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1522A -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01522A
CN116001522A CN202310073307.3A CN202310073307A CN116001522A CN 116001522 A CN116001522 A CN 116001522A CN 202310073307 A CN202310073307 A CN 202310073307A CN 116001522 A CN116001522 A CN 1160015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ommunicated
thermal management
valve
wa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733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文斌
董立强
刘紫阳
常健
郭家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733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015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01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15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热管理回路、电驱热管理回路、采暖回路、空调热管理回路、板式换热器、电池冷却器、水冷冷凝器以及七通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七通阀实现电池热管理回路、电驱热管理回路、采暖回路、空调热管理回路、板式换热器、电池冷却器以及水冷冷凝器分别串/并联,系统具备电池采暖/降温/废热利用、电驱降温/废热利用以及电池/电驱系统加注排气等功能,功能全面,同时具有零部件数量少、成本低及系统复杂程度低的优点,利于集成化设计和平台车型拓展。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一般包括电池热管理回路、电驱热管理回路、采暖回路、空调热管理回路,如何将以上4个回路集成并合理配置各回路之间的关系,实现能量回收利用,降低新能源车辆能耗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热管理回路、电驱热管理回路、采暖回路、空调热管理回路、板式换热器、电池冷却器、水冷冷凝器以及七通阀,其中:
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的进液口连通至所述七通阀的第四端口,所述电池包的出液口连通至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侧,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侧与所述七通阀的第六端口连通;
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包括依次连通的低温散热器、车载充电机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出液口与所述七通阀的第五端口连通,所述低温散热器的进液口与所述七通阀的第三端口连通,所述七通阀的第一端口连通于所述低温散热器与所述车载充电机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采暖回路包括三通阀以及暖风芯体,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所述三通阀的第二接口、所述暖风芯体以及所述水冷冷凝器的水侧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热侧的进液口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热侧的出液口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侧的进液口连通;
所述空调热管理回路包括蒸发器、压缩机以及空气冷凝器,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侧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电池冷却器与所述蒸发器并联设置,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冷媒侧的进液口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侧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电池冷却器的进液口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空气冷凝器与所述水冷冷凝器并联设置,所述空气冷凝器的进液口设有第一截止阀,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媒侧的进液口设有第二截止阀;
所述电池冷却器的水侧的进液口与所述七通阀的第七端口连通,所述电池冷却器的水侧的出液口与所述七通阀的第二端口连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采暖回路上设有高压PTC,所述高压PTC的进液口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水侧的出液口连通,所述高压PTC的出液口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连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中,优选的是,还设有第一膨胀水壶,所述第一膨胀水壶与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中,优选的是,还设有第二膨胀水壶,所述第二膨胀水壶与所述采暖回路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空调热管理回路上设有储液干燥瓶,所述储液干燥瓶位于所述水冷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空调热管理回路上设有第一同轴管以及第二同轴管,所述第一同轴管位于所述水冷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同轴管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压缩机的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均设有温度压力传感器。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低温散热器的进液口、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出液口、所述电池包的进液口、所述车载充电机的进液口、所述高压PTC的出液口以及所述蒸发器的出液口处均设有温度传感器。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车载充电机的进液口处的管路上、所述水冷冷凝器的进液口处以及所述电池包的进液口处的管路上均设有电子水泵。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方法,利用前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进行热管理,所述热管理方法包括以下热管理模式:
第一模式:所述七通阀的第一端口截止、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第三端口与第五端口连通、第六端口与第七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开启,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启,所述第一截止阀开启,所述第二截止阀关闭;
第二模式:所述七通阀的第一端口截止、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第三端口与第五端口连通、第六端口与第七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关闭,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关闭,所述第一截止阀关闭,所述第二截止阀关闭;
第三模式:所述七通阀的第一端口截止、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连通、第四端口与第六端口连通、第五端口与第七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关闭,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启,所述第一截止阀关闭,所述第二截止阀开启;
第四模式:所述七通阀的第三端口截止、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第四端口与第六端口连通、第五端口与第七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关闭,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启,所述第一截止阀关闭,所述第二截止阀开启;
模式五:所述七通阀的第三端口截止、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第四端口与第五端口连通、第六端口与第七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关闭,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启,所述第一截止阀关闭,所述第二截止阀开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七通阀实现电池热管理回路、电驱热管理回路、采暖回路、空调热管理回路、板式换热器、电池冷却器以及水冷冷凝器分别串/并联,系统具备电池采暖/降温/废热利用、电驱降温/废热利用以及电池/电驱系统加注排气等功能,功能全面,同时具有零部件数量少、成本低及系统复杂程度低的优点,利于集成化设计和平台车型拓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池热管理回路,101-电池包;
200-电驱热管理回路,201-低温散热器,202-车载充电机,203-驱动电机,204-第一膨胀水壶;
300-采暖回路,301-三通阀,3011-第一接口,3012-第二接口,3013-第三接口,302-暖风芯体,303-高压PTC,304-第二膨胀水壶;
400-空调热管理回路,401-蒸发器,402-压缩机,403-空气冷凝器,404-第一电子膨胀阀,405-第二电子膨胀阀,406-第一截止阀,407-第二截止阀,408-储液干燥瓶,409-第一同轴管,410-第二同轴管,411-温度压力传感器;
500-板式换热器;
600-电池冷却器;
700-水冷冷凝器;
800-七通阀,801-第一端口,802-第二端口,803-第三端口,804-第四端口,805-第五端口,806-第六端口,807-第七端口;
900-温度传感器;
1000-电子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第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热管理回路100、电驱热管理回路200、采暖回路300、空调热管理回路400、板式换热器500、电池冷却器600、水冷冷凝器700以及七通阀800,其中:
电池热管理回路100包括电池包101,电池包101的进液口连通至七通阀800的第四端口804,在此管路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900以及电子水泵1000,温度传感器900能感受进入电池包101的冷媒的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电子水泵1000的作用是对管路中的冷媒加压,保证其在电池热管理回路100中循环流动,从而进行热量传递,电池包101的出液口连通至板式换热器500的冷侧,板式换热器500的冷侧与七通阀800的第六端口806连通,板式换热器500包括冷侧与热侧,冷侧与热侧均为冷媒通道,冷侧与热侧之间的冷媒可以进行热交换,板式换热器500的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的内容,在此不做赘述,从七通阀800的第四端口804送出的冷媒依次流经电池包101以及板式换热器500的冷侧后流入七通阀800的第六端口806。
电驱热管理回路200包括依次连通的低温散热器201、车载充电机202以及驱动电机203,驱动电机203的出液口与七通阀800的第五端口805连通,低温散热器201的进液口与七通阀800的第三端口803连通,七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01连通于低温散热器201与车载充电机202之间的管路上,从七通阀800的第三端口803送出的冷媒依次经由低温散热器201、车载充电机202以及驱动电机203后被送至七通阀800的第五端口805,从七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01送出的冷媒被输送至低温散热器201以及车载充电机202之间的管路上。
在低温散热器201以及车载充电机202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900以及电子水泵1000,温度传感器900能感受被低温散热器201送出的冷媒的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电子水泵1000的作用是对管路中的冷媒加压,保证其在电驱热管理回路200中循环流动,从而进行热量传递。
在低温散热器201的进液口处也设有温度传感器900,能感受进入低温散热器201的冷媒的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在车载充电机202的进液口处也设有温度传感器900,从而能感受进入车载充电机202的冷媒的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
采暖回路300包括三通阀301以及暖风芯体302,三通阀301的第一接口3011、三通阀301的第二接口3012、暖风芯体302以及水冷冷凝器700的水侧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板式换热器500的热侧的进液口与三通阀301的第三接口3013连通,板式换热器500的热侧的出液口与水冷冷凝器700的冷媒侧的进液口连通,三通阀301的第一接口3011、第二接口3012以及第三接口3013可选择性的开闭,以调整冷媒的输送路径,在板式换热器500处,采暖回路300的冷媒可以与电池热管理回路100中的冷媒进行能量交换,在水冷冷凝器700处,采暖回路300的冷媒可以与空调热管理回路400的冷媒进行能量交换。
