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0352A - 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0352A
CN115910352A CN202110968376.1A CN202110968376A CN115910352A CN 115910352 A CN115910352 A CN 115910352A CN 202110968376 A CN202110968376 A CN 202110968376A CN 115910352 A CN115910352 A CN 115910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vessel
vessel
microcirculation
blood
vess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83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旺
余龙
王盛章
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96837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03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10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03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医学影像,分别提取建立心肌模型和冠脉血管模型;在冠脉血管模型中生成侧支血管;将所有冠脉和侧支血管均视为主体血管,获取其位置坐标和血管半径;在心肌模型中随机选取点P,与主体血管出口连接,为每个主体血管出口生成微循环血管;在心肌模型的点云文件中随机选取点T,与附近的微循环血管连接,新生成分岔式的多个微循环血管,直至所生成的血管树中所有血管出口的半径都小于预设的血管阈值;计算主体血管各个出口的阻力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基于重新建立的微循环血管模型计算得到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值更准确且具有患者的特异性。

Description

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阻力获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所致的冠脉狭窄。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血管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之比,可以简化为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的狭窄远端冠状动脉内平均压(Pd)与冠状动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Pa)的比值。FFR可表明冠脉狭窄病变对远端血流产生的影响,用于评估心肌是否缺血,FFR已经成为冠脉狭窄功能性评价的公认指标。
确定FFR的时候,需要基于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的血流速度和冠状动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通过不同的手段获取狭窄远端冠状动脉内平均压来计算FFR。目前,FFR的获取方式多为侵入式,风险较高,而且费用昂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结合冠脉CTA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的FFR无创测量方式;
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6650267B的发明公开的一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来模拟计算血流储备分数的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血管树模型生成模块,获取医学图像、执行分割并重建个体的血管树的几何模型;计算网格生成模块,为几何模型生成计算网格,建立血管树的CFD模型;边界条件设置模块,为血管树的CFD模型设置相应的入口和出口边界条件;属性设置模块,设置血液的物理属性以及流动方程;求解器,基于入口和出口边界条件、所设置的物理属性和流动方程,对血管树的CFD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到血管树各处的流体参数;以及后处理模块,对流体参数进行后处理,以得到血流储备分数,入口和出口边界条件均为个体特异性的。
该方案还具体介绍了所述出口边界条件为个体的血管树整体的各个出口处的微血管阻力,目前对于微血管阻力的计算,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带有温度传感器的压力导丝来测量相关参数进而获取冠脉微血管阻力指数值。然而,采用带有温度传感器的压力导丝来测量相关参数进而获取冠脉微血管阻力指数的过程中需要医生进行复杂的操作,极大地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
