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04251A - 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04251A
CN115904251A CN202310002156.2A CN202310002156A CN115904251A CN 115904251 A CN115904251 A CN 115904251A CN 202310002156 A CN202310002156 A CN 202310002156A CN 115904251 A CN115904251 A CN 115904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ected
hard disk
ports
sequenc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21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庆伟
王兴隆
李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021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042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04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42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服务器的基础输入输出系统通过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从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中获取目标文件,目标文件用于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物理端口连接硬盘;根据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期望映射关系,枚举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实现了通过存储设备动态调整物理端口的枚举顺序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而与硬盘线缆的走线无关,因此,硬盘线缆可以采用最优的走线方式来实现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即优化了硬盘线缆的走线。

Description

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当前服务器领域,随着云计算业务的迅速增长,大容量的存储能力已成为服务器的必备需求。单台服务器配置几十块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非易失性存储器标准)硬盘变得越发普遍,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服务器机箱内用于连接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PE(Processing Element,处理元件,也称物理端口)端口和硬盘的数据线缆逐渐增多,线缆交叉走线的情况也逐渐增多。这就要求在服务器的生产组装环节,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CPU的PE端口和硬盘的对应关系来连接线缆,即使这样依然很容易出现线缆和CPU的PE端口接错的情况,进而导致系统下硬盘顺序出现错乱。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以便提供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包括:
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应用于服务器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中获取目标文件,所述目标文件用于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硬盘;
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可选地,所述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包括:
在枚举逻辑端口之前,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可选地,在所述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重启所述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目标文件还用于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还包括:
判断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是否相同;
若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不相同,则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可选地,在所述判断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是否相同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相同,则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默认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更改中央处理器内部的映射寄存器,所述映射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包括:
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
按照所述期望枚举顺序枚举所述物理端口。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向对应的显示设备发送硬盘识别顺序,以在所述显示设备显示所述硬盘识别顺序。
可选地,所述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中获取目标文件,包括:
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获取目标文件;
读取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内容,以获取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的多个物理端口与设置在硬盘背板上的多个硬盘通过并排线缆连接。
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应用于主机设备,所述主机设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调整所述服务器的硬盘识别顺序,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以查看所述服务器的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
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所述硬盘,使得所述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系统在获取到所述目标文件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按照所述期望识别顺序识别所述硬盘。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包括:
判断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是否相同;
若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所述期望识别顺序不同,则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确定连接所述硬盘的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
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中。
可选地,所述目标文件包括第一列和第二列,所述第一列按照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存储所述逻辑端口,所述第二列用于存储所述逻辑端口默认映射的物理端口,所述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中,包括:
将所述物理端口按照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的第三列中。
可选地,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替换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的默认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目标文件包括第一列和第二列,所述第一列按照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存储所述逻辑端口,所述第二列用于存储所述逻辑端口默认映射的物理端口,所述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替换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的默认映射关系,包括:
将所述物理端口按照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替换所述目标文件的第二列存储的物理端口。
一种硬盘顺序调整装置,应用于服务器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设备初始化模块,用于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目标文件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中获取目标文件,所述目标文件用于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硬盘;
期望顺序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可选地,所述设备初始化模块,具体用于在枚举逻辑端口之前,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可选地,所述设备初始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之后,重启所述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目标文件还用于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期望顺序识别模块,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是否相同;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不相同,则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可选地,所述期望顺序识别模块,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相同,则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默认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寄存器更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更改中央处理器内部的映射寄存器,所述映射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期望顺序识别模块,包括:
期望枚举顺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
期望顺序识别子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期望枚举顺序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识别顺序响应子模块,用于响应于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向对应的显示设备发送硬盘识别顺序,以在所述显示设备显示所述硬盘识别顺序。
可选地,所述目标文件获取模块,包括:
文件获取子模块,用于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获取目标文件;
文件读取子模块,用于读取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内容,以获取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的多个物理端口与设置在硬盘背板上的多个硬盘通过并排线缆连接。
一种硬盘顺序调整装置,应用于主机设备,所述主机设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初始识别顺序查看模块,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以查看所述服务器的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
目标文件内容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所述硬盘,使得所述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系统在获取到所述目标文件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按照所述期望识别顺序识别所述硬盘。
可选地,所述目标文件内容设置模块,包括:
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是否相同;
第三处理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所述期望识别顺序不同,则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目标文件内容设置模块,包括:
