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7495A - 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67495A
CN115967495A CN202211108069.7A CN202211108069A CN115967495A CN 115967495 A CN115967495 A CN 115967495A CN 202211108069 A CN202211108069 A CN 202211108069A CN 115967495 A CN115967495 A CN 115967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blic
public service
user
task
welf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080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080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674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67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74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披露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法和装置。所述区块链包括多个节点,所述多个节点一一对应多个公益应用,所述多个公益应用均具有上链接口,且所述多个公益应用通过各自对应的上链接口将公益任务和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上传至所述区块链,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区块链获取目标公益应用发布的第一公益任务,所述目标公益应用为所述多个公益应用中的任意一个公益应用;将所述第一公益任务展示在任务池中;在所述第一公益任务被用户完成之后,从所述区块链获取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根据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信用数据。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志愿服务型公益应用只能基于自身平台的数据为用户提供公益任务和对用户的公益行为进行管理。这种方式会造成以下问题:第一,用户只能执行该公益应用内的公益任务,若要执行其他公益应用内的公益任务则需要另行注册,因此,公益任务的推广率不高;第二,对于同一用户的公益行为只能在各个公益应用内分别进行管理和评定,且各个公益应用的管理和评定方式具有篡改或作假的可能,因此,无法对同一用户的公益行为进行统一且有效的评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法,以实现对公益应用中的公益任务及用户执行公益任务所产生的公益行为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法,所述区块链包括多个节点,所述多个节点一一对应多个公益应用,所述多个公益应用均具有上链接口,且所述多个公益应用通过各自对应的上链接口将公益任务和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上传至所述区块链,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区块链获取目标公益应用发布的第一公益任务,所述目标公益应用为所述多个公益应用中的任意一个公益应用;将所述第一公益任务展示在任务池中;在所述第一公益任务被用户完成之后,从所述区块链获取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根据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信用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公益任务是所述用户从所述任务池或所述目标公益应用中选取的。
可选地,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包括针对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确认数据,所述确认数据由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被服务者或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发起者生成,且所述确认数据用于确认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有效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确认数据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内容,所述用户开始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日期,所述用户结束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日期,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时长,对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评分以及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有效性结果。
可选地,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公益应用的ID,所述目标公益应用的名称,所述目标公益应用的类型,所述用户的ID以及所述用户的名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信用数据,包括:将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中的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时长、所述对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评分以及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内容输入信用数据换算模型,以使所述信用数据换算模型根据不同的权重确定所述用户的信用数据。
可选地,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为经过加密和/或具有电子签名及时间戳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信用数据为信用积分。
可选地,所述公益应用为小程序或者APP。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装置,所述区块链包括多个节点,所述多个节点一一对应多个公益应用,所述多个公益应用均具有上链接口,且所述多个公益应用通过各自对应的上链接口将公益任务和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上传至所述区块链,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区块链获取目标公益应用发布的第一公益任务,所述目标公益应用为所述多个公益应用中的任意一个公益应用;展示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公益任务展示在任务池中;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公益任务被用户完成之后,从所述区块链获取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信用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公益任务是所述用户从所述任务池或所述目标公益应用中选取的。
