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3787A - 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3787A
CN115913787A CN202310124592.7A CN202310124592A CN115913787A CN 115913787 A CN115913787 A CN 115913787A CN 202310124592 A CN202310124592 A CN 202310124592A CN 115913787 A CN115913787 A CN 115913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data
power data
transceiving
transceiv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45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13787B (zh
Inventor
杨玉强
何文其
裘华东
胡若云
徐铭
沈百强
马亮
周永佳
裘炜浩
孙钢
王庆娟
侯素颖
林少娃
刘欢
杨柳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Marketing Service Center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Marketing Service Center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Marketing Service Center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245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37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13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3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13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3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20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e.g. CAD, simulation, modelling, system security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数据种类标签、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步骤S2、根据哈希加密值、第一随机数加密信息生成第一融合密钥,根据第一融合密钥对第一电力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二电力数据;步骤S3、第一收发端基于第一内网传输单元向服务端发送数据分发请求,服务端根据数据分发请求确定第二收发端以及第二收发端所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步骤S4、根据连接状态生成相对应的连接状态表,所述连接状态为已连接或未连接;步骤S5、第一收发端将第二电力数据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对所述第二电力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三电力数据后分发至具有已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

Description

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加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数据包括多种类型,例如用户的用电量、变电站的电能监测数据等等,不同的电力数据具有不同的数据价值,根据相应的电力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可以得到很多的附加信息。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不同的数据采集端需要将其所具有的数据发送至不同类型的数据加工、挖掘端,为了避免电力数据的泄露,需要对电力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公开号为CN11438607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力数据加密传输方法及终端,获取待加密电力数据及所述待加密电力数据对应的初始区域信息代码;根据第一混沌迭代模型对所述待加密电力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电力数据,保存所述初始区域信息代码及所述第一混沌迭代模型。本申请将电力数据和区域关联,并利用混沌迭代模型的混沌特性对待加密电力数据进行加密,因混沌迭代模型的初始值和迭代次数不同都会对最终的迭代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使得迭代结果难以被获取,从而提高了解密的难度,并且将混沌迭代模型和区域信息代码对应保存,可对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混沌迭代模型,即使一个混沌迭代模型被破解,也不会影响到其余区域,实现高安全性的电力数据传输。
现有技术中虽然能够对电力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加密,但是在实际的数据传输、数据使用过程中,收发端并无法对相应的数据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并且在需要向多个收发端同时传输时,操作较为繁琐,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分别通过哈希加密和随机加密的方式对电力数据进行组合的加密,在达到对电力数据有效加密的同时,可以通过哈希加密值对电力数据进行验证,保障电力数据的真实性。并且,本发明会根据电力数据的不同确定多个收发端,只有在收发端处于相应连接关系、网络之下时才会进行电力数据的传输,实现电力数据的自动分发,保障电力数据安全的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的优势。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1、第一收发端在判断需要将电力数据进行传输时,获取第一电力数据的数据种类标签、数据量值,根据所述数据种类标签、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
步骤S2、第一收发端向随机数生成服务器发送随机数加密请求,接收随机数生成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随机数加密信息,根据所述哈希加密值、第一随机数加密信息生成第一融合密钥,根据所述第一融合密钥对第一电力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二电力数据;
步骤S3、第一收发端基于第一内网传输单元向服务端发送数据分发请求,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分发请求确定第二收发端以及第二收发端所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
步骤S4、服务端确定每个第二收发端与相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的连接状态,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生成相对应的连接状态表,所述连接状态为已连接或未连接;
步骤S5、服务端若判断所述连接状态表达到预设要求,则向所述第一收发端发送传输指令,第一收发端将所述第二电力数据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对所述第二电力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三电力数据后分发至具有已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按照预设的补发策略对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延迟发送至未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包括:
第一收发端在判断达到预设周期时则需要将电力数据进行传输,提取待传输的第一电力数据的数据种类标签,所述数据种类标签为用户端种类数据或电网端种类数据;
提取所述数据种类标签所对应的目标区域信息,每个用户端种类数据或电网端种类数据具有与其预先对应设置的目标区域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种类标签、目标区域信息确定预设对应表中的预设种类字符和预设区域字符,预设对应表中具有用户端种类数据或电网端种类数据分别对应的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对应表中具有每个目标区域信息对应的预设区域字符;