期望枚举顺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确定连接所述硬盘的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
基于期望枚举顺序设置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基于期望枚举顺序设置子模块,包括:
期望映射关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单元,用于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中。
可选地,所述目标文件包括第一列和第二列,所述第一列按照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存储所述逻辑端口,所述第二列用于存储所述逻辑端口默认映射的元件端口,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单元用于将所述物理端口按照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的第三列中。
可选地,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基于期望枚举顺序设置子模块,包括:
期望映射关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期望映射关系替换单元,用于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替换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的默认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目标文件包括第一列和第二列,所述第一列按照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存储所述逻辑端口,所述第二列用于存储所述逻辑端口默认映射的元件端口,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替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物理端口按照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替换所述目标文件的第二列存储的元件端口。
一种硬盘顺序调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主机设备和服务器,所述主机设备和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主机设备包括:
初始识别顺序查看模块,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以查看所述服务器的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
目标文件内容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所述硬盘;
所述服务器包括:
设备初始化模块,用于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目标文件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中获取所述目标文件;
期望顺序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目标文件中的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
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服务器的基础输入输出系统通过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从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中获取目标文件,目标文件用于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物理端口连接硬盘;根据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期望映射关系,枚举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实现了通过存储设备动态调整物理端口的枚举顺序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而与硬盘线缆的走线无关,因此,硬盘线缆可以采用最优的走线方式来实现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即优化了硬盘线缆的走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硬盘顺序调整方案的硬盘背板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服务器侧的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服务器侧的另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示例中硬盘线缆走线优化前后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示例中与图4对应的目标文件内容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示例中硬盘线缆走线优化前后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示例中与图5对应的目标文件内容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主机设备侧的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一示例中目标文件内容变化前后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主机设备侧的另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硬盘顺序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硬盘顺序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硬盘顺序调整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4为本申请一示例中硬盘顺序调整系统执行的步骤流程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服务器中,一个服务器CPU能挂载多个硬盘,服务器为了保证存储容量往往设计成挂载多个硬盘,为了方便对服务器中硬盘进行维护和管理,往往将若干硬盘集中在硬盘背板上,再将若干硬盘背板与服务器主板连接。
由于不同服务器中的不同类型的CPU的PE端口(在文中也称物理端口)在CPU上的位置并不相同,而硬盘背板一般具有固定的硬盘安装顺序,因此会导致服务器机箱内用于连接PE端口和硬盘的数据线缆交叉走线,不仅给操作人员增加了困难,还容易出现错接导致硬盘识别顺序错乱等情况发生。
现有技术在调整硬盘识别顺序以解决硬盘线缆走线交叉问题上,采用的如图1所示的硬盘背板架构示意图,原理在于:当硬盘背板上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连接到主板时,控制单元接收四种识别信号中的两种,控制单元根据识别信号控制第一选择单元和第二选择单元,第一选择单元和第二选择单元继而分别控制第一高速切换单元和第二高速切换单元实现硬盘背板与主板之间连接的防呆设计。
可见,现有技术调整硬盘顺序的方式是,为不同的硬盘增加了不同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选择逻辑电路来避免线缆连接错误,但是其中连接器选择逻辑电路增加了服务器主板设计的复杂性,额外的连接器也增加了成本,实用性不佳。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核心构思之一在于,通过存储设备动态调整物理端口的枚举顺序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使硬盘线缆可以采用最优的走线方式来实现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器,具体可以应用于服务器的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可以由服务器的BIOS执行,其中硬盘顺序调整是指调整服务器识别硬盘的顺序,即调整服务器的硬盘识别顺序,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其中,基板管理控制器也称BMC(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存储设备也称H2B(Host To Bridge)设备,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也称SRAM(Static Random-AccessMemory)区域。
通过初始化BMC的H2B设备,可以访问H2B设备的SRAM区域。
步骤202,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中获取目标文件,所述目标文件用于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硬盘。
其中,物理端口也称PE端口,逻辑端口也称逻辑Stack。目标文件用于存储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该期望映射关系可以由主机设备通过带外命令进行设置,其中,主机设备设置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的过程可以参见后文、主机设备侧的优化硬盘线缆走线的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从SRAM区域中获取到目标文件后,可以读取目标文件的文件内容,由于目标文件用于存储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因此,通过读取目标文件的文件内容,可以获取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
服务器中的硬盘与CPU的PE端口连接,因此,PE端口的枚举顺序可以决定硬盘的识别顺序。而PE端口的枚举顺序在默认情况下是与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一一对应的,例如,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为Stack0→Stack1→Stack2,对应地,PE端口的枚举顺序为PE0→PE1→PE2。
当PE端口默认的枚举顺序对应硬盘默认的识别顺序与期望识别顺序不同时,可以根据硬盘期望识别顺序确定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在H2B设备的SRAM区域中设置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或者改变PE端口与逻辑Stack的默认映射关系,使得逻辑Stack按照默认枚举顺序枚举时,PE端口可以按照期望枚举顺序枚举,进而实现硬盘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
步骤203,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即逻辑Stack的默认枚举顺序,逻辑Stack按照默认的枚举顺序枚举,结合PE端口与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可以确定PE端口的枚举顺序,此时的PE端口的枚举顺序即期望枚举顺序,再按照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枚举PE端口,可以实现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即硬盘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上述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之前,还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更改中央处理器内部的映射寄存器,所述映射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映射关系。
示例性地,CPU内部的映射寄存器用于存储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映射关系,因此,在枚举PE端口时,可以通过映射寄存器来获得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映射关系,进而结合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来枚举PE端口。
为了保证通过映射寄存器获取到的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映射关系是期望映射关系,在初始化BMC的H2B设备之后,从H2B设备的SRAM区域获取到目标文件中存储的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后,可以将映射寄存器存储的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映射关系修改为期望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可以响应于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向对应的显示设备发送硬盘识别顺序,以在所述显示设备显示所述硬盘识别顺序。
示例性地,用户可以通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的主机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例如lspci命令,lspci命令是一个用来显示系统中所有PCI(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设备或连接到该总线上的所有设备的工具。服务器接收到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时,可以向主机设备发送硬盘识别顺序,以在主机设备的显示器显示硬盘识别顺序,可以方便用户获知当前硬盘识别顺序,并判断当前硬盘识别顺序是否与期望识别顺序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的BIOS通过初始化BMC的H2B设备,以访问H2B设备的SRAM区域;从SRAM区域中获取用于存储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的目标文件,根据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和期望映射关系,枚举PE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实现了在不增加主板额外电路设计以及连接器的情况下,BIOS通过H2B设备动态调整PE端口的枚举顺序,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而与硬盘线缆的走线无关,因此,硬盘线缆可以采用最优的走线方式(如采用非交叉的、并排线缆来连接多个硬盘和多个PE端口)来实现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即优化了硬盘线缆的走线。
