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1507B - 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51507B
CN115951507B CN202211538335.XA CN202211538335A CN115951507B CN 115951507 B CN115951507 B CN 115951507B CN 202211538335 A CN202211538335 A CN 202211538335A CN 115951507 B CN115951507 B CN 1159515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late
sliding
defocus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383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51507A (zh
Inventor
张照程
王焱
田磊
接英
唐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ongr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ongr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ongr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ongr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383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515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51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1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51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1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涉及光学镜片技术领域,包括镜片主体,所述镜片主体包括两个相交的光学区域,两个所述光学区域包括中央光区和周边光区,所述中央光区位于所述镜片主体的中心8‑10mm区域,所述周边光区从内至外由渐变光区和离焦光区围绕所述中央光区排列构成。本发明中,中央光区的凹透镜将物体成像落到视网膜上,周边光区的多个微离焦透镜将物体成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渐变光区减少了使用镜片主体时的眼睛疲劳,提高了使用舒适度,离焦光区使得近视患者的眼轴不会被迫延长,从而有效缓解儿童青少年的近视进一步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
背景技术
近视是指人的眼睛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这种现象在儿童青少年中较为普遍。使用周边离焦镜片矫正近视时,物象除了落在中心视网膜上,还可以落在周边视网膜上或前方。这就相当于给眼球发送“停止”的信号来控制眼轴变长,从而延缓近视加深。离焦镜片成为近视防控框架眼镜的主要防控产品,目前离焦镜片设计方案以两种镜片设计为主要代表,一种以蔡司成长乐为代表为曲率半径变化及面型变化的离焦镜片,因其形状犹如贝壳(以下简称贝壳形离焦);第二种以豪雅新乐学(专利号:CN104678572 A)依视路星趣控(专利号:CN 110221454 A)为代表的多点离焦镜片。因以很多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圆点负载于镜片表面,以下简称多点离焦。这两种设计都是以周边离焦原理为基础。离焦原理产生的离焦镜片,本质上解决的是已经近视儿童和青少年对于单一球面镜周边成像于视网膜后,从而造成眼轴代偿性变长致使近视进一步加深的问题。镜片要达到这样的离焦调节效果,豪雅新乐学采用的是带空隙的多点微透镜来处理视网膜成像问题,概括为:看远时(正视),通过中央光和微透镜间的空隙(第一屈光力)获取矫正视力度;眼球离开光学中通过微透镜所带的离焦度数(第二屈光力)调节物象于视网膜上或前。依视路的环形多点离焦采用的是非球面微透镜(小透镜由小变大)离焦值逐步变大调节物象于视网膜上或前。同时根据微透镜做离焦设计的专利还有如:段亚东的《微透镜周边离焦眼镜片》(专利号:CN210690971U),赵佩韬的《基于周边微透镜的视力控制镜片及眼镜》(专利号:CN 109031696B)以上几种设计都是基于微透镜为凸透镜可以增加正度数,负载主体近视镜片上从而降低周边度数的设计理念。离焦理论已经得到中外视光学专家的论证和认可,这里不做论述。
目前,离焦镜片能够有效延缓近视加深,但是现有离焦镜片会明显增加视觉上的模糊、眩晕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使得用户眼睛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用以解决现有离焦镜片会明显增加视觉上的模糊、眩晕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使得用户眼睛不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包括:镜片主体,所述镜片主体包括两个相交的光学区域,两个所述光学区域位于所述镜片主体的中心与外周之间,两个所述光学区域包括中央光区和周边光区,所述中央光区位于所述镜片主体的中心8-10mm区域,所述周边光区从内至外由渐变光区和离焦光区围绕所述中央光区排列构成,所述渐变光区由多个微离焦透镜围绕所述中央光区渐变排列构成,具体为离焦量从内至外依次增加,所述离焦光区由多个微离焦透镜将物体成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
优选的,所述镜片主体前表面中心设置中央光区,所述中央光区外侧设有周边光区,所述中央光区为对称轴为8-10mm的正多边形或直径为8-10mm的圆形区域,渐变光区向离焦光区的离焦量逐级增大,所述中央光区与所述离焦光区均以镜片主体中心位置为圆心。
优选的,所述周边光区包括渐变光区与离焦光区,所述渐变光区位于所述离焦光区内侧,微离焦透镜为凸起半球形微透镜或微柱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渐变光区由若干凸起半球形微透镜或微柱镜中的至少一种组成,围绕镜片主体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离焦光区由若干环形凸起微透镜或微柱镜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优选的,所述周边光区的微离焦透镜直径为0.6-1.2mm。
优选的,所述镜片主体前表面固定设置膜层,所述膜层内设置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呈正六边形状,若干所述凹槽呈蜂窝状排列在所述膜层内。
