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5258A - 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65258A
CN115965258A CN202211315560.7A CN202211315560A CN115965258A CN 115965258 A CN115965258 A CN 115965258A CN 202211315560 A CN202211315560 A CN 202211315560A CN 115965258 A CN115965258 A CN 115965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luation
grid
preset
rul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155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雪萍
李富荣
郝树军
李思媛
陈欣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Lingt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Lingt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Lingt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uan Lingt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155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652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65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52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网运营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区域信息;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读取目标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网格数据;根据网格数据的种类,获取对应的评价规则;根据评价规则计算网格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判断评价数据是否符合预设评价指标;若评价数据符合预设评价指标,则标定评价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若评价数据不符合预设评价指标,则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处理评价数据,并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根据评价等级,获取对应的标识信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提升配电网的管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网运营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通过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器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
配电网作为电网的末端环节,直接面向广大电力客户,配电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深化配电网管理,及时发现配电网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掌握配网运营趋势,保证配网健康运行,既是满足客户诉求,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需求,更是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需求。
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对配电网运营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的信息平台,实现了对配电网设备以及自动化运行状况的监控功能,但是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各专业部门需要根据各自需求,从各系统导出大量数据进行人为加工和校核,无法及时发现配网运行中的薄弱环节。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配电网的管理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区域信息;
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所述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
读取所述目标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网格数据;
根据所述网格数据的种类,获取对应的评价规则;
根据所述评价规则计算所述网格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
判断所述评价数据是否符合预设评价指标;
若所述评价数据符合所述预设评价指标,则标定所述评价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
若所述评价数据不符合所述预设评价指标,则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处理所述评价数据,并生成对应的所述评价等级;
根据所述评价等级,获取对应的标识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划分待管理区域的区域信息,生成若干个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以便于根据目标网格单元对应网格数据的种类匹配对应的评价规则,进一步通过评价规则对网格数据进行计算,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对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的评价数据进行标定,并评定对应的评价等级,对不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的评价数据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对其进行异常问题追溯,并结合异常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评定评价等级,根据评价等级的高低匹配对应的标识信息,通过标识信息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出哪个目标网格单元是配网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升配电网的管理效果。
可选的,所述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所述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预设划分规则,获取所述区域信息的台区供电范围;
根据所述台区供电范围划分所述区域信息,生成目标供电台区;
结合所述目标供电台区,形成对应的低压网格单元;
判断所述目标供电台区是否处于同一所述低压网格单元;
若所述目标供电台区处于同一所述低压网格单元,则根据所述低压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所述目标网格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台区供电范围的划分标准对区域信息进行划分,便于以公变台区为基本单元,以地理相邻的区域为服务单元,形成低压网格单元,从而可以更好地对低压网格单元内的低压用户进行管理。