如图3所示,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的BIOS,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SRAM区域中可以通过目标文件来存储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BIOS通过初始化BMC的H2B设备,可以实现后续从H2B设备的SRAM区域中获取目标文件,进而获取到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动态调整PE端口枚举顺序的方案一次启动生效,上述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可以包括:
在枚举逻辑端口之前,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BIOS需要在服务器开机的早期阶段,在CPU进行逻辑Stack枚举之前,进行BMC的H2B设备的初始化,才可以实现一次启动生效,进而提高处理的效率。例如在服务器开机后立即执行BMC的H2B设备的初始化。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动态调整PE端口枚举顺序的方案生效,在上述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之后,还可以包括:
重启所述服务器。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为防止BIOS在进行BMC的H2B设备的初始化之前,BIOS已经完成了PE端口的枚举,导致实际的PE端口的枚举顺序与期望枚举顺序不一致,因此,在进行BMC的H2B设备的初始化之后,重启服务器;服务器重启后可以访问初始化后的H2B设备的SRAM区域,以从SRAM区域中获取到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进而执行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示例性地,上述重启服务器,还可以包括:
判断PE端口是否枚举完成;
若PE端口已枚举完成,则重启服务器。
可以理解,在重启服务器之前,可以先判断PE端口是否枚举完成,若PE端口已经枚举完成,说明此次PE端口是按照默认枚举顺序枚举,为防止PE端口的默认枚举顺序与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不一致,导致硬盘没有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因此,在进行BMC的H2B设备的初始化之后,重启服务器。
步骤302,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中获取目标文件,所述目标文件用于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和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硬盘。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文件不仅存储有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默认映射关系,还存储有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
通过从SRAM区域中获取到目标文件后,可以读取目标文件的文件内容,由于目标文件用于存储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默认映射关系和期望映射关系,因此,通过读取目标文件的文件内容,可以获取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默认映射关系和期望映射关系。
步骤303,判断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是否相同。
在获取到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默认映射关系和期望映射关系后,可以判断默认映射关系和期望映射关系是否相同,进而根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
示例性地,当判断结果为相同时,则执行步骤305;当判断结果为不同时,则执行步骤304。
步骤304,若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不相同,则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当默认映射关系与期望映射关系不同时,说明PE端口的默认枚举顺序不能实现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此时,需要根据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和期望映射关系,枚举PE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示例性地,可以根据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更改中央处理器内部的映射寄存器中存储的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映射关系,再根据逻辑Stack的默认枚举顺序,结合从映射寄存器中获取当前的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映射关系,即期望映射关系,可以确定PE端口的枚举顺序,此时的PE端口的枚举顺序即期望枚举顺序,再按照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枚举PE端口,可以实现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即硬盘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
步骤305,若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相同,则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默认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当默认映射关系与期望映射关系相同时,说明PE端口的默认枚举顺序可以实现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此时,根据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和默认映射关系,枚举PE端口,即可实现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示例性地,根据逻辑Stack的默认枚举顺序,结合从映射寄存器中获取当前的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映射关系,即默认映射关系,可以确定PE端口的枚举顺序,此时的PE端口的枚举顺序既是默认枚举顺序也是期望枚举顺序,再按照PE端口的枚举顺序枚举PE端口,可以实现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即硬盘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可以响应于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向对应的显示设备发送硬盘识别顺序,以在所述显示设备显示所述硬盘识别顺序。
示例性地,用户可以通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的主机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例如lspci命令,lspci命令是一个用来显示系统中所有PCI(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设备或连接到该总线上的所有设备的工具。服务器接收到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时,可以向主机设备发送硬盘识别顺序,以在主机设备的显示器显示硬盘识别顺序,可以方便用户获知当前硬盘识别顺序,并判断当前硬盘识别顺序是否与期望识别顺序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服务器中的多个PE端口与设置在硬盘背板上的多个硬盘可以通过并排线缆连接,以避免线缆交叉,不仅可以方便操作人员组装,还可以避免错装,提高组装效率,同时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可以实现多个硬盘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
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方案,下面结合图4和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进行说明,其中,图4为本申请一示例中硬盘线缆走线优化前后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与图4对应的目标文件内容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服务器主板设置有中央处理单元0(即CPU0)和中央处理单元1(即CPU1),每个CPU有3个PE端口,位置如图4所示。图4中的PE端口包括第一物理端口(即CPU0PE0)、第二物理端口(即CPU0 PE1)、第三物理端口(即CPU0 PE2)、第四物理端口(即CPU1PE0)、第五物理端口(即CPU1 PE1)、第六物理端口(即CPU1 PE2),共6个PE端口。每个PE端口是x16的带宽,可以接4个x4带宽的NVME硬盘,NVME硬盘的顺序期望是硬盘0-硬盘23。
参见图5,图5的第一列按照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存储逻辑Stack,第二列存储第一列中各逻辑Stack默认映射的PE端口,即默认物理端口,第三列存储第一列中各逻辑Stack期望映射的PE端口,即期望物理端口。逻辑Stack共有六个,按照枚举顺序排列分别是:第一逻辑端口(即CPU0 Stack0)、第二逻辑端口(即CPU0 Stack1)、第三逻辑端口(即CPU0 Stack2)、第四逻辑端口(即CPU1 Stack0)、第五逻辑端口(即CPU1 Stack1)、第六逻辑端口(即CPU1 Stack2)。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默认映射关系为:CPU0 Stack0→CPU0 PE0,CPU0 Stack1→CPU0 PE1,CPU0 Stack2→CPU0 PE2,CPU1 Stack0→CPU1 PE0,CPU1 Stack1→CPU1 PE1,CPU1 Stack2→CPU1 PE2,即PE端口的默认枚举顺序为:CPU0 PE0→CPU0 PE1→CPU0 PE2→CPU1 PE0→CPU1 PE1→CPU1 PE2。也就是说,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之前,若想要实现硬盘按照期望顺序识别,则需要按照如图4优化前的线缆连接方式连接硬盘和PE端口,这样的走线方式存在交叉,不仅增加了组装接线的难度,也提高了错接的风险。
通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可以按照如图4优化后的线缆连接方式连接硬盘和PE端口,即并排线缆的走线方式,线缆之间不存在交叉,不仅可以方便组装,也降低了错接的风险。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Stack和PE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图5中期望映射关系为:CPU0 Stack0→CPU0 PE2,CPU0 Stack1→CPU0 PE1,CPU0 Stack2→CPU0 PE0,CPU1 Stack0→CPU1 PE2,CPU1 Stack1→CPU1 PE1,CPU1 Stack2→CPU1 PE0。由于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为:CPU0 Stack0→CPU0 Stack1→CPU0 Stack2→CPU1 Stack0→CPU1 Stack1→CPU1 Stack2,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结合期望映射关系,得到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即当前枚举顺序)为CPU0 PE2→CPU0 PE1→CPU0 PE0→CPU1 PE2→CPU1 PE1→CPU1 PE0,相应地,硬盘的识别顺序为:硬盘0-3→硬盘4-7→硬盘8-11→硬盘12-15→硬盘16-19→硬盘20-23,即硬盘0-硬盘23,实现了在图4优化后的线缆不交叉的接线方式下,硬盘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
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方案,下面结合图6和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进行说明,其中,图6为本申请另一示例中硬盘线缆走线优化前后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与图6对应的目标文件内容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服务器主板设置有中央处理单元0(即CPU0)和中央处理单元1(即CPU1),每个CPU有3个PE端口,位置如图6所示。图6中的PE端口包括第一物理端口(即CPU0PE0)、第二物理端口(即CPU0 PE1)、第三物理端口(即CPU0 PE2)、第四物理端口(即CPU1PE0)、第五物理端口(即CPU1 PE1)、第六物理端口(即CPU1 PE2),共6个PE端口。每个PE端口是x16的带宽,可以接4个x4带宽的NVME硬盘,NVME硬盘的顺序期望是硬盘0-硬盘23。