优选的,所述镜片主体外周设置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内壁与所述镜片主体外形相适配,所述框架主体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两个连接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下方,所述第一固定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板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主体上设置连接机构,所述镜片主体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框架主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安装腔及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表面,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滑动设置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上端设置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镜片主体下侧壁相适配,所述第一卡块下端固定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下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腔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下表面,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滑动设置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下端设置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镜片主体上侧壁相适配,所述第二卡块靠近所述膜层一侧下表面设置外倒角,所述第二限位槽靠近所述膜层一侧设置内倒角,所述第二卡块上端固定设置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端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板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方并设置拉动板,所述滑动杆上前后贯穿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方,所述滑动杆上套设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腔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块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框架主体上设置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用于保护所述镜片主体,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两个保护镜片及安装组件,所述保护镜片采用偏光镜,两个所述保护镜片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两个所述保护镜片位于所述镜片主体前后两侧,所述保护镜片下方设置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表面,所述弧形槽内转动设置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远离与所述弧形板一端与所述弧形槽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弧形板上端设置安装槽,所述保护镜片底壁与所述安装槽上表面抵接,所述保护镜片靠近所述镜片主体一侧设置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镜片主体一侧与所述保护镜片靠近所述镜片主体一侧抵接,所述保护镜片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内。
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架及两个滑动板,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表面,两个滑动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架前后两侧,所述滑动板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架包括横板及两个竖板,两个竖板对称固定设置在横板左右两端,所述竖板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内滑动设置滑动柱,所述滑动柱下端延伸至所述横板下方并设置挡板,所述滑动柱上端设置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位于所述拉动板正上方,所述滑动柱外侧套设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推动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横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与所述滑动板之间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推动板侧壁铰接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同侧的滑动板上表面铰接连接,所述滑动板底部开设三角槽,所述三角槽靠近所述横板一端高度大于所述三角槽远离所述横板一端高度,所述三角槽下方设置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保护镜片固定在所述框架主体内。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空腔,所述空腔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内,所述空腔内设置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部固定连接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空腔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上套设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一端与所述限位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空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板并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贯穿位置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上端延伸至所述三角槽内并设置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三角槽顶壁抵接,所述限位杆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下方并设置斜面,所述斜面设置在所述限位杆靠近所述固定块一侧,所述斜面靠近所述固定块一侧固定设置接触板,所述接触板采用柔性防滑材质制成,所述接触板与所述保护镜片远离所述镜片主体一侧抵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滑动板相互靠近一侧设置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远离所述滑动板一端延伸至所述通孔内,所述限位柱下方设置滑轨,所述滑轨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上表面滑动设置滑块,所述滑块上端与所述限位柱下表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包括镜片主体,所述镜片主体包括两个相交的光学区域,两个所述光学区域包括中央光区和周边光区,所述中央光区位于所述镜片主体的中心8-10mm区域,所述周边光区从内至外由渐变光区和离焦光区围绕所述中央光区排列构成。