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5074A -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5074A
CN115915074A CN202111131884.0A CN202111131884A CN115915074A CN 115915074 A CN115915074 A CN 115915074A CN 202111131884 A CN202111131884 A CN 202111131884A CN 115915074 A CN115915074 A CN 115915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data packet
terminal equipment
system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18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京华
生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18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507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8777 priority patent/WO202304581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915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50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输方法。该传输方法包括:提供一种传输方法。该传输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的系统配置信息,系统配置信息包括数据包周期;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数据包周期向终端设备的物理层发送空口资源调度指令,空口资源调度指令指示的发送周期为数据包周期的整数倍;终端设备的物理层按照空口资源调度指令调度对应的空口资源。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后续调度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通信的应用场景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逐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不断发展,是从需求也在不断扩张,传统的短距离通信技术已无法很好的满足新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用于提供短距离通信系统性能的星闪(SparkLink)短距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在星闪技术的网络架构中,系统内的节点包括管理节点(也叫G节点),被管理节点(也叫T节点)。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单个G节点管理一定数量的T节点,G节点和这些T节点连接共同完成特定的通信功能。单个G节点以及与其相连的T节点共同组成一个通信域。
星闪短距通信系统的整体协议栈架构参考OSI 7层协议,支持针对特定应用的跨层优化协议传输,采用模块化设计,兼容TCP/IP等成熟协议,为短距离通信提供了低时延、高可靠、抗干扰、高并发、高安全等极致性能和用户体验。星闪短距通信的协议栈架构可以分为三层:基础应用层、基础服务层和接入层,其中接入层包括链路控制层、媒体接入层和物理层。
在传输数据时,物理层可以半静态调度的方式调度空口资源。采用半静态调度的情况下,物理层需要预先配置好包括发送周期在内的传输参数。要传输的数据从基础应用层经过基础服务层到接入层,其中经过多次映射。若物理层配置的发送周期与待传输数据在基础应用层的数据包周期不成整数倍,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调度的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物理层配置的发送周期与基础应用层的数据包周期不成整数倍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调度的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传输方法。该传输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的系统配置信息,系统配置信息包括数据包周期;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数据包周期向终端设备的物理层发送空口资源调度指令,空口资源调度指令指示的发送周期为数据包周期的整数倍;终端设备的物理层按照空口资源调度指令调度对应的空口资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程序数据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传输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接入层发送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的系统配置信息,系统配置信息包括数据包周期;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数据包周期向终端设备的物理层发送空口资源调度指令,空口资源调度指令指示的发送周期为数据包周期的整数倍。通过基础服务层向接入层传递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的系统配置信息,接入层中的物理层可以按照应用层数据包周期的整数倍的发送周期来调度对应的空口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后续调度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星闪技术端到端数据传输整体协议层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星闪技术的传输与控制架构;
图3是本申请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传输方法一实施例中采用非透传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传输方法一实施例中TCID数据包的基础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传输方法一实施例中TCID数据包的单向增强帧的聚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传输方法一实施例中TCID数据包的单向增强帧的分片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传输方法一实施例中TCID数据包的配置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传输方法一实施例中采用不带反馈的透传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传输方法一实施例中采用带反馈的透传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如图1所示,图1为星闪技术端到端数据传输整体协议层架构的示意图。
图中的协议栈包含基础应用层、基础服务层和接入层。使用该协议栈的星闪节点可以为被管理节点(T节点)或管理节点(G节点)。
从数据传输处理的角度来说,基础服务层主要负责从应用层接收数据流,经服务质量(QoS)管理处理(主要完成应用层数据到QoS数据流的映射等)以及传输处理(主要完成QoS数据流到传输控制通道标识TCID的处理等);接入层主要负责从基础服务层TCID接收数据流,经链路控制及媒体接入层处理(主要完成传输控制通道标识TCID到逻辑控制通道标识LCID的映射、LCID复用等)、接入层物理层处理。
从图1可以看出,在星闪节点间的基础服务层,为了支持数据的高效传输,一共进行了两次数据传输通道之间的映射:端口Port<->QoS流的映射以及QoS流<->TCID的映射。在接入层也进行了一次数据传输通道之间的映射:TCID<->LCID的映射。