参见图7,图7的第一列按照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存储逻辑Stack,第二列存储第一列中各逻辑Stack默认映射的PE端口,第三列存储第一列中各逻辑Stack期望映射的PE端口。逻辑Stack共有六个,按照枚举顺序排列分别是:第一逻辑端口(即CPU0 Stack0)、第二逻辑端口(即CPU0 Stack1)、第三逻辑端口(即CPU0 Stack2)、第四逻辑端口(即CPU1Stack0)、第五逻辑端口(即CPU1 Stack1)、第六逻辑端口(即CPU1 Stack2)。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默认映射关系为:CPU0 Stack0→CPU0 PE0,CPU0 Stack1→CPU0 PE1,CPU0 Stack2→CPU0 PE2,CPU1 Stack0→CPU1 PE0,CPU1 Stack1→CPU1 PE1,CPU1 Stack2→CPU1 PE2,即PE端口的默认枚举顺序为:CPU0 PE0→CPU0 PE1→CPU0 PE2→CPU1 PE0→CPU1 PE1→CPU1 PE2。也就是说,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之前,若想要实现硬盘按照期望顺序识别,则需要按照如图6优化前的线缆连接方式连接硬盘和PE端口,这样的走线方式存在交叉,不仅增加了组装接线的难度,也提高了错接的风险。
通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可以按照如图6优化后的线缆连接方式连接硬盘和PE端口,即并排线缆的走线方式,线缆之间不存在交叉,不仅可以方便组装,也降低了错接的风险。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Stack和PE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图7中期望映射关系为:CPU0 Stack0→CPU0 PE2,CPU0 Stack1→CPU0 PE0,CPU0 Stack2→CPU0 PE1,CPU1 Stack0→CPU1 PE2,CPU1 Stack1→CPU1 PE0,CPU1 Stack2→CPU1 PE1。由于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为:CPU0 Stack0→CPU0 Stack1→CPU0 Stack2→CPU1 Stack0→CPU1 Stack1→CPU1 Stack2,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结合期望映射关系,得到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即当前枚举顺序)为CPU0 PE2→CPU0 PE0→CPU0 PE1→CPU1 PE2→CPU1 PE0→CPU1 PE1,相应地,硬盘的识别顺序为:硬盘0-3→硬盘4-7→硬盘8-11→硬盘12-15→硬盘16-19→硬盘20-23,即硬盘0-硬盘23,实现了在图6优化后的线缆不交叉的接线方式下,硬盘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的BIOS通过初始化BMC的H2B设备,以访问H2B设备的SRAM区域;从SRAM区域中获取用于存储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默认映射关系和期望映射关系的目标文件,通过判断默认映射关系与期望映射关系是否相同来判断是否执行修改CPU内部的映射寄存器存储的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映射关系,确保映射寄存器存储的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映射关系与期望映射关系相同,进而根据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结合映射寄存器存储的期望映射关系,枚举PE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实现了在不增加主板额外电路设计以及连接器的情况下,BIOS通过H2B设备动态调整PE端口的枚举顺序,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而与硬盘线缆的走线无关,因此,无论CPU的多个PE端口是如何排列的,硬盘线缆可以采用最优的走线方式(如采用非交叉的、并排线缆来连接多个硬盘和多个PE端口)来实现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即优化了硬盘线缆的走线。
参照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主机设备,主机设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通信连接方式可以包括远程通信连接和近端通信连接。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可以由主机设备执行,用于调整服务器的硬盘识别顺序,以优化服务器的硬盘线缆走线。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以查看所述服务器的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
主机设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因此,主机设备可以向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命令,以查看服务器中的硬盘的识别顺序,此时查看到的识别顺序可以认为是硬盘的当前识别顺序,由于此时还未完成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因此,此时查看到的当前识别顺序可以认为是初始识别顺序,或者说是硬盘的默认识别顺序。
示例性地,用户可以通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的主机设备向服务器发送lspci命令,lspci命令是一个用来显示系统中所有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设备或连接到该总线上的所有设备的工具。服务器接收到lspci命令时,可以向主机设备发送硬盘识别顺序,以在主机设备的显示器显示硬盘识别顺序,可以方便用户获知硬盘当前识别顺序,并判断当前识别顺序是否与期望识别顺序相同。
步骤802,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所述硬盘,使得所述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系统在获取到所述目标文件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按照所述期望识别顺序识别所述硬盘。
在获取到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后,可以根据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确定逻辑Stack和PE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并将该期望映射关系通过带外命令设置到BMC的H2B设备的SRAM区域的目标文件中,使得服务器的BIOS可以通过初始化BMC的H2B设备来获取SRAM区域中的目标文件,并且在获取到目标文件后,可以结合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和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来使PE端口按照期望枚举顺序枚举,由于PE端口连接硬盘,因此,在PE端口按照期望枚举顺序枚举时可以实现硬盘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其中,服务器的BIOS获取目标文件,以及根据目标文件中存储的期望映射关系和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实现硬盘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的过程,可以参见前文服务器侧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确定连接所述硬盘的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
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由于PE端口连接硬盘,因此,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可以理解为PE端口按照默认枚举顺序枚举得到的。而PE端口的枚举顺序在默认情况下是与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一一对应的,例如,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为Stack0→Stack1→Stack2,对应地,PE端口的枚举顺序为PE0→PE1→PE2。
根据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可以确定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该期望枚举顺序与硬盘的期望识别顺序对应。可以理解,PE端口按照期望枚举顺序枚举时,硬盘可以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
例如,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为NVME3→NVME2→NVME1,与PE端口的默认枚举顺序相对应,而PE端口的默认枚举顺序为PE0→PE1→PE2,根据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和PE端口的默认枚举顺序,可以确定硬盘和PE端口的连接关系,即可以确定PE0连接NVME3,PE1连接NVME2,PE2连接NVME1。假设硬盘的期望识别顺序为NVME1→NVME2→NVME3,结合硬盘和PE端口的连接关系,可以确定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即为:PE2→PE1→PE0。
在确定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后,结合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可以得到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进而将该期望映射关系设置到目标文件中。
继续以上述例子为例,确定出的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为PE2→PE1→PE0,假设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为Stack0→Stack1→Stack2,则可以得到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为:Stack0→PE2,Stack1→PE1,Stack2→PE0,并将该期望映射关系设置到目标文件中。
在一些示例中,目标文件可以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上述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中。
在确定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后,结合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可以确定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本示例在确定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之后,可以将该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到目标文件中,使得目标文件同时存有默认映射关系和期望映射关系。
示例性地,所述目标文件包括第一列和第二列,所述第一列按照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存储所述逻辑端口,所述第二列用于存储所述逻辑端口默认映射的元件端口,上述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中,可以是将所述物理端口按照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的第三列中,得到如图4或图5所示的目标文件内容,目标文件的第一列中按照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存储逻辑Stack,第二列的每一行存储该行的逻辑Stack默认映射的PE端口,第三列的每一行存储该行的逻辑Stack期望映射的PE端口。
在另一些示例中,目标文件可以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上述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替换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的默认映射关系。
其中,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的过程可以参见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示例在确定出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后,可以直接采用该期望映射关系替换目标文件存储的默认映射关系,使目标文件存储期望映射关系。
示例性地,所述目标文件包括第一列和第二列,所述第一列按照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存储所述逻辑端口,所述第二列用于存储所述逻辑端口默认映射的物理端口,上述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替换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的默认映射关系,可以是将所述物理端口按照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替换所述目标文件的第二列存储的元件端口,对应的目标文件内容的变化如图9所示,图9中的原始目标文件存储的是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默认映射关系,原始目标文件的第一列中按照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存储逻辑Stack,第二列的每一行存储该行的逻辑Stack默认映射的PE端口。图9中的替换后目标文件存储的是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替换后目标文件的第一列中按照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存储逻辑Stack,第二列的每一行存储该行的逻辑Stack期望映射的PE端口。