为解决该问题,公开号为CN111627002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冠脉微血管阻力指数计算装置及方法。所述冠脉微血管阻力指数计算装置包括:主动脉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主动脉压;DSA影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一冠脉DSA影像序列;变化曲线生成模块,与所述DSA影像获取模块相连,用于根据造影剂在多个目标帧中的成像面积,以及所述目标帧的成像时间生成一造影剂面积变化曲线;曲线斜率获取模块,与所述变化曲线生成模块相连,用于获取所述造影剂面积变化曲线的平均斜率;阻力指数计算模块,与主动脉压获取模块和曲线斜率获取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主动脉压和所述平均斜率计算冠脉微血管阻力指数。
该方法通过造影剂面积变化曲线的平均斜率和主动脉压计算冠脉微血管阻力指数,造影剂面积的获取和主动脉压的测量均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并且冠脉微血管很难从冠脉DSA影像序列中捕捉到,难以保证获取的冠脉微血管及其阻力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获取的冠脉微血管及其阻力的准确性差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医学影像,分别提取建立心肌模型和冠脉血管模型,对所述心肌模型的心肌层进行网格划分,获得心肌模型的点云文件;
S2:在所述冠脉血管模型中每个冠脉的上游和下游生成侧支血管;
S3:将所有所述冠脉和侧支血管均视为主体血管,获取每个主体血管出口的位置坐标和血管半径;
S4:在所述心肌模型的点云文件中随机选取点P,将该点P与各个主体血管出口预连接,根据微循环血管总体积最小的原则,从该预连接中,选出连接生成一段血管,作为微循环血管;
S5:重复步骤S4,直至每个主体血管出口均生成一段微循环血管;
S6:在所述心肌模型的点云文件中随机选取点T,筛选出与点T最近的m根微循环血管进行预连接,针对每根预连接的微循环血管,根据同一个主体血管出口下的各条分支的总压力降相等和微循环血管总体积最小的原则,选取点K分别连接点T以及该微循环血管中的上游和下游,新生成分岔式的多个微循环血管,并结合面积分岔幂律规则设定新生成的每根微循环血管的血管半径;比较所有预连接后构成的血管树的总体积,保留血管树总体积最小的预连接情况,所述血管树包括冠脉、侧支血管和微循环血管;
S7:重复步骤S6,直至所生成的血管树中所有血管出口的半径都小于预设的血管阈值;
S8:根据步骤S7获取的血管树,计算主体血管各个出口的阻力值。
进一步地,步骤S6中,结合面积分岔幂律规则设定新生成的每根微循环血管的血管半径具体为:
生成的分岔式的多个微循环血管包括K-上游血管、K-下游血管和K-T血管,所述K-上游血管的血管半径等于主体血管出口的血管半径,所述K-下游血管和K-T血管的血管半径相等,所述K-下游血管和K-T血管的血管半径的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25029360000031
式中,RT为K-T血管的血管半径,RP为K-下游血管的血管半径,Ri为K-上游血管的血管半径,γ为分岔幂律。
进一步地,所述同一个主体血管出口下的各条分支的总压力降相等和微循环血管总体积最小的原则选取点K具体为:
根据同一个主体血管出口下的各条分支的总压力降相等的原则,规定选取的点K分别与微循环血管中的上游和下游相连的血管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根据所述微循环血管总体积最小的原则,使得选取的点K满足分别连接点T、该微循环血管中的上游和下游的血管的总体积最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为:
根据所述冠脉血管模型中每个冠脉的上游和下游的血管半径确定增加的侧支血管数量和各个侧支血管的血管半径及对应的分岔幂律,所述增加的侧支血管在对应冠脉的上游和下游均匀分布;
所述增加的侧支血管数量和各个侧支血管的血管半径及对应的分岔幂律的关系式为:
Rhγ-Rdγ=n×Rγ
式中,Rh为冠脉的上游血管半径,Rd为冠脉的下游血管半径,γ为分岔幂律,n为侧支血管数量,R为侧支血管的血管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医学影像获取心脏空腔的区域,在步骤S4和步骤S6中的预连接过程中,若预连接的血管穿过所述心脏空腔的区域,则舍弃该预连接。
进一步地,若步骤S6中,生成的所述微循环血管的血管半径小于所述血管阈值的一半,则舍弃与对应的微循环血管的预连接情况。
进一步地,步骤S8中,所述计算主体血管各个出口的阻力值具体为:基于泊肃叶定理计算每根微循环血管的阻力,然后根据串并联规则计算血管树中各个血管出口的阻力,所述阻力等效于电阻,所述每根微循环血管的阻力的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25029360000041
