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8154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68154A
CN115968154A CN202310140026.5A CN202310140026A CN115968154A CN 115968154 A CN115968154 A CN 115968154A CN 202310140026 A CN202310140026 A CN 202310140026A CN 115968154 A CN115968154 A CN 115968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ing
plate
ear plate
mounting groov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400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水林
黎传强
王太志
刘柠林
李刚
张海洋
李世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400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681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68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81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电连接线和接地连接部,所述设备壳体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电连接线的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电连接线包括接地段,所述接地段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在的表面具有接地区域,所述接地区域与所述接地段所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接地连接部包括夹持部和壳体连接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夹持所述接地段,所述壳体连接部与所述接地区域电连接,所述接地段、所述夹持部、所述壳体连接部和所述接地区域依次电连接。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通常配置有电连接线,例如同轴线。电连接线能够实现电子设备内的电子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例如通信连接、供电连接)。
相关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电连接线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凹槽内,从而实现安装。在凹槽对应壳体的接地区域的部分设有导电泡棉,电连接线具有接地段,电连接线通过接地段与凹槽的过盈配合,从而实现与导电泡棉的导电接触,从而通过导电泡棉实现与接地区域的接地连接。
但是,由于凹槽的尺寸通常较小,而且电连接线的接地段的尺寸也相对较小,因此通过电连接线的接地段与凹槽的过盈配合,较难使得接地段与导电泡棉形成良好的接地连接,最终会导致接地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连接线在接地时容易出现接地不良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电连接线和接地连接部,所述设备壳体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电连接线的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电连接线包括接地段,所述接地段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在的表面具有接地区域,所述接地区域与所述接地段所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接地连接部包括夹持部和壳体连接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夹持所述接地段,所述壳体连接部与所述接地区域电连接,所述接地段、所述夹持部、所述壳体连接部和所述接地区域依次电连接。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接地连接部,接地连接部包括夹持部和壳体连接部,使得夹持部位于安装槽内,并夹持接地段,壳体连接部与接地区域电连接,接地段、夹持部、壳体连接部和接地区域依次电连接,从而通过接地连接部的夹持部夹持接地段,使得接地连接部与接地段可以具有较好的连接稳定性,并使电连接线稳定的安装于安装槽内,通过接地连接部的壳体连接部与接地区域电连接,从而使得接地段通过接地连接部与接地区域稳定的接地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电子设备在其它视角下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设备壳体、101-安装槽、102-第一沉槽、103-第二沉槽、104-第一定位槽、105-第二定位槽、
200-电连接线、201-接地段、
300-接地连接部、301-夹持部、3011-包裹部、3012-第一翅板、3013-第二翅板、302-壳体连接部、3021-第一连接耳板、3022-第二连接耳板、311-第一夹持片、321-第二夹持片、331-第三夹持片、
401-第一电路板、402-第二电路板、403-电池、404-防护盖、405-粘接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100、电连接线200和接地连接部300。设备壳体100开设有安装槽101,安装槽101可以开设于设备壳体100的内侧壁。
电连接线200可以是同轴线,还可以是其它种类的普通线缆,电连接线200可以用于电子设备内电子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电连接线200的至少部分安装于安装槽101。电连接线200包括接地段201,接地段201用于电连接线200的接地。接地段201位于安装槽101中。安装槽101的槽口所在的表面具有接地区域,接地区域与接地段201所在的位置相对应。
接地连接部300包括夹持部301和壳体连接部302,夹持部301位于安装槽101内,并夹持接地段201,壳体连接部302与接地区域电连接,接地段201、夹持部301、壳体连接部302和接地区域依次电连接。具体的,它们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接地连接部300,接地连接部300包括夹持部301和壳体连接部302,使得夹持部301位于安装槽101内,并夹持接地段201,壳体连接部302与接地区域电连接,接地段201、夹持部301、壳体连接部302和接地区域依次电连接,从而通过接地连接部300的夹持部301夹持接地段201,使得接地连接部300与接地段201可以具有较好的连接稳定性,并使电连接线200稳定的安装于安装槽101内,通过接地连接部300的壳体连接部302与接地区域电连接,从而使得接地段201通过接地连接部300与接地区域稳定的接地连接。