可选的,所述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所述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预设划分规则,获取所述区域信息的配电线路;
根据所述配电线路划分所述区域信息,生成目标供电区;
结合所述目标供电区,形成对应的高压网格单元;
判断所述目标供电区内的所述配电线路是否处于同一所述高压网格单元;
若所述目标供电区内的所述配电线路处于同一所述高压网格单元,则根据所述高压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所述目标网格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配电线路的划分标准对区域信息进行划分,便于以一条或多条线路供电区域为服务单元,形成高压网格单元,从而可以更好地对高压网格单元内的高压用户进行高压服务网格化管理。
可选的,所述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所述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预设划分规则,获取所述区域信息的未融合过渡区;
判断所述未融合过渡区是否同时存在高压用户和低压用户;
若所述未融合过渡区同时存在所述高压用户和所述低压用户,则获取对应的公变台区和专变用户;
结合所述公变台区和所述专变用户,形成对应的混合网格单元作为所述目标网格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配电网设备未全部进行融合的未融合过渡区,进一步结合高压用户和低压用户对应的公变台区和专变用户的线路,形成对应的混合网格单元,从而便于对高压用户和低压用户进行综合管理。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评价规则计算所述网格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评价规则,获取网格线损率评价规则、网格采集成功率评价规则、网格电费回收率评价规则、网格供电可靠率评价规则和网格服务规范率评价规则;
根据所述网格线损率评价规则、网格采集成功率评价规则、网格电费回收率评价规则、网格供电可靠率评价规则和网格服务规范率评价规则计算对应的所述网格数据,生成对应的所述评价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网格线损率评价规则、网格采集成功率评价规则、网格电费回收率评价规则、网格供电可靠率评价规则和网格服务规范率评价规则对目标网格单元内网格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从而便于通过评价数据掌握电网的运营趋势。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评价数据不符合所述预设评价指标,则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处理所述评价数据,并生成对应的所述评价等级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评价数据不符合所述预设评价指标,则根据所述评价数据获取对应的异常数据;
根据所述预设追溯规则,获取所述异常数据的故障定位;
根据所述故障定位,发布对应的抢修工单;
判断所述抢修工单在预设时长内是否被接单;
若所述抢修工单在所述预设时长内被接单,则获取对应的抢修跟踪信息,并根据所述抢修跟踪信息生成对应的所述评价等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对出现异常数据进行故障定位,随即发出对应的抢修工单,若抢修工单在预设时长内被接单,则进一步获取对应的抢修跟踪信息,通过抢修跟踪信息的实际情况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从而便于对异常数据抢修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定性。
可选的,在所述判断所述抢修工单在预设时长内是否被接单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抢修工单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被接单,则以所述故障定位为圆心,以预设调度距离为半径发布所述抢修工单;
判断所述抢修工单是否被接单;
若所述抢修工单未被接单,则根据预设延伸规则扩大所述预设调度距离,直至所述抢修工单被接单;
若所述抢修工单被接单,则获取对应的接单人员;
判断接单人员是否为多个;
若所述接单人员为多个,则获取所述接单人员对应的抢修设备;
结合所述异常数据和所述抢修设备,获取对应的抢修匹配值;
根据所述抢修匹配值,选取符合预设匹配标准的所述接单人员为抢修人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预设延伸规则扩大预设调度距离,以便于扩大搜索接单人员的范围,进一步根据抢修匹配值选取符合预设匹配标准的接单人员为抢修人员,从而可以提升故障的抢修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区域信息;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所述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
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所述目标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网格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格数据的种类,获取对应的评价规则;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评价规则计算所述网格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评价数据是否符合预设评价指标;
第一生成模块,若所述评价数据符合所述预设评价指标,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则用于标定所述评价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
第二生成模块,若所述评价数据不符合所述预设评价指标,所述第二生成模块则用于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处理所述评价数据,并生成对应的所述评价等级;
标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评价等级,获取对应的标识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划分模块通过预设划分规则划分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待管理区域的区域信息,生成若干个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以便于通过第二获取的模块根据目标网格单元对应网格数据的种类匹配对应的评价规则,进一步根据计算模块通过评价规则对网格数据进行计算,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通过第一生成模块对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的评价数据进行标定,并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通过第二生成模块对不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的评价数据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对其进行异常问题追溯,并结合异常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评定评价等级,根据评价等级的高低匹配对应的标识信息,通过标识信息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出哪个目标网格单元是配网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升配电网的管理效果,进一步反映配电网的运营趋势。