式中,R为电阻,μ为血液粘性,L为血管长度,A为血管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步骤S8中,所述计算主体血管各个出口的阻力值具体为:
通过计算每根血管的电容和/或电感,确定所述血管树中各个血管出口的阻力,所述血管的电容的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25029360000042
式中,C为电容,A为血管的横截面积,L为血管长度,ρ为血液密度,a为脉搏波波速;
所述血管的电感的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25029360000043
式中,I为电感。
进一步地,步骤S8中获取的所述血管树中各个血管出口的阻力,用于设置血管树的三维CFD模型的出口边界条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考虑到通过医学影像如CTA影像,能够获取心肌和冠脉血管,但对于侧支血管和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现有的医学影像精度不够,难以观测清楚,因此本发明根据侧支血管和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的分布规律,基于心肌和冠脉血管,重新生成侧支血管和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从而计算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的阻力,能大幅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血管树中所有血管出口的半径一般都小于一个血管阈值,血管半径的缩小一般通过分岔并根据面积分岔幂律规则实现;为生成分岔式的血管,本发明首先在心肌模型的点云文件中随机选取点P与主体血管出口连接,生成微循环血管;然后随机选取点T连接附近的微循环血管,形成点T、某微循环血管中的上游和下游的三点组合,根据各条分支的总压力降相等的原则,选取点K分别连接点T、某微循环血管中的上游和下游,形成分岔式的多个微循环血管,由此建立得到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从几何与功能上都接近于真实的冠脉微循环血管分布特征。
(3)本发明基于具有患者特异性的增加侧枝血管后的冠脉主干确定微循环血管生长的起点和微循环血管的初始截面积,在提取的心肌模型内部生成冠脉微循环血管模型,充分考虑了冠脉对于心肌的供血状况,使得建立得到的微循环血管模型从几何与功能上都接近于真实的冠脉微循环血管分布特征,使得基于该微循环血管模型计算得到的阻力值更准确且具有患者的特异性,使得计算血流储备分数的数值仿真模型具有较为准确且具有患者特异性的出口边界条件,从而使得数值仿真获得的冠脉FFR更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冠脉、侧支血管和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冠脉血管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医学影像,分别提取建立心肌模型和冠脉血管模型,对心肌模型的心肌层进行网格划分,获得心肌模型的点云文件;
S2:在冠脉血管模型中每个冠脉的上游和下游生成侧支血管;
本发明考虑到通过医学影像如CTA影像,能够获取心肌和冠脉血管,冠脉血管分布如图3所示,但对于侧支血管和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现有的医学影像精度不够,难以观测清楚,因此本发明根据侧支血管和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的分布规律,基于心肌和冠脉血管,重新生成侧支血管和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目的在于构建如图2所示的血管分布,从而计算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的阻力,能大幅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步骤S2具体为:
根据冠脉血管模型中每个冠脉的上游和下游的血管半径确定增加的侧支血管数量和各个侧支血管的血管半径及对应的分岔幂律,增加的侧支血管在对应冠脉的上游和下游均匀分布。
增加的侧支血管数量和各个侧支血管的血管半径及对应的分岔幂律的关系式为:
Rhγ-Rdγ=n×Rγ
式中,Rh为冠脉的上游血管半径,Rd为冠脉的下游血管半径,γ为分岔幂律,n为侧支血管数量,R为侧支血管的血管半径。
S3:将所有冠脉和侧支血管均视为主体血管,获取每个主体血管出口的位置坐标和血管半径;
S4:在心肌模型的点云文件中随机选取点P,将该点P与各个主体血管出口预连接,根据微循环血管总体积最小的原则,从该预连接中,选出连接生成一段血管,作为微循环血管;
S5:重复步骤S4,直至每个主体血管出口均生成一段微循环血管;
S6:在心肌模型的点云文件中随机选取点T,筛选出与点T最近的m根微循环血管进行预连接,针对每根预连接的微循环血管,根据同一个主体血管出口下的各条分支的总压力降相等和微循环血管总体积最小的原则,选取点K分别连接点T以及该微循环血管中的上游和下游,然后可以选择删除或不删除该微循环血管,最终新生成分岔式的多个微循环血管,并结合面积分岔幂律规则设定新生成的每根微循环血管的血管半径;比较所有预连接后构成的血管树的总体积,保留血管树总体积最小的预连接情况,血管树包括冠脉、侧支血管和微循环血管;