在图1所示的协议栈的基础上,星闪技术的传输与控制架构如图2所示。其中,应用层数据包的AID字段表示业务类型,比如高清音频流,超高清视频流,高清视频流,普通视频流,Best effort数据传输。AID可标识数据的QoS特征,跟业务绑定,来源于应用,由各个应用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标识所需传输业务的AID,用来表征当前APP对底层传输平台传输能力的诉求。Port是路由指示,应用层的数据包从不同的端口Port传输至基础服务层。图2中省去了端口和QoS管理实体。实际基础服务层的QoS管理实体将从端口传输制基础服务层的应用层数据根据其QoS特征映射到QoS流,再由传输处理实体从QoS流映射到传输通道。每个传输通道都有自己的标识,即TCID。TCID也可以被称为传输通道号,用于区分基础服务层功能数据包,以及不同QoS特征的基础服务层业务数据包。基础服务层可以动态分配TCID,默认存在一条通道用于传输连接管理控制信息。
基础服务层的各TCID数据包传输至接入层,由接入层中的链路控制层将TCID映射到逻辑通道。每个逻辑通道都有自己的标识,即LCID。然后由接入层中的媒体接入(MAC)层对LCID数据包进行处理,形成MAC协议数据单元(PDU),然后传输至接入层中的物理层,由物理层调度空口资源发送。
基础应用层到接入层的数据传输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非透传,另一个是透传。非透传是指数据包从基础应用层,到基础服务层,再到链路控制层,经过端口Port<->QoS流,QoS流<->TCID,TCID<->LCID的映射,最终传到MAC层,例如图2里的MAC PDU n和MAC PDUn+1。每次映射,会在原数据包的基础上,有需要的情况下进行分包/组包操作,然后添加/修改包头,得到映射后的数据包。透传是指数据包从基础应用层,直接透传到MAC层,经过基础服务层和链路控制层的时候,不做任何处理,例如图2里的MAC PDU n+2。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传输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1: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的系统配置信息。
终端设备为星闪节点(可以为T节点或G节点)。系统配置信息包括数据包周期。可选的,系统配置信息进一步包括数据包大小。这里的数据包周期是指基础应用层的数据包的传输周期,数据包大小是指基础应用层的数据包的大小。
系统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在基础应用层的数据包中,例如AID和/或Port字段中。或者,基础应用层的数据包的某些参数(例如AID和/或Port)与系统配置信息之间可以存在映射关系,基础服务层可以根据收到的基础应用层的数据包来推断其对应的系统配置信息。
系统配置信息的发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透传,一种是透传。
若采用非透传方式,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可以将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映射到传输通道,其中至少一个传输通道的数据包中包括系统配置信息,然后将传输通道的数据包传输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终端设备的接入层从携带系统配置信息的传输通道的数据包中获取数据包周期。携带系统配置信息的传输通道的数据包中可以包含应用层数据,也可以不包括应用层数据。具体的方案参考后续描述。
由于物理层调度的是后续传输所用的空口资源,因此越早发送系统配置信息,越有利于应用层数据的后续发送。可选地,仅在建立应用层数据对应的承载(即刚开始发送应用层数据时)和/或系统配置信息改变时,生成携带系统配置信息的传输通道的数据包。
若采用透传方式,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可以向终端设备的基础应用层发送配置信息请求,然后终端设备的基础应用层响应配置信息请求以透传方式向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系统配置信息。系统配置信息可以由控制面信令承载。具体的方案参考后续描述。
S12: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数据包周期向终端设备的物理层发送空口资源调度指令。
空口资源调度指令指示的发送周期为数据包周期的整数倍。这里的发送周期可以为半静态调度中,为该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分配的周期。
例如,某一类型的应用层数据的数据包周期为10毫秒,为该类型的应用层数据分配的空口资源的发送周期为N*10毫秒,N为正整数。在此情况下,接入层会收集高层N个业务包进行传输,空口调度就变得非常简单,可以省略掉一些复杂的功能。
S13:终端设备的物理层按照空口资源调度指令调度对应的空口资源。
空口资源可以为用于发送该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的时频资源。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基础服务层向接入层传递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的系统配置信息,接入层中的物理层可以按照应用层数据包周期的整数倍的发送周期来调度对应的空口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后续调度的复杂度。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描述系统配置信息传输的不同实现方式。
如图4所示,非透传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基础应用层将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传输至基础服务层。
S102:基础服务层的QoS管理实体将应用层数据映射到QoS流。
S103:基础服务层的传输处理实体将QoS流映射到传输通道。
映射得到的至少一个传输通道的数据包携带系统配置信息。关于TCID数据包如何携带系统配置信息,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举例说明三种方案。
方案一:专用TCID
本方案中,携带系统配置信息的TCID数据包的TCID为专用值,也就是说,接入层可以根据TCID来区分TCID数据包是否携带系统配置信息。
传输通道的数据包采用基础帧结构,如图5所示。基础帧包含TCID,长度length和传输载荷(information payload)。其中,TCID可以为2字节;Length可以为2字节,用于指示Information payload的数据长度;Information payload可以为0to 65535字节。
传输载荷中包括系统配置信息。此外,传输载荷可以包括传输模式(例如基础传输模式、流传输模式、透传模式和可靠传输模式)和/或业务细分场景(例如视频类业务,包含超高清视频、高清视频和普通视频等)。
方案二:单向增强帧的非透传
本方案中,携带系统配置信息的TCID数据包采用单向增强帧结构,并且传输通道的数据包的预留比特用于指示系统配置信息。
单向帧,也可以被称为,增强帧(单向),仅携带自身数据包的信息,不携带对对方发的数据包的应答信息,在单向传输的时候使用。根据传输处理实体执行映射到TCID数据包过程中采用的组包/分包操作,单向增强帧可以分为单向聚合结构和单向分片结构,分别如图6和图7所示。
其中,TCID是2字节,传输通道标识;Length是2字节,指示整个帧中除去TCID与Length剩余部分的长度;Type是4bit,0b0000标识单向聚合帧,0b0001标识单向分片帧;SAR是2bit,在分片帧中指示是否是首帧,0b00:起始SDU,0b01:中间SDU,0b10:结束SDU,0b11:未切包;P是1bit,当P bit为1,则需要对端立即对该数据帧回复,否则为0;RFU1是3bit,保留比特;RFU2是2bit,保留比特;TxSeq是14比特,发送的SN号;SDU Length是0~2字节,指示整个SDU数据包的长度。在聚合帧中,每一个Information payload前都有一个SDU Length;在分片帧中,仅SAR=0b00时存在该字段;Information payload是0to 65535字节,上层数据。
可选地,预留比特包括3bit的RFU1,用于指示数据包周期。举例说明,预留比特RFU1的3bit代表8个周期,例如10ms、20ms、40ms、60ms、80ms、100ms、150ms、200ms,比特与数据包周期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比特 数据包周期
000 10ms
001 20ms
010 40ms
011 60ms
100 80ms
101 100ms
110 150ms
111 200ms
表1
方案三:新的配置帧结构的非透传