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计算机指令时,采用了上述的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上述的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生成计算机指令,并存储于存储器中,以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从而,根据存储器及处理器制作终端设备,方便使用。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采用了上述的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上述的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生成计算机指令,并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以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通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便计算机指令的可读及存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划分待管理区域的区域信息,生成若干个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以便于根据目标网格单元对应网格数据的种类匹配对应的评价规则,进一步通过评价规则对网格数据进行计算,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对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的评价数据进行标定,并评定对应的评价等级,对不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的评价数据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对其进行异常问题追溯,并结合异常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评定评价等级,根据评价等级的高低匹配对应的标识信息,通过标识信息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出哪个目标网格单元是配网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升配电网的管理效果,进一步反映配电网的运营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中步骤S101至步骤S109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中步骤S201至步骤S205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中步骤S301至步骤S305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中步骤S401至步骤S404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中步骤S501至步骤S502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中步骤S601至步骤S605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中步骤S701至步骤S708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获取模块;2、划分模块;3、读取模块;4、第二获取模块;5、计算模块;6、判断模块;7、第一生成模块;8、第二生成模块;9、标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对本方案进行说明,以网络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为例进行阐述。
网络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是基于配电网可视化智慧管控平台建设,聚焦城乡低压、居民等以民生保障为特征的中小客户服务需求,将城乡供电区域以“网格”模式细分最小服务单元和责任单元,并有效融入社区网格,实现网格划分管理、客户信息管理、供电服务管理、电网资源管理、网格综合评价、服务直通车等各项业务应用及可视化展现,全方位提供设备管控力和管理穿透力,为营销服务精益管理、设备高效运维、配网精准投资提供决策支撑,全面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
其中,在网格管理中,将用电客户按网格划分原则,划分到不同的服务网格中,并对服务网格进行命名标识,管理员的可在GIS地图上选择一个区域,系统根据该区域覆盖的坐标范围,匹配出覆盖的台区列表,并进一步识别台区供电覆盖的表箱范围、客户范围。
GIS又称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管理员从识别出的台区列表中选择相应的台区,建立网格与台区、线路的关联关系,结合区域分界线,可适当调整网格边界,最终形成覆盖全部电力客户的网格图层。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区域信息;
S102、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
S103、读取目标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网格数据;
S104、根据网格数据的种类,获取对应的评价规则;
S105、根据评价规则计算网格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
S106、判断评价数据是否符合预设评价指标;
S107、若评价数据符合预设评价指标,则标定评价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
S108、若评价数据不符合预设评价指标,则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处理评价数据,并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
S109、根据评价等级,获取对应的标识信息。
步骤S101至步骤S102中的区域信息是指用电客户群体对应的配电网设备区域分布信息,预设划分规则是指根据区域信息中配电网设备的实际分布情况所形成的划分规则,目标网格单元是指区域信息经预设划分规则划分后所形成的网格管理单元。
例如,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可得,区域信息总体遵循的划分原则为:按地理区域划分,以公变台区为基本单元,主要根据服务半径、客户数量,综合考虑地理区域、客户密度、设备状况、服务资源配置的因素。
进一步根据用电客户群体的服务半径、客户数量、地理区域、客户密度、服务资源配置,以及配电网设备的公变台区、设备状况和地理区域分布进行划分,形成对应目标网格单元。
在电力系统中,台区是指(一台)变压器的供电范围或区域;公变台区一般是指公用变压器,所谓公变是指所在地的线路、变压器、到每户的电表全部由供电局安装、维护和管理。
步骤S103至步骤S105中的网格数据是指目标网格单元内配电网设备运行以及客户运营数据,评价规则是指根据网格数据的种类划分所对应的评价规则,评价数据是指网格数据经过对应的评价规则评价所形成的数据。
例如,读取目标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网格数据为线路运行电压,此处的线路运行电压是指目标网格单元内配电网设备的运行数据,进一步根据线路运行电压获取对应的运行电压评价规则。