上述同一个主体血管出口下的各条分支的总压力降相等和微循环血管总体积最小的原则选取点K具体为:
根据同一个主体血管出口下的各条分支的总压力降相等的原则,规定选取的点K分别与微循环血管中的上游和下游相连的血管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根据微循环血管总体积最小的原则,使得选取的点K满足分别连接点T、该微循环血管中的上游和下游的血管的总体积最小。
上述结合面积分岔幂律规则设定新生成的每根微循环血管的血管半径具体为:
生成的分岔式的多个微循环血管包括K-上游血管、K-下游血管和K-T血管,K-上游血管的血管半径等于主体血管出口的血管半径,K-下游血管和K-T血管的血管半径相等,K-下游血管和K-T血管的血管半径的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25029360000071
式中,RT为K-T血管的血管半径,RP为K-下游血管的血管半径,Ri为K-上游血管的血管半径,γ为分岔幂律;
S7:重复步骤S6,直至所生成的血管树中所有血管出口的半径都小于预设的血管阈值;
血管树中所有血管出口的半径一般都小于一个血管阈值,血管半径的缩小一般通过分岔并根据面积分岔幂律规则实现;为生成分岔式的血管,本发明首先在心肌模型的点云文件中随机选取点P与主体血管出口连接,生成微循环血管;然后随机选取点T连接附近的微循环血管,形成点T、某微循环血管中的上游和下游的三点组合,根据各条分支的总压力降相等的原则,选取点K分别连接点T、某微循环血管中的上游和下游,形成分岔式的多个微循环血管,由此建立得到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从几何与功能上都接近于真实的冠脉微循环血管分布特征。本方法中生成的血管均假设为直线状、截面为圆形。
S8:根据步骤S7获取的血管树,计算主体血管各个出口的阻力值。
步骤S8中,计算主体血管各个出口的阻力值具体为:基于泊肃叶定理计算每根微循环血管的阻力,然后根据串并联规则计算血管树中各个血管出口的阻力,阻力等效于电阻,每根微循环血管的阻力的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25029360000081
式中,R为电阻,μ为血液粘性,L为血管长度,A为血管的横截面积。
步骤S8中,采用步骤S1-S7的方法还可用于计算血管的电容和/或电感,从而计算各个血管出口的阻力,通过电阻、电容、电感计算血管出口的阻力已经在现有技术中公开,本申请重在提供血管的电阻、电容、电感的具体计算方式,计算更准确。
计算主体血管各个出口的阻力值具体为:
通过计算每根血管的电容和/或电感,确定血管树中各个血管出口的阻力,血管的电容的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25029360000082
式中,C为电容,A为血管的横截面积,L为血管长度,p为血液密度,a为脉搏波波速;
血管的电感的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25029360000083
式中,I为电感。
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还包括:通过医学影像获取心脏空腔的区域,在步骤S4和步骤S6中的预连接过程中,若预连接的血管穿过心脏空腔的区域,则舍弃该预连接。
若步骤S6中,生成的微循环血管的血管半径小于血管阈值的一半,则舍弃与对应的微循环血管的预连接情况。
步骤S8中获取的血管树中各个血管出口的阻力,用于设置血管树的三维CFD模型的出口边界条件。
本方法基于具有患者特异性的增加侧枝血管后的冠脉主干确定微循环血管生长的起点和微循环血管的初始截面积,在提取的心肌模型内部生成冠脉微循环血管模型,充分考虑了冠脉对于心肌的供血状况,使得建立得到的微循环血管模型从几何与功能上都接近于真实的冠脉微循环血管分布特征,使得基于该微循环血管模型计算得到的阻力值更准确且具有患者的特异性,使得计算血流储备分数的数值仿真模型具有较为准确且具有患者特异性的出口边界条件,从而使得数值仿真获得的冠脉FFR更准确。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中对上述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从CTA影像获得心肌模型。
(2)对心肌层进行网格划分,获得心肌的点云文件。
(3)从CTA影像获得对应的冠脉血管模型。
(4)根据每一根冠脉的上游(Rh)、下游(Rd)半径确定增加的侧支血管数量n(1~7)和各个侧支的半径R及对应的分岔幂律γ(1.7~3)。
Rhγ-Rdγ=n×Rγ
(5)增加的侧支血管在上游和下游之间均匀分布。
(6)获得各个冠脉出口(包括新增的侧支血管)的面积以及位置坐标。
(7)通过CTA影像获得心脏空腔的区域(即心室和心房部分)。
(8)以下血管生成过程中,当所生成的血管树模型的所有出口段(终端)血管的半径都小于一个阈值rmin(2μm~10μm),完成整个冠脉血管模型的生成。
(9)在心肌的点云模型里随机取点P作为待生成的血管段的出口点。将P点与各个冠脉出口(面积Ai)进行预连接(穿过空腔直接舍弃),所得血管的长度分别为Li,再通过微循环血管总体积最小原则选出连接作为一段生成的血管(该血管的面积为选定的冠脉出口的面积)。
(10)重复步骤(9),直到每个出口都生成一段血管。