可选地,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包括针对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确认数据,所述确认数据由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被服务者或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发起者生成,且所述确认数据用于确认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有效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确认数据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内容,所述用户开始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日期,所述用户结束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日期,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时长,对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评分以及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有效性结果。
可选地,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公益应用的ID,所述目标公益应用的名称,所述目标公益应用的类型,所述用户的ID以及所述用户的名称。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中的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时长、所述对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评分以及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内容输入信用数据换算模型,以使所述信用数据换算模型根据不同的权重确定所述用户的信用数据。
可选地,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为经过加密和/或具有电子签名及时间戳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信用数据为信用积分。
可选地,所述公益应用为小程序或者APP。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执行时,能够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执行时,能够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案,其中,区块链的多个节点与多个公益应用一一对应,使得该多个公益应用可通过各自的上链接口将其内的公益任务和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在区块链上进行保存。该方案可从区块链上获取目标公益应用所发布的第一公益任务并将其在任务池中进行展示,并可基于用户完成该第一公益任务后产生的公益行为数据为用户生成信用数据。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对多个公益应用发布的公益任务进行统一的管理,使得用户可通过统一的入口寻找和完成多个公益应用发布的公益任务,有效地推广了公益任务;另一方面可对同一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进行统一且有效的评定,避免了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被篡改和造假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提供的区块链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公益应用的统一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公益应用所组成的区块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公益应用的统一管理平台进行公益应用的管理的方案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方案中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志愿服务型公益应用是一种帮助志愿者(或称用户)利用线下时间为需要帮助的人或者组织提供服务的公益应用。本公开实施例提及的应用也可称为应用程序。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应用可以指APP,例如可以是be my eyes、小艾帮帮、云瞳等APP。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应用可以指小程序(小程序可以理解为不需要下载或卸载即可使用的应用,属于应用的轻量化解决方案,如支付宝小程序或微信小程序)。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应用还可以是提供服务的网站,例如,大型组织下发公益任务的网站。
现有的公益应用只能为用户提供发布在自身平台的上的公益任务。用户注册了某一公益应用后,只能执行该应用内的公益任务。用户执行公益任务后一般会产生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而现有的公益应用也只能在自身平台内对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进行管理。公益行为数据可以是表征用户执行该公益任务时的付出的数据,例如可以是付出的时间。这种方式会造成以下问题:公益任务的推广率不高,且由于公益应用一般使用中心化的数据库,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有被篡改和造假的可能性,因此无法对同一用户的公益行为进行统一且权威有效的评定,导致公信力低。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案。由于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的方式对大量数据进行组织和维护,具有分布式、不可篡改性、可溯源、安全可信等特点,因而借助于区块链对公益应用进行管理,可以对公益任务和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
为了方便理解,先对本公开实施例中涉及的区块链及其部分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
区块链(Blockchain)
参见图1,区块链100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协同系统,区块链100也可以称为区块链网络。该系统包括多个区块链节点110。该多个区块链节点110可以共同维护一个不断增长的分布式数据记录。这些记录的数据可以通过密码学技术保护内容和时序,使得任何一方难以篡改、抵赖和造假。区块链节点110可以是具有计算能力的设备,例如,服务器、服务器组、区块链芯片等,其中,服务器组可以是集中式的,也可以是分布式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上述服务器还可以是为云平台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在区块链中,数据(例如,交易信息、交易执行结果等)可以以区块(Block)的形式被封装。区块彼此之间可以通过前向的引用彼此链接形成“链”,即区块链。通常,可以将区块链中的第一个区块称为“创始区块”或“初始区块”,将区块链中位于当前区块之前的一个区块称为“上一区块”,将区块链中位于当前区块之后的一个区块称为“后继块”。
