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7991A - 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7991A
CN115897991A CN202211576602.2A CN202211576602A CN115897991A CN 115897991 A CN115897991 A CN 115897991A CN 202211576602 A CN202211576602 A CN 202211576602A CN 115897991 A CN115897991 A CN 115897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ting
horizontal rod
pin
type fasten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766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建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5766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79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7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799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包括:在套管式扣件的预设位置处形成销柱孔,并在水平杆的对应位置处形成预冲孔;分别对套管式扣件和水平杆进行夹紧定位,使两者的轴线共线;分别对销柱孔和预冲孔进行定位,使两者的轴线共面;依据连接工位中心到销柱孔的轴线和预冲孔的轴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使水平杆的端部对应插入至套管式扣件内,并通过销柱进行铆接。采用销柱对水平杆和套管式扣件进行铆接能够免除焊接成本,可以直接采用镀锌钢套管和镀锌水平杆直接进行连接,无需酸洗和镀锌的工序,能够达到焊接相同的结构强度,还可以采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铆接,能够实现自动定位调整以及铆接等工序。

Description

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脚手架智能组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盘扣式脚手架采用新颖、美观、坚固的连接盘作为连接件,Q235钢管做主构件,立杆是在一定长度的钢管上每隔0.60m焊接上一个连接盘,顶部带连接杆。横杆是在水平杆的两端连接带销片的扣件而成。在现有技术中,套管式扣件一般采用焊接的连接的方式,因为这种连接方式操作简单,但是在焊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酸洗、镀锌等工序,其此种方式的连接成本较高。而采用销柱连接的成本会较低,并且能够达到与焊接相同的结构强度。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包括:
S100、在套管式扣件的预设位置处形成销柱孔,并在水平杆的对应位置处形成预冲孔;
S200、分别对套管式扣件和水平杆进行夹紧定位,使两者的轴线共线;
S300、分别对销柱孔和预冲孔进行定位,使两者的轴线共面;
S400、依据连接工位中心到销柱孔的轴线和预冲孔的轴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使水平杆的端部对应插入至套管式扣件内,并通过销柱进行铆接。
优选的是,所述S200包括:
S210、分别将套管式扣件和水平杆夹持在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上;其中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均能够沿xyz三轴平移以及沿夹持中轴线旋转;
S220、依据获取的套管式扣件的顶面图像和侧面图像,判断套管式扣件的轴线与连接工位中心的第一偏移量,依据获取的水平杆的顶面图像和侧面图像,判断水平杆的轴线与连接工位中心的第二偏移量;
S230、依据第一偏移量和第二偏移量分别调整套管式扣件和水平杆的位置,使两者的轴线共线。
优选的是,所述S300中,对销柱孔进行定位包括:
依据获取的套管式扣件的顶面图像识别销柱孔的第一轮廓,依据第一轮廓获得销柱孔在套管式扣件顶面图像中的圆心坐标,并计算圆心坐标到套管式扣件轴线之间的第三距离;
依据第三距离确定销柱孔的轴线相对于竖直平面的偏转角度;
依据偏转角度调整套管式扣件的转动角度。
优选的是,所述S300中,对预冲孔进行定位包括:
依据获取的水平杆的顶面图像识别预冲孔的第二轮廓,依据第二轮廓获得预冲孔在水平杆顶面图像中的圆心坐标,并计算圆心坐标到水平杆轴线之间的第四距离;
依据第四距离确定预冲孔的轴线相对于竖直平面的偏转角度;
依据偏转角度调整水平杆的转动角度。