本发明中,中央光区的凹透镜将物体成像落到视网膜上,周边光区的多个微离焦透镜将物体成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渐变光区减少了使用镜片主体时的眼睛疲劳,提高了使用舒适度,离焦光区使得近视患者的眼轴不会被迫延长,从而有效缓解儿童青少年的近视进一步发展。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装置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另一种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膜层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周边光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周边光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3中H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中镜片主体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A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图7中B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图9中C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图7中D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图7中E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图7中F处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中框架主体主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图14中G处放大图。
图中:1、镜片主体;2、中央光区;3、渐变光区;4、离焦光区;5、周边光区;301、第一渐变区域;401、第一离焦区域;302、第二渐变区域;402、第二离焦区域;7、框架主体;8、第一固定板;9、膜层;10、凹槽;11、第二固定板;12、连接板;13、第一安装腔;14、第二安装腔;15、第一卡块;16、第一限位槽;17、第一弹簧;18、第二卡块;19、第二限位槽;20、滑动杆;21、拉动板;22、通孔;23、第二弹簧;24、保护镜片;25、弧形槽;26、弧形板;27、转动柱;28、安装槽;29、固定块;30、固定架;31、滑动板;32、横板;33、竖板;34、滑动柱;35、挡板;36、推动板;37、第三弹簧;38、连接杆;39、三角槽;40、空腔;41、限位杆;42、限位板;43、第四弹簧;44、滚轮;45、接触板;46、限位柱;47、滑轨;48、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如图1-图15所示,包括:镜片主体1,所述镜片主体1包括两个相交的光学区域,两个所述光学区域位于所述镜片主体1的中心与外周之间,两个所述光学区域包括中央光区2和周边光区5,所述中央光区2位于所述镜片主体1的中心8-10mm区域,所述周边光区5从内至外由渐变光区3和离焦光区4围绕所述中央光区2排列构成,所述渐变光区3由多个微离焦透镜围绕所述中央光区2渐变排列构成,具体为离焦量从内至外依次增加,所述离焦光区4由多个微离焦透镜将物体成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镜片主体1前表面设置中央光区2和周边光区5,周边光区5位于中央光区2外围,周边光区5包括渐变光区3和离焦光区4,渐变光区3位于离焦光区4与中央光区2之间,周边光区5由若干微离焦透镜构成,渐变光区3。离焦光区4均与中央光区2同心设置,镜片主体1整体为凹透镜,中央光区2为凹透镜中心位置,本发明中,中央光区2的凹透镜将物体成像落到视网膜上,周边光区5的多个微离焦透镜将物体成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渐变光区3减少了使用镜片主体时的眼睛疲劳,提高了使用舒适度,离焦光区4使得近视患者的眼轴不会被迫延长,从而有效缓解儿童青少年的近视进一步发展。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图2所示,所述镜片主体1前表面中心设置中央光区2,所述中央光区2外侧设有周边光区5,所述中央光区2为对称轴为8-10mm的正多边形或直径为8-10mm的圆形区域,渐变光区3向离焦光区4的离焦量逐级增大,所述中央光区2与所述离焦光区4均以镜片主体1中心位置为圆心;
所述周边光区5包括渐变光区3与离焦光区4,所述渐变光区3位于所述离焦光区4内侧,微离焦透镜为凸起半球形微透镜或微柱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渐变光区3由若干凸起半球形微透镜或微柱镜中的至少一种组成,围绕镜片主体1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离焦光区4由若干环形凸起微透镜或微柱镜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所述周边光区5的微离焦透镜直径为0.6-1.2mm。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镜片主体1前表面中心设置中央光区2,中央光区2外侧设有周边光区5,中央光区2与周边光区5均以镜片主体1中心位置为圆心,中央光区为一个对称轴为8-10mm的正六边形区域或半径为8-10mm的圆形区域,周边光区5的离焦量由内向外逐级增大,具体的,周边光区5的离焦量从内向外为+0.75D到+5.00D,周边光区5由若干微离焦透镜组成,微离焦透镜为凸起半球形微透镜或微柱镜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在中央光区2外侧设置周边光区5,能够使视网膜周边的远视离焦变为近视性离焦,从而抑制眼轴增长,有效延缓了近视的增长。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周边光区5可以选用以下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渐变光区3包括第一渐变区域301,所述离焦光区4包括第一离焦区域401,所述第一渐变区域301位于所述第一离焦区域401内侧,所述第一渐变区域301由若干凸起半球形微透镜组成,若干凸起半球形微透镜关于镜片主体1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第一离焦区域401由若干环形凸起微柱镜组成。