通常,区块可以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体。区块头可以包含当前区块的基本信息,用以保证当前区块能正确的进入区块链。例如,区块头可以记录当前区块的上一区块的区块哈希值。又如,区块头还可以记录当前区块的区块高度。区块高度简称“块高”,用来识别区块在区块链中的位置。通常,创始区块的块高为0。区块体可以用于记录交易信息。该交易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交易数量和交易数据等信息。
区块链一般被划分为三种类型:公有链(Public Blockchain),私有链(PrivateBlockchain)和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此外,还可以有上述多种类型的结合,比如私有链+联盟链、联盟链+公有链等。
其中,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是公有链。加入公有链的参与者(也可称为区块链中的节点)可以读取链上的数据记录、参与交易、以及竞争新区块的记账权等。而且,各节点可自由加入或者退出网络,并进行相关操作。
私有链则相反,该网络的写入权限由某个组织或者机构控制,数据读取权限受组织规定。简单来说,私有链可以为一个弱中心化系统,其对节点具有严格限制且节点数量较少。这种类型的区块链更适合于特定机构内部使用。
联盟链则是介于公有链以及私有链之间的区块链,可实现“部分去中心化”。联盟链中各个节点通常有与之相对应的实体机构或者组织;节点通过授权加入网络并组成利益相关联盟,共同维护区块链的运行。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上述任意合适类型的区块链中实现,优选地,可以基于联盟链实现,以保证区块链上的数据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区块链节点110可具有对应的区块链用户端(简称用户端),区块链节点110可与用户端连接以使用户端获取区块链的服务。用户端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上的应用。终端设备可以是具有计算能力的一切设备,例如,移动电话、计算机、可计算穿戴设备或者服务器等。用户端可以通过发起区块链交易(简称交易,也可称为请求)的方式获取区块链服务,即用户端可以生成交易并将生成的交易经过区块链节点110发送至区块链。例如,用户端可以针对其内的数据向其对应的区块链节点110发起上链请求,区块链节点110响应于该请求可以将该数据在区块链上进行保存。
然而,当用户端为外部终端设备上的应用时,用户端无法直接与对应的区块链节点110进行交互。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在该应用中部署对外访问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简称API),以使应用通过API与区块链节点110进行交互。
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可以理解为区块链中的负责记账的节点(或称记账节点)之间如何达成共识,以认定一个记录的有效性。通过共识机制可将区块链上某个区块链节点所获取的数据传播给区块链上的其他各个节点,这一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将数据在区块链上进行保存。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具备“少数服从多数”以及“人人平等”的特点,其中“少数服从多数”并不完全指节点个数,也可以是计算能力、股权数或者其他的计算机可以比较的特征量。“人人平等”是当节点满足条件时,所有节点都有权优先提出共识结果、直接被其他节点认同后并最后有可能成为最终共识结果。
区块链的自信任主要体现在分布于区块链中的用户无须信任交易的另一方,也无须信任一个中心化的机构,只需要信任区块链协议下的软件系统即可实现交易。这种自信任的前提是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即在一个互不信任的市场中,要想使各节点达成一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每个节点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都会自发、诚实地遵守协议中预先设定的规则,判断每一笔记录的真实性,最终将判断为真的记录记入区块链之中。换句话说,如果各节点具有各自独立的利益并互相竞争,则这些节点几乎不可能合谋欺骗你,而当节点们在网络中拥有公共信誉时,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区块链技术正是运用一套基于共识的数学算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信任”网络,从而通过技术背书而非中心化信用机构来进行全新的信用创造。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例如可以是以下共识机制中的一种:工作量证明机制(ProofOf Work,POW)、(Proof Of Stake,POS)权益证明机制、股份授权证明机制、验证池机制以及实用拜占庭容错机制(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PBFT)。
有鉴于区块链的以上特点,如图2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的统一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图。该公益应用的统一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20可以包括公益应用端21、数据传输端22、区块链端23以及公益管理应用端24。
公益应用端21可以是公益应用。该公益应用可以是前文所述的任意类型的公益应用。公益应用的使用者既可以是前文所述的用户(即志愿者),也可以是公益应用中公益任务的发起方或者公益任务的被服务人员。公益应用可用于使发起方或者被服务者自行发布公益任务,也可以使用户在该应用内挑选公益任务,公益应用还可以将用户执行了该公益应用内的公益任务后对该执行结果产生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
本公开所提及的公益任务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志愿服务,例如,帮助盲人辨认说明书、帮助天文研究所辨认科研观星、帮助山区留守儿童远程安装软件、在博物馆内帮助讲解、帮助环境爱好者或者偏远景区远足清扫垃圾、在福利院帮助陪伴儿童等等。公益应用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公益应用界面注册账号、认领公益任务、发布公益任务以及进行其他相关操作(例如,用户开始和结束公益任务时的操作,公益任务的发起方或者被服务人员对用户所执行的公益任务的完成情况的确认操作等)。
本公开对公益应用产生公益行为的数据形式不做具体的限定。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用户可以是该公益应用的平台的线下用户,用户在线下执行了公益任务后,公益应用的管理者或者公益任务的发起方或者被服务者可自行上传用户执行该公益任务及完成情况的数据,公益应用针对该数据自动生成公益行为数据。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用户可以是公益应用的平台的线上用户,用户自行在公益应用内开始一个公益任务并完成该公益任务后,可点击针对该公益任务界面中的已完成,从而公益应用针对用户所完成的该公益任务自动生成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该公益行为数据包含了指示用户已完成该公益任务的信息;或者用户自行在公益应用内开始一个公益任务后,由于各种原因中断或者放弃了该公益任务,可点击针对该公益任务界面中的未完成或放弃,公益应用也可以针对用户所执行的该公益任务自动生成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该公益行为数据包含了指示用户未完成该公益任务的信息。
