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1482A - 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81482A
CN115981482A CN202310257819.5A CN202310257819A CN115981482A CN 115981482 A CN115981482 A CN 115981482A CN 202310257819 A CN202310257819 A CN 202310257819A CN 115981482 A CN115981482 A CN 1159814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detected
point
gestur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578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81482B (zh
Inventor
张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o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oyou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oyou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oyou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5781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814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81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1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81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1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手势交互领域,具体涉及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智能戒指的广角摄像头获取用户手势图像;提取手部中心点,通过边缘检测算法得到手部边缘图,获取各个待测边缘点的位置特征;获取各个待测边缘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获取各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走向特征;根据位置特征、空间分布特征、轮廓走向特征得到各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获取用户手势信息矩阵,根据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以及各个标准手势信息矩阵得到各个匹配矩阵;通过DTW算法计算各个匹配矩阵的匹配度,得到用户手势匹配结果;根据用户手势匹配结果实现人机手势视觉交互过程。本发明旨在对用户手势进行精确匹配,实现基于视觉的人机手势高效交互过程。

Description

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势交互领域,具体涉及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交互方式的日益丰富,人机交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机交互逐渐以更自然、更隐匿的方式实现。目前,基于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技术不需要穿戴笨重的手套设备,能够以一种更加灵活、自然的方式进行人机交互。该技术主要分为手势采集,手势分割、手势特征提取和手势识别四个阶段,其中,手势特征提取用于表达手势,是进行手势识别的依据,而手势识别用于区分手势,是实现手势交互的重要途径。因此,手势特征提取算法和手势识别算法是决定手势识别技术准确性和实时性的关键因素。
现有的手势视觉交互过程中,大多通过惯性传感器IMU来实现对用户手势的判定识别,该过程不能获取用户的静态手势,无法视觉获取用户的手部状态,且惯性传感器在信息采集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往往导致手势识别准确度低下,进而导致人机交互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本发明的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用户佩戴智能戒指,根据智能戒指上的广角摄像头获取用户手势图像;
根据用户手势图像获取用户手部区域图像;获取手部中心点;通过边缘检测算法对手部区域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到手部边缘图;
将手部边缘图中的各个手部边缘像素点记为各个待测边缘点;根据手部边缘图提取手势信息,通过手部中心点作垂直向下的直线,与手部边缘线交于一点,获取边缘起始点;根据边缘起始点得到待测边缘点的位置特征;获取各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距离指标;获取各个待测边缘点到手部中心点的距离,根据各个待测边缘点以及局部邻域内待测边缘点到手部中心点的距离得到各个待测边缘点的相对距离指标;根据各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距离指标和相对距离指标得到各个待测边缘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各个待测边缘点以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得到轮廓走向特征;
根据各个待测边缘点的位置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轮廓走向特征得到各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根据各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得到用户手势信息矩阵;根据各个标准手势图像得到各个标准手势信息矩阵;
根据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以及各个标准手势信息矩阵得到各个匹配矩阵;通过DTW算法得到各个匹配矩阵的最短路径;根据各个匹配矩阵的最短路径得到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与各个标准手势信息矩阵的匹配度;根据匹配度对用户手势进行判定得到用户手势匹配结果;根据用户手势匹配结果实现人机手势视觉交互过程。
优选的,所述手部区域图像的获取方法包括:通过肤色检测模型对手部区域进行提取分割,得到手部区域图像,手部区域图像为二值图像,手部区域像素值为1,其他区域像素值为0。
进一步,所述待测边缘点位置特征的获取表达式为:
式中,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位置特征;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坐标,为用户的手部中心点坐标。