根据所确定的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区域字符以及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确定的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区域字符以及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包括:
将所述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区域字符以及数据量值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排序得到第一字符串;
对所述第一字符串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包括:
第一收发端调取预先设置的初始密钥模板,所述初始密钥模板包括哈希加密槽位以及随机加密槽位;
将所述哈希加密值填充至所述哈希加密槽位,将所述第一随机数加密信息填充至所述随机加密槽位,生成第一融合密钥;
根据所述第一融合密钥对所述第一电力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二电力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包括:
服务端在接收到的数据分发请求后,调取与所述第一收发端所对应的数据收发列表,所述数据收发列表包括数据种类栏目和目标区域栏目,所述数据种类栏目包括预设数据种类,所述目标区域栏目包括预设区域信息,每个预设数据种类对应至少一个预设区域信息,每一组对应的预设数据种类和预设区域信息与第一预设收发端相关联;
遍历所述数据种类栏目内的所有预设数据种类,确定与数据分发请求中的数据种类标签所对应的预设数据种类;
若所确定的预设数据种类只对应一个预设区域信息,则确定预设数据种类、预设区域信息所关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将所关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作为第二收发端;
若所确定的预设数据种类对应多个预设区域信息,则将多个预设区域信息分别与目标区域信息比对,确定与目标区域信息对应的预设区域信息,将确定的预设数据种类、预设区域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作为第二收发端;
根据预先设置的网络连接拓扑图确定与所述第二收发端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
进一步的,还包括:
若所确定的预设数据种类与所确定的预设区域信息不具有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则将所述预设数据种类和预设区域信息作为待关联预设数据种类和待关联预设区域信息发送至管理端;
管理端输入与所述待关联预设数据种类和待关联预设区域信息对应的第二预设收发端,将所述第二预设收发端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选中在所述数据种类栏目和目标区域栏目分别新建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将所述待关联预设数据种类填充至所述第一单元格内,将所述待关联预设区域信息填充至所述第二单元格内;
将所述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关联并与第二预设收发端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包括:
服务端向所确定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传输列表发送请求,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响应于所述列表发送请求将其当前时刻的终端连接列表发送至服务端,所述终端连接列表具有每个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当前所连接的收发端的ID信息;
服务端提取终端连接列表中每个收发端的ID信息,若判断存在与第二收发端的ID信息相同的ID信息,则将相应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作为已连接;
若判断不存在与第二收发端的ID信息相同的ID信息,则将相应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作为未连接;
统计所有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生成连接状态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包括:
服务端提取所述连接状态表中已连接的第二收发端的数量得到第一状态数量,提取所述连接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的数量得到第二状态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数量和第二状态数量相加得到总状态数量,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数量和总状态数量得到连接状态占比;
若所述连接状态占比大于预设占比,则判断连接状态表达到预设要求,向所述第一收发端发送传输指令,第一收发端将所述第二电力数据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对所述第二电力数据进行复制得到第三电力数据,将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分发至具有已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
统计所述连接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得到第一补发状态表,根据所述第一补发状态表按照预设的补发策略对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延迟发送至未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
进一步的,所述统计所述连接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得到第一补发状态表,根据所述第一补发状态表按照预设的补发策略对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延迟发送至未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包括:
在判断达到第一补发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的补发间隔周期时,向与第一补发状态表中第二收发端所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再次传输列表发送请求;
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再次接收所述传输列表发送请求后,将连接状态表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若判断再次接收的连接状态表中具有与第一补发状态表中对应的第二收发端,则根据所述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向第二收发端传输第三电力数据,将第一补发状态表中对应的第二收发端删除,得到第二补发状态表。
进一步的,所述在判断达到第一补发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的补发间隔周期时,向与第一补发状态表中第二收发端所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再次传输列表发送请求,包括:
根据补发时间计算模型获取第一补发状态表中每个第二收发端的补发次数,获取已发送第三电力数据的第二收发端的第一电力数据发送数量、未发送第三电力数据的第二收发端的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根据第一电力数据发送数量和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得到电力数据总数量;
根据所述补发次数、第一电力数据发送数量、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以及电力数据总数量进行计算得到相对应的补发间隔周期;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个第二收发端的补发间隔周期,
其中,为补发间隔周期,为第一电力数据发送数量,为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为电力数据总数量,为数量权重值,为补发次数,为次数权重值;
若判断补发间隔周期大于等于最大补发间隔周期,则将所述最大补发间隔周期作为最终的补发间隔周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包括:
第二收发端在接收到第三电力数据后,根据所得到的第一融合密钥对第三电力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第一电力数据;
根据第一电力数据的数据种类标签、目标区域信息确定预设对应表中的预设种类字符和预设区域字符,第二收发端根据所确定的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区域字符以及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