数据传输端22可以理解为是公益应用端21中使公益应用与区块链端23进行通信的部分,例如,数据传输端22可以是内嵌在公益应用内的上链接口(API)。公益应用通过内嵌的API可以向区块链发送交易请求以将公益应用中的数据在区块链上进行存储。本公开对公益应用中的数据不做具体的限定,例如,可以是公益应用申请使用区块链服务的请求数据,还可以是公益应用中所发布的公益任务的数据,或者还可以是上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API还可以辅助公益应用中的用户进行身份确认或者辅助数据上传时的加密工作。
区块链端23包括由多个公益应用组成的区块链,多个公益应用中的每一个公益应用均可以具有与上述公益应用相同的作用。多个公益应用共同组成了区块链,区块链包括多个节点,多个节点是区块链的可信节点且与多个公益应用一一对应。如图3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多个公益应用所组成的区块链30的架构示意图。参见图3,公益应用A、公益应用B、公益应用C、公益应用D等多个公益应用共同组成区块链30,该多个公益应用可以是区块链外的终端设备上的公益应用,节点A’,节点B’,节点C’,节点D’等是多个公益应用在区块链上的可信节点,每个节点对应一个公益应用(例如节点A’与公益应用A对应),可使公益应通过对应的节点与区块链进行交互。具体的交互形式可以是每个公益应用通过各自的API发送交易请求,以将公益任务和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上传给每个公益应用所对应的区块链节点,在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接收到公益应用上传的数据后,该区块链节点会发起共识请求,区块链上的其他节点会基于共识机制对该请求进行响应。如果达成共识,则该区块链节点可以将上述数据广播给区块链上的其他各个节点,以完成数据的上链和存证。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区块链端23的区块链还可以对公益应用所请求上链的数据进行链上加密或者/和对区块链上的数据添加数字签名及时间戳,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后文,此处暂不展开说明。
继续参见图2,公益管理应用端24可以是为统一管理平台20提供功能的应用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公益管理应用端24也可以称为公益积分系统。公益管理应用端24可提供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公益任务的展示、用户执行的公益任务的管理以及用户的信用数据的管理。
公益任务的展示可以是将各个公益应用所发布的公益任务在公益管理应用端24进行展示。例如,在任务池中同时展示公益应用A所发布的公益任务A1、公益任务A2以及公益任务A3,公益应用B所发布的公益任务B1和B2以及公益应用C所发布的公益任务C1。可以理解,上述例子仅用于示例,本公开对公益应用的个数以及公益任务的个数不做具体的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公益管理应用端24的功能还可以包括查询功能,以便第三方机构对用户的信用数据进行查询后使用。例如,第三方机构可以是企业信用产品模型(如芝麻信用等的信用产品或者银行的用户风险评价模型),其可以将用户的信用数据作为其模型的评估因子。又如,第三方机构可以是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可以将用户的信用数据作为政府机构对公民的评价考核(如居民信用、人才计划、户口积分等)。
公益管理应用端24可以是由管理设备执行,本公开对管理设备不做具体的限定,例如,管理设备可以是具有计算能力的设备或者该设备上的应用。例如,管理设备可以是服务器,或者是移动终端,又或者还可以是移动终端上的应用,例如APP、小程序或者网站。当管理设备是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时,其该应用的注册使用者可以是用户(前文所述的志愿者)或者前文所述的公益应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其注册使用者还可以是前文所述的第三方机构。
公益管理应用端24可与区块链端23进行交互,以从区块链端23内的区块链上获取其所需要的数据(例如,公益应用上传的公益任务以及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从而根据从区块链上获取的数据实现以上功能,也即实现对公益应用的管理。
下面结合图4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可由公益管理应用端24实现,也可以理解为该方法由上述管理设备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法所涉及的部分特征已在前述内容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相关特征请参考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S410,从区块链获取目标公益应用发布的第一公益任务。
目标公益应用可以为前文所述的多个公益应用中的任意一个公益应用。第一公益任务可以是目标公益应用所发布的多个公益任务中的一个,且第一公益任务可以但不限于是前文所述的公益任务中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公益任务。
第一公益任务可以包括关于第一公益任务的多个数据,例如第一公益任务的具体内容(包括时间要求,地点要求,任务类型,任务名称等),第一公益任务的发布者的信息,第一公益任务所对应的目标公益应用的信息以及执行第一公益任务的链接入口。
本公开对从区块链上获取目标公益应用发布的第一公益任务的实现方式不做具体的限定。例如,可以是目标公益应用通过API发送针对第一公益任务的展示需求并请求将此第一公益任务在区块链上进行存储,区块链响应于该请求将第一公益任务在区块链上进行存储,并将展示需求上传给管理设备,管理设备响应于该展示需求从区块链上调取该第一公益任务。
在步骤S420,将第一公益任务展示在任务池中。
任务池可以是在前端具有展示能力的程序模块,任务池中可以展示多个公益任务。如图5所示,公益池中所展示的公益任务均是经过公益应用发送了针对公益任务的展示需求后进行展示的。
如前所述,第一公益任务包括多个数据。本公开对将第一公益任务在任务池中所展示的数据和形式不做具体的限定,例如,可以在任务池中展示第一公益任务的所有数据,或者也可以在任务池中展示第一公益任务的多种数据中的部分。展示的形式可以是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示,或者还可以是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公益池中可以展示第一公益任务的具体内容和执行第一公益任务的链接入口,以使得用户可直接通过任务池挑选任务,并通过链接入口进入目标公益应用中执行该第一公益任务。
在步骤S430,在第一公益任务被用户完成之后,从区块链获取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
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任务池和目标公益应用均可以展示公益应用内的公益任务,因此用户既可以通过目标公益应用选取第一公益任务也可以通过在任务池中选取第一公益任务。可以理解的是,任务池可以只是作为第一公益任务的展示环境,用户即使在任务池中挑选第一公益任务,用户点击执行后会通过链接入口进入目标公益应用中。也就是说用户执行第一公益任务后,可触发关于任务完成的认证请求,响应于该请求,目标公益应用会产生对于第一公益任务的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之后目标公益应用可以将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通过API上传到区块链上并进行保存。
