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8519A - 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88519A
CN115988519A CN202211686690.1A CN202211686690A CN115988519A CN 115988519 A CN115988519 A CN 115988519A CN 202211686690 A CN202211686690 A CN 202211686690A CN 115988519 A CN115988519 A CN 115988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xternal antenna
scene
configuration
antenna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866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铁力
薛松荃
张伟
郭文珏
冯健博
张健成
李涛
钟云富
谭永全
黄新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866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885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88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85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根据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外接天线单元对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本申请的方法,降低了网络覆盖的成本。

Description

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5G(5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市区、县城、乡镇已基本实现室外无线网络的连续覆盖。
目前在进行室内的无线网络覆盖时,一般可以采用有源室分的方式和无源室分的方式进行室内场景的无线网络覆盖。
然而,目前现有方法在进行室内场景的无线网络覆盖时,存在覆盖成本较高的问题,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覆盖成本较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置方法,包括:
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
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
根据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外接天线单元对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
在本申请中,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包括:
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
根据网络待部署场景,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的场景类型;
根据场景类型,确定配置网络需求。
在本申请中,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包括:
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
根据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
在本申请中,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包括:
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收发通道数;
根据收发通道数,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收发模式;
根据收发模式,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
在本申请中,根据收发模式,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包括:
若收发模式为第一收发模式,则根据第一收发模式,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为多极化外接天线单元;
若收发模式为第二收发模式,则根据第二收发模式,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为单极化外接天线单元。
在本申请中,根据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外接天线单元对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包括:
确定信号收发单元的设定收发模式;
根据设定收发模式以及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外接天线单元进行网络待部署场景的网络覆盖,其中,每个外接天线单元的网络覆盖区域至少包括一个重叠区域,重叠区域为两个网络覆盖子区域相重叠的部分区域。
在本申请中,方法还包括:
当网络待部署场景的场景类型为目标场景时,确定与目标场景对应的目标配置网络需求;
根据目标配置网络需求,配置目标信号收发单元,以通过目标信号收发单元进行网络待部署场景的网络覆盖,其中,目标信号收发单元为未连接外接天线单元的信号收发单元。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置装置,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外接天线单元对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本申请的配置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本申请的配置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根据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外接天线单元对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的手段,可以根据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信号收发单元的外接天线单元,从而以通过外接天线单元来在满足网速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覆盖面积,由此,可以通过外接天线单元来减少信号收发单元的配置,实现降低覆盖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源室分系统的网络覆盖区域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现有技术中,对于室内场景进行5G网络的覆盖时,所使用的设备通常包括有源室分系统、无源室分系统和扩展型小站,其中,对于网络需求高的室内场景中,通常采用有源室分系统进行网络覆盖,而对于网络需求较高或低的场景中,则通常采用有源室分系统、无源室分系统和扩展型小站混合搭建的方式进行覆盖。