通过将凸起半球形微透镜和环形凸起微柱镜配合布置,能够提高视觉舒适度和保证离焦效果。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周边光区5还可以选用以下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渐变光区3包括第二渐变区域302,所述离焦光区4包括第二离焦区域402,所述第二渐变区域302位于所述第二离焦区域402内侧,所述第二渐变区域302由若干环形凸起微柱镜组成,所述第二离焦区域402由若干凸起半球形微透镜组成,若干凸起半球形微透镜关于镜片主体1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通过将凸起半球形微透镜和环形凸起微柱镜配合布置,能够提高视觉舒适度和保证离焦效果。
实施例5
为了解决现有离焦镜片无法减少散射光,强光通过离焦镜片后容易对眼球造成伤害,增加了眼部疲劳,使得用户眼睛不适的问题,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如图3、图6所示,所述镜片主体1前表面固定设置膜层9,所述膜层9内设置若干凹槽10,所述凹槽10呈正六边形状,若干所述凹槽10呈蜂窝状排列在所述膜层9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通过在镜片主体1前表面固定设置膜层9,镜片主体1具有周边离焦功能,膜层9能够减少通过镜片主体1的强光,具有过滤漫反射等无效光线的效果,能够减少刺眼光线下的炫光,降低强光强度,减少强光对眼球的伤害,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缓解眼睛疲劳,膜层9可以设置多层,进一步阻挡了强光,并且,基于膜层9表面设置若干凹槽10,若干凹槽10相互拼接排列成蜂窝状,不仅能够保证膜层9的增透作用,同时由于凹槽面积较小,通过单个凹槽的光线还能产生“针孔效应”光线通过蜂窝状的凹槽会变得更加垂直,减少通过镜片主体1的非平行入射的散射光线,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更小的点扩散圈,使视觉增加对比度与可视性,更多的平行光线进入眼球,视觉效果更加自然,使得进眼光线更精准的周边离焦,由于视觉增加对比度,进一步减少了使用镜片主体时的眼睛疲劳,缓解了用户由于强光而产生的头痛感,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图7-图15所示,所述镜片主体1外周设置框架主体7,所述框架主体7内壁与所述镜片主体1外形相适配,所述框架主体7包括第一固定板8、第二固定板11及两个连接板12,所述第一固定板8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下方,所述第一固定板8平行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两个所述连接板1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8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板8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1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主体7上设置连接机构,所述镜片主体1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框架主体7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安装腔13及第二安装腔14,所述第一安装腔13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8上表面,所述第一安装腔13内滑动设置第一卡块15,所述第一卡块15上端设置第一限位槽16,所述第一限位槽16与所述镜片主体1下侧壁相适配,所述第一卡块15下端固定设置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下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3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腔14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下表面,所述第二安装腔14内滑动设置第二卡块18,所述第二卡块18下端设置第二限位槽19,所述第二限位槽19与所述镜片主体1上侧壁相适配,所述第二卡块18靠近所述膜层9一侧下表面设置外倒角,所述第二限位槽19靠近所述膜层9一侧设置内倒角,所述第二卡块18上端固定设置滑动杆20,所述滑动杆20上端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板11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方并设置拉动板21,所述滑动杆20上前后贯穿设置通孔22,所述通孔22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方,所述滑动杆20上套设第二弹簧23,所述第二弹簧23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腔14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块18上表面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现有镜片主体1损坏后需要专业人员更换,更换不便且成本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镜片主体1外周设置框架主体7,镜片主体1安装在框架主体7内,利用框架主体7能够对镜片主体1外周进行防护,延长镜片主体1的使用寿命,镜片主体1通过连接机构与框架主体7可拆卸连接,安装镜片主体1时,先将镜片主体1前表面与框架主体7前侧保持一致,膜层9位于前方,然后将镜片主体1的下端放入框架主体7内,镜片主体1下端移动至第一卡块15处,并将镜片主体1下端卡入第一限位槽16内,然后通过镜片主体1向下按压第一卡块15,第一卡块15在第一安装腔13内向下滑动,第一弹簧17压缩,接着以镜片主体1下端为圆心向框架主体7内转动镜片主体1,镜片主体1转动至第二卡块18处,镜片主体1上端先通过第二卡块18的外倒角向第二限位槽19内滑动,镜片主体1上端挤压第二卡块18,第二卡块18在第二安装腔14内向上滑动,第二卡块18带动滑动杆20向上滑动,第二弹簧23压缩,接着镜片主体1顺着内倒角滑动至第二限位槽19内,此时,松开镜片主体1,第一弹簧17与第二弹簧23复位,第一卡块15与第二卡块18共同夹持作用便将镜片主体1固定在框架主体7内,第二限位槽19的后侧设置为直角边,能够避免镜片主体1上端移动,为镜片主体1卡位,提高了镜片主体1安装的稳定性,拆除镜片主体1时,从镜片主体1后表面推动镜片主体1,并向上拉动拉动板21,第二卡块18与镜片主体1上端分离,此时,镜片主体1便可以转动取出,通过连接机构的设置,能够实现镜片主体1与框架主体7的可拆卸连接,便于镜片主体1的快速拆装。