进一步地,为便于服务器读取目标文件的内容,目标文件可以采用JSON文件和/或二进制文件的方式。其中,JSON文件还具有存取速度快,键key-值value的存储格式便于解析,效率高。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的多个物理端口与设置在硬盘背板上的多个硬盘通过并排线缆连接,以避免线缆交叉,不仅可以方便操作人员组装,还可以避免错装,提高组装效率,同时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可以实现多个硬盘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机设备通过向通信连接的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以查看服务器的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根据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Stack和PE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目标文件存储于BMC的H2B设备的SRAM区域中,PE端口连接硬盘,使得服务器的BIOS在获取到目标文件后,根据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和期望映射关系枚举PE端口,以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硬盘,可以使对采用非交叉、并排线缆连接PE端口和硬盘的服务器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硬盘。
如图10所示,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主机设备,主机设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调整服务器的硬盘识别顺序,以优化服务器的硬盘线缆走线,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以查看所述服务器的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
主机设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因此,主机设备可以向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命令,以查看服务器中的硬盘的识别顺序,此时查看到的识别顺序可以认为是硬盘的当前识别顺序,由于此时还未完成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因此,此时查看到的当前识别顺序可以认为是初始识别顺序,或者说是硬盘的默认识别顺序。
示例性地,用户可以通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的主机设备向服务器发送lspci命令,lspci命令是一个用来显示系统中所有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设备或连接到该总线上的所有设备的工具。服务器接收到lspci命令时,可以向主机设备发送硬盘识别顺序,以在主机设备的显示器显示硬盘识别顺序,可以方便用户获知硬盘当前识别顺序,并判断当前识别顺序是否与期望识别顺序相同。
步骤1002,判断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是否相同。
在获取到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后,可以根据初始识别顺序和硬盘的期望识别顺序进行比较,即判断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是否相同,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具体地,当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相同时,说明当前硬盘的识别顺序已经可以满足期望,则可以不进行处理。当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不同时,则执行步骤1003。
步骤1003,若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所述期望识别顺序不同,则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所述硬盘,使得所述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系统在获取到所述目标文件后,根据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按照所述期望识别顺序识别所述硬盘。
当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不同时,说明需要调整硬盘的识别顺序,可以根据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确定逻辑Stack和PE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并将该期望映射关系通过带外命令设置到BMC的H2B设备的SRAM区域的目标文件中,使得服务器的BIOS可以通过初始化BMC的H2B设备来获取SRAM区域中的目标文件,并且在获取到目标文件后,可以结合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和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来使PE端口按照期望枚举顺序枚举,由于PE端口连接硬盘,因此,在PE端口按照期望枚举顺序枚举时可以实现硬盘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其中,服务器的BIOS获取目标文件,以及根据目标文件中存储的期望映射关系和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实现硬盘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的过程,可以参见前文服务器侧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确定连接所述硬盘的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
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由于PE端口连接硬盘,因此,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可以理解为PE端口按照默认枚举顺序枚举得到的。而PE端口的枚举顺序在默认情况下是与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一一对应的,例如,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为Stack0→Stack1→Stack2,对应地,PE端口的枚举顺序为PE0→PE1→PE2。
根据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可以确定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该期望枚举顺序与硬盘的期望识别顺序对应。可以理解,PE端口按照期望枚举顺序枚举时,硬盘可以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
例如,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为NVME3→NVME2→NVME1,与PE端口的默认枚举顺序相对应,而PE端口的默认枚举顺序为PE0→PE1→PE2,根据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和PE端口的默认枚举顺序,可以确定硬盘和PE端口的连接关系,即可以确定PE0连接NVME3,PE1连接NVME2,PE2连接NVME1。假设硬盘的期望识别顺序为NVME1→NVME2→NVME3,结合硬盘和PE端口的连接关系,可以确定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即为:PE2→PE1→PE0。
在确定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后,结合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可以得到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进而将该期望映射关系设置到目标文件中。
继续以上述例子为例,确定出的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为PE2→PE1→PE0,假设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为Stack0→Stack1→Stack2,则可以得到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为:Stack0→PE2,Stack1→PE1,Stack2→PE0,并将该期望映射关系设置到目标文件中。
在一些示例中,目标文件可以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上述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中。
在确定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后,结合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可以确定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本示例在确定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之后,可以将该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到目标文件中,使得目标文件同时存有默认映射关系和期望映射关系。
示例性地,所述目标文件包括第一列和第二列,所述第一列按照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存储所述逻辑端口,所述第二列用于存储所述逻辑端口默认映射的元件端口,上述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中,可以是将所述物理端口按照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的第三列中,得到如图4或图5所示的目标文件内容,目标文件的第一列中按照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存储逻辑Stack,第二列的每一行存储该行的逻辑Stack默认映射的PE端口,第三列的每一行存储该行的逻辑Stack期望映射的PE端口。
在另一些示例中,目标文件可以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上述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替换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的默认映射关系。
其中,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的过程可以参见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示例在确定出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后,可以直接采用该期望映射关系替换目标文件存储的默认映射关系,使目标文件存储期望映射关系。
示例性地,所述目标文件包括第一列和第二列,所述第一列按照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存储所述逻辑端口,所述第二列用于存储所述逻辑端口默认映射的元件端口,上述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替换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的默认映射关系,可以是将所述物理端口按照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替换所述目标文件的第二列存储的元件端口,对应的目标文件内容的变换如图9所示,图9中的原始目标文件存储的是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默认映射关系,原始目标文件的第一列中按照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存储逻辑Stack,第二列的每一行存储该行的逻辑Stack默认映射的PE端口。图9中的变换后目标文件存储的是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变换后目标文件的第一列中按照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存储逻辑Stack,第二列的每一行存储该行的逻辑Stack期望映射的PE端口。
进一步地,为便于服务器读取目标文件的内容,目标文件可以采用JSON文件和/或二进制文件的方式。其中,JSON文件还具有存取速度快,键key-值value的存储格式便于解析,效率高。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的多个物理端口与设置在硬盘背板上的多个硬盘通过并排线缆连接,以避免线缆交叉,不仅可以方便操作人员组装,还可以避免错装,提高组装效率,同时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可以实现多个硬盘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机设备通过向通信连接的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以查看服务器的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当判断出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不同时,根据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Stack和PE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目标文件存储于BMC的H2B设备的SRAM区域中,PE端口连接硬盘,使得服务器的BIOS在获取到目标文件后,根据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期望映射关系枚举PE端口,以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硬盘,可以使对采用非交叉、并排线缆连接PE端口和硬盘的服务器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硬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