根据运行电压评价规则可得,当目标网格单元内线路的电压低于1千伏时,为低压配电线路;线路电压维持在35到110千伏时,为高压配电电路;线路电压维持在1到20千伏时,为中压配电线路。已知上述获取的线路运行电压为38千伏,则根据运行电压评价规则可得,该线路运行电压对应的评价数据为高压配电电路。
步骤S106至步骤S108中的预设评价指标是指针对评价数据预先制定的各项对应指标,评价等级是指评价数据对应的评价等级,预设追溯规则是指针对不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的评价数据所预先制定的异常追溯规则。
例如,评价数据为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对应的预设评价指标为:每月跳闸次数不超过10次,其中,每月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为8次,可判定该评价数据符合对应的预设评价指标,则标定该评价数据。
根据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的评价数据等级规则可得,每月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为1-3次对应A评价等级,A评价等级对应的评价属性为优,每月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为3-10次对应B评价等级,B评价等级对应的评价属性为良,则根据上述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为8次,可判定该评价数据对应B评价等级,对应的评价属性为良。
又例如,评价数据为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对应的预设评价指标为:每月跳闸次数不超过10次,其中,每月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为12次,可判定该评价数据不符合对应的预设评价指标。
进一步,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可得,根据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为12次的评价数据,追溯10千伏线路所处的位置以及跳闸原因。
根据10千伏线路所处的位置以及跳闸原因可得,10KV配电网系统基本采用两段式保护,即以速断保护为主保护,过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10KV线路跳闸是指因为线路发生速断或过流情况,导致上级变电站的10KV馈线柜断路器动作,使整条10KV线路断电。
由于配电网线路较多、网络结构复杂,使得其故障较多,10KV线路跳闸按照故障地点分类,可以分为设备自身故障和外力破坏故障,设备自身故障包括:线路设备故障、导线故障、配变台区故障和保护定值设置故障等,外力破坏故障包括:树障、窃电或私自操作设备引发故障、偷盗线路设备故障、线路通道故障等。
其中,设备自身故障为a评价等级,a评价等级对应的评价属性为严重,外力破坏故障为b评价等级,b评价等级对应的评价属性为较差,根据上述预设追溯规则对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超过预设评价指标跳闸原因的追溯可得,是由于10千伏线路所对应的设备自身故障所引起的跳闸,可生成该评价数据的评价等级为a,对应的评价属性为严重。
步骤S109中的标识信息是指根据不同评价等级对应的评价属性匹配的标识颜色,例如,由上述可得,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评价数据对应的评价等级为a,则匹配对应的标识颜色为深红色,若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评价数据对应的评价等级为b,则匹配对应的标识颜色为浅红色,标识颜色越深就表示该评价数据的异常程度越高,标识颜色越浅就表示该评价数据的异常程度越低,根据标识颜色深浅的变化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出哪个目标网格单元是配网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保证配网健康稳定地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1至步骤S109可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重复,重复获取网格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网格数据对应的评价数据以及评价等级,再根据评价等级匹配对应的标识信息,根据周期内标识信息的变化可以进一步反映配电网的运营趋势。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划分待管理区域的区域信息,生成若干个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以便于根据目标网格单元对应网格数据的种类匹配对应的评价规则,进一步通过评价规则对网格数据进行计算,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对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的评价数据进行标定,并评定对应的评价等级,对不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的评价数据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对其进行异常问题追溯,并结合异常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评定评价等级,根据评价等级的高低匹配对应的标识信息,通过标识信息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出哪个目标网格单元是配网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升配电网的管理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步骤S102即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S201、根据预设划分规则,获取区域信息的台区供电范围;
S202、根据台区供电范围划分区域信息,生成目标供电台区;
S203、结合目标供电台区,形成对应的低压网格单元;
S204、判断目标供电台区是否处于同一低压网格单元;
S205、若目标供电台区处于同一低压网格单元,则根据低压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
步骤S201至步骤S203中的台区供电范围是指变压器的供电用户范围以及服务区域,目标供电台区是指区域信息中的用电客户群体以台区供电范围形成的划分区域,低压网格单元是指低压配电网所形成的网格管理单元。
例如,区域信息中的用电客户群体为城区,所对应的台区供电范围为,供电用户:不超过33户;服务半径:到达现场时间,中心郊区不超过15分钟,郊县城区不超过30分钟,进一步根据上述的台区供电范围划分城区用电客户群体,生成对应的城区目标供电台区。
又例如,区域信息中的用电客户群体为农村,所对应的台区供电范围为,供电用户:不超过33户;服务半径:到达现场时间,城郊接合部,平原地区不超过45分钟,丘陵地区不超过60分钟,特殊边缘山区不超过90分钟,进一步根据上述的台区供电范围划分农村用电客户群体,生成对应的农村目标供电台区。
进一步结合上述划分出的城区目标供电台区和农村目标供电台区形成低压网格单元。
步骤S204至步骤S205中的低压网格单元中设置有低压营配服务网络化管理中心,通过判断上述目标供电台区是否处于同一低压网格单元,从而能够更好地对低压用户群体进行对接管理。
例如,划分出的城区目标供电台区和农村目标供电台区都处于同一低压网格单元,则可进一步根据该低压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
又例如,划分出的A城区目标供电台区与其他划分出的城区目标供电台区和农村目标供电台区不处于同一低压网格单元,则根据A城区目标供电台区输出对应的异常划分区域提示信息。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以台区供电范围的划分标准对区域信息进行划分,便于以公变台区为基本单元,以地理相邻的区域为服务单元,形成低压网格单元,从而可以更好地对低压网格单元内的低压用户进行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步骤S102即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S301、根据预设划分规则,获取区域信息的配电线路;