其中,在使用有源室分系统进行网络需求较高或网络需求低的场景的网络覆盖时,由于有源室分系统中信号收发单元覆盖范围有限,因此想要对室内场景完全覆盖,通常需要使用多个有源室分系统,同时,由于有源室分系统中信号收发单元的收发通道数较多,而网络需求则较高或低,因此在使用时,通常会出现有源室分系统的建设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从而可以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并根据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由此,可以通过外接天线单元增加网络覆盖面积,使得有源室分系统的使用数量减少,从而降低了有源室分系统的建设成本。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有源室分系统。本实施例对执行主体的实现方式不做特别限制,只要该执行主体能够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根据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外接天线单元对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即可。
其中,有源室分系统可以包括:BBU(Bandwidth Based Unit,基于带宽的单元)、RHUB(Remote Radio Unit Hub,射频拉远单元集线器)、pRRU(Pico Remote Radio Unit,微型射频拉远单元/皮站射频拉远单元)和外接天线,BBU和RHUB之间通过光纤连接,RHUB和pRRU之间通过光电混合缆连接,每个pRRU可以连接两个以上的外接天线。
其中,室分指的是室内分布系统,是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方案,其原理是将移动通信基站的信号均匀地分布到室内的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理想的信号覆盖。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服务器或其他服务器,如图2所示,本方法可以包括:
S201、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
其中,网络待部署场景可以为需要进行网络覆盖的场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场景可以包括大型交通枢纽、大型商场、医院、高校、写字楼、电梯、停车场、住宅小区等需要进行网络覆盖的场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人流量、业务需求来对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进行划分,从而确定不同价值场景,比如,当网络待部署场景为大型交通枢纽、大型场馆、高端写字楼、大型商圈时,由于该场景内人流量大,对网络的要求高,故该网络待部署场景可以为对配置网络需求高的第三场景。当网络待部署场景为大型商场、医院、高校、专业市场、重要园区时,由于该场景内人流量较大,对网络的要求较高,故该网络待部署场景可以为对配置网络需求较高的中价值场景。当网络待部署场景为普通商场、普通市场、普通园区时,由于该场景内人流量少,对网络的要求较低,故该网络待部署场景可以为对配置网络需求较低的低价值场景。
配置网络需求可以为根据网络待部署场景的不同,包括对网速的配置需求等。比如,当网络待部署场景为大型交通枢纽时,由于大型交通枢纽的人流量较大,故对网速的配置需求较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配置网络需求越高,则表征覆盖网络区域内的收发设备的收发通道数越多。
在进行配置网络需求的确定时,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比对表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对应的配置网络需求,也可以通过人为输入的方式,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配置网络需求。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的方法可以包括:
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
根据网络待部署场景,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的场景类型;
根据场景类型,确定配置网络需求。
其中,网络待部署场景的场景类型可以分为低价值场景和中价值场景,其中,低价值场景对应的配置网络需求低,中价值场景对应的配置网络需求较高。
S202、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
其中,信号收发单元可以为设置在网络待部署场景内的有源室分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源室分系统可以包括pRRU,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RRU可以为收发通道数为4T4R(4个发射天线和4个接收天线)的基站,其中,收发通道数可以表征覆盖网络后网络区域内的网络使用效果,当收发通道数越多,表征覆盖网络后网络区域内的网络使用效果越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RRU可以通过RHUB与BBU连接,其中,pRRU和RHUB之间通过光电混合缆连接,RHUB和BBU之间可以通过光纤连接。
外接配置可以为与pRRU连接的外接天线单元,外接天线单元在配置pRRU使用时,可以提升pRRU的覆盖范围。其中,外接天线单元在使用时,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可以包括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和SISO(simple input simpleoutput,单输入单输出)天线。其中,MIMO天线和SISO天线在使用时,可以在保证一定网络速度的同时,提高有源室分系统的覆盖面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外接天线单元的使用可以与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相对应,当配置网络需求为1T的网络时,外接天线单元可以为SISO天线,即外接天线单元的收发通道数为1T1R,当配置网络需求为2T的网络时,外接天线单元可以为MIMO天线,其中,外接天线单元的收发通道数为2T2R。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的方法可以包括:
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
根据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
其中,在确定配置网络需求后,可以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从而满足网络待部署场景中对网速的要求。比如,当信号收发单元为4T4R、配置网络需求为2T2R时,与信号收发单元连接的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可以为双极化天线。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的方法可以包括:
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收发通道数;
根据收发通道数,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收发模式;