第二收发端提取第一融合密钥中哈希加密槽位内的哈希加密值,如果第二收发端所计算的哈希加密值与哈希加密槽位内的哈希加密值相同,则所接收到的第一电力数据是正确的,此时完成对第一电力数据的解密、验证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分别通过哈希加密和随机加密的方式对电力数据进行组合的加密,在达到对电力数据有效加密的同时,可以通过哈希加密值对电力数据进行验证,保障电力数据的真实性。并且,本发明会根据电力数据的不同确定多个收发端,只有在收发端处于相应连接关系、网络之下时才会进行电力数据的传输,实现电力数据的自动分发,保障电力数据安全的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的优势。并且,在出现漏发时能够进行多次、再次的电力数据分发,保障电力数据分发的有效性,使得每个收发端都能接收到相对应的电力数据。
(2)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对第一电力数据进行加密时,会通过两种加密方式进行融合、组合加密,通过得到哈希加密值能够在第二收发端接收到相应的第三电力数据后对数据的真实性、未被篡改性进行验证,保障数据传输安全的同时,使得该数据未被其他终端进行改变。本发明会结合数据种类标签、目标区域信息、数据量值等因素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相对应的哈希加密值,使得本发明所得到的哈希加密值所参考的数据维度较多,使得本发明能够从第三电力数据的多个维度进行组合性的验证。并且,为了保障本发明的第一融合密钥不具有生成规律,本发明还会根据随机数生成服务器生成的随机数进行组合加密,使得最终的第一融合密钥不仅具有规律性的哈希值,还具有非规律性的随机数,实现了组合加密。
(3)本发明中的第一收发端会在发送电力数据时,通过服务端确定需要接收电力数据的第二收发端,并且本发明会根据不同的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采取不同的发送方式,使得本发明在发送电力数据时,能够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使得多个第二收发端接收到相应的电力数据。并且,在对某个第二收发端进行电力数据的补发时,本发明会结合已发送的第二收发端的数量、未发送的第二收发端的数量以及补发次数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的计算,使得本发明所计算的补发间隔周期更适宜当前的场景,避免因为补发周期过短、过于密集而导致系统计算力、信道占用较多,保障服务端工作时的鲁棒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包括第一收发端、第一内网传输单元、服务端、第二内网传输单元以及第二收发端。需要说明的是,在收发端需要将电力数据向外传输时,此时的收发端将会作为第一收发端,在收发端需要接收电力数据时,此时的收发端将会作为第二收发端。第一收发端和第二收发端可以是移动电脑、固定电脑、平板或者手机。第一内网传输单元和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可以是无线局域网络传输单元,例如WiFi通讯模块、网关等等。第一收发端可以通过第一内网传输单元与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第二收发端可以通过第二内网传输单元与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
第一收发端和第二收发端的等级可以是不同的,例如第一收发端可以是区、县级行政机构的收发端,第二收发端可以是省、市级行政机构的收发端,此时的第二收发端可以是多个,例如省级收发端、市级收发端。也可以是电网内部的不同级别的收发端,第一收发端可以是较低管理级别的收发端,第二收发端可以是较高管理级别的收发端。较低管理级别的收发端可以统计其管辖、供电区域内的各种电力数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1、第一收发端在判断需要将电力数据进行传输时,获取第一电力数据的数据种类标签、数据量值,根据所述数据种类标签、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第一电力数据可以是用户的用电数据、也可以是各个变电站的电能监测数据,用户的用电数据所对应的数据种类标签可以是用户用电标签,变电站的电能监测数据可以是配电标签等等。数据量值可以是用电数据或电能监测数据所对应的总数据量的量值。本发明会结合数据种类标签、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包括:
第一收发端在判断达到预设周期时则需要将电力数据进行传输,提取待传输的第一电力数据的数据种类标签,所述数据种类标签为用户端种类数据或电网端种类数据。本发明中的预设周期可以是10天、1月等等,第一收发端在判断达到10天、1月时则可以判断需要对相应的电力数据进行传输,此时本发明会首先提取数据种类标签。
提取所述数据种类标签所对应的目标区域信息,每个用户端种类数据或电网端种类数据具有与其预先对应设置的目标区域信息。本发明根据数据种类标签确定相应的目标区域信息,数据种类标签中不仅具有电力数据的种类,还有电力数据的产生地区,产生地区可以是编码,例如001、002,产生地区例如某某市、某某区、某某镇的供电所,某某市、某某区、某某镇的用户。某某市、某某区、某某镇的供电所所对应的编码可以是001。即数据种类标签中具有001。
根据所述数据种类标签、目标区域信息确定预设对应表中的预设种类字符和预设区域字符,预设对应表中具有用户端种类数据或电网端种类数据分别对应的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对应表中具有每个目标区域信息对应的预设区域字符。本发明会结合数据种类标签、目标区域信息确定预设对应表中的预设种类字符和预设区域字符,每个数据种类标签具有与其预先对应设置的字符,例如预设种类字符为A123,预设区域字符D001。
根据所确定的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区域字符以及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通过该种方式,使得本发明所得到的哈希加密值与电力数据的属性是相对应的,使得后续第二收发端在接收到相应的电力数据后,可以结合电力数据的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区域字符以及数据量值对所接收到的电力数据进行验证,避免电力数据被其他终端、他人篡改。保障了电力数据的一致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确定的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区域字符以及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包括:
将所述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区域字符以及数据量值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排序得到第一字符串。本发明首先会进行排序,排序的方式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例如预设种类字符位于第1个位置、预设区域字符位于第2个位置、数据量值位于第3个位置,此时的第一字符串即可以是A123-D001-1024M,A123所在的位置即为第1个位置,D001所在的位置即为第2个位置,1024M所在的位置即为第3个位置。
对所述第一字符串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本发明会对第一字符串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相对应的哈希加密值。
步骤S2、第一收发端向随机数生成服务器发送随机数加密请求,接收随机数生成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随机数加密信息,根据所述哈希加密值、第一随机数加密信息生成第一融合密钥,根据所述第一融合密钥对第一电力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二电力数据。为了使得本发明所生成的密钥不被破解,所以本发明在得到第一融合密钥前,会使第一收发端向随机数生成服务器发送随机数加密请求,此时的随机数生成服务器会相应随机数加密请求生成一个随机数,该种方式能够使得第一收发端在对每一次的电力数据加密时所对应的第一融合密钥都是不同的、动态变化的,没有规律的。进而有效保障了被加密的第二电力数据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包括:
第一收发端调取预先设置的初始密钥模板,所述初始密钥模板包括哈希加密槽位以及随机加密槽位。在得到哈希加密值和第一随机数加密信息后,本发明会调取初始密钥模板,并且初始密钥模板具有预先设置的哈希加密槽位以及随机加密槽位。
将所述哈希加密值填充至所述哈希加密槽位,将所述第一随机数加密信息填充至所述随机加密槽位,生成第一融合密钥。通过该种方式可以对哈希加密值和第一随机数加密信息进行组合,得到相对应的第一融合密钥。
根据所述第一融合密钥对所述第一电力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二电力数据。本发明在得到第一融合密钥后,会根据第一融合密钥对相应的第一电力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二电力数据,第二电力数据可以理解为是加密后的第一电力数据。