优选的是,所述S400中,对水平杆和套管式扣件通过销柱进行铆接包括:
S410、对连接工位处的铆接机构进行销柱上料;
S420、对铆接机构进行定位,使铆接机构的铆接中心与销柱孔的轴线重合;
S430、通过铆接机构将销柱插入至销柱孔和预冲孔进行铆接工作。
优选的是,所述S400中还包括:
S440、在铆接过程中通过力度传感器和深度传感器对铆接位移和铆接力度进行检测获得位移数据和力度数据,生成位移和力度的关系曲线;将关系曲线与预设曲线进行比较,若检测获得的位移数据和力度数据在判断区域内,则在铆接工作结束后发出合格信号,若检测获得的位移数据和力度数据超出判断区域,则在铆接工作结束后发出不合格信号。
优选的是,还包括:
S500、对铆接完成的套管式扣件表面的铆接点进行检测,判断铆接点是否合格;
其中,铆接点为销柱的两端进行铆接后的端面。
优选的是,所述S500包括:
S510、采集铆接点的检测图像,并进行预处理,提取铆接点的特征信息;
S520、建立用于检测铆接点的初始模型,并对初始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
S530、对优化后获得的优化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检测模型;
S540、通过检测模型对预处理后的检测图像进行检测,获得铆接点的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合格,则发出合格信号,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则发出不合格信号。
优选的是,所述偏转角度的确定方法为,已知套管式扣件的截面图形轮廓与销柱孔轴线的交点与截面图形轮廓圆点之间的第五距离,则偏转角度的正弦值等于第三距离与第五距离的比值。
优选的是,所述销柱包括:外套管以及套接在其内部的内拉杆,所述外套管的一端设有柱头,所述内拉杆远离柱头的一端设有墩头。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采用销柱对水平杆和套管式扣件进行铆接能够免除焊接成本,可以直接采用镀锌钢套管和镀锌水平杆直接进行连接,无需酸洗和镀锌的工序,可节约三分之一的镀锌费用,并且,采用铆接的方式能够达到焊接相同的结构强度;销柱连接的方式,还可以采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铆接,能够实现自动定位调整以及铆接等工序。
本发明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中自动化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中自动化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中水平杆和套管式扣件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中偏移角度确定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中销柱插入至销柱孔和预冲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中采用铆接机构对销柱进行拉拔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包括:
S100、在套管式扣件1的预设位置处形成销柱孔110,并在水平杆2的对应位置处形成预冲孔210;
S200、分别对套管式扣件1和水平杆2进行夹紧定位,使两者的轴线共线;
S300、分别对销柱孔110和预冲孔210进行定位,使两者的轴线共面;
S400、依据连接工位4中心到销柱孔110的轴线和预冲孔210的轴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使水平杆2的端部对应插入至套管式扣件1内,并通过销柱3进行铆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取设定尺寸的钢套管,通过冲孔或切割的方式在钢套管一端开出用于与连接盘连接的插盘槽和用于插入销片的销片孔,另一端在设定位置上冲出销柱孔110,通过销柱3铆接的方式与水平杆2的预冲孔210进行铆接,从而达到与焊接同样效果的连接方式;
当然也可采用相应的设备对两者的连接实现自动化,首先分别对套管式扣件1和水平杆2进行夹紧定位,使两者的轴线共线,然后让销柱孔110和预冲孔210的轴线共面,便于后续两者插接时,销柱孔110和预冲孔210能够相对应,便于销柱3的插入;在进行插接之前,需要确定销柱孔110和预冲孔210的轴线相较于连接工位4中心的距离,以便于控制套管式扣件1和水平杆2相对移动,则移动到位后,销柱孔110和预冲孔210的轴线能够进行重合,便于销柱3的插入;然后再对销柱3进行铆接操作,将水平杆2和套管式扣件1固定牢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采用销柱3对水平杆2和套管式扣件1进行铆接能够免除焊接成本,可以直接采用镀锌钢套管和镀锌水平杆直接进行连接,无需酸洗和镀锌的工序,可节约三分之一的镀锌费用,并且,采用铆接的方式能够达到焊接相同的结构强度;销柱3连接的方式,还可以采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铆接,能够实现自动定位调整以及铆接等工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200包括:
S210、分别将套管式扣件1和水平杆2夹持在第一夹紧机构5和第二夹紧机构6上;其中第一夹紧机构5和第二夹紧机构6均能够沿xyz三轴平移以及沿夹持中轴线旋转;
S220、依据获取的套管式扣件1的顶面图像和侧面图像,判断套管式扣件1的轴线与连接工位4中心的第一偏移量,依据获取的水平杆2的顶面图像和侧面图像,判断水平杆2的轴线与连接工位4中心的第二偏移量;
S230、依据第一偏移量和第二偏移量分别调整套管式扣件1和水平杆2的位置,使两者的轴线共线。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采用的自动化设备,包括:工作台以及用于控制自动化设备整体协同工作的控制模块,工作台上设有能够多轴移动的与控制模块通讯连接的第一夹紧机构5和第二夹紧机构6,在工作台上方设置有与控制模块通讯连接的第一图像获取模块和第二图像获取模块,用于从上方获取套管式扣件1以及水平杆2的顶面图像,在工作台的前侧或后侧设置与控制模块通讯连接的第三图像获取模块和第四图像获取模块,用于从侧面获取套管式扣件1以及水平杆2的侧面图像,以判断套管式扣件1以及水平杆2的轴线相对于连接工位中心的偏移量,依据偏移量控制第一夹紧机构5和第二夹紧机构6进行三个方向的位置调整,目的是将两者的轴线调整为共线,便于后续第一夹紧机构5和第二夹紧机构6沿着工作台相对平移时,能够使套管式扣件1和水平杆2对准插接,实现自动化定位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300中,对销柱孔110进行定位包括:
依据获取的套管式扣件1的顶面图像识别销柱孔110的第一轮廓,依据第一轮廓获得销柱孔110在套管式扣件1顶面图像中的圆心坐标,并计算圆心坐标到套管式扣件1轴线之间的第三距离;
依据第三距离确定销柱孔110的轴线相对于竖直平面的偏转角度;
依据偏转角度调整套管式扣件1的转动角度;
所述S300中,对预冲孔210进行定位包括:
依据获取的水平杆2的顶面图像识别预冲孔210的第二轮廓,依据第二轮廓获得预冲孔210在水平杆2顶面图像中的圆心坐标,并计算圆心坐标到水平杆2轴线之间的第四距离;
依据第四距离确定预冲孔210的轴线相对于竖直平面的偏转角度;
依据偏转角度调整水平杆2的转动角度;
所述偏转角度的确定方法为,已知套管式扣件1的截面图形轮廓与销柱孔110轴线的交点与截面图形轮廓圆心之间的第五距离,则偏转角度的正弦值等于第三距离与第五距离的比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第一图像获取模块和第二图像获取模块获取到套管式扣件1的顶面图像和水平杆2的顶面图像,依据此图像还可对销柱孔110和预冲孔210的位置进行定位调整,由于销柱孔110和预冲孔210均贯穿设置,因此,若是从顶面图像中未识别出销柱孔110和预冲孔210,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夹紧机构5和第二夹紧机构6对套管式扣件1和水平杆2沿着轴线进行旋转90度,然后再次获取顶面图像,以销柱孔110为例,对顶面图像中的销柱孔110进行识别,确定顶面图像中销柱孔110的圆心坐标(在顶面图像中的成像,销柱孔110可能为圆形或椭圆形),并计算圆心坐标到套管式扣件1轴线(此处的轴线为到顶面图像中的投影)之间的第三距离,第三距离指的是在平面图像中的距离,然后在套管式扣件1的截面图形轮廓中放置第三距离的线段(如图5所示),如此,仅用正弦三角函数进行计算,便可获得偏转角度,然后再依据偏转角度控制第一夹紧机构5带动套管式扣件1旋转,则可完成对销柱孔110的定位调整,对于水平杆2上的预冲孔210定位调整与销柱孔110的原理相同,均能够采用简单计算便可进行精确定位,以便于后续销柱3能够顺利穿过销柱孔110和预冲孔2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400中,对水平杆2和套管式扣件1通过销柱3进行铆接包括:
S410、对连接工位4处的铆接机构进行销柱3上料;
S420、对铆接机构进行定位,使铆接机构的铆接中心与销柱孔110的轴线重合;
S430、通过铆接机构将销柱3插入至销柱孔110和预冲孔210进行铆接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铆接机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通用的设备,然后将铆接机构通过三轴移动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能够实现对铆接机构进行定位调整,保证铆接机构的铆接中心与销柱孔110的轴线重合,在铆接时保持一定的垂直度,保证铆接发生偏移的现象,进一步提升铆接的合格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销柱3包括:外套管310以及套接在其内部的内拉杆320,所述外套管310的一端设有柱头311,所述内拉杆320远离柱头311的一端设有墩头32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销柱3采用外套管310和内拉杆320形式的销柱3,在进行铆接时,铆接机构先将销柱3整体插入销柱孔110和预冲孔210,使销柱3的另一端裸露预设距离,然后抵住柱头311并对内拉杆320进行拉拔,使得墩头321进入至外套管310内,使得外套管310端部变形,从而实现铆接,然后铆接机构再将内拉杆320多余的部分切断,则完成铆接;其中柱头311的直径大于外套管310的外径,墩头321的最大直径大于外套管310的内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400中还包括:
S440、在铆接过程中通过力度传感器和深度传感器对铆接位移和铆接力度进行检测获得位移数据和力度数据,生成位移和力度的关系曲线;将关系曲线与预设曲线进行比较,若检测获得的位移数据和力度数据在判断区域内,则在铆接工作结束后发出合格信号,若检测获得的位移数据和力度数据超出判断区域,则在铆接工作结束后发出不合格信号。
与预设曲线A相对应的上限曲线Amax和下限曲线Amin之间的区域形成力度偏差值的判断区域,若力度偏差值超过判断区域,判断公式为
Figure BDA0003989357560000071
其中,G为判断结果,Fj(B)为第j个位移处的关系曲线B上的力度值,Fj(Amax)为第j个位移处与预设曲线A相对应的上限曲线上的力度值,Fj(Amin)为第j个位移处与预设曲线A相对应的下限曲线上的力度值,m个位移点,j=1,2,…,m。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预设曲线为在铆接机构在进行铆接时,其铆接中轴线与销柱孔110轴线始终保持重合时,获取的位移和力度的预设曲线,主要用于通过检测铆接过程的力度变化,来对铆接机构的工作进行检测;对预设曲线设置上限曲线和下限曲线,也就是在每一个位移检测点处设置力度的阈值范围,如此,在进行铆接时,每达到一个位移检测点,则会生成一个力度数值,形成关系曲线,最后再通过对关系曲线和预设曲线的对比,判断铆接的情况,预设曲线通过上限曲线Amax和下限曲线Amin形成判断区域,只要关系曲线超出判断区域,则会发出不合格信号,若关系曲线在判断区域内,则会发出合格信号,对于发出不合格信号的铆接,需要重新进行铆接,以保证水平杆2和套管式扣件1的铆接结构强度,提升脚手架的使用安全性;同时,通过此检测方法,还能够对销柱3是否成功上料进行检测,若是铆接机构上无销柱3,或者销柱3意外掉落未插入至销柱孔110和预冲孔210,则检测的力度值为0,此时判断结果为错误,则自动控制铆接机构重新进行销柱3上料等工作,或者通过人工进行查看情况,提升铆接过程的智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S500、对铆接完成的套管式扣件1表面的铆接点进行检测,判断铆接点是否合格;
其中,铆接点为销柱3的两端进行铆接后的端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了进一步保证铆接结果,除了对铆接过程进行检测之外,还需要对铆接完成的销柱3进行检测,由于销柱3在铆接完成后,由于铆接力度、其本身的质量等各项因素影响,其端面可能会产生开裂等缺陷,这些缺陷则会直接影响水平杆2和套管式扣件1的使用强度,因此,在铆接后对销柱3的端面进行检测,判断铆接点的铆接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500包括:
S510、采集铆接点的检测图像,并进行预处理,提取铆接点的特征信息;
S520、建立用于检测铆接点的初始模型,并对初始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
所述初始模型为:
Figure BDA0003989357560000081
其中,Y为模型函数,训练样本集D为D={(xi,yi)},xi和yi分别表示第i个输入样本和输出样本,n为样本数量,αi为拉格朗日乘子,xk为第k个输入样本,K(xi,xk)为核函数,b为偏差,exp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xi-xk2为两个输入样本(特征向量)之间的平方欧几里得距离,σ为自由参数;
对初始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如下优化算法:
Figure BDA0003989357560000082
其中,vid(T+1)为第i个样本在第T+1次迭代中的第d维度的速度向量,vid(T)为第i个样本在第T次迭代中的第d维度的速度向量,c1和c2分别为个体学习因子和群体学习因子,r1和r2为随机数值,取值范围为[0,1],pid(T)为第i个样本在第T次迭代中第d维度的历史最优位置,即在第T次迭代后,第i个样本搜索得到的最优解,qid(T)为第i个样本在第T次迭代中第d维度的位置向量,qid(T+1)为第i个样本在第T+1次迭代中第d维度的位置向量,W为权重,Wmin和Wmax为最小权重和最大权重,T为当前迭代次数,Tmax为最大迭代次数;
S530、对优化后获得的优化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检测模型;
获得的检测模型为:
Figure BDA0003989357560000083
其中,σ0为优化后的自由参数;