根据收发模式,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
其中,收发模式可以表征外接天线单元对应的网络传输速度,网络传输速度的大小可以根据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数量确定,数量越多,网络传输速度越快。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模式可以配置为2T2R(4个发射天线和4个接收天线)。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收发模式,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的方法可以包括:
若收发模式为第一收发模式,则根据第一收发模式,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为多极化外接天线单元;
若收发模式为第二收发模式,则根据第二收发模式,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为单极化外接天线单元。
其中,根据不同的收发模式可以满足对不同网络待部署场景的网速要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收发模式为第一收发模式时,则可以满足对场景类型为中价值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由于中价值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对网速要求较高,故可以在通过外接天线单元提高覆盖范围的同时,采用多极化外接天线单元来保证满足所需要的网速需求。
比如,当场景类型为中价值场景,配置网络需求为第一配置网络需求,pRRU的收发模式为4T4R时,根据第一配置网络需求和第一网速得到的第一收发模式可以为2T2R,由此,可以确定外接天线单元为双极化外接天线单元,且每个pRRU可以连接两个双极化外接天线单元,当网络待部署场景需要4个外接天线单元才能覆盖时,可以设置两个信号收发单元,每个信号收发单元连接两个外接天线单元,由此,可以避免传统方案中需要设置多个信号收发单元才能进行网络覆盖所造成的成本过高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收发模式为第二收发模式时,则可以满足对场景类型为低价值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由于低价值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对网速要求较低,故可以在通过外接天线单元大幅提高覆盖范围的同时,采用多极化外接天线单元来保证满足所需要的网速需求。
比如,当场景类型为低价值场景,配置网络需求为第二配置网络需求,pRRU的收发模式为4T4R时,根据第二配置网络需求和第二网速得到的第二收发模式可以为1T1R,由此,可以确定外接天线单元为单极化外接天线单元,且每个pRRU可以连接四个单极化外接天线单元,当网络待部署场景需要4个外接天线单元才能覆盖时,可以设置一个信号收发单元,该信号收发单元连接四个外接天线单元,由此,可以避免传统方案中需要设置多个信号收发单元才能进行网络覆盖所造成的成本过高的问题。
S203、根据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外接天线单元对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
其中,配置信号收发单元和外接天线单元可以指根据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数量以及覆盖区域,将外接天线单元与信号收发单元进行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后的有源室分系统可以对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从而符合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根据信号收发单元和外接配置,将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与信号收发单元进行连接,也可以根据配置装置的模拟结果,将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与信号收发单元进行连接。由此可以实现通过信号收发单元和外接天线单元进行网络待部署场景的网络覆盖。比如,当信号收发单元的收发模式为4T4R,满足网速要求的收发模式为2T2R时,则信号收发单元可以配置连接两个收发模式为2T2R的外接天线单元,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获取的信号收发单元和对应连接外接天线单元的数量对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设备的安装,从而实现网络覆盖。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外接天线单元对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的方法可以包括:
确定信号收发单元的设定收发模式;
根据设定收发模式以及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外接天线单元进行网络待部署场景的网络覆盖,其中,每个外接天线单元的网络覆盖区域至少包括一个重叠区域,重叠区域为两个网络覆盖子区域相重叠的部分区域。
其中,设定收发模式为信号收发单元的收发模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5G网络的覆盖设置时,信号收发单元的收发模式一般为4T4R,在进行外接天线单元与信号收发单元时,可以根据设定收发模式和收发模式的关系进行调整,比如,当收发模式为2T2R时,确定信号收发单元连接的外接天线单元为2个。
网络覆盖子区域为每个外接天线单元的网络覆盖区域,其中,在进行覆盖时,为了提高使用效果,可以将网络覆盖子区域之间设置重叠区域,其中,在网络覆盖子区域的非重叠区域时,网络要求符合设定的配置网络需求,在网络覆盖子区域的重叠区域时,网络要求要高于设定的配置网络需求,由此,提升了整体的网络体验。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网络待部署场景的场景类型为目标场景时,确定与目标场景对应的目标配置网络需求;
根据目标配置网络需求,配置目标信号收发单元,以通过目标信号收发单元进行网络待部署场景的网络覆盖,其中,目标信号收发单元为未连接外接天线单元的信号收发单元。
其中,目标场景可以为高价值场景,目标配置网络需求可以表征为对网速的要求高。比如,当目标场景为高价值场景,目标配置网络需求可以为对网速要求高的4T4R,pRRU的收发模式为4T4R时,由于目标场景对网速要求高,因此可以直接通过pRRU进行网络覆盖。
本申请提供的配置方法可以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根据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外接天线单元对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可以根据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信号收发单元的外接天线单元,从而以通过外接天线单元来在满足网速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覆盖面积,由此,可以通过外接天线单元来减少信号收发单元的配置,实现降低覆盖成本的效果。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301、判断有源室分系统的运用场景。