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前文所述的公益行为数据。例如,还可以包括用户的所在地以及第一公益任务的执行地。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表1所示,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公益任务的内容,用户开始第一公益任务的日期,用户结束第一公益任务的日期,用户完成第一公益任务的时长等。将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所包括的内容设置为如本公开实施例一样详细,越有利于从多方面和多维度进行后续的数据管理。
当然,除此之外,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还可以包括一些关于用户或者目标公益应用的属性的信息。如表1所示,公益行为数据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公益应用的ID、目标公益应用的名称、目标公益应用的类型以及用户的ID和用户的名称,由于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中包括了用户的属性信息,可使区块链上的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具有标签从而可在区块链上构成用户的公益护照,例如公益护照可以是用户的唯一性身份ID。
表1
在步骤S440,根据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的信用数据。
用户的信用数据是一种表征对用户的信用的肯定的数据,例如可以是信用积分。
本公开对根据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的信用数据的具体形式不做具体的限定。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是根据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中的用户完成第一公益任务的时长、执行地点的远近程度以及对第一公益任务的内容对用户的实质性要求而设置一个计算函数,以通过该函数计算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通过预先设置好的信用数据换算模型确定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该信用数据换算模型可以是一个神经网络模型也可以是一个函数,或者还可以是一个已经标定好的等级划分表。通过将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例如,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中的用户完成第一公益任务的时长、对用户完成第一公益任务的评分以及第一公益任务的内容)输入该信用数据换算模型,以使信用数据换算模型根据不同的权重确定用户的信用数据。例如,公益任务的内容对应的权重为0.5,时长对应的权重为0.3,评价对应的权重为0.2。将公益任务按照任务内容的难度等级划分为1-10,如果第一公益任务是用户为国际会议进行翻译,则难度等级为8,如果第一公益任务是用户为公益组织人员秩序,则难度等级为2。评价则划分为0-5。如果用户完成了难度等级为8的公益任务的时长为1小时,且评价为4.5分,则该用户的信用数据为5.2。如果用户完成了难度等级为2的公益任务的时长为1小时,且评价为4.5分,则该用户的信用数据为2.2。
可以理解,由于本公开中的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包括了多种数据,因此,通过本公开中的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对用户的信用数据进行评定会得到更加客观和权威的评价。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的管理方法中,其区块链可将多个公益应用进行连通,从而可以对多个公益应用所发布的公益任务和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进行统一的存储。该方法可从区块链上获取公益任务并进行统一的展示以及通过区块链获取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后,将该数据转换为用户的信用数据,这样可使用户(即志愿者)可以通过统一入口就可以寻找并完成公益任务,并且还可以将在多个公益应用内的产生的同一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转换为用户的信用数据。这样既避免了多次注册,有效的将公益任务进行推广,又可以为用户构造一个公益服务简历,使得该简历上的信用数据可以为第三方机构所使用,从而使得用户具有极高的服务热情,能够有效推进公益服务的国民普及度。
本公开对目标公益应用将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在区块链上进行存证的方法不作具体的限定,可以是前文所述任意一种方法。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目标公益应用可首先通过API向区块链发起针对用户的身份验证的请求,响应于该请求,API可调取人脸认证、指纹认证或者密匙认证中的任意一个以验证用户是否为其ID所对应的公益护照的用户。通过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身份验证通过后,API还可以进一步的对公益行为数据进行加密,以将加密后的公益行为数据上传给对应的区块链节点。该节点要在区块链上对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进行存证时(即将该节点的数据传输给其他节点之前),还可以再进一步的进行加密和/或者添加电子签名及时间戳,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的不可篡改性。
本公开对公益行为数据的加密方式不做具体的限定。作为一种实现方式,API和区块链节点对公益行为数据进行加密的方式可以是基于哈希算法或者对称加密技术而进行加密。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如图6所示,区块链节点对公益行为数据进行加密的方式可以是基于非对称加密技术而进行的加密。可以理解的是电子签名通常也是采用非对称加密的方法。具体来说,目标公益应用作为区块链的一个可信节点,其在申请加入区块链时会得到一对私匙、公匙密匙对。私匙仅目标公益应用能够得到,其他节点的私匙与其完全不同,采用不同的私匙对同一数据进行签名是完全不同的,类似于物理签名的字迹(即每个人用笔签名是字迹完全不同)。使用私匙对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进行加密这一过程可称为增加电子签名,而加密后的数据就是数字签名。公匙是与目标公益应用同属于一区块链的所有节点所具有的,其他节点在收到广播后的公益行为数据和数字签名后,可利用公匙对该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发送者的身份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如果可以顺利通过验证,才会触发后续的流程,例如,各个节点将其在区块上进行保存。