进一步,所述待测边缘点轮廓距离指标的获取方法包括:边缘起始点沿边缘线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到待测边缘点,获取这个过程中的移动距离,记为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距离指标,移动过程中每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水平向左、水平向右移动一步,移动距离记为D,向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移动一步,移动距离记为
进一步,所述待测边缘点的相对距离指标的获取表达式为:
式中,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相对距离指标;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到手部中心点的距离;n为以待测边缘点a为中心从其两边局部邻域各选取的待测边缘点数量;为局部邻域内第z个待测边缘点到手部中心点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待测边缘点空间分布特征的获取方法包括:将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距离指标与相对距离指标组合,得到待测边缘点的空间分布特征。
进一步,所述待测边缘点轮廓走向特征的获取方法包括:计算待测边缘点的曲率,并以待测边缘点为中心分别计算两边各个待测边缘点的曲率,获取待测边缘点的两个边界点,两个边界点内所包含的边缘分段为待测边缘点的自适应局部邻域;统计待测边缘点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的数量;将待测边缘点与对应的两个边界点分别进行连接,得到两条连接线的斜率;获取待测边缘点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的曲率均值;分别以待测边缘点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各个待测边缘点为起点,作指向用户的手部中心点的有向线段,统计每个有向线段与以手部中心点为原点的x坐标轴之间的角度,记为有向角度,将有向角度均值作为待测边缘点的方向角;将待测边缘点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总数、待测边缘点对应的两条连接线的斜率、待测边缘点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的曲率均值、待测边缘点的方向角作为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走向特征。
优选的,所述匹配矩阵的获取方法为:将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中的每个元素与各个标准手势信息矩阵中的每个元素之间的欧式距离作为匹配矩阵中的元素;匹配矩阵表达式为:
式中,为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与第r种标准手势信息矩阵之间的匹配矩阵;为用户手部边缘图中边缘起始点的形状特征与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起始点的形状特征之间的欧式距离;为用户手部边缘图中边缘起始点的形状特征与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图中从边缘起始点沿标准手势边缘开始顺时针移动最后一个边缘点的形状特征之间的欧式距离;B为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图中边缘像素点个数;为用户手部边缘图中从边缘起始点沿用户手部边缘开始顺时针移动最后一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与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起始点的形状特征之间的欧式距离;A为待测边缘点个数;为用户手部边缘图中从边缘起始点沿用户手部边缘开始顺时针移动最后一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与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图中从边缘起始点沿标准手势边缘开始顺时针移动最后一个边缘点的形状特征之间的欧式距离。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处理器用于处理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的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用户佩戴智能戒指上的广角摄像头对用户手势进行图像采集,可实现用户双手手势图像的采集,并提取用户手部各个待测边缘点的多重特征,对用户手势进行准确检测。结合用户手部待测边缘点及其局部待测边缘点的曲率变化情况,自适应地获取了各个待测边缘点的自适应局部邻域,解决了由于局部邻域范围选取不当将使得用户手势的局部轮廓信息被覆盖,导致用户手势轮廓走向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同时,考虑到轮廓走向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本发明引入了待测边缘点轮廓走向的方向角,提高了用户手势轮廓检测的精度。最后,通过建立的手势信息矩阵,对用户手势特征进行全面表征,提高用户手势判定的精度,结合DTW算法获取用户手势与各个标准手势的匹配度,可实现对用户手势的快速识别,提高人机手势视觉交互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个实施例”或“另一个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的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的具体方案。
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通过用户佩戴智能戒指,根据智能戒指上的广角摄像头获取用户手势图像。
在智能戒指中集成摄像头,通过智能戒指的摄像头对佩戴用户的手势进行图像采集,获取用户手势图像。为提高便捷性,提升交互体验,本发明中智能戒指内集成的摄像头为广角摄像头,用户佩戴一个戒指即可同时实现双手手势的图像视频采集。需要说明的是,广角摄像头的种类及型号很有很多,实施者可以自行选取。
步骤S002:获取用户手部区域图像,并得到对应的手部边缘图,提取手部边缘图中各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进而得到用户手势信息矩阵。
首先,根据广角摄像头采集的用户手势图像,对用户手部区域进行提取,通过基于RGB颜色空间肤色检测模型来对手部区域进行提取分割,得到用户的手部区域图像,手部区域图像为二值图像,手部区域像素值为1,其他区域像素值为0。需要说明的是,基于RGB颜色空间的肤色检测模型为现有公知技术。
在用户的手部区域图像中获取手部中心点,用户的手部中心点C提取表达式为:
式中,W,H分别为手部二值图的尺寸,为第i行中像素值为1的像素点数量,为第j列中像素值为1的像素点数量,为手部中心点C的坐标信息。
通过边缘检测算法对手部区域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到手部边缘图。边缘检测算法有很多且为现有公知技术,本发明采用Canny算子对手部区域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将手部边缘图中的各个手部边缘像素点记为各个待测边缘点。
根据手部边缘图提取用户的手势特征,首先,通过手部中心点作垂直向下的直线,与手部边缘线交于一点,将该点记为边缘起始点。从边缘起始点开始,沿着用户手部边缘顺时针方向移动,逐步计算每个待测边缘点相对手部中心点的坐标信息:,式中,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坐标信息,记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位置特征。
重复上述方法,获取手部边缘图中各个待测边缘点的位置特征。
然后,考虑到手部轮廓能够体现用户的手势信息,手部轮廓为通过边缘像素点集合组合得到的闭合曲线,因此,本发明将对手部轮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提取:
边缘起始点沿边缘线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到第a个待测边缘点,获取这个过程中的移动距离,记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距离指标,移动过程中每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水平向左、水平向右移动一步,移动距离记为D,向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移动一步,移动距离记为,其中D的取值实施者可自行设定,本实施例中以D=1为例进行叙述。
重复上述方法,计算手部边缘图中各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距离指标。
进一步,将通过各个待测边缘点相对手部中心点的距离,对各个待测边缘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准确表征,但考虑到手势发生局部变化时,将会导致手部区域的手部中心点位置出现较大的变动,进而导致待测边缘点到手部中心点的距离发生较大变化,因此,为降低该情况对于手势判定的影响,避免手势局部的变化导致待测边缘点到手部中心点的距离特征变动过大,将对待测边缘点的相对距离指标进行提取。以待测边缘点为中心,沿着边缘线从其两边分别获取n个待测边缘点,可以得到中心待测边缘点的局部邻域,待测边缘点的相对距离指标的获取表达式为:
式中,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相对距离指标;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到手部中心点的欧式距离;n为待测边缘点a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数量,实施者可以自行设定,本实施例中设定为n=30;为局部邻域内第z个待测边缘点到手部中心点的欧式距离。需要说明的是,欧式距离的计算为现有公知技术。
根据各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距离指标和相对距离指标得到各个待测边缘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空间分布特征。
重复上述方法,获取手部边缘图中各个待测边缘点的空间分布特征。
进一步,提取各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走向特征。对于线段特征多通过斜率来进行描述,本发明也将通过待测边缘点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的情况,来对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走向特征进行提取,但是,考虑到在用户手势轮廓走向分析时,由于局部邻域范围选取不当将使得用户手势的局部轮廓信息被覆盖,导致用户手势轮廓走向检测不准确;或者不同手势对应的两个待测边缘点之间的轮廓走向线斜率是一致的,出现误将不同的手势判定为同一手势的情况,导致手势轮廓的判定精度降低,因此,在对各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走向特征进行提取时,本发明将获取待测边缘点的自适应局部邻域,并根据自适应局部邻域对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走向特征进行准确提取。以第a个待测边缘点为例:
首先,对于第a个待测边缘点,计算其曲率,根据相同的方法计算第a个待测边缘点两边各个待测边缘点的曲率。从第a个待测边缘点出发,按顺时针方向遍历沿着边缘线遍历每个待测边缘点,如果遍历到的待测边缘点的曲率满足低于曲率偏差阈值时,继续遍历下一个待测边缘点;如果遍历的待测边缘点的曲率不满足低于曲率偏差阈值时,停止遍历,停止遍历的待测边缘点作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一个分界点。
同理从第a个待测边缘点出发,按逆时针方向遍历沿着边缘线遍历每个待测边缘点,如果遍历到的待测边缘点的曲率满足低于曲率偏差阈值时,继续遍历下一个待测边缘点;如果遍历的待测边缘点的曲率不满足低于曲率偏差阈值时,停止遍历,停止遍历的待测边缘点作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另一个分界点。需要说明的是曲率偏差阈值实施者可自行进行设定,本发明将其设定为
至此,获得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两个分界点,两个分界点之间的一个边缘片段作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自适应局部邻域,自适应局部邻域不包含两个分界点,统计第a个待测边缘点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总数。根据用户手势的待测边缘点的局部曲率变化情况针对不同的待测边缘点自适应的对其局部邻域进行提取,可有效避免待测边缘点局部邻域范围固定导致待测边缘点轮廓走向特征提取精度降低的问题,提高待测边缘点轮廓走向特征的检测精度。
然后,将第a个待测边缘点分别与对应的两个边界点连接,可获取两条连接线,记为轮廓走向线,分别计算两条轮廓走向线的斜率,分别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对应的两条轮廓走向线的斜率,两个斜率可以表征待测边缘点局部邻域内的大致轮廓走向。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得到待测边缘点的分界点的方法,当第a个待测边缘点出现只有一个边界点的情况时,此时将第a个待测边缘点与该一个边界点之间的边缘片段作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自适应局部邻域,第a个待测边缘点与该一个边界点连线的斜率作为轮廓走向线的斜率;当第a个待测边缘点出现不存在两个边界点的情况时,将第a个待测边缘点作为自身的自适应邻域,第a个待测边缘点与边缘线的切线斜率作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走向线的斜率。考虑到轮廓走向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为保证对用户手势轮廓走向的准确检测,获取第a个待测边缘点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的曲率均值,代表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曲率均值,并分别以待测边缘点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各个待测边缘点为起点,作指向用户的手部中心点C的有向线段,统计每个有向线段与以手部中心点C为原点的x坐标轴之间的角度,记为有向角度,将上述有向角度均值作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方向角,对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走向方向进行表征,以避免曲率相同但轮廓走向方向不同的手部轮廓被误认为相同或相似的情况。