(11)继续在心肌模型里随机取点T,筛选与点T最近的m根血管进行预连接(直接舍弃穿过空腔的情况),根据同一个冠脉出口下的各条分支的总压力降相等的原则,结合面积分岔幂律规则,找到心肌中使得该种连接情况下,血管树总体积最小的分岔点,完成该连接下的最优化,并作为初步的连接结果,再比较所有预连接生成的血管树的总体积,取最小的情况作为最后的优化结果(若此次连接微循环血管半径小于(8)中阈值的一半,则舍弃这种情况)。
(12)重复步骤(11),直到满足(8)中的终止条件。
(13)基于泊肃叶定理计算每根微循环血管的阻力(电阻R),再结合电阻的串并联规则计算每个冠脉出口的等效阻力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根微循环血管的顺应性(电容C)和惯性(电感I),再结合串并联规则计算每个冠脉出口的等效电容、等效电感。(A、L、μ、ρ、a分别表示血管的横截面积、血管长度、血液粘性、血液密度、脉搏波波速)。
Figure BDA0003225029360000101
Figure BDA0003225029360000102
Figure BDA0003225029360000103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医学影像,分别提取建立心肌模型和冠脉血管模型,对所述心肌模型的心肌层进行网格划分,获得心肌模型的点云文件;
S2:在所述冠脉血管模型中每个冠脉的上游和下游生成侧支血管;
S3:将所有所述冠脉和侧支血管均视为主体血管,获取每个主体血管出口的位置坐标和血管半径;
S4:在所述心肌模型的点云文件中随机选取点P,将该点P与各个主体血管出口预连接,根据微循环血管总体积最小的原则,从该预连接中,选出连接生成一段血管,作为微循环血管;
S5:重复步骤S4,直至每个主体血管出口均生成一段微循环血管;
S6:在所述心肌模型的点云文件中随机选取点T,筛选出与点T最近的m根微循环血管进行预连接,针对每根预连接的微循环血管,根据同一个主体血管出口下的各条分支的总压力降相等和微循环血管总体积最小的原则,选取点K分别连接点T以及该微循环血管中的上游和下游,新生成分岔式的多个微循环血管,并结合面积分岔幂律规则设定新生成的每根微循环血管的血管半径;比较所有预连接后构成的血管树的总体积,保留血管树总体积最小的预连接情况,所述血管树包括冠脉、侧支血管和微循环血管;
S7:重复步骤S6,直至所生成的血管树中所有血管出口的半径都小于预设的血管阈值;
S8:根据步骤S7获取的血管树,计算主体血管各个出口的阻力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结合面积分岔幂律规则设定新生成的每根微循环血管的血管半径具体为:
生成的分岔式的多个微循环血管包括K-上游血管、K-下游血管和K-T血管,所述K-上游血管的血管半径等于主体血管出口的血管半径,所述K-下游血管和K-T血管的血管半径相等,所述K-下游血管和K-T血管的血管半径的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225029350000021
式中,RT为K-T血管的血管半径,RP为K-下游血管的血管半径,Ri为K-上游血管的血管半径,γ为分岔幂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个主体血管出口下的各条分支的总压力降相等和微循环血管总体积最小的原则选取点K具体为:
根据同一个主体血管出口下的各条分支的总压力降相等的原则,规定选取的点K分别与微循环血管中的上游和下游相连的血管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根据所述微循环血管总体积最小的原则,使得选取的点K满足分别连接点T、该微循环血管中的上游和下游的血管的总体积最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为:
根据所述冠脉血管模型中每个冠脉的上游和下游的血管半径确定增加的侧支血管数量和各个侧支血管的血管半径及对应的分岔幂律,所述增加的侧支血管在对应冠脉的上游和下游均匀分布;
所述增加的侧支血管数量和各个侧支血管的血管半径及对应的分岔幂律的关系式为:
Rhγ-Rdγ=n×Rγ
式中,Rh为冠脉的上游血管半径,Rd为冠脉的下游血管半径,γ为分岔幂律,n为侧支血管数量,R为侧支血管的血管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医学影像获取心脏空腔的区域,在步骤S4和步骤S6中的预连接过程中,若预连接的血管穿过所述心脏空腔的区域,则舍弃该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步骤S6中,生成的所述微循环血管的血管半径小于所述血管阈值的一半,则舍弃与对应的微循环血管的预连接情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所述计算主体血管各个出口的阻力值具体为:基于泊肃叶定理计算每根微循环血管的阻力,然后根据串并联规则计算血管树中各个血管出口的阻力,所述阻力等效于电阻,所述每根微循环血管的阻力的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225029350000031
式中,R为电阻,μ为血液粘性,L为血管长度,A为血管的横截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所述计算主体血管各个出口的阻力值具体为:
通过计算每根血管的电容和/或电感,确定所述血管树中各个血管出口的阻力,所述血管的电容的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225029350000032