如前所述,目标公益应用可在用户触发关于任务完成的认证请求后产生对于第一公益任务的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为了避免用户自行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确认,会有造假的可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用户完成了目标公益应用内的第一公益任务后,可由被服务者或任务发起方经行服务有效性的确认。具体来说,该目标公益应用可接收用户发起的针对该第一公益任务的认证请求,并响应于该请求从该目标公益任务的发起方或者被服务者处获取针对该目标公益任务的确认数据。该确认数据用于确认第一公益任务的有效性,即是对用户是否完成第一公益任务,用户的执行第一公益任务的各种数据与实际是否相符以及该用户完成该公益任务的质量的确认。如表1所示,确认数据可以包括确认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公益任务的内容,用户开始第一公益任务的日期,用户结束第一公益任务的日期,用户完成第一公益任务的时长,对用户完成第一公益任务的评分以及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有效性结果。为了进一步保证被服务者或任务发起方也是具有有效性的,如图6所示,将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并进行上链之前,还可以将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中的被服务者或任务发起方针对该目标公益任务的确认数据发送给用户,以得到用户的确认。待用户对该确认数据确认后,再将生成的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通过API上传给对应的区块链节点。
如前文和图5、图6的内容可以得知,公益积分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对用户执行的公益任务进行管理。通过前述内容可知,用户所执行的多个公益任务而产生的公益行为数据都会存证在区块链上。公益积分系统从区块链上获取该数据后,可以根据该数据对用户所执行的公益任务全部进行展示,并展示其完成情况。如果用户的针对第一公益任务的公益行为数据指示用户已完成第一公益任务,将用户所认领的第一公益任务的完成情况登记为已完成,如果用户的针对第二公益任务的公益行为数据指示用户放弃第二公益任务,将用户所认领的第二公益任务的完成情况登记为已放弃,未完成。
上文结合图1至图6,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方法实施例,下面结合图7至图8,详细描述本公开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与装置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
图7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区块链包括多个节点,多个节点一一对应多个公益应用,多个公益应用均具有上链接口,且多个公益应用通过各自对应的上链接口将公益任务和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上传至区块链,该装置700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710、展示模块720、第二获取模块730以及确定模块740。下面对这些模块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获取模块710用于从区块链获取目标公益应用发布的第一公益任务,目标公益应用为多个公益应用中的任意一个公益应用。
展示模块720用于将第一公益任务展示在任务池中。
第二获取模块730用于在第一公益任务被用户完成之后,从区块链获取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
确定模块740用于根据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的信用数据。
可选地,第一公益任务是用户从任务池或目标公益应用中选取的。
可选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包括针对第一公益任务的确认数据,确认数据由第一公益任务的被服务者或第一公益任务的发起者生成,且确认数据用于确认第一公益任务的有效性。
可选地,第一公益任务的确认数据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公益任务的内容,用户开始第一公益任务的日期,用户结束第一公益任务的日期,用户完成第一公益任务的时长,对用户完成第一公益任务的评分以及用户完成第一公益任务的有效性结果。
可选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目标公益应用的ID,目标公益应用的名称,目标公益应用的类型,用户的ID以及用户的名称。
可选地,确定模块还用于将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中的用户完成第一公益任务的时长、对用户完成第一公益任务的评分以及第一公益任务的内容输入信用数据换算模型,以使信用数据换算模型根据不同的权重确定用户的信用数据。
可选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为经过加密和/或具有电子签名及时间戳的数据。
可选地,信用数据为信用积分。
可选地,公益应用为小程序或者APP。
图8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800例如可以是具有计算功能的计算设备。比如,装置800可以是移动终端或者服务器。装置800可以包括存储器810和处理器820。存储器810可用于存储可执行代码。处理器820可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810中存储的可执行代码,以实现前文描述的各个方法中的步骤。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8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830,处理器820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可以通过该网络接口830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公开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法,所述区块链包括多个节点,所述多个节点一一对应多个公益应用,所述多个公益应用均具有上链接口,且所述多个公益应用通过各自对应的上链接口将公益任务和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上传至所述区块链,
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区块链获取目标公益应用发布的第一公益任务,所述目标公益应用为所述多个公益应用中的任意一个公益应用;
将所述第一公益任务展示在任务池中;
在所述第一公益任务被用户完成之后,从所述区块链获取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信用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公益任务是所述用户从所述任务池或所述目标公益应用中选取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包括针对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确认数据,所述确认数据由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被服务者或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发起者生成,且所述确认数据用于确认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有效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确认数据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内容,所述用户开始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日期,所述用户结束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日期,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时长,对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评分以及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有效性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公益应用的ID,所述目标公益应用的名称,所述目标公益应用的类型,所述用户的ID以及所述用户的名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信用数据,包括:
将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中的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时长、所述对所述用户完成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评分以及所述第一公益任务的内容输入信用数据换算模型,以使所述信用数据换算模型根据不同的权重确定所述用户的信用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为经过加密和/或具有电子签名及时间戳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信用数据为信用积分。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公益应用为小程序或者APP。
10.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装置,所述区块链包括多个节点,所述多个节点一一对应多个公益应用,所述多个公益应用均具有上链接口,且所述多个公益应用通过各自对应的上链接口将公益任务和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上传至所述区块链,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区块链获取目标公益应用发布的第一公益任务,所述目标公益应用为所述多个公益应用中的任意一个公益应用;
展示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公益任务展示在任务池中;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公益任务被用户完成之后,从所述区块链获取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公益行为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信用数据。
1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以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108069.7A 2022-09-09 2022-09-09 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59674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8069.7A CN115967495A (zh) 2022-09-09 2022-09-09 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8069.7A CN115967495A (zh) 2022-09-09 2022-09-09 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7495A true CN115967495A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1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8069.7A Pending CN115967495A (zh) 2022-09-09 2022-09-09 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应用管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674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0162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授权、查询方法和装置
US11170092B1 (en) Document authentication certification with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iques
CN111492634A (zh) 使用零知识协议的安全并且机密的保管交易系统、方法和设备
CN109409122A (zh) 文件存储方法及其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9639632A (zh)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信息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72164A (zh) 合同数据的验证方法及其网络和电子设备
WO2020015635A1 (zh) 分布式投票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76572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8876669B (zh) 应用于多平台教育资源共享的课程公证系统及方法
CN110489946B (zh) 基于区块链的版权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030036069A (ko) 네트워크를 통해 이용자와 컴퓨터의 인증과 보증을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291394B (zh) 一种虚假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TWI746399B (zh) 基於區塊鏈的資訊讀寫方法以及裝置
CN114579943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职工数字身份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18088475A1 (ja) 電子認証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674531B (zh) 基于区块链的居住信息管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CN113221191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69531A (zh) 借款存证、在线查证方法及其系统
CN112418851A (zh) 数字版权登记、交易、保护方法与系统
KR20200055178A (ko) 전자문서를 위한 전자서명 관리서버 및 관리방법
CN108876375A (zh) 区块链实名参与方法和系统
CN116980163A (zh) 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20200051135A (ko) 암호화폐 지갑서버를 통해 DApp 서비스에 로그인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암호화폐 지갑서버
CN111222885B (zh) 数据处理请求背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61823A (zh) 用于隐私保护的区块链的选择性审计处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