步骤S3、第一收发端基于第一内网传输单元向服务端发送数据分发请求,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分发请求确定第二收发端以及第二收发端所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第一收发端在得到加密后的第二电力数据后,首先会通过第一内网传输单元向服务端发送数据分发请求,告知服务端其需要进行数据分发,此时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分发请求确定第二收发端以及第二收发端所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包括:
服务端在接收到的数据分发请求后,调取与所述第一收发端所对应的数据收发列表,所述数据收发列表包括数据种类栏目和目标区域栏目,所述数据种类栏目包括预设数据种类,所述目标区域栏目包括预设区域信息,每个预设数据种类对应至少一个预设区域信息,每一组对应的预设数据种类和预设区域信息与第一预设收发端相关联。可以这样理解,每一个第一收发端都会具有与其所对应的数据收发列表,通过数据收发列表中的预设数据种类和预设区域信息可以确定相对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
如表1所示,为数据收发列表中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
遍历所述数据种类栏目内的所有预设数据种类,确定与数据分发请求中的数据种类标签所对应的预设数据种类。本发明首先会数据种类栏目内的所有预设数据种类,此时一个预设数据种类可能会对应一个预设区域信息,也可能会对应多个预设区域信息。预设数据种类可以为用户数据、电能监测数据等等。
若所确定的预设数据种类只对应一个预设区域信息,则确定预设数据种类、预设区域信息所关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将所关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作为第二收发端。如果预设数据种类只对应一个预设区域信息,则证明此时相应的预设数据种类和预设区域信息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此时即可能只存在一个第一预设收发端,所以可以直接将相对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作为第二收发端。例如预设数据种类1与预设区域信息1的对应关系中,预设数据种类1只与1个预设区域信息1相对应。
例如存在一个镇级行政区域,该镇级行政区域内所有的用户所形成的数据种类为用户数据(预设数据种类1),此时该用户数据只对应一个镇级行政区域(预设区域信息1)。所以此时的预设数据种类1与预设区域信息1是唯一对应的。
若所确定的预设数据种类对应多个预设区域信息,则将多个预设区域信息分别与目标区域信息比对,确定与目标区域信息对应的预设区域信息,将确定的预设数据种类、预设区域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作为第二收发端。如果预设数据种类对应多个预设区域信息,则证明此时相应的预设数据种类和预设区域信息是一对多的,所以此时即可能存在多个第一预设收发端,所以需要再次的遍历比对。例如预设数据种类3与预设区域信息3和预设区域信息4的对应关系中,此时预设数据种类3分别与预设区域信息3和预设区域信息4对应。
例如存在一个供电所,该供电所分别对两个镇级行政区域进行供电,供电所内相对应的收发端需要统计不同镇级行政区域【(预设区域信息3)、(预设区域信息4)】的供电数据、电能监测数据(3预设数据种类3),所以此时需要发向不同的第一预设收发端【(第一预设收发端3)、(第一预设收发端4)】发送相应的电力数据。
根据预先设置的网络连接拓扑图确定与所述第二收发端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本发明会结合预先设置的网络连接拓扑图进行第二内网传输单元的确定,使得本发明在后续通过第二内网传输单元来判断第二收发端的连接关系、所处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若所确定的预设数据种类与所确定的预设区域信息不具有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则将所述预设数据种类和预设区域信息作为待关联预设数据种类和待关联预设区域信息发送至管理端。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由于数据收发列表是管理员预先配置的,随着电力数据需求的不同、行政区域所传输收发端的调整、电力转供、人事变动、以及收发端的更替等多种因素,会导致在某些情况下,预设数据种类与所确定的预设区域信息不具有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例如与数据种类标签所对应的为预设数据种类3、目标区域信息所对应的为预设区域信息1,但是此时数据收发列表中并没有预设数据种类3、预设区域信息1所对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所以此时并无法根据预设数据种类3和预设区域信息1确定需要接收电力数据的第一预设收发端。此时,本发明会将预设数据种类和预设区域信息作为待关联预设数据种类和待关联预设区域信息发送至管理端。
管理端输入与所述待关联预设数据种类和待关联预设区域信息对应的第二预设收发端,将所述第二预设收发端发送至服务端。管理端处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待关联预设数据种类和待关联预设区域信息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对应的第二预设收发端,使得本发明能够持续对数据收发列表进行更新,避免出现第二收发端确认错误的情况。
服务端选中在所述数据种类栏目和目标区域栏目分别新建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将所述待关联预设数据种类填充至所述第一单元格内,将所述待关联预设区域信息填充至所述第二单元格内。本发明在接收到述第二预设收发端后,会在数据种类栏目和目标区域栏目分别新建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此时即在数据收发表中建立了待关联预设数据种类和待关联预设区域信息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关联并与第二预设收发端对应设置。通过该种方式,实现了对数据收发表的持续更新。
步骤S4、服务端确定每个第二收发端与相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的连接状态,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生成相对应的连接状态表,所述连接状态为已连接或未连接。本发明会通过第二内网传输单元来得到每个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本发明会结合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生成相对应的连接状态表。
可以这样理解,在第二收发端与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建立连接时,则证明相应的第二收发端处于第二内网传输单元所覆盖的区域,所以此时可以对其进行电力数据的传输,由于在进行传输时,可能会向多个第二收发端发送相应的电力数据,为了保持电力数据发送的相对同步性,本发明会统计所有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得到相对应的连接状态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4包括:
服务端向所确定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传输列表发送请求,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响应于所述列表发送请求将其当前时刻的终端连接列表发送至服务端,所述终端连接列表具有每个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当前所连接的收发端的ID信息。服务端会主动向第二内网传输单元传输列表发送请求,此时第二内网传输单元会将其所具有的终端连接列表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提取终端连接列表中每个收发端的ID信息,若判断存在与第二收发端的ID信息相同的ID信息,则将相应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作为已连接。本发明可以根据终端连接列表中每个收发端的ID信息进行判断,得到所有需要接收电力数据的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
若判断不存在与第二收发端的ID信息相同的ID信息,则将相应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作为未连接。此时则证明相应的第二收发端并未处于第二内网传输单元的覆盖区域内,所以此时可以认为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是未连接。
统计所有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生成连接状态表。本发明会对所有的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进行统计,得到最终的连接状态表,连接状态表中具有每个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