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如图7-图15所示,所述框架主体7上设置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用于保护所述镜片主体1,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两个保护镜片24及安装组件,所述保护镜片24采用偏光镜,两个所述保护镜片24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8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之间,两个所述保护镜片24位于所述镜片主体1前后两侧,所述保护镜片24下方设置弧形槽25,所述弧形槽25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8上表面,所述弧形槽25内转动设置弧形板26,所述弧形板26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转动柱27,所述转动柱27远离与所述弧形板26一端与所述弧形槽25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弧形板26上端设置安装槽28,所述保护镜片24底壁与所述安装槽28上表面抵接,所述保护镜片24靠近所述镜片主体1一侧设置固定块29,所述固定块29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9远离所述镜片主体1一侧与所述保护镜片24靠近所述镜片主体1一侧抵接,所述保护镜片24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7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由于镜片主体1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现有近视防控镜片在使用时未对镜片主体1进行保护,镜片主体1表面容易被划伤,不仅减弱了镜片主体1的离焦效果,降低延缓近视的程度,而且镜片主体1不易更换,且更换成本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保证镜片主体1的离焦效果,在框架主体7上还设置有保护机构,框架主体7用于保护镜片24主体1的外周,保护机构用于保护镜片24主体1的前后表面,在镜片主体1前后两侧均设置保护镜片24,该保护镜片24为偏光镜,偏光镜能够选择性地过滤来自某个方向的光线,通过过滤掉漫反射中的许多偏振光,从而减弱天空中光线的强度,通过设置保护镜片24,不仅能够有效保护镜片24主体1,避免镜片主体1被划伤,还能进一步减少散射光,降低强光强度,缓解眼睛疲劳,提高了近视防控镜片的舒适度,保护镜片24安装时,先将保护镜片24底壁与安装槽28上表面抵接,安装槽28设置为与保护镜片24底壁相适配的形状,然后转动保护镜片24,弧形板26在弧形槽25内转动,直至保护镜片24上端与固定块29远离镜片主体1一侧抵接,此时,便可以通过安装组件将保护镜片24安装在框架主体7内。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如图7-图15所示,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架30及两个滑动板31,所述固定架30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表面,两个滑动板31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架30前后两侧,所述滑动板31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架30包括横板32及两个竖板33,两个竖板33对称固定设置在横板32左右两端,所述竖板33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32内滑动设置滑动柱34,所述滑动柱34下端延伸至所述横板32下方并设置挡板35,所述滑动柱34上端设置推动板36,所述推动板36位于所述拉动板21正上方,所述滑动柱34外侧套设第三弹簧37,所述第三弹簧37一端与所述推动板36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7另一端与所述横板32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36与所述滑动板31之间设置连接杆38,所述连接杆38一端与所述推动板36侧壁铰接连接,所述连接杆38另一端与同侧的滑动板31上表面铰接连接,所述滑动板31底部开设三角槽39,所述三角槽39靠近所述横板32一端高度大于所述三角槽39远离所述横板32一端高度,所述三角槽39下方设置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保护镜片24固定在所述框架主体7内;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空腔40,所述空腔40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11内,所述空腔40内设置限位杆41,所述限位杆41外部固定连接限位板42,所述限位板42与所述空腔40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41上套设第四弹簧43,所述第四弹簧43一端与所述限位板42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43另一端与所述空腔40底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41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板11并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贯穿位置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41上端延伸至所述三角槽39内并设置滚轮44,所述滚轮44与所述三角槽39顶壁抵接,所述限位杆41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下方并设置斜面,所述斜面设置在所述限位杆41靠近所述固定块29一侧,所述斜面靠近所述固定块29一侧固定设置接触板45,所述接触板45采用柔性防滑材质制成,所述接触板45与所述保护镜片24远离所述镜片主体1一侧抵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安装保护镜片24前,先向下推动推动板36,推动板36向下运动带动滑动柱34向下运动,第三弹簧37压缩,推动板36通过两侧的连接杆38带动滑动板31沿第二固定板11上表面向远离滑动柱34方向滑动,滑动板31内的三角槽39向远离滑动柱34方向运动,由于在第四弹簧43作用下,滚轮44始终与三角槽39顶壁抵接,在三角槽39运动时,限位杆41向上滑动,限位板42在空腔40内向上滑动,限位杆41下端逐渐滑动至第二固定板11内,此时,便可以转动保护镜片24,并将保护镜片24与固定块29侧壁贴合,然后松开推动板36,第三弹簧37带动推动板36向上运动,滑动板31向靠近滑动柱34方向运动,三角槽39带动滚轮44向下运动,滚轮44带动限位杆41向下运动,第四弹簧43压缩,限位杆41下端斜面处设置的接触板45与保护镜片24上端侧壁抵接,使得保护镜片24与固定块29紧密贴合,限位杆41下端设置斜面,能够减少接触板45与保护镜片24的接触面积,避免接触板45对保护镜片24表面造成压痕等痕迹,保护镜片24被固定在限位杆41与固定块29之间,拆除保护镜片24时,只需重复上述动作,使得限位杆41回收至第二固定板11内,接触板45与保护镜片24分离,然后将保护镜片24向远离镜片主体1方向运动,便可以取下保护镜片24,通过设置安装组件与固定组件,能够同时对两个保护镜片24进行拆装,提高了保护镜片24的拆装效率,保护镜片24对镜片主体1有保护作用,避免镜片主体1被划伤,延长了镜片主体1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成本。
实施例9