其中,有源室分系统包括BBU、RHUB、pRRU和外接天线,其中,BBU通过光纤与RHUB连接,RHUB通过光电混合缆与pRRU连接,外接天线与pRRU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外接天线的数量可以根据运用场景的不同进行设置。
运用场景包括为进行室分覆盖的场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室分覆盖时,可以根据建设成本、场景价值、业务需求等情况,将不同的场景进行分类以进行精准化建设,并降低建设成本,兼顾覆盖体验要求。其中,运用场景可以包括高价值场景、中价值场景和低价值场景,高价值场景对网速要求高,高价值场景可以包括大型交通枢纽、大型场馆、高端写字楼、大型商场或商圈,中价值场景对网速要求较高,中价值场景可以包括大型商场、医院、高校、专业市场、重要园区、中档写字楼、星级宾馆酒店,低价值场景对网速要求相对较低,低价值场景可以包括普通商场超市、中低端宾馆酒店、普通办公楼、普通园区、电梯停车场和高密度住宅小区。
判断运用场景可以为判断运用场景是高价值场景、中价值场景还是低价值场景的过程,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运用场景的建设面积与建设阈值的关系、人流量与人流量阈值的关系和业务需求的种类进行自动判断。
302、当有源室分系统运用在中价值场景时,有源室分系统的pRRU通过外接双极化天线或单极化天线分2个点位对中价值场景进行覆盖。
其中,源室分系统的pRRU为4T4R,中价值场景在使用时主要满足2T2R即可,因此,pRRU可以通过外接天线实现1分2点位的部署方式实现2T2R的网络覆盖。其中,在进行使用覆盖时,每个pRRU通过外接双极化天线或单极化天线分2点位覆盖,可以使得一个pRRU的覆盖面积可以扩大2倍。
303、当有源室分系统运用在低价值场景时,有源室分系统的pRRU通过外接单极化天线分4个点位对低价值场景进行覆盖。
其中,源室分系统的pRRU为4T4R,低价值场景在使用时主要满足1T1R即可,因此,pRRU可以通过外接天线实现1分4点位的部署方式实现1T1R的网络覆盖。其中,在进行使用覆盖时,每个pRRU通过外接单极化天线实现1分4点位的部署方式实现1T1R的网络覆盖,可以使得一个pRRU的覆盖面积可以扩大4倍。
其中,在确定有源室分系统的pRRU的外接天线后,用户可以根据获取得到的每个pRRU外接天线的数量进行有源室分系统的装配。
其中,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源室分系统的网络覆盖区域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进行网络覆盖时,外接天线共有四个,且分别为P1、P2、P3、P4,其中,P1对应的网络覆盖区域为p1,P2对应的网络覆盖区域为p2,P3对应的网络覆盖区域为p3,P4对应的网络覆盖区域为p4,p1和p2、p2和p3以及p3和p4之间存在重叠区域,当用户在p1、p2、p3和p4中非重叠区域进行使用时,可以享受到外接天线对应的网速,比如,若外接天线为2T2R,则对应的网速为2T2R传输的网速,若外接天线为1T1R,则对应的网速为1T1R传输的网速;当用户在p1、p2、p3和p4中重叠区域进行使用时,可以享受到两个外接天线对应的叠加网速,比如,若外接天线为2T2R,则对应的叠加网速根据多通道间联合收发技术可以为4T4R甚至更高的传输的网速,若外接天线为1T1R,则对应的叠加网速根据多通道间联合收发技术可以为2T2R甚至更高的传输的网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配置方法,可以使得有源室分在一分多部署后,可继承常规有源室分扩容方案,支持RHUB(Remote Radio Unit Hub,射频拉远单元集线器)级4小区分裂,通过远程软件扩容应对未来容量提升,无需二次入场和上站施工,由此实现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配置装置5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501、第二确定模块502和配置模块503。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501,用于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
第二确定模块502,用于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
配置模块503,用于根据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外接天线单元对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501可以具体用于:
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
根据网络待部署场景,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的场景类型;
根据场景类型,确定配置网络需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502可以具体用于:
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
根据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502可以具体用于:
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收发通道数;
根据收发通道数,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收发模式;
根据收发模式,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502可以具体用于:
若收发模式为第一收发模式,则根据第一收发模式,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为多极化外接天线单元;
若收发模式为第二收发模式,则根据第二收发模式,确定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为单极化外接天线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模块503可以具体用于:
确定信号收发单元的设定收发模式;
根据设定收发模式以及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外接天线单元进行网络待部署场景的网络覆盖,其中,每个外接天线单元的网络覆盖区域至少包括一个重叠区域,重叠区域为两个网络覆盖子区域相重叠的部分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模块503可以具体用于:
根据目标配置网络需求,配置目标信号收发单元,以通过目标信号收发单元进行网络待部署场景的网络覆盖,其中,目标信号收发单元为未连接外接天线单元的信号收发单元。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配置装置由第一确定模块501,用于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由第二确定模块502,用于根据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由配置模块503,用于根据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外接天线单元对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可以根据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信号收发单元的外接天线单元,从而以通过外接天线单元来在满足网速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覆盖面积,由此,可以通过外接天线单元来减少信号收发单元的配置,实现降低覆盖成本的效果。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60包括:
该电子设备6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601、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602、通信部件603等部件。其中,处理器601、存储器602以及通信部件603通过总线604连接。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601执行存储器6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601执行如上的配置方法。
处理器6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配置方法中的步骤。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指令来完成,或通过指令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指令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由处理器进行加载和执行。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多条指令,该指令能够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配置方法中的步骤。
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由于该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配置方法中的步骤,因此,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配置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所述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
根据所述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所述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
根据所述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所述信号收发单元通过所述外接天线单元对所述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所述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包括:
确定所述网络待部署场景;
根据所述网络待部署场景,确定所述网络待部署场景的场景类型;
根据所述场景类型,确定所述配置网络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所述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包括:
根据所述配置网络需求,确定所述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
根据所述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确定与所述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配置网络需求,确定所述外接天线单元的所述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所述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收发通道数;
根据所述收发通道数,确定所述外接天线单元的收发模式;
根据所述收发模式,确定所述外接天线单元的所述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收发模式,确定所述外接天线单元的所述类型,包括:
若所述收发模式为第一收发模式,则根据所述第一收发模式,确定所述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为多极化外接天线单元;
若所述收发模式为第二收发模式,则根据所述第二收发模式,确定所述外接天线单元的类型为单极化外接天线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所述信号收发单元通过所述外接天线单元对所述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包括:
确定所述信号收发单元的设定收发模式;
根据所述设定收发模式以及所述外接天线单元,配置所述信号收发单元,以使所述信号收发单元通过所述外接天线单元进行所述网络待部署场景的网络覆盖,其中,每个所述外接天线单元的网络覆盖区域至少包括一个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为两个网络覆盖子区域相重叠的部分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网络待部署场景的场景类型为目标场景时,确定与所述目标场景对应的目标配置网络需求;
根据所述目标配置网络需求,配置目标信号收发单元,以通过所述目标信号收发单元进行所述网络待部署场景的网络覆盖,其中,所述目标信号收发单元为未连接外接天线单元的信号收发单元。
8.一种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网络待部署场景,以及所述网络待部署场景的配置网络需求;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网络需求,确定与所述配置网络需求对应的外接天线单元;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外接天线单元,配置信号收发单元,以使所述信号收发单元通过所述外接天线单元对所述网络待部署场景进行网络覆盖。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置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配置方法。
CN202211686690.1A 2022-12-27 2022-12-27 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9885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6690.1A CN115988519A (zh) 2022-12-27 2022-12-27 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6690.1A CN115988519A (zh) 2022-12-27 2022-12-27 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8519A true CN115988519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7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86690.1A Pending CN115988519A (zh) 2022-12-27 2022-12-27 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8851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34616A1 (zh) * 2018-08-13 2020-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覆盖效果图的获取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1405580A (zh) * 2020-03-20 2020-07-10 广州开信通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5g室内覆盖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1447075A (zh) * 2019-01-17 2020-07-2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部署方法和装置