本方案中,携带系统配置信息的TCID数据包采用新增的配置帧结构。配置帧包括配置信息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字段,配置信息字段包括系统配置信息。配置帧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字段:标识、长度和类型。
如图8所示,配置帧包含TCID,length,type和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type的取值可以为0b0101。
可选地,配置信息字段进一步包括传输模式和/或业务细分场景。
S104:基础服务层将传输通道的数据包传输至接入层的链路控制层。
S105:接入层的链路控制层将传输通道映射到逻辑通道。
S106:接入层的链路控制层将逻辑通道的数据包传输至接入层的MAC层。
S107:接入层的MAC层从逻辑通道的数据包中读取系统配置信息,并对逻辑通道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形成MAC PDU。
MAC层可以参考系统配置信息来决定是否对LCID数据包组包生成MAC PDU。例如,MAC层可以将数据包周期相同或者是可以整除的LCID数据包组合到一个MAC PDU中。
对于不携带应用层数据的LCID数据包,例如从采用方案三中的配置帧结构的TCID数据包映射得到的LCID数据包,MAC层可以不对其进行处理得到MAC PDU,而只是从中读取所需的配置参数。
S108:接入层的MAC层基于数据包周期向接入层的物理层发送空口资源调度指令。
空口资源调度指令指示的发送周期为数据包周期的整数倍。由于MAC可能组包生成MAC PDU,此时MAC PDU对应的数据包周期的数量可能不止一个,此时发送周期为MAC PDU中所有数据包周期的整数倍。
S109:接入层的物理层按照空口资源调度指令调度对应的空口资源。
方案四:不带反馈的透传
如图9所示,本方案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接入层的MAC层向基础应用层发送配置信息请求。
S202:基础应用层响应配置信息请求以透传方式向接入层的MAC层发送系统配置信息。
S203:接入层的MAC层基于数据包周期向接入层的物理层发送空口资源调度指令。
默认物理层能成功完成整数倍的空口资源调度。
S204:开始传输应用层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由接入层的MAC层与基础应用层进行交互,实际应用中,可以由接入层的其他实体,例如管理实体与基础应用层进行交互。
方案五:带反馈的透传
如图10所示,本方案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接入层的MAC层向基础应用层发送配置信息请求。
S302:基础应用层响应配置信息请求以透传方式向接入层的MAC层发送系统配置信息。
S303:接入层的MAC层基于数据包周期向接入层的物理层发送空口资源调度指令。
S304:接入层的MAC层检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是否成功按照空口资源调度指令调度对应的空口资源。
可以设置定时器,在定时器到期之前/到期时检验。
若定时器到期时/到期前物理层成功调度,则跳转到S305。
S305:接入层的MAC层向基础应用层发送反馈信息。
S306:开始传输应用层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由接入层的MAC层与基础应用层进行交互,实际应用中,可以由接入层的其他实体,例如管理实体与基础应用层进行交互。
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0和存储器120。
处理器110控制通信设备的操作,处理器11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1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序列的处理能力。处理器11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序列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120存储处理器110工作所需要的指令和数据。
处理器110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本申请数据传输测量方法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
本实施例提及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前文提及的星闪节点,或者是星闪节点中的元件。
图12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20存储有程序指令21,该程序指令21被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中,该程序指令21可以形成程序文件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20中,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20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或者是计算机、服务器、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的系统配置信息,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包括数据包周期;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所述数据包周期向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层发送空口资源调度指令,所述空口资源调度指令指示的发送周期为所述数据包周期的整数倍;
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层按照所述空口资源调度指令调度对应的空口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配置信息进一步包括数据包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的系统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将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映射到传输通道,其中至少一个所述传输通道的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系统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将所述传输通道的数据包传输到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所述数据包周期向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层发送空口资源调度指令之前进一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从携带所述系统配置信息的传输通道的数据包中获取所述数据包周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为专用值,所述传输通道的数据包采用基础帧结构,并且所述传输通道的数据包的传输载荷中包括所述系统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载荷进一步包括传输模式和/或业务细分场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通道的数据包采用单向增强帧结构,并且所述传输通道的数据包的预留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系统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留比特包括3bit的RFU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通道的数据包采用新的配置帧结构,所述配置帧包括配置信息字段,所述配置信息字段包括所述系统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帧进一步包括以下字段:标识、长度和类型。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信息字段进一步包括传输模式和/或业务细分场景。