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如图7-图15所示,两个所述滑动板31相互靠近一侧设置限位柱46,所述限位柱46远离所述滑动板31一端延伸至所述通孔22内,所述限位柱46下方设置滑轨47,所述滑轨47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轨47上表面滑动设置滑块48,所述滑块48上端与所述限位柱46下表面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滑动板31相互靠近一侧设置限位柱46,镜片主体1与保护镜片24安装完成时,两个限位柱46均处于通孔22内,此时,两个限位柱46将滑动柱34卡在固定位置,在使用时,不会因误碰拉动板21而带动滑动杆20向上运动,使得镜片主体1与第二卡块18分离而在框架主体7内晃动,只有在拆除保护镜片24时,推动板36向下运动,滑动板31向远离滑动柱34方向运动,滑动板31带动限位柱46向远离滑动杆20方向运动,限位柱46带动滑块48在滑轨47上滑动,限位柱46与通孔22分离,此时,便可以向上拉动拉动板21,从而拆除镜片主体1,安装镜片主体1时,也需使限位杆41收回至第二固定板11内,保证镜片主体1顺利安装至框架主体7内,通过上述方案,规范了镜片主体1的安装步骤,能够提高镜片主体1安装的稳定性,减少镜片主体1的晃动,有效保护了镜片主体1,延长了镜片主体1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所述框架主体7内设置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
电热板,所述电热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8上表面,所述电热板位于两个所述保护镜片24之间;
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8上表面,所述湿度传感器位于两个所述保护镜片24之间;
电压调节器,所述电压调节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8内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8内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热板、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电压调节器电性连接;
电源,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8内部,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电热板、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电压调节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所述电压调节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电热板的目标电压:
其中,U1为所述电热板的目标电压,ρ1为室温下预设饱和水气密度,V1为框架主体7与两个保护镜片24构成封闭空间的体积,T1为预设饱和蒸汽温度,C1为水蒸气比热容,t1为电热板预设开启时长,R为电热板的额定电阻;
步骤2:基于步骤1的计算结果,控制器控制电压调节器将通过电热板的实际电压调节至电热板的目标电压。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湿度传感器能够检测框架主体7内部的相对湿度,当湿度传感器检测的相对湿度大于预设湿度(预设湿度取60%)时,控制器控制电热板开启,电热板开启预设开启时长后,控制器控制电热板关闭,预设开启时长取值为5分钟,在电热板加热过程中,电热板能够对框架主体7内部的水蒸气进行烘干,避免水蒸气较多附着在保护镜片24与镜片主体1上而降低镜片主体1的离焦效果,电源能够为湿度传感器、电热板、电压调节器及控制器供电,控制器控制电热板开启后,控制器能够根据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电压调节器工作,从而调节通过电热板的实际电压,通过上述公式能够计算电热板的目标电压,然后控制器控制电压调节器对通过电热板的实际电压进行调节,使得实际电压等于目标电压,计算过程中,室温下预设饱和水气密度取26℃下饱和水气密度,预设饱和蒸汽温度取100℃,水蒸气比热容取1850J/(kg·℃),最终,电热板在目标电压下工作预设开启时长后自动关闭,在电热板工作过程中,便能够对框架主体7内部的水蒸气全部烘干,从而保证保护镜片24与镜片主体1上不会附着水滴,保证了镜片主体1的离焦效果,同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压调节器自动调节电热板的目标电压,能够在预设开启时长内对框架主体7内水蒸气全部烘干,还能有效节省电热板的能耗,达到节能的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主体(1),所述镜片主体(1)包括两个相交的光学区域,两个所述光学区域位于所述镜片主体(1)的中心与外周之间,两个所述光学区域包括中央光区(2)和周边光区(5),所述中央光区(2)位于所述镜片主体(1)的中心8-10mm区域,所述周边光区(5)从内至外由渐变光区(3)和离焦光区(4)围绕所述中央光区(2)排列构成,所述渐变光区(3)由多个微离焦透镜围绕所述中央光区(2)渐变排列构成,具体为离焦量从内至外依次增加,所述离焦光区(4)由多个微离焦透镜将物体成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
所述镜片主体(1)前表面固定设置膜层(9),所述膜层(9)内设置若干凹槽(10),所述凹槽(10)呈正六边形状,若干所述凹槽(10)呈蜂窝状排列在所述膜层(9)内;
所述镜片主体(1)外周设置框架主体(7),所述框架主体(7)内壁与所述镜片主体(1)外形相适配,所述框架主体(7)包括第一固定板(8)、第二固定板(11)及两个连接板(12),所述第一固定板(8)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下方,所述第一固定板(8)平行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两个所述连接板(1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8)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板(8)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1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主体(7)上设置连接机构,所述镜片主体(1)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框架主体(7)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安装腔(13)及第二安装腔(14),所述第一安装腔(13)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8)上表面,所述第一安装腔(13)内滑动设置第一卡块(15),所述第一卡块(15)上端设置第一限位槽(16),所述第一限位槽(16)与所述镜片主体(1)下侧壁相适配,所述第一卡块(15)下端固定设置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下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