S302、根据配电线路划分区域信息,生成目标供电区;
S303、结合目标供电区,形成对应的高压网格单元;
S304、判断目标供电区内的配电线路是否处于同一高压网格单元;
S305、若目标供电区内的配电线路处于同一高压网格单元,则根据高压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
步骤S301至步骤S303中的配电线路是指配电网对应供电线路,目标供电区是指以一条或者多条供电线路为集合所形成的供电区域,高压网格单元是指高压配电网所形成的网格管理单元。
例如,区域信息的配电线路为10千伏线路为营配设备线路,并以多条配电线路为多个工业客户提供工业用电,依此划分生成对应的目标供电区,结合多个工业客户形成的工业目标供电区,形成对应的高压网格单元。
步骤S303至步骤S305中的高压网格单元中设置有10千伏营配综合服务责任组,对网格范围内的10千伏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线路损耗和专变客户对接服务,通过判断上述目标供电区的配电线路是否处于同一高压网格单元,从而能够更好地对高压用户群体进行对接管理。
例如,划分出的工业目标供电台区对应配电线路都处于同一高压网格单元,则可进一步根据该高压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
又例如,划分出的A工业目标供电台区对应的一条B配电线路被分割在多个高压网格单元,则根据A工业目标供电台区B配电线路输出对应的异常配电线路提示信息。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以配电线路的划分标准对区域信息进行划分,便于以一条或多条线路供电区域为服务单元,形成高压网格单元,从而可以更好地对高压网格单元内的高压用户进行高压服务网格化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步骤S102即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S401、根据预设划分规则,获取区域信息的未融合过渡区;
S402、判断未融合过渡区是否同时存在高压用户和低压用户;
S403、若未融合过渡区同时存在高压用户和低压用户,则获取对应的公变台区和专变用户;
S404、结合公变台区和专变用户,形成对应的混合网格单元作为目标网格单元。
步骤S401中的未融合过渡区是指高低压混合配电网设备未全部融合入低压网格单元或者高压网格单元的过渡区域。
例如,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可得,获取区域信息中未被划分入低压网格单元或者高压网格单元的高压配电网设备,进一步其归入未融合过渡区中。
步骤S402至步骤S404中的公变台区是指专业部门提供变压器的供电范围或区域,专变用户是指专用变压器供电模式的用户。
在实际运用中,相对于公变用户而言,专变是指专用变压器供电模式,房屋售出后,专用变压器作为小区内部公用设施,由业主委托物业公司等中介机构管理与维护,并代收电费。
例如,经判断未融合过渡区内同时存在高压用户和低压用户,则获取未融合过渡区内的公变台区和专变用户,将高压用户和低压用户按照公变台区和专变用户对应的供电线路划分形成对应的混合网格单元作为目标网格单元。
又例如,经判断未融合过渡区内只存在多个高压用户,则将该多个高压用户按照对应的供电线路划分为一个网格服务单元。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针对配电网设备未全部进行融合的未融合过渡区,进一步结合高压用户和低压用户对应的公变台区和专变用户的线路,形成对应的混合网格单元,从而便于对高压用户和低压用户进行综合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步骤S105即根据评价规则计算网格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S501、根据评价规则,获取网格线损率评价规则、网格采集成功率评价规则、网格电费回收率评价规则、网格供电可靠率评价规则和网格服务规范率评价规则;
S502、根据网格线损率评价规则、网格采集成功率评价规则、网格电费回收率评价规则、网格供电可靠率评价规则和网格服务规范率评价规则计算对应的网格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
步骤S501至步骤S502中的网格线损率评价规则是指根据目标网格单元内的网格供电量和网格售电量计算出对应网格线损率的评价规则,网格采集成功率评价规则是指通过目标网格单元内采集成功表计数以及对应表计总数计算出网格采集成功率的评价规则,网格供电可靠率评价规则是指根据目标网格单元内的故障停电台区数、台区总数、平均停电时长以及考核时间计算出网格供电可靠率的评价规则。
网格电费回收率评价规则是指根据目标网格单元内应收电费金额以及实收电费金额计算网格电费回收率的评价规则,网格服务规范率评价规则是指根据目标网格单元内的千户投诉率、复电延迟率、超长抢修工单数以及工单总数计算出网格服务规范率的评价规则。
例如,根据网格采集成功率评价规则对相应的网格数据进行计算,网格数据包括目标网格单元内的采集成功表计数以及表计总数数据,已知采集成功表计数为900,表计总数为1000,进一步根据网格采集成功率评价规则获取网格采集成功率对应的采集成功率计算公式为:(采集成功表计数/表计总数)*100%,则将上述采集成功表计数为900,表计总数为1000代入采集成功率计算公式,可获得对应的网格采集成功率评价数据为90%。
又例如,根据网格线损率评价规则对相应的网格数据进行计算,网格数据包括目标网格单元内的供电量以及售电量数据,已知供电量为10000,售电量为8500,进一步根据网格线损率评价规则获取对应的线损率计算公式:[(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100%,将上述供电量为10000,售电量为8500,代入线损率计算公式,可获得对应的网格线损率评价数据为15%。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根据网格线损率评价规则、网格采集成功率评价规则、网格电费回收率评价规则、网格供电可靠率评价规则和网格服务规范率评价规则对目标网格单元内网格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从而便于通过评价数据掌握电网的运营趋势。
在本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步骤S108即若评价数据不符合预设评价指标,则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处理评价数据,并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包括以下步骤:
S601、若评价数据不符合预设评价指标,则根据评价数据获取对应的异常数据;
S602、根据预设追溯规则,获取异常数据的故障定位;
S603、根据故障定位,发布对应的抢修工单;
S604、判断抢修工单在预设时长内是否被接单;
S605、若抢修工单在预设时长内被接单,则获取对应的抢修跟踪信息,并根据抢修跟踪信息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
步骤S601至步骤S603中的异常数据是指评价数据不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的数据,故障定位是指配电网设备出现异常数据时的故障定位信息,抢修工单是指根据异常数据的属性所形成的抢修工作任务单。
例如,评价数据为每月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且跳闸次数为8次,根据对应的预设评价指标可得:每月跳闸次数不超过10次,可判定该评价数据不符合对应的预设评价指标,进一步该评价数据获取对应的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异常数据,根据该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异常数据获取10千伏线路电闸的故障定位为A区高压电闸,并根据A区高压电闸发布对应的抢修工单。
步骤S604至步骤S605中的预设时长是指预先设定的抢修工单的抢单时长,抢修跟踪信息是指配电网故障点的抢修行程轨迹以及现场抢修视频。