12.根据权利要求3-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将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映射到传输通道包括:
仅在建立所述应用层数据对应的承载和/或所述系统配置信息改变时,生成携带所述系统配置信息的传输通道的数据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服务层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指定类型的应用层数据的系统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应用层发送配置信息请求;
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应用层响应所述配置信息请求以透传方式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发送所述系统配置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配置信息由控制面信令承载。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所述数据包周期向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层发送空口资源调度指令之后进一步包括:
开始传输所述应用层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基于所述数据包周期向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层发送空口资源调度指令之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检验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层是否成功按照所述空口资源调度指令调度所述对应的空口资源;
若是,则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基础应用层发送反馈信息;
开始传输所述应用层数据。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31884.0A 2021-09-26 2021-09-26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9150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1884.0A CN115915074A (zh) 2021-09-26 2021-09-26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118777 WO2023045815A1 (zh) 2021-09-26 2022-09-14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1884.0A CN115915074A (zh) 2021-09-26 2021-09-26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5074A true CN115915074A (zh) 2023-04-04

Family

ID=85719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1884.0A Pending CN115915074A (zh) 2021-09-26 2021-09-26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5074A (zh)
WO (1) WO202304581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248A (zh) * 2009-08-20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播组播广播业务中上下文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686849B (zh) * 2012-09-26 2017-11-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周期性数据报文的发送方法以及终端
CN111148225B (zh) * 2018-11-02 2022-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1114151A1 (zh) * 2019-12-11 2021-06-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应用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5815A1 (zh)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4838C (zh) 发射通信设备、接收通信设备以及发射数据分组的方法
CN107979853B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TWI396398B (zh) 管理傳輸時間間隔集束傳輸之方法及通訊裝置
JP2008079334A (ja) ノード装置、パケット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送信制御方法
KR20150123926A (ko) 무선 통신에서 패킷 프로세싱을 병렬화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RU2767321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4541516A (zh) 用于传递多媒体数据的传输特性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KR20220116479A (ko) 멀티캐스트/브로드캐스트 서비스 데이터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5142220A (zh) 一种语音数据动态延迟调度方法及基站
CN109152049A (zh) 无线资源调度方法、视频终端及接入网设备
CN101094162A (zh) 一种采用头部去除方式传输媒体流的方法
CN101237384A (zh) 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数据发送的方法、装置、用户面实体和系统
CN105451265A (zh) 一种多用户下行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100868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ethernet-based traffic
CN109905897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5222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915074A (zh) 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080015693A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버퍼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70043634A (ko) 데이터 패킷의 전송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140076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166924B2 (en) Packet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nsidering virtual port
GB2415868A (en) Permissible transport format signalling
CN109257772A (zh) 一种rtp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6915688B (zh) 一种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Ben-Guedria et al. PolyMAX, a Mobile WiMAX module for the ns-2 simulator with QoS and AMC sup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