3)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腔(14)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下表面,所述第二安装腔(14)内滑动设置第二卡块(18),所述第二卡块(18)下端设置第二限位槽(19),所述第二限位槽(19)与所述镜片主体(1)上侧壁相适配,所述第二卡块(18)靠近所述膜层(9)一侧下表面设置外倒角,所述第二限位槽(19)靠近所述膜层(9)一侧设置内倒角,所述第二卡块(18)上端固定设置滑动杆(20),所述滑动杆(20)上端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板(11)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方并设置拉动板(21),所述滑动杆(20)上前后贯穿设置通孔(22),所述通孔(22)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方,所述滑动杆(20)上套设第二弹簧(23),所述第二弹簧(23)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腔(14)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块(18)上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主体(1)前表面中心设置中央光区(2),所述中央光区(2)外侧设有周边光区(5),所述中央光区(2)为对称轴为8-10mm的正多边形或直径为8-10mm的圆形区域,渐变光区(3)向离焦光区(4)的离焦量逐级增大,所述中央光区(2)与所述离焦光区(4)均以镜片主体(1)中心位置为圆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光区(5)包括渐变光区(3)与离焦光区(4),所述渐变光区(3)位于所述离焦光区(4)内侧,微离焦透镜为凸起半球形微透镜或微柱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渐变光区(3)由若干凸起半球形微透镜或微柱镜中的至少一种组成,围绕镜片主体(1)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离焦光区(4)由若干环形凸起微透镜或微柱镜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光区(5)的微离焦透镜直径为0.6-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7)上设置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用于保护所述镜片主体(1),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两个保护镜片(24)及安装组件,所述保护镜片(24)采用偏光镜,两个所述保护镜片(24)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8)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之间,两个所述保护镜片(24)位于所述镜片主体(1)前后两侧,所述保护镜片(24)下方设置弧形槽(25),所述弧形槽(25)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8)上表面,所述弧形槽(25)内转动设置弧形板(26),所述弧形板(26)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转动柱(27),所述转动柱(27)远离与所述弧形板(26)一端与所述弧形槽(25)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弧形板(26)上端设置安装槽(28),所述保护镜片(24)底壁与所述安装槽(28)上表面抵接,所述保护镜片(24)靠近所述镜片主体(1)一侧设置固定块(29),所述固定块(29)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9)远离所述镜片主体(1)一侧与所述保护镜片(24)靠近所述镜片主体(1)一侧抵接,所述保护镜片(24)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7)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架(30)及两个滑动板(31),所述固定架(30)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表面,两个滑动板(31)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架(30)前后两侧,所述滑动板(31)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架(30)包括横板(32)及两个竖板(33),两个竖板(33)对称固定设置在横板(32)左右两端,所述竖板(33)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32)内滑动设置滑动柱(34),所述滑动柱(34)下端延伸至所述横板(32)下方并设置挡板(35),所述滑动柱(34)上端设置推动板(36),所述推动板(36)位于所述拉动板(21)正上方,所述滑动柱(34)外侧套设第三弹簧(37),所述第三弹簧(37)一端与所述推动板(36)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7)另一端与所述横板(32)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36)与所述滑动板(31)之间设置连接杆(38),所述连接杆(38)一端与所述推动板(36)侧壁铰接连接,所述连接杆(38)另一端与同侧的滑动板(31)上表面铰接连接,所述滑动板(31)底部开设三角槽(39),所述三角槽(39)靠近所述横板(32)一端高度大于所述三角槽(39)远离所述横板(32)一端高度,所述三角槽(39)下方设置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保护镜片(24)固定在所述框架主体(7)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空腔(40),所述空腔(40)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11)内,所述空腔(40)内设置限位杆(41),所述限位杆(41)外部固定连接限位板(42),所述限位板(42)与所述空腔(40)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41)上套设第四弹簧(43),所述第四弹簧(43)一端与所述限位板(42)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43)另一端与所述空腔(40)底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41)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板(11)并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贯穿位置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41)上端延伸至所述三角槽(39)内并设置滚轮(44),所述滚轮(44)与所述三角槽(39)顶壁抵接,所述限位杆(41)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下方并设置斜面,所述斜面设置在所述限位杆(41)靠近所述固定块(29)一侧,所述斜面靠近所述固定块(29)一侧固定设置接触板(45),所述接触板(45)采用柔性防滑材质制成,所述接触板(45)与所述保护镜片(24)远离所述镜片主体(1)一侧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动板(31)相互靠近一侧设置限位柱(46),所述限位柱(46)远离所述滑动板(31)一端延伸至所述通孔(22)内,所述限位柱(46)下方设置滑轨(47),所述滑轨(47)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轨(47)上表面滑动设置滑块(48),所述滑块(48)上端与所述限位柱(46)下表面固定连接。