参照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硬盘顺序调整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服务器,具体可以应用于服务器的BIOS,该装置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设备初始化模块1101,用于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目标文件获取模块1102,用于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中获取目标文件,所述目标文件用于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硬盘;
期望顺序识别模块1103,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初始化模块1101,具体用于在枚举逻辑端口之前,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初始化模块1101还可以用于在所述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之后,重启所述服务器。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还用于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期望顺序识别模块1103,还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是否相同;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不相同,则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期望顺序识别模块1103,还可以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相同,则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默认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寄存器更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更改中央处理器内部的映射寄存器,所述映射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期望顺序识别模块1103,包括:
期望枚举顺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
期望顺序识别子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期望枚举顺序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识别顺序响应子模块,用于响应于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向对应的显示设备发送硬盘识别顺序,以在所述显示设备显示所述硬盘识别顺序。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获取模块1102,可以包括:
文件获取子模块,用于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获取目标文件;
文件读取子模块,用于读取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内容,以获取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的多个物理端口与设置在硬盘背板上的多个硬盘通过并排线缆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的BIOS通过初始化BMC的H2B设备,以访问H2B设备的SRAM区域;从SRAM区域中获取用于存储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的目标文件,根据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和期望映射关系,枚举PE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实现了在不增加主板额外电路设计以及连接器的情况下,BIOS通过H2B设备动态调整PE端口的枚举顺序,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而与硬盘线缆的走线无关,因此,硬盘线缆可以采用最优的走线方式(如采用非交叉的、并排线缆来连接多个硬盘和多个PE端口)来实现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即优化了硬盘线缆的走线。
参照图1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硬盘顺序调整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主机设备,主机设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该装置用于调整服务器的硬盘识别顺序,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初始识别顺序查看模块1201,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以查看所述服务器的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
目标文件内容设置模块1202,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所述硬盘,使得所述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系统在获取到所述目标文件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按照所述期望识别顺序识别所述硬盘。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内容设置模块1202,可以包括:
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是否相同;
第三处理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所述期望识别顺序不同,则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内容设置模块1202,可以包括:
期望枚举顺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确定连接所述硬盘的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
基于期望枚举顺序设置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基于期望枚举顺序设置子模块,可以包括:
期望映射关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单元,用于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包括第一列和第二列,所述第一列按照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存储所述逻辑端口,所述第二列用于存储所述逻辑端口默认映射的元件端口,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单元可以用于将所述物理端口按照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的第三列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基于期望枚举顺序设置子模块,可以包括:
期望映射关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期望映射关系替换单元,用于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替换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的默认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包括第一列和第二列,所述第一列按照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存储所述逻辑端口,所述第二列用于存储所述逻辑端口默认映射的物理端口,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替换单元可以用于将所述物理端口按照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替换所述目标文件的第二列存储的元件端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机设备通过向通信连接的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以查看服务器的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根据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Stack和PE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目标文件存储于BMC的H2B设备的SRAM区域中,PE端口连接硬盘,使得服务器的BIOS在获取到目标文件后,根据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和期望映射关系枚举PE端口,以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硬盘,可以使采用非交叉、并排线缆连接PE端口和硬盘的服务器按照期望识别顺序识别硬盘。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参照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盘顺序调整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包括主机设备和服务器,所述主机设备和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主机设备包括:
初始识别顺序查看模块1201,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以查看所述服务器的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
目标文件内容设置模块1202,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所述硬盘;
所述服务器包括:
设备初始化模块1101,用于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目标文件获取模块1102,用于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中获取目标文件;
期望顺序识别模块1103,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目标文件中的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初始化模块1101,具体用于在枚举逻辑端口之前,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初始化模块1101还可以用于在所述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之后,重启所述服务器。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还用于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期望顺序识别模块1103,还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是否相同;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不相同,则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期望顺序识别模块1103,还可以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相同,则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默认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寄存器更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更改中央处理器内部的映射寄存器,所述映射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期望顺序识别模块1103,包括:
期望枚举顺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
期望顺序识别子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期望枚举顺序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识别顺序响应子模块,用于响应于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向对应的显示设备发送硬盘识别顺序,以在所述显示设备显示所述硬盘识别顺序。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获取模块1102,可以包括:
文件获取子模块,用于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获取目标文件;
文件读取子模块,用于读取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内容,以获取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的多个物理端口与设置在硬盘背板上的多个硬盘通过并排线缆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内容设置模块1202,可以包括:
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是否相同;