为了提升壳体连接部302与接地区域的电连接稳定性,可选的,壳体连接部302可以包括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第二连接耳板3022,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第二连接耳板3022可以位于槽口的两侧,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第二连接耳板3022均可以与接地区域贴合,且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将壳体连接部302设置为包括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第二连接耳板3022,使得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第二连接耳板3022可以位于槽口的两侧,并与接地区域采用贴合的方式电连接,从而使得壳体连接部302与接地区域的电连接更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地区域可以为平整的区域,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第二连接耳板3022与接地区域的电连接稳定性,可选的,接地区域可以开设有第一沉槽102和第二沉槽103,第一沉槽102和第二沉槽103可以位于槽口的两侧,且均与安装槽101连通,第一连接耳板3021位于第一沉槽102内,且与第一沉槽102的底壁贴合并电连接,第二连接耳板3022位于第二沉槽103内,且与第二沉槽103的底壁贴合并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在接地区域设置第一沉槽102和第二沉槽103,使得第一连接耳板3021位于第一沉槽102内,且与第一沉槽102的底壁贴合并电连接,第二连接耳板3022位于第二沉槽103内,且与第二沉槽103的底壁贴合并电连接,第一沉槽102和第二沉槽103分别可以对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第二连接耳板3022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第二连接耳板3022与接地区域的电连接更稳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第二连接耳板3022与接地区域的电连接稳定性,可选的,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第二连接耳板3022均可以与接地区域通过焊接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连接耳板3021与接地区域,以及第二连接耳板3022与接地区域的电连接更稳定。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第二连接耳板3022与接地区域的电连接还可以是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本申请对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第二连接耳板3022与接地区域的电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101相对较深,为了便于夹持部301与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第二连接耳板3022连接,可选的,夹持部301可以包括包裹部3011、第一翅板3012和第二翅板3013。第一翅板3012和第二翅板3013可以分别与包裹部3011相连,包裹部3011至少包裹接地段201的背向槽口的一侧,第一连接耳板3021可以与第一翅板3012的背向包裹部3011的端部相连,第二连接耳板3022可以与第二翅板3013的背向包裹部3011的端部相连,第一翅板3012、第二翅板3013和包裹部3011围成包裹空间,从而夹持接地段20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将夹持部301设置为包括包裹部3011、第一翅板3012和第二翅板3013的结构,使得包裹部3011至少包裹接地段201的背向槽口的一侧,第一翅板3012和第二翅板3013分别与包裹部3011相连,使得第一翅板3012和第二翅板3013可以在安装槽101的深度方向延伸,进而便于第一连接耳板3021与第一翅板3012的背向包裹部3011的端部相连,第二连接耳板3022与第二翅板3013的背向包裹部3011的端部相连,从而适用于安装槽101相对较深的情况。
可选的,接地连接部30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从而可以提高接地连接部300的整体强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壳体连接部302可以为板状连接部,壳体连接部302可以覆盖于安装槽101的槽口,且与槽口所在的表面贴合,且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将壳体连接部302设置为板状连接部,使得壳体连接部302可以覆盖于安装槽101的槽口,且与槽口所在的表面贴合,且电连接,从而使得壳体连接部302在实现与接地区域电连接的同时,还可以对安装槽101的槽口边缘进行遮挡,从而可以防止安装槽101的槽口边缘对电子设备的其它器件(例如电池)造成损伤。
可选的,夹持部301可以包括第一夹持片311和第二夹持片321,第一夹持片31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夹持片321的第一端部均可以与壳体连接部302相连,接地段201夹持在第一夹持片311第二夹持片321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将夹持部301设置为包括第一夹持片311和第二夹持片321的结构,能使得第一夹持片31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夹持片321的第一端部均与壳体连接部302相连,接地段201夹持在第一夹持片311和第二夹持片321之间,从而使得夹持部301的结构相对简单。
可选的,第一夹持片311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夹持片321的第二端部之间形成插接口,插接口朝向安装槽101的底壁,插接口用于穿过接地段201,从而使得接地段201可以更稳定的安装在壳体连接部302、第一夹持片311、第二夹持片321和安装槽101的底壁围成的空间内,从而使得接地段201与接地连接部300的连接更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部301还可以包括第三夹持片331,第三夹持片331可以与壳体连接部302连接,第三夹持片331可以伸入安装槽101内,第一夹持片31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夹持片321的第一端部均可以与第三夹持片331相连,第一夹持片311、第二夹持片321和第三夹持片33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从而可以提升第一夹持片311、第二夹持片321与壳体连接部302的连接稳定性。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壳体100的底壁可以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04,板状连接部的第一端部可以插接于第一定位槽104内,板状连接部的第一端部可以邻近壳体100的底壁,从而使得板状连接部与壳体的连接更稳定。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壳体100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均可以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05,板状连接部的邻近壳体100的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对应地插接于两个第二定位槽105内,板状连接部的第二端部与板状连接部的第三端部相对,从而使得板状连接部与壳体的连接更稳定。
可选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电路板401、第二电路板402和电池403,第一电路板401、第二电路板402和电池403可以依次在设备壳体100的长度方向排布,安装槽101可以开设于设备壳体100的长度方向,以将第一电路板401、第二电路板402和电池403依次电连接。