在实际运用中,基于电网故障监控系统可定位故障位置,实现抢修工单与抢修网格的匹配、快速直派网格,可利用思极地图全程跟踪工单抢修过程,通过与车辆管理系统及PIS的集成,对抢修车辆以及抢修轨迹直观展示,结合安全作业小现场,实现车辆定位、轨迹回放、现场抢修视频同步等功能,实现抢修人员、抢修车辆综合调度、支持抢单,从而提高抢修效率。
例如,根据该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异常数据获取10千伏线路电闸的故障定位为A区高压电闸,进一步发布A区高压电闸的抢修工单,已知预设时长为1小时,A区高压电闸的抢修工单自发布开始计时,实时获取A区高压电闸的抢修工单在1小时内的接单状态,第30分钟抢修人员王五接单,则进一步匹配王五对应的抢修跟踪信息,抢修跟踪信息包括抢修完成时长和抢修完成度,根据王五对A区高压电闸的抢修完成时长和抢修完成度生成对应的评价指标,其中抢修完成度是指故障点经过抢修后恢复原先工作状态的程度。
根据抢修跟踪信息对应的评价标准可得,A区高压电闸抢修完成时长在30分钟之内且抢修完成度为100%,则对应甲级评价等级,A区高压电闸抢修完成时长在60分钟之内且抢修完成度为80%,则对应乙级评价等级,A区高压电闸抢修完成时长在80分钟之内且抢修完成度为60%,则对应丙级评价等级。其中,甲级评价等级的评价属性为优,乙级评价等级的评价属性为良,丙级评价等级的评价属性为差。
根据王五对应的抢修跟踪信息可得A区高压电闸在50分钟完成抢修,且完成度为80%,则可判定王五对应的评价等级为乙级评价等级。
又例如,A区高压电闸的抢修工单自发布开始计时,实时获取A区高压电闸的抢修工单在1小时内的接单状态,在1小时内A区高压电闸的抢修工单没有被接单,则获取对应抢单异常提示信息。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对出现异常数据进行故障定位,随即发出对应的抢修工单,若抢修工单在预设时长内被接单,则进一步获取对应的抢修跟踪信息,通过抢修跟踪信息的实际情况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从而便于对异常数据抢修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定性。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步骤S604即判断抢修工单在预设时长内是否被接单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701、若抢修工单在预设时长内未被接单,则以故障定位为圆心,以预设调度距离为半径发布抢修工单;
S702、判断抢修工单是否被接单;
S703、若抢修工单未被接单,则根据预设延伸规则扩大预设调度距离,直至抢修工单被接单;
S704、若抢修工单被接单,则获取对应的接单人员;
S705、判断接单人员是否为多个;
S706、若接单人员为多个,则获取接单人员对应的抢修设备;
S707、结合异常数据和抢修设备,获取对应的抢修匹配值;
S708、根据抢修匹配值,选取符合预设匹配标准的接单人员为抢修人员。
步骤S701至步骤S704中的预设调度距离是指预先设定的抢修工单的发布半径,预设延伸规则是指预先设定同等时间内预设调度距离的增长距离,接单人员是指接受抢修工单任务的人员。
例如,预设调度距离为1千米,经过判断1千米内抢修工单未被接单,则进一步根据预设延伸规则可得,若在当前预设调度距离的1小时内,抢修工单未被接单,则预设调度距离在原先的基础上增长300米。
已知抢修工单的发布预设调度距离为1千米,且抢修工单在1小时内未被接单,则增长预设调度距离为1300米。
又例如,若抢修工单在1小时内且预设调度距离为1300米的情况下被接单,则停止发布抢修信息,获取对应的接单人员。
步骤S705至步骤S708抢修设备是指接单人员所具备抢修工具设备,抢修匹配值是指异常数据对应的故障属性与抢修设备对应的修复属性的匹配值,预设匹配标准是指抢修设备对应的修复属性与异常数据对应的故障属性匹配值最高的标准。
例如,接单人员为多个,依次是张三和王五,进一步获取张三对应的抢修设备为线路修复的工具设备,王五对应的抢修设备为高压电闸的修复工具设备,根据异常数据可得A区高压电闸发生故障,则可得王五对应的抢修匹配值最高且符合对应的预设匹配标准,则选取王五为抢修人员。
又例如,接单人员为单个,则直接选取该接单人员为抢修人员,进一步匹配该抢修人员的抢修跟踪信息。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根据预设延伸规则扩大预设调度距离,以便于扩大搜索接单人员的范围,进一步根据抢修匹配值选取符合预设匹配标准的接单人员为抢修人员,从而可以提升故障的抢修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系统,如图8所示,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区域信息;
划分模块2,用于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
读取模块3,用于读取目标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网格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4,用于根据网格数据的种类,获取对应的评价规则;
计算模块5,用于根据评价规则计算网格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
判断模块6,用于判断评价数据是否符合预设评价指标;
第一生成模块7,若评价数据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第一生成模块7则用于标定评价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
第二生成模块8,若评价数据不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第二生成模块8则用于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处理评价数据,并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
标识模块9,用于根据评价等级,获取对应的标识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格化平台管理系统,根据划分模块2通过预设划分规则划分第一获取模块1获取的待管理区域的区域信息,生成若干个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以便于通过第二获取的模块根据目标网格单元对应网格数据的种类匹配对应的评价规则,进一步根据计算模块5通过评价规则对网格数据进行计算,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通过第一生成模块7对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的评价数据进行标定,并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通过第二生成模块8对不符合预设评价指标的评价数据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对其进行异常问题追溯,并结合异常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评定评价等级,根据评价等级的高低匹配对应的标识信息,通过标识信息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出哪个目标网格单元是配网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升配电网的管理效果,进一步反映配电网的运营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网格化平台管理系统,还包括与上述任一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的逻辑功能或逻辑步骤所对应的各个模块和/或对应的子模块,实现与各个逻辑功能或者逻辑步骤相同的效果,具体在此不再累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云端服务器等计算机设备,并且,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以及总线等。