在采暖回路300中,还设有电子水泵1000,对管路中的冷媒加压,保证其在采暖回路300中循环流动,从而进行热量传递,同时还设有高压PTC303,用来对采暖回路300中的冷媒进行升温,在高压PTC303处设有温度传感器900,对高压PTC303处冷媒的温度进行监控,同时还设有第二膨胀水壶304,第二膨胀水壶304的进液端还设有节流阀,如果管路内压力过高,或者冷媒过量,多余的气体及冷媒将从第二膨胀水壶304的旁通水道流出,避免系统内压力过高。
电驱热管理系统还设有第一膨胀水壶204,第一膨胀水壶204用于给电驱热管理回路200内的管路补充冷媒,第一膨胀水壶204可与低温散热器201相连通,如果管路内压力过高,或者冷媒过量,多余的气体及冷媒将从第一膨胀水壶204的旁通水道流出,避免系统内压力过高。
空调热管理回路400包括蒸发器401、压缩机402以及空气冷凝器403,蒸发器401、压缩机402以及水冷冷凝器700的冷媒侧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蒸发器401的进液口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404,电池冷却器600与蒸发器401并联设置,电池冷却器600的冷媒侧的进液口与水冷冷凝器700的冷媒侧的出液口连通,电池冷却器600的进液口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405,空气冷凝器403与水冷冷凝器700并联设置,空气冷凝器403的进液口设有第一截止阀406,水冷冷凝器700的冷媒侧的进液口设有第二截止阀407,在电池冷却器600处,空调热管理回路400中的冷媒与电池热管理回路100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第一截止阀406和第二截止阀407均包括开启和闭合两个状态,在第一截止阀406和第二截止阀407均开启时,冷媒分别从水冷冷凝器700以及空气冷凝器403内经过,在第一截止阀406或第二截止阀407中的其一开启,另一关闭时,冷媒从水冷冷凝器700或空气冷凝器403内经过。
第一电子膨胀阀404和第二电子膨胀阀405均包括开启和闭合两个状态,在第一电子膨胀阀404和第二电子膨胀阀405均开启时,冷媒分别从蒸发器401以及电池冷却器600内经过,在第一电子膨胀阀404或第二电子膨胀阀405中的其一开启,另一关闭时,冷媒从蒸发器401或电池冷却器600内经过。
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空调热管理回路400上设有储液干燥瓶408,储液干燥瓶408位于水冷冷凝器700与蒸发器401之间的管路上,空调热管理回路400上设有第一同轴管409以及第二同轴管410,第一同轴管409位于水冷冷凝器700与蒸发器401之间的管路上,第二同轴管410位于蒸发器401与压缩机402之间的管路上,压缩机402的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均设有温度压力传感器411。
冷媒在蒸发器401内吸收热量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压缩机402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冷媒后进入水冷冷凝器700和/或空气冷凝器403放热变成高压液态冷媒,再经第一电子膨胀阀404和/或第二电子膨胀阀405调节成为低温低压冷媒后再次进入蒸发器401和/或电池冷却器600内形成完整的制冷循环回路。
电池冷却器600的水侧的进液口与七通阀800的第七端口807连通,电池冷却器600的水侧的出液口与七通阀800的第二端口802连通,从七通阀800的第七端口807送出的冷媒经由电池冷却器600的水侧流通至七通阀800的第二端口802。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通过设置七通阀800实现电池热管理回路100、电驱热管理回路200、采暖回路300、空调热管理回路400、板式换热器500、电池冷却器600以及水冷冷凝器700分别串/并联,系统具备电池采暖/降温/废热利用、电驱降温/废热利用以及电池/电驱系统加注排气等功能,功能全面,同时具有零部件数量少、成本低及系统复杂程度低的优点,利于集成化设计和平台车型拓展。
本发明将热泵系统热量用于电池加热,同时该模式可在春秋季除湿时使系统在热泵模式稳定运行,可降低车辆能耗春秋季行驶、电池充电加热时的能耗,提升车辆续航里程。
第二方面,本发明利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进行热管理,热管理方法包括以下热管理模式:
第一模式:七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01截止、第二端口802与第四端口804连通、第三端口803与第五端口805连通、第六端口806与第七端口807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404开启,第二电子膨胀阀405开启,第一截止阀406开启,第二截止阀407关闭,在第一模式下,用于夏季乘员舱及电池需求制冷,电池热管理回路100与电驱热管理回路200分别单独工作,冷媒经第二电子膨胀阀405调节成为低温低压冷媒后流经电池冷却器600的冷媒侧,从而对电池冷却器600的水侧的冷媒进行降温,从电池冷却器600的水侧送出的冷媒被送至七通阀800的第二端口802后流入七通阀800的第四端口804,再流经电池包101给电池包101降温后流入七通阀800的第六端口806,再经由七通阀800的第七端口807送至电池冷却器600的水侧完成循环,电驱热管理200回路中的车载充电机202以及驱动电机203通过低温散热器201单独冷却。
第二模式:七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01截止、第二端口802与第四端口804连通、第三端口803与第五端口805连通、第六端口806与第七端口807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404关闭,第二电子膨胀阀405关闭,第一截止阀406关闭,第二截止阀407关闭,当需要加注排气或电池充电空气冷却时,开启电子水泵1000,将第一膨胀水壶204内的冷媒注入电驱热管理回路200的管路中,再依次经由七通阀800的第五端口805、第四端口804、第六端口806、第七端口807、第二端口802以及第三端口803后回到电驱热管理回路200中。
第三模式:七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01截止、第二端口802与第三端口803连通、第四端口804与第六端口806连通、第五端口805与第七端口807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404关闭,第二电子膨胀阀405开启,第一截止阀406关闭,第二截止阀407开启,外部空气的热量通过低温散热器201进入电驱热管理回路200中,依次通过七通阀800的第五端口805和第七端口807后进入电池冷却器600的水侧,将电池冷却器600的冷媒侧的冷媒进行升温,升温后的冷媒在水冷冷凝器700处将热量传递给采暖回路300中用于乘员舱的加热,采暖回路300中冷媒的热量也可以在板式换热器500中传递给电池热管理回路100给电池包101加热。
第四模式:七通阀800的第三端口803截止、第一端口801与第二端口802连通、第四端口804与第六端口806连通、第五端口805与第七端口807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404关闭,第二电子膨胀阀405开启,第一截止阀406关闭,第二截止阀407开启,电驱热管理回路200中车载充电机202以及驱动电机203产生热量,温度较高的冷媒从七通阀800的第五端口805进入后从第七端口807送出至电池冷却器600的水侧,将电池冷却器600的冷媒侧的冷媒进行升温,升温后的冷媒在水冷冷凝器700处将热量传递给采暖回路300中用于乘员舱的加热,采暖回路300中冷媒的热量也可以在板式换热器500中传递给电池热管理回路100给电池包101加热