式中,C为电容,A为血管的横截面积,L为血管长度,ρ为血液密度,a为脉搏波波速;
所述血管的电感的计算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225029350000033
式中,I为电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获取的所述血管树中各个血管出口的阻力,用于设置血管树的三维CFD模型的出口边界条件。
10.一种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968376.1A 2021-08-23 2021-08-23 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159103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8376.1A CN115910352A (zh) 2021-08-23 2021-08-23 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8376.1A CN115910352A (zh) 2021-08-23 2021-08-23 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0352A true CN115910352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69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8376.1A Pending CN115910352A (zh) 2021-08-23 2021-08-23 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035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36493B2 (ja) 圧力センサと造影画像に基づき冠血流予備量比を計算する方法
CN108511075B (zh) 一种非侵入式获取血流储备分数的方法和系统
CN108122616B (zh) 个体特异性的心血管模型的生成方法及其应用
CN108665449B (zh) 预测血流矢量路径上的血流特征的深度学习模型及装置
JP7118464B2 (ja) 血管圧差を取得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6780477A (zh) 一种血流分析方法和系统
CN108735270A (zh) 基于降维模型的血流储备分数获取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040795B (zh) 无导丝ffr、无导丝imr和无导丝cfr的检测方法
CN112384137B (zh) 基于造影图像获取静息态下血管评定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50267A (zh)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来模拟计算血流储备分数的系统和方法
CN109770930A (zh) 一种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JP2020513978A5 (zh)
CN109009061B (zh) 基于血压修正获取血流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0786842B (zh) 测量舒张期血流速度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947910A (zh) 冠脉末端微血管阻力的计算方法及ffr的计算方法、系统
CN112535466A (zh) 一种基于血管影像的血流储备分数计算方法
CN113180614B (zh) 无导丝ffr、无导丝imr和无导丝cfr的检测方法
JP2022554297A (ja) 生理パラメータに基づき血管評定パラメータを取得する方法、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CN114052764A (zh) 获取血流储备分数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128139A (zh) 一种基于简化的冠脉零维模型和狭窄阻力预测模型快速计算血流储备分数的方法和系统
CN109846500A (zh) 一种确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的方法和装置
CN115910352A (zh) 基于血管生长的冠脉末端微循环血管阻力获取方法和系统
CN110584696B (zh) 一种血流储备分数评估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5910354A (zh) 一种无创模拟患者特异性的冠状动脉ffr的系统及方法
US20210290076A1 (e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significance of a steno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