其中,处理器可以采用中央处理单元(CPU),当然,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也可以采用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采用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存储器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的硬盘或者内存,也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终端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C)、安全数字卡(SD)或者闪存卡(FC)等,并且,存储器还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与外部存储设备的组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以及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指令和数据,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的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通过本终端设备,将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存储于终端设备的存储器中,并且,被加载并执行于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上,方便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并且,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中,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
其中,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计算机指令包括计算机指令代码,计算机指令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件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指令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元器件。
其中,通过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且,被加载并执行于处理器上,以方便上述方法的存储及应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区域信息;
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所述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
读取所述目标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网格数据;
根据所述网格数据的种类,获取对应的评价规则;
根据所述评价规则计算所述网格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
判断所述评价数据是否符合预设评价指标;
若所述评价数据符合所述预设评价指标,则标定所述评价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
若所述评价数据不符合所述预设评价指标,则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处理所述评价数据,并生成对应的所述评价等级;
根据所述评价等级,获取对应的标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所述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预设划分规则,获取所述区域信息的台区供电范围;
根据所述台区供电范围划分所述区域信息,生成目标供电台区;
结合所述目标供电台区,形成对应的低压网格单元;
判断所述目标供电台区是否处于同一所述低压网格单元;
若所述目标供电台区处于同一所述低压网格单元,则根据所述低压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所述目标网格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所述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预设划分规则,获取所述区域信息的配电线路;
根据所述配电线路划分所述区域信息,生成目标供电区;
结合所述目标供电区,形成对应的高压网格单元;
判断所述目标供电区内的所述配电线路是否处于同一所述高压网格单元;
若所述目标供电区内的所述配电线路处于同一所述高压网格单元,则根据所述高压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所述目标网格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所述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预设划分规则,获取所述区域信息的未融合过渡区;
判断所述未融合过渡区是否同时存在高压用户和低压用户;
若所述未融合过渡区同时存在所述高压用户和所述低压用户,则获取对应的公变台区和专变用户;
结合所述公变台区和所述专变用户,形成对应的混合网格单元作为所述目标网格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评价规则计算所述网格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评价规则,获取网格线损率评价规则、网格采集成功率评价规则、网格电费回收率评价规则、网格供电可靠率评价规则和网格服务规范率评价规则;
根据所述网格线损率评价规则、网格采集成功率评价规则、网格电费回收率评价规则、网格供电可靠率评价规则和网格服务规范率评价规则计算对应的所述网格数据,生成对应的所述评价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评价数据不符合所述预设评价指标,则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处理所述评价数据,并生成对应的所述评价等级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评价数据不符合所述预设评价指标,则根据所述评价数据获取对应的异常数据;
根据所述预设追溯规则,获取所述异常数据的故障定位;
根据所述故障定位,发布对应的抢修工单;
判断所述抢修工单在预设时长内是否被接单;
若所述抢修工单在所述预设时长内被接单,则获取对应的抢修跟踪信息,并根据所述抢修跟踪信息生成对应的所述评价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抢修工单在预设时长内是否被接单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抢修工单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被接单,则以所述故障定位为圆心,以预设调度距离为半径发布所述抢修工单;
判断所述抢修工单是否被接单;
若所述抢修工单未被接单,则根据预设延伸规则扩大所述预设调度距离,直至所述抢修工单被接单;
若所述抢修工单被接单,则获取对应的接单人员;
判断接单人员是否为多个;
若所述接单人员为多个,则获取所述接单人员对应的抢修设备;
结合所述异常数据和所述抢修设备,获取对应的抢修匹配值;
根据所述抢修匹配值,选取符合预设匹配标准的所述接单人员为抢修人员。
8.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区域信息;
划分模块(2),用于根据预设划分规则处理所述区域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网格单元;
读取模块(3),用于读取所述目标网格单元,生成对应的网格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4),用于根据所述网格数据的种类,获取对应的评价规则;