步骤S5、服务端若判断所述连接状态表达到预设要求,则向所述第一收发端发送传输指令,第一收发端将所述第二电力数据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对所述第二电力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三电力数据后分发至具有已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按照预设的补发策略对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延迟发送至未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本发明在得到连接状态表后,会根据连接状态表内的所有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来判断是否发送相应的第二电力数据,以极端状态为例,例如所有的第二收发端均是未连接状态,则此时所有的第二收发端都无法接收相应的第二电力数据,所以此时则不需要对第二电力数据进行传输。在连接状态表达到预设要求后,服务端会向第一收发端发送传输指令,此时第二电力数据会经过服务端进行分发至相对应的第二收发端处,实现电力数据的传输。并且,在分发的过程中,本发明会首先将第二电力数据分发至具有已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按照预设的补发策略对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延迟发送至未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使得每个第二收发端都能够同步或异步的接收相应的第二电力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包括:
服务端提取所述连接状态表中已连接的第二收发端的数量得到第一状态数量,提取所述连接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的数量得到第二状态数量。本发明会分别统计不同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得到相对应的第一状态数量和第二状态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数量和第二状态数量相加得到总状态数量,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数量和总状态数量得到连接状态占比。总状态数量即第一状态数量和第二状态数量之和,本发明会根据第一状态数量和总状态数量得到连接状态占比,如果连接状态占比越大,则证明当前与第二内网传输单元所连接的第二收发端越多,即越多的第二收发端能够接收到加密后的第二电力数据。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连接状态占比,
其中,为连接状态占比,为第一状态数量,为第二状态数量,为总状态数量。
若所述连接状态占比大于预设占比,则判断连接状态表达到预设要求,向所述第一收发端发送传输指令,第一收发端将所述第二电力数据发送至服务端。此时则证明与第二内网传输单元所连接的第二收发端的占比较大、较多,此时本发明会判断连接状态表达到预设要求,并向第一收发端发送传输指令,第一收发端在接收到传输指令后,将所述第二电力数据发送至服务端。该种方式能够使得服务端只是起到对第二电力数据中转的目的,并不会对第二电力数据进行相应的存储。
服务端对所述第二电力数据进行复制得到第三电力数据,将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分发至具有已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由于服务端可能会需要同时将相同的电力数据发送至多个第二收发端,所以此时本发明会对第二电力数据进行复制得到第三电力数据,首先将第三电力数据发送至具有已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
统计所述连接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得到第一补发状态表,根据所述第一补发状态表按照预设的补发策略对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延迟发送至未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本发明会对连接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进行统计,得到相对应的第一补发状态表,并且按照补发策略对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延迟发送至未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在出现一个或多个的第二收发端未与第二内网传输单元连接时,对未连接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进行异步的补发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统计所述连接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得到第一补发状态表,根据所述第一补发状态表按照预设的补发策略对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延迟发送至未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包括:
在判断达到第一补发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的补发间隔周期时,向与第一补发状态表中第二收发端所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再次传输列表发送请求。本发明会进行计算,得到每个场景下第二收发端的补发间隔周期,并且根据补发间隔周期向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再次传输列表发送请求,例如第一次发送时间时早上8:00,补发间隔周期为1小时,则此时的再次发送的时间即为早上9:00。再需要进行补发时,本发明会再次向对应的第二收发端传输列表发送请求。
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再次接收所述传输列表发送请求后,将连接状态表发送至服务端。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在接收到相对应的传输列表发送请求后,会将连接状态表发送至服务端,此时的连接状态表即为早上9:00的连接状态。
服务端若判断再次接收的连接状态表中具有与第一补发状态表中对应的第二收发端,则根据所述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向第二收发端传输第三电力数据,将第一补发状态表中对应的第二收发端删除,得到第二补发状态表。如果连接状态表中存在了与第一补发状态表中对应的第二收发端,此时则证明相应的第二收发端已经位于相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的覆盖区域内,所以此时可以将第三电力数据通过第二内网传输单元传向第二收发端。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判断达到第一补发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的补发间隔周期时,向与第一补发状态表中第二收发端所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再次传输列表发送请求,包括:
根据补发时间计算模型获取第一补发状态表中每个第二收发端的补发次数,获取已发送第三电力数据的第二收发端的第一电力数据发送数量、未发送第三电力数据的第二收发端的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根据第一电力数据发送数量和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得到电力数据总数量。根据所述补发次数、第一电力数据发送数量、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以及电力数据总数量进行计算得到相对应的补发间隔周期。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会根据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来进行补发间隔周期的计算,如果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越多,则证明未接收电力数据的第二收发端越多,此时相对应的补发间隔周期就应当越短。同时,本发明也会根据每个第二收发端的补发次数进行计算,得到相对应的补发间隔周期,在补发次数越多时,则相对应的补发间隔周期就会越长,在补发次数越少时,则相对应的补发间隔周期就会越短。
可以这样理解,在第一次补发时,此时待补发的第二收发端的数量是最多的,随着补发此次数的增多,待补发的第二收发端的数量会逐渐的减少,直至为0,本发明随着补发次数增多会对补发间隔周期调长处理,进而降低服务端的数据处理量,避免服务端处于因为持续短周期的补发而占用较多的数据处理算力、数据传输信道,保障系统的鲁棒性。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个第二收发端的补发间隔周期,
