CN111246397B (zh) 集群系统、服务访问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1399764B (zh) 数据存储方法、读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64626B (zh) 配置更新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72214B (zh) 一种具有负载均衡的服务节点发现方法及装置
JP2009536402A (ja) デプロイメントユニットによる多数のユーザのグローバルプロビジョニング
CN115517009B (zh) 集群管理方法、集群管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1694845A (zh) 一种基于Redis的标识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3407560B (zh) 更新消息处理方法、数据同步方法、配置信息配置方法
CN110990369A (zh) 一种集群部署文件系统的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798358B (zh) 分布式服务标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079935A (zh) 用于存储和查询数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7547605B (zh) 一种基于节点队列的消息读写方法及节点设备
CN112000850A (zh) 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CN116015676A (zh) Id生成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15426333A (zh) 一种用于对象存储的多集群访问系统及方法
CN114879907A (zh) 一种数据分布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89931A (zh) 一种分布式密钥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4138475A (zh) 一种数据传输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90540A (zh) 数据存储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11400110B (zh) 数据库访问管理系统
CN110515907B (zh) 一种分布式存储节点的数据同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770158A (zh) 云平台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