计算模块(5),用于根据所述评价规则计算所述网格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数据;
判断模块(6),用于判断所述评价数据是否符合预设评价指标;
第一生成模块(7),若所述评价数据符合所述预设评价指标,所述第一生成模块(7)则用于标定所述评价数据,生成对应的评价等级;
第二生成模块(8),若所述评价数据不符合所述预设评价指标,所述第二生成模块(8)则用于根据预设追溯规则处理所述评价数据,并生成对应的所述评价等级;
标识模块(9),用于根据所述评价等级,获取对应的标识信息。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
CN202211315560.7A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9652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5560.7A CN115965258A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5560.7A CN115965258A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5258A true CN115965258A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60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15560.7A Pending CN115965258A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6525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33110A (zh) * 2023-06-15 2023-07-14 湖南湘江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营销网格化构建方法
CN117147959A (zh) * 2023-08-23 2023-12-0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防窃电分析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33110A (zh) * 2023-06-15 2023-07-14 湖南湘江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营销网格化构建方法
CN117147959A (zh) * 2023-08-23 2023-12-0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防窃电分析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0328B (zh) 配网抢修异常数据分析、故障定位系统及方法
EP3913555A1 (en)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operation aided decision-making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CN115965258A (zh) 一种网格化平台管理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62608B (zh) 一种基于关联分析的配电变压器台区拓扑识别与校验方法
Amme et al. The eGo grid model: An open-source and open-data based synthetic medium-voltage grid model for distribution power supply systems
CN105427039A (zh) 一种基于责任区的配电网抢修工单高效处理方法
CN109447284B (zh) 用于供电服务指挥平台的配网故障信息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10942235B (zh) 一种电力应急评估系统
CN106814286B (zh) 基于多元故障采集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方法及服务器
CN112288303B (zh) 确定线损率的方式、装置
Ou et al.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 for overall distribution system reliability worth assessment
Unterluggauer et al. Impact of cost-based smart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on urban low 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Rahman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ow-cost electric vehicles (EVs) supercharger: A comprehensive review
CN111382904A (zh) 一种基于奥维地图的规划可视化方法及其系统
Donaldson et al. Integ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evacuation in power system resilience assessment
CN107294205B (zh) 一种基于保信主站数据的变电站状态监视方法
Glass et al. Underground power lines can be the least cost option when study biases are corrected
Xiang et al. A traffic flow based planning strategy for optimal siting and sizing of charging stations
CN109193946B (zh) 面向电力用户的抢修信息发布系统
Wang Foundational report series: Advance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s for grid modernization
Poursharif Investigating the Ability of Smart Electricity Meters to Provide Accurate Low Voltage Network Information to the UK Distribution Network Operators
CN114243686B (zh) 一种满足中压用户接入电源点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
Romero del Rincón Temporal analysis of power system violations due to electric vehicles: The case of the Swedish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grid
Wang et al. Online probabilistic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implementation at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towards smart control center
Clavijo-Blanco et al. Statis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reliability indices in medium voltage networks using a Monte Carlo-base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