其中,为补发间隔周期,为第一电力数据发送数量,为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为电力数据总数量,为数量权重值,为补发次数,为次数权重值。通过可以得到电力数据总数量和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之间的比值关系,如果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越多,则相对应的越小,此时的补发间隔周期具有减小的趋势,如果补发次数越少,则此时的补发间隔周期相对就越短,随着补发次数的增大,补发间隔周期也会相应的变大。
若判断补发间隔周期大于等于最大补发间隔周期,则将所述最大补发间隔周期作为最终的补发间隔周期。在补发间隔周期大于等于最大补发间隔周期时,则证明此时补发间隔周期已经到达了临界值,所以此时本发明会将最大补发间隔周期作为最终的补发间隔周期,并按照最大补发间隔周期进行持续的电力数据的补发,通过该种方式,避免补发周期过程而造成工作人员无法对电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步骤S6包括:
第二收发端在接收到第三电力数据后,根据所得到的第一融合密钥对第三电力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第一电力数据;
根据第一电力数据的数据种类标签、目标区域信息确定预设对应表中的预设种类字符和预设区域字符,第二收发端根据所确定的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区域字符以及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
第二收发端提取第一融合密钥中哈希加密槽位内的哈希加密值,如果第二收发端所计算的哈希加密值与哈希加密槽位内的哈希加密值相同,则所接收到的第一电力数据是正确的,此时完成对第一电力数据的解密、验证步骤。
第二收发端在接收到第三电力数据后,会根据所得到的第一融合密钥对第三电力数据进行解密处理,提取相对应的第一电力数据,在对第一电力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前,第二收发端首先会对第一电力数据进行验证,即根据第一电力数据的数据种类标签、目标区域信息确定预设对应表中的预设种类字符和预设区域字符,第二收发端根据所确定的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区域字符以及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此时第二收发端会提取第一融合密钥中哈希加密槽位内的哈希加密值,如果第二收发端所计算的哈希加密值与哈希加密槽位内的哈希加密值相同,则所接收到的第一电力数据是正确的,此时完成对第一电力数据的解密、验证步骤,在保障了数据传输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如果第二收发端所计算的哈希加密值与哈希加密槽位内的哈希加密值不同,则输出第一提醒。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第一收发端在判断需要将电力数据进行传输时,获取第一电力数据的数据种类标签、数据量值,根据所述数据种类标签、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
步骤S2、第一收发端向随机数生成服务器发送随机数加密请求,接收随机数生成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随机数加密信息,根据所述哈希加密值、第一随机数加密信息生成第一融合密钥,根据所述第一融合密钥对第一电力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二电力数据;
步骤S3、第一收发端基于第一内网传输单元向服务端发送数据分发请求,服务端根据所述数据分发请求确定第二收发端以及第二收发端所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
步骤S4、服务端确定每个第二收发端与相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的连接状态,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生成相对应的连接状态表,所述连接状态为已连接或未连接;
步骤S5、服务端若判断所述连接状态表达到预设要求,则向所述第一收发端发送传输指令,第一收发端将所述第二电力数据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对所述第二电力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三电力数据后分发至具有已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按照预设的补发策略对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延迟发送至未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
步骤S6、第二收发端根据第一融合密钥对第三电力数据进行解密和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包括:
第一收发端在判断达到预设周期时则需要将电力数据进行传输,提取待传输的第一电力数据的数据种类标签,所述数据种类标签为用户端种类数据或电网端种类数据;
提取所述数据种类标签所对应的目标区域信息,每个用户端种类数据或电网端种类数据具有与其预先对应设置的目标区域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种类标签、目标区域信息确定预设对应表中的预设种类字符和预设区域字符,预设对应表中具有用户端种类数据或电网端种类数据分别对应的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对应表中具有每个目标区域信息对应的预设区域字符;
根据所确定的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区域字符以及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确定的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区域字符以及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包括:
将所述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区域字符以及数据量值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排序得到第一字符串;
对所述第一字符串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包括:
第一收发端调取预先设置的初始密钥模板,所述初始密钥模板包括哈希加密槽位以及随机加密槽位;
将所述哈希加密值填充至所述哈希加密槽位,将所述第一随机数加密信息填充至所述随机加密槽位,生成第一融合密钥;
根据所述第一融合密钥对所述第一电力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二电力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包括:
服务端在接收到的数据分发请求后,调取与所述第一收发端所对应的数据收发列表,所述数据收发列表包括数据种类栏目和目标区域栏目,所述数据种类栏目包括预设数据种类,所述目标区域栏目包括预设区域信息,每个预设数据种类对应至少一个预设区域信息,每一组对应的预设数据种类和预设区域信息与第一预设收发端相关联;
遍历所述数据种类栏目内的所有预设数据种类,确定与数据分发请求中的数据种类标签所对应的预设数据种类;
若所确定的预设数据种类只对应一个预设区域信息,则确定预设数据种类、预设区域信息所关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将所关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作为第二收发端;
若所确定的预设数据种类对应多个预设区域信息,则将多个预设区域信息分别与目标区域信息比对,确定与目标区域信息对应的预设区域信息,将确定的预设数据种类、预设区域信息所对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作为第二收发端;
根据预先设置的网络连接拓扑图确定与所述第二收发端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确定的预设数据种类与所确定的预设区域信息不具有与其对应的第一预设收发端,则将所述预设数据种类和预设区域信息作为待关联预设数据种类和待关联预设区域信息发送至管理端;
管理端输入与所述待关联预设数据种类和待关联预设区域信息对应的第二预设收发端,将所述第二预设收发端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选中在所述数据种类栏目和目标区域栏目分别新建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将所述待关联预设数据种类填充至所述第一单元格内,将所述待关联预设区域信息填充至所述第二单元格内;
将所述第一单元格和第二单元格关联并与第二预设收发端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4包括:
服务端向所确定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传输列表发送请求,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响应于所述列表发送请求将其当前时刻的终端连接列表发送至服务端,所述终端连接列表具有每个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当前所连接的收发端的ID信息;
服务端提取终端连接列表中每个收发端的ID信息,若判断存在与第二收发端的ID信息相同的ID信息,则将相应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作为已连接;
若判断不存在与第二收发端的ID信息相同的ID信息,则将相应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作为未连接;
统计所有第二收发端的连接状态生成连接状态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5包括:
服务端提取所述连接状态表中已连接的第二收发端的数量得到第一状态数量,提取所述连接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的数量得到第二状态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数量和第二状态数量相加得到总状态数量,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数量和总状态数量得到连接状态占比;
若所述连接状态占比大于预设占比,则判断连接状态表达到预设要求,向所述第一收发端发送传输指令,第一收发端将所述第二电力数据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对所述第二电力数据进行复制得到第三电力数据,将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分发至具有已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
统计所述连接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得到第一补发状态表,根据所述第一补发状态表按照预设的补发策略对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延迟发送至未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统计所述连接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得到第一补发状态表,根据所述第一补发状态表按照预设的补发策略对所述第三电力数据延迟发送至未连接状态的第二收发端,包括:
在判断达到第一补发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的补发间隔周期时,向与第一补发状态表中第二收发端所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再次传输列表发送请求;
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再次接收所述传输列表发送请求后,将连接状态表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若判断再次接收的连接状态表中具有与第一补发状态表中对应的第二收发端,则根据所述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向第二收发端传输第三电力数据,将第一补发状态表中对应的第二收发端删除,得到第二补发状态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判断达到第一补发状态表中未连接的第二收发端的补发间隔周期时,向与第一补发状态表中第二收发端所对应的第二内网传输单元再次传输列表发送请求,包括:
根据补发时间计算模型获取第一补发状态表中每个第二收发端的补发次数,获取已发送第三电力数据的第二收发端的第一电力数据发送数量、未发送第三电力数据的第二收发端的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根据第一电力数据发送数量和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得到电力数据总数量;
根据所述补发次数、第一电力数据发送数量、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以及电力数据总数量进行计算得到相对应的补发间隔周期;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个第二收发端的补发间隔周期,
其中,为补发间隔周期,为第一电力数据发送数量,为第二电力数据发送数量,为电力数据总数量,为数量权重值,为补发次数,为次数权重值;
若判断补发间隔周期大于等于最大补发间隔周期,则将所述最大补发间隔周期作为最终的补发间隔周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6包括:
第二收发端在接收到第三电力数据后,根据所得到的第一融合密钥对第三电力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第一电力数据;
根据第一电力数据的数据种类标签、目标区域信息确定预设对应表中的预设种类字符和预设区域字符,第二收发端根据所确定的预设种类字符、预设区域字符以及数据量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哈希加密值;
第二收发端提取第一融合密钥中哈希加密槽位内的哈希加密值,如果第二收发端所计算的哈希加密值与哈希加密槽位内的哈希加密值相同,则所接收到的第一电力数据是正确的,此时完成对第一电力数据的解密、验证步骤。
CN202310124592.7A 2023-02-16 2023-02-16 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 Active CN1159137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4592.7A CN115913787B (zh) 2023-02-16 2023-02-16 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4592.7A CN115913787B (zh) 2023-02-16 2023-02-16 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3787A true CN115913787A (zh) 2023-04-04
CN115913787B CN115913787B (zh) 2023-05-16

Family

ID=85742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4592.7A Active CN115913787B (zh) 2023-02-16 2023-02-16 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3787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0101A (zh) * 2008-09-09 2009-02-04 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抄表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EP2346250A1 (en) * 2008-10-07 2011-07-20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internet tv media interaction
US20130054751A1 (en) * 2011-08-30 2013-02-28 Qatar Found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Connection Adaptation
CN103491184A (zh) * 2013-09-29 2014-01-0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954227A (zh) * 2014-03-25 2015-09-30 北京雪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抢占式跨平台消息推送方法和服务器
CN105071975A (zh) * 2015-09-07 2015-11-18 北京瑞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和分发的方法及系统