模式五:七通阀800的第三端口803截止、第一端口801与第二端口802连通、第四端口804与第五端口805连通、第六端口806与第七端口807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404关闭,第二电子膨胀阀405开启,第一截止阀406关闭,第二截止阀407开启,电池包101需求制冷而乘员舱需求采暖/电池包101水温较低时,电池包101、车载充电机202以及驱动电机203产生热量,温度较高的冷媒从七通阀800的第六端口806进入后从第七端口807送出至电池冷却器600的水侧,将电池冷却器600的冷媒侧的冷媒进行升温,升温后的冷媒在水冷冷凝器700处将热量传递给采暖回路300中用于乘员舱的加热。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热管理回路(100)、电驱热管理回路(200)、采暖回路(300)、空调热管理回路(400)、板式换热器(500)、电池冷却器(600)、水冷冷凝器(700)以及七通阀(800),其中:
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100)包括电池包(101),所述电池包(101)的进液口连通至所述七通阀(800)的第四端口(804),所述电池包(101)的出液口连通至所述板式换热器(500)的冷侧,所述板式换热器(500)的冷侧与所述七通阀(800)的第六端口(806)连通;
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200)包括依次连通的低温散热器(201)、车载充电机(202)以及驱动电机(203),所述驱动电机(203)的出液口与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五端口(805)连通,所述低温散热器(201)的进液口与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三端口(803)连通,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01)连通于所述低温散热器(201)与所述车载充电机(202)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采暖回路(300)包括三通阀(301)以及暖风芯体(302),所述三通阀(301)的第一接口(3011)、所述三通阀(301)的第二接口(3012)、所述暖风芯体(302)以及所述水冷冷凝器(700)的水侧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所述板式换热器(500)的热侧的进液口与所述三通阀(301)的第三接口(3013)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500)的热侧的出液口与所述水冷冷凝器(700)的冷媒侧的进液口连通;
所述空调热管理回路(400)包括蒸发器(401)、压缩机(402)以及空气冷凝器(403),所述蒸发器(401)、所述压缩机(402)以及所述水冷冷凝器(700)的冷媒侧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401)的进液口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404),所述电池冷却器(600)与所述蒸发器(401)并联设置,所述电池冷却器(600)的冷媒侧的进液口与所述水冷冷凝器(700)的冷媒侧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电池冷却器(600)的进液口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405),所述空气冷凝器(403)与所述水冷冷凝器(700)并联设置,所述空气冷凝器(403)的进液口设有第一截止阀(406),所述水冷冷凝器(700)的冷媒侧的进液口设有第二截止阀(407);
所述电池冷却器(600)的水侧的进液口与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七端口(807)连通,所述电池冷却器(600)的水侧的出液口与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二端口(80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回路(300)上设有高压PTC(303),所述高压PTC(303)的进液口与所述水冷冷凝器(700)的水侧的出液口连通,所述高压PTC(303)的出液口与所述三通阀(301)的第一接口(30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第一膨胀水壶(204),所述第一膨胀水壶(204)与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200)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第二膨胀水壶(304),所述第二膨胀水壶(304)与所述采暖回路(300)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热管理回路(400)上设有储液干燥瓶(408),所述储液干燥瓶(408)位于所述水冷冷凝器(700)与所述蒸发器(401)之间的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热管理回路(400)上设有第一同轴管(409)以及第二同轴管(410),所述第一同轴管(409)位于所述水冷冷凝器(700)与所述蒸发器(401)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同轴管(410)位于所述蒸发器(401)与所述压缩机(402)之间的管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402)的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均设有温度压力传感器(41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散热器(201)的进液口、所述低温散热器(201)的出液口、所述电池包(101)的进液口、所述车载充电机(202)的进液口、所述高压PTC(303)的出液口以及所述蒸发器(401)的出液口处均设有温度传感器(9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机(202)的进液口处的管路上、所述水冷冷凝器(700)的进液口处以及所述电池包(101)的进液口处的管路上均设有电子水泵(1000)。
10.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进行热管理,所述热管理方法包括以下热管理模式:
第一模式: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01)截止、第二端口(802)与第四端口(804)连通、第三端口(803)与第五端口(805)连通、第六端口(806)与第七端口(807)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404)开启,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405)开启,所述第一截止阀(406)开启,所述第二截止阀(407)关闭;