第三处理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所述期望识别顺序不同,则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内容设置模块1202,可以包括:
期望枚举顺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确定连接所述硬盘的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
基于期望枚举顺序设置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基于期望枚举顺序设置子模块,可以包括:
期望映射关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单元,用于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包括第一列和第二列,所述第一列按照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存储所述逻辑端口,所述第二列用于存储所述逻辑端口默认映射的元件端口,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单元可以用于将所述物理端口按照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的第三列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基于期望枚举顺序设置子模块,可以包括:
期望映射关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期望映射关系替换单元,用于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替换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的默认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文件包括第一列和第二列,所述第一列按照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存储所述逻辑端口,所述第二列用于存储所述逻辑端口默认映射的元件端口,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替换单元可以用于将所述物理端口按照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替换所述目标文件的第二列存储的元件端口。
如图14所示,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中硬盘顺序调整系统执行的步骤流程图,本系统中的服务器的多个PE端口与设置在硬盘背板上的多个硬盘通过并排线缆连接。
步骤1401,主机设备通过lspci命令查看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并根据硬盘的期望识别顺序,确定CPU的PE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
步骤1402,主机通过BMC在H2B设备的SRAM区域以JSON文件的方式存储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
步骤1403,主机通过带外命令将步骤1401确定出的期望枚举顺序,设置到BMC的H2B设备的SRAM区域存储的JSON文件中。
步骤1404,服务器的BIOS在服务器开机后在逻辑Stack枚举之前,完成BMC的H2B设备的初始化,使其SRAM区域能够访问。
步骤1405,服务器的BIOS读取H2B设备的SRAM区域中的JSON文件,并解析,得到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
步骤1406,服务器的BIOS判断当前映射关系相对于默认映射关系是否有变化,若是,则执行步骤1407;若否,则执行步骤1408。
步骤1407,服务器的BIOS将期望映射关系写到映射寄存器。
步骤1408,服务器的BIOS结合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和映射寄存器存储的映射关系,枚举CPU的PE端口。
步骤1409,主机设备在服务器进入系统后,通过lspic命令查看硬盘顺序,以核对当前硬盘是否按照期望硬盘顺序识别。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硬盘顺序调整系统的主机设备通过向通信连接的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以查看服务器的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根据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Stack和PE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目标文件存储于BMC的H2B设备的SRAM区域中;服务器的BIOS通过初始化BMC的H2B设备,以访问H2B设备的SRAM区域;从SRAM区域中获取用于存储PE端口和逻辑Stack的期望映射关系的目标文件,根据逻辑Stack的枚举顺序和期望映射关系,枚举PE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实现了在不增加主板额外电路设计以及连接器的情况下,BIOS通过H2B设备动态调整PE端口的枚举顺序,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而与硬盘线缆的走线无关,即优化了硬盘线缆的走线。
参照图15,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501、存储器1502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502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15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503,所述计算机程序1503被所述处理器1501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的步骤。
参照图16,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1503,所述计算机程序1503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的步骤,例如: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的所有获取信息的动作都是在遵照所在地国家相应的数据保护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并获得由相应装置所有者给予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2)

1.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中获取目标文件,所述目标文件用于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硬盘;
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包括:
在枚举逻辑端口之前,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重启所述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文件还用于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还包括:
判断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是否相同;
若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不相同,则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是否相同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默认映射关系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相同,则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默认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更改中央处理器内部的映射寄存器,所述映射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映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包括:
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
按照所述期望枚举顺序枚举所述物理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向对应的显示设备发送硬盘识别顺序,以在所述显示设备显示所述硬盘识别顺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中获取目标文件,包括:
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获取目标文件;
读取所述目标文件的文件内容,以获取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1-5、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的多个物理端口与设置在硬盘背板上的多个硬盘通过并排线缆连接。
11.一种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主机设备,所述主机设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调整所述服务器的硬盘识别顺序,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以查看所述服务器的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
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所述硬盘,使得所述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系统在获取到所述目标文件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按照所述期望识别顺序识别所述硬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包括:
判断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是否相同;
若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所述期望识别顺序不同,则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确定连接所述硬盘的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
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文件包括第一列和第二列,所述第一列按照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存储所述逻辑端口,所述第二列用于存储所述逻辑端口默认映射的物理端口,所述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中,包括:
将所述物理端口按照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添加到所述目标文件的第三列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默认映射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确定所述物理端口和所述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
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替换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的默认映射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文件包括第一列和第二列,所述第一列按照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存储所述逻辑端口,所述第二列用于存储所述逻辑端口默认映射的物理端口,所述将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替换所述目标文件存储的默认映射关系,包括:
将所述物理端口按照所述物理端口的期望枚举顺序替换所述目标文件的第二列存储的物理端口。
18.一种硬盘顺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设备初始化模块,用于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目标文件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中获取目标文件,所述目标文件用于存储物理端口和逻辑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硬盘;
期望顺序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19.一种硬盘顺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主机设备,所述主机设备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初始识别顺序查看模块,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以查看所述服务器的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
目标文件内容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所述硬盘,使得所述服务器的输入输出系统在获取到所述目标文件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按照所述期望识别顺序识别所述硬盘。
20.一种硬盘顺序调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主机设备和服务器,所述主机设备和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主机设备包括:
初始识别顺序查看模块,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硬盘识别顺序查看命令,以查看所述服务器的硬盘的初始识别顺序;
目标文件内容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识别顺序和期望识别顺序,在目标文件中设置逻辑端口和物理端口的期望映射关系,所述物理端口连接所述硬盘;
所述服务器包括:
设备初始化模块,用于初始化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存储设备,以访问所述存储设备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
目标文件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区域中获取所述目标文件;
期望顺序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端口的枚举顺序和所述目标文件中的期望映射关系,枚举所述物理端口,以使硬盘按照期望的顺序识别。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硬盘顺序调整方法。
CN202310002156.2A 2023-01-03 2023-01-03 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9042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2156.2A CN115904251A (zh) 2023-01-03 2023-01-03 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2156.2A CN115904251A (zh) 2023-01-03 2023-01-03 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4251A true CN115904251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74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2156.2A Pending CN115904251A (zh) 2023-01-03 2023-01-03 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0425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48947A (zh) * 2023-12-01 2024-01-05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识别pci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472289A (zh) * 2023-12-27 2024-01-30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的存储配置调整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008A (zh) * 2008-01-30 2009-08-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启动顺序的认别方法及硬盘启动顺序的认别系统
CN109446000A (zh) * 2018-10-08 2019-03-0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硬盘背板下硬盘顺序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427308A (zh) * 2019-07-26 2019-11-0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一种硬盘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80727A (zh) * 2020-06-29 2020-11-0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硬盘端口号灵活分配的硬件架构及其实现方法
CN112162706A (zh) * 2020-09-30 2021-01-01 新华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63475A (zh) * 2020-11-13 2021-03-0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盘检测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20232A (zh) * 2021-05-13 2021-08-06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内硬盘顺序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配置系统
CN113360437A (zh) * 2021-04-21 2021-09-07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的盘序调整装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0667A (zh) * 2021-08-25 2021-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管理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849380A (zh) * 2021-07-29 2021-12-28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槽位与信号灯的编号确定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CN114817105A (zh) * 2022-04-22 2022-07-29 深圳星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枚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008A (zh) * 2008-01-30 2009-08-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启动顺序的认别方法及硬盘启动顺序的认别系统
CN109446000A (zh) * 2018-10-08 2019-03-0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硬盘背板下硬盘顺序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427308A (zh) * 2019-07-26 2019-11-0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一种硬盘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80727A (zh) * 2020-06-29 2020-11-0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硬盘端口号灵活分配的硬件架构及其实现方法
CN112162706A (zh) * 2020-09-30 2021-01-01 新华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63475A (zh) * 2020-11-13 2021-03-0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盘检测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60437A (zh) * 2021-04-21 2021-09-07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的盘序调整装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20232A (zh) * 2021-05-13 2021-08-06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内硬盘顺序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配置系统
CN113849380A (zh) * 2021-07-29 2021-12-28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槽位与信号灯的编号确定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CN113760667A (zh) * 2021-08-25 2021-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管理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817105A (zh) * 2022-04-22 2022-07-29 深圳星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枚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48947A (zh) * 2023-12-01 2024-01-05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识别pci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348947B (zh) * 2023-12-01 2024-03-01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识别pci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472289A (zh) * 2023-12-27 2024-01-30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的存储配置调整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472289B (zh) * 2023-12-27 2024-03-15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的存储配置调整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04251A (zh) 硬盘顺序调整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US11238005B2 (en) SFF-TA-100X based multi-mode protocols solid state devices
CN107643996B (zh) 包括单端口存储控制器的基于pci express的双端口存储盒
CN1026625C (zh) 计算机、设备及其系统重新配置的方法
US2011014545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on of raid storage management over a sas domain
JP4912731B2 (ja) 冗長i/oインターフェース管理
US7903677B2 (en)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configuration method of multip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thereof
US7490176B2 (en) Serial attached SCSI backplane and detection system thereof
US20100017630A1 (en) Power control system of a high density server and method thereof
DE102017121465A1 (de) Datenprotokoll zum verwalten von peripheriegeräten
US7725664B2 (en) Configuration definition setup method for disk array apparatus, and disk array apparatus
US10853213B2 (en) Validation of installation of removeable computer hardware components
CN115981971A (zh) 一种服务器硬盘的点灯方法及服务器
US20240160379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ttachable compute resources for storage devices
CN114003528A (zh) Ocp转接卡、转接系统及转接方法
US202203428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aggregation of computing resources
US20160188528A1 (en) Electronic system with storage control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1197743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high-speed data links
US11960899B2 (en) 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 map-out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2024010382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irmware updates using hardware accelerators
US12007928B2 (en) Signal bridging using an unpopulated processor interconnect
CN114860389B (zh) 虚拟机迁移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216014148U (zh) 一种服务器和服务器背板
CN117472289B (zh) 服务器的存储配置调整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US20210286744A1 (en) Programmable input/output 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4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