WO2017119668A1 (ko) * 2016-01-06 2017-07-13 조선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전송 메시지에 대한 부인 방지가 가능한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N110430283A (zh) * 2019-08-20 2019-11-08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余杭分公司 一种输电网规划的服务推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572443A (zh) * 2019-08-22 2019-12-13 厦门网宿有限公司 长连接状态更新方法、服务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726383A (zh) * 2019-03-21 2020-09-29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音箱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和服务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125831A (zh) * 2022-01-25 2022-03-0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基于代理重加密的5g智能电网用户侧数据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5225982A (zh) * 2022-05-12 2022-10-21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分布式能源交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296807A (zh) * 2022-10-08 2022-11-04 北京安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预防工控网络病毒的密钥生成方法、装置、设备
CN115314191A (zh) * 2022-07-11 2022-11-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融合密钥应用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0101A (zh) * 2008-09-09 2009-02-04 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抄表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EP2346250A1 (en) * 2008-10-07 2011-07-20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internet tv media interaction
US20130054751A1 (en) * 2011-08-30 2013-02-28 Qatar Found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Connection Adaptation
CN103491184A (zh) * 2013-09-29 2014-01-0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954227A (zh) * 2014-03-25 2015-09-30 北京雪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抢占式跨平台消息推送方法和服务器
CN105071975A (zh) * 2015-09-07 2015-11-18 北京瑞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和分发的方法及系统
WO2017119668A1 (ko) * 2016-01-06 2017-07-13 조선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전송 메시지에 대한 부인 방지가 가능한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N111726383A (zh) * 2019-03-21 2020-09-29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音箱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和服务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430283A (zh) * 2019-08-20 2019-11-08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余杭分公司 一种输电网规划的服务推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572443A (zh) * 2019-08-22 2019-12-13 厦门网宿有限公司 长连接状态更新方法、服务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125831A (zh) * 2022-01-25 2022-03-0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基于代理重加密的5g智能电网用户侧数据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5225982A (zh) * 2022-05-12 2022-10-21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分布式能源交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314191A (zh) * 2022-07-11 2022-11-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融合密钥应用方法及系统
CN115296807A (zh) * 2022-10-08 2022-11-04 北京安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预防工控网络病毒的密钥生成方法、装置、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HOU CHANGPENG: "The Secure transmission method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messages based on SM3 algorithm", 《2022 POWER SYSTEM AND GREEN ENERGY CONFERENCE (PSGEC)》 *
王亚华;凌玉华;廖力清;孙克辉;刘文浩;: "基于动态子密钥的WSN混沌分组加密方案", 通信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3787B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0251B (zh) 一种泛在电力物联网环境下用电信息安全传输的方法
CN107612973A (zh) 用于智能移动端的区块链结构、生成方法及交易验证方法
CN102664893B (zh) 自适应重传与分段嵌入签名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4134286B (zh) 远程预付费售电系统及方法
CN113114460B (zh) 一种基于量子加密的配电网信息安全传输方法
Kim et al. A study of block chain-based peer-to-peer energy loan service in smart grid environments
CN107483209A (zh) 一种安全的基于异构系统的签密方法
CN104133704B (zh) 软件升级、升级包下发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2570603A (zh) 用于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US11915330B2 (en) Secure token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resource in a resource distribution network
CN113704780A (zh) 一种基于模型驱动的配电网用户侧信息自适应加密方法
CN113382016A (zh) 智能电网环境下可容错的安全轻量级数据聚合方法
CN102497014A (zh) 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实现遥控命令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99046A (zh) 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的数据安全管理方法
US20130254541A1 (en) Access control system and a user terminal
CN103813320A (zh) 一种基于簇内分组和主密钥的密钥管理方法
CN112311553B (zh) 一种基于挑战应答的设备认证方法
CN115913787A (zh) 适用于电力数据的文件加解密传输方法
US11790349B2 (en) Secure token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resource in a resource distribution network
CN106302361A (zh) 一种防止网络攻击的方法及设备
CN110532794A (zh) 一种电能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094080B (zh) 通信装置
CN115357915A (zh) 基于深度学习和信息隐藏的区块链方法和医康养交易系统
CN108616497A (zh) 云环境下数据完整性验证方法及系统、终端和验证服务器
CN102611561A (zh) 一种对等网计费或统计信息验证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