CN202211538335.XA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 Active CN115951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38335.XA CN115951507B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38335.XA CN115951507B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1507A CN115951507A (zh) 2023-04-11
CN115951507B true CN115951507B (zh) 2023-08-18

Family

ID=87281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38335.XA Active CN115951507B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5150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06375A1 (zh) * 2014-01-16 2015-07-23 段亚东 一种宽视场近视周边离焦眼镜片
WO2017016440A1 (zh) * 2015-07-24 2017-02-02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视力矫正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31696A (zh) * 2018-08-20 2018-12-18 赵佩韬 基于周边微透镜的视力控制镜片及眼镜
WO2019191510A1 (en) * 2018-03-29 2019-10-03 Reopia Optics, LLC Spectacl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presbyopia treatment and myopia progression control
WO2022171175A1 (zh) * 2021-02-10 2022-08-18 菲特兰有限公司 用于预防近视或延缓近视发展的眼科镜片
CN114924426A (zh) * 2022-04-14 2022-08-19 北京同仁验光配镜有限责任公司 近视防控镜片及近视防控眼镜
CN115202071A (zh) * 2022-07-15 2022-10-1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渐变式复眼结构的防近视眼镜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06375A1 (zh) * 2014-01-16 2015-07-23 段亚东 一种宽视场近视周边离焦眼镜片
WO2017016440A1 (zh) * 2015-07-24 2017-02-02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视力矫正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191510A1 (en) * 2018-03-29 2019-10-03 Reopia Optics, LLC Spectacl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presbyopia treatment and myopia progression control
CN109031696A (zh) * 2018-08-20 2018-12-18 赵佩韬 基于周边微透镜的视力控制镜片及眼镜
WO2022171175A1 (zh) * 2021-02-10 2022-08-18 菲特兰有限公司 用于预防近视或延缓近视发展的眼科镜片
CN114924426A (zh) * 2022-04-14 2022-08-19 北京同仁验光配镜有限责任公司 近视防控镜片及近视防控眼镜
CN115202071A (zh) * 2022-07-15 2022-10-1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渐变式复眼结构的防近视眼镜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1507A (zh)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1696B (zh) 基于周边微透镜的视力控制镜片及眼镜
WO2007146673A3 (en)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progression of myopia
JP2009540373A5 (zh)
CA2374734A1 (en) Convex lens and stepped prism combined glasses
CN1921911A (zh) 游泳护目镜
JP2013541730A (ja) 電子活性眼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97436A (zh) 一种矫正视网膜周边离焦的压贴镜片
CN114474586B (zh) 一种离焦镜片成型模具
CN115951507B (zh) 一种可减少散射光的渐变式离焦近视防控镜片
CN208537841U (zh) 一种矫治近视的眼镜
CN207689770U (zh) 一种青少年近视防控镜片
CN201184934Y (zh) 小孔眼镜
US6709104B1 (en) Eyeglasse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vision
CN115047650A (zh) 用于近视进展控制的眼科套件
CN103926711A (zh) 控制眼轴增长的光学镜片
CN201576134U (zh) 一种可调度数护眼镜
CN220020013U (zh) 近视防控镜片及眼镜
CN215350473U (zh) 一种正视诱导训练镜
US20240012270A1 (en) Adjustable out-of-focus glasses
CN2524253Y (zh) 实用新型双筒天文望远镜
CN219302801U (zh) 一种近视眼防控微透镜眼镜片
CN218630403U (zh) 一种离焦镜片及眼镜
CN212060784U (zh) 一种可调节焦距的眼镜
CN213843690U (zh) 一种高视觉清晰度的镜片
CN218037575U (zh) 近视防控离焦镜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