WO2020173327A1 (zh) * 2019-02-28 2020-09-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覆盖范围调整方法和无线接入网节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34616A1 (zh) * 2018-08-13 2020-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覆盖效果图的获取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1447075A (zh) * 2019-01-17 2020-07-2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部署方法和装置
WO2020173327A1 (zh) * 2019-02-28 2020-09-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覆盖范围调整方法和无线接入网节点
CN111405580A (zh) * 2020-03-20 2020-07-10 广州开信通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5g室内覆盖系统及工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ALCATEL-LUCENT: "R1-112420 "Considerations on CSI feedback enhancements for high-priority antenna configurations"",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18 August 2011 (2011-08-18) *
CHEN-YI CHANG: "《Contoured Beamforming of Reflectarray Antennas for 5G Indoor Coverage at Sub-6 GHz Band》", 《202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ISAP)》, 1 November 2022 (2022-11-01) *
唐永川;: "农村扶贫4G网络建设中基于pRRU的低成本广覆盖方案", 通讯世界, no. 12, 25 December 2019 (2019-12-25) *
张欣旺: "《5G室内覆盖网络需精细化建设智能化演进》", 《通信世界》, 25 March 2020 (2020-03-25) *
许长峰: "《5G特殊场景数字化室分建设方案研究》", 《中国勘察设计》, 15 September 2020 (2020-09-15) *
赵晨;: "5G网络多场景覆盖策略研究", 信息通信, no. 09, 15 September 2016 (2016-09-15) *
邱太勇;: "5G低成本有源室分解决方案探讨", 江西通信科技, no. 02, 15 May 2020 (2020-05-15) *
郑惠宁;查昊;: "5G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策略探讨", 电信快报, no. 03, 10 March 2020 (2020-03-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35404A1 (en) Exchanging ranging and location information among peer-to-peer devices
US11388779B2 (en) Integrated access system,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baseband unit
KR101431313B1 (ko) 통신 셀을 한 클러스트에 동적으로 할당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59196A (zh) Wlan网络资源的共享方法和wlan网络系统
CN106993067A (zh) 路由下发方法及设备
GB2414900A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404223A (zh) 针对高用户集中度的可缩放毫米波无线网络架构
JP5292645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装置および異なるセキュリティレベルを有するサービスの伝送方法
CN115988519A (zh) 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409379B2 (ja) バックホールネットワークに用いられる電子機器、方法、及び媒体
CN104412636A (zh) 共谱用户与无线宽带网络的协调
CN103582068A (zh) 一种无线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03415996A (zh) 自组网络
CN112929037B (zh) 信号合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4333901A (zh) 一种功率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15002686A (zh) 终端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6198008A1 (zh) 一种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571505B (zh) 一种传感网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835232B (zh) 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方法、介质及产品
CN101465776A (zh) 信息网络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5426211B (zh) 一种用于无线音箱与智能设备通信的方法和无线音箱
US11432292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2164124A (zh) 多媒体分配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
WO2021062744A1 (zh) 网络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140189755A1 (en)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points by stb and satellite antenna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