S540、通过检测模型对预处理后的检测图像进行检测,获得铆接点的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合格,则发出合格信号,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则发出不合格信号;
在对检测图像进行检测时,将检测图像中铆接点的特征信息作为检测模型的输入xi,则可对检测图像中铆接点的所有特征数据进行检测,则会输出图像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分类为合格和不合格,则依据实际检测结果发出对应的信号。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此步骤中,可以在工作台的上方与连接工位4对应处设置与控制模块通讯连接的检测模块,用于在铆接结束后,获取销柱3两端面的图像,也就是两个铆接点的检测图像,并对检测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铆接点的特征信息,并将铆接点的特征数据,作为检测模型的输入xi,则在检测模型中,xi为第i个特征数据,n为特征数据的数量,xk为第k个特征数据;其中,对初始模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优化,可以提升检测模型的准确率,并且在优化算法中引入了权重值,可以在前期采用较小的权重进行搜索,提高搜索精度和搜索能力,进一步提高检测模型的检测准确性;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训练,可以选择200个检测图像对优化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检测模型,然后选择50个检测图像对检测模型进行测试,可以获知该检测模型的检测精度,检测精度满足实际需求后,此检测模型便可用于实际检测,以保证对铆接点缺陷检测的准确性,提升合格和不合格铆接点的筛选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0、在套管式扣件的预设位置处形成销柱孔,并在水平杆的对应位置处形成预冲孔;
S200、分别对套管式扣件和水平杆进行夹紧定位,使两者的轴线共线;
S300、分别对销柱孔和预冲孔进行定位,使两者的轴线共面;
S400、依据连接工位中心到销柱孔的轴线和预冲孔的轴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使水平杆的端部对应插入至套管式扣件内,并通过销柱进行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0包括:
S210、分别将套管式扣件和水平杆夹持在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上;
S220、依据获取的套管式扣件的顶面图像和侧面图像,判断套管式扣件的轴线与连接工位中心的第一偏移量,依据获取的水平杆的顶面图像和侧面图像,判断水平杆的轴线与连接工位中心的第二偏移量;
S230、依据第一偏移量和第二偏移量分别调整套管式扣件和水平杆的位置,使两者的轴线共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0中,对销柱孔进行定位包括:
依据获取的套管式扣件的顶面图像识别销柱孔的第一轮廓,依据第一轮廓获得销柱孔在套管式扣件顶面图像中的圆心坐标,并计算圆心坐标到套管式扣件轴线之间的第三距离;
依据第三距离确定销柱孔的轴线相对于竖直平面的偏转角度;
依据偏转角度调整套管式扣件的转动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0中,对预冲孔进行定位包括:
依据获取的水平杆的顶面图像识别预冲孔的第二轮廓,依据第二轮廓获得预冲孔在水平杆顶面图像中的圆心坐标,并计算圆心坐标到水平杆轴线之间的第四距离;
依据第四距离确定预冲孔的轴线相对于竖直平面的偏转角度;
依据偏转角度调整水平杆的转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00中,对水平杆和套管式扣件通过销柱进行铆接包括:
S410、对连接工位处的铆接机构进行销柱上料;
S420、对铆接机构进行定位,使铆接机构的铆接中心与销柱孔的轴线重合;
S430、通过铆接机构将销柱插入至销柱孔和预冲孔进行铆接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00中还包括:
S440、在铆接过程中对铆接位移和铆接力度进行检测获得位移数据和力度数据,生成位移和力度的关系曲线;将关系曲线与预设曲线进行比较,若检测获得的位移数据和力度数据在判断区域内,则在铆接工作结束后发出合格信号,若检测获得的位移数据和力度数据超出判断区域,则在铆接工作结束后发出不合格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500、对铆接完成的套管式扣件表面的铆接点进行检测,判断铆接点是否合格;
其中,铆接点为销柱的两端进行铆接后的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00包括:
S510、采集铆接点的检测图像,并进行预处理,提取铆接点的特征信息;
S520、建立用于检测铆接点的初始模型,并对初始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