第二模式: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01)截止、第二端口(802)与第四端口(804)连通、第三端口(803)与第五端口(805)连通、第六端口(806)与第七端口(807)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404)关闭,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405)关闭,所述第一截止阀(406)关闭,所述第二截止阀(407)关闭;
第三模式: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01)截止、第二端口(802)与第三端口(803)连通、第四端口(804)与第六端口(806)连通、第五端口(805)与第七端口(807)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404)关闭,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405)开启,所述第一截止阀(406)关闭,所述第二截止阀(407)开启;
第四模式: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三端口(803)截止、第一端口(801)与第二端口(802)连通、第四端口(804)与第六端口(806)连通、第五端口(805)与第七端口(807)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404)关闭,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405)开启,所述第一截止阀(406)关闭,所述第二截止阀(407)开启;
模式五: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三端口(803)截止、第一端口(801)与第二端口(802)连通、第四端口(804)与第五端口(805)连通、第六端口(806)与第七端口(807)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404)关闭,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405)开启,所述第一截止阀(406)关闭,所述第二截止阀(407)开启。
CN202310073307.3A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60015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3307.3A CN116001522A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3307.3A CN116001522A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1522A true CN116001522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31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73307.3A Pending CN116001522A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015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05926A1 (en) * 2021-03-26 2022-09-29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Temperature regulation of vehicle charging component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05926A1 (en) * 2021-03-26 2022-09-29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Temperature regulation of vehicle charging components
US11987142B2 (en) * 2021-03-26 2024-05-2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Temperature regulation of vehicle charging component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9119B (zh) 一种充分利用废热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10356195A (zh) 一种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145259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余热利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405605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回路、控制方法及纯电车辆
CN21128056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0978945B (zh) 一种增程式电车热管系统及其方法
CN113386527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纯电动汽车
CN112455288B (zh)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N114347752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83808B (zh) 一种含相变储热的纯电动汽车耦合热管理系统
CN115416444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泵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6001522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方法
CN113561852A (zh) 一种节能增程式phev热管理系统
CN208952460U (zh) 一种热泵汽车空调系统
CN213705237U (zh) 电动公交系统专用电池冷却装置
CN110667333B (zh) 一种电动汽车综合热管理系统
CN113635731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高效热管理系统
CN113085487A (zh) 一种热泵汽车空调系统
CN110077194B (zh) 一种基于热泵技术的电动汽车及其热管理系统
CN111806302A (zh) 电动公交系统专用电池冷却装置
CN220826456U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19360822U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型热管理系统
CN219406082U (zh)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9446676U (zh)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9191860U (zh) 一种基于热泵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