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8598A - 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88598A
CN115988598A CN202211658737.3A CN202211658737A CN115988598A CN 115988598 A CN115988598 A CN 115988598A CN 202211658737 A CN202211658737 A CN 202211658737A CN 115988598 A CN115988598 A CN 115988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node
hoc network
network system
performance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87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佳
胡龙飞
梁康
鲍清华
周继华
赵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pace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rospace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space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rospace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587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885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88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85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获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各路径的路径延时和中间节点的性能参数;S200,根据路径延时和性能参数,计算各路径的特征值;S300,根据各路径的特征值,选取一条路径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采用本方案,能够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智能的为用户选用更加适合的路由,使5G网络和自组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网络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D2D技术(Device to Device,指两个对等的用户节点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作为5G核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5G系统的数据速率、降低传输时延和延伸网络覆盖等。自组网是一种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网络,具有快速部署、易于安装、结构灵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警察、消防、电力、海上救援等特殊领域,对移动通信网络是一种重要的补充。目前,两种网络通常是分别进行应用的,用户在使用网络时,需要自行选择路由,但选择的路由是否在当前环境下适用,是否拥有较高的网络传输效率,用户是无法得知的,导致路由的传输效率、应用灵活性较差。
5G网络拥有更高速率、更低延迟和更大容量等优点,但同时由于5G采用更高频率带来更小覆盖范围,抗干扰性和穿透能力低等缺点,自组网拥有节点互联互通,自配置,自愈合抗毁容灾行强,传输距离远以及低廉的安装成本等优点,但同时由于自组网采用多节点传输方式导致存在高延迟和网络容量低等缺点,因此5G网络和自组网具有优缺点相互兼容和互补的特点,若将二者进行融合,则可以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智能的为用户选用更加适合的路由,使5G网络和自组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网络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智能的为用户选用更加适合的路由,使5G网络和自组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网络传输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一:
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各路径的路径延时和中间节点的性能参数;
S200,根据路径延时和性能参数,计算各路径的特征值;
S300,根据各路径的特征值,选取一条路径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
进一步,所述性能参数包括业务速率和信噪比。
进一步,特征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4012801220000021
式中,P为路径的特征值,Rax为中间节点x的业务速率加权系数,Thhx为中间节点x的业务速率,Rbx为中间节点x的信噪比加权系数,Sinrx为中间节点x的信噪比,x为路径内中间节点的数量,Rc为路径延时加权系数,Delay为路径延时。
进一步,所述信噪比加权系数小于业务速率加权系数。
进一步,S300中,选取特征值最大的路径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
进一步,还包括S400,更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各路径的路径延时和中间节点的性能参数,并根据更新后的路径延时和性能参数,重新计算各路径的特征值;根据重新计算的特征值,选取一条路径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
进一步,S400包括:
S401,获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位置变化数据;
S402,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位置变化数据,生成时间间隔T;
S403,经过时间间隔T后,更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各路径的路径延时和中间节点的性能参数,并根据更新后的路径延时和性能参数,重新计算各路径的特征值;根据重新计算的特征值,选取一条路径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二:
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
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在于:
1、在需要实现节点间的数据传输时,首先对两个节点之间的各个路径进行特征值分析,具体的,根据各路径的路径延时和各路径内中间节点的性能参数,计算各路径的特征值,由此,可以根据路径延时和性能参数,对该路径的数据传输效率进行评估。选择特征值最大的一条路径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相对于随机选择一条路由路径而言,采用该方法,能够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智能的为用户选用更加适合、高效的路由,使5G网络和自组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网络传输效率。
2、相较于采用剩余电量和环境信噪比的特征值计算方法,本方案中提供的路由选择方法适用于对于电量敏感且数据量小的物联网场景,本系统基于电量充足并且对业务速率、低延迟、大带宽敏感的应用场景而设定。
3、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位置变化数据,生成时间间隔T,经过时间间隔T后,重新进行特征值的计算与路由路径的选择。其原理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终端和基站的位置都可能处于实时变化中,所以业务速率、信噪比和路径延迟都会实时变化,所以需要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间隔时间T重新计算路径特征值,选择最优的路由。由此,能够对路径进行更新,对各路径的参数也进行更新,从而对路由路径重新进行选择,提升了路由路径选择的灵活性,使用户使用的路由路径恒为最优路径,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中实际应用场景的组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0,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首先获取需要进行输出传输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并获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各路径的路径延时和各路径内中间节点的性能参数,本实施例中,所述性能参数包括业务速率和信噪比。如图2表示的cpe终端,基站、核心网和服务器组成的实际应用场景的一个组网图,终端cpe1为第一节点,目的服务器server1为第二节点,假设终端cpe1有数据要传输到目的服务器server1。
终端cpe1检测到有两条路径可以到达目的服务器server1,即路径1:cpe1通过无线网络基站bs1,再通过有线网到达目的服务器server1;路径2:cpe1通过自组网到达cpe3,cpe3通过无线到基站bs2,再通过有线网达到目的服务器server1。系统分别收集两条路径的路径延时及中间节点之间的性能参数如下,路径1:路径延迟Delay1为20ms,cpe1和bs1之间的业务速率Throughput11为60Mbps,信噪比Sinr11为25;路径2:路径延迟Delay2为30ms,cpe1和cpe3之间的业务速率Throughput21,为70Mbps,信噪比Sinr21为20,cpe3和bs2之间的业务速率Throughput22为80Mbps,信噪比Sinr22为30。
S200,根据路径延时和性能参数,计算各路径的特征值;特征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4012801220000041
式中,P为路径的特征值,Rax为中间节点x的业务速率加权系数,Thhx为中间节点x的业务速率,Rbx为中间节点x的信噪比加权系数,Sinrx为中间节点x的信噪比,x为路径内中间节点的数量,Rc为路径延时加权系数,Delay为路径延时。所述信噪比加权系数小于业务速率加权系数,本实施例中,Rax的值为0.1,Rbx的值为0.05,Rc的值为100。
本实施例中,根据特征值的计算公式得出路径1的特征值P1=0.1*60+0.05*25+100*(1/20)=12.25,得出路径2的特征值P2=(0.1*70+0.05*20+0.1*80+0.05*30)+100*(1/30)=12.08。
S300,根据各路径的特征值,选取一条路径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本实施例中,选取特征值最大的路径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由于路径1的特征值P1大于路径2的特征值P2,所以选择路径1作为终端cpe1到达目的服务器server1的最佳路由。
S400,更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各路径的路径延时和中间节点的性能参数,并根据更新后的路径延时和性能参数,重新计算各路径的特征值;根据重新计算的特征值,选取一条路径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S400包括:
S401,获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位置变化数据;
S402,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位置变化数据,生成时间间隔T;当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的位置变化数据大于预设距离时,生成时间间隔T,T的取值范围为1-5秒,否则T的取值范围为5-10秒,具体的取值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其原理在于,对于时间间隔T值,对于终端和基站移动比较小的场景取值5-10秒,对于移动的场景下,网络环境变化较大,终端和基站在移动场景下,取值1-5秒,以在保证更新频率的前提下,降低路由分析量,降低系统功耗。
S403,经过时间间隔T后,更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各路径的路径延时和中间节点的性能参数,并根据更新后的路径延时和性能参数,重新计算各路径的特征值;根据重新计算的特征值,选取一条路径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由此,能够对路径进行更新,对各路径的参数也进行更新,从而对路由路径重新进行选择,提升了路由路径选择的灵活性,使用户使用的路由路径恒为最优路径,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
上述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8)

1.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各路径的路径延时和中间节点的性能参数;
S200,根据路径延时和性能参数,计算各路径的特征值;
S300,根据各路径的特征值,选取一条路径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参数包括业务速率和信噪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特征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4012801210000011
式中,P为路径的特征值,Rax为中间节点x的业务速率加权系数,Thhx为中间节点x的业务速率,Rbx为中间节点x的信噪比加权系数,Sinrx为中间节点x的信噪比,x为路径内中间节点的数量,Rc为路径延时加权系数,Delay为路径延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噪比加权系数小于业务速率加权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S300中,选取特征值最大的路径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400,更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各路径的路径延时和中间节点的性能参数,并根据更新后的路径延时和性能参数,重新计算各路径的特征值;根据重新计算的特征值,选取一条路径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S400包括:
S401,获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位置变化数据;
S402,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位置变化数据,生成时间间隔T;
S403,经过时间间隔T后,更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各路径的路径延时和中间节点的性能参数,并根据更新后的路径延时和性能参数,重新计算各路径的特征值;根据重新计算的特征值,选取一条路径作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
8.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
CN202211658737.3A 2022-12-22 2022-12-22 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9885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8737.3A CN115988598A (zh) 2022-12-22 2022-12-22 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8737.3A CN115988598A (zh) 2022-12-22 2022-12-22 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8598A true CN115988598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67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8737.3A Pending CN115988598A (zh) 2022-12-22 2022-12-22 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885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5096A (zh) * 2023-11-24 2023-12-26 武汉市豪迈电力自动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5g短共享的智能电表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5096A (zh) * 2023-11-24 2023-12-26 武汉市豪迈电力自动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5g短共享的智能电表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7295096B (zh) * 2023-11-24 2024-02-09 武汉市豪迈电力自动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5g短共享的智能电表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en et al. A novel routing protocol providing good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in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Sivakumar et al. CEDAR: a core-extraction distributed ad hoc routing algorithm
US6973039B2 (en) Mechanism for performing energy-based rout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EP1935146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link cost determination for rout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Liu et al. A novel gateway selection method to maximize the system throughput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 deployed in disaster areas
CN110337092B (zh) 一种基于社交信任模型的低功耗中继选择方法
KR20040099287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통신 레이어 Ⅱ 라우팅에사용되는 링크에 대한 경로 손실을 계산하기 위하여Per-패킷 수신 신호 강도 지수 및 송신 전력 레벨을사용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Kisel et al. Evaluation of a mesh network based on LoRa technology
CN115988598A (zh) 基于5g的自组网系统路由选择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Ramteke et al. A review on design and analysis of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MIMO system with OFDM
Mahmud et al. An efficient cooperative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 wireless IoT networks in smart world system
Sargolzaey et al. A cross layer metric for discovering reliable routes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CN109842888B (zh) 水下传感网的水声信道质量动态评估和预测方法及系统
Shirazi et al. Lifetime maximization in UWB sensor networks for event detection
Moreira et al. Using multiple metrics with the optimized 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Gawas et al. Cross layer multi QoS metric routing for multimedia traffic in 802.11 E over MANETs
CN116528356A (zh) 一种有源配电网端-边-云协同定位的方法与终端
Dong et al. Simulation study on cross-layer design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 underwater acoustic networks
Papaj et al. Trust based algorithm for candidate node selection in hybrid MANET-DTN
Suseendran et al. Interference reduction technique in mobile adhoc networks using mathematical prediction filters
Mahajan Multi-Objective Spectrum Allocation Scheme for Multi-User mmWave-assisted CRN-5G Networks
Pradhan et al. Network delay modeling in Mobile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ing Network Tomography
Sahli et al. Towards a generic framework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multi-criteria routing
Ouacha et al. Novel multipoint relays scheme based on hybrid cost function
Cheng et al. Using direction of arrival to estimate obstacle areas in cognitive sensor environ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