S530、对优化后获得的优化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检测模型;
S540、通过检测模型对预处理后的检测图像进行检测,获得铆接点的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合格,则发出合格信号,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则发出不合格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角度的确定方法为,已知套管式扣件的截面图形轮廓与销柱孔轴线的交点与截面图形轮廓圆点之间的第五距离,则偏转角度的正弦值等于第三距离与第五距离的比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柱包括:外套管以及套接在其内部的内拉杆,所述外套管的一端设有柱头,所述内拉杆远离柱头的一端设有墩头。
CN202211576602.2A 2022-12-09 2022-12-09 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 Withdrawn CN1158979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6602.2A CN115897991A (zh) 2022-12-09 2022-12-09 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6602.2A CN115897991A (zh) 2022-12-09 2022-12-09 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7991A true CN115897991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71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76602.2A Withdrawn CN115897991A (zh) 2022-12-09 2022-12-09 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79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837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llizing and measuring a workpiece bore hole
CN109848951A (zh) 大型工件的自动加工设备及方法
EP3437755A1 (en) Riveting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ame
CN106624025B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柔性加工系统及检测系统
CN114083358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打磨工艺优化方法
JPH06315897A (ja) タレットパンチプレス用金型の自動交換方法及び金型交換装置
CN115897991A (zh) 盘扣脚手架水平杆钢管与套管冲孔式扣件销柱连接方法
CN114850741B (zh) 一种适用于平板对接焊缝的焊缝识别装置及识别方法
CN115464263A (zh) 一种激光焊接焊缝自动寻迹方法、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424827A (zh) 钻头自动检测并跟踪缝合针尾中心的钻孔装置
CN212539090U (zh) 一种用于轮胎成型机的胎胚不圆度在线检测装置
CN114735157B (zh) 一种船舶艏门分段式主铰链眼板安装方法
CN114441549A (zh) 钢卷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1112817B (zh) 冷轧钢卷内圈自动点焊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3732579A (zh) 一种精准焊接设备的视觉检测自动位置调整机构
CN113695707A (zh) 一种平衡片自动寻位弧焊系统及方法
CN211758105U (zh) 钣金上下位在线闪测对定装置
CN210547808U (zh) 一种自冲铆接工装及装置
CN211331163U (zh) 一种马杠固定装置
CN206276940U (zh) 钻头自动检测并跟踪缝合针尾中心的钻孔装置
CN219496189U (zh) 涂布检测装置
CN211071684U (zh) 空心管状零件上铆接铆钉用辅助工具
CN221080090U (zh) 预处理组件及极片叠片装置
CN220805943U (zh) 汽车配件铆焊焊点自动检测设备
CN221038676U (zh) 测量检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404