最后,根据第a个待测边缘点及其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将对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走向特征进行准确提取,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走向特征表达式为:,式中,分别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对应的两条轮廓走向线的斜率,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总数,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方向角,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走向特征。
重复上述方法,获取手部边缘图中各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走向特征。
进一步,根据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位置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轮廓走向特征,建立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
其中,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
重复上述方法,获取各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
最后,根据用户的手部边缘图中各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构建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作为用户手势识别的关键信息。用户手势信息矩阵可以表示为:
式中,分别为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中的元素,为用户手部边缘图中边缘起始点所对应的形状特征,为以用户手部边缘图中边缘起始点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的最后一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
通过上述手势信息矩阵的构建方法,根据各个标准手势图像,获取各个标准手势信息矩阵。
步骤S003:根据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以及各个标准手势信息矩阵,构建匹配矩阵,对用户的手势进行判定。
进一步,为实现对佩戴智能戒指用户的手势进行识别,进而实现人机手势视觉交互,构建匹配矩阵,对用户的手势进行判定。将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中的每个元素与各个标准手势信息矩阵中的每个元素之间的欧式距离作为匹配矩阵中的元素,则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与第r种标准手势信息矩阵之间的匹配矩阵表达式为:
式中,为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与第r种标准手势信息矩阵之间的匹配矩阵;为用户手部边缘图中边缘起始点的形状特征与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起始点的形状特征之间的欧式距离;为用户手部边缘图中边缘起始点的形状特征与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图中从边缘起始点沿标准手势边缘开始顺时针移动最后一个边缘点的形状特征之间的欧式距离;B为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图中边缘像素点个数;为用户手部边缘图中从边缘起始点沿用户手部边缘开始顺时针移动最后一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与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起始点的形状特征之间的欧式距离;A为待测边缘点个数;为用户手部边缘图中从边缘起始点沿用户手部边缘开始顺时针移动最后一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与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图中从边缘起始点沿标准手势边缘开始顺时针移动最后一个边缘点的形状特征之间的欧式距离。
重复上述方法,得到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与各个标准手势对应的标准手势信息矩阵之间的匹配矩阵。
通过DTW算法得到各个匹配矩阵的最短路径。需要说明的是,DTW算法及DTW算法获取匹配矩阵中的最短路径过程为现有公知技术。
最后,根据各个匹配矩阵的最短路径构建用户手势与各个标准手势的匹配度,用户手势与第r种标准手势的匹配度表达式具体为:
式中,为用户手势与第r种标准手势的匹配度,为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与第r种标准手势信息矩阵之间的匹配矩阵经过DTW算法得到的最短路径所对应的所有元素之和,为自然常数,为了保证匹配度处于值越大,用户手势与第r种标准手势的匹配度越高,相似性越大。
根据用户手势与各个标准手势的匹配度,对用户手势进行判定,将最大匹配度所对应的手势作为用户所对应的手势。根据用户手势匹配结果可实现用户手势识别,系统将用户手势对应的需求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可根据用户手势来实现相关功能,至此,实现人机手势视觉交互。
进一步,本实施例还提出了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系统,该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先后顺序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且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用户佩戴智能戒指,根据智能戒指上的广角摄像头获取用户手势图像;
根据用户手势图像获取用户手部区域图像;获取手部中心点;通过边缘检测算法对手部区域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到手部边缘图;
将手部边缘图中的各个手部边缘像素点记为各个待测边缘点;根据手部边缘图提取手势信息,通过手部中心点作垂直向下的直线,与手部边缘线交于一点,获取边缘起始点;根据边缘起始点得到待测边缘点的位置特征;获取各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距离指标;获取各个待测边缘点到手部中心点的距离,根据各个待测边缘点以及局部邻域内待测边缘点到手部中心点的距离得到各个待测边缘点的相对距离指标;根据各个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距离指标和相对距离指标得到各个待测边缘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各个待测边缘点以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得到待测边缘的轮廓走向特征;
根据各个待测边缘点的位置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轮廓走向特征得到各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根据各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得到用户手势信息矩阵;根据各个标准手势图像得到各个标准手势信息矩阵;
根据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以及各个标准手势信息矩阵得到各个匹配矩阵;通过DTW算法得到各个匹配矩阵的最短路径;根据各个匹配矩阵的最短路径得到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与各个标准手势信息矩阵的匹配度;根据匹配度对用户手势进行判定得到用户手势匹配结果;根据用户手势匹配结果实现人机手势视觉交互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手势图像获取用户手部区域图像的具体步骤方法包括:
通过肤色检测模型对手部区域进行提取分割,得到手部区域图像,手部区域图像为二值图像,手部区域像素值为1,其他区域像素值为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边缘点的位置特征的获取表达式为:
式中,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位置特征;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坐标;为用户的手部中心点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距离指标的获取方法包括:
边缘起始点沿边缘线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到待测边缘点,获取这个过程中的移动距离,记为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距离指标,移动过程中每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水平向左、水平向右移动一步,移动距离记为D,向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移动一步,移动距离记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边缘点的相对距离指标的获取表达式为:
式中,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的相对距离指标;为第a个待测边缘点到手部中心点的距离;n为以待测边缘点a为中心从其两边局部邻域各选取的待测边缘点数量;为局部邻域内第z个待测边缘点到手部中心点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待测边缘点以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得到待测边缘的轮廓走向特征的获取方法包括:
计算待测边缘点的曲率,并以待测边缘点为中心分别计算两边各个待测边缘点的曲率,获取待测边缘点的两个边界点,两个边界点内所包含的边缘分段为待测边缘点的自适应局部邻域;统计待测边缘点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的总数;将待测边缘点与对应的两个边界点分别进行连接,得到两条连接线的斜率;获取待测边缘点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的曲率均值;分别以待测边缘点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各个待测边缘点为起点,作指向用户的手部中心点的有向线段,统计每个有向线段与以手部中心点为原点的x坐标轴之间的角度,记为有向角度,将有向角度均值作为待测边缘点的方向角;将待测边缘点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总数、待测边缘点对应的两条连接线的斜率、待测边缘点及自适应局部邻域内所包含的待测边缘点的曲率均值、待测边缘点的方向角作为待测边缘点的轮廓走向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以及各个标准手势信息矩阵得到各个匹配矩阵的获取方法包括:
将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中的每个元素与各个标准手势信息矩阵中的每个元素之间的欧式距离作为匹配矩阵中的元素;匹配矩阵表达式为:
式中,为用户手势信息矩阵与第r种标准手势信息矩阵之间的匹配矩阵;为用户手部边缘图中边缘起始点的形状特征与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起始点的形状特征之间的欧式距离;为用户手部边缘图中边缘起始点的形状特征与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图中从边缘起始点沿标准手势边缘开始顺时针移动最后一个边缘点的形状特征之间的欧式距离;B为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图中边缘像素点个数;为用户手部边缘图中从边缘起始点沿用户手部边缘开始顺时针移动最后一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与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起始点的形状特征之间的欧式距离;A为待测边缘点个数;为用户手部边缘图中从边缘起始点沿用户手部边缘开始顺时针移动最后一个待测边缘点的形状特征与第r种标准手势边缘图中从边缘起始点沿标准手势边缘开始顺时针移动最后一个边缘点的形状特征之间的欧式距离。
8.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处理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
CN202310257819.5A 2023-03-17 2023-03-17 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59814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57819.5A CN115981482B (zh) 2023-03-17 2023-03-17 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57819.5A CN115981482B (zh) 2023-03-17 2023-03-17 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1482A true CN115981482A (zh) 2023-04-18
CN115981482B CN115981482B (zh) 2023-06-02

Family

ID=85968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57819.5A Active CN115981482B (zh) 2023-03-17 2023-03-17 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8148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08236A1 (en) * 2011-07-11 2013-01-17 Pointgrab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uter vision based hand gesture identification
JP2014235743A (ja) * 2013-06-03 2014-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深度画像に基づく手の位置確定方法と設備
CN104680127A (zh) * 2014-12-18 2015-06-03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手势识别方法及系统
US20150199564A1 (en) * 2014-01-15 2015-07-16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Image gestures for edge input
CN106845384A (zh) * 2017-01-17 2017-06-13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递归模型的手势识别方法
CN107203742A (zh) * 2017-05-03 2017-09-26 苏州大学 一种基于显著特征点提取的手势识别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08236A1 (en) * 2011-07-11 2013-01-17 Pointgrab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uter vision based hand gesture identification
JP2014235743A (ja) * 2013-06-03 2014-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深度画像に基づく手の位置確定方法と設備
US20150199564A1 (en) * 2014-01-15 2015-07-16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Image gestures for edge input
CN104680127A (zh) * 2014-12-18 2015-06-03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手势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6845384A (zh) * 2017-01-17 2017-06-13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递归模型的手势识别方法
CN107203742A (zh) * 2017-05-03 2017-09-26 苏州大学 一种基于显著特征点提取的手势识别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1482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14724B1 (en) Depth map-based heuristic finger detection method
US986506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 region in an image
EP3537375B1 (en)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s, image segmentation system and device comprising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098076B (zh) 电视机控制用手势识别系统
EP2708981B1 (en) Gesture recogni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display instrument,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Bhuyan et al. Fingertip detection for hand pose recognition
Singha et al. Hand gesture recognition based on Karhunen-Loeve transform
CN106845384B (zh) 一种基于递归模型的手势识别方法
JP6066093B2 (ja) 手指形状推定装置、手指形状推定方法、及び手指形状推定プログラム
JP2014137818A (ja) 手の平開閉動作識別方法と装置、マン・マシン・インタラクション方法と設備
CN107636589A (zh) 用于减少多个限界区的系统和方法
CN111158467A (zh) 一种手势交互方法和终端
US20140047367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EP3678046B1 (en) Hand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image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hand segmentation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device
CN101593022A (zh) 一种基于指端跟踪的快速人机交互方法
CN102063618A (zh) 互动系统中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
CN108154151B (zh) 一种快速多方向文本行检测方法
CN109375833B (zh) 一种触控指令的生成方法及设备
US7295707B2 (en) Method for aligning gesture features of image
CN113282164A (zh) 一种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981482A (zh) 面向智能戒指的手势视觉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4699243B (zh) 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无实体虚拟鼠标方法
KR101654120B1 (ko) 각도 변화에 강인한 기하학적 특징 기반의 손가락 인식 방법
CN111913584B (zh) 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鼠标光标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9037793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ognizing ges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2nd, 4th, 5th and 6th floors of Qiufen (10A) Building, Taihua wutong Industrial Park, Sanwei Community, Hangche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oya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8th and 9th floors of Guizhu (15 #) Building, Taihua wutong Industrial Park, Sanwei Community, Hangche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OYOU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