可选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防护盖404,设备壳体100与防护盖404可以围成容纳内腔,第一电路板401、第二电路板402和电池403均可以设于容纳内腔内,设备壳体100和防护盖404之间可以通过粘接胶层405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游戏机等,本申请对电子设备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壳体(100)、电连接线(200)和接地连接部(300),所述设备壳体(100)开设有安装槽(101),所述电连接线(200)的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01),所述电连接线(200)包括接地段(201),所述接地段(201)位于所述安装槽(101)中,所述安装槽(101)的槽口所在的表面具有接地区域,所述接地区域与所述接地段(201)所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接地连接部(300)包括夹持部(301)和壳体连接部(302),所述夹持部(301)位于所述安装槽(101)内,并夹持所述接地段(201),所述壳体连接部(302)与所述接地区域电连接,所述接地段(201)、所述夹持部(301)、所述壳体连接部(302)和所述接地区域依次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部(302)包括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第二连接耳板(3022),所述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板(3022)位于所述槽口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板(3022)均与所述接地区域贴合,且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区域开设有第一沉槽(102)和第二沉槽(103),所述第一沉槽(102)和所述第二沉槽(103)位于所述槽口的两侧,且均与所述安装槽(101)连通,所述第一连接耳板(3021)位于所述第一沉槽(102)内,且与所述第一沉槽(102)的底壁贴合并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耳板(3022)位于所述第二沉槽(103)内,且与所述第二沉槽(103)的底壁贴合并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耳板(302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板(3022)均与所述接地区域通过焊接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301)包括包裹部(3011)、第一翅板(3012)和第二翅板(3013),所述第一翅板(3012)和所述第二翅板(3013)分别与所述包裹部(3011)相连,所述包裹部(3011)至少包裹所述接地段(201)的背向所述槽口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耳板(3021)与所述第一翅板(3012)的背向所述包裹部(3011)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耳板(3022)与所述第二翅板(3013)的背向所述包裹部(3011)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一翅板(3012)、所述第二翅板(3013)和所述包裹部(3011)围成包裹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连接部(300)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部(302)为板状连接部,所述壳体连接部(302)覆盖于所述安装槽(101)的槽口,且与所述槽口所在的表面贴合,且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301)包括第一夹持片(311)和第二夹持片(321),所述第一夹持片(311)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夹持片(321)的第一端部均与所述壳体连接部(302)相连,所述接地段(201)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片(311)所述第二夹持片(32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片(311)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夹持片(321)的第二端部之间形成插接口,所述插接口朝向所述安装槽(101)的底壁,所述插接口用于穿过所述接地段(20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底壁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04),所述板状连接部的第一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04)内。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05),所述板状连接部的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对应地插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槽(105)内。
CN202310140026.5A 2023-02-17 2023-02-17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9681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40026.5A CN115968154A (zh) 2023-02-17 2023-02-17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40026.5A CN115968154A (zh) 2023-02-17 2023-02-1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8154A true CN115968154A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3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40026.5A Pending CN115968154A (zh) 2023-02-17 2023-02-1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6815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7525B2 (en) Jack connector
CN208675488U (zh) 无线耳机
WO2019201015A1 (zh) 背夹电池
US20220416457A1 (en)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ower supply function
CN102771014A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09935997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20150017836A1 (en) Active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1473496A (zh)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CN205811106U (zh) 电连接器
CN210517259U (zh) 一种type-c转接器
CN115968154A (zh) 电子设备
CN218783940U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4464641U (zh) 利用接地片施压且防止短路的信号连接器
CN103972730A (zh) 电连接器
CN115173166A (zh) 一种集成式连接器
CN213959244U (zh) 电连接件模组
JP3107405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9768417B (zh) 连接器座、连接器、背板及通信设备
TW201417411A (zh)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之電子裝置
TW202145652A (zh) 包括插孔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之連接器組件
CN102623850B (zh) 音频连接器
CN201397965Y (zh) 电连接器
CN216529442U (zh) 具有改进的焊接结构的电源线端连接器
CN203801101U (zh) 一种具有接地保护的led电源
CN216015921U (zh) 基于下沉式插槽的